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人體作用危害_第1頁
電流人體作用危害_第2頁
電流人體作用危害_第3頁
電流人體作用危害_第4頁
電流人體作用危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電流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chùdiàn)急救

低壓觸電事故,在各用電部門時有發(fā)生(fāshēng),一旦發(fā)生(fāshēng)觸電事故,患者往往迅即進入“假死”狀態(tài)(心跳、呼吸停止),若搶救不及時,就會導致死亡。所以系統(tǒng)地分析影響觸電危險程序的因素,熟練掌握正確的現(xiàn)場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觸電者的現(xiàn)場急救,一是要爭分奪秒,二是救治方法要得當,三是醫(yī)生診斷為死亡之前,救治必須堅持不間斷地進行。第一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diànliú)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急救1影響觸電危險程度的因素觸電的危險程度同很多因素有關(guān):①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②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xù)時間;③電流通過人體的不同途徑;④電流的種類與頻率的高低;⑤人體電阻的高低。其中,以電流的大小和觸電時間(shíjiān)的長短為主要因素。第二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chùdiàn)急救

1.1通過人體的電流量對電擊傷害的程度(chéngdù)有決定性的作用。

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人體的生理反應越明顯,引起心室顫動所需的時間越短,致命的危險就越大。對于工頻交流電,按照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不同,人體呈現(xiàn)不同的狀態(tài),可將電流劃分為三級:①感知電流:引起人感覺的最小電流稱為感知電流。人對電流最初的感覺是輕微麻抖和刺痛。第三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diànliú)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急救②擺脫電流:電流大于感知電流時,發(fā)熱、刺痛(cìtònɡ)的感覺增強。電流大到一定程度,觸電者將因肌肉收縮,發(fā)生痙攣而緊抓帶電體,不能自行擺脫電源。人觸電后能自主擺脫電源的最大電流稱為擺脫電流。③致命電流:在較短時間內(nèi)危及生命的電流稱為致命電流。電擊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電流引起心室顫動造成的。心室顫動的電流與通電時間的長短有關(guān)。當時間由數(shù)少到數(shù)分鐘,通過電流達30~50mA時即可引起心室顫動。第四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réntǐ)的作用及觸電急救1.2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xù)時間對人體的影響

通電時間愈長,愈容易引起心室顫動,電擊傷害程度就愈大,這是因為:①通電時間愈長,能量積累增加,就更易引起心室顫動。②在心臟搏動周期中,有約0.1秒的特定相位對電流最敏感。因此,通電時間愈長,與該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愈大,引起心室顫動的可能性也便越大。③通電時間愈長,人體電阻會因皮膚角質(zhì)層破壞等原因而降低,從而導致(dǎozhì)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大,受電擊的傷害程度亦隨這增大。第五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diànliú)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急救

1.3電流通過人體不同途徑的影響

電流流經(jīng)心臟會引起心室顫動而致死。較大的電流還會使心臟即刻停止跳動,在通電途徑中,以從手經(jīng)胸到腳的通路為最危險,從一只腳到另一只腳危險性較小。電流縱向通過人體要橫向通過人體時,更易發(fā)生心室顫動,因此危險性更大一些。電流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時,會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調(diào)而造成呼吸抑制,導致死亡(sǐwáng)。電流通過頭部,會使人昏迷,嚴重時會造成死亡(sǐwáng)。電流通過脊髓時會使人截癱。第六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réntǐ)的作用及觸電急救

1.4電流種類、電源頻率對人體的影響

相對于220V交流電來說,常用的50~60Hz工頻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最為嚴重,頻率偏離工頻越遠,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越輕。在直流和高頻情況(qíngkuàng)下,人體可以耐受更大的電流值,但高壓高頻電流對人體依然是十分危險的。第七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réntǐ)的作用及觸電急救1.5人體電阻高低的影響

人體觸電時,流過人體的電流(當接觸電壓一定時)由人體的電阻值決定,人體電阻越小,流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也就越危險(wēixiǎn)。

人體電阻包括體內(nèi)電阻和皮膚電阻。體內(nèi)電阻基本上不受外界影響,其數(shù)值一般不低于500Ω。皮膚電阻隨條件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使人體電阻也在很大范圍內(nèi)有所變化。一般人的平均電阻值是1000~1500Ω。第八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chùdiàn)急救

2觸電急救

在實際(shíjì)工作和生活中,完全避免觸電事故是不可能的,因此觸電的搶救及時和救治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搶救觸電者生命的關(guān)鍵。

2.1搶救及時

2.1.1迅速使觸電脫離電源。

2.1.2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視具體情況,迅速對癥救護。現(xiàn)場應用的主要救護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第九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zuòyòng)及觸電急救

2.1.3根據(jù)觸電者的具體癥狀及發(fā)展趨勢,可在適宜時機輔以藥物治療。

2.2急救方法正確

2.2.1迅速脫離電源

a.切斷電源開關(guān),或用電工(diàngōng)鉗子、木把斧子將電線截斷以斷開電源。

b.若離開關(guān)較遠或斷開電源有困難時,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或帶電體;或墊著絕緣物將觸電人拉開。第十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zuòyòng)及觸電急救

2.2.2現(xiàn)場急救措施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以后,應根據(jù)觸電的輕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a.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不嚴重,神志還清醒,只是(zhǐshì)四肢發(fā)麻、全身無力,或雖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者,都要使之就地安靜休息1~2h,并嚴密觀察。

b.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較嚴重,無知覺,無呼吸,但心臟有跳動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則應采用胸外心臟擠壓法。第十一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zuòyòng)及觸電急救

c.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很嚴重,心跳和呼吸(hūxī)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覺,則須同時采取人工呼吸(hūxī)和胸外心臟擠壓兩種方法。

d.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要有耐心,并堅持搶救,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確診已經(jīng)死亡時為止。

e.在送醫(yī)院搶救途中,不能中斷急救工作。第十二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réntǐ)的作用及觸電急救2.2.3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

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前,應迅速將觸電者身上障礙呼吸的衣領(lǐng)、上衣、褲帶解開,并迅速取出觸電者口腔內(nèi)妨礙呼吸的食物,脫落(tuōluò)的假牙、血塊、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

作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時,應使觸電者仰臥,并使其頭部充分后仰,(最好一只手托在觸電者頸后),使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暢通。第十三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zuòyòng)及觸電急救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操作步驟如下:

a.使觸電者鼻孔(bíkǒng)(或嘴)緊閉,救護人員深吸一口氣后緊貼觸電者的口(或鼻)向內(nèi)吹氣,為時約2秒鐘;

b.吹氣完畢,立即離開觸電者的口(或鼻),并松開觸電者的鼻孔(或嘴唇),讓他自行呼氣,為時約3秒鐘。

如果無法使觸電者的嘴張開,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第十四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電流對人體的作用(zuòyòng)及觸電急救2.2.4胸外心臟擠壓法

應使觸電者抑臥在比較堅實的地方,姿勢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相同。動作要領(lǐng)如下:

a.救護人員跪在觸電者一側(cè)或騎跪在其腰部兩側(cè),兩手相疊,手掌根部(ɡēnbù)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

b.掌根用力垂直向下(脊背方向)擠壓,對成人應壓陷3~4厘米,以每秒種擠壓一次,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對兒童用力要輕一些。

c.擠壓后掌根很快抬起,讓觸電人胸廓自動復原。每次放松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膛。第十五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第十六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第十七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第十八頁,共十九頁。編輯課件內(nèi)容(nèiróng)總結(jié)電流對人體的作用及觸電急救。所以系統(tǒng)地分析影響觸電危險程序的因素,熟練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