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東關寨和古街_第1頁
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東關寨和古街_第2頁
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東關寨和古街_第3頁
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東關寨和古街_第4頁
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東關寨和古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東關寨和古街前言:不經意間,以實地走訪家鄉(xiāng)福清境內鄉(xiāng)村為主題的“美麗鄉(xiāng)村”專輯已經到了第22篇了。四年前即2017年3月,那時有了好好記錄一下自己走過看過的家鄉(xiāng)小景的想法,所以結合著自己的步行、騎行和自駕,帶著相機,腳步隨著心念走,拍下許多相片,聽到許多故事,然后再查閱一些資料,把它們一篇篇記敘下來,雖然費心,但也讓自己對家鄉(xiāng)這片土地的認識逐漸飽滿起來,即便我所記敘的仍然無法面面俱到,我也本著自己真實的理解而不是刻意地粉飾來記錄。后面有友人說我這是響應號召,搞美麗鄉(xiāng)村專輯啊,我覺得這個提醒很棒,就更加明確地以記錄家鄉(xiāng)各具特色的不同鄉(xiāng)村為主題,形成如今的這個專輯。福清這個地方現在宣傳得滿是溢美之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就在四、五十年前,這兒還是一片貧脊之地,當年面海背山的福清居然那么窮也確實挺不好理解的。而如今,福清面貌煥然一新,早已經是全國縣級區(qū)域經濟百強了,當下幾年都擠進前二十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我,也想用這個專輯來真實地反映在中國大地上,一個普通人的家鄉(xiāng)跟隨著國家大發(fā)展的腳步,不斷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為咱們的黨建黨100年,為咱們學習黨史活動添一份彩,因為我個人的觀點是:學黨史,既要學習開天辟地、艱苦奮斗的歷史,也要學開拓創(chuàng)新、砥礪前行的歷史。有了對比,歷史才更加豐滿,道路才更加堅定,信心才更加充足,思想才更加自信。一都鎮(zhèn)是福清境內最多山林的鎮(zhèn),也是最晚改鄉(xiāng)為鎮(zhèn)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它與南嶺鎮(zhèn)有相似的地方,卻比南嶺鎮(zhèn)更具山區(qū)特征,所以這兒是福清境內經濟最欠發(fā)達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也是福清境內“革命紅區(qū)”最有題材的鄉(xiāng)鎮(zhèn),在革命最困難的年月里,先輩們多是在經濟貧困、交通閉塞的山區(qū)里生存并戰(zhàn)斗著。在1958年以前,一都鎮(zhèn)屬于永泰縣管轄,而再往前,一都鎮(zhèn)還曾經飄搖般地輪換隸屬于不同的行政區(qū)域,這個形勢也與該地座落于群山之間的地理環(huán)境很相襯,也導致了這個地方的歷史資料殘缺得厲害,這個在下面我會再說。這篇就寫一下一都鎮(zhèn)的東山村。東山村的歷史也極缺資料,所以我只能通過觀察,結合僅有的零散資料來陳述我自己的觀點,一定免不了偏差的地方。東山村百姓主要是何姓,現在X175縣道穿村而過(現在一般標注為G534國道,這是起于福清,終于長汀的全程均在福建省內的國道)。在東山村,從一都鎮(zhèn)流下來的一都溪經過這里(一都溪從一都鎮(zhèn)算起點,一都鎮(zhèn)以上段叫龍嶼溪,它發(fā)源于齊云山脈天竹嶺一帶,山間小溪,水量也不算很大),流向大樟溪,而大樟溪是閩江下游最重要的支流。在東山村,自東面還有一條水流量很小的無名小溪匯入一都溪中,所以從這方面看,東山村在它所在的這一片區(qū)域中,應算是不錯的所在,畢竟在古時候山區(qū)里,有水的地方就是寶地,靠人力和畜力行走的年代,特別是車都不好通行的情況下,驛道能靠近河溪水邊那是極方便的。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在唐宋時期,這兒便有了驛道,據說當年的大文豪歐陽修、蔡襄都曾在這里留下足跡,有稱歐陽修當年在這兒突感人生無常,思念先人,留下石刻“三生石”和“遺照臺”(此二處石刻在G534國道東向的山上,我沒去拍,借用網友的相片如下),可我所了解的歐陽修并沒有來到福建的記載,生于江西的歐陽修,其生涯主要還是在安徽、河南一帶,因此我并不認同這兩處石刻會真的和歐陽修本人有關,看圖片,這兩處石刻也沒受到太好的照顧,或許官方正統也不太好講出我這話,那就當民間傳說來讓它云里霧里吧。當然,福建人總免不了提到明代曾官至內閣首輔的葉向高,稱他也曾在這里留下足跡,實際上也沒什么有力的物證。三生石石刻簡單立于山坡上三生石石刻落款永叔遺照臺石刻還被枇杷樹擋住遺照臺石刻落款歐陽永叔按我的想象,東山村在古時候應該是多山的福建比較普通的一處山里驛道的休整地,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商業(yè),但不能算是有多繁華的所在,也許在當年,它還算比較有人氣,畢竟周邊都是荒涼之地。一都鎮(zhèn)其實也是近代才發(fā)展起來的,在更早以前,東山村這里或許是附近方圓百十里最具人氣之所在,從留下的古物來看,我認為應是如此。東山村的大招古街在東山村有名為大招的古街和古橋。大招街始于何時已經無從考證,而大招橋則有兩座,老橋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1737年,如今已經塌了一半成了斷橋,余長約35米、寬約2.5米、高約3米;新橋建于民國時期的1914年,橋長約45米、寬約3.5米,現依然在用。上圖就是站在斷了的老橋上拍的,圖左邊那座就是新的大招橋。新舊兩座大招橋下就是上文提到的無名溪。石構平梁式新大招橋新橋修建碑石構拱形舊大招橋已斷舊橋翻修碑一都溪上圖右邊就是一都溪,今年比較旱,水量就更少了。左邊就是匯入的無名溪,新舊兩座大招橋就是在無名溪上,上圖往左順著小路走就能看到大招新橋了。無名溪幾十年前這里是附近百姓的娛樂中心當年電影院的檢票入口電影院邊上當年的小賣部大招橋頭安福境供奉著神明前方是東山村醫(yī)療所至少在幾十年前,東山村的各種設施仍還是比較完備的,有街市、影劇院、小賣部、規(guī)模不小的醫(yī)療所。據說在四、五十年前,附近的居民包括算是永泰縣轄區(qū)的一些村莊的居民要看電影、看醫(yī)生還是會來這里。只不過后面隨著一都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的不斷建設,東山村也逐漸沒落了下來,直到最近幾年之前,東山村已經沒有太多值得驕傲的建設,稍有錢的人家都往外置業(yè)搬走了。直到前六、七年,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項目推動,東山村才又迎來了發(fā)展轉機,先后被確定為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xiāng)村、省組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所以,有了上面幾張圖中的一些略帶小資味道的場所,諸如某休閑吧,某藝術村,某四維空間等等,網上也曾經有新聞報導稱一批文藝青年來這兒撒歡,可是這次恰逢五一小長假,我聽到各處景點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都是人從眾的情況下,東山村這幾個小資場所無一不是大門緊鎖,我來的時候只有一對年輕人剛剛離開這邊,也說只是看了古橋古街。東山村的翻身運作看起來并不成功,甚至在諸多村莊在這幾年都得到迅猛發(fā)展之時,東山村的消沉有點積重難返的麻煩,也許只有東關寨還能勉強為這個曾經有過光輝歲月的村子撐點臉面。東關寨在福清也算是個神奇所在,聽它的名已經很久了,但直到2015年11月我才第一次站在它的面前,仰望它。先來看幾張2015年那次來的時候拍下的相片吧。2015年時拍的東關寨遠景2015年時的東關寨前墻2015年時的東關寨外墻破敗不堪東關寨在東山村東面的山間,有新舊兩處。新寨據記載是在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由何氏先祖籌資經歷2年修建而成的,比大招舊橋還早一年。東關寨新寨是座古堡式建筑,與閩西的土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東關寨氣勢雄偉,寬55米,深76米。寨墻基座和墻體下部均用巖石壘砌而成,高10米許。石墻之上為土筑哨廊,寬兩米多,可供跑馬巡邏。哨廊外墻有眾多小孔,是當時供瞭望射擊用的“槍眼”。寨前臺地以巖石為邊為階,自南向北拾階而上,折東便進入寨門。寨門為石樞木板門,用重陽木制成,門頂設有出水洞,可防火攻。寨房為土木結構,分上下兩層,共99間,寨內房屋分若干小單元,并以防火墻和火道隔離,各進之間還隔以高墻。寨的中心點在第二進,有左右披榭、回廊,堂前的游廊兩端設門左右別院,并通向南、北的側寨門。但是,當年何氏家族既非官僚,也不算富商,望族也談不上,為什么會耗巨資在山上修建這座規(guī)模如此宏大的城堡式建筑,還和閩西土樓結構如此地相像?——土樓多數是圓形外觀,但也有和東關寨一樣的方形。他們的巨額資金從哪兒來的?總不會真是傳說中在地底下不經意挖到幾十大缸白銀吧?用防劫匪來解釋似乎稍有牽強,而且傳說只用幾十個工匠歷時2年就修建完成,如此順利快捷確實匪夷所思。這些疑問在史料上都找不到答案。可這座在福清境內算唯一的城堡式建筑,卻常年失修,我在2015年11月去看的時候,里有沒人真正居住,到處都是破敗景象,外墻也嚴重剝落(順便說一句:福清和永泰是相鄰的兩個縣級區(qū)域,福清經濟遠比永泰強勁,但論發(fā)展旅游業(yè),和對古跡的保護及挖掘其旅游、教育價值,福清遠比永泰遜色)。當年也就是修了條水泥路通到寨下,那時聽說政府尋找資金準備翻新東關寨,而當時只是雇了個老年人看管東關寨,對游客每人收10元管理費用于東關寨開放的各項日常開支,并無票據出具,政府只立了個收費許可的牌子。當年因為里面過于破敗骯臟,也怕安全沒保障,我也沒入內觀看,10元門票錢都沒掏。2021年5月的東關寨新寨2021年5月東關寨新寨的前墻東關寨的游人明顯多了起來。自從政府在2016年開始投入2000萬資金修繕后,用了五年時間,再次整修了新寨周邊的道路,配套了免費停車場、公廁和游客服務中心,聽說2020年5月才真正重新開放,門票20元,有一幫人在比較正規(guī)地運作和管理了。不過最近里面又在裝修,我想等裝修好了再進去細細觀看,這次來我想還是把有限的時間留給看看舊寨是什么樣這安排上。其實還有一個想法是:我看過閩西好多座土樓,以及省內類似這樣的城堡式建筑,里面的結構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興趣也沒太大。東關寨新寨也是20世紀30年代閩中游擊支隊戰(zhàn)斗的地方,傳說中更早時期還有附近居民躲進東關寨內與寨外悍匪對抗令其累月無法攻破,這無外乎都說明東關寨強大的防御能力,這樣的故事在類似的建筑身上也總是類似地存在著??輸〉狞S山松東關寨新寨和舊寨背后都有幾株枯敗的松樹,只剩下枝椏,高調聳立在漫山的綠色之中,感覺特別刺眼。我一直沒搞明白這是為什么,偏偏就是這幾株黃山松如此遭遇。東關寨舊寨繼續(xù)往東關寨新寨左后方山上走大約幾百米,現在也已經修了簡易的水泥路,能夠到達舊寨,因為上坡路,也是氣喘吁吁的。舊寨規(guī)模并不大,修建于康熙年間,具體年份無從考證。這種建筑在當年也不算有什么特別之處,孤零零地建在山上,周邊也沒有更多別的建筑,只在新、舊寨之間的一座木屋,據說是他們的書屋,一切都覺得好奇怪,想不明白當年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很有錢,卻把偌大的庭院修在周邊無人的山上,似乎很不方便,而且?guī)资旰笥中蘖艘?guī)模比舊寨大出數倍的新寨。舊寨也于2020年5月啟動了翻修工作,政府將撥出800萬元來對它進行維修,這次來,看到幾個工人在緩慢地施工,看樣子沒有兩三年是搞不完的。往山下走,但不往新寨方向去,按標示牌上的指示,走到所謂的“楓香竹?!?,這季節(jié)里幾株楓樹青翠欲滴,一片翠竹相伴其間,香與海都妥妥地夸大其詞了。一路上隨處可見的枇杷樹在這個季節(jié)果實都被采摘完了。枇杷是一都鎮(zhèn)重要的農業(yè)特產,每年的3-4月間都要搞個枇杷節(jié),按理說這是對外打出地方品牌的好舉措,但是相關部門管理和引導不夠得力,許多果農急功近利,使用了催熟劑,收獲的枇杷看起來是好看又大個,但是口感就差太多了,這是砸自己的招牌啊,可惜了。希望有關部門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給果農們上上課,職能部門要有所好作為,否則一都鎮(zhèn)的經濟什么時候能夠追趕上來???古榕聽濤。這株榕樹是小葉紅榕,株冠超50米,樹齡500多年,位于畬族村前面,樹下碩大的根系,仿佛讓人置身于原始森林。古榕后面就是下宅畬族村了,這里是附近蘭姓畬族百姓的祖廳所在地,周邊蘭姓畬族百姓逢年過節(jié)祭祖時都要回到東山村蘭氏祖廳來,如今居民也不多了,時代在發(fā)展,無論是什么民族,年輕人都愿意到更加繁華的地方奮斗發(fā)展,留在老家的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后記:我相信東山村有它輝煌的過去,而如今,它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一座東關寨,以及每年香甜可口的枇杷果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東山村要想再現昔日的光彩,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奮斗精神。搞文創(chuàng)產業(yè)是新鮮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