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20年來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述_第1頁
我國近20年來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述_第2頁
我國近20年來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述_第3頁
我國近20年來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述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近20年來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述我國近20年來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述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22〕03-0049-05

早期融合教育是指將0~6歲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與普通兒童安置在同一教育環(huán)境中,以兩者共同活動的融合教育為主,并提供多方面支持與輔助以滿足其開展與需要的一種教育模式。(1)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薩拉曼卡宣言》中首次提出“融合教育〞這一概念,打破了自1770年以來實施的對殘疾兒童進行隔離式教育的舊范式。(2)隨著融合教育事業(yè)的開展,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幼教機構的人數(shù)逐漸增加,我國對早期融合教育事業(yè)的開展也越來越重視。則,我國有關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狀況如何?為此,本研究對1994~2022年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進一步促進早期融合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

一、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概況

研究者以“早期〞“學前〞“幼兒〞“融合教育〞“全納教育〞“隨班就讀〞等為關鍵詞,對1994~2022年①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以及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進行了檢索。結果得到有效文獻266篇〔其中期刊論文234篇、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30篇、博士學位論文2篇〕。

從文獻數(shù)量變化情況看〔見下列圖〕,近20年來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文獻數(shù)量呈不斷上漲趨勢,尤其是2022年以后攀升明顯,2022年文獻數(shù)量到達高峰。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2022年政府公布了?特殊教育提升方案〔2022~2022年〕》有關。此外,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發(fā)表在期刊上,碩博論文較少,這表明我國在早期融合教育方面高層次研究人員還較少。從整體上看,我國有關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內容分析

近20年來,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關國外早期融合教育的經驗,早期融合教育實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早期融合教育的安置模式、課程設置及教學策略探討,早期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及支持系統(tǒng),早期融合教育的師資及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教育干涉效果等方面。2022年之前的研究較多關注早期融合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爾后的研究以早期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師資和干涉效果研究居多。這說明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從最初的對早期融合教育可行性、必要性的關注轉移到對早期融合教育態(tài)度以及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注上來。(3)

1.早期融合教育的國外經驗

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在起步階段有較多關于國外早期融合教育經驗的介紹。示例,曹漱芹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介紹了德國的學前融合教育,(4)張莉從教育政策、教育《⒂肴嗽奔敖逃《實踐等方面對英國早期融合教育的開展作了概要介紹,(5)并對英國政府在“聯(lián)合思想〞的指導下建立多學科、多部門專業(yè)人員學前融合教育“部門間合作模式〞作了較深入分析,從而提出我國學前融合教育要努力構建“家庭-教育-醫(yī)學-專業(yè)機構-社會力量〞為一體的參與模式,增強部門間的合作等倡議。(6)

2.早期融合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就早期融合教育的必要性而言,研究者們認為,首先,早期融合教育對正常兒童和特殊兒童開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周念麗發(fā)現(xiàn),融合保教在促進聽障兒童、自閉癥兒童、弱智兒童開展的同時,對正常兒童也有激發(fā)自我效能感、增強能力以及促進心理理論開展等積極意義。(7)張霞萍發(fā)現(xiàn),融合教育能夠促進聽障兒童和視障兒童的動手能力、認知能力、語言能力、自主性以及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開展。(8)其次,有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依據(jù)。1990年,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普通幼兒教育機構應當接收“能適應其生活的〞殘疾幼兒;1994年,國務院公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規(guī)定,“普通師范院校應當有方案地設置殘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殘疾人特殊教育的根本知識和技能,以適應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的教育需要〞;2022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方案〔2022~2022年〕》那么明確指出,要“支持普通幼兒園發(fā)明條件接收殘疾兒童。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增設從屬幼兒園〔學前教育部〕〞。這些政策、法規(guī)為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依據(jù)。最后,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的實施具有道德根底。嚴冷〔2022〕認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仁愛〞道德觀,幼兒及幼兒家長應當接納、尊重和關懷殘疾幼兒;幼兒園教師和管理者除應接納、尊重和關懷殘疾幼兒外,還應努力為他們提供適應其個體需求的保育和教育效勞。

3.早期融合教育安置模式、課程設置及教學策略探討

從世界范圍看,特殊兒童教育安置存在著兩種典型模式:一種是以前蘇聯(lián)為代表的以特殊學校為主體分門別類的封閉型模式,另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把特殊兒童安置到“最少受限制環(huán)境〞中去的開放型模式。(9)在“全納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國逐漸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學校和特殊班為骨干〞的教育安置模式。有研究者認為,在我國,幼兒園應當形成“以普通幼兒園中的特殊班級安置為主要形式,以局部普通局部特殊教育的安置為次要形式,以特殊學校中的幼兒班為輔助形式〞的教育安置模式。(10)隨著融合教育的推進,研究者們開始逐漸關注早期融合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策略。鄧猛認為,全納教育的課程設置應該具有彈性,體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多樣性的特點,反映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與不同學習需要。(11)于松海等認為,課程的選擇應考慮實用性、兒童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統(tǒng)整性、適當挑戰(zhàn)性、以社區(qū)為導向等。(12)呂曉認為實行個別化教學能提升特殊兒童教育質量,最大程度地補償缺陷、開發(fā)潛能,但是,個別化教學方案在實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評估過程簡單且不全面、目標隨意、對兒童整體開展不足照顧等。(13)

4.早期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及支持系統(tǒng)

在梳理我國早期融合教育態(tài)度方面的研究文獻時,研究者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波及幼兒園教師〔包括職前和在職〕、普通幼兒家長、特殊幼兒家長、融合班級中的普通幼兒等。與其他階段的融合教育相比,人們對早期融合教育的接納程度還比擬低。如,研究者普遍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幼兒園教師〔在職〕對融合教育和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態(tài)度不積極,對自己能否有效指導特殊兒童持疑心態(tài)度。(14-16)有研究者調查了職前教師對早期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及認識,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認識到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但對其可行性持保守和消極態(tài)度。(17)而特殊兒童家長在態(tài)度、行動上比普通兒童家《L更支持融合教育。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普通幼兒在認知與情感上會對特殊兒童表現(xiàn)出消極態(tài)度,但在行為上又是比擬積極正向的。(18)

卿素蘭等運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教師、普通兒童及其家長、特殊兒童及其家出息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五個支持系統(tǒng)的總體評價中,認為家庭與學校支持系統(tǒng)比擬完善,政府經費支持力度較好,社區(qū)支持度不夠,學生自我預期不佳。(19)靳敬坤采用問卷法對融合幼兒園教師以及接受融合教育的自閉癥兒童家出息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教師和家長都認為教師支持狀況最好,但對幼兒園的行政支持和家長支持看法不一致。(20)

5.早期融合教育師資及專業(yè)素養(yǎng)

有關早期融合教育師資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早期融合教育師資相比其他階段嚴重缺乏,有特殊教育背景的幼兒園教師極其不足,幼兒園教師的融合教育技能有待提高。(21,22)以四川省為例,有調查顯示,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在園幼兒188.75萬人,幼兒園專任教師51909人,從中可推知,其師幼比為36∶1。(23)有調查發(fā)現(xiàn),成都地區(qū)的普通幼兒園里沒有具備特殊教育專業(yè)背景的幼兒園教師。(24)在幼兒園教師普遍不足融合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的情況下,有研究者開始思考如何改革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培養(yǎng)模式的問題。鄧猛認為,培養(yǎng)特殊教育骨干人才、融合教育專門人才以及隨班就讀遍及型人才是當前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模式變革的主要方向。(25)馮雅靜等認為可以借鑒美國“雙證式〞融合教育教師職前培養(yǎng)模式,即讓學生畢業(yè)時同時獲得普通教育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雙重從業(yè)資格證。盡管這一培養(yǎng)模式在實施背景、專業(yè)資源、融合教育開展水平、教師培養(yǎng)根本模式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但仍可對我國的相關院校在課程設置、培養(yǎng)目標、實踐教學等方面提供借鑒。(26)

6.早期融合教育的干涉效果

當前,我國的早期融合教育干涉對象主要是自閉癥兒童、視障兒童、聾啞兒童以及肢體殘疾兒童等,其中對自閉癥兒童的早期融合教育干涉研究較多。在這類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是對自閉癥兒童發(fā)展診斷、評估、干涉,以促使其逐漸融入普通教育環(huán)境中。如,徐勝對一位早期診斷為自閉癥的幼兒進行了干涉,在察看、訪談、診斷、評估等根底上為其制定并實施了個別教育方案,通過三個月的干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該幼兒已能夠完成大局部教育方案所規(guī)定的內容,但常規(guī)遵守還需繼續(xù)訓練;(27)魏壽洪運用單一受試法對一位自閉癥幼兒進行了為期12周的融合教育干涉研究,發(fā)現(xiàn)其問題行為逐漸減少、溝通技能逐漸增加,但社會交往能力仍未得到有效改善。(28)

三、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1.起步晚,開展遲緩

近幾年來,雖然我國有關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文獻有所增加,但從整體上看數(shù)量并不多。從研究內容看,大多停留在對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現(xiàn)狀的描述上,實踐干涉層面的研究較少。此外,研究者們對“融合教育〞“隨班就讀〞“全納教育〞等概念進行了辨析,但對如何將早期融合教育建立在我國國情根底之上的研究仍較不足。正如鄧猛所說,如何將融合教育的理論及實踐與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及教育背景相結合,“形成根植于中國社會文化特性的外鄉(xiāng)化融合教育理論,是我國特殊教育研究的關鍵問題〞。(29)

2.研究范圍較窄、層次較低,合作研究相對不足

我國的早期融合教育研究范圍較窄且層次較低的主要表現(xiàn)是:第一,研究主題相對單一,對早期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普特兒童的社會性開展以及認知、情感、能力的研究不多。第二,研究對象以教師、家長、幼兒為主,對政府、社區(qū)、社會工作者等的研究較少。第三,研究范圍以地區(qū)為主,全國性的研究較少,東部地區(qū)較多,西部地區(qū)較少。從研究的合作情況看,以個人研究為主,跨學科的合作研究缺乏,研究者的學科背景較單一,幼兒園教師和高校教師合作研究較少〔朱娜,2022〕。

3.對融合教育的認識有待深化,支持保障體系亟待完善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下研究者們對早期融合教育的認識重在對國外經驗的介紹,而對融合教育形成的歷史背景、教師的融合教育素養(yǎng)、融合教育背景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等問題不足深入的研究。同時,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系也亟待完善。早期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系應包括學校、家庭、社區(qū)、政府以及自我五個子系統(tǒng)。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無障礙環(huán)境和資源教室創(chuàng)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有融合教育專業(yè)背景的幼兒園教師很少,幼兒園教師和普通幼兒家長對特殊兒童的接納程度較低,早期融合的家園互動尚未形成,與早期融合教育相關的社區(qū)資源支持較少,有關早期融合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尚不完善,且監(jiān)督執(zhí)行的力度也不夠。

四、我國早期融合教育的研究展望1.有效整合融合教育研究力量,提升對融合教育的實踐指導能力

融合教育的研究波及教育學、心理學、醫(yī)學、衛(wèi)生學等諸多學科,研究者認為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對融合教育研究力量加以整合:〔1〕高校可以增設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機構,如華東師范大學設置了融合教育研究所?!?〕開辟融合教育研究學術傳播渠道,如教育類期刊增設融合教育專欄、群眾媒體多發(fā)展融合教育宣傳等?!?〕組織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早期融合教育相關問題,形成以高校特殊教育專業(yè)教師、早教專家、醫(yī)療康復專家、社會志愿者以及社區(qū)愛心人士等組成的早期融合教育團隊,通過醫(yī)教結合、家園共育、幼兒園和社區(qū)結合的早期融合為特殊兒童提供支持。同時,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早期融合教育從理論層面的探討轉向實踐層面的應用,以滿足現(xiàn)實之需。

2.加強早期融合教育師資培養(yǎng),提升幼兒園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

高質量的師資是發(fā)展早期融合教育的基本保證,我們要努力建立一支業(yè)務精良、專業(yè)過硬的幼兒園融合教育教師隊伍,當務之急是要提升幼兒園教師的早期融合教育素養(yǎng)。早期融合教育素養(yǎng)是指幼兒園教師必備的有關融合教育的觀念與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能力。研究者認為,可通過下列途徑提升幼兒園教師的早期融合教育素養(yǎng):〔1〕調整師范生的課程設置計劃,對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業(yè)的課程加以整合?!?〕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