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 獲獎教學設計_第1頁
項脊軒志 獲獎教學設計_第2頁
項脊軒志 獲獎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脊軒志》教案一、

導入

同學們,你覺得什么最好吃?(隨意的師生對話,希望能體現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特色。)一位美食家在嘗遍人間美味后,忽然思念起青菜、白豆腐的清淡滋味來。他于咀嚼清淡中悟出,原來“淡”才是人間永恒的真味。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散文就是一篇“語淡而情永”的優(yōu)美散文。

、歸有光

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后8次考進士落第,于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余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由于為官正直,不與上級官吏和地方豪紳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實降為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頗受委屈。后由大學士高拱保薦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學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覽群書,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造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一反當時“文必秦漢”的理論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義風尚。歸有光與王填中、唐順之、茅坤并稱為“唐宋派”。他的散文樸素簡潔,自然真摯,以神味見長,尤善以家庭瑣事寄托真情?!俄椉管帯贰断儒侣浴贰逗ㄔ嶂尽窞榇恚淖髌穼η宕┏桥缮⑽挠绊懞艽?,本單元的《登泰山記》(姚鼐)與本文有很多相似之處。(有一個謎面:衣錦還鄉(xiāng))

三、加強誦讀,整體把握

聽課文錄音,體會:本文有沒有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

明確:有。作者記敘了項脊軒的新舊變化,記敘了祖母、老嫗、先妣、妻等四位女性,其中與我最親近的三位已先后離我而去,表達了作者的悲喜之情。

師:歸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題材反映他所處的時代,而是通過記敘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深情。

四、細微處見真情

(一)、書齋生活

1、生朗讀段一

2、找到描寫項脊軒舊貌的語句,并概括其特點

明確:小、舊、破、陰(陰冷、潮濕、昏暗)

3、問:作者修葺時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確:補漏——使不上漏

采光——開四窗、砌垣墻

綠化——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4、問:作者為何不種一些牡丹芍藥等美麗的花卉?

明確:蘭桂竹是古代君子的象征,作者以此表明自己品質的高潔。

5、生筆譯“借書滿架……珊珊可愛”,思考:請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這樣的環(huán)境,并說明理由。

舉例:幽深清遠、幽靜美麗、和平安寧(“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你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適合來干嘛?

舉例:下棋、清談、讀書(這是生自由發(fā)表看法的時候,也是師生對話互動的大好時機。它能讓你走近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更能對問答式的課堂教學結構的節(jié)奏起到松弛的作用。因此即使學生說“睡覺”,也要表示你的理解)

6、生散讀段一并背誦“借書滿架”部分

(二)、悲傷往事

1、悲情一:家庭變故

生散讀思考

:作者對家庭變故的描寫是通過哪些細節(jié)完成的?

明確:門、墻多了——兄弟間有了隔閡

由籬變墻——隔閡加深

東犬西吠——關系陌生,不友好

客逾庖、雞棲于廳——臟、亂

師:一個統一的大家庭變得隔閡而對立,身處其中作者感到一種悲涼。但這種悲涼并沒有直接的表露出來,而是通過細節(jié)的刻畫完成的,給人留下了揣摩咀嚼的余地。

2、悲情二:憶亡母

①問:作者通過老嫗的回憶方式憶亡母?

明確:這是因為老嫗的特殊身份?!皨?,先大母婢也”言其年長;“乳二世”言其身份親切;“先妣撫之甚厚”言其和母親關系密切。因此由她回憶再自然不過。

②生散讀,你能體會文章字里行間對母親深切的思念嗎?

明確:“兒寒乎?欲食乎?”母親在作者心中是慈愛的象征,一個八歲喪母的人對母親的這種慈愛尤為渴望。

試補寫這句話,某所,而母立于茲(而今已長別世間了/而今已陰陽永隔了/而今已永不可能站在這里了)

將上面的補寫和以下的兩則材料對比。沈園和崔護——人亡物在之感,這是人生的大悲哀,是人生不能承受之痛。因此話未說完“我”和老嫗都默默的流淚了。

3、悲情三:憶祖母

問:作者憶慈母只是“泣”,為何憶祖母要“長號不自禁”?

明確:作者回憶祖母主要是描寫祖母對我的期望,“兒之成,則可待乎!……他日汝當用之。”,作者聯想到現在自己還未取得任何功名,前途渺茫,振興家族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不由得悲從中來,大哭不已。憶祖母引發(fā)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4、悲情四:憶愛妻

生散讀5、6段,你能看出夫妻之間的恩愛嗎?

明確:①“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我們猜想妻子可能想有更多的時間和丈夫呆在一起但又不想耽誤丈夫讀書,于是來到軒中,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我們還可猜想妻子學書時的神態(tài)必定是“淺笑盈盈”

②“述諸小妹語……”,事隔多年作者對這樣一句普通的話都記得如此清晰,可見愛之深。

③吾妻死,室壞不修。喪妻之痛無法遏制。

④枇杷樹。人亡而物在,樹越長越茂盛而斯人已長逝。

——不言情而情無限

言有盡而意無窮五、課文后幾節(jié),作者極力渲染這種悲情,可是文中第一段卻極力描寫項脊軒生活的怡然自樂,這是否會沖淡悲情?

否,起反襯作用

六、文題《項脊軒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線索。人、事、景都與軒有關,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來自于軒,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

七、總結:

好端端一個大家庭,最終分崩離析,這是一悲,人們常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歸有光就占了兩大不幸,再加上功名未遂,辜負了祖母的殷切期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