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化檢驗簡答題_第1頁
臨床生化檢驗簡答題_第2頁
臨床生化檢驗簡答題_第3頁
臨床生化檢驗簡答題_第4頁
臨床生化檢驗簡答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簡述雙縮脲法測定血清總蛋白的原理。答:血清中蛋白質中相鄰的肽鍵(一CO—NH一)在堿性溶液中能與二價銅離子作用產(chǎn)生穩(wěn)定的紫色絡合物。此反應和雙縮脲在堿性溶液中與銅離子作用形成紫紅色的反應相似,因此將蛋白質與堿性銅的反應稱為雙縮脲反應。生成的紫色絡合物顏色的深淺與血清蛋白質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來測定蛋白質含量。2.簡述BCG法測定血清清蛋白的原理。答:清蛋白具有與陰離子染料澳甲酚綠結合的特性,而球蛋白基本不結合這些染料,故可直接測定血清清蛋白。血清清蛋白在pH4.2的緩沖液中帶正電荷,在有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存在時,可與帶負電荷的染料BCG結合形成藍綠色復合物,其顏色深淺與清蛋白濃度成正比。與同樣處理的清蛋白標準比較,可求得血清中清蛋白含量。3.血漿清蛋白具有哪些功能,測定血清清蛋白有哪些臨床意義?答:血漿清蛋白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血漿中主要的載體蛋白,許多水溶性差的物質可以通過與清蛋白的結合增加親水性而便于運輸。(2)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3)具有維持酸堿平衡的能力。(4)重要的營養(yǎng)蛋白。血漿清蛋白濃度測定的臨床意義如下。(1)低清蛋白血癥常見于以下疾病。①清蛋白合成不足:常見于急性或慢性肝臟疾病,但由于清蛋白的半壽期較長,因此,在部分急性肝病患者,其濃度降低可表現(xiàn)不明顯;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或吸收不良也可造成清蛋白合成不足。②清蛋白過度丟失:由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清蛋白由尿中損失,有時每天尿中排出蛋白達5g以上,超過肝臟的代償能力;腸道炎癥性疾病或腫瘤時,也可由腸道損失一定量的蛋白,從而引起血漿清蛋白含量下降;在燒傷及滲出性皮炎,可從皮膚喪失大量蛋白。③清蛋白分解代謝增加:由組織損傷(外科手術或創(chuàng)傷)或炎癥(感染性疾病)引起。④清蛋白的分布異常:如門靜脈高壓時大量蛋白質尤其是清蛋白從血管內(nèi)滲漏入腹腔。肝硬化導致門脈高壓導致腹水時,由予肝臟合成減少和大量漏入腹腔的雙重原因。使血漿清蛋白顯著下降。⑤無清蛋白血癥:是極少見的一種遺傳性缺陷,血漿清蛋白含量常低于lg/L。但可以沒有癥狀,可能是由于血管中球蛋白含量代償性升高。(2)血漿清蛋白增高:較少見,在嚴重失水時發(fā)生,對監(jiān)測血液濃縮有診斷意義。3.請述OGTT概念、做法、結果判斷及其臨床應用。答: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作系列血漿葡萄糖測定,以評價機體對血糖調節(jié)能力的標準方法。實驗方法:WHO推薦的OGTT,葡萄糖負載量為75g,對于小孩,按1.75g/kg體重計算,總量不超過75go清晨空腹坐位取血后,用葡萄糖溶于250一300mL水在5min內(nèi)飲完,之后每隔30min取血1次,共4次,歷時2h。驗前3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應不低于150g,維持正常活動,影響試驗的藥物應在3天前停用,試驗前應禁食8~14h。整個試驗期間不可吸煙、喝咖啡、喝茶或進食。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清晨空蕨抽血后,開始飲葡萄糖水后30、60、120和180nin分別測定血漿葡萄糖。將空腹和服糖后30、60、120和180min靜脈血漿葡萄糖,可繪制成糖耐量曲線圖。結果判斷:正常糖耐量為FPG<6.1mmol/L服糖后2h<7.8mmol/L。空腹血糖受損(IFG)為FPG6.1~7.Ommol/L,服糖后2h<7.8mmol/L。糖耐量減退(IGT)為FPG<7.Ommol/L,服糖后2h7.8~11.Immol/L。糖尿病性糖耐量為FPG≥7.0mmol/L,服糖后2h≥11.Immol/L。臨床應用:①診斷GDM;②診斷IGT;③人群篩查,以獲取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④有無法解釋、的腎病、神經(jīng)病變或視網(wǎng)膜病變,其隨機血糖<7.8mmol/L,可用OGTT評價,即使.OGTT結果異常,并不代表有肯定因果關系,還應該排除其他疾病。4.簡述糖尿病的分型和診斷標準答: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①糖尿病癥狀(如多食、多飲、多尿、體重堿輕)+隨機血漿葡萄糖≥11.1mmmol/L;②空腹血漿葡萄糖≥7.O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h血漿葡萄糖≥11.1mmol/L。其中任何一種出現(xiàn)陽性結果,需用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種進行復查,予以證實,診斷才能成立。5.簡述反映胰島B細胞功能的實驗室指標有哪些?C肽測定的意義?答:反映胰島B細胞功能的實驗室指標有:胰島素測定、C肽測定、胰島素釋放試驗(IRT)、C肽釋放試驗(CRT)。C肽測定的意義:胰島素和C肽以等摩爾數(shù)分泌進入血循環(huán),但由于c肽的半壽期比胰島素長,在禁食后c肽的濃度比胰島素高5—10倍。c肽不受外源性胰島素干擾,不與胰島素抗體反應,所以血清c肽水平可更好地反映B細胞功能。6.簡述超速離心法與電泳法分離血漿脂蛋白時相對應的脂蛋白類型。答:超速離心法是根據(jù)各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質中進行離心時,因漂浮速率不同而進行分離的方法。該法可將血漿脂蛋白分為CM、VLDL、LDL、HDL等四大類。利用醋酸纖維素薄膜或瓊脂糖凝膠作支持物進行電泳時,血漿脂蛋白可被分為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等四種。7.簡述LDL-R、VLDL-R、SR的特點。答:LDL—R是由836個氨基酸殘基組成36面體結構蛋白,分子量約115000;廣泛分布于肝、動脈壁平滑肌細胞、腎上腺皮質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等;與含ApoB100的脂蛋白以高親和、力結合;通過LDL受體途徑調節(jié)細胞內(nèi)膽固醇水平。VLDI受體(VLDL-R)的結構與LDL-R類似;對含ApoE的脂蛋白VLDI和VLDL殘粒有高親和性,對LDL則呈現(xiàn)低親和性;不受細胞內(nèi)膽固醇負反饋抑制;VLDL-R廣泛分布在代謝活躍的心肌、骨骼肌、脂肪組織等細胞,但在肝內(nèi)幾乎未發(fā)現(xiàn)。清道夫受體(SR)分為A類清道夫受體(SR-A)和B類清道夫受體(SR-B);清道夫受體配體譜廣泛,對oxLDL、LDL、HDL以,及VLDL都有較強的親和性,并參與脂類代謝。8.請述LDL受體途徑對細胞內(nèi)膽固醇的調節(jié)機制。答: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與LDL受體結合后,內(nèi)吞入細胞,經(jīng)溶酶體酶作用,膽固醇酯水解成游離膽固醇。若胞內(nèi)膽固醇濃度升高,可通過:①抑制HMGCoA還原酶,減少自身的膽固醇合成;②抑制LDL-R基因的表達,減少LDL-R的合成,從而減少LDL的攝?。虎奂せ顑?nèi)質網(wǎng)脂?;鵆oA膽固醇?;D移酶(ACAT),使游離膽固醇在胞質內(nèi)酯化成膽固醇酯貯存,從而控制細胞內(nèi)膽固醇含量,使其處于正常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9.何謂CFTP?有何生理作用?答:CETP為膽固醇酯轉運蛋白,是膽固醇逆向轉運系統(tǒng)中的關鍵蛋白質。周圍組織細胞膜的游離膽固醇與HDL結合后,被LCAT酯化成膽固醇酯,移入HDL核心,通過CETP轉移給VLDL和LDI,再被肝臟LDL及VLDL受體攝入肝細胞。10.請述GPO-PAP法測定TG的基本原理,并說明如何去除FG的干擾。答:GPO-PAP法為臨床實驗室測定血清TG的常規(guī)方法,反應原理如下:血清中TG在LPL作用下,水解為甘油和FFA,甘油在ATP和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再經(jīng)磷酸甘油氧化酶(GPO)作用氧化生成磷酸二羥丙酮和過氧化氫(H202),H202與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及4一氯酚在過氯化物酶(POD)作用下,生成紅色醌類化合物,其顯色程度與TG的濃度成正比。采用兩步雙試劑法去除FG的影響。將LPL和4-AAP組成試劑2,其余部分為試劑l。血清先加試劑1,37℃孵育后,因無LPL存在,TG不被水解,F(xiàn)G在GK和GPO的作用下靈敏度和準確度。循環(huán)酶法簡便、快捷,可以手工操作,也能進行自動化分析,是目前臨床推薦的分析方法。24.腎臟的基本生理功能有哪些?答案:腎臟具有生成尿液、維持體液平衡、排泄功能、維持體內(nèi)的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內(nèi)分泌功能。25.試述腎對H+的調節(jié),并解釋酸中毒情況下為什么血K+濃度升高?答:尿中的K+主要由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一般當有Na+的主動吸收時,才會有K+的分泌,兩者轉運方向相反,稱為K+-Na+交換。K+-Na+交換和H+-Na+交換有相互抑制現(xiàn)象,即H+-Na+交換增多時,K+-Na+交換將減少。酸中毒時H+一Na+交換增多,抑制細胞內(nèi)K+轉運出來,故酸中毒時血K+升高。26.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少尿期各項生化監(jiān)測指標有何變化?答:急性腎衰患者少尿期病人有以下表現(xiàn)。①尿生化檢查:少尿期尿量<400ml/24h,其他可正常或增多;尿比重由于腎小管功能損害,尿液不能濃縮,尿比重降低,多在1.015以下;尿滲透壓低于350mOsm/kg;尿肌酐與尿素排出少,故尿肌酐與尿素降低,血肌酐與尿素升高。②腎小球濾過功能: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在血肌酐和尿素尚在正常范圍時已顯著降低,是ANT早期診斷的靈敏指標。③腎小管處理溶質的能力:ATN時,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鈉重吸收減少,尿鈉濃度升高,常>40mmol/L。此外,還可出現(xiàn)代謝牲酸中毒。高鉀血癥、高磷血癥和低鈣血癥。27.哪些試驗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答:菊粉清除率;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和尿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測定等28.請述循環(huán)血中與AS進程有關的生化標志物在心血管病危險預測中的作用。答:(1)hs—CRP水平增高是預測個體將來首次發(fā)生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和預測已知冠心病患者再發(fā)生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的非常有效的預測指標,而不管cTn值如何。在眾多生化指標中,hs-CRP對冠心病的預測價值明顯高于血脂、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現(xiàn)推薦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常規(guī)監(jiān)測hs—CRP,以預測急性MI和冠脈性猝死等冠脈事件的發(fā)生。hs-CRP升高者需積極干預。(2)TC和hs-CRP兩個危險因素的聯(lián)合作用遠遠大于單個危險因素所產(chǎn)生的影響。因此,目前大多認為可以聯(lián)合應用hs-CRP與TC/HDL—C值預測未來冠狀事件發(fā)生的相對危險性。(3)血漿纖維蛋白原是凝血途徑的重要成分之一,多因素分析顯示Fg升高預測冠心病的能力強于LDL-C。Fg與CRP相比,受輕度炎性刺激約影響較小。(4)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代謝產(chǎn)物,高水平的HCY和它的衍生物可以引起內(nèi)皮功能失調、血管平滑肌增殖、動脈內(nèi)膜、中膜增厚、LDL氧化和前凝血狀態(tài)。研究顯示,即使HCY水平中度升高也增加冠狀動脈、腦動脈和外周動脈的粥樣硬化的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但是,HCY究竟是AS致病因子還是僅僅只是標志物有待迸一步確定。29.簡述臨床應用中如何保證心肌損傷標志物測定的準確性。答:影響心肌損傷標志物測定準確性的因素包括受檢者的準備、標本的正確采集與儲存、方法試劑及校準物的選擇、儀器的正確使用、質量控制等。在臨床應用之前,心臟標志物檢測方法的影響因素必須明確,必須清楚每種適用標本中標志物的穩(wěn)定性(時間長短、溫度高低范圍),抗體/表位識別位點的一致性。心臟生物標志物檢測方法在99%分位的總不精密度(%CV)至少小于10%,檢測周轉時間(TATs)應保持在60min以內(nèi)。心肌損傷標志物測定的標準化、結果的準確、具有可比性才能提高其診斷和預測價值。30簡述心肌肌鈣蛋白(cTn)的基因表達特點。答:三種Tn(C、T、I)的基因表達都有三種亞型,即快骨骼肌亞型(fsTn)、慢骨骼肌亞型(ssTn)和心肌亞型(cTn)。其中cTnC基因在心肌和慢骨骼肌亞型的轉錄產(chǎn)物是一樣的,單獨編碼fsTn的基因不在心肌表達ocTnl亞型與兩種骨骼肌亞型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N端氨基酸序列的40%差異,cTnI在嬰兒出生9個月之后僅在心肌中表達,而不在骨骼肌中表達,所以,cTnI在血液中濃度增高時,只表明有心肌損傷,而骨骨骼肌損傷等其他疾病均不會出現(xiàn)cTnI增高的現(xiàn)象。cTnT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的表達受不同的基因調控。31.簡述心肌損傷標志物在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答:cTn(或CK-MB)是診斷心肌梗死的首選標志物,在無法測定cTn時,可測定CK—MB質量替代。病人可在入院即刻和6—9h分別采血;癥狀發(fā)作6h以內(nèi)同時檢測cTn和早期標志物Mb;Mb與cTn(或CK-MB)聯(lián)合應用有助于AMI的排除診斷;對于心電圖呈現(xiàn)特征性異常的病人(如新的ST段抬高),在等待生化標志物結果的同時,不應耽誤診斷和治療;不推薦測量兩種以上心肌壞死的特異標志物(如cTn和CK-MB)來確診心肌梗死;總CK、天冬氨基酸轉移酶、β羥丁酸脫氫酶和(或)乳酸脫氫酶不再被用作AMI診斷的標志物。請述BNP和NT-proBNP特點。答:心室肌和腦細胞首先表達的是134個氨基酸的前B型利鈉肽前體(proproBNP),在細胞內(nèi)水解下信號肽,剩下的108個氨基酸的B型利鈉肽前體(proBNP)被釋放入血。血液中的proBNP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等摩爾的32個氨基酸的BNP和76個氨基酸的N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二者均可反映BNP的分泌狀況。但是,NT-proBNP不具有BNP生物學作用。BNP的清除主要通過與鈉尿肽清除受體結合,繼而被胞吞和溶酶體降解,只有少量BNP通過腎臟清除;而NT-proBNP則是通過腎小球濾過清除,因此,腎功能對循環(huán)中NT—proBNP水平的影響要遠遠大于BNPoBNP的半衰期為22min,NT-proBNP的半衰期為120min,所以,NT-proBNP在心衰患者血中的濃度較BNP高1~10倍,更有利于HF的診斷和實驗室測定。33.簡述常見的甲狀腺功能紊亂(甲亢、甲減)的主要臨床生物化學檢查項目及意義。答:甲亢時T3和T4增高,rT3增高;如T3、T4增高,TSH降低,則為原發(fā)性甲亢,T3、T4增高,TSH也增高,則為繼發(fā)性甲亢。甲減時T3和T4降低;原發(fā)性甲減時,T3、T4降低而TSH增高,主要病變在甲狀腺;繼發(fā)性甲減時,T3、T4降低而TSH也降低,主要病變在垂體或下丘腦oTRH興奮試驗變化:垂體病變時,TSH基礎值低,對TRH無反應;而下丘腦病變時,TSH基礎值低,但對TRH有延遲性反應。甲減時rT3降低,rT3是鑒別甲減與非甲狀腺疾病功能異常的重要指標之一,后者血清中T3減少而rT3增加。34.簡述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功能調節(jié)的相互關系。答:TSH是垂體前葉嗜堿細胞釋放的一種糖蛋白,可促進甲狀腺腺體增大、合成分泌T4、T3增加。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可促進垂體釋放,TSH;甲狀腺激素對垂體及下丘腦的分泌功能均有反饋式調節(jié)作用。簡述有哪些檢測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試驗?答:用于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的檢測方法分為直接法和間接法兩類,直接法包括促胰液素試驗、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試驗;間接法包括Lundh餐試驗、BT-PABA試驗、月桂酸熒光素試驗、蘇丹Ⅲ染色試驗、胰多肽試驗、雙標記Schilling試驗等。36.簡述急性胰腺炎診斷指標血清脂肪酶與淀粉酶相比有何特點?答:血清脂肪酶活性在急性胰腺炎發(fā)病后4-8h內(nèi)升高,24h達峰值,一般可持續(xù)8~14d。脂肪酶活性升高與淀粉酶基本平行,特異性大于淀粉酶。因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持續(xù)升高的時間比淀粉酶長,故測定血清脂肪酶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后期的診斷,特別是在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已恢復正常時,更有診斷意義。此外,有些疾病如腮腺炎伴發(fā)腹痛時,只表現(xiàn)為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正常,可用脂肪酶作鑒別診斷。37.簡述卓一艾綜合{1F的實驗室檢測有哪些項目?答:卓一艾綜合征以高胃酸、高血清胃泌素為主要特征,因此其實驗室的檢測包括以下幾點。①胃酸測定,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0.6,則基本上可作出ZES的診斷。②血清胃泌素測定是ZES較特異和可靠的診斷方法,ZES患者須達500ng/L或以上方能診斷。如果病人同時有高胃泌素血癥和高胃酸分泌,則高度提示ZESo③激發(fā)試驗,適用于血清胃泌素正常而臨床上又懷疑ZES診斷的患者,可分為胰泌素激發(fā)試驗、鈣離子激發(fā)試驗、試餐激發(fā)試驗等,可提高檢測的敏感性。38.引起神經(jīng)變性的生物化學機制有哪些?答:神經(jīng)變性病是指以神經(jīng)元變性為主要病理改變的一大類疾病,可涉及大腦、小腦、腦干和脊髓等不同部位,其特點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某個或某些特定的部位的進行性神經(jīng)元的交性以至壞死,伴有胞質內(nèi)結構紊亂,或出現(xiàn)包含體等,但無炎癥或異常物質的累積。其主要的生化變化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