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 青春意識和愛情贊歌_第1頁
專題六 青春意識和愛情贊歌_第2頁
專題六 青春意識和愛情贊歌_第3頁
專題六 青春意識和愛情贊歌_第4頁
專題六 青春意識和愛情贊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PAGE5專題六青春意識和愛情贊歌教學要求: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及創(chuàng)作特點。2.體味作品所蘊含的藝術魅力。教學重點:1.什么是愛情,愛情的本質是什么?2.文學世界中所體現(xiàn)出的愛情觀。教學難點:1.體味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愛情悲劇美(《長恨歌》、《傷逝》)2.體味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愛情憂傷美(《無題》二首)教學課時:6課時。教學方法:講授、討論。一、什么是愛情愛情,是人生的大事之一,與我們每一個人都結下了不解之緣。天底下的男人和女人,誰也逃脫不了愛情這張羅網(wǎng),都將成為愛情的“俘虜”。然而,什么是愛情?愛情的本質是什么?要對這個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找到一個完滿的答案,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人認為:愛情是一個神秘的X,是一個難以求解的方程式,是一個“斯芬克斯之謎”。對什么是愛情的問題,不少文人、學者都曾探尋過它的奧秘。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愛情是一個謎,各人對它所做的答案都不盡相同?!碧└隊栆舱J為:“愛情是個無窮無盡的奧秘,就連它自己也說不明白。”英國的大詩人布萊克寫過一首《愛情的秘密》的抒情詩,給人以無窮的回味,但還是未能回答什么是愛情的問題。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解釋這首詩說:“愛情美在無言,愛情只能靠靈悟,終非語言所能道破?!辈簧僭u論家在評論《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的愛情描寫時,也常常用“只可意味,不可言傳”的辭句,都強調了愛情美感的神秘性。那么,愛情的奧秘是不是就根本無法揭開呢?什么是愛情的問題是不是根本就無法作出科學的回答呢?盡管古今中外的學者對“什么是愛情”的看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歸納起來,除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觀點外,大體上不外乎“唯精神論”和“唯性欲論”兩類觀點。古希臘的學者大多持“唯精神論”的觀點,其中以柏拉圖的學說最具典型性。柏拉圖認為,人身上有兩種生殖力:身體的生殖力和心靈的生殖力。身體的生殖力,即肉體上延續(xù)后代,但肉體上的兩性之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只有心靈上的生殖力,才是真正的愛情。愛情是心靈上的一種“狂迷”,是一種人神相通的帶有神秘色彩的精神狀態(tài)。愛情的產(chǎn)生不需要肉體的結合,而只要靈魂的融合。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清心寡欲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拔ň裾摗钡膼矍樗鶑娬{的是沒有肉體接觸的靈魂的融合,否認精神同肉體、意識同物質的聯(lián)系,追求“純粹”的精神上的依戀和享受,將愛者的情感完全溶化在對所愛的人的關懷之中?!拔ㄐ杂摗眲t與“唯精神論”相反,他們通常把愛情看作是純粹的性本能,認為人類愛情產(chǎn)生的唯一源泉是性欲,愛情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性欲的滿足。法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著名的“自然主義”大師盧梭是一個“唯性欲論”者。盧梭曾經(jīng)做過放蕩不羈的華倫夫人的情夫,后又與一個完全不識字的旅館女仆德萊絲.勒華色爾同居多年,生了五個孩子,盧梭根本不負作父親的責任,將他們全部送到了孤兒院或寄養(yǎng)在別人家里。這種自然主義的性愛觀在當時成為時尚,將人類的性愛完全等同于動物純生理的性欲的滿足。 總之,上述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不能成立的。“唯精神論”過份夸大了精神因素的作用,而忽視了性欲——這一人的自然生物本能的本源作用。有些人從宗教神學或封建的道德觀念出發(fā)(如中國宋元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把人的性欲看成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甚至認為“女人是禍水”,因而給愛情披上了一件神學或封建倫理的外衣,把愛從人間推向了天國或推向了“天理”,其目的在于宣揚宗教禁欲主義和維護封建統(tǒng)治?!拔ㄐ杂摗闭邔⑸鐣娜说韧谧匀坏娜?,忽視了社會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片面夸大了人的生物本能的作用,將性欲看成是男女結合唯一的動因,用性欲來掩蓋戀人、夫妻之間的純真情感和道德義務,從而將至真、至善、至美的愛情關系變成了赤裸裸的性欲關系,使人退化到了動物的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是愛情呢?愛情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者,我們認為:愛情是性愛與情愛的統(tǒng)一,是心靈(靈)與肉體(肉)的統(tǒng)一,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tǒng)一。對人來說,愛情的產(chǎn)生,既有它的自然屬性,又有它的社會屬性。毋庸置疑,性欲是愛情產(chǎn)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物基礎。愛情是男女兩性之間互相傾慕而渴望結為生活伴侶的一種強烈情感,它與父母子女之愛、兄弟姐妹之愛、朋友同志之愛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男女兩性之間基于性生理、性本能所引起的一種特殊的情感。愛情是男女兩人之間建立在生理、心理和倫理道德基礎之上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它是以異性間的相互吸引、相互傾慕為基礎引發(fā)心靈上的共鳴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而持久、深切而歡樂、熱烈而純真、親密而和諧的情感及其體驗。人類的愛情,體現(xiàn)了人性美的特點,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xiàn),是心靈的一面鏡子,是精神文明的標尺,它使相愛的男女雙方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命運與共,同甘共苦,相依相伴地度過美好的一生,并在相濡以沫中獲得一種喜悅、愜意、陶醉和滿足的感受。二、文學世界中的愛情一)文學世界中為我們演繹的愛情《王嬌鸞百年長恨》(《警世通言》)與《長恨歌》比較 概述《王嬌鸞百年長恨》的主要內容。那么,從審美角度看,“百年長恨”的悲劇又是怎樣造成的?不妨分析一下:在這個戀愛戀劇中,男女雙方都在欣賞、追求對方的美,可是王嬌鸞對異性的審美只停留在外表上,以為外表美這個人也就美,而沒有將審美過程由表及里地層層推向深入,就是說沒有從更深的審美層次上把握對方的心靈,這就難免上當受騙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雖然外形審美在戀愛中、對于愛情而言有著重要意義,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將對方的外形沒看得高于一切、等于一切,把由這種美引起的愉悅、愛慕當作愛情本身,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即王嬌鸞將性愛等同于情愛。至于周廷章,他對異性的審美雖然也是只停留在外表上,但與王嬌鸞不同,他不是犯了將外美等同于內美的錯誤,而是根本無視內心的美。從而造下了玩弄、褻瀆美(包括外美和內美)的罪過。工嬌鸞由外形審美而動情,目標是獲得對方的心靈,但出于將外形等同于內心因而犯了認識(理智)上的錯誤,周廷章由外形審美而動情,目的卻是占有對方的肉體,由于他將漁色與肉欲聯(lián)系起來,因而背棄了愛情。即性愛與情愛是相分離的。癡心等待的王嬌鸞得知實情后,悲憤交加,乃制絕命詩及《長恨歌》,其中有句云:“當時只道春回準,今日方知色是空!“二十一歲即自縊身亡,以年輕的生命對負心人作了血淚的控訴!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最著名的感傷詩之一,因它描寫了唐玄宗與愛妃楊玉環(huán)的故事,六點:①從長詩的結構來看,貫穿全詩內容的是李楊的愛情。詩的前半部是對楊妃生前與明皇相愛的描寫,后半部是表現(xiàn)楊妃死后李楊對愛情的堅貞和追求。從詩歌整體內容上考察,表現(xiàn)的是愛情的歡樂、動亂中的死別、沉痛的悲傷和懷念以及對婚煙重現(xiàn)的憧憬。全詩用最大的篇幅、最多的筆墨、最深的情感,寫他們的結合、分離與懷念。②長詩為了突出李楊愛情,使讀者感受到愛情的美質,有意識地剔除了那些歷史現(xiàn)實材料中荒淫的、愛而不純的東西,選擇和集中了那些最能表現(xiàn)李楊真誠和專一的愛情情節(jié),如楊妃曾為壽王妃,為玄宗看中,先轉為女道士,后再入宮,詩歌卻把她描繪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生麗質的少女;楊妃曾與安祿山有暖昧關系,因忌妒兩次被遣出宮,玄宗在專寵楊妃的同時又私召梅妃。詩歌對這些材料也都棄而不用。③詩的前半部分的有些內容,雖然含有諷刺或譴責的意思,但這僅是為了交待李楊愛情悲劇發(fā)生時的的情形,以顯示悲劇結局的必然性。所以,這種諷刺或譴責的含意,表現(xiàn)得不顯著,客觀效果很微弱,它們并沒有掩蓋全詩的主要傾向,即對李楊遭遇的同情和對他們愛情的歌頌。④白居易對歷史人物唐玄宗與楊貴妃是贊美、同情大于批評。他在元和二年四月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對策時曾說:“太宗以神武之姿,撥天下之亂。玄宗以圣文之德,致天下之肥。當二宗之時,利無不興,弊無不革,遠無不服,近無不和?!憋@然,對玄宗是歌傾的、肯定的。當然,他對玄宗后期的政治也有批評,但不是主要的。白居易的許多詩歌如《上陽白發(fā)人》等表現(xiàn)了對婦女不幸命運的同情,他不可能對楊妃這樣的女人持一種厭惡的態(tài)度。⑤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時代,民間喜于談論玄宗楊貴妃的故事,“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元稹《行宮》)“洛陽晝夜無車馬,漫掛紅紗滿樹頭。見說平時燈影里,玄宗潛伴太真游。”(元稹《燈影》)而民間對于李楊的愛情悲劇是同情的。白居易寫作《長恨歌》的地點在周至,而馬嵬就在附近,當?shù)乜隙鱾髦嘘P李楊的愛情傳說,那么,白居易也一定受到民間傳說傾向的影響。⑥由《唐書》中的《玄宗本紀》、《楊妃傳》,唐鄭處誨的《明皇雜錄補遺》、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等史書、筆記來看,李楊的愛情是有基礎的。楊玉楊不僅“姿質豐艷”而且“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素曉音律”,可見有著共同的愛好。不同意“愛情”說者,對于上述論證提出了批評,他們說,把李楊的戀愛及其愛情同它的社會聯(lián)系和影響割裂開來,把安史之亂的責任和李楊愛情生活之間的關系割裂開來,是不符合事實的作法。美化帝妃之間的愛情生活,實際上是一種用超階級的人性論的觀點來分析這一現(xiàn)象,把最高統(tǒng)治者的愛情與人民大眾的愛情等同了起來。(3)雙重主題說所謂“雙重主題”說,意為《長恨歌》對李楊愛情悲劇的描寫,既有諷刺批判,又有同情歌傾。此說的理由是:①《長恨歌》的內容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寫玄宗溺于女色,不顧國家大事,招致安史之亂;另一方面寫貴妃慘死,玄宗思念,楊妃成仙。詩歌對李楊愛情及其悲劇賦予了很大的同情,同時對釀成悲劇的原因作了嚴肅的批判。詩歌將同情與批判集中在玄宗一人身上。②對李楊愛情既同情又批判的矛盾態(tài)度是由帝妃的愛情特點所決定的。其特點有兩個,既政治性與殘酷性??陀^上,楊妃愛玄宗不是出于干政的動機,玄宗過愛楊妃,也不是把婦女當作玩物。然則,李楊溺于情愛之中,必然會荒廢政事,并且由于為了博得妃子的歡心,必然會給予姻親楊氏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很多的物質利益,從而產(chǎn)生了一個干預朝政的具有特權的楊氏集團,加速了政治的危機。白居易既歌頌他們愛情的熱烈、真摯,也批判他們的愛情所帶來的誤國害民的后果。二)顯示愛情觀的屏幕愛情觀是人們對愛情的本質、內容、形式等最根本最一般的看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以及不同層次的人,對愛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形成自己的愛情觀。下面我們來看一首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姡骸吨孪饦洹肺胰绻麗勰恪^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思考題:請同學們談談這首現(xiàn)代新詩中所反映出詩人怎樣的愛情觀?

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也是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學發(fā)育的生長點?!拔逅摹敝鲗Ⅳ斞复_實不擅長于愛情題材,但《傷逝》是一個例外。小說雖也以當時風行的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為題材,卻是魯迅在跨越了痛心于“婚姻不自由”而抨擊封建主義的階段,勇敢地面對新的現(xiàn)實和人生,進行新的題材選擇和創(chuàng)作構思階段的成功之作?!秱拧分黝}的探刻性在于它不僅揭示出這是一個社會悲劇,還從多方面揭示出這是一個可悲可嘆的愛情觀的悲劇。 魯迅的著名小說《傷逝》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子君和涓生是一對為“五四”風浪吹醒的青年,在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中,他們勇敢地自由戀愛了。尤其是外表蒼白虛弱的姑娘子君,喊出了在當時可稱石破天驚的聲音:“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她和涓生從“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卜生,談雪萊”開始,到毅然同居,建立了一個“滿懷希望的小小的家庭”。似乎,他們的愛情勝利了。但不到一年,這個家庭就象沙漠中的海市蜃樓般地幻滅了,曾經(jīng)沖出封建家庭的子君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建家庭,在“烈日一般的嚴威和旁人賽過冰箱的冷服中”含淚死去了,連一塊墓碑也沒有留下。 為什么會造成這個撼人心魄的悲劇呢?自然有來自舊社會的種種壓迫:家庭的阻攔,朋友的絕交,鄰居的歧視,失業(yè)的威逼,這些都代表著整個舊勢力對新生愛情的絞殺。然而,從小說中看來,造成悲劇的直接因素是子君的出走,而子君的出走又是由于愛情的破裂。這不由使人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他們相戀時純真火熱的愛情會如此脆弱呢? 子君和涓生都曾是愛情至上主義者。尤其在子君眼中:愛,便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因此,在他們熱戀的日日夜夜里,她既沒有考慮怎樣發(fā)展婚后的愛情,更沒有考慮個人幸福和社會解放的關系,她的啟蒙教師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者泰戈爾、易卜生、雪萊。她的奮斗目標只是為了建立一個小家庭。可見子君和涓生的愛情是建立在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個性自由的基礎之上的。辛亥革命以前,魯迅也曾介紹并贊美過這些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詩人,但他在《<墳>題記》中,提到這些人時卻說,“先前是怎樣的使我激昂??!民國告成以后,我便將他們忘卻了……”魯迅所以將他們忘卻,是從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中痛感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是不可能作為解放人民的思想武器,來解決中國革命和青年的前途問題的。而子君只是憑借著它去進行反封建斗爭,所以就必然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就她那句響亮的口號“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來說,也是如此。試想一下:在各種封建關系經(jīng)緯密織的舊社會,“我”——每個人又怎么可能是個“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自己呢?恩格斯說過:“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和它所造成的財產(chǎn)關系,從而把今日對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jīng)濟考慮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實現(xiàn)?!?《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換句話說,戀愛自由和社會解放是密不可分的,年輕的戀人們只有在社會解放的斗爭中才能獲得愛情的真正自由。然而,子君和涓生卻幼稚地認為,只要有了他們之間的愛,就可以憑借著個人的奮斗飛入理想的天國。這只能是一場飄渺的幻夢。盡管他們暫時逃脫了專制家庭的小籠子,卻逃不服黑暗勢力的大鐵籠,最后又終于被黑暗勢力逼進了原先的小籠子。 “只是為了愛,盲目的愛”,子君“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尤其忘了家庭必須有很實際的經(jīng)濟基礎。果然,當涓生為封建勢力猝不及防地解雇時,她也不禁“變色了”。此外,由于他們的奮斗目標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滿懷希望的小小的家庭”,因此家庭的建立,“幸?!钡牡絹?,也就成了愛情的終結和不幸的開始。當新婚的喜悅剛逝去不久,超群脫俗的子君就漸漸成了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隸,終日埋頭在“吃了籌錢,籌來吃飯”的家務之中,甚至象“小官太太”一樣地養(yǎng)起了叭兒狗,將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涓生的“路也鑄定了……是由家到局,又由局到家”。魯迅尖銳地指出:“愛情必須對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而他們的愛情卻“凝固”了。遺憾的是子君還時時依靠“往事的溫習”和“虛偽的溫存”來填補愛情的空白。然而,生活卻一直在回憶以外發(fā)展著。當愛情失去了前進的生命力時,婚姻就成了它的墳墓。子君涓生愛情的裂縫最早是出現(xiàn)在一些瑣肩的小事上:先是為殺油雞產(chǎn)生“抗爭”,接著是為放還小狗而“不和”。最后,在涓生失業(yè)后的“個人奮斗”一一失敗之際,涓生競自私地認為子君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于是,愛情破裂了。原來是“至上”的愛情竟然為一些最“至下”的瑣事所毀,可見失去了社會動力的愛情生活是多么空虛和脆弱!俄國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說:“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僅在于我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僅在于一個愛情,那么生活就會變成—片遍布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正如一句諺語所說:“有愛情的生活是幸福的,為愛情的生活是危險的。”思考題:請談談《傷逝》中子君是怎樣的一種愛情觀?三)愛情的美1.愛情的悲劇美 愛情是一種苦味的蜜,總是苦多甜少。有位大哲學家說:“愛情總是悲劇多,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狈▏晃簧鐣W家經(jīng)過實際調查后說:人世間為愛情流的眼淚最多,自殺者也以愛情禍端的占的最多。無怪乎恩格斯要說:“痛苦中最高尚、最強烈和最個人的,乃是愛情的痛苦?!币苍S,愛神生性就是憂郁的,是個地道的悲觀主義者,所以她總是制造愛情的悲劇。魯迅認為,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作為美學范疇的悲劇與日常生活中的悲慘、悲哀、悲傷不同,人的悲慘遭遇并非都可以構成藝術悲劇,藝術悲劇的存在也不在于渲染人生中的悲慘和不幸;不具有真善美價值內涵的人物的悲慘境遇稱不上什么悲劇,只有人生中、人性中真善美的價值被毀滅才能夠成悲劇。悲劇美是美學的主要范疇之一。它是在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和悲劇性的藝術表現(xiàn)中對美的肯定,使人產(chǎn)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激勵和啟示,引發(fā)人們深層次的審美感受。魯迅的卓越與深邃在于他并不把戀愛結婚看作愛情的完成,也不以為結婚后就能從此過上幸福生活,誠如小說中所說:“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設若不能更新、生長,又會怎樣呢?在魯迅看來,這是涓生面臨的最大問題。而在涓生看來,愛情的不能更新,是子君沉入到了庸俗之中,飼養(yǎng)油雞、阿隨,與官太太暗中爭斗,為吃飯而川流不息地忙碌,這些表現(xiàn)與同居之前的子君已經(jīng)大不相同;尤有甚者,在失業(yè)的打擊面前,子君先前的勇敢也消退了。這些事情表明,子君不再是他志同道合的伴侶,他也就不再認為和子君的生活會有意義。他對于子君神情的冷漠以及不愿回到家中在外逡巡的行為,在在透露出他要一個人單獨生活的心思。但是,涓生總是欲言又止,“我要明告她。但我還沒有敢,當決心要說的時候,看見她孩子一般的眼色,就使我只得暫且改作勉強的歡容。很明顯,涓生陷入到了說與不說(愛與善)的兩難困境之中。想要與子君分離卻又怕與子君分離,這顯然不是愛在牽絆著涓生,而是善的道德理性在起著作用。在倫理學中,能夠給予人幸福和喜悅的心理和行為是善的,相反予人以痛苦和不快的心理和行為則是惡的。涓生對這個基本的價值倫理原則是心中有數(shù)的,他實際上一直囿于這樣的理念無法說出心里的“真實”。然而這種普遍的善惡原則與實際的善惡表現(xiàn)、道德生活常?;ハ鄾_突,這是令涓生左右為難的根本原因。的話,就會蛻變?yōu)椴坏赖碌幕橐?,與個性解放相違背。在涓生發(fā)現(xiàn)愛正在凝固的時候,他其實也做了激活的努力,并不忍心遽然與子君分離,他那些看似高蹈實則必要的對子君的規(guī)勸也確實出自于真誠。惟其真誠地規(guī)勸了,然而并不見起色,才會促使涓生想到放棄,“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不能說涓生完全無情無義、虛偽自私,因為長此以往,他預感到的將是“一同死亡”。分離雖然痛苦,但總比悶死在新的“鐵屋子”里面好。在這種情況下,說分離的正當性的值已經(jīng)超出了其不當性的值,具備了理性倫理的可行性。涓生的合理性選擇導致了子君的死亡,涓生對此心里清楚,即便事中和事后作出深重的懺悔也無濟于事。在涓生沖動性的愛戀退潮之后,現(xiàn)代性昭示的真實與自由擺在了他的面前,最終他讓真實與自由倫理戰(zhàn)勝了責任倫理,這就讓我們看到愛的真實與自由竟然也能“殺人”了,這不能不顯示出殘酷的人性拷問。 子君自從擁有了新思想后她就不再是一個傳統(tǒng)的女性,她走的每一步都不是盲目的,無論決定與涓生攜手、之后努力營造溫馨舒適的家、最終獨自悄然離去,都有明確針對涓生的愛的指向性。子君走時盡管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但是通過辣椒、白菜和幾十枚銅元傳達了她對涓生的珍視,和她不善于表達的愛。在這樣珍視對方的前提下,油雞和阿隨的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依然是這樣的破屋,這樣的板床,這樣的半枯的槐樹和紫藤,但那時使我希望,歡欣,愛,生活的,卻全都逝去了,只有一個虛空,我用真實換來的虛空存在?!薄拔覍⒃谀躏L和毒焰中擁抱子君,乞她寬容,或者使她快意……”愛與善在涓生心中此起彼伏,蕩滌著他的靈府,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后,促使他跨進“新的生路”。在涓生愛與不愛、說與不說的矛盾沖突中和子君悲劇性的人生命運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與善,看到了它們是怎樣被無情卻又無可奈何的被毀滅,其中所給讀者帶來的深沉的同情和心靈的震撼,引發(fā)了2.愛情的憂傷美愛情雖是人生的一種甜蜜的痛苦,常給人帶來無窮的憂傷,但人們仍是迷戀于愛情,沉睡而難醒呢?這是因為愛情是美的,憂傷的愛情依然是美的。愛情生活中常常會有憂郁、悲傷、悲壯一類的心緒。有時會表現(xiàn)一種痛苦中的崇高。正由于這樣,詩人艾青說:“憂傷比幸福更美?!痹娙搜┤R說:“傾訴最哀傷的思緒才是我們最甜美的歌?!睉n傷的愛情所以是美的,是因為它在痛惜美的失落、美的斷送、美的受難、美的毀滅,而這些都是美感心理活動。憂傷的美,深沉有力,強烈持久,更能觸痛人的心靈,更能撥動人的琴弦。愛情的憂傷美,美就美在不忍失去,卻又不得不失去,美就美在痛惜之余,咀嚼回味之中得到了美感。生活中許多人都喜歡吟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一類詩,其道理恐在此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 無題詩是李商隱的藝術獨創(chuàng)。商隱集中以“無題”為題的詩,可以認定的有十四首。除十四首以“無題”為題的詩以外,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詩,被不少研究者稱為類似無題、準無題或廣義無題。從表現(xiàn)的內容上看,十四首無題多寫離別相思,而且多數(shù)是抒寫愛情的失意、幽怨、感傷、幻滅等帶有悲劇性的情感內容,抒寫愛情的憂傷。而引起這種種情感的原因則是愛情的間阻。《無題二首》(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颈尘啊?/p>

詩當作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詩人時在京城任秘書省校書郎。這是一個“方階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詩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淪下僚。原題共兩首,另一首是七絕,其中有“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之句,可知詩人懷想的當是席間的一位貴家女子。【分析】

這是一首戀情詩。詩人追憶昨夜參與的一次貴家后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

首聯(lián)由今宵之景觸發(fā)對昨夜席間歡聚時光的美好回憶。在這個星光閃爍、和風習習的春夜里,空氣中彌漫著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與昨晚在貴家后堂宴飲時的景況相同,而席間與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卻只能成為難以重現(xiàn)的回憶了。詩人并未直接敘寫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風、畫樓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襯,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環(huán)境氣氛,語句華美流轉,富于唱嘆的情致,將讀者帶入溫馨浪漫的回憶中。頷聯(lián)抒寫今夕對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雖然沒有彩鳳般的雙翅,得以飛越重重阻礙與意中人相會,但相信彼此的眷戀之心當如靈異的犀角暗中相通?!吧頍o”、“心有”,一退一進,相互映照,是間隔中的契合與溝通,悵惘中的喜悅與慰藉,表現(xiàn)了詩人對這段美好情緣的珍視和自信。兩句比喻新奇貼切,剖劃深刻細致,展示了詩人抒寫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頸聯(lián)具體追憶昨夜與意中人共預盛會的場景,而詩人此際落寞抑郁情懷自在言外矣。詩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間,燈紅酒暖,觥籌交錯,藏鉤射覆,笑語喧闐,場面是何等熱烈醉人?。 按壕婆焙汀跋灍艏t”,不但傳神地刻畫出宴會間熱烈融洽的歡樂氣氛,也使讀者聯(lián)想到燭光掩映下女子的紅暈面頰,彼此的目成心會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尾聯(lián)回憶今晨離席應差時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歡宴徹夜到曉,樓內笙歌未歇,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書省應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席上的意中人則后會難期了。豈獨相思苦,長嘆業(yè)未成。戀情阻隔的悵惘與身世沉淪的感嘆交匯于詩人胸中,使此詩的內涵和意蘊得到了擴大和深化,在綺麗流動的風格中有著沉郁悲慨的自傷意味。

全詩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色,流麗圓美。詩人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以華艷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約的藝術境界。詩中意象的錯綜跳躍,又使其主旨帶有多義性和歧義性,詩人對心靈世界開掘的深度和廣度,確實是遠邁前人的,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決于這類無題詩所產(chǎn)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響?!稛o題二首》(之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分析】這是《無題四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