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地理學分支)_第1頁
世界地理(地理學分支)_第2頁
世界地理(地理學分支)_第3頁
世界地理(地理學分支)_第4頁
世界地理(地理學分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學分支世界地理(地理學分支)01海陸分布特點海洋水域種族和民族多變的地表世界氣候分類目錄03050204基本信息世界地理(WorldGeography)隸屬于區(qū)域地理學,是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兩者相結合的角度,運用地理學一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區(qū)域對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國家(地區(qū))的概貌及其內部差異,并闡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點。海陸分布特點海陸分布特點首先,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約占北半球總面積的2/5;而在南半球陸地面積只占1/5。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陸地分布幾乎連續(xù)不斷,最為寬廣;南半球的陸地在中、高緯度顯著收縮,南緯56°~65°之間,除一些島嶼外,幾乎全部為廣闊的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極地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半球的極地卻是一塊大陸──南極大陸。其次,各大陸的形狀都是北寬南窄,略呈倒三角形。除南極大陸外,所有大陸還南北成對分布:北美與南美、歐洲與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每對大陸之間,形成范圍廣大的陸間海,島嶼星羅棋布。另外,亞歐大陸東部邊緣環(huán)列著一連串花彩列島,形成向東突出的島弧,其外側則是一系列深邃的海溝。大西洋兩岸的輪廓互為對應,這一大陸的凸出部分能與另一大陸的凹進部分嵌合。多變的地表海底地形陸地地形多變的地表陸地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懸殊,形態(tài)變化多端。喜馬拉雅山脈的珠穆朗瑪峰的現(xiàn)測高度為海拔8848.86米

,這是陸地上的最高點;而西亞約旦河的尾閭死海的水面為負392米,是陸地上的最低點,高低差距9240.13米。陸地地形通常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類型,它們以不同的規(guī)模在各大陸上交相分布,構成陸地表面起伏不平的外貌。山地所占面積并不大。陸地上有兩大高山帶,一是環(huán)太平洋帶,沿太平洋兩岸作南北向分布;另一是橫貫亞歐大陸中南部及非洲大陸北緣,略呈東西向分布。兩大高山帶是中生代以來近期地殼運動的產物,陸地上最高峻、宏偉的年輕山脈幾乎都集中于此,這里也是火山和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中生代以前形成的山脈,如北美洲東部、歐洲中部和西北部、中亞、澳大利亞東部等,由于年代已久,歷經風化剝蝕,與上述高山帶相比,山勢大為遜色。陸地上平原面積最廣,約1/4的地面海拔不足200米。多屬大河沖積平原,常見于大陸中部和沿海地帶,往往傍以山地或高原,這在北美和南美大陸最為顯著。大片隆起的高原一般以前寒武紀古陸為核心,地殼相對較穩(wěn)定,起伏不大。如非洲大陸的高原,亞洲中西伯利亞、蒙古高原和南部三大半島上的高原,澳大利亞西部高原,以及被巨厚冰層覆蓋的南極大陸高原,等等。另一些高原處于前述年輕山脈之間,地殼活動比較強烈,海拔較高,地面起伏也很大,如亞洲的青藏高原、伊朗高原,美洲西部山系中多數(shù)山間高原等。海底地形以海平面為基準,陸地的平均高度是875米,而海洋的平均深度達3800米。海底地形大致可分為大陸邊緣、大洋中脊和洋底盆地三大單元。大陸邊緣處于大陸和洋底盆地之間廣闊的過渡地帶,約占大洋總面積的22%。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周緣稱大西洋型大陸邊緣,通常由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麓三部分組成。大陸架是陸地向海洋延伸的淺水地域,地勢微緩傾斜,最寬者可達1000多公里;大陸架向洋側進入大陸坡地帶,坡度顯著增加,水深也急劇加大,寬約數(shù)十至數(shù)百公里,地形崎嶇,常被海底峽谷所切割;大陸坡坡腳之下為大陸麓,這是由沉積物堆積而成的坦坡,寬達數(shù)百至上千公里,平緩地過渡到洋底盆地。太平洋周緣稱太平洋型大陸邊緣,大陸架狹窄,大陸坡很陡,缺失大陸麓,而代之以海溝。這里是板塊的潛沒(俯沖)帶,洋底最深的地方,地殼活動特別強烈。在太平洋西緣,海溝與島弧相伴;在太平洋東緣,海溝直接毗鄰大陸地塊,與陸上年輕的褶皺山脈構成地球表面最大的地形高差。大洋中脊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連續(xù)延伸,相對高度2000~3000米,總長度約80000公里,巍然聳立在洋底之上,堪稱地球表面最長的山系。在大西洋,它的位置居中,走向與兩岸輪廓一致,“中脊”之名即由此而來。大洋中脊是軟流圈地幔物質上涌、板塊增生之處,火山活動較強烈,部分火山山峰露出海面成為島嶼。洋底盆地介于大陸邊緣與大洋中脊之間,水深一般在4000~5000米。這里分布有縱橫的海嶺,林立的海峰,孤立突兀的海丘,平緩隆起的海底高原,它們將洋底盆地分割成若干個海盆。海洋水域簡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010302040506海洋水域簡介作為地理環(huán)境主要組成部分的廣大海洋水域,表面均質,以地帶性分異為主,按緯度而異的太陽光熱分布,成為劃分海洋自然帶的基礎。但由于水體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使海洋自然帶較陸地自然帶簡單,各帶之間的界限也較不明確。全球海洋大致可劃分出7個自然帶:北極帶、北溫帶、北熱帶、赤道帶、南熱帶、南溫帶和南極帶,各帶之間的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表水溫度、含鹽度、海洋生物分布等方面。海洋自然帶也受到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局部的干擾和破壞,特別是在同一緯度地帶寒、暖流所經部分。受陸地分隔的四個大洋,跨越不同的緯度位置,具有不同的輪廓,在自然地理方面各具特點,體現(xiàn)著全球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約占地球表面的35%,大洋總面積的1/2。海底地形復雜多樣,最突出的是西部邊緣海盆-島?。蠋Ш蜄|部與大陸年輕褶皺山脈鄰接的海溝帶,地殼不穩(wěn)定,形成世界著名的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另一個特點是大洋中脊偏于太平洋東側,其中北段已潛入北美大陸之下。島嶼眾多,約占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居各大洋之首,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水域。太平洋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平均深度4028米;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海溝,深度超過10000米的海溝全部在太平洋,其中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一說11022米),為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太平洋北至北極圈附近,南達南極洲,跨越多個氣候帶,但其水平輪廓略呈扁圓形,東西寬度超過南北長度,最寬處是在赤道附近,熱帶與亞熱帶范圍最廣,再加上北部為陸地環(huán)抱,僅以狹窄的白令海峽同北冰洋溝通,所以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海洋,表水平均溫度高于其他大洋。與大西洋相似,太平洋在赤道至南、北緯40°左右的范圍內,各形成一個完整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其中南太平洋環(huán)流系統(tǒng)中貼近南美大陸西岸北流的秘魯寒流,是世界上最強盛的一股寒流。由于面積廣、島嶼多,環(huán)境多樣,太平洋擁有的生物量占世界大洋的50%以上。大西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水平輪廓略呈“S”形,東西窄,南北長。北部與北冰洋暢通,南達南極洲,分跨南、北半球寒、溫、熱三帶,地球上各大風帶在大西洋上表現(xiàn)最為完整,形成南、北對稱的氣候帶和兩大環(huán)流系統(tǒng)。墨西哥灣暖流及其延續(xù)的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強盛的一股暖流,它對北大西洋本身及其相鄰大陸的氣候有巨大影響。海底地形最顯著的特點是大洋中脊(大西洋海嶺)縱貫中部,走向與海岸平行,也作“S”狀,其寬度約占大西洋寬度的1/3;其次是大陸架寬廣,所占面積的比率超過太平洋和印度洋。印度洋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其水平輪廓的特點是北部被亞、澳、非大陸封閉,南部開敞。主體部分在熱帶、亞熱帶范圍內,有“熱帶性海洋”之稱。在北緯30°至南緯40°的遼闊海域內,表水溫度高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同緯度流域;處于干熱沙漠之間的印度洋邊緣海──紅海,則是世界上含鹽度最高的海域。受亞洲大陸南部熱帶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北印度洋表層海水的流向也隨季節(jié)變更,形成獨特的“季風洋流”,顯著不同于在盛行西風和信風影響下的南印度洋環(huán)流系統(tǒng)。大洋中脊呈“入”字形展布,由印度-阿拉伯海嶺、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印度洋海嶺組合而成,脈嶺崎嶇錯雜,中軸裂谷紛繁,與大西洋海嶺有著明顯差異。大陸架狹窄,但廣泛分布大陸麓,以及巨大的水下沖積錐。此外,印度洋島嶼最少也是其有別于其他大洋的重要特點。北冰洋北冰洋是世界最小的海洋,不及太平洋面積的1/4;位于北極圈內,被亞、歐、北美三大洲包圍。岸線曲折,島嶼眾多,若包括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在內,島嶼總面積約達400萬平方公里,僅次于太平洋。氣候嚴寒,約2/3洋面被冰覆蓋,其余也多有浮冰漂流。大陸架寬廣,其面積約占北冰洋總面積的36%,這個比率遠遠超過其他大洋。近乎平行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和門捷列夫海嶺,橫斷整個北冰洋,構成海底最突出的地貌。大洋中脊寬度較窄,發(fā)育不成熟,居于羅蒙諾索夫海嶺左側。海底地形的特點,使北冰洋成為世界最淺的海洋,平均深度為1225米。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則使海洋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都遠比其他大洋少。南冰洋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極海,是世界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huán)繞地球卻未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南緯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緯55°-62°間的太平洋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fā)現(xiàn)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于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jù)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據(jù)美國《紐約郵報》9日報道,美國國家地理學會8日慶?!笆澜绾Q笕铡钡牡絹恚瑫r它宣布,南極洲周圍海域將被稱為南大洋,也就是世界第五大洋。

世界氣候分類低緯度氣候中緯度氣候高緯度氣候高原山地氣候世界氣候分類低緯度氣候低緯度的氣候主要受赤道氣團和熱帶氣團所控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huán)流系統(tǒng)有赤道輻合帶、瓦克環(huán)流、信風、赤道西風、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全年地氣系統(tǒng)的輻射差額是入超的,因此氣溫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130cm以上。本帶可分為5個氣候型,其中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型又可劃分為3個亞型。1.赤道多雨氣候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5°~10°以內,寬窄不一,主要分布在非洲扎伊爾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和亞洲與大洋洲間的從蘇門答臘島到伊里安島一帶。這里全年正午太陽高度都很大,因此長夏無冬,各月平均氣溫在25du3-28℃,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一般小于3℃,日較差可達6~12℃。由于全年皆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風力微弱,以輻合上升氣流為主,多雷陣雨,因此全年多雨,無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最少月在60mm以上。但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這與赤道輻合帶位置的變動有關。2.熱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的若干島嶼上。這里正當迎風海岸,全年盛行熱帶海洋氣團,氣候具有海洋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8~25℃之間,氣溫年較差、日較差皆小。由于東風(信風)帶來濕熱的海洋氣團,所以除對流雨、熱帶氣旋雨外,還多地形雨,降水量充沛。中緯度氣候這里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互角逐的地帶。影響氣候的主要環(huán)流系統(tǒng)有極鋒、盛行西風、溫帶氣旋和反氣旋、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等。該地帶一年中輻射能收支差額的變化比較大,因此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15~18℃以下,有4~12個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全年可能蒸散量在130~52.5cm之間。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都很顯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大陸面積較大,受海陸的熱力對比和高聳龐大地形的影響,使得本帶氣候更加錯綜復雜。本帶共分8個氣候型。6.副熱帶干旱與半干旱氣候分布在熱帶干旱氣候向高緯度的一側,約在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qū)。它是在副熱帶高壓下沉氣流和信風帶背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因干旱程度不同可分為干旱6a與半干旱6b兩亞型。6a副熱帶干旱氣候具有少云、少雨、日照強和夏季氣溫特高等特征。但涼季氣溫比5a型低,氣溫年較差較5a型大,達20℃以上。涼季有少量氣旋雨,土壤蓄水量略大于5a型。6b副熱帶半干旱氣候位于6a區(qū)外緣。夏季氣溫比6a型低,冬季降水量比6a型稍多。7.副熱帶季風氣候分布于副熱帶亞歐大陸東岸,約以30°N為中心,向南北各伸展5°左右。高緯度氣候14.副極地大陸性氣侯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區(qū)。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間。冬季長,一年中至少有9個月為冬季。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小,在歐亞大陸中部和偏東地區(qū)又為冷高壓中心,風小、云少,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大陸性最強,冬溫極低。夏季白晝時間長,7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氣溫年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較少,但蒸發(fā)弱,融化慢,每年有5~7個月的積雪覆蓋,積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凍結現(xiàn)象嚴重。由于暖季溫度適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適宜針葉林生長。15.極地苔原氣候分布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的北部邊緣、格陵蘭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中。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颂m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左右。其緯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極圈以內,所以極晝、極夜現(xiàn)象已很明顯。在極夜期間氣溫很低,但鄰近海洋比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0℃~40℃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間氣溫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鋒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內陸地區(qū)尚不足200mm,大都為干雪,暖季為雨或濕雪。由于風速大,常形成雪霧,能見度不佳,地面積雪面積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蘚、地衣及小灌木等,構成了苔原景觀。高原山地氣候在高地地帶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諸要素也隨著發(fā)生變化,導致高山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為了區(qū)分因高度影響和因緯度等因素影響的氣候,也因為高山氣候僅限于局部范圍,所以高地氣候單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