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tǒng)解剖與生理_第1頁
消化系統(tǒng)解剖與生理_第2頁
消化系統(tǒng)解剖與生理_第3頁
消化系統(tǒng)解剖與生理_第4頁
消化系統(tǒng)解剖與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系統(tǒng)解剖與生理第1頁/共45頁3.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胃排空:指胃的內容物由胃進入十二指腸的過程。

排空速度:流體>固體;顆粒小>顆粒大;糖>蛋白質>脂肪;等滲溶液>非等滲溶液;動力: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壓力差胃的運動(原動力)胃內壓混合飲食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4~6h。第2頁/共45頁胃運動胃的排空十二指腸內容物腸感受器腸-胃反射小腸粘膜(內分泌細胞)促胰液素抑胃肽鹽酸中和消化產(chǎn)物的吸收食物(+)(-)釋放(-)間斷排空

(2)胃排空的調節(jié)

胃內因素促進排空十二指腸內因素抑制胃排空第3頁/共45頁4.嘔吐概念:調節(jié):意義:將胃及腸內容物從口腔強力驅出的動作。感受器外周消化管內消化管外延髓化學感受區(qū)嘔吐中樞中樞(延髓)嘔吐(+)(+)中樞性催吐藥保護性的防御反射第4頁/共45頁第5頁/共45頁四、小腸內消化(一)胰液的分泌

食糜由胃進入十二指腸后,即開始了小腸內的消化。小腸內消化是整個消化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

第6頁/共45頁第7頁/共45頁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a.水和電解質中和胃酸,保護腸粘膜。提供最適宜的pH環(huán)境(pH7.8)(1)胰淀粉酶(pH6.7~7.0)糊精、麥芽糖、麥芽寡糖淀粉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pH7.5~8.5)脂肪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胰脂肪酶HCO3-小導管的上皮C腺泡Cb.消化酶膽鹽和輔酯酶第8頁/共45頁(3)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凝乳作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腸致活酶HCl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原蛋白質

、胨多肽和氨基酸蛋白質第9頁/共45頁2.胰液分泌的調節(jié)胰多肽生長抑素第10頁/共45頁(二)膽汁的分泌與排出1.膽汁的性質和成分(1)性質:有苦味、有色液體,800~1000ml/day肝膽汁金黃色或桔棕色弱堿性(pH7.4)膽囊膽汁棕綠色弱酸性(pH6.8)(2)成分:H2O97%無機物:鈉、鉀、鈣HCO3-等有機物膽鹽:膽汁酸+甘氨酸?;撬幔獽+Na+第11頁/共45頁第12頁/共45頁2.膽汁的作用(1)主要作用: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作用乳化脂肪為小脂滴促進消化:促進吸收: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產(chǎn)物膽鹽+水溶性復合物(混合微膠粒)(2)促進脂溶性Vit的吸收。(3)其他:中和胃酸膽鹽吸收入血膽汁分泌體液(回腸末端)第13頁/共45頁3.膽汁分泌與排出的調節(jié)1神經(jīng)調節(jié):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2體液調節(jié):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縮膽囊素因素肝膽汁膽囊膽汁神經(jīng)(迷走N)↑↑胃泌素↑↑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膽鹽↑第14頁/共45頁

膽鹽的腸肝循環(huán)

膽鹽

95%在回腸末端被重吸收意義:使膽鹽循環(huán)使用,補充肝臟合成膽鹽能力的不足及人體對膽鹽的生理需要。入肝門靜脈+新合成的膽鹽入腸道第15頁/共45頁(三)小腸液的分泌1.小腸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成分:水、電解質、黏蛋白、腸致活酶、免疫球蛋白、寡糖酶和肽酶。性狀:pH值約為7.6,滲透壓與血漿相等。每日分泌量:每日分泌量為1~3L。意義:分泌后很快被重吸收,為小腸內待吸收的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提供溶劑。2.小腸液分泌的調節(jié)(自學)

體液調節(jié)神經(jīng)調節(jié)第16頁/共45頁(四)小腸的運動1.小腸的運動形式(1)緊張性收縮其他運動形式的基礎(2)分節(jié)運動以環(huán)形肌為主的節(jié)律性舒縮運動意義:擠壓腸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食糜與腸壁的接觸并使小腸保持一定的位置第17頁/共45頁第18頁/共45頁(3)蠕動蠕動沖:意義:使分節(jié)運動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進,到達一個新的腸段,再開始分節(jié)運動。移行性運動綜合波(MMC):速度很快,傳播距離遠(進食時)MMC以一定的間隔在胃或小腸上部發(fā)生,沿著腸管向肛門方向移行。在傳播途中,其移行速度逐漸減慢。當一個波群到達回盲腸時,另一波群又在十二指腸發(fā)生,其間隔通常為90~120min。

第19頁/共45頁(二)小腸運動的調節(jié)(自學)1.神經(jīng)調節(jié)2.體液調節(jié)第20頁/共45頁回腸末端與盲腸交界外的環(huán)行肌顯著加厚,起著括約肌的作用,稱為回盲括約肌。

作用:

1.防止回腸內容物過快進入結腸,以便充分消化和吸收。

2.防止大腸內容物向回腸倒流。3.回盲括約肌的功能第21頁/共45頁第22頁/共45頁第23頁/共45頁(一)大腸液的分泌成分五、大腸的功能作用有機:黏蛋白、溶菌酶、二肽酶、淀粉酶等無機:水、Na+、K+

和HCO3-

等潤滑糞便、保護腸壁粘膜溶菌酶與大腸內菌群調節(jié)有關大腸液的分泌調節(jié)(自學)第24頁/共45頁(二)大腸的運動和排便1.大腸運動的形式袋狀往返運動蠕動集團運動自橫結腸開始內容物結腸下端,甚至直腸進行很快且移行很遠的強烈蠕動機制:胃內容物十二指腸十二指腸-結腸反射集團運動(3~4次/天)分節(jié)推進運動第25頁/共45頁糞便刺激直腸壁感受器脊髓腰骶段、大腦皮層傳入神經(jīng)

排便中樞傳出神經(jīng)效應器盆神經(jīng)、腹下神經(jīng)盆神經(jīng)(+)

陰部神經(jīng)(-)結、直腸收縮,肛門內括約肌舒張

肛門外括約肌舒張

排便2.排便第26頁/共45頁3.大腸內細菌的作用①發(fā)酵和腐敗作用②營養(yǎng)作用:合成VB、VK

4.食物中纖維素對腸道功能的影響①某些多糖纖維與水結合形成凝膠,限制水的吸收。②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運動,縮短糞便在腸內停留的時間,促進排便。③降低食物中熱量的比率,減慢供能物質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控制體重。第27頁/共45頁2(p)第28頁/共45頁總結:消化道各部運動形式MMC第29頁/共45頁一、吸收的部位及影響吸收的因素口腔只吸收脂溶性大的少量物質,對食物吸收無意義。胃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腸吸收少量水和鹽類。第四節(jié)吸收第30頁/共45頁小腸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a.吸收面積大b.食物停留時間長

c.毛細血管和淋巴管豐富d.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第31頁/共45頁小腸壁的模型圖第32頁/共45頁小腸粘膜總面積可達200m2第33頁/共45頁第34頁/共45頁吸收的途徑被動轉運

單純擴散易化擴散滲透主動轉運

原發(fā)性主動轉運 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入胞和出胞吸收的方式跨細胞途徑:通過絨毛柱狀上皮細胞的腔面膜進入細胞,再通過細胞底-側面膜進入血液或淋巴;旁細胞途徑:物質或水通過細胞間的緊密連接,進入細胞間隙,然后再轉入血液或淋巴。

第35頁/共45頁二、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一)糖的吸收Na+GluNa+Glu繼發(fā)性主動轉運過程是與Na+耦聯(lián)的第36頁/共45頁第37頁/共45頁(二)蛋白質的吸收與Na+耦聯(lián)轉運主動轉運過程二肽酶入血二肽三肽氨基酸氨基酸三肽酶入血第38頁/共45頁(三)脂肪的吸收甘油三酯長鏈中、短鏈長鏈脂肪酸甘油一酯中、短鏈脂肪酸甘油一酯淋巴血液脂肪酸甘油一脂膽鹽混合微膠粒膽鹽淋巴管+脂肪酸載脂蛋白乳糜微粒甘油一脂甘油三酯+(主要途徑)出胞第39頁/共45頁第40頁/共45頁(一)水分的吸收8L大部分:小腸內吸收0.5~1L:結腸150ml:排出被動吸收動力:滲透壓梯度機制:三、其他物質的吸收(二)無機鹽的吸收(1)鈉(Na+)的吸收吸收:95%~99%被吸收機制:順電化學梯度逆電化學梯度易化擴散底-側膜Na+泵腸粘膜上皮C內主動轉運第41頁/共45頁(2)鐵(Fe2+)的吸收吸收:約1mg/d;吸收量與機體對鐵的需要有關。機制:Fe3+Fe2+Fe3++去鐵鐵蛋白鐵蛋白(貯存)主動吸收入血VitCHCl粘膜C內Fe2+(3)鈣(Ca2+)的吸收(十二指腸)小部分水溶性離子狀態(tài)吸收大部分排出主動轉運VitD脂肪腸內容物的酸度第42頁/共45頁(4)負離子的吸收機制:被動轉運主要:Cl-和HCO3-動力:電位差(腸腔內陽離子的主動吸收產(chǎn)生)(三)膽固醇的吸收(自學)膽固醇來源:食物肝分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