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打印大全
單選題(共100題)1、與菠菜葉肉細胞相比,藍細菌細胞內()。A.只含有DNA,不含RNAB.無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C.無葉綠體,無光合色素D.mRNA尚未完全合成即可與核糖體結合【答案】D2、患者,女性,26歲。面部紅斑,光過敏,關節(jié)腫痛,多種抗生素治療不見好轉,尿蛋白檢查陽性,激素治療有效。A.過度勞累B.感冒C.近期懷孕D.吃含磷脂高的食物E.情緒激動【答案】C3、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核仁與DNA中的基因表達有關B.纖維類組成的細胞骨架與細胞形態(tài)的維持有關C.線粒體與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產生有關D.溶酶體中的各種水解酶與靶細胞的裂解、死亡有關【答案】B4、血液屬于四大基本組織中的()。A.結締組織B.肌肉組織C.神經組織D.上皮組織【答案】A5、細胞質基質是細胞代謝的重要場所。下列有關細胞質基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含有水分、無機鹽、糖類、脂質、蛋白質等B.能為細胞核提供ATP、酶、DNA等C.同一個體不同細胞的細胞質基質成分有差別D.哺乳動物受精卵的細胞質基質主要來自于卵細胞【答案】B6、神經元的組成包括()多選A.感受器B.軸突C.細胞體D.膠質細胞【答案】B7、兩只雄性大羚羊為爭奪一只雌性大羚羊發(fā)生激烈斗爭。這一行為屬于()。A.防御行為B.攻擊行為C.節(jié)律行為D.繁殖行為【答案】B8、擬南芥是倍休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如沒有性染色體,擬南芥基因租測呼需要測定擬南芥的染色體數目是()。A.4B.5C.6D.10【答案】B9、兩只雄性大羚羊為爭奪一只雌性大羚羊發(fā)生激烈斗爭。這一行為屬于()。A.防御行為B.攻擊行為C.節(jié)律行為D.繁殖行為【答案】B10、PCR是擴增目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下物質在PCR反應體系中()是非必需的。A.DNA引物B.限制性核酸內切酶C.脫氧核糖核苷酸D.DNA模板【答案】B11、在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這一內容時,為確保教學進度,教師只選擇平時表現較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這種做法違背的教學原則是()。A.公平性原則B.科學性原則C.直觀性原則D.理論聯系實踐原則【答案】A12、《齊魯晚報))2009年7月15日報道,某省十幾個城市的玉米患“粗縮病”,該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粗縮病”病毒引起的。關于“粗縮病”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A.“粗縮病”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B.其遺傳物質的復制所需原料來自寄主細胞C.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縮病”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答案】C13、下列關于內環(huán)境及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A.內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可給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B.維持內環(huán)境中Na+、K+濃度的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興奮性C.內環(huán)境保持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機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變化,正常情況下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及各物質的理化性質保持恒定不變D.組織液為組織細胞提供營養(yǎng)物質,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答案】B14、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DNA復制、轉錄、翻譯過程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B.核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需穿過核孔進入細胞質中參與翻譯過程C.DNA復制和轉錄都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翻譯則以mRNA為模板D.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原料依次是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C15、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分裂期的細胞不進行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B.免疫系統中的記憶細胞既有分化潛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C.凋亡細胞內的基因表達都下降,酶活性減弱D.原癌基因突變促使細胞癌變,抑癌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癌變【答案】B16、PCR是擴增目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下物質在PCR反應體系中()是非必需的。A.DNA引物B.限制性核酸內切酶C.脫氧核糖核苷酸D.DNA模板【答案】B17、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經細胞的鈉離子內流,經河豚毒素處理,神經纖維受刺激后()。A.靜息電位升高B.靜息電位降低C.動作電位升高D.不產生動作電位【答案】D18、在生命科學發(fā)展過程中,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C19、一位教師在講“細菌”一節(jié)時,向學生介紹了有關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細菌戰(zhàn)的罪行以及解放后我國在防病治病、消毒滅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細菌有關知識的強烈欲望。這是根據()的原則來設計的教學過程。A.生物學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B.理論聯系實際C.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相統一D.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答案】D20、軀體神經支配的器官包括()。多選A.內臟器官B.腺體器官C.感覺器官D.運動器官【答案】C21、以下育種方法未使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是()。A.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B.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獲得多倍體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蟲棉植株D.細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馬鈴薯雜種植株【答案】B22、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遵循一定的依據。下列所述確定教學目標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與學生的學習基礎與發(fā)展需要相符的教學目標B.了解學生的社會背景和班級的課堂氛圍C.對于課程標準中沒有對應具體內容標準的教材章節(jié),不設計教學目標D.研讀課程文件與教科書.確定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答案】C23、“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和常規(guī)育種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為什么”此類提問屬于哪一種提問類型()A.理解型B.分析型C.評價型D.綜合型【答案】C24、美國教育家布魯納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這種理論主張的學習方式是()A.發(fā)現學習B.接受學習C.意義學習D.多元學習【答案】A25、影響青少年辯證邏輯思維的因素包括()。多選A.掌握知識的程度B.形式邏輯的發(fā)展水平C.社會性發(fā)展水平D.個體思維品質【答案】A26、在生物教學中,不受時空限制、不受原物大小限制的直觀手段是()。A.活的生物B.離體器官C.標本D.模型【答案】D27、某種植物病毒V是通過稻飛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間傳播的。稻田中青蛙數量的增加可減少該病毒在水稻間的傳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青蛙與稻飛虱是捕食關系B.水稻與青蛙是競爭關系C.病毒V與青蛙是寄生關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關系【答案】A28、遺傳決定論的觀點包括()。多選A.心理發(fā)展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B.心理發(fā)展的過程是遺傳素質的自然顯現過程C.環(huán)境只能促進或延緩遺傳素質的自我顯現D.環(huán)境的作用也很大【答案】A29、測定泡菜樣品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時,氫氧化鋁乳液的作用是()A.與亞硝酸鹽發(fā)生顏色反應B.吸附泡菜汁中的雜質,使泡菜汁透明澄清C.提取泡菜樣品中的亞硝酸鹽D.用于制備標準顯色液【答案】B30、各類原子通過化學鍵連接形成細胞中的化合物。下列關于細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學鍵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氫鍵B.每個ATP分子中含有三個高能磷酸鍵C.蛋白質中不同肽鏈之間通過肽鍵連接D.同一條DNA鏈中的兩個脫氧核苷酸之問通過氫鍵連接【答案】A31、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對此最有說服力的說法是()。A.碳在細胞的各種化合物中含量最多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為豐富C.在細胞的各種化合物中都含有碳D.碳鏈構成了有機物的基本骨架【答案】D32、處于他律道德判斷階段的兒童的特征包括()。多選A.進行道德判斷時主要依據行為的物質后果B.進行道德判斷時不考慮行為者的主要動機C.道德判斷受兒童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所支配D.已形成兒童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答案】A33、下列有關細胞代謝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氣孔關閉會導致葉肉細胞中的C3含量下降B.藍細菌對水的光解發(fā)生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C.光合作用產生的[H]進入線粒體中參與H2O的生成D.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是在相應的細胞器內膜上產生ATP【答案】A34、某二倍體動物的某細胞內含有10條染色體、10個DNA分子,且細胞膜開始縊縮,則該細胞()。A.處于有絲分裂中期B.正在發(fā)生基因自由組合C.將形成配子D.正在發(fā)生DNA復制【答案】C35、下列關于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鳥類的身體呈流線型,前肢變成翼,適于飛行B.根尖分生區(qū)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對土壤中水和無機鹽的吸收C.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繞的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D.神經元突起末端都與多個神經元的突起相接觸,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和處理【答案】B36、在進行“物質的跨膜運輸”一課的教學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擴散作用”,用國外某版本生物教材上的有關擴散作用的“迷你實驗”替換了該校所用教科書上的實驗,在本課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教師的做法()。A.不合理,只能使用該校指定教材B.不合理,我國教材更適用于我國的教育C.合理,教師可使用多個版本教材進行備課D.合理,國外教材內容優(yōu)于該校指定教材【答案】C37、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順序是()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④③②⑤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⑥①④③⑤②【答案】A38、某動物減數分裂所產生的一個極體中,染色體數為M個,核DNA分子數為N個。已知M≠N,則該動物的一個初級卵母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和DNA分子數分別是()。A.M和NB.2M和2NC.2M和4ND.4M和2N【答案】B39、使表現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術是()。A.人工授精B.細胞培養(yǎng)C.胚胎分割移植D.顯微注射技術【答案】C40、教師在“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節(jié)的備課時,先通過與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的交流,了解了授課班級的學習風氣。這屬于備課中的()。A.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B.分析了解學生的社會背景和班級課堂氛圍C.分析教材內容D.分析學生的學科基礎【答案】B41、從教學評價的直接目的來劃分,綜合入學測驗屬于()。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配置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C42、下列是生物體內的有關化學反應,其中一定在細胞器中進行的是()。A.氨基酸的脫水縮合B.RNA的合成C.二氧化碳的固定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A43、由于捕獵的原因,在19世紀末北方象海豹的種群已經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養(yǎng)該種群又回升到超過了30000只。整個過程()。A.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B.減少了遺傳的多樣性C.有助于種群進化D.擴大了種群的基因庫【答案】B44、擬南芥是倍休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如沒有性染色體,擬南芥基因租測呼需要測定擬南芥的染色體數目是()。A.4B.5C.6D.10【答案】B45、()含有眾多酶系,是細胞中含酶較多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A.線粒體B.溶酶體C.高爾基體D.內質網【答案】A46、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A.K+的跨膜運輸方式不一定是主動運輸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C.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防止質壁分離D.人的成熟紅細胞主動吸收葡萄糖的過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47、在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平時測驗屬于哪種教學評價()A.配置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形成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B48、以下育種方法未使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是()。A.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B.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獲得多倍體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蟲棉植株D.細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馬鈴薯雜種植株【答案】B49、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現為大花瓣,Aa的為小花瓣,aa的為無花瓣,花瓣顏色受另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為RR和Rr的花瓣是紅色,rr的為黃色,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若基因型為AaRr的親本自交,則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A.子代共有9種基因型B.子代共有4種表現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約為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純合子約占1/4【答案】B50、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我國目前有2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海陽市小孩兒口濕地公園是其中之一。以下不屬于濕地生態(tài)系統特點的是()。A.濕地是在多水和過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的B.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D.沼澤是最典型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答案】C51、交叉互換發(fā)生于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易位發(fā)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前者屬于(),后者屬于()。A.基因重組染色體結構變異B.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C.基因突變基因重組D.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答案】D52、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A.K十的跨膜運輸方式不一定是主動運輸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C.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防止質壁分離D.人的成熟紅細胞主動吸收葡萄糖的過程需消耗能量【答案】D53、在植物細胞周期中,與染色體的運動和細胞板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A.葉綠體和線粒體B.線粒體和高爾基體C.中心體和線粒體D.內質網和核糖體【答案】B54、口器是昆蟲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類型與昆蟲不相對應的是()。A.虹吸式口器:蝴蝶B.刺吸式口器:蚊子C.舐吸式口器:蜜蜂D.咀嚼式口器:蝗蟲【答案】C55、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的敘述,錯誤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腫B.血液中鈣鹽過多引起肌無力C.再次接觸同種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D.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蛋白質大量丟失【答案】D56、下列細胞中,不屬于免疫細胞的是()。A.吞噬細胞B.T淋巴細胞C.B淋巴細胞D.骨髓瘤細胞【答案】D57、下列關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的濃度與人血漿中葡萄糖濃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當某人在數小時內不進食時,胰臟就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B.高濃度的胰高血糖素會刺激肌肉細胞從血漿中吸收葡萄糖C.高濃度的胰島素刺激肝臟分泌葡萄糖D.在腸系統中大量的葡萄糖從食物中轉運入血漿時,胰臟就會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答案】D58、教師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時.請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學生給全班同學講水果保鮮方法和經驗。這利用的課程資源是()A.教師資源B.教材資源C.學生資源D.網絡資源【答案】C59、由M個氨基酸構成的一個蛋白質分子,含N條肽鏈,其中Z條是環(huán)狀多肽。這個蛋白質至少含有多少個氧原子?()A.M—N+ZB.M—N—ZC.M+N—ZD.M+N+Z【答案】C60、萊陽市是“恐龍之鄉(xiāng)”。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就是在萊陽市的金崗口發(fā)掘的。下面關于化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B.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C.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和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可推斷出生物進化的趨勢D.與鳥類化石相比,恐龍的化石出現在較早的地層中【答案】B61、下列過程發(fā)生在人體內環(huán)境中的是()。A.淋巴因子作用于B細胞B.丙酮酸徹底分解C.食物中的糖類被消化D.漿細胞合成抗體【答案】A62、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種蜣螂專以大象糞為食,則該蜣螂最多能獲取大象所同化量的20%B.當狼捕食兔子并同化為自身的有機物時,能量就從第一營養(yǎng)級流入到第二營養(yǎng)級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非生物環(huán)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是伴隨著物質而循環(huán)利用的【答案】C63、從教學評價的直接目的來劃分,綜合入學測驗屬于()。A.診斷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配置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C64、從教師工作的職責和特點出發(fā),運用教學語言不需遵循的原則是()。A.科學性和學科性B.針對性和生動性C.多樣性和強化性D.簡明性和啟發(fā)性【答案】C65、下列對高溫環(huán)境中作業(yè)的工人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腎小管加強對水分的重吸收B.體內失水過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皮膚毛細血管舒張.人體散失的熱量大于產熱量D.大量流汗后,應及時大量飲用礦泉水,以維持身體的水鹽平衡【答案】B66、水母發(fā)光蛋白由236個氨基酸組成,其中有3種氨基酸構成發(fā)光環(huán),現已將這種蛋白質的基因作為生物轉基因的標記。在轉基因技術中,這種蛋白質的作用是()A.促使目的基因導入宿主細胞中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細胞中復制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檢測出來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達【答案】C67、以下育種方法未使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是()。A.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B.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獲得多倍體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抗蟲棉植株D.細胞工程培育番茄一馬鈴薯雜種植株【答案】B68、腦干包括()。多選A.丘腦B.延腦C.橋腦D.中腦【答案】B69、在學習“種群數量的變化”這部分內容時,按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下列問題屬于應用水平的是()。A.什么是環(huán)境容納量B.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C.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種群數量怎樣進行控制D.一個物種被引入新的地區(qū)后,其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嗎【答案】C70、洋蔥是常用的實驗材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剪取洋蔥根尖2~3cm制作裝片B.觀察質壁分離實驗中,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做材料C.觀察葉綠體實驗.不能選洋蔥鱗片葉內外表皮細胞做材料D.觀察DNA.RNA的分布實驗.可選洋蔥內表皮細胞做材料【答案】A71、“通過對人體的各結構層次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歸納能力”是“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一節(jié)的目標之一,其中“通過對人體的各結構層次的學習”屬于對教學目標()元素的表述。A.行為主體B.行為動詞C.行為條件D.表現程度【答案】C72、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時,水分子依次通過的結構是()。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膜B.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膜C.液泡膜、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D.細胞壁、細胞膜、液泡膜、細胞質【答案】A73、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有幾個()A.2個B.3個C.4個D.5個【答案】C74、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體的過程中,從蘇云金芽孢桿菌DNA上獲取BT,需要用到()。A.限制酶B.連接酶C.聚合酶D.NTP【答案】A75、靜脈注射的藥物,隨血液循環(huán)首先進入病人心臟的()。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答案】B76、洋蔥是常用的實驗材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剪取洋蔥根尖2~3cm制作裝片B.觀察質壁分離實驗中,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做材料C.觀察葉綠體實驗.不能選洋蔥鱗片葉內外表皮細胞做材料D.觀察DNA.RNA的分布實驗.可選洋蔥內表皮細胞做材料【答案】A77、在培育轉基因植物的過程中,經常把抗生素抗體基因與目的基因一起連接質粒,目的是()。A.使轉基因植物更強壯,后續(xù)培養(yǎng)更方便B.后續(xù)可使用抗生素培養(yǎng)基篩選導人重組質粒的細菌C.使重組質粒與受體細胞更好融合D.食用抗生素抗體的轉基因食物,人會更健康【答案】B78、下列對于人體生命活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79、白居易詩日:“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边@描述的是母燕的()。A.儲食行為B.繁殖行為C.攻擊行為D.防御行為【答案】B80、科學家艾弗里在培養(yǎng)肺炎鏈球菌時,發(fā)現接種s型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出現了少數粗糙型菌落。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肺炎鏈球菌中S型菌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敗血癥的類型B.若將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后進行懸浮培養(yǎng),則培養(yǎng)產物均為S型菌C.青霉素高產菌株的培育與上述粗糙型菌落產生過程中的變異類型相同D.長期使用抑制S型菌增殖的藥物Y后,發(fā)現藥效下降,這是S型菌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答案】B81、以下情況,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A.④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⑦【答案】D82、不同表現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過哪種途徑?()A.人工授精B.細胞培養(yǎng)C.胚胎分割移植D.顯微注射技術【答案】C83、某雙鏈DNA分子中含有200個堿基,一條鏈上A:T:G:C=1:2:3:4,則該DNA分子()。A.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種B.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20個C.四種含氮堿基A:T:G:C=3:3:7:7D.含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團【答案】C84、遺傳育種中,將基因型未知的顯性個體與隱性純合體進行交配,以鑒定顯性個體基因型的方法稱為()。A.回交B.反交C.互交D.測交【答案】D85、高中生物課分為選修和必修課,屬于選修的是()。A.分子與細胞B.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C.遺傳與進化D.生物科學與社會【答案】D86、用生長素除去水稻田中的雜草,其原理與下列實驗相似的一項是()。A.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培育無子番茄B.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生根C.除去發(fā)育著的種子.子房發(fā)育停止D.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現象【答案】D87、下列有關脂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時還能夠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B.脂肪是生物體內良好的儲能物質,只存在于動物的體內,而植物細胞中沒有C.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D.性激素可以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答案】B88、現有一瓶摻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進氧氣的體積與放出二氧化碳的體積之比為1:2,這是因為()A.有1/4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B.有1/3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C.有1/2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D.有2/3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答案】A89、關于錯覺,正確的說法包括()A.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知覺B.只要具備產生錯覺的條件,錯覺就一定會發(fā)生C.只要知道錯覺產生的原因,錯覺是可以消除的D.錯覺所產生的歪曲帶有固定的傾向【答案】A90、關于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A.DNA有氫鍵,RNA沒有氫鍵B.一種病毒同時含有DNA和RNAC.原核細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都含有DNA【答案】C91、下列生理過程與細胞器膜的流動性無直接關系的是()。A.噬菌體侵染細菌B.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C.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復原D.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A92、某腦外傷病人不能說話,但能聽懂別人講話,能看書看報。此病人受損的是大腦皮層的()。A.運動語言中樞B.聽覺語言中樞C.視覺語言中樞D.感覺語言中樞【答案】A93、經甲基綠-吡羅紅染色處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細胞,其細胞核大部分呈()。A.紅色B.藍紫色C.綠色D.藍色【答案】C94、在玻璃片標本上寫上9>6,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是()。A.6<9B.6>9C.9<6D.9>6【答案】C95、下列關于海帶、葫蘆蘚、腎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葫蘆蘚可作為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B.海帶有根和葉,沒有莖C.三種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D.腎蕨有根、莖、葉的分化【答案】B96、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答案】B97、在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平時測驗屬于哪種教學評價?()A.配置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形成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B98、做膝跳反射實驗前先告知受試者有思想準備,結果實驗現象不明顯。其原因是()。A.反射弧結構發(fā)生變化B.傳出神經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調節(jié)作用【答案】D99、據“朝聞天下”報道,目前英國科學家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與之有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人體皮膚細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細胞B.該實驗已經證明動物細胞具有全能性C.如果該實驗屬實,可以給不育患者帶來福音D.成熟精子的染色體數目是人體皮膚細胞的一半【答案】B100、水稻根細胞中一般不存在的細胞器是()。A.高爾基體B.內質網C.線粒體D.葉綠體【答案】D大題(共20題)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jié)的課程標準要求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主要內容包括:①氨基酸結構和種類;②氨基酸的脫水縮合:③蛋白質分子多樣性;④蛋白質功能。(1)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2)設計一個合作學習的學習活動?!敬鸢浮?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①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的種類;②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過程與方法:①嘗試建立氨基酸結構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②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脫水縮合、肽鏈形成具有空問結構的蛋白質的過程(獨立操作水平);③能夠利用多媒體搜集相關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②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③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樂于學習生物科學,初步養(yǎng)成質疑、求實、創(chuàng)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2)活動目標: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結構,故設計球棍模型模擬氨基酸結構的合作探究活動。特別是要形成對氨基酸空間結構的認識,為下一步理解肽鏈的空間結構做鋪墊。活動用具:桔紅色球——氫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綠色球——氧原子,藍色球——氮原子,小鐵棍——化學鍵.彈簧棍——碳氧雙鍵。二、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細胞膜中存在著某種只允許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們稱之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卻一直是個謎。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細胞膜蛋白,經過實驗,他證明了一種被稱為“水通道蛋白”的細胞膜蛋白就是人們尋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驗證彼得·阿格雷發(fā)現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請你完成下面的實驗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1)實驗探究:①觀察:發(fā)現水分子能通過細胞膜。②問題:水究竟怎樣通過細胞膜③假設:__________。(3分)④實驗: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和經過處理后的__________細胞放在__________中。(4分)⑤結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3分)⑥結論:__________。(3分)(2)為了進一步驗證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兩種人造細胞膜,分別做成泡狀物,然后放在水中,結果第一種泡狀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第二種則沒有變化。請指出這兩種人造細胞膜的化學成分的異同點:相同點:__________;不同點:__________。(2分)【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該蛋白質;蒸餾水⑤不能吸水⑥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點:都含有磷脂雙分子層。不同點:一種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種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本題是驗證彼得·阿格雷發(fā)現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從而探究水究竟是怎樣通過細胞膜的。因此,假設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在實驗時,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和經過處理后不含該蛋白質的細胞分別放在蒸餾水中。結果發(fā)現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能吸水;經過處理后不含該蛋白質的細胞則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說明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質和糖類,其中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或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插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彼得·阿格雷制成的兩種人造細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沒有變化的則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們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雙分子層。三、材料:某教師對于“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在選材、提取、過濾、色素分離等方面進行了以下優(yōu)化改進,且實驗效果良好:(1)用女貞葉替代菠菜葉;(2)用95%乙醇替代丙酮;(3)過濾時,原來的做法為“將研磨液倒入有脫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進行過濾”.優(yōu)化后的做法為“不用過濾,用尼龍布覆蓋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離時。原來的做法為“先用鉛筆在濾紙上畫定位線,再用毛細管吸取濾液,沿鉛筆線畫濾液細線,待濾液干后再重復2~3次”,改進后的做法為“用2片蓋玻片,外面包裹2層紗布直接在尼龍布上蘸取濾液,印到濾紙上.一次即可”。問題:(1)分析該教師改進實驗的理由。(12分)(2)根據材料歸納實驗教學優(yōu)化的一般原則。(8分)【答案】(1)教師改進實驗的理由:①女貞葉替換菠菜葉是由于女貞葉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②丙酮易揮發(fā)且有毒,換成95%酒精更安全;③改進后,葉綠素提取液不用傾倒在脫脂棉的漏斗中,減少提取液損失,使操作更簡便;④用毛細吸管劃線的環(huán)節(jié),操作不方便極易出現錯誤,改進后用蓋玻片蘸取濾液印在濾紙上會減輕學生的實際操作負擔,能更好地將注意力放在觀察實驗現象及其總結歸納上。(每點3分)(2)隨著社會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提升,高中生物實驗將會迎來重要的發(fā)展階段,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會隨之大量涌現。不論是眼下的應試環(huán)境還是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中生物實驗課程都將進一步發(fā)揮它的教學效果。未來生物實驗必將成為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實驗思維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實驗教學優(yōu)化的一般原則包括:①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關注實驗安全問題,減少對學生造成的傷害。②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規(guī)范操作,以引導學生思維為出發(fā)點,以探究性學習為實驗過程的手段。探究的程度與步驟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只有其中的幾步。③有據可依原則。以教學大綱為教學的知識目標,以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教學方向,深入了解學生.合理處理實驗。④因地制宜原則。根據當地的條件,主要考慮材料的可獲得性,實驗步驟的可操作性,實驗整體的可行性,從而考慮設計的實驗是否可行。⑤保證實驗效果良好原則。四、回答關于生命科學發(fā)展史的問題:(1)1903年,薩頓在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現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關系,通過方法得出的推論是。(2)在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中,1944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找出了導致細菌轉化的“轉化因子”。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則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他們的實驗中共同、核心的設計思路是。(3)1953年,青年學者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了DNA的結構并構建了模型,從而獲得諾貝爾獎?!敬鸢浮?1)平行;類比推理;基因在染色體上(2)將DNA和蛋白質分離開來,單獨、直接地觀察其作用(3)規(guī)則的雙螺旋五、回答問題:(1)人體肝細胞可產生一種分泌蛋白(稱為蛋白A),運出細胞后進人血液。已知內質網、核糖體和高爾基體參與了蛋白A的合成或運輸,則這些細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運輸過程中行使功能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體的胰島細胞中__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6分)(2)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腸桿菌堿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提取大腸桿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內,進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時間后,檢測到抗體水平達到峰值。在這個過程中,__________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細胞可以產生抗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再用大腸桿菌AKP進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產生大量抗體。上述免疫屬于__________(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9分)【答案】(1)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含有(2)B;漿;記憶;特異性解析:本題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及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的有關內容。(1)參與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的細胞器依次是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人體的體細胞中都含有人體內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個細胞的功能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2)抗體的產生屬于體液免疫,此過程中B淋巴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產生抗體;當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記憶細胞快速、大量地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產生抗體。六、材料:“DNA是遺傳物質”的教學片段一、課件展示很早以前,大家一致認為,被視為生命中心分子的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理由是蛋白質一方面對于生命是極其重要的,另一方面蛋白質不僅有二十種基本組成單位,并且形狀和大小多樣,簡單地說,蛋白質是復雜的,這正是作為遺傳物質的必要條件。直到1928年,英國的醫(yī)學細菌學家格里菲思發(fā)現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現象,為人類認識遺傳物質的本質奠定了基礎。二、教師呈現問題1.分析教材,格里菲思的實驗最重要的是哪一步?為什么?2.格里菲思是否已經找到遺傳物質的證據?為什么?三、教師展示格里菲思實驗,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四、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組1:我們認為第四組實驗最重要,因為這組實驗中,無毒性的R型菌與已殺死的有毒性的S型菌混合,可以轉變成有毒的S型活菌,是本實驗的最大發(fā)現。組2:我們也認為最重要的是第四組實驗,因為這組實驗說明已殺死的有毒性的S型菌體內的遺傳物質還有活性。組3:我們同意前兩組的意見。同時,我們認為,R型菌由于某種原因穩(wěn)定地轉化成了S型菌。五、教師歸納總結,進行追問師:大家說的都是有道理,格里菲思當初做這個實驗時也發(fā)現了這個現象,他認為已經殺死的S型菌里的某種因子促使R型菌轉變成了S型菌,他把這種物質稱為轉化因子。格里菲思認為只要找到了構成轉化因子的化學物質,也就等于找到了生物的遺傳物質。他找到了嗎?【答案】(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闡明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兩個實驗的過程和原理,以及從實驗中得出的結論(DNA是遺傳物質)。過程與方法:通過重演科學家發(fā)現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過程,說明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概述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認識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2)本課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教材中,教師沒有直接講解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及過程,而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并明確了問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進行自主閱讀和合作討論。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發(fā)他們的積極思考,同時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合作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大家共同學習后的結果,即可以學習到相關知識,又能收獲更多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師進行總結,根據上一個實驗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實驗。從而進一步證明轉化因子就是DNA。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從而自然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七、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中,“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的內容如下: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19世紀末,歐文頓(E.Overton)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實驗.發(fā)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好為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思考與討論:1.最初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3.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組成的分子,磷酸“頭”都是親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請運用相關化學知識,解釋為什么為磷脂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而科學家如何從這一現象推導出“脂質在細胞膜中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結論。要求:(1)確定該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0分)。(2)設計上述內容的教學過程(20分)?!敬鸢浮?1)教學重點: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教學難點:通過對細胞膜化學組成和結構的探索歷程,理解細胞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以及體驗科學探索的嚴謹性。(2)教學過程:復習導人.引入興趣:師:大家上節(jié)課做實驗都非常認真,實驗結果也很不錯。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做的質壁分離實驗現象。想一下,為什么植物細胞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生:因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彈性……師: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生物膜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細胞膜對物質的選擇性吸收是否與其特定的結構相關細胞膜結構是怎樣的呢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質能控制物質進出。(進入探索生物膜結構歷史博物館,講授新課)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那么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參觀生物膜的結構歷史博物館來驗證剛剛所回答的問題結果是否符合現實。(隨著歷史的步伐走,教師帶學生走進了博物館1號。)【博物館展區(qū)1號歐文頓實驗】展板1內容:1895年,歐文頓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膜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凡是可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穿過細胞膜。問題1:根據歐文頓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你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八、材料:在“種子萌發(fā)環(huán)境條件”探究活動中,某教師擬參照下列各項給予學生評價:(1)能否根據觀察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2)能否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探究假設的實驗方案,包括設計對照實驗(3)能否按照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有步驟的進行實驗(4)能否按照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要求完成實驗(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種實驗器具(6)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據(7)能否分析實驗數據的相關性并得出結論(8)能否在探究活動中與他人合作交流問題:(1)結合材料,從評價內容的角度,分析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10分)(2)在實際教學中,評價應注意些什么(10分)【答案】(1)該探究活動中,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數據、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師應結合探究活動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2)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在具體操作時,除了采用筆試外,還要重視采用實驗操作、制作設計等任務表現性方式進行評價。采用“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學生的發(fā)展:采用“檔案夾”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九、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站在生態(tài)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和特點,生物圈與生態(tài)系統之間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理論基礎。所以本節(jié)在本章中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及各自特點:②能理解并說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查閱各種生態(tài)系統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查閱、整理和分析資料和小組合作的能力:②通過闡述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分析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形成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觀點;②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的認識.培養(yǎng)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敬鸢浮拷滩姆治觯罕竟?jié)內容站在生態(tài)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和特點,生物圈與生態(tài)系統之間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理論基礎。所以本節(jié)在本章中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及各自特點:②能理解并說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查閱各種生態(tài)系統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查閱、整理和分析資料和小組合作的能力:②通過闡述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分析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形成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觀點;②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的認識.培養(yǎng)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一十、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中,“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的內容如下: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19世紀末,歐文頓(E.Overton)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實驗.發(fā)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好為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思考與討論:1.最初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3.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組成的分子,磷酸“頭”都是親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請運用相關化學知識,解釋為什么為磷脂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而科學家如何從這一現象推導出“脂質在細胞膜中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結論。要求:(1)確定該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0分)。(2)設計上述內容的教學過程(20分)。【答案】(1)教學重點: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教學難點:通過對細胞膜化學組成和結構的探索歷程,理解細胞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以及體驗科學探索的嚴謹性。(2)教學過程:復習導人.引入興趣:師:大家上節(jié)課做實驗都非常認真,實驗結果也很不錯。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做的質壁分離實驗現象。想一下,為什么植物細胞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生:因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彈性……師: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生物膜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細胞膜對物質的選擇性吸收是否與其特定的結構相關細胞膜結構是怎樣的呢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質能控制物質進出。(進入探索生物膜結構歷史博物館,講授新課)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那么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參觀生物膜的結構歷史博物館來驗證剛剛所回答的問題結果是否符合現實。(隨著歷史的步伐走,教師帶學生走進了博物館1號。)【博物館展區(qū)1號歐文頓實驗】展板1內容:1895年,歐文頓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膜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凡是可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穿過細胞膜。問題1:根據歐文頓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你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一十一、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學生物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探究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能力。例如,案例“探究培養(yǎng)液中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的課題中基本程序是:1.分組分工:2.確定具體探究的因素:3.制訂實驗方案并實施:4.統計、分析:5.討論并得出結論。問題:(1)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學生的科學能力進行評價(10分)(2)在確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時應考慮哪些問題(10分)【答案】(1)①能否根據生活經驗或觀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②能否根據問題提出假設;③能否利用現有的材料設計相關的實驗方案(如對比實驗);④能否按照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有步驟地進行實驗;⑤完成實驗過程中的實驗操作是否規(guī)范;⑥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種實驗器具;⑦能否準確記錄和收集有價值的相關數據;⑧能否有效地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相關結論;⑨能否在探究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等。(2)①教材特點,課程標準要求。確定教材內容的知識類型;分析教材內容的地位與作用;分析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確定課堂教學目標。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特點,即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分析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科基礎。③教師自身的特點。發(fā)揮教師自身特長,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組織形式。一十二、材料:在“種子萌發(fā)環(huán)境條件”探究活動中,某教師擬參照下列各項給予學生評價:(1)能否根據觀察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2)能否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探究假設的實驗方案,包括設計對照實驗(3)能否按照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有步驟的進行實驗(4)能否按照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要求完成實驗(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種實驗器具(6)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據(7)能否分析實驗數據的相關性并得出結論(8)能否在探究活動中與他人合作交流問題:(1)結合材料,從評價內容的角度,分析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10分)(2)在實際教學中,評價應注意些什么(10分)【答案】(1)該探究活動中,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數據、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師應結合探究活動的全過程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狀況進行評價。(2)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在具體操作時,除了采用筆試外,還要重視采用實驗操作、制作設計等任務表現性方式進行評價。采用“檔案夾”的形式記錄學生的發(fā)展:采用“檔案夾”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一十三、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細胞膜中存在著某種只允許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們稱之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卻一直是個謎。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細胞膜蛋白,經過實驗,他證明了一種被稱為“水通道蛋白”的細胞膜蛋白就是人們尋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驗證彼得·阿格雷發(fā)現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請你完成下面的實驗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1)實驗探究:①觀察:發(fā)現水分子能通過細胞膜。②問題:水究竟怎樣通過細胞膜③假設:__________。(3分)④實驗: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和經過處理后的__________細胞放在__________中。(4分)⑤結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3分)⑥結論:__________。(3分)(2)為了進一步驗證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兩種人造細胞膜,分別做成泡狀物,然后放在水中,結果第一種泡狀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第二種則沒有變化。請指出這兩種人造細胞膜的化學成分的異同點:相同點:__________;不同點:__________。(2分)【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該蛋白質;蒸餾水⑤不能吸水⑥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點:都含有磷脂雙分子層。不同點:一種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種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本題是驗證彼得·阿格雷發(fā)現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從而探究水究竟是怎樣通過細胞膜的。因此,假設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在實驗時,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和經過處理后不含該蛋白質的細胞分別放在蒸餾水中。結果發(fā)現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細胞能吸水;經過處理后不含該蛋白質的細胞則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說明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質和糖類,其中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或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插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彼得·阿格雷制成的兩種人造細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脹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沒有變化的則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們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雙分子層。一十四、材料:種子的萌發(fā)教師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種子萌發(fā)的資料,或者向家長了解“春種”時農民要做的事。上課時,在復習種子的結構后,教師請學生談談“春種”時農民要做些什么,并請學生把在家萌發(fā)的種子拿出來展示。教師發(fā)現有個別組沒能拿出成果.讓他們談一談原因,有個別組說他們在做實驗時水放少了,有個別組說不出原因。此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組的實驗成功了,而有些失敗了,使學生意識到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條件.教師鼓勵學生猜測種子萌發(fā)可能需要什么環(huán)境條件。大多數學生猜測種子萌發(fā)需要水、空氣、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師選擇“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充足的水”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通過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對照實驗法.播放一段種子萌發(fā)多組對照實驗錄像,給予學生提示。然后請各組學生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其他條件的實驗方案。課后執(zhí)行實驗方案。問題:(1)本實驗屬于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簡述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8分)(2)作為一名教師,在這種學習活動實施階段應做些什么工作(12分)【答案】(1)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可以表述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2)教師在活動實施階段應做到:①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②要做一些技術的指導;③注意學習時空的開放;④對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障礙要十分清楚和警惕。一十五、《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關于“免疫調節(jié)”的具體要求是:要知道免疫系統的組成以及其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某教材首先介紹了免疫系統的組成,其次從免疫系統的防衛(wèi)功能及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介紹,最后提出了免疫學的應用。依據上述內容,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并對于教材第一部分“免疫系統的組成”的學習,構思一系列問題串。設計一個能夠體現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討論學習的活動環(huán)節(jié)?!敬鸢浮?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夠概述免疫系統的組成及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問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節(jié)知識,提高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進一步確定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免疫系統組成環(huán)節(jié)教學:定標自學,討論互評。讓學生自學教材P35—36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①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②什么是免疫細胞包括哪些細胞它們有什么不同③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質包括哪些④當我們體內有炎癥時,扁桃體會腫大,有時頜下等部位還出現淋巴結腫大。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⑤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并展示討論結果。⑥教師分別進行點評,最后總結出該部分內容。設問:甲型H1N1病毒輕易就可以侵入你的機體嗎為什么學生討論、交流,各抒己見。提示:不能,因為人體有三道防線。一十六、回答關于生命科學發(fā)展史的問題:(1)1903年,薩頓在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現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關系,通過方法得出的推論是。(2)在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中,1944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找出了導致細菌轉化的“轉化因子”。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則完成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他們的實驗中共同、核心的設計思路是。(3)1953年,青年學者沃森和克里克發(fā)現了DNA的結構并構建了模型,從而獲得諾貝爾獎?!敬鸢浮?1)平行;類比推理;基因在染色體上(2)將DNA和蛋白質分離開來,單獨、直接地觀察其作用(3)規(guī)則的雙螺旋一十七、材料:某教師在進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之前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經驗、知識、能力、情感、學習風格等,認真研究了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形成了如下的學情分析: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和動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探究,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學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識,抽象思維的能力初步形成但尚待發(fā)展;該班學生課堂參與高度、氣氛活躍,有利于組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擬從一個探究實驗入手,通過探究了解細胞呼吸的類型和產物,讓學生從初步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運用發(fā)現式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1)結合上述材料,簡述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8分)(2)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學生(12分)【答案】(1)學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如材料中“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和動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即為對學生知識基礎的分析,把握學生大致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采取適當的策促使學生知識的遷移。②分析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如材料中“學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識,抽象思維初步形成但尚待發(fā)展”即是對學生認知及思維方式特點的剖析.這樣才能揚長避短。③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能力。如材料中“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探究……”。④班級整體個性。如“該班學生課堂參與度高,氣氛活躍……”。(2)正確進行學情分析能幫助教師科學的選擇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①經驗分析法,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學經驗對學情進行一定的分析與研究。②觀察法。這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對教育對象、教育現象或教育過程進行考查的一種方式。③資料分析法。這是教師基于已有的文字記載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物保護樣本修復與管理樣本管理
- 居民社區(qū)智能電梯維護協議
- 學校硅PU施工合同
- 醫(yī)院消防設施改造合同模板
- 員工行為準則與規(guī)范
- 地下礦井降水施工分包協議
- 2022年大學藥學專業(yè)大學物理二月考試題B卷-含答案
- 2022年大學力學專業(yè)大學物理下冊期中考試試題B卷-含答案
- 信息技術(基礎模塊)(麒麟操作系統 WPSOffice)(微課版) 課件 模塊6、7 新一代信息技術概述、信息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
- 質量部晉級晉升述職報告
- 員工心理健康工作講座課件
-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計算智能1課件
- 湘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期中質量檢測卷(2套)(含答案)
- 安徽建筑大學建筑學考研真題
- 《旅游線路設計與開發(fā)》課程教學大綱
- 基于PLC的工業(yè)控制系統設計 -自動藥片裝瓶控制
- CRRT規(guī)范化治療方案執(zhí)行課件
- 工程設計變更申請表
- 清創(chuàng)術(debridement)精品課件
- 車間蚊蟲巡檢記錄表
- 新員工培訓-財務費用報銷sangfor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