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專家講座_第1頁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專家講座_第2頁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專家講座_第3頁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專家講座_第4頁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專家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頁一顱腦基本解剖二常見疾?。?)腦血管?。?)顱腦外傷(3)顱內腫瘤性病變(4)顱內感染性病變、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頁蝶竇頂部層面

篩竇橋腦小腦中腳小腦蚓小腦半球第四腦室海綿竇顳葉橋小腦角池蝶竇

乙狀竇

基底動脈

視神經

小腦延髓池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頁鞍上池層面

中腦大腦腳

外側裂池

額葉直回四疊體池

海馬

環(huán)池枕葉

腳間池

顳葉

側腦室下角

小腦蚓

下丘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頁第三腦室下部層面

額葉

縱隔裂

側腦室前角第三腦室上丘

四疊體池松果體(鈣化)

外側裂池枕葉

丘腦

島葉

側腦室后角

尾狀核頭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頁第三腦室上部層面

大腦鐮

額葉

胼胝體膝部尾狀核頭部

側腦室前角

透明隔

穹窿部

丘腦

室間孔

中間帆池

脈絡叢

外側裂池枕葉

側腦室三角區(qū)

視輻射

內囊前肢

內囊后肢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頁側腦室體部層面

顳葉

側腦室體部

放射冠

額葉胼胝體壓部

上矢狀竇

枕葉胼胝體膝部尾狀核體部

縱裂池大腦鐮

透明隔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7頁半卵圓區(qū)上部層面

大腦鐮頂葉放射冠

上矢狀竇額葉額中回額上回中央前回中央前溝中央后回中央溝中央后溝中央旁小葉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8頁

腦血管病腦梗死腦出血動脈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9頁可為廣泛性或不足。常在發(fā)病24小時后,展現為低密度區(qū)其形態(tài)和大小取決于受累血管大小和部位深部動脈受累時,展現為內囊、基底節(jié)區(qū)小片狀低密度灶。直徑小于15mm病灶稱為腔隙性梗死部分腦梗死增強掃描時呈斑點狀或腦回樣強化腦梗死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0頁腔隙性梗死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1頁大腦中動脈梗死梗死6小時內,左頂葉腦溝顯示不清。梗死24小時后,左頂葉大片狀低密度灶。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2頁大腦中動脈梗死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3頁腦出血

常繼發(fā)于動脈硬化、高血壓、動脈瘤和血管畸形等,出血性疾病、外傷和腫瘤等亦可繼發(fā)腦出血。

發(fā)生率次序:基底節(jié)---丘腦---腦干---小腦---皮質下腦白質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4頁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5頁丘腦出血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6頁腦室出血腦室出血鑄形腦室引流10天后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7頁腦干出血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8頁右側小腦半球出血破入腦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19頁腦出血演變急性期血腫呈密度均勻、邊界清楚高密度影。CT值可達80Hu。此為血液凝固、血清吸收、細胞堆積所致發(fā)病后數天,血腫開始溶解吸收,血腫邊緣密度降低,邊界由清楚轉為含糊。3~4周后,可轉為等密度。腦室內血腫則吸收較快血腫吸收期,其周圍可有毛細血管和神經膠質細胞增生而形成略高密度包膜,可呈環(huán)形強化,可出現“牛眼征”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0頁腦出血演變

幾個月后,小血腫CT上可看不到痕跡,較大血腫則可形成邊界清楚近水樣密度囊腔血腫周圍腦水腫也呈動態(tài)改變,開始時水腫為薄薄一層,2~3周時最寬,此可能為溶解血腫邊緣與腦水腫合在一起而致。腦水腫于第三周后開始減退。與血腫和水腫相關占位效應,也呈一樣動態(tài)過程,發(fā)病后2~3周達高峰,其后逐步減輕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1頁腦出血演變過程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2頁腦出血軟化灶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3頁蛛網膜下腔出血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4頁動脈瘤是顱內出血主要原因之一。多發(fā)生于腦底動脈環(huán),形態(tài)如囊狀,大小不一平掃:較小動脈瘤普通無陽性發(fā)覺,但如瘤壁或瘤內血栓機化伴有鈣質從容時,則可見高密度鈣化影。較大動脈瘤呈圓形或類圓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邊界清楚增強掃描病灶顯著強化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5頁動脈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6頁動脈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7頁鞍旁動脈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8頁顱腦外傷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彌漫性軸索損傷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29頁硬膜外血腫主要見于外傷,常見部分為顳部,通常是因為腦膜中動脈撕裂所致。成人約64%-93%合并顱骨骨折。兒童無顱骨骨折硬膜外血腫常見。普通不跨顱縫,可與硬膜下血腫區(qū)分。CT表現為顱內板下方雙凸形高密度影,邊緣清楚而銳利,腦室受壓變形。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0頁硬膜外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1頁硬膜外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2頁硬膜外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3頁硬膜下血腫分為急性硬膜下血腫和慢性血腫血腫。急性硬膜下血腫分為三期: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血腫發(fā)生顱腦外傷后,CT表現為大腦半球凸面顱骨內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以額頂部為最常見,可跨顱縫,但不越過中線。慢性硬膜下血腫好發(fā)于50歲以上老人,可無外傷史或輕微外傷史。是因為靜脈血遲緩滲出到硬膜下間隙所致。CT表現取決于最近一次出血至影像學檢驗間隔時間。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4頁急性硬膜下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5頁急性硬膜下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6頁慢性硬膜下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7頁慢性硬膜下血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8頁腦內血腫以急性多見,常位于額、顳區(qū),一側或兩側,單發(fā)或多發(fā)CT上呈高密度影,邊緣多不整齊,血腫周圍有腦水腫,病側側腦室受壓變形中線結構移位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39頁腦挫裂傷常發(fā)生于著力部位及其附近和對沖部位。腦挫傷呈低密度區(qū),邊緣不清腦挫裂傷則表現為在低密度區(qū)中散在分布有點狀和小片狀高密度出血灶,病變廣泛者可伴有腦室受壓變形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0頁腦挫裂傷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1頁外傷性氣顱顱骨骨折頭皮異物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2頁顱內腫瘤

顱內腫瘤為神經外科常見病,分原發(fā)和繼發(fā)二類,原發(fā)性顱內腫瘤腫瘤發(fā)生于腦組織、腦膜、腦神經、垂體、血管和殘余胚胎組織。年發(fā)病率7.8-12.5/10萬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幕上多于幕下。繼發(fā)性顱內腫瘤其它部位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以肺癌腦轉移最多見,主要經血流到顱內。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3頁神經膠質瘤起源于神經膠質細胞,約占原發(fā)顱內腫瘤50%,85%以上膠質瘤位于幕上,主要包含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4頁星形細胞腫瘤,約占膠質瘤75%,是顱內最常見原發(fā)腦腫瘤,成人多發(fā)生于幕上,兒童多發(fā)生于小腦。CT表現為境界不清低密度或等密度腫塊,少數可有鈣化,周圍水腫情況及強化程度看腫瘤病理分級。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5頁星形細胞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6頁星形細胞瘤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7頁星形細胞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8頁少突膠質細胞瘤多發(fā)生于大腦半球,生長遲緩,額葉最常見,位于白質,可向皮層或軟腦膜擴展,腫瘤沒有包膜,但境界清楚,主要見于成人。經典CT表現腫瘤多表現為有鈣化混雜密度,鈣化發(fā)生率高達70-90%,鈣化多位于腫塊周圍部,條帶狀鈣化較有特征。水腫輕微,占位改變增強掃描可輕至中度強化。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49頁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0頁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1頁室管膜瘤為一個少見腫瘤,多發(fā)生于腦室內,約1/3室管膜瘤可發(fā)生于腦實質內。平掃表現為稍高密度腫塊,可囊變和鈣化,常伴有梗阻性腦積水增強掃描病灶強化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2頁室管膜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3頁腦膜瘤為最常見非膠質原發(fā)腦腫瘤,約占顱內腫瘤15%。主要起源于蛛網膜帽狀細胞,少數起源于硬膜成纖維細胞、蛛網膜和脈絡膜。多發(fā)生于矢狀竇旁、大腦鐮旁、腦凸面,蝶骨嵴、顱底、橋小腦角和側腦室。多有完整包膜,基底部附著于腦膜。多見于中年人,40-60歲好發(fā),女性多于男性。兒童少見,多位于腦室內。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4頁腦膜瘤平掃多表現為均勻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腫塊,腫瘤內可有砂粒樣鈣化,呈高密度影。腫瘤多數呈圓形或略呈分葉狀,少數腫瘤可見壞死和囊變所致之低密度病灶周圍水腫變異較大,多數水腫較輕。鄰近骨質可有增生或破壞性改變增強掃描,除鈣化、壞死和囊變區(qū)外,腫瘤增強十分顯著,可見腦膜尾征。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5頁腦膜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6頁腦膜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7頁腦膜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8頁腦膜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59頁垂體腺瘤

顱內常見腫瘤之一,腫瘤生長于鞍內并可向周圍生長。直徑小于10mm者稱為垂體微腺瘤大垂體腺瘤:可自鞍內向上、下或向側方突出,累及周圍諸結構。CT平掃表現為鞍內及鞍上略高密度腫塊,增強掃描顯著均勻強化,少數病例可伴有腫瘤壞死和囊變,罕見鈣化,不伴有腦水腫,邊緣清楚,蝶鞍擴大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0頁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1頁垂體腺瘤微腺瘤:直接征像為垂體內低密度灶,呈圓形或類圓形間接征像表現為垂體上緣凸起,垂體高度增加,垂體柄移位和不足鞍底骨質凹陷性破壞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2頁垂體微腺瘤

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3頁顱咽管瘤顱咽管瘤起源于胚胎殘留顱咽管鱗狀上皮細胞,約占顱內腫瘤3%。5-10歲和40-60歲為兩上高發(fā)年紀段。為兒童鞍區(qū)最常見腫瘤。病理上,腫瘤有纖維包膜,多為單或多囊性,其囊內成份復雜。腫瘤實質和包膜常發(fā)生鈣化。組織學分型:成釉質細胞型、鱗狀乳頭型。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4頁顱咽管瘤腫瘤多位于鞍上或鞍內CT平掃呈囊狀低密度或不均勻密度腫瘤,少數為實質性腫塊腫瘤邊緣和實質部分多有不一樣程度鈣化囊內能夠出現液平面增強掃描囊壁和腫瘤實質部分強化可出現腦積水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5頁顱咽管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6頁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占顱內腫瘤1.84~6.54%,主要發(fā)生于小兒,成人少見腫瘤常發(fā)生于小腦蚓部,向四腦室內生長CT平掃呈等或略高密度腫塊,邊緣相對清楚,少數腫瘤內可出現低密度壞死區(qū)增強掃描腫瘤可呈均勻或部均勻強化。少數腫瘤可出現鈣化、出血等改變周圍水腫、占位表現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7頁髓母細胞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8頁C-C+術后髓母細胞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69頁

血管母細胞瘤CT多表現為小腦半球一囊性低密度腫瘤,少數為實質性。腫瘤也可小腦蚓部、大腦半球和腦干腫瘤囊壁有一小結節(jié),呈等密度,增強掃描結節(jié)顯著強化,囊壁呈強化部顯著實質腫瘤呈顯著均勻強化腦水腫和腦積水表現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70頁

血管母細胞瘤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71頁聽神經瘤為最常見橋小腦角腫瘤,多發(fā)生于聽神經前庭部,常位于內聽道口蛛網膜下腔內,多為單側生長,少數為雙側性平掃為等、低、混雜密度或略高密度病變,多呈類圓形、分葉狀或不規(guī)則狀,腫瘤好發(fā)生壞死和囊變,展現為不均勻密度病灶,鄰近可發(fā)生水腫,但較輕微,有占位改變。內聽道破壞擴大增強掃描病灶多不均勻強化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72頁轉移瘤較常見,原發(fā)性病灶以肺癌多見。多發(fā)生于大腦半球皮質或皮層下區(qū)、分水嶺區(qū),以額后和頂、枕區(qū)為常見部位,少數發(fā)生于小腦半球和腦膜,常為多發(fā)灶。CT表現頗多變異平掃展現為類圓形、結節(jié)狀、環(huán)形或不規(guī)則形腫塊,可呈稍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改變多數灶周腦水腫顯著(小病灶大水腫)顱腦常見疾病CT診療第73頁轉移瘤增強掃描腫瘤強化呈環(huán)形、結節(jié)狀或不規(guī)則狀,病灶內不規(guī)則低密度區(qū)為腫瘤壞死囊變區(qū)腦膜轉移顯示為腦池、腦溝和其鄰近腦回不規(guī)則增強室管膜下轉移顯示為沿腦室壁帶狀增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