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衡水杯”一等獎_第1頁
第15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衡水杯”一等獎_第2頁
第15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衡水杯”一等獎_第3頁
第15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衡水杯”一等獎_第4頁
第15課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衡水杯”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代中國民主思想的萌生》隨堂練習1.“托古改制”思想是康有為重要思想理論之一,也成為后來維新變法的理論指導。下列關于“托古改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康有為的“托古改制”理論主要體現(xiàn)在《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兩本書中B.他用“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理論來論證社會進行維新變法的必要性C.“托古改制”中他把孔子尊為改制的祖師,以此來證明改革的神圣性和合理性D.關于該理論的著述,主要體現(xiàn)在《俄彼得變政記》《日本變政考》兩本書中2.嚴復認為西方國家富強的深層原因是()A.崇尚自由 B.民主政治C.君民共主 D.實行法治3.下列思想屬于梁啟超的是()①興民權②三權分立③育新民④民主共和⑤君主立憲A.①②③ B.②③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4.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與時俱進,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主要“新”在()A.符合社會主義革命的要求B.具有鮮明反帝反封建的內涵C.代表工農群眾的根本利益D.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5.(2010年高考山東文綜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擇民,而民擇君也?!蛟还才e之,則且必可共廢之?!T嗣同《仁學》(1)材料認為“民”與“君”是什么關系?這種思想與哪位西方啟蒙思想家的主張最為相似?(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種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體現(xiàn)的。一、選擇題1.魯迅曾經評論說:“西哲的本領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边@段話實際上是對下列哪一政治主張的形象化說明()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D.興民權,行立憲2.嚴復說:“今日民智未開之中國,而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實大亂之道也?!边@說明()①嚴復認為實施民主政治,需從教育入手②嚴復的現(xiàn)實政治主張比較溫和③嚴復從根本上不主張中國實行民主④嚴復實則維護封建君主專制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2010年高考江蘇卷)近代史上,頑固派“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的指責主要針對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張()A.魏源 B.李鴻章C.康有為 D.孫中山4.康有為在研究儒家經典的基礎上撰寫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毀版,其根本原因是這兩本書()A.學術觀點不符合史實B.推崇光緒帝而批評慈禧太后C.損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沖擊了頑固守舊勢力5.維新思想與洋務思想相比,根本區(qū)別是()A.經濟基礎不同 B.階級基礎不同C.政治目標不同 D.思想觀點不同6.(2011年大連高二檢測)與西方的“三權分立”相比,孫中山的“五權分立”方案增加了()①立法權②考試權③司法權④行政權⑤監(jiān)察權A.①⑤ B.②③C.②④ D.②⑤7.(2011年遼寧省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20世紀初,某鄉(xiāng)紳賦《新年雜詠》一詩:“新制初更陽歷年,家家彩勝斗喧闐,宜春帖子多新樣,大半三民對五權?!痹撛姺从沉?)A.西方文化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B.孫中山民主思想對社會生活的影響C.守舊勢力對近代文化的抵觸D.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被動搖8.(2011年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qū)高三調研試題)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說:“這是孫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遺產,也是當時最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張,但在百年之后卻成為中國與世界面臨的最為緊要的嚴重問題?!边@段話評論的是()A.民族主義B.民生主義C.民權主義D.“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二、非選擇題9.(2011年高考福建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惟中國風氣未開,內外大小多未通達中外之故,惟有乾綱獨斷,以君權雷厲風行,自無不變者……其用人議政,仍操之自上,則兩得之矣……吾今開國會,尚非其時也。——康有為《日本變政考》材料2:譚嗣同認為:“中國所以不可為者,由上權太重,民權盡失”;主張“廢君統(tǒng),倡民主,變不平等為平等”。他稱贊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學說,認為“法人之學問,冠絕地球,故能倡民主之義”?!讐垡汀吨袊ㄊ贰?1)根據(jù)材料1,概括康有為在君權與憲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康有為提出這一主張的背景。(2)根據(jù)材料1、2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康有為和譚嗣同在中國憲政改革方面觀點的異同?!鹃喿x與思考】(教材P81)閱讀上述材料,結合世界史的知識,談談三權分立和五權分立的區(qū)別,并思考五權分立思想的優(yōu)缺點。提示:三權分立學說由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以權力制衡為原則,目的在于避免濫用職權、保障自由,曾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有力武器,后被絕大多數(shù)資本主義國家所采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機關組織制度與活動的指導思想。五權分立是孫中山結合中國國情及個人思考將三權分立思想發(fā)展而來,除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外還包括考試權與監(jiān)察權。在三權分立性質的制度下,由于對國家公職人員的考核權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容易出現(xiàn)任用私人的現(xiàn)象,政黨政治也使各級官員進退頻繁;對國家公職人員的監(jiān)察彈劾權屬于立法機構,容易形成立法機關凌駕于行政機關之上或阻礙行政機關正常運轉的局面。因此,孫中山把考試權從行政機構、監(jiān)察權從立法機構中分離出來,把三權分立發(fā)展為五權分立,是彌補“三權鼎立”的不足性的一種探索,顯示出孫中山對民主政治的執(zhí)著追求,有利于人才的發(fā)現(xiàn)和擢用,有利于推動廉政建設和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孫中山在實踐中卻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jiān)察五權置于大總統(tǒng)的統(tǒng)一領導下,這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確定的分權原則。【自我測評】(教材P82)1.簡述民主思想在中國近代的發(fā)展歷程。2.列表概括說明康有為、梁啟超和孫中山關于民主觀點的異同。隨堂練習參考答案1.解析:選D。關于該理論的著述,主要體現(xiàn)在《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兩本書中。2.解析:選A??疾榛A知識再認再現(xiàn)能力。在嚴復看來,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強的深層原因。3.解析:選C。本題考查梁啟超的思想主張,選項中的三權分立、民主共和思想是資產階級革命派所提倡的,故應排除。4.解析:選B。從新、舊三民主義的內容看,新三民主義明確提出“反帝”,而舊三民主義則沒有,這是二者最重要的區(qū)別,故“新”在“反帝”,B項正確。5.解析:首先搞清楚這段話的意思:天下本來沒有君主,是人民為了治理國家的需要設立了君主,人民可以設立君主,當然也可以廢除君主。很明顯,譚嗣同提出了“主權在民”思想,這和盧梭的觀點是一致的。這一觀點在辛亥革命時期得到了體現(xiàn),如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答案:(1)關系:“君”由“民”選舉產生;“民”可廢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權在民”也可)思想家:盧梭。(2)體現(xiàn):推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答出“三民主義”或“民權主義”亦可);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課時訓練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解析:選B。由“本領要新,思想要舊”可得出是“中體西用”論。2.解析:選A。嚴復主張實行民主,但認為民眾愚昧,故需開啟民智。故③④錯誤。3.解析:選C。從材料上看,頑固派指責某人表面上推崇孔子,實際上內心崇洋。某人指的是康有為,因為康有為借助孔子的權威,宣傳西方君主立憲思想。4.解析:選D。兩本書被毀版是因為沖擊頑固守舊勢力,遭到他們的反對。5.解析:選B。本題考查分析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維新思想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主張;而洋務思想反映了地主階級洋務派的主張。6.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孫中山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的基礎上,增加了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形成了“五權分立”的方案。7.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從材料中“大半三民對五權”可知與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和“五權法案”有關系,而這些都滲透在了百姓“宜春帖子”之中,充分說明了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8.解析:選B。本題題干強調“百年之后”中國與世界面臨的最為緊要的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民生主義”具有可持續(xù)性,其它幾項均是階段性內容,故正確答案為B項。二、非選擇題9.解析:本題考查康有為和譚嗣同的維新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問中康有為的主要思想概括材料即可,背景可從民族危機和西方思想的傳入兩個方面分析。第(2)問可從兩人的階級立場和主張上來分析其異同點。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開,宜保君權,自上而下變法,強調開國會時機不成熟。背景:19世紀末民族危機加深,康有為受西方近代政治學說影響,產生變法救國的思想。(2)同:倡導西方資產階級民權思想。異:康有為主張漸進改革;譚嗣同提出廢君權、倡民權的激進主張。附:課內答疑站【閱讀與思考】(教材P81)閱讀上述材料,結合世界史的知識,談談三權分立和五權分立的區(qū)別,并思考五權分立思想的優(yōu)缺點。提示:三權分立學說由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以權力制衡為原則,目的在于避免濫用職權、保障自由,曾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有力武器,后被絕大多數(shù)資本主義國家所采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機關組織制度與活動的指導思想。五權分立是孫中山結合中國國情及個人思考將三權分立思想發(fā)展而來,除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外還包括考試權與監(jiān)察權。在三權分立性質的制度下,由于對國家公職人員的考核權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容易出現(xiàn)任用私人的現(xiàn)象,政黨政治也使各級官員進退頻繁;對國家公職人員的監(jiān)察彈劾權屬于立法機構,容易形成立法機關凌駕于行政機關之上或阻礙行政機關正常運轉的局面。因此,孫中山把考試權從行政機構、監(jiān)察權從立法機構中分離出來,把三權分立發(fā)展為五權分立,是彌補“三權鼎立”的不足性的一種探索,顯示出孫中山對民主政治的執(zhí)著追求,有利于人才的發(fā)現(xiàn)和擢用,有利于推動廉政建設和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孫中山在實踐中卻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jiān)察五權置于大總統(tǒng)的統(tǒng)一領導下,這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確定的分權原則?!咀晕覝y評】(教材P82)1.簡述民主思想在中國近代的發(fā)展歷程。提示:這個問題范圍很大,涉及本課教材的全部內容。依據(jù)教材的結構,大體上是三個階段:(1)在外部勢力沖擊下中國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