分解法在中學籃球左手低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_第1頁
分解法在中學籃球左手低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_第2頁
分解法在中學籃球左手低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解法在中學籃球左手低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分解法在中學籃球左手低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在現(xiàn)代籃球運動中,投籃是籃球運動的主要進攻技術,是得分的唯一伎倆。一切技術和戰(zhàn)術運用的目的都是發(fā)明更多投籃時機。更快速更容易的得分是贏得比賽的關鍵,也是籃球運動的樂趣所在。

1.低手投籃的技術特點

行進間低手投籃是進攻隊員在快速移動中超越防守隊員于籃下常用的一種投籃方式。它具有快速和命中率高的特點[1]。行進間的低手投籃根據(jù)最后投籃手的選擇可分為左手投籃和右手投籃。在通常情況下右手的使用遠遠多于左手,左手的技術常常被無視,尤其是在中學階段。

2.左手低手投籃技術的重要性

2.1使投籃方式多樣化,豐盛得分伎倆。

2.2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可以避開防守,成功得分。

2.3是中學生籃球專項體育考試和特招考試中的重要工程,熟練掌握可以提高考試成績。

3.中學階段進行左手技術訓練的必要性

3.1左手技術教學訓練會對少年兒童大腦發(fā)育產生良好影響

根據(jù)運動生理學中大腦兩半球功能專門化原理,大腦左側半球控制人體右側肢體,而右側大腦半球控制人體左側肢體。左側大腦半球在語言和活動功能上占優(yōu)勢,所以人體一般右側肢體的靈巧性和活動能力要大于左側肢體。但眾多研究和實踐說明大腦右側半球的功能也可以提高[2]。并且,大腦通過神經對人體運動器官的控制過程是一個回路,效應器不僅接受神經傳來的信息,其活動也會通過神經反應給大腦。因此,處于生長發(fā)育頂峰期的少年兒童在對左手進行訓練時會反作用于右側大腦半球,促進右側大腦半球的發(fā)育,提升它的能力,促使左右大腦半球的開展趨于協(xié)調,從而使大腦潛能得到充沛發(fā)揮。

3.2左手技術的教學訓練能夠促進和穩(wěn)固右手技術

根據(jù)體育教學訓練中的遷移理論,體育運動中根本環(huán)節(jié)相同的動作或從屬細節(jié)相同的動作在練習中會產生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分為良好的方面和不良的方面。左手和右手的低手投籃技術的根本環(huán)節(jié)是相同的,因此左手技能的形成對右手的運動技能有促進和穩(wěn)固作用。

4.分解教學法的分類及特點

中學階段很多學生并未經過系統(tǒng)訓練,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及對動作的感知能力都很有限,如果用簡單的直觀教學法,通過教師完整示范,那么學生整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快速牢固的掌握此項技術就必須運用合理的辦法,而分解法作為常用的教學辦法有其獨到之處。分解法是將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術,合理的分成幾個局部,按局部逐次進行學習,最后完整地掌握動作技術的辦法。分解法的運用可以簡化教學過程,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信心,從而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動作技術。但運用不當,容易使動作割裂,破壞動作的結構,影響動作的正確形成。分解法的種類有[3]:

4.1純正分解法。先將各局部一一學習后綜合學習。

4.2遞進分解法。即先學第一段,再學第二段,然后一二段聯(lián)合練習。學會后再學第三段,三段都學會以后,再聯(lián)合一、二、三各段。如此遞進式地學習,直至全部學完為止。

4.3直進分解法。即先學第一段,再學第二段,然后加學第三段,每次新學局部要和已學局部聯(lián)合練習,如此直接前進直到全部學完為止,此法為由已知聯(lián)絡未知。

4.4逆進分解法。此法是直進分解法的相反學習,由最后一段學至最前一段。此法由未知聯(lián)絡已知。

5.教學訓練辦法

綜合以上四種辦法看,純正分解法分段明確。但對于上籃這種連貫性很強的技術動作來說并不適合。因為它很容易割裂動作結構,影響技術的形成。根據(jù)上籃技術的結構特點,可將其分為運球助跑、跨步起跳、托球挑籃三個局部。但就技術的重要性看,順序剛好相反。因此在左手上籃技術的教學訓練中逆進分解法最為適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先以一定的左手控制球訓練為根底,并且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無球練習和有球練習,最后使二者相結合。

5.1無球練習

5.1.1以田徑中的跨步跳,雙腳交換跳為根底,主要是平衡左右腿的力量和反饋能力。

5.1.2以上兩步的右腳起跳左手摸籃板或籃環(huán)練習,使學生建立跨步起跳的整體概念,并使兩臂能與身體協(xié)調配合,在跳起過程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

5.1.3在練習2的根底上加短距離的助跑,加深學生的記憶。

5.2有球練習

5.2.1原地站立,雙手持球于右腹側,進行左手上籃的最后舉球及挑球練習。要求整個動作連貫協(xié)調,挑球時手指手腕動作柔和,挑出的球向前旋轉并垂直向上飛行。

5.2.2根據(jù)練習者能力,在籃板左側選擇適當距離做持球上兩步的右腳起跳左手挑籃練習。

5.2.3在練習2的根底上適當增加助跑距離,要求最后有起跳高度??上染毩暣虬暹M筐,以降低難度。

5.2.4為了加深練習者的本體感覺,可以做行進間接同伴傳球右腳起跳左手上籃練習。

6.試驗比照

選取文縣二中高一級愛好體育男學生100名,分為兩組,通過測試對其最初的左右手低手投籃的技術水平及速度加以評定。

6.1測試辦法

采用甘肅省高校招生考試中籃球專項考試半場折返上籃的辦法,左右手各運球上籃兩次,用秒表記錄用時測定速度。

6.2經過初次測試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情況如下:

第一組平均成績46.35秒,規(guī)范差為3.15秒

第二組平均成績46.35秒,規(guī)范差為3.05秒

對兩組成績進行t值檢驗,檢查其差別性是否顯著。

經計算t=0,確定臨界值:a=0.05,自由度n′=n-1,查表得t〔a/2,n′〕=2.023,因此t6.3選擇第一組為對照組,第二組為試驗組,利用體育課分別對其進行為期八周共十六個課時的教學訓練。對照組采用普通的直觀法完整地進行教學訓練,試驗組采用上述的逆進分解教學法訓練。八周后再次進行同樣的測試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結果如下:

對照組平均成績?yōu)?3.86秒,規(guī)范差為4秒。

試驗組平均成績?yōu)?9.38秒,規(guī)范差為2.48秒。

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試驗組成績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對兩組成績進行t值檢驗,檢查兩組成績差別是否顯著。

計算t值,t=7.46,確定臨界值:a=0.05,自由度n′=n-1,查表得t〔a/2,n′〕=2.203,因此t>t〔a/2,n′〕,兩樣本差別十分顯著。

7.結語

通過教學訓練前后成績比照,可以看出兩組成績均有所提高,但經過t值檢驗兩組成績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