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_第1頁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_第2頁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_第3頁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_第4頁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應用第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節(jié)臨床給藥方案設計一、臨床給藥方案設計臨床最佳給藥方案根據(jù)臨床個體病人具體病情設計,以最佳給藥途徑、優(yōu)良的藥物制劑、最適給藥劑量和最佳給藥間隔,使治療達到安全、有效、經(jīng)濟,特別是使治療既產(chǎn)生最佳療效又不引起不良反應、能夠滿足治療目的要求的給藥方案第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最佳給藥方案最低有效血藥濃度(MEC)能獲得治療作用的最低血藥濃度最低中毒血藥濃度(MTC)能夠產(chǎn)生毒性反應的最低血藥濃度有效治療濃度在MEC與MTC之間的血藥濃度范圍第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最佳給藥方案設計臨床給藥方案的目的在于力求使患者血藥濃度達到并維持在有效治療濃度范圍之內。當血藥濃度與臨床療效或藥物毒副作用相關時,血藥濃度監(jiān)測才有意義。若血藥濃度與臨床療效沒有相關性時,則應監(jiān)測其藥效學指標。對于治療窗較寬的藥物,則可根據(jù)藥物的半衰期或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或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等設計給藥方案。第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決定給藥方案的因素與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關的因素,即藥物的效應與毒性藥物動力學因素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給藥劑型、給藥途徑、遺傳差異、耐藥性及藥物相互作用、病人的順從性及其它環(huán)境(如飲酒或吸煙)等因素第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制定給藥方案的步驟已確定(或已知)有效治療血藥濃度的藥物,制定臨床給藥方案的步驟。根據(jù)治療目的要求和藥物的性質,選擇最佳給藥途徑和藥物制劑根據(jù)藥物治療指數(shù)和藥物的半衰期,按藥物動力學方法估算血藥濃度允許波動的幅度,確定最佳給藥間隔根據(jù)已知有效治療血藥濃度范圍,按藥物動力學方法計算最適給藥劑量前三步確定的試用方案用于病人,觀察療效與反應,監(jiān)測血藥濃度,進行安金性和有效性評價與劑量調整,直至獲得臨床最佳給藥方案第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半衰期與給藥方案設計藥物按t1/2的長短可分為四大類超速處置類藥物該類藥物的t1/2≤1h阿莫西林t1/2為1h,胰島素t1/2為0.1h快速處置類藥物該類藥物的t1/2在1—4h之間中速處置類藥物該類藥物t1/2在4~8h之間慢或極慢處置類藥物該類藥物t1/2>8h地高辛t1/2為40.8h,洋地黃毒苷t1/2為120h,第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給藥方案中速處置類藥物多采用按t1/2給藥(τ=t1/2),首次給以負荷劑量的給藥方案t1/2很短的藥物若該藥物治療窗較寬,可采用適當加大給藥劑量,適當延長給藥間隔,但要使給藥間隔末期仍能保持有效血藥濃度水平若治療窗較窄的藥物,可采用靜脈滴注給藥方案。第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給藥方案t1/2較長的藥物若按t1/2給藥則可能引起血藥濃度較大波動多采用適當縮短給藥間隔、多次分量給藥方案,以減小血藥濃度波動性第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半衰期的變動劑量效應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特征的藥物尿液pH的影響個體差異年齡的影響藥物相互作用生理及疾病因素的影響第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平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與給藥設計單室雙室P280例子第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與給藥方案設計藥物治療指數(shù)(TI)指藥物中毒或者致死劑量與有效劑量之比值第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設計給藥方案例子多劑量靜脈注射多劑量血管外給藥方案設計靜脈滴注給藥靜脈滴注與靜脈注射同時給藥先靜脈注射后滴注間歇滴注第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非線性藥物動力學給藥方案設計第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靜脈滴注給藥R=k02.重復靜脈注射給藥3.血管外重復給藥第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藥物的設計原則最大療效,最低不良反應明確致病病原體的前提下主要考慮給藥劑量和給藥間隔兩因素結合抗菌藥物的性質、藥效學和藥動學特點以及患者本身的生理病理特點第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運用藥物動力學/藥效學一般原理指導制訂給藥方案衡量抗菌藥物抗菌活性,目前通用的指標是體外測定最低抑菌濃度(MIC)或最低殺菌濃度,它也是判斷耐藥非常重要的參數(shù)。但是MIC(或MBC)僅是從濃度上反映抗菌活性,只能說明藥物對相應的病原菌的作用強弱,沒有包括時間的因素,不能說明藥物殺菌活性的持續(xù)時間、殺菌率和能否通過提高濃度來增強殺菌活性,也不能說明抗菌藥物是否有抗菌藥后效應(PAE)??咕幒笮≒AE)系指細菌與抗菌藥短暫接觸,當抗菌藥被清除后,細菌生長受到持續(xù)抑制的效應。第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在抗菌藥物的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Cmax、AUC0~24

抗菌藥物PK/PD綜合參數(shù):AUC0-t/MIC(AUIC)——血清抑菌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Cmax/MICAUC0-t>MIC——藥-時曲線圖中MIC以上的AUC部分T>MIC——給藥后血藥濃度大于MIC的持續(xù)時間第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藥物動力學-藥效學相關性模式圖第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根據(jù)其PK/PD特征,抗菌藥物可分為:

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第二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抗菌藥物分類PK/PD參數(shù)相關藥物濃度依賴型AUC0~24/MIC或Cmax/MIC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甲硝唑、兩性霉素B、酮內酯時間依賴型短PAET>MICβ-內酰胺類,大環(huán)內酯類、克林霉素、碳青霉烯類、氨曲南、惡唑烷酮類、氟胞嘧啶長PAEAUC0~24/MIC阿奇霉素、四環(huán)素、萬古霉素、氟康唑、替考拉林表13-1抗菌藥物的PK/PD分類第二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濃度依賴型抗菌藥物

藥物濃度愈高,抗菌活性愈強有較長抗菌藥后效應(PAE)抗菌效果主要與其血清濃度有關評價療效參數(shù):Cmax/MIC和AUC0~24/MIC(即AUIC),AUC0~24/MIC在免疫健全患者至少要求>25~30,免疫抑制患者要求>100;Cmax/MIC要求達8~10倍

臨床應用該類藥物時應注意保證每日給予量,而給藥次數(shù)在藥量足夠時參考半衰期盡可能減少

第二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氨基糖苷類一日一次給藥的原因:①本類藥物屬于濃度依賴型,殺菌活性和臨床療效與Cmax/MIC和AUC0~24/MIC(即AUIC)密切相關,PK/PD評價參數(shù)用Cmax/MIC。只有將日劑量集中一次使用,才有可能達到較理想的Cmax/MIC,因此,減少給藥次數(shù),加大每次用藥劑量有利于提高血藥峰濃度,從而增強療效。②氨基糖苷類藥物通常對革蘭陰性菌產(chǎn)生較長的PAE。利用PAE可在原劑量或適當增加劑量的前提下,適當延長給藥間隔;也可在保持給藥間隔不變的情況下適當減少用藥劑量。但臨床使用時,要關閉或盡量縮小“突變選擇窗”。突變選擇窗(MSW)是以防突變濃度(MPC)為上界、MIC為下界的濃度范圍。防突變濃度(MPC)是指突變的發(fā)生頻率是10-7~10-8,接種菌量為1010CFU的瓊脂上應用稀釋法測定藥敏,在此數(shù)量級細菌與抗生素孵育不出現(xiàn)菌落生長的抗生素濃度。第二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③本類藥物有首劑效應(FEE)④一日一次的給藥方案可降低腎毒性和耳毒性。但氨基糖苷類一日一次的給藥方案不宜用于感染性心內膜炎、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骨髓炎、腎功能減退者、大面積燒傷及肺囊性纖維化、新生兒和孕婦等感染患者。即細菌首次接觸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時,能被迅速殺滅,當未被殺滅的細菌再次或多次接觸同種抗生素時,殺菌效果明顯降低。第二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

在一定范圍內藥物濃度與抗菌活性有關藥物濃度超過MIC4~5倍以上,殺菌活性不增加,療效主要取決于藥物濃度超過MIC的時間分為無明顯PAE的時間依賴型和有明顯PAE的時間依賴型第二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無明顯PAE的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藥物濃度低于MIC時,細菌可迅速重新生長繁殖關鍵——藥物濃度在MIC以上的時間應用時盡量延長T>MIC老一代大環(huán)內酯類、林可霉素類、利奈唑胺等(2)有明顯PAE的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主要評價指標——AUC/MIC目標——延長藥物接觸時間,允許藥物濃度在相當大時間區(qū)間低于MIC新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類、萬古霉素類、氟康唑等第二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聯(lián)合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按其作用性質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繁殖期殺菌劑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氟喹諾酮類等第二類為靜止期殺菌劑(對繁殖期和靜止期細菌均具殺滅作用)如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類等第三類為快效抑菌劑如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大環(huán)內酯類等第四類為慢效抑菌劑如磺胺類藥物、環(huán)絲氨酸等。第二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類與第二類合用??色@得協(xié)同作用,這是由于細菌細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壞后,第二類藥物易于進入菌體內作用于靶位。第三類與第一類藥物合用時有導致后者活性減弱的可能,這是由于第三類藥物可迅速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使細菌基本處于靜止狀態(tài)。第三類與第二類合用可獲得相加或協(xié)同作用。第三類與第四類合用??色@得相加作用。第四類對第一類的抗菌活性無明顯影響,合用有時可獲得相加作用。聯(lián)合用藥的給藥順序和間隔時間對抗菌作用也有重要影響。第二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目前PAE與MIC和MBC一起作為聯(lián)合用藥合理性的指標。判定標準為:兩藥聯(lián)合的PAE值比單用的PAE之和延長>1h為協(xié)同大致相等為相加與單用PAE較大值相近為無關比單用較小值還小為拮抗第二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縮短選擇期或選擇性壓力的持續(xù)時間抗生素藥物的選擇及其用藥方案的制訂,不僅要考慮藥物的臨床療效,而且要考慮減少耐藥菌株的選擇和擴散。對于具有不同PK/PD特點的抗生素必須執(zhí)行不同的給藥方案,以縮短耐藥菌株的“選擇期”。所謂選擇期,就是體內藥物濃度落在細菌耐藥范圍內所持續(xù)的時間。第三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在抗生素濃度-時間曲線上,低于MIC的曲線下面積即為“選擇性壓力”??咕钚缘颓野胨テ陂L的抗生素,較活性高而半衰期短(體內清除快)的抗生素的選擇性壓力大。第三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關閉或縮小“突變選擇窗”防突變濃度(MPC)是防止耐藥突變菌株被選擇所需的最低抗菌藥物濃度,或是抗菌藥物的閾值濃度,即耐藥菌株突變折點。突變選擇窗(MSW)表示可產(chǎn)生耐藥菌株的范圍,MSW越寬越可能篩選出耐藥菌株,MSW越窄,產(chǎn)生耐藥菌株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藥物的濃度僅僅大于MIC,則容易選擇耐藥菌株。因此,為了防止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在選擇藥物時,應選擇藥物濃度既高于MIC,又高于MPC的藥物,這樣就可關閉MSW,既能殺滅細菌,又能防止細菌耐藥。第三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氨基糖苷類幾種給藥方案設計方法介紹1.藥物動力學的劑量設計方法(1)首先計算消除速率常數(shù)根據(jù)消除速率常數(shù)與肌酐清除率的關系式計算消除速率常數(shù)。

k=0.00293×Clcr+0.014(13-18)第三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計算表觀分布容積當患者沒有可引起表觀分布容積改變的疾病時,體重正常患者的表觀分布容積為0.26L/kg。若患者的體重超出理想體重30%以上,則用下式計算表觀分布容積

V=0.26[IBW+0.4(TBW-IBW)](13-19)

式中,IBW為理想體重(kg),TBW為實際的總體重(kg)當患者攝入過量液體或有腹水時,則用下式計算表觀分布容積

V=(0.26×DBW)+(TBW-DBW)(13-20)式中,DBW為患者干體重(kg),TBW為實際的總體重(kg)還有其它因素會影響藥物的表觀分布容積,如囊腫性纖維化患者的表觀分布容積為0.35kg/L。第三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選擇合適的藥物動力學模型及公式

通常用單室模型進行計算,以30min或1h靜脈滴注。當肌酐清除率>30ml/min,用靜脈滴注公式計算。當肌酐清除率≤30ml/min,用靜脈注射公式計算峰濃度。第三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選擇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根據(jù)感染部位、嚴重程度及感染細菌選擇穩(wěn)態(tài)濃度。第三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常規(guī)劑量時:穩(wěn)態(tài)峰濃度嚴重感染——慶大霉素、妥布霉素或萘替米星為8~10μg/ml,阿米卡星為25~30μg/ml。中度感染——慶大霉素、妥布霉素或萘替米星為5~7μg/ml,阿米卡星為15~25μg/ml。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或與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協(xié)同應用治療革蘭陽性菌引起的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時——慶大霉素、妥布霉素或萘替米星為3μg/ml~5μg/ml,阿米卡星為12~15μg/ml。穩(wěn)態(tài)谷濃度:慶大霉素、妥布霉素或萘替米星小于2μg/ml,阿米卡星小于5~7μg/ml。延長給藥間隔的給藥方案:穩(wěn)態(tài)峰濃度:嚴重感染——20~30μg/ml。穩(wěn)態(tài)谷濃度:慶大霉素、妥布霉素或萘替米星小于1μg/ml。第三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計算給藥劑量根據(jù)患者的腎功能,按相應的公式計算給藥劑量。(6)必要時,計算負荷劑量第三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Hull-Sarubbi列線圖法當患者沒有可引起表觀分布容積改變的疾病時,則可用簡單的列線圖處理具有標準表觀分布容積的患者。當患者的體重超過理想體重30%以上時,應使用調整后的體重(ABW,ABW=IBW+0.4[TBW-IBW])計算。第三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氨基糖苷類常用負荷劑量(mg/kg)希望的血藥峰濃度(μg/ml)慶大霉素妥布霉素萘替米星1.5~2.04~10阿米卡星卡那霉素5.0~7.515~30表13-2氨基糖苷類的劑量圖第四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Clcr(ml/min)估算的消除半衰期(h)8h(%)12h(%)24h(%)>902~390——903.184——803.48091—703.97688—604.57184—505.36579—406.5577292308.4486386259.94357812011.93750751713.63346701515927376110*20.42434567*25.91928475*31.51623412*46.81116300*69.381121所需維持劑量相當于負荷劑量的百分比表13-3由所選擇的給藥間隔時間確定第四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首先計算患者肌酐清除率

男性女性(2)選擇期望的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3)據(jù)表13-2選擇負荷劑量(4)確定估算的消除半衰期、維持劑量、給藥間隔時間第四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Harford列線圖法(適用于延長給藥間隔時間的給藥方案)腎功能正?;颊叩难娱L給藥間隔時間的給藥方案為:慶大霉素、妥布霉素或萘替米星為4mg/kg~7mg/kg,阿米卡星為11mg/kg~20mg/kg。對于腎功能減退患者的延長給藥間隔時間的給藥方案可應用Harford列線圖法,劑量為7mg/kg(見表13-4)。第四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計算的Clcr(ml/min)初始給藥間隔時間≥60q24h40~59q36h20~39q48h<20監(jiān)測系列藥物濃度,當<1μg/ml時給予下一個劑量q24hq36hq48h表13-4延長給藥間隔時間的氨基糖苷類的Harford列線圖第四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首先按表中初始給藥間隔時間給予7mg/kg慶大霉素或妥布霉素。(2)獲得給藥后6~14h的一定時間的血藥濃度(第一個劑量的數(shù)據(jù)最佳)。(3)根據(jù)列線圖區(qū)域改變給藥間隔時間,高于q48h的區(qū)域,則監(jiān)測系列藥物濃度,當<1μg/ml時給予下一個劑量。第四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①首先計算患者肌酐清除率

男性女性②根據(jù)表13-4計算初始劑量及給藥間隔時間③應用血藥濃度監(jiān)測確定給藥間隔時間第四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腎功能減退患者的給藥方案調整根據(jù)患者藥物清除率和消除速度常數(shù)設計給藥方案Wagner法Giusti-Hayton法

Ritschel一點法與重復一點法第二節(jié)患者的給藥方案調整第四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根據(jù)患者藥物清除率

和消除速度常數(shù)設計給藥方案肌酐清除率(Clcr)——反映腎功能成年男性Clcr腎功能正?!?00~120ml/min腎功能輕度減退——50~80ml/min腎功能中度減退——10~50ml/min嚴重減退——Clcr<10ml/min

第四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藥物體內總清除率(Cl)假如Clnr與腎功能無關,Clr與Clcr成正比腎功能減退患者:

藥物總清除率Cl(r)

藥物消除速度常數(shù)k(r)

第四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若F和V與腎功能減退程度無關若τ不變,則腎病患者給藥劑量為若X0不變,則腎病患者給藥周期為第五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表13-5腎功能減退患者劑量調節(jié)第五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Wagner法

建立在大量統(tǒng)計的基礎上k:消除速度常數(shù)

a:非腎消除速度常數(shù)

b:比例常數(shù)

Clcr:肌酐清除率(13-25)表13-2第五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Giusti-Hayton法

若已知原形藥物的腎排泄分數(shù),可用此法進行腎功能減退患者的給藥方案設計。

假設Giusti-Hayton因子則第五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肝功能改變患者的給藥方案調整1.肝功能改變對藥動學的影響

代謝——藥物代謝酶P450的活性將受影響分布——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血中游離藥物增加,藥物向組織中分布,作用增強吸收——肝硬化時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對藥物半衰期的影響肝硬化——大多數(shù)藥物半衰期延長,少數(shù)藥物不變急性病毒性肝炎——大多數(shù)藥物半衰期不變少數(shù)藥物的半衰期縮短不同肝病,同一藥物的半衰期受影響有差異第五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肝功能改變患者的劑量調整

基于肝病患者殘存的肝功能進行劑量調節(jié)假設:所有代謝過程都發(fā)生在肝臟所有原形藥物均由尿液排泄代謝符合線性動力學特征蛋白結合率低或沒有特定的結合第五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患者殘余的肝臟功能

fe——原形被排泄的部分(13-30)第五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老年人藥物動力學的變化(一)年齡增加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1.胃酸缺乏及pH升高——影響藥物解離度、脂溶度2.胃排空速度——老年人胃排空速度減慢,Ka

和Cmax下降,吸收半衰期和tmax延長3.胃、腸活動程度和吸收面積——老年人的胃、腸運動較少,同時伴有膽汁和腸道消化酶減少,胃、腸道吸收面積和吸收細胞減少4.胃腸及肝血流——老年人胃腸道及肝血流減少第五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年齡增加對藥物分布的影響

1.機體成分——老年人體內水分下降,脂肪組織增加,導致脂溶性藥物分布容積增大,而水溶性藥物則相反2.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

老年人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游離濃度增加,表觀分布容積增加,作用增強,甚至出現(xiàn)毒性反應3.年齡與藥物的分布容積——老年人體液總量減少第五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年齡增加對藥物代謝的影響年齡增加,功能性肝細胞數(shù)量減少,肝微粒體酶活性降低,肝重量減輕,肝血流量減少——藥物半衰期較長第五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年齡增加對藥物腎排泄的影響

年齡增加,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小管的主動分泌功能和重吸收功能降低——主要經(jīng)腎排泄的藥物消除緩慢,消除半衰期延長第六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孕婦的藥物動力學變化(一)母體藥物動力學的變化1.藥物的吸收——胃排空延長,腸蠕動下降,胃酸分泌減少,影響吸收。2.藥物的分布——血容量增加,藥物峰濃度下降,消除加快,穩(wěn)態(tài)濃度降低。3.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血漿白蛋白濃度降低,蛋白結合位點被內源性皮質激素和胎盤激素占據(jù),血漿蛋白結合降低,游離藥物濃度升高。第六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藥物的代謝

(1)肝臟藥物代謝——一些藥物(如苯妥英鈉)的代謝加快,其他藥物(如茶堿和咖啡因)代謝降低。

(2)胎兒-胎盤藥物代謝——胎盤和胎兒均能代謝藥物,胎兒循環(huán)(臍靜脈)直接到達心臟和腦,藥物在胎兒體內代謝較慢,療效增加,作用時間延長。5.藥物的排泄——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排泄加快。妊娠晚期,仰臥位時腎血流量減少,藥物作用延長。妊娠高血壓使藥物排泄減慢減少。第六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胎盤1.胎盤的藥物轉運藥物通過胎盤轉運主要取決于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物在母體的藥動學以及胎盤的結構和功能狀態(tài)。轉運機制:被動轉運、主動轉運、胞飲作用、經(jīng)膜孔直接進入胎兒血循環(huán)2.胎盤的藥動學(1)分布——隨妊娠時間增加,臍血流量增加,藥物在胎盤內的分布量增加,同時也使藥物在胎兒與母體之間擴散時間延長。(2)代謝——胎盤可代謝某些藥物第六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胎兒1.吸收——經(jīng)胎盤轉運,一些藥物經(jīng)羊膜轉運進入羊水。羊水中蛋白含量很低,致使藥物多呈游離型。另外:羊水腸道循環(huán)第六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藥物的分布——從胎兒發(fā)育開始到妊娠終止,胎兒體液比例量下降,脂肪比例增加。藥物分布改變。胎兒血循環(huán)中蛋白質含量較低,將增加游離型藥物進入組織的量。胎兒的肝臟、腦相對較大,血流多,肝內藥物分布增高。胎兒的血腦屏障功能較差,導致藥物容易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第六十五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藥物的代謝

——胎兒肝臟代謝能力較弱。對一些藥物(如水楊酸鹽和巴比妥等)的解毒能力差,易達到中毒濃度。4.藥物的排泄胎兒體內藥物的排出要通過母體。藥物代謝后極性大,不易通過胎盤轉運到母體中,代謝物易在胎兒體內積蓄。胎兒的腎小球濾過率低,腎臟排泄藥物功能差,更易引起藥物及其代謝物的蓄積。第六十六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五、小兒的藥物動力學(一)小兒藥動學特點1.藥物的吸收(1)口服給藥——新生兒及嬰幼兒胃酸分泌較少(2)胃腸道外給藥新生兒及嬰幼兒皮膚黏膜薄,體表面積較大,藥物較易經(jīng)皮膚吸收。新生兒皮下脂肪少,吸收不良,不適宜皮下注射給藥。嬰幼兒靜脈給藥為首選途徑。第六十七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藥物的分布(1)機體組成的變化新生兒及嬰幼兒體液含量大,脂肪含量低。水溶性藥物分布容積增大,峰濃度降低,消除變慢,作用時間延長。脂溶性藥物分布容積降低,血藥濃度升高。(2)血漿蛋白結合率低新生兒血漿蛋白含量較少,親和力低,血pH較低,血漿中存在競爭抑制物,藥物分布容積增加,游離藥物濃度升高。(3)血腦屏障未發(fā)育完全第六十八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藥物的代謝新生兒的藥物代謝功能較低,主要參與藥物代謝的酶活性低。主要通過生物轉化消除的藥物代謝率低,半衰期延長,可能造成藥物蓄積中毒。另一方面新生兒血漿蛋白結合率低,血漿游離藥物濃度升高,使藥物代謝加速。應綜合考慮分析第六十九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哺乳婦女用藥乳汁比血液稍偏酸性,會使乳汁中弱堿性藥物的濃度高于血液第七十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小兒藥物劑量計算按小兒體表面積計算——適用于成人、各年齡小兒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Augsberger公式:Gostell公式:給藥劑量計算:按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計算首先根據(jù)血藥濃度監(jiān)測計算出藥物的各種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用藥時再根據(jù)這些參數(shù)計算出達到有效血藥濃度的劑量

第七十一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節(jié)治療藥物監(jiān)測與給藥方案個體化治療藥物監(jiān)測(TDM):以藥物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理論為指導,借助現(xiàn)代先進分析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手段,通過對患者血液或其他體液中藥物濃度檢測,探討臨床用藥過程中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第七十二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治療藥物監(jiān)測目的:實現(xiàn)給藥方案個體化,提高療效,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提供依據(jù)患者是否按醫(yī)囑用藥提供依據(jù)第七十三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血藥濃度分析技術臨床藥理學TDM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十四頁,共八十四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血藥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