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文11:兼愛(一)課文精讀一、逐段研讀1.研讀第一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咀⑨尅竣偈ト耍悍饨〞r代對君主的尊稱。
②以:把
③焉:于是、才④則:就
⑤攻:治療
⑥弗:否定判斷詞,不【翻譯】把治理天下作為要務的君主,一定要曉得動亂是怎樣產(chǎn)生的,才能治理得好,不曉得動亂是怎樣產(chǎn)生的,就不能治理好。就譬如醫(yī)生替別人治病那樣,一定要曉得病是怎樣引起的才能治好,不曉得病是怎樣引起的,就不能治好。要治平動亂豈不一樣?一定要曉得動亂是怎樣產(chǎn)生的才能治平,不曉得動亂是怎樣產(chǎn)生的就不能治平。【問題探究】(1)概括本段內(nèi)容及作用明確:提出“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觀點,為下文引出“兼愛”的亂點做了鋪墊。(2)分析這一段的說理特點明確:運用了對比和譬喻的手法來說理,更加生動形象,語氣更強(3)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本段采用了類比論證,以大家熟知的醫(yī)生治病需要明確病因,來寫圣人治國須知混亂產(chǎn)生的原因。2.研讀第二段【原文】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咀⑨尅竣俨欤嚎疾?/p>
②當:同“嘗”,嘗試
③自愛:賓語前置句,“愛自”④虧:使受損失
⑤利:使……受益
⑥雖:即使
⑦慈:慈愛⑧盜賊: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
⑨然:這樣
⑩室:家?身:指代自己
?亂物:紛亂之事【譯文】釋義:把治理天下作為要務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動亂是怎樣產(chǎn)生的。嘗試去考察動亂是從哪產(chǎn)生的?(就會發(fā)現(xiàn)它)產(chǎn)生于人們不相愛。做臣下的、做兒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國君、父親,這就是所謂亂了。兒子只愛自己不愛父親,因此損害父親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愛自己不愛哥哥,因此損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臣下只愛自己不愛國君,因此損害國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這些就是所謂亂了。即使父親對兒子不慈愛,哥哥對弟弟不慈愛,國君對臣下不慈愛,這些也是天下之所謂亂。父親只愛自己不愛兒子,因此損害兒子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愛自己不愛弟弟,因此損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國君只愛自己不愛臣下,因此損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這是什么緣故呢?都是由于不相愛。即使天下那些做盜賊的人也一樣。盜賊只愛他自己的家庭不愛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竊其他家庭的東西利自己的家庭;強盜只愛他自身不愛別人,因此搶奪別人財物來使自身受益。這是什么緣故呢?都是由于不相愛。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亂各家,諸侯互相攻伐各國也一樣。大夫各愛自己的家,不愛別家,因此攻亂別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諸侯各愛自己的國,不愛別國,因此攻伐別國而使自己之國受益。天下紛亂之事(的原因),全【問題探究】(1)概括這一段的內(nèi)容明確:提出中心亂點“亂起不相愛”,并分類做具體闡述。(2)概括這一部分的說理特點。明確:通過問答的方式,列舉大量事例,層層深入,逐一分析。(3)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亂”主要指什么明確: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皝y”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4)在墨子看來,“天下之亂”有哪些?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明確:墨子認為,臣子不孝君父,子虧父而自利,弟虧兄而自利,臣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這也是亂;賊人以利其身,是亂;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是亂。這些就是天下的亂象。這些亂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自愛”,而不愛人。3.研讀第三段【原文】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猶有盜賊乎?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注釋】①若使:假如
②若:像
③猶:還、仍然④惡施:怎么實行
⑤亡:同“無”⑥誰竊:賓語前置,“竊誰”
⑦有:同“又”【譯文】考察一下這些是怎樣引起的?都是由于不相愛。如果天下的人都互相愛,人們愛別人都象愛他自己一樣,還會有不孝的人嗎?對待父親、兄長和君王就像對待他們自己,又怎么會施行不孝之事。還會有不慈愛者嗎?看待弟弟、兒子和臣下像看待自己一樣,哪里還會施行不慈?因此,不孝不慈的情況就不會有。還會有盜賊嗎?看待別人的家庭像看待自己的家庭一樣,還會去偷誰呢?看待別人像看待自身一樣,還會去搶劫誰?因而盜賊就不會有。還會有大夫互相攻亂各家,諸侯互相攻伐各國的事嗎?看待別人的家像看待自己的家一樣,還去攻亂誰?看待別人的國像看待自己的國一樣,還去攻伐誰?因此大夫之間互相攻亂各家、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各國的事又沒有了。如果天下人都互相愛,國和國之間不相攻,家和家之間不相亂,盜賊沒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對上孝敬對下慈愛了,如若這樣,那天下就治理好了?!締栴}探究】(1)概括一部分內(nèi)容明確:分析并點明“兼愛”的意義和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2)概括這一部分的論證特點。明確:運用假設論證和反問的修辭。(3問題探究,本段的中心觀點是什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明確:若使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本段運用了假設、鋪排、反問的句式,正面論證了“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的觀點。作者采用鋪排的手法,連用“猶有”“誰”引起的反問句,以反詰的語氣堅定而鮮明地闡述了唯有“兼愛”才可止亂致治的觀點。4.研讀第四段【原文】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咀⑨尅竣賱瘢汗膭?/p>
②交相:互相③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對墨子的尊稱?!咀g文】因此以治理天下為要務的君主,豈能不禁止人們互相嫌惡而勉勵人們互愛!所以天下的人互相愛就會治理得好,互相嫌惡就會動亂。因此墨子說,不可不勉勵人們愛別人,就是這個意思?!締栴}探究】(1)概括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明確:總結(jié)全文,得出“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的結(jié)論(2)本文的結(jié)論是什么?明確: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統(tǒng)治者要鼓勵人與人相親相愛。整體研討1.概括段意,理清四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起——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亂的根源承——第二段: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轉(zhuǎn)——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愛合——第四段: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2:本文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觀點的?明確:文章開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亂必須要知道混亂產(chǎn)生的源頭,就像醫(yī)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對癥下藥,把病治好一樣。接著指出天下混亂產(chǎn)生的原因是人們不相愛。文章的論述從父子、兄弟、君臣之間的不相愛,到盜賊橫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諸侯互相攻伐,分層論述亂“起不相愛”的觀點。然后,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天下兼相愛”。最后歸納論點,肯定結(jié)論,總結(jié)全文。3.本文的寫作特色是“意質(zhì)語顯,邏輯清晰”,試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1)意質(zhì)而語顯。文章質(zhì)樸充實,不重文采。文辭不加修飾,能就近取譬,淺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說理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論辯一氣呵成,氣勢非凡。(2)邏輯嚴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議論的焦點:“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然后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亂“皆起不相愛”;再通過對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愛”,“則天下治”;最后順理成章得出結(jié)論:“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闭撧q一氣呵成,富于說服力與邏輯力量。4、有人說,讀墨子的《兼愛》就像是聽老太太說話,有絮叨之感,語言不簡潔,你是怎樣看待墨子語言的“絮叨”的?明確:這是使用了繁復論證的方法。墨子為了把意思說清楚,除了語言淺顯外,還不避絮叨。錢振鍠在《名山小言》中說:“文章有為我與兼愛之不同。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雖無第二人解,亦何傷哉,老子古簡,莊生詭誕,皆是也。兼愛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語不盡不止,孟子詳明,墨子重復,是也。”對墨子《兼愛》中的重復絮叨的評價很是準確。5、墨子的“兼愛”和孔孟的“仁愛”的內(nèi)容有何異同?明確:在儒家心中,君子最愛的首先是雙親,其次是民眾,最后是萬物。對于民眾而言,施以仁德便可,親愛留給自己的血親。愛是以自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而在墨家心中,“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無差等的愛沖破等級的枷鎖,沖破血緣的堅冰,愛人如己,尤其去愛那些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踐踏的人。愛心無垠,善意無窮,關懷最有力量。從這角度而言,墨子進入了一種更為崇高的境界。6.墨子認為,人人都只是愛自己而“自利”,是社會混亂動蕩的原因;而孟子認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沒有“仁義”,必將導致國家敗亡。他們二人的觀點是否有相通之處?答案提示:墨子認為,人們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會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種種社會問題由此產(chǎn)生。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意味著超越只知道自愛自利的狹隘,做到愛人利人。孟子把仁義高懸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從追逐私利的偏狹中超脫出來,以具備更高的道義層面上的關懷和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著對他人的同情和體貼。有超越自愛自利和關愛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張顯然是相通的。7.《兼愛》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明確:①努力追求語言的淺顯、邏輯的嚴謹和結(jié)構(gòu)的層次感;②反復論說,務求把意思說得清楚明白。補充:墨子散文的風格,是以質(zhì)樸無華的文字,闡明他認為正大無失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全在于嚴謹?shù)倪壿嫿Y(jié)構(gòu),和由此而來的雄辯的氣勢和力量。從邏輯的角度看,本文的邏輯結(jié)構(gòu)是:先從反面立論,認為社會禍亂起因于人們不相愛,加以廣泛論證,是后推導出唯有兼愛方可止亂致治的正面結(jié)論。反面的立論與正面的結(jié)論實際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應。8.藝術感悟—分析本文在說理上的特點技法指導:先秦諸子的文章在論述道理方面有其獨特和巧妙之處,如善用譬喻、對比,思路簡潔明晰等。分析其論證特點,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對我們的寫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導作用。具體分析:①多用設問句和反問句,使得問題醒目地提出,讓讀者思考,加強了作者觀點的闡述,讓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更加鮮明。如: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②層層深入,邏輯性強,條理井然。墨子要闡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愛”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边@句話在文章的結(jié)尾,也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③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文中列舉了大量君臣父子、盜賊、大夫等事例。④綜合運用,譬喻法、對比論證、假設論證等論證手法。9.怎么看待“兼愛則治”的觀點的?明確:從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認為兼愛為是,不相愛為非,審察兼愛必能致治,不相愛必然致亂的道理,是出于經(jīng)世致用的目的,是有為而發(fā)的。但是墨子簡單地將社會禍亂歸咎于人們的不相愛,把兼愛看作止亂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但兼愛說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識,卻是對儒家愛有差別等級觀念的突破,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有一定的進步意義。10.時代與墨子(1)時代背景墨子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社會大變革時期,這時奴隸制度已經(jīng)開始崩潰,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禮崩樂壞、王權衰敗、生靈涂炭,社會的動蕩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惱。墨子有極強的憂患意識、入世風骨及救世精神,積極尋找著救世的藥方,他站在平民立場上為維護民眾與弱小國家的生存,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2)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頗有成就,常被譽為“科圣”。他的軍事技術高于其他諸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他和孔子兩人被并稱為“顯學”大師,有“非儒即墨”之稱,成為天下人學習的榜樣。他一生都在為扶危濟困的事業(yè)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愛。(3)主要思想:政治:主張“尚賢”與“尚同”。提出了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非攻”的主張。經(jīng)濟:主張“強本節(jié)用”,即重視生產(chǎn),崇尚節(jié)儉,人人參與勞作并分工合作、各盡所能。主張量功分祿,以勞定賞。倫理:主張“兼愛”。為官的要“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為民的要相親相愛,交互得利。教育:主張教育目的是實現(xiàn)救世濟民。重視教授生產(chǎn)、軍事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軍事:主張“有備無患”,反對侵略戰(zhàn)爭,主張采取防御戰(zhàn)術。主張外交上要“遍禮四鄰諸侯”,爭取國際上的支持。(4)《墨子》一書,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語言質(zhì)樸,邏輯嚴密,善于運用具體事例說理。中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論說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二)《兼愛》教案【學習目標】熟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句式。2.了解墨子的生平和思想,領會墨子語言淺顯,論證繁復的寫作風格?!局攸c難點】探究“兼相愛則治”的涵義,領會墨子語言淺顯,論證繁復的寫作風格?!菊n時安排】2課時一、導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諸侯紛爭,諸子百家紛紛給出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由此可見在當時墨家和儒家一樣都有著較大影響。二、解題。1.《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守衛(wèi)和防御戰(zhàn)術),為節(jié)用?;蛟徊⒖鬃訒r,或曰在其后?!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纺樱s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笆乐@學(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密切,引發(fā)廣泛關注的學問),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子思想兼愛非攻。兼愛,平等與博愛。君臣、父子、兄弟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xiàn)象,是由天下人不相愛所致。尚同尚賢。尚同即百姓與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節(jié)用節(jié)葬。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要求墨者也能身體力行。天志明鬼。墨子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制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墨子不僅堅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認為它們對于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三、預習檢測(一)通假字1.當察亂何自起(通“嘗”,嘗試)2.故不孝不慈亡(通“無”,沒有)3.故盜賊有亡(通“又”)(二)古今異義1.起不相愛古義:互相親愛、友好今義:互相愛慕(三)詞類活用1.故虧父而自利(使動,使……虧損;使動,使……受益)2.雖父之不慈子(形作動,慈愛)3.故賊人以利其身(名作動,劫奪財物)(四)一詞多義1.愛(1)諸侯各愛其國(動詞,愛護)(2)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動詞,吝惜)(五)特殊句型1.判斷句(1)此所謂亂也。2.賓語前置(1)父自愛也(2)兄自愛也(3)君自愛也(4)當察亂何自起四、文本研讀1.第一段:墨子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明確]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中心論點)本段采用了類比論證,以大家熟知的醫(yī)生治病需要明確病因,來寫圣人治國須知混亂產(chǎn)生的原因。第二段圍繞“相愛”展開怎樣的思考?[明確]觀點——當察亂何自起?皆起不相愛。墨子認為,臣子不孝君父,子虧父而自利,弟虧兄而自利,臣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這也是亂;賊人以利其身,是亂;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是亂。這些就是天下的亂象。這些亂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自愛”,而不愛人。3.第三段墨子如何論述兼愛的?[明確]列舉兼相愛的具體做法和好處做法:愛人若愛其身,視父兄與君若其身,視弟子與臣若其身,視人之室若其室/視人身若其身,視人家若其家,視人國若其國好處: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由小到大,層層深入。4.墨子“兼愛”與儒家“仁愛”有何不同?[明確]入則孝,出則弟,……泛愛眾而親仁。——孔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献庸贌o常貴,民無終賤?!幽印澳敺捧啵煜聻橹??!献印侗M心上》儒家的愛,愛是以自己為中心,從天性中的情感出發(fā),強調(diào)推己及人,從有血緣關系之人,推廣到?jīng)]有血緣關系的人,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墨子則認為父子兄弟君臣大夫諸侯,因為不能相互利,所以不相愛,把互利作為相愛的前提。墨家講愛人如己,無差等的愛,沖破等級的枷鎖,沖破血緣的堅冰。語言特色。墨子的文章反復論說,他為什么這么表達?[明確]墨子文章“意顯而語質(zhì)”?!獎③脑凇段男牡颀垺ぶT子》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溲远喽晦q(不講求辭令),何也?"曰∶"……墨子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而忘其直,以文害用也。"——《韓非子》墨子的美學思想是實用至上的,這種文風和墨子學派一貫主張實用主義的思想是一致的。文章有為我與兼愛之不同。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雖無第二人解,亦何傷哉?老子古簡,莊生詭誕,皆是也。兼愛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語不盡不止,孟子詳明,墨子重復,是也?!X振鍠《名山小言》五、課后作業(yè)。1.背誦本文,梳理本文的重點文言知識。2.你如何看待墨子“兼愛”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資料補充]“兼愛”是墨子學說的理論基礎。墨子認為“交相利”才能“兼相愛”?!凹鎼邸笔遣环钟H疏、等級的愛?!敖幌嗬彪m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夸大了愛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愛的境界。孟子說“墨氏兼愛,是無父也”是從“兼愛”講求沒有等差的愛的角度批評墨子的思想。墨子在《非儒》中批判儒家之愛,認為儒家所說的愛,“親親有術,尊賢有等,親屬尊卑之異”,反對的是“儒家”的講求宗法等級制的“愛”"儒家講的有等級差別的“仁愛”的觀念,和宗法社會的等級制度是一致的。儒家的等差之愛,是為了正名定分,穩(wěn)定社會系統(tǒng)。墨子的兼愛打破了這種穩(wěn)定,因而被儒家極力批評。墨子的“兼愛”建立在實際利益基礎上,具有互利性?!都鎼巯隆分刑岬健凹娑鴲壑本褪恰皬亩?,需要注意的是,墨子強調(diào)的“利”,不是維護一己私利,更強調(diào)“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與人相互幫助,恰如我們今天所倡導的“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互利互惠”等,墨子的“兼愛”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墨學講求知行合一,墨子主張應把生命所需降到最低,莊子對墨子的兼愛之說并不認可,認為墨子的學說“以自苦為極”,但是對墨子的精神評價很高:“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闭f的是墨子不畏勞苦,是天下好人,杰出才士,欽佩之情溢于言表。墨子提倡的兼愛,是一個所有人應該愛所有人的命題,是墨家追求的理想范式,它包含著對現(xiàn)在和未來都有用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理想,需要我們批判的繼承和弘揚。(三)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墨子》有言:“愛人者必見愛也,惡人者必見惡也?!焙瓦@句話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A.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B.投我以桃,報之以李C.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D.以牙還牙,以眼還眼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B.《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C.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陽,春秋戰(zhàn)國之際思想家,《墨子》一書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B.當察亂何自起當:應當C.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備、齊全D.不可以不勸愛人者勸:鼓勵4.下列有關詞類活用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虧父而自利虧: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損失B.故虧臣而自利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利C.雖父之不慈子慈:形容詞用作動詞,疼愛D.故亂異家以利其家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亂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都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①愛人若愛其身②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③獨夫之心,日益驕固④視弟子與臣若其身⑤同郎君遠去,囊篋蕭條,曾無約束⑥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二、語言表達6.請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擬寫一條“慎獨”的定義。要求:語言簡明,可增刪詞語?!吧鳘殹笔侵袊寮覄?chuàng)造出來的修身術,最早載于《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問。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彼^“慎獨”或“慎其獨”,可通俗地解釋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實說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種利誘面前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7.“一句話書評”,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句最精練的話,高度概括某一部(篇)作品。請仿照例子,為下面的作品,寫一句話書評。例:《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墩撜Z》——____________《老子》——____________《莊子》——____________《墨子》——____________8.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赌印芬粫小肮?jié)用篇”詳細論述了節(jié)約的好處和必要性。物質(zhì)財富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墨子的觀點是用財不費,去其無用,則國家強大,人民富裕。財富是生活的利用品,不是炫耀物。人類的發(fā)展無窮無盡,自然資源卻日益減少。①,既能保護自然環(huán)境,又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②,衣服不能因為舊了就拋棄;飯菜不能因為不可口就浪費;家具不能因為不時髦就丟掉……節(jié)用是一種行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好的道德風格;節(jié)用是愛物惜物的生活態(tài)度,濟世利人福及子孫;節(jié)用是愛國愛自然的偉大情操,心胸寬闊境界高遠;③,為持久發(fā)展蓄存更大能量。節(jié)用的風俗應當伴隨文明世代留傳。三、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文本一: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文本二:趙季良,字德彰,濟陰人也。初仕后唐莊宗,為魏州司錄。魏州稅多逋負,莊宗時為晉王,過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鼻f宗大加欽重。累遷鹽鐵判官、太仆卿。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誥拜孟知祥為侍中。即以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軍余錢送京師,且制置兩川征賦。是時知祥鎮(zhèn)西川,頗不奉詔。會與季良有舊,遂留之不遣,因請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事無大小,多與參決。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自是季良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季良通敏,善謀略。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許也。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長興時,進奏官言唐主欲大發(fā)兵討兩川。季良請以東川先取遂閬,然后并兵守劍門,則大軍雖至,吾無內(nèi)顧憂矣。未幾,唐將石敬瑭因遂閬已破,燒營北歸。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過綿州必遁?!敝榇笮?,出書示之。由是甚服其智。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知祥稱尊號,是為后蜀高祖。拜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與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等同受顧命。高祖晏駕,秘未發(fā)喪。處回夜過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強侯握兵,專伺時變,義當速立嗣君,豈可徒相泣耶!”遂與處回立后主而后發(fā)喪。以擁戴功加司徒,進太保。廣政九年卒,謚文肅。節(jié)選自《后蜀列傳·趙季良》)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古今異義詞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治亂者何獨不然”“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兩句中的“不然”“以為”。B.“莊宗時為晉王”“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兩句中的“時”,都是名詞作狀語,可以解釋為“在當時”“在那時”C.“謀攻取而不愛百姓”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吾何愛一?!眱删渲械摹皭邸倍际莿釉~,可分別解釋為“愛護”和“吝惜”.D.文言文中表示官職升降任免的詞語很多,如“遷”,指調(diào)動官職,一般是升官;“累遷”指多次升官。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季良是濟陰人,后唐莊宗時擔任魏州司錄,表現(xiàn)出出眾的政治才能,受到莊宗的賞識和器重。B.趙季良與鎮(zhèn)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當他到蜀地擔任三川制置使時,被孟知祥留在當?shù)?,沒有返回京師。C.趙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參與決斷大小事務,深得信任,盡心盡力輔佐孟知祥成為孟知祥的心腹。D.趙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后又被任命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2)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進,奈何?”13.文本二寫到“季良通敏,善謀略”,其“善謀略”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則天下之害也?!比粍t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苯裰T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zhí)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迂故也?!弊幽友栽唬骸疤煜轮烤犹夭蛔R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特上弗以為政、士不以為行故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選自《兼愛(中)》,有刪改)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戰(zhàn)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君說之/則士眾能為之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個“子”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后一個“子”,是夫子(先生、老師)的意思。B.國,本義是“邦國”“封邑”。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統(tǒng)治的區(qū)域,還可以指國都。在文中指諸侯封地。C.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統(tǒng)稱。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D.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也指有學問而品德高尚的人。文中“君子”和荀子《勸學》中的“君子”意思一樣。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A.墨子主張兼愛,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等現(xiàn)象,是天下人不相愛所致。B.士君子雖然能夠充分認識兼愛的好處,但是他們認為實行起來很不容易。C.墨子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兼愛實行起來雖然困難,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D.楚靈王喜歡細腰,臣子就吃一頓飯來節(jié)食,這個事例說明了君臣相愛的重要性。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2)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18.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分別闡述了什么道理?請簡要概括。(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尚同上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nèi)者父子兄弟作怨惡,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勞;腐?余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正長既已具,天子發(fā)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guī)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意若聞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過弗規(guī)諫,下有善弗傍薦,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罰,而百姓所毀也。”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fā)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為五刑,請以治其民。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所連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選自《墨子》,有刪節(jié))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菑猶未去也/今若天飄風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罰/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個“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墨翟,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種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賞,相傳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戰(zhàn)國之前“百姓”指貴族,如《詩經(jīng)·雅·天?!贰叭豪璋傩铡保嵭椋骸鞍傩?,官族姓也?!盌.“五刑”指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所指各異。在西漢漢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墨子認為,上古時期由于百姓之間相互殘害,導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幫助別人,進而造成天下混亂,民眾猶如禽獸一般。B.墨子認為,天下大亂的原因在于沒有行政長官,故只要選擇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為天子,天下即可達到清平大治的境界。C.文章認為,民眾判斷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見為準,而不能與下面相互勾結(jié),這樣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懲罰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議的。D.墨子認為,天下混亂是由于沒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領,因此主張要選擇“仁人”“賢可者”來擔任國家各級領導并有效治理國家。2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2)上以此為賞罰,甚明察以審信。23.聯(lián)系文本談談你對墨子“尚同”思想主張的理解。(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古之圣王為宮室,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御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寡,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眱H此則止,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役,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是故圣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jié)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兇饑,賑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jié)。古之圣人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適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jié),其自養(yǎng)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斂于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鰲,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為食飲不可不節(jié)。古之民未知為舟車時,重任不移,遠道不至,故圣王為舟車,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其為用財少,而為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鏤,故民饑。人君為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并至,故為奸邪。奸邪多則刑罰深,刑罰深則國亂。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舟車不可不節(jié)。(取材于《墨子·辭過》)2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民費而不病病:困苦B.強體適腹而已矣適:使……安適C.故民歸之歸:歸附D.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惡:罪惡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B.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C.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D.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于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2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圣王建造宮室時,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為了美觀和享樂。B.當今之主講究宮室曲折多姿和裝飾華美,左右的人也都紛紛效法。C.當今之主以為芻豢、魚鱉才是真正的美食,實際上吃不到。D.墨子反對當今之主追求舟車的華美艷麗,提倡儉樸節(jié)用的風尚。27.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節(jié)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參考答案1.BA.意思為要懂得感恩;B.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C.對待朋友要講誠信;D.指對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進行回擊。強調(diào)要勇于回擊對方。只有B項涉及雙方關系。故選B。2.DD項,“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陽”表述有誤?!袄献印奔蠢像酰植?;不是“墨子”。故選D。3.BB項,“當:應當”錯誤,“當察亂何自起”的意思是:我曾試著考察起源于什么地方。所以“當”同“嘗”,“嘗試”的意思。B錯誤。故選B。4.BB項,“利: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利”錯誤,“利”應該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獲利。B錯誤。故選B。5.A①愛人:古義,愛別人;今義,對自己丈夫(或妻子)的稱呼。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②盜賊:古義,偷竊和劫奪財物的人;今義,偷竊的人。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③驕固:古今意義相同,驕傲頑固。④弟子:古義,弟弟與兒子;今義,學生,徒弟。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⑤約束:古義,準備;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該句中為古今異義詞。⑥可以:古今意義相同。故選A。6.慎獨亦叫慎心,是最早載于《禮記·中庸》中的以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為原則的由中國儒家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的修身術。7.一本書從八歲讀到八十歲生命的大智慧哲學的天籟救世的苦行者。8.(1)適度的循環(huán)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跳蹦蹦床的大象》少兒美術教育繪畫課件創(chuàng)意教程教案
- 蒲公英課件文庫
- 西南林業(yè)大學《產(chǎn)品攝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京學院《設計模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
- 陀螺課件 圖文
- 西京學院《面向?qū)ο蟪绦蛟O計》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華師范大學《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2022-2023學年期末試卷
- 臺兒莊介紹課件
- 醫(yī)院教學課件:宮頸癌三級預防
- 金手指外觀檢驗重點標準
- 電機維護保養(yǎng)作業(yè)指導書
- 國家開放大學《實用心理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撤回支付令異議申請書
- 公元紀年法-完整版PPT
- 小學語文人教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五單元-群文閱讀《說明方法的妙用》教學設計
- 高中英語外研版高中選修7Scopeandsequence-英語長難句教學反思
- 內(nèi)部控制案例第06章案例18 樂視
- 科技金融項目銀行工作總結(jié)匯報PPT模板
- 品質(zhì)異常升級管理規(guī)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