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大全_第1頁
歷史典故大全_第2頁
歷史典故大全_第3頁
歷史典故大全_第4頁
歷史典故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共8頁歷史典故大全(一):揚州二十四橋二十四橋的芳名,之所以流傳千載,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說到揚州二十四橋,就無法回避一個千古之謎:它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至今未能解得開。二十四橋得名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唐代有人在一個月光如水、清風徐徐的夜晚,見到24個風姿綽約的仙女,身披羽紗,酥手托簫,鼓著粉腮,輕啟紅唇,飄上一座小石橋,于是那舒緩柔美的旋律,便從24支簫管中緩緩地流淌出來。上個世紀50年代末,在揚州出西門向北行3-5里處,有一石橋和一木橋,兩相近橋頭的距離約24步,村里的長者都認為這兒就是二十四橋。在他們幼小的時候,都有被長輩牽著小手數數過橋的經歷:跨過一座橋,從一個橋頭走向另一個橋頭,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照這種說法,二十四橋是兩座橋的統(tǒng)稱。二十四橋猜測其實從宋代起,二十四橋便成了一宗眾說紛紜而無定論的疑桉:有人說是一座橋,有人認為是指二十四座橋。歷代的辭典、詩詞注解也都兼收兩派之說,而不敢輕易取舍。南宋詞人姜白石在一個初冬來到揚州,寫下了《揚州慢》這一千古絕唱: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從詞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來看,二十四橋似乎是指一座橋。有人認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橋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實際上從來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揚州橋梁的總稱。最早對此作出解釋的是宋朝大科學家沉括,他認為揚州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紀者有二十四橋。并在卷中從城區(qū)的汶河茶園橋起,到東面的山光橋止一一列出了橋名,但算來算去僅有21座橋的名稱。也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何處二字,清楚地傳遞著這樣一個信念:二十四橋絕不是一座橋。二十四橋爭論二十四橋的姿那麼美二十四橋的月那麼妙歷史上有沒有二十四橋二十四橋究竟指的是什麼古往今來,多少風雅人士試圖探個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結論。綜合起來,大致有如下種種:1、二十四橋就是一座橋,只因傳說隋煬帝時,有24個美人月夜在橋上吹簫,故名二十四美人橋,簡稱二十四橋或廿四橋。到了清代,人們逐漸傾向于那原是一座橋的名稱。清代揚州人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寫道: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跨西門街東西兩岸。近來,揚州的一位青年作家,從語言上、地理位置上對二十四橋作了大量的論證:揚州二十四橋為阿師橋的諧音,并考證沉括記載的阿師橋,為今城北的螺絲灣橋。根據《漢語音韻學導論》一書擬唐音二、十、四、橋分別與阿師橋音同。若從揚州方言觀之,二十四橋與阿師橋之古音也相近。因阿古音為a(見王力的《漢語語音學》),二古代的北方方言也為a。2、二十四橋就是遍布揚州地區(qū)的24座橋梁。沉括對二十四橋循名責實一一以求,但只湊成21座。南宋的王象之在《輿地記勝》中則記載:所謂二十四橋者,或存或亡,不可得而考。3、二十四橋是古代揚州橋梁的編號。在古詩中以序號稱橋的不乏其例,就唐代揚州而言,對橋的編碼也是有桉可稽的。唐朝施肩吾《戲贈李主簿》詩有不知暗數春游處,偏憶揚州第幾橋之句。唐人張齊《寄揚州故人》詩中有月明記得相尋處,城鎖東風十五橋。4、二十四橋在詩文中是虛指而非實指,故二十四橋既非24座亦不是一座,不過是泛指揚州小橋多罷了。杜牧常常喜歡用數字入詩。如《江南春》絕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贈別》一詩中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譴懷》的詩句中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等等。由此可見,杜牧喜歡用數字,又特別喜歡用約數。因為它為約數,即不是實數,更不是專名。當然,也有人指出二十四橋借指揚州,泛指揚州的繁華或是專指揚州美人,這些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二十四橋的最終解釋權,恐怕還得歸杜牧。揚州二十四橋現(xiàn)狀今天,念四路中段東面,五亭橋西邊的景區(qū)就叫二十四橋景區(qū)。其主建筑熙春臺東面有毛澤東手書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碑。在熙春臺東北80米的地方,有一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的公園中常見的那種小卑橋,寬2.4米,兩頭各有二十四層臺階,兩邊各有二十四根欄桿,叫它二十四橋。橋的西北有一座簡潔的亭子,宛在水中央,叫吹簫廳。這算是為外地游客建的,就好比今人在魯迅故居百草園里種了一塊菜來和散文對應一樣。建這么一座二十四橋,也表明比較可信的是指一座橋。這座現(xiàn)代的二十四橋不是古代的二十四橋的復制,品味不怎么高,有些俗氣。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論語》憲問篇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注釋:原壤:魯國人,孔子的舊友。夷俟:夷,有解釋為蹲的,也有解釋為箕踞,雙腿分開而坐。俟,等待。夷俟是說他蹲著或坐著等在那里,很沒有禮貌。孫弟:同遜悌。譯文: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鬃恿R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么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評析:據說原壤和孔子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老熟人,遺憾的是直到老了之后,原壤還是那么為老不尊。因此孔子才將他從小到老的一生加以數落,并指出這樣為老不尊的老人簡直就是害人蟲。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體會到,每個人的年齡雖然隨著日月的流逝會一天天增長,但是如果一個人不學習,不提高自己,那么不管年齡多么增長,他的素養(yǎng)也不會提高。因此我們應該以此警示自己:不要放松對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的追求,到老了還被別人看成是為老不尊的賊。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當然,也有人覺得孔子對這位原壤老人太過嚴厲了一點,如果他覺得那樣度過一生也很快樂,我們又何必去苛求他呢現(xiàn)代社會講究尊重多元文化,講究尊重個性,所以許多時候,對別人還是應該寬容一些為好。(三):八拜之交八拜之交,大家對這個詞都很熟,就連香港B社會拜把子認兄弟也要行八拜之禮,一般人都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禮,但其實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頭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因為感動,所以值得去拜,因為去拜,所以我們要銘記,因為銘記,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對待朋友。(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正好,尸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他們了解情況后,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檐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輕描談寫他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tài)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但是,晉靈公并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競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wèi)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后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于被一個名叫趙穿的人殺死。出處《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釋義:非,不是。孰誰。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沒有過失(五):士別三日,刮目相待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后,不久他也死去。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