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詩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步詩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步詩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步詩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步詩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七步詩》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學習《七步詩》,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3、領(lǐng)悟?qū)W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難點: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課前準備:1、完整的豆秧一棵;2、收集關(guān)于曹植和《七步詩》的資料;3、了解做豆腐的方法。教學過程: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教師: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戶曉的《七步詩》。(教師板書:七步詩)1、關(guān)于曹植,你知道多少呢?(學生介紹關(guān)于曹植的資料)2、課前,我們搜集并閱讀了一些相關(guān)的信息,誰能簡單地說說,曹植為什么作這首詩嗎?生1:因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卻為了保護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傷心,所以作下了這首詩。生2: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很有才華,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繼位,很忌恨曹植。相傳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就將其處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了七步詩。3、老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做適當補充,(介紹《七步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要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nèi)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在這生死攸關(guān)的一刻,他到底作了一首怎樣的詩呢?(小黑板出示《七步詩》)二、讀詩:自由試讀(師:自己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范讀→再自由練讀→點名讀三、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所表達的感情:師:很流利,下面同學們自己再把這首詩讀一讀,并試著來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在理解之前,咱們先交流交流,以前,我們都用過哪些方法來理解詩的意思呀?交流學習方法:生1:了解每個詞的意思,然后把詞的意思串成一句話就是這首詩的意思。生2:先理解個別關(guān)鍵詞的意思。師:理解個別關(guān)鍵詞語的時候,是怎么理解的,用什么方法?如:查資料、查字典、上網(wǎng)查、查字詞句篇、課本上查師與生呼應(yīng):平時我們在找不到這些資料的時候,你還可以問問同學,還可以問問父母,還可以問問老師,有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請同學們自由讀詩,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詩句的意思。(師巡視)師: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學生發(fā)言。(前兩句:用豆子在鍋里慢慢地煮,然后把煮熟的豆子的殘渣過濾掉,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鍋下燃燒著,豆子在鍋里一邊煮,一邊哭泣,后兩句的意思是,我們本是同一條根長出來的,你為什么要緊緊相逼。流露出曹植當時那種心情。)師:“我們”指誰?生:“我們”指的是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師:你們能讀懂文字背后的東西,很了不起?!氨臼峭嗉搴翁薄?,能再講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嗎?生:字面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是同一條根上生出來的,為什么要這樣緊緊相逼?師:(板書:豆萁)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萁”嗎?(教師出示豆秧實物,介紹豆子和豆萁)師:豆和萁什么關(guān)系?生:是一條根生出來的師:用詩中的句子來說,那就是“同根生”啊(板書:同根生)作者在這里就是用“燃萁煮豆”(板書“燃”和“煮”)這種現(xiàn)象來比喻兄對弟的逼迫四、體悟詩情。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詩的意思,這還不夠,因為讀詩不僅要弄懂意思,還要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去。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請你邊默讀邊思考,也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生默讀思考,討論)師: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你的理解。生1:從“豆在釜中泣”,我體會到作者悲傷的感情。生2:不僅僅詩悲傷,還有憤慨,我認為應(yīng)該是“悲憤”。師:全詩在表達上很有特點:《七步詩》全詩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長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鍋下燃燒的豆秸,比喻詩人的哥哥魏文帝;鍋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詩人自己。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相互排擠斗爭的殘酷現(xiàn)實。)2、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展開想象:如果你是曹丕,看了這首詩你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生發(fā)言。(教師補充相關(guān)歷史知識。曹丕難不倒他的弟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險惡居心,弄得下不了臺,以致“深有愧色”。以后,他打消了殺害曹植的想法,但是又嫉妒他的才能,將曹植終身軟禁)4、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體會?或者說,你認為兄弟手足之間應(yīng)該怎樣相處?生:我明白了兄弟之間手足情深,不應(yīng)互相猜忌、傾軋,而應(yīng)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道理。五、練習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板書設(shè)計七步詩曹植豆煮弟悲憤同根生萁燃兄附1:曹植簡介曹植,三國時詩人,文學家。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后世將曹植,與他的父親曹操,哥哥曹丕,合稱“三曹”。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封陳王,謚號思,世稱陳思王。曹植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鍾嶸稱他為“建安之杰”。曹植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當皇帝后,他受排擠、迫害,終生遭受軟禁。曹植自幼穎慧,曹植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他從小就愛好文學,10歲余便誦讀詩、文,落筆成文,因此受到曹操的寵愛。曹操曾經(jīng)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曹操病逝以后,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從一個過著優(yōu)裕生活的貴族王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⑵了解詩句的意思,體味詩句所描繪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繪“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钡那榫啊?/p>

⒉過程與方法

初讀詩文,整體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詩意;賞讀詩文,體味清幽。

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內(nèi)心的安寧和對大自然的喜愛。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流程

一、披題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⒈揭題: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古詩。這首詩就像的音樂一樣,清新、雅致,恬靜、幽美,題目叫——《鳥鳴澗》(板書)。

⒉齊讀課題,解題。

澗就是指夾在兩山間的流水。題目之意:鳥兒在山中鳴叫。

⒊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唐代大詩人,字摩詰,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縣)人。開元九年以狀元及第,任大樂丞,因故被貶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為宰相,提拔他為右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俘,授以偽職。長安、洛陽收復(fù)后,被降職太子中允,后升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深于佛學,熟悉佛教經(jīng)典。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佛教中智者維摩詰和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欽佩維摩詰的辯才,故拆開了他的名字,給自己命名為維,而字曰摩詰。王維多才多藝,除作詩外,又精通繪畫、音樂、書法。能以繪畫、音樂之理通于詩,達到了詩情畫意完美結(jié)合的高度藝術(shù)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詩400余首。

他的山水詩造詣極高,《鳥鳴澗》是他山水詩的代表作,蘇軾就曾經(jīng)夸他的詩“詩中有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品這首詩,賞這幅畫。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⒈學生自讀:多讀幾遍,讀通順,注意詩句的停頓。

⒉指名讀,讀后點評。

⒊齊讀。

⒋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么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么時候呢?(春夜)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鳥、澗)

⒌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鳥鳴、澗水流,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點呢?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靜)

三、自主合作,感知詩意

⒈學生自主感知詩的大體意思,并與同位交流一下。

⒉集體交流詩句之意。

字義: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閑:安靜??眨嚎占拧⒖湛帐幨?。時:時而,偶爾。鳴:啼叫。驚:驚動,驚擾。閑:安靜。

詩句之意:春天的夜晚,人們都安靜下來,桂花不知不覺地凋落,春夜寂靜無聲,山中顯得特別空寂。月亮出來了,驚動了正在棲息的小鳥,山澗中時而傳出一陣陣清脆的啼叫。

四、賞讀詩文,體味清幽

⒈第一行:人閑桂花落

⑴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花輕輕柔柔地飄落了。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么樣子?小小的,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都聽不到,但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

⑵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告訴我們什么呢?(不作答)我們寫教室很靜,靜到什么程度?(讓學生自由說,老師不評價)靜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那詩人寫桂花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呢?

⑶夜是這樣的靜,但不僅因為夜靜,更因為看風景的人心靜,所以,王維他還是感受到盛開的桂花悄然落地的聲音??纯础叭碎e”兩個字,它正是告訴我們王維的心——靜。是啊,王維身處沒有戰(zhàn)亂,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時隱居風景秀麗的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閑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說自己是——人閑。

⑷指導(dǎo)朗讀把桂花落地地輕柔、舒緩展現(xiàn)出來。(指名讀)

⒉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⑴聽著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王維才發(fā)覺夜是多么靜?。≌媸恰轨o春山空。這里風景如畫,白天,山澗中陽光燦爛,鳥語花香,游人踏青,動物們自由自在……真是熱鬧非凡。漸漸地,漸漸地,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游人散去了,動物們都進入夢鄉(xiāng)了,山林也空閑下來了,整座山就像睡著了一樣,靜靜的,靜靜的……如果此時,你也站在這座春山面前,你會用什么詞語,什么句子來形容?(靜)詩人是如何描述這靜的呢?(靜得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沒有了,空蕩蕩的。)

⑵指導(dǎo)朗讀,讀出這樣的畫面。

⒊第三、四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⑴引讀: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月從哪出來呢?(云)怎樣的云?(薄薄的幾片云)是一輪明月從云層中鉆出來,皎潔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傾瀉在山澗中,睡夢中的鳥兒于是——(指名回答)(鳥兒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叫著。)

⑵“時鳴”怎樣叫呢?是叫了幾聲,就停了,過一會又叫幾聲,又停了,咦?不是寫夜靜嗎?怎么會寫鳥鳴聲呢?(這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古人就說“鳥鳴山更幽”)

⑶指名朗讀,齊讀。

⒋朗讀背誦整首詩

王維的詩如此之美,他只用了二十個字。這正體現(xiàn)了古詩語言的凝練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讀得時候要把自己當成詩人,想象那屢屢桂香飄溢,悠悠鳥鳴傳蕩,齊——

我們讀的時候,要想到王維山水詩的特點:詩中有畫。再齊讀。

試著背一背。

⒌歸納主題:《鳥鳴澗》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山中空寂幽靜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山中春景的喜愛之情。

⒍表達手法: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效果。(前兩句重要寫“動”,后兩句主要寫“靜”。)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⒈拓展:同樣是歌頌明月,王維用“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經(jīng)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揮毫潑墨,今天就讓我們在來欣賞一首李白的《月下獨酌》。自讀,指名讀,齊讀。同樣是月夜,同樣是獨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大概說詩的內(nèi)容,引導(dǎo)學生說出孤獨。)

⒉作業(yè):

①背誦并默寫古詩《鳥鳴澗》。

②寫一寫“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钡那榫啊=虒W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⑵了解詩句的意思,體味詩句所描繪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繪“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情景。

⒉過程與方法

初讀詩文,整體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詩意;賞讀詩文,體味清幽。

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內(nèi)心的安寧和對大自然的喜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并背誦。

2、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3、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設(shè)計思路:

教學中,力求體現(xiàn)“初讀解題知作者――細讀討論明詩意――誦讀想像悟詩情”的設(shè)計思路,同時也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體現(xiàn)“授之以漁”的過程。

第一步,談話導(dǎo)入,初讀解題知作者。

1、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古詩積累,拉近學生與教學內(nèi)容的距離。

2、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就“你認為我們要讀懂一首古詩,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識?”的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實也就為后來的古詩學習需要的方法作出鋪墊。

3、引導(dǎo)學生從題目入手,知曉作者的資料,為理解古詩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據(jù)。

第二步,細讀討論明詩意。

1、一讀,詩文讀通順。

自由讀、齊讀、指名讀,選用多種方式朗讀古詩,讓學生充分熟悉詩文,掃除生字障礙,同時自主解決部分難點。

2、二讀,討論明詩意。

啟發(fā)學生借鑒已有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進行自學。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以“你都讀懂了哪些地方?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能不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為學習任務(wù),在多次自讀、指名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自學、交流。

第三步:誦讀想像悟詩情

要學生品讀詩人的內(nèi)心,激起學生與詩人情感的共鳴,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受學生生活閱歷的影響,有一定難度,因此,配樂誦讀詩歌,使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畫面,把自己當作詩人,體會當時的心境,使學生更深入,更確切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看圖背古詩:《春曉》《詠柳》《望廬山瀑布》《靜夜詩》

3、師:已經(jīng)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板書課題),再來學習與明月有關(guān)的古詩。《鳥鳴澗》。

4、齊讀課題,解題?!皾尽边@個字,它的偏旁是“氵”,我們可以推想“澗”跟——水有關(guān)。水在哪里呢?水在兩山之間,所以,澗就是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這流水是涓涓細流還是洶涌波濤?題目之意:鳥兒在山中鳴叫。那應(yīng)該怎么讀題目呢?誰來試試?(齊讀)

5、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唐代大詩人,字摩詰,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縣)人。開元九年以狀元及第,任大樂丞,因故被貶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為宰相,提拔他為右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俘,授以偽職。長安、洛陽收復(fù)后,被降職太子中允,后升為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深于佛學,熟悉佛教經(jīng)典。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佛教中智者維摩詰和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欽佩維摩詰的辯才,故拆開了他的名字,給自己命名為維,而字曰摩詰。王維多才多藝,除作詩外,又精通繪畫、音樂、書法。能以繪畫、音樂之理通于詩,達到了詩情畫意完美結(jié)合的高度藝術(shù)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詩400余首。他的山水詩造詣極高,《鳥鳴澗》是他山水詩的代表作,蘇軾就曾經(jīng)夸他的詩“詩中有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品這首詩,賞這幅畫。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⒈學生自讀: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王維在這看見了什么呢?請大家到詩中去讀一讀,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4遍,前2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得字正腔圓,后2遍讀的時候,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nèi)部的停頓。

2、(屏顯古詩)指名讀。(a你很會思考,夜靜春山空,“空”這個多音字你讀準了,真是一絲不茍。b聲音清脆悅耳,讀詩正確流暢,很好。c聲音響亮,把每個字的音都讀準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錯。d讀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詩內(nèi)部的停頓,讀出了詩的韻味。)(出示停頓)

3、齊讀。

4、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了這么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么時候呢?(春夜)指名回答,并說說依據(jù)。(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春夜)(評:你真會思考)

5、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到詩中一行一行仔細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來,四行都找完了。(生回答)

a:我們來看這里有桂花、夜、山、月、鳥、澗。這些自然景物有幾種?(六種。)

b:這六種自然景物并不是簡單的順序羅列,而是一幅和諧的自然山水畫。你能不能讀出來呢?體會一下。讀一遍。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花、山、月、鳥、澗)

6、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鳥鳴、澗水流。

7、剛才老師說這首詩中的景物是有順序的,是什么順序呢?(用手勢)從落花寫到了夜,然后寫到山空,再寫到月亮,又寫到了山里飛的鳥。這是一個什么順序呢?(生:由遠到近。)

a:是由遠到近么?(生:從近到遠。)

b:還有其他的么?看老師的手勢——(生:我覺得是從低到高。)

師:我覺得你們說的都對。這首詩歌不是簡單的在羅列材料,而是一個立體的、流動的畫面,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點呢?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指名回答。生:景物的特點是靜,還有美。(板書靜、美)(評:你有一雙慧眼,一下子就把這個字找準了。)師:的確,這首詩給我們的一個深刻感受就是“靜”。

三、感知詩意,體味清幽

1、指名讀:你來讀。你的聲音很好聽,讀出來了那種靜。

2、第一行:人閑桂花落

a.同學們都很會讀書,讀出了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花輕輕柔柔地飄落了,(屏顯:人閑桂花落)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么樣子?小小的,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也包括張老師可能都聽不到,但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

b.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寫教室很靜,靜到什么程度?靜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那詩人寫桂花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呢?(指名回答)

c.是呀,夜是這樣的靜,但不僅因為夜靜,更因為看風景的人心靜,所以,王維他還是感受到盛開的桂花悄然落地的聲音??纯础叭碎e”兩個字,它正是告訴我們王維的心——(靜。)哪個字寫作者內(nèi)心的靜呢?(生:閑。閑的解釋是安靜)怎么才叫閑呢?(生:因為他沒有什么事情,很休閑——)

d小結(jié):是啊,王維身處沒有戰(zhàn)亂,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時隱居風景秀麗的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閑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說自己是——人閑。

e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朗讀把桂花落地的輕柔、舒緩展現(xiàn)出來。(指名讀)(a不錯,你的朗讀似乎可以讓我們看到那桂花在空中飛舞的樣子。

b聽著真美,風起花落緩緩的,是那樣的輕柔。c一個落字讀得很到位,就像真的看到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樣子。)(女生齊讀、齊讀)女生讀起來清清幽幽的,別有一番情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a.聽著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王維才發(fā)覺夜是多么靜啊!真是——夜靜春山空。(屏顯:夜靜春山空)同學們,鳥鳴澗這里風景如畫,白天,山澗中陽光燦爛,鳥語花香,游人踏青,動物們自由自在……真是熱鬧非凡。漸漸地,漸漸地,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游人散去了,動物們都進入夢鄉(xiāng)了,山林也空閑下來了,整座山就像睡著了一樣,靜靜的,靜靜的……如果此時,你也站在這座春山面前,你會用什么詞語,什么句子來形容?

b.是呀,靜,靜得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沒有了,空蕩蕩的。誰用朗讀來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

(a讀得真好,那寂靜的春山仿佛就在我們面前。b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恬靜的畫面。c想一想,詩人心中裝的不是一小片山,而是整座山哪。d看著這座山,王維一定是這樣說的:夜靜春山空。)(范讀)

讓我們用朗讀來贊嘆這座空山吧!(男生齊讀、齊讀)

(a柔柔的,輕輕的,都沉醉在“靜”中了。b如果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那你們的朗讀就是讀中有畫。)

讓我們把這個“靜”字留在心中,讀好這句詩。(屏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齊讀

4、第三、四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a.引讀: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月從哪出來呢?(云)怎樣的云?(薄薄的幾片云)

b.是呀,一輪明月從云層中鉆出來,皎潔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傾瀉在山澗中,睡夢中的鳥兒于是——(指名回答)

c.是呀,鳥兒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叫著。(板書:明)

d.“時鳴”怎樣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幾聲,就停了,過一會又叫幾聲,又停了,咦?不是寫夜靜嗎?怎么會寫鳥鳴聲呢?

e.對,這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古人就說“鳥鳴山更幽”我想,鳥兒此時一定是用它動聽的叫聲在贊嘆?,F(xiàn)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名讀)(a讀得真好,聽著感覺那是一個多么寧靜又美好的夜晚?。你的朗讀,仿佛讓我們看到了皎潔的月光,聽到的啾啾的鳥鳴聲。謝謝你。)齊讀同學們,你們的朗讀好似在贊嘆:夜多靜?。?/p>

5、寫一寫:

(1)王維的詩美嗎?可王維只用了二十個字,寫了那么的景物,給我們呈現(xiàn)了如此美麗的一幅畫卷。春天在王維的眼中是一個寂靜的夜晚,

a.在賀知章的眼中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b.在其他詩人眼中呢?在詩人杜甫的眼中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在蘇軾的眼中是“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d.在杜甫的眼中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e.在唐代杜甫的《絕句》中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f.在葉紹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這正體現(xiàn)了古詩語言的凝練美。但我們現(xiàn)在的語言也美呀!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寫一寫“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我想我們也能有“文中有畫”的本領(lǐng)。

(3)學生寫,教師巡視。交流點評。

(4)寫的真好,的確是文中有畫。寫的美,朗讀讀得也美。

6、朗讀背誦整首詩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讀得時候要把自己當成詩人,想象那屢屢桂香飄溢,悠悠鳥鳴傳蕩。

很好,我們讀的時候,要想到王維山水詩的特點:詩中有畫。再齊讀。

讓我們把鳥鳴澗的幽靜永遠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四、拓展詩句,遷移詩境。

1、同樣是歌頌明月,王維用“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經(jīng)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揮毫潑墨,今天就讓我們在來欣賞一首李白的《月下獨酌》。自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同樣是月夜,同樣是獨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大概說詩的內(nèi)容)引導(dǎo)學生說出孤獨。再齊讀。

2、出示《鹿柴》,與《鳥鳴澗》對比,看詩句描寫有什么異同?詩人筆下的景物那么美麗,你有什么話對王維說?王維的詩人們非常推崇,后人對其詩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閉眼,聽讀,想像《鹿柴》《鳥鳴澗》這兩首詩所描寫的情景。

五、作業(yè):

1、默寫古詩《鳥鳴澗》。

2、寫一寫“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钡那榫啊?/p>

板書:鳥鳴澗

花春

山夜

月明

鳥靜

澗美

教學反思: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tài)情景與“人閑”結(jié)合起來。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致,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游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教學《鳥鳴澗》,我抓住“初讀——再讀——品讀——誦讀”四環(huán)節(jié),以情境入手,讓學生初步感知古詩,并進行朗讀上的指導(dǎo)。學生讀出喜愛、贊美之情。提出問題,質(zhì)問:“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這首詩歌中景物的特點分別是什么?”由此引出詩中春山的空寂、春澗的幽靜。

古詩雖短,內(nèi)容卻不單一,教學方法亦無定法,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重要的是要有效果,在這一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探索。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shè)計作者:王紅霞

出處:

更新時間:2022-06-28閱讀數(shù)6096

次《芙蓉樓送辛漸》教學目標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能正確默寫名句。2、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3、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教學過程1初步感知送別詩。(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至今仍廣為傳誦的唐朝名詩——《芙蓉樓送辛漸》。指名讀題。了解題目的意思和正確讀法。(2)從題目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說到送別詩,你還知道有哪些?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贈汪倫》……(3)看看這些詩的題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讀準字音,讀好句尾字調(diào)。(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送別詩。(2)這首詩連同題目、朝代、作者只有38個字,卻構(gòu)思新穎,含蓄雋永,請你好好兒讀上幾遍。(3)指名讀詩歌,注意“王昌齡”“冰心”的正確讀音。[讀得正確;讀得字正腔圓;讀得有味道](4)同學們,詩歌的朗誦,讀好句尾詞語是相當重要的。請你讀讀,特別注意把最后一個字的字調(diào)讀到位

3了解要素,把握詩歌主要內(nèi)容。(1)這首詩雖然短小,卻把事件的幾個要素都點了出來,你能找到嗎?請你快速圈出來。(2)按順序一起說:4教學一、二兩句,感受含蓄的離別情懷。(1)好好讀讀一、二兩句,說說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秋天的雨會帶給人什么感覺?[是啊,雨帶給人惆悵、凄涼]

板書:寒“楚山孤”,楚山會覺得孤獨寂寞嗎?這楚山之所以“孤獨寂寞”,正是詩人心中的真實寫照,覺得那楚山也帶上了重重的心事。板書:孤(3)指導(dǎo)朗讀:一場“寒雨”一片“楚山”,悄然傳遞了縷縷情思,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離別情愁,同學們又該怎樣讀這兩句呢?[讀出了這份離別時的惆悵;讀出了詩人的哀傷;讀出了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5教學三、四兩句,感受高潔的情懷。送別友人哀傷通過是人之常情,但請同學們看這兩句。(出示后兩句詩)(1)指名讀。(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心志。(3)課件出示寫作背景:(4)小練筆:詩人想向親友表達什么?(5)感情吟讀:讓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詩人的心聲,感受詩人玉潔冰清的節(jié)操。6配樂《陽關(guān)三疊》,吟誦古詩。7認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盾饺貥撬托翝u》是王昌齡的七絕名作之一。8

同學們,只要我們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們懂得堅持,只要我們學會珍惜,我們的離別將不再是悲傷。板書設(shè)計:平明

芙蓉樓

送辛漸寒雨

山孤

冰心

玉壺上一篇:

下一篇:

【】【】

⒊芙蓉樓送辛漸(仇立運原創(chuàng)/執(zhí)教時間:)學習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能默寫古詩。

⑵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⒉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⒊情感態(tài)與價值觀度

體會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

感悟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揭示課題

⒈復(fù)習:離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與友人分別時或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這種種的離情別緒都凝聚在這字字凝練的古詩中。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⒉揭題:今天,我們在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板書課題,齊讀。

⒊解題:學習古詩,應(yīng)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

“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

⒋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擅長寫七言絕句,后人譽王昌齡為“七絕圣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⒌寫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闭f的是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

二、初讀詩文,初步感知

⒈自讀,讀準確,讀流利。

⒉借助注釋想想詩句的大體意思。

⒊多種形式朗讀。

三、自主交流,理解詩意

⒈自主理解字義:

寒雨:寒冷的雨。連江:滿江。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平明:清晨??停褐感翝u。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孤:獨自,孤單一人。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⒉交流詩句之意:昨夜,秋雨綿綿灑滿吳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獨的楚山。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潔。四、品讀詩文,賞析感悟

⒈品讀前兩句詩

⑴請大家默讀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雨:什么時候下起了什么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樣的?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

⑵“連”“入”兩個動詞寫“寒雨”表現(xiàn)一種怎樣的氣氛?(“連”“入”兩個動詞寫“寒雨”的綿綿不斷和無聲無息,渲染出離別時的暗淡氣氛。)“楚山孤”表達作者怎樣是情感?(表達詩人離開朋友時的強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兩行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詩)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nèi)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行。

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后來因事被貶滴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shù)年,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龍標鎮(zhèn)非常偏僻,曾有許多的官員被貶于此地。他一生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zāi)兀?/p>

⒉品讀后兩句詩

⑴讀一讀這兩句詩,說說你的感受。(詩人還在寫自己的離愁別恨嗎?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從凄冷孤寂中振作起來,表明自己的信念。)

⑵抓字眼:詩人沒有再過多地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借辛漸向遠在洛陽的親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詩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zhì)。即高潔清廉。)哪些字詞告訴了你詩人的信念?

冰心:從字面可以解釋為?詩人想用他說明什么?

玉壺:玉壺是什么樣子的呢?(里里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

⒊歸納主題:《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的表白,不僅烘托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表明詩人永葆高潔清廉品質(zhì)的崇高氣節(jié)。

⒋表達手法: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⒌指導(dǎo)背誦。

五、拓展總結(jié)

⒈人生自古重離別,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⒉總結(jié):人生自古傷離別。可是今天的離別不正預(yù)示著明天的重逢嗎?只要我們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們懂得堅持,只要我們學會珍惜,我們的離別將不再是悲傷。我的更多文章:《江畔獨步尋花》教學設(shè)計段麗軍上傳:謝稱發(fā)

更新時間:2022-3-318:21:49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教案天潤實驗學校

段麗軍教材分析:《江畔獨步尋花》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中抒發(fā)的是作者一人在江邊散步時愉快高興的思想感情。古詩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萬紫千紅、鶯歌燕舞的春天美景。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詞,理解詩句意思。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兩首古詩的異同。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愛美情操,激發(fā)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一、喚起記憶,營造氛圍談話: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你瞧,微風輕拂,萬樹搖綠,百花綻放,到處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深情,歌頌贊美它!今天就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春天、贊美春天,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吧!說到春天你會想到哪些詞語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圖片)生:春暖花開、萬紫千紅,花紅柳綠……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⒊作者簡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