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象聲詞描寫春雨的文字_第1頁
用象聲詞描寫春雨的文字_第2頁
用象聲詞描寫春雨的文字_第3頁
用象聲詞描寫春雨的文字_第4頁
用象聲詞描寫春雨的文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用象聲詞描寫春雨的文字在語言學里,象聲詞往往被看做是一類特殊的詞。索緒爾在《普遍語言學教程》(1980:104―105)中作過一些論述。他指出,象聲詞是一類以“富有示意的音響刺激某些人的耳朵的詞”,“是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的語言符號”。鮮明,“象聲詞”這個名稱具有語源學的色調(diào)。這類詞的特殊性在于其描摹事物的聲音,其特點在于“象”某種聲音。某些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常利用這種特性,以達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元曲作為元代的一種藝術形式,和漢賦、唐詩、宋詞一樣成為一代之文學。王國維(1995:124)對元曲作了很高的評價?!霸烟幒卧?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于元曲”。王國維對元曲的語言運用評價也很高,他說:“古代文學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語,其用俗語者絕無……獨元曲以許用襯字故,故輒以大量俗語或以自然的聲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學上所未有也”。這里,“自然的聲音”指的就是象聲詞。和其他的文學形式相比,元曲給人較為突出的印象是大量運用口語俗語成分。而在口語中那么較多地運用了象聲詞。先來看幾個例句:

(1)我睡呵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嘍嘍酣睡似雷鳴。(《陳摶高臥》一)

(2)一壁廂黃鸝聲恰恰,一壁廂血淚滴漣漣。(《魯齋郎》一)

(3)支愣的琴斷弦。(《青衫淚》二)

(4)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刺刺風又擺。(《漁樵記》二)

(5)叮叮當當鐵馬兒乞留玎瑯鬧,啾啾唧唧促織兒依柔照舊叫。滴滴點點細雨兒淅零淅留哨,瀟瀟灑灑梧葉兒失流疏刺落。(周文質(zhì)《叨叨令?悲秋》)

上述各例中的象聲詞分別用于摹擬人、鳥、琴、風等發(fā)出的聲音,這不僅說明象聲詞的摹聲對象范圍廣泛,我們還可以看出,在有象聲詞展現(xiàn)的場合,語言會變得形象生動、色調(diào)鮮活。

學界對元曲象聲詞已經(jīng)作了一些的研究(劉均杰1985;趙金銘1981;趙愛武2022,2022),對元曲象聲詞的布局和功能有了較深入的熟悉,但卻較少論及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

本文側(cè)重考察元曲象聲詞文字使用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和象聲詞口語化的特色精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描摹”同一個事物發(fā)出的聲音時,可以有不同的象聲詞來表現(xiàn),這樣一來,象聲詞為了“描摹”聲音,就有了隨聲音而變的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講,象聲詞的特點就已經(jīng)為記錄象聲詞的文字供給了潛在的條件。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元曲象聲詞的構詞法相當獨特,它自身就具有一些其他詞類所不具備的修辭功能,因此,在記錄和表現(xiàn)這類詞的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象聲詞上述的某些特點的延遲。就元曲象聲詞而言,它第一個文字使用特點是多用假借。元曲象聲詞在確定意義上就是文字對聲音的紀錄:人們根據(jù)聽覺感受,從自己的語言中使用自認為語音最接近的文字來記錄這個聲音。在選擇用字時,人們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語言中已有的字。這種處境我們稱之為假借。元曲象聲詞文字上的假借現(xiàn)象特別常見。如:

(6)呼的關上櫳門,鋪地吹滅殘燈。(《調(diào)風月》三)

(7)昨夜個銀臺上剝地燈花爆。(《三奪槊》二)

(8)我那么見忽地戰(zhàn)馬交,出的棗槊起,颼的鋼鞭重。(《單鞭奪槊》三)

例(6)中的“鋪”摹擬的是吹氣滅燈聲。例(7)的“剝”摹擬的是燈花爆破聲。例(8)的“出”摹擬的是揮槊聲。它們都作象聲詞。而“鋪”、“剝”、“出”它們本身都是有實義的詞。如:

(9)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團,鋪的是干忽刺葦席。(《舉案齊眉》三)

(10)把他剝了官職,仍舊中原一布衣。(《梧桐雨》三)

(11)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朱砂擔》四)

例(9)至(11)例中的“鋪”、“剝”、“出”都是動詞。它們都被借用為象聲詞。元曲象聲詞在文字使用上多用假借,這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了解這一點,對于我們進一步熟悉元曲象聲詞是有扶助的。如:

(12)八的頓開金鳳凰,(扌蚩)的扯破錦鴛鴦。(張可九《柳營曲?閨怨》)

(13)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時令,我每安置些酒果。(《望江亭》三)

其中,第(12)例中的“八”就是象聲詞?!鞍恕蹦M的是開鎖聲。例(13)中的“八”那么為數(shù)詞?!稘h語大詞典》對作為象聲詞的“八”未收。

元曲象聲詞的另一個文字使用特點是一詞異寫、音無定字。李申(1995:172)指出:“象聲語詞,一詞異寫,音無定字”。對于元曲象聲詞的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其一是字形不定,即對于一個音響的摹擬,我們可以選用形體不同的字來表示。如:摹擬快速發(fā)出的一連串的聲音:一留兀刺、一溜兀刺、壹留兀淥、亦留兀刺、一六兀刺、咿嚦嗚剌;摹擬馬蹄著地聲:屹登登、屹蹬蹬、圪登登、圪蹬蹬、吉登登、吉蹬蹬;摹擬物體摩擦聲:磕擦擦、磕叉叉、可擦擦、圪搽搽、圪擦擦等等。

假設進一步考察就會察覺,記錄象聲詞的字的選擇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它至少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可以用來記錄象聲詞的不同的字在讀音上要一致或相近。

其二是字數(shù)不定。這主要指某個象聲詞可以有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或四音節(jié)等多種形式,如:摹擬鳥撲翅飛騰的聲音時用“忒楞”、“忒楞楞”、“忒楞楞騰”。摹擬琴弦聲時有“支楞”、“支楞楞”、“支楞楞爭”等??梢钥闯觯舐曉~可以使用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或四音節(jié)等多種形式來摹擬同一種聲音。在摹擬聲音時,元曲象聲詞的音節(jié)數(shù)量相當生動。象聲詞的音節(jié)都在四個音節(jié)之內(nèi),但可長可短。具有濃重的主觀色調(diào)。

元曲象聲詞“一詞異寫、音無定字”的特點相當突出。但這貌似并不影響象聲詞詞義的表達,以及人們對它的理解與采納。這一點是其他任何一個詞類都不能比及的。這種特點還表達在不同的漢語詞典對它的處理上。下面列舉的是幾種代表性的觀法。

從表中可以看出,三種詞典收詞處境有所不同。從所收詞目來看,《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分目最細。在《宋金元明清曲辭通釋》(以下簡稱《通釋》)中歸為一個詞目的詞,在《大詞典》中往往分列成幾個詞目。有時甚至可以多達四個詞目,如“壹溜兀淥”條。而《通釋》對于一些象聲詞詞目,如“赤力力”、“可撲撲”等,卻存在缺收的處境。《元語言詞典》(以下簡稱《元詞典》)在詞目處理上介于《大詞典》和《通釋》之間。它所列的詞目既不像《通釋》那樣籠統(tǒng),又不像《大詞典》那樣過細。從所收詞形來看,《通釋》收錄詞形最多,《元詞典》次之,《大詞典》詞形相對較少。而三種詞典又可相互參照、彼此補充。譬如“阿各綽”,《通釋》和《元詞典》都沒有收錄這一詞形,《大詞典》卻收了。

此外,了解元曲象聲詞的這種“一詞異寫、音無定字”的特點,對于辭書的編寫也是有確定的參考意義的。如:

(14)的薛薛心驚膽戰(zhàn),普速速肉跳身搖。(《魔合羅》二)

(15)我見了那相公,不由我眼中撲簌簌的只是跳。(《漁樵記》三)《大詞典》中收例(9)中的“普速速”,標明是象聲詞。但“普速速”還可以寫作“撲簌簌”,《大詞典》沒有收錄“撲簌簌”這一詞形,屬于詞形不全。

總之,通過對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處境的考察,了解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有助于熟悉象聲詞的性質(zhì),同時也為辭書編纂供給一些參考。略說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

李榮剛江菡子

在語言學里,象聲詞往往被看做是一類特殊的詞。索緒爾在《普遍語言學教程》(1980:104―105)中作過一些論述。他指出,象聲詞是一類以“富有示意的音響刺激某些人的耳朵的詞”,“是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的語言符號”。鮮明,“象聲詞”這個名稱具有語源學的色調(diào)。這類詞的特殊性在于其描摹事物的聲音,其特點在于“象”某種聲音。某些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常利用這種特性,以達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元曲作為元代的一種藝術形式,和漢賦、唐詩、宋詞一樣成為一代之文學。王國維(1995:124)對元曲作了很高的評價。“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于元曲”。王國維對元曲的語言運用評價也很高,他說:“古代文學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語,其用俗語者絕無……獨元曲以許用襯字故,故輒以大量俗語或以自然的聲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學上所未有也”。這里,“自然的聲音”指的就是象聲詞。和其他的文學形式相比,元曲給人較為突出的印象是大量運用口語俗語成分。而在口語中那么較多地運用了象聲詞。先來看幾個例句:

(1)我睡呵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嘍嘍酣睡似雷鳴。(《陳摶高臥》一)

(2)一壁廂黃鸝聲恰恰,一壁廂血淚滴漣漣。(《魯齋郎》一)

(3)支愣的琴斷弦。(《青衫淚》二)

(4)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刺刺風又擺。(《漁樵記》二)

(5)叮叮當當鐵馬兒乞留玎瑯鬧,啾啾唧唧促織兒依柔照舊叫。滴滴點點細雨兒淅零淅留哨,瀟瀟灑灑梧葉兒失流疏刺落。(周文質(zhì)《叨叨令?悲秋》)

上述各例中的象聲詞分別用于摹擬人、鳥、琴、風等發(fā)出的聲音,這不僅說明象聲詞的摹聲對象范圍廣泛,我們還可以看出,在有象聲詞展現(xiàn)的場合,語言會變得形象生動、色調(diào)鮮活。

學界對元曲象聲詞已經(jīng)作了一些的研究(劉均杰1985;趙金銘1981;趙愛武2022,2022),對元曲象聲詞的布局和功能有了較深入的熟悉,但卻較少論及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

本文側(cè)重考察元曲象聲詞文字使用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和象聲詞口語化的特色精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描摹”同一個事物發(fā)出的聲音時,可以有不同的象聲詞來表現(xiàn),這樣一來,象聲詞為了“描摹”聲音,就有了隨聲音而變的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講,象聲詞的特點就已經(jīng)為記錄象聲詞的文字供給了潛在的條件。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元曲象聲詞的構詞法相當獨特,它自身就具有一些其他詞類所不具備的修辭功能,因此,在記錄和表現(xiàn)這類詞的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象聲詞上述的某些特點的延遲。就元曲象聲詞而言,它第一個文字使用特點是多用假借。元曲象聲詞在確定意義上就是文字對聲音的紀錄:人們根據(jù)聽覺感受,從自己的語言中使用自認為語音最接近的文字來記錄這個聲音。在選擇用字時,人們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語言中已有的字。這種處境我們稱之為假借。元曲象聲詞文字上的假借現(xiàn)象特別常見。如:

(6)呼的關上櫳門,鋪地吹滅殘燈。(《調(diào)風月》三)

(7)昨夜個銀臺上剝地燈花爆。(《三奪槊》二)

(8)我那么見忽地戰(zhàn)馬交,出的棗槊起,颼的鋼鞭重。(《單鞭奪槊》三)

例(6)中的“鋪”摹擬的是吹氣滅燈聲。例(7)的“剝”摹擬的是燈花爆破聲。例(8)的“出”摹擬的是揮槊聲。它們都作象聲詞。而“鋪”、“剝”、“出”它們本身都是有實義的詞。如:

(9)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團,鋪的是干忽刺葦席。(《舉案齊眉》三)

(10)把他剝了官職,仍舊中原一布衣。(《梧桐雨》三)

(11)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朱砂擔》四)

例(9)至(11)例中的“鋪”、“剝”、“出”都是動詞。它們都被借用為象聲詞。元曲象聲詞在文字使用上多用假借,這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了解這一點,對于我們進一步熟悉元曲象聲詞是有扶助的。如:

(12)八的頓開金鳳凰,(扌蚩)的扯破錦鴛鴦。(張可九《柳營曲?閨怨》)

(13)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時令,我每安置些酒果。(《望江亭》三)

其中,第(12)例中的“八”就是象聲詞。“八”摹擬的是開鎖聲。例(13)中的“八”那么為數(shù)詞?!稘h語大詞典》對作為象聲詞的“八”未收。

元曲象聲詞的另一個文字使用特點是一詞異寫、音無定字。李申(1995:172)指出:“象聲語詞,一詞異寫,音無定字”。對于元曲象聲詞的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其一是字形不定,即對于一個音響的摹擬,我們可以選用形體不同的字來表示。如:摹擬快速發(fā)出的一連串的聲音:一留兀刺、一溜兀刺、壹留兀淥、亦留兀刺、一六兀刺、咿嚦嗚剌;摹擬馬蹄著地聲:屹登登、屹蹬蹬、圪登登、圪蹬蹬、吉登登、吉蹬蹬;摹擬物體摩擦聲:磕擦擦、磕叉叉、可擦擦、圪搽搽、圪擦擦等等。

假設進一步考察就會察覺,記錄象聲詞的字的選擇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它至少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可以用來記錄象聲詞的不同的字在讀音上要一致或相近。

其二是字數(shù)不定。這主要指某個象聲詞可以有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或四音節(jié)等多種形式,如:摹擬鳥撲翅飛騰的聲音時用“忒楞”、“忒楞楞”、“忒楞楞騰”。摹擬琴弦聲時有“支楞”、“支楞楞”、“支楞楞爭”等??梢钥闯觯舐曉~可以使用雙音節(jié)、三音節(jié)或四音節(jié)等多種形式來摹擬同一種聲音。在摹擬聲音時,元曲象聲詞的音節(jié)數(shù)量相當生動。象聲詞的音節(jié)都在四個音節(jié)之內(nèi),但可長可短。具有濃重的主觀色調(diào)。

元曲象聲詞“一詞異寫、音無定字”的特點相當突出。但這貌似并不影響象聲詞詞義的表達,以及人們對它的理解與采納。這一點是其他任何一個詞類都不能比及的。這種特點還表達在不同的漢語詞典對它的處理上。下面列舉的是幾種代表性的觀法。

從表中可以看出,三種詞典收詞處境有所不同。從所收詞目來看,《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分目最細。在《宋金元明清曲辭通釋》(以下簡稱《通釋》)中歸為一個詞目的詞,在《大詞典》中往往分列成幾個詞目。有時甚至可以多達四個詞目,如“壹溜兀淥”條。而《通釋》對于一些象聲詞詞目,如“赤力力”、“可撲撲”等,卻存在缺收的處境。《元語言詞典》(以下簡稱《元詞典》)在詞目處理上介于《大詞典》和《通釋》之間。它所列的詞目既不像《通釋》那樣籠統(tǒng),又不像《大詞典》那樣過細。從所收詞形來看,《通釋》收錄詞形最多,《元詞典》次之,《大詞典》詞形相對較少。而三種詞典又可相互參照、彼此補充。譬如“阿各綽”,《通釋》和《元詞典》都沒有收錄這一詞形,《大詞典》卻收了。

此外,了解元曲象聲詞的這種“一詞異寫、音無定字”的特點,對于辭書的編寫也是有確定的參考意義的。如:

(14)的薛薛心驚膽戰(zhàn),普速速肉跳身搖。(《魔合羅》二)

(15)我見了那相公,不由我眼中撲簌簌的只是跳。(《漁樵記》三)

《大詞典》中收例(9)中的“普速速”,標明是象聲詞。但“普速速”還可以寫作“撲簌簌”,《大詞典》沒有收錄“撲簌簌”這一詞形,屬于詞形不全。

總之,通過對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處境的考察,了解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有助于熟悉象聲詞的性質(zhì),同時也為辭書編纂供給一些參考。略說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

李榮剛江菡子

在語言學里,象聲詞往往被看做是一類特殊的詞。索緒爾在《普遍語言學教程》(1980:104―105)中作過一些論述。他指出,象聲詞是一類以“富有示意的音響刺激某些人的耳朵的詞”,“是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任意性的語言符號”。鮮明,“象聲詞”這個名稱具有語源學的色調(diào)。這類詞的特殊性在于其描摹事物的聲音,其特點在于“象”某種聲音。某些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常利用這種特性,以達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元曲作為元代的一種藝術形式,和漢賦、唐詩、宋詞一樣成為一代之文學。王國維(1995:124)對元曲作了很高的評價?!霸烟幒卧?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于元曲”。王國維對元曲的語言運用評價也很高,他說:“古代文學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語,其用俗語者絕無……獨元曲以許用襯字故,故輒以大量俗語或以自然的聲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學上所未有也”。這里,“自然的聲音”指的就是象聲詞。和其他的文學形式相比,元曲給人較為突出的印象是大量運用口語俗語成分。而在口語中那么較多地運用了象聲詞。先來看幾個例句:

(1)我睡呵甜甜倒身如酒醉,忽嘍嘍酣睡似雷鳴。(《陳摶高臥》一)

(2)一壁廂黃鸝聲恰恰,一壁廂血淚滴漣漣。(《魯齋郎》一)

(3)支愣的琴斷弦。(《青衫淚》二)

(4)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刺刺風又擺。(《漁樵記》二)

(5)叮叮當當鐵馬兒乞留玎瑯鬧,啾啾唧唧促織兒依柔照舊叫。滴滴點點細雨兒淅零淅留哨,瀟瀟灑灑梧葉兒失流疏刺落。(周文質(zhì)《叨叨令?悲秋》)

上述各例中的象聲詞分別用于摹擬人、鳥、琴、風等發(fā)出的聲音,這不僅說明象聲詞的摹聲對象范圍廣泛,我們還可以看出,在有象聲詞展現(xiàn)的場合,語言會變得形象生動、色調(diào)鮮活。

學界對元曲象聲詞已經(jīng)作了一些的研究(劉均杰1985;趙金銘1981;趙愛武2022,2022),對元曲象聲詞的布局和功能有了較深入的熟悉,但卻較少論及元曲象聲詞的文字使用特點。

本文側(cè)重考察元曲象聲詞文字使用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和象聲詞口語化的特色精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就是,在“描摹”同一個事物發(fā)出的聲音時,可以有不同的象聲詞來表現(xiàn),這樣一來,象聲詞為了“描摹”聲音,就有了隨聲音而變的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講,象聲詞的特點就已經(jīng)為記錄象聲詞的文字供給了潛在的條件。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元曲象聲詞的構詞法相當獨特,它自身就具有一些其他詞類所不具備的修辭功能,因此,在記錄和表現(xiàn)這類詞的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象聲詞上述的某些特點的延遲。就元曲象聲詞而言,它第一個文字使用特點是多用假借。元曲象聲詞在確定意義上就是文字對聲音的紀錄:人們根據(jù)聽覺感受,從自己的語言中使用自認為語音最接近的文字來記錄這個聲音。在選擇用字時,人們經(jīng)常會使用一些語言中已有的字。這種處境我們稱之為假借。元曲象聲詞文字上的假借現(xiàn)象特別常見。如:

(6)呼的關上櫳門,鋪地吹滅殘燈。(《調(diào)風月》三)

(7)昨夜個銀臺上剝地燈花爆。(《三奪槊》二)

(8)我那么見忽地戰(zhàn)馬交,出的棗槊起,颼的鋼鞭重。(《單鞭奪槊》三)

例(6)中的“鋪”摹擬的是吹氣滅燈聲。例(7)的“剝”摹擬的是燈花爆破聲。例(8)的“出”摹擬的是揮槊聲。它們都作象聲詞。而“鋪”、“剝”、“出”它們本身都是有實義的詞。如:

(9)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團,鋪的是干忽刺葦席。(《舉案齊眉》三)

(10)把他剝了官職,仍舊中原一布衣。(《梧桐雨》三)

(11)自古道:出外做客,不要露白。(《朱砂擔》四)

例(9)至(11)例中的“鋪”、“剝”、“出”都是動詞。它們都被借用為象聲詞。元曲象聲詞在文字使用上多用假借,這是其重要的特點之一。了解這一點,對于我們進一步熟悉元曲象聲詞是有扶助的。如:

(12)八的頓開金鳳凰,(扌蚩)的扯破錦鴛鴦。(張可九《柳營曲?閨怨》)

(13)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時令,我每安置些酒果。(《望江亭》三)

其中,第(12)例中的“八”就是象聲詞?!鞍恕蹦M的是開鎖聲。例(13)中的“八”那么為數(shù)詞?!稘h語大詞典》對作為象聲詞的“八”未收。

元曲象聲詞的另一個文字使用特點是一詞異寫、音無定字。李申(1995:172)指出:“象聲語詞,一詞異寫,音無定字”。對于元曲象聲詞的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其一是字形不定,即對于一個音響的摹擬,我們可以選用形體不同的字來表示。如:摹擬快速發(fā)出的一連串的聲音:一留兀刺、一溜兀刺、壹留兀淥、亦留兀刺、一六兀刺、咿嚦嗚剌;摹擬馬蹄著地聲:屹登登、屹蹬蹬、圪登登、圪蹬蹬、吉登登、吉蹬蹬;摹擬物體摩擦聲:磕擦擦、磕叉叉、可擦擦、圪搽搽、圪擦擦等等。

假設進一步考察就會察覺,記錄象聲詞的字的選擇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它至少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可以用來記錄象聲詞的不同的字在讀音上要一致或相近。

其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