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_第1頁
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_第2頁
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_第3頁
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_第4頁
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讀書筆記模板01思維導圖讀書筆記目錄分析內容摘要精彩摘錄作者介紹目錄0305020406思維導圖功能青銅器中國青銅器文化青銅研究簡史青銅器偽器技術方法青銅中國裝飾蠟法法失漆銅銹關鍵字分析思維導圖內容摘要內容摘要《讀懂中國青銅器》是戴克成對中國青銅器研究的綜述。其中可見中國青銅器發(fā)展簡史,作者對器型的研究,功能的研究,花紋的研究,青銅器演變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青銅偽器的概況等等。全書圖文并茂,圖片器物絕大部分均為海外收藏,因此它既可以作為中國青銅器研究收藏的入門教材,讀者也可以從中欣賞到海外藏中國青銅的精華。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可能是因為是外國人寫的,而且好多圖都是來自玫茵堂,而非中國博物館,很容易讓讀者有種憤怒又心痛的感覺。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青銅器不僅是古時科學技術水平的代表,更凝聚著藝術的精華。作為入門級的書籍還是值得看看。對于想要了解古代青銅器的新手,特別是對夏商周考古有興趣的,都不失為一本比較詳細的入門書籍。讀過此書,會對青銅器的分類、紋飾等有個大概的了解,待下次再去博物館什么的可以多下。將青銅器作了分類,有空做表格區(qū)分,另作偽器蘇州幾位留名者出類拔萃啊。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本不錯的書。一般看了之后并沒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只是大致介紹。一個外國人研究中國博大精深的青銅文化還是淺薄了些,表述上只是器物造型發(fā)音圖案的簡單知識?;居蒙鲜兰o流失海外的文物收藏為主來做介紹,夾雜些近至21世紀初的國內考古發(fā)掘珍貴器物器型,籠統(tǒng)一筆帶過。精彩摘錄精彩摘錄青銅,一般是銅與錫的混合物。在中國古代,也可能是銅鉛合金、銅錫合金或是銅錫鉛合金。鑒是一種大型深盆狀的器物,或者具有圈足,或者平底,類似一只巨大的深盤。鑒是中國古代最大型的青銅器,只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存在期間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對古代中國人來說,蟬象征著純潔、正直、廉潔、不受污染,因為蟬深藏土中多年,卻能絲毫不沾泥土,蛻化后還能飛上樹梢、享受朝露與其他優(yōu)質的養(yǎng)分。在遠古的中國人看來,蟬體的蛻變使它成為回春、死后復生的具體象征,因此被賦予具備擔任生死兩界媒介的能力。1.首先,以硬陶土制成設計好的青銅器模型。這個硬陶土模型完全等同于未來將制造出來的青銅器,所有的細節(jié)角度與精致的裝飾基本吻合。2.然后在模型表面完整覆上達15厘米厚的薄黏土,將其作為鑄造時的外范。3.進窯燒焙之后,將燒好的外范切割開來成為外范各部分的模型。4.將分開來的各部分外范再加以組合箍緊,埋于濕沙中,防止崩壞。5.再制一內范,外邊包上外范,內范與外范之間留有5厘米至15厘米的空隙,即青銅器壁的厚度。6.最后,將高熱的熔化銅液澆注到內范與外范之間的空隙中。傳統(tǒng)古代青銅器的塊范法鑄造技術被失蠟法完全取代,大約是在漢代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而馬承源等中國學者認為,塊范法的鑄造技術則一直持續(xù)至隋代與唐代(公元581年至907年)。于是禹分天下為九州,并為每州鑄造一件巨大壯觀的青銅三足炊器,也就是中文所謂的“鼎”。目錄分析失蠟法塊范法(又稱陶范法)第一章青銅器鑄造技術第二部分:樂器第一部分:容器第二章青銅器的器型商周時期的幾何紋夏商周青銅器裝飾元素第三章夏商周青銅器裝飾元素第四章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早期偽器宋代偽器元代偽器明代偽器第五章歷代青銅偽器清代偽器民國時期之偽器蘇州的偽器濰縣的偽器西安的偽器12345第五章歷代青銅偽器北京的偽器上海的偽器最近的偽器制作青銅偽器的技術第五章歷代青銅偽器偽造銅銹辨識偽銹的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