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論課件_第1頁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論課件_第2頁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論課件_第3頁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論課件_第4頁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理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紹簡歷中文名: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英文名:Alfred·Adler籍貫: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區(qū)國籍:奧地利民族:猶太人出生年月:1870年2月17日去世年月:1937年職業(yè):精神病學家、醫(yī)學博士稱號: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qū);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主要著作《神經(jīng)癥的性格》(1974,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shù)难芯俊罚?917)《理解人類本性》(1957,1918)《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1971,1919)《生活的科學》(1969,1927)《自卑與超越》(1960,1932)《神經(jīng)癥問題》(1964,1932)自卑與超越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么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永锓蛉恕蹲员芭c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其人生巔峰時期所寫,因阿德勒有著多年的行醫(yī)經(jīng)驗,所以在《自卑與超越》中,他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憑借自己深厚的功力,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進行了細致的闡述,創(chuàng)作出了這本非常淺顯易懂的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自卑與超越》內(nèi)容簡介: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xiàn)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yōu)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于正確對待職業(yè)、社會和性,在于正確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嬌縱、被忽視的兒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家長和教師應培養(yǎng)他們對他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

第一章生活的意義

第二章心靈與肉體

第三章自卑感與優(yōu)越感

第四章早期的記憶

第五章夢

第六章家庭的影響

第七章學校的影響

第八章青春期的引導

第九章犯罪及預防

第十章職業(yè)問題

第十一章個體與社會

第十二章愛情與婚姻阿德勒生平自卑的童年生活①A·阿德勒(AlfredAdler),1870年出生于維也納郊外一個谷商的家庭中,排行第二。他的家庭富裕,全家都熱愛音樂,但是他卻認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來自他的哥哥,他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趕不上哥哥的成就。他患有佝僂病,直到4歲才會走路,行動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躍使他自形慚愧,而覺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在家中母親似乎偏愛哥哥,但阿德勒與父親正處融洽。阿德勒沒有讓身體上的缺陷壓倒自己,相反,這刺激了他的上進心。阿德勒喜歡交游,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孩子們的游戲中也總是試圖超過他的哥哥。他的父親鼓勵他說:“阿德勒,你必須不相信任何事?!本褪歉嬖V他,不能讓眼前的困境束縛住自己,不能相信當下的困難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膽地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這種堅強的信條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阿德勒生平自卑的童年生活②5歲時的一次遭遇幾乎改變了他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醫(yī)生認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幾天后,他竟奇跡般地康復了。這場病加上他3歲時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當一名醫(yī)生的愿望,他要用這個生活目標去克服童年的苦惱和對死亡的恐懼。所以,盡管他很喜歡音樂,也對許多藝術門類有很深的造詣,他還是選擇了心理醫(yī)生的職業(yè),他許多個體心理學的觀點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的這一遭遇。

阿德勒5歲時上小學,9歲時進入弗洛伊德14年前上過的中學。中學畢業(yè)后,阿德勒如愿以償,進入維也納醫(yī)學院,系統(tǒng)學習了有關心理學、哲學的知識,并受到良好的醫(yī)學訓練。阿德勒生平愿望達成的青年期及好友及老師弗洛伊德后來阿德勒進了維也納大學,1895年得到了醫(yī)學學位,兩年后,他和來自俄國的留學生蒂諾菲佳娃娜(RaissaTinofejewna)結了婚。阿德勒曾經(jīng)熟讀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他認為它對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貢獻。有一度,他曾在維也納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寫文章辯護弗洛伊德的觀點,結果弗氏寫信給他,邀請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討論會。雖然他的觀點與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了弗氏的集團。此后,他即成為這一集團的領導人之一,飽受弗氏的贊譽,并繼承弗氏之后,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學刊的編輯。

阿德勒生平阿德勒與弗洛伊德①1907年,A·阿德勒發(fā)表了有關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shù)恼撐模蛊涿暣笤?。他認為:由身體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僅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fā)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還能使人發(fā)奮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例如美羅斯福總統(tǒng),患有小兒麻痹癥,其奮斗事跡即成就便是家喻戶曉之事。早先,弗洛伊德已經(jīng)主張:補償作用是由于要彌補性的發(fā)展失調(diào)所引起的的缺憾。受了弗氏的影響,A·阿德勒遂提出男性欽羨(masculineprotest)的概念,認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有一種要求強壯有力的愿望,以補補償自己不夠男性化之感。

阿德勒生平阿德勒與弗洛伊德②以后A·阿德勒體會到: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事實;因為他們身體弱小,必須信賴成人生活,而且一舉一動都要受成人的控制之故。當兒童們利用這種自卑感作為逃避他們能夠做的事情的借口時,他們便會發(fā)展出神經(jīng)病的傾向。如果這種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存在的下去,它便會構成“自卑情結”。因此,自卑感并不是變態(tài)的象征,的一大貢獻,可是卻覺得它未談及本我和超我而是個人在追求優(yōu)越地位時種正常的發(fā)展過程。

此時,弗洛伊德將A·阿德勒的觀點認為是對自我心理學等部分,而且所謂的補償作用也只是自我一種功能而已。這時候,A·阿德勒的觀點尚未自成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然而,當A·阿德勒主張補償作用是其中心思想時,兩人便勢同水火了阿德勒生平阿德勒與弗洛伊德③起初,兩人還彼此容忍對方,可是當弗氏要求A·阿德勒登在其學刊上的文章要先受楊格(Jung)的檢查時,他們便正式鬧翻了。弗氏致書給心理分析學刊發(fā)行人:要把他學刊封底里的A·阿德勒的名字除掉,否則就把自己的名字去掉!維也納心理學會為了A·阿德勒的觀點曾經(jīng)開了許多次會,由于弗洛伊德和其它許多人都堅持A·阿德勒的觀點無法見容于心理分析學派,A·阿德勒便率領他的一群跟隨者退出心理分析學會,而另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學會”并稱其為“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生平阿德勒VS弗洛伊德在和弗洛伊德決裂之后,A·阿德勒便摒棄了弗氏泛性論的心理觀點,他譏之為對性的迷信,并以社會的概念來解釋男性欽羨。他并不否認潛意識動機的實在性,但是他比弗氏更重視自我的功能。他也不否認夢的解釋有其重要性,不過他卻認為夢是解決個人問題的一種方法,而不是象弗氏那樣,事事都以性來解釋。例如奧迪帕斯情結的發(fā)生,他也認為史是被寵壞孩子對母親的依賴而已。當然,性欲是存在的,不過它和饑餓或口渴樣,這種生物上的因素只有在追求優(yōu)越地位時,才能進入心理學的領域。阿德勒生平阿德勒成為精神病學眾所周知的人物然而正當阿德勒準備為自己的個體心理學做深入研究時,卻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煙火終止了。在那期間他被征召進入奧地利軍隊。擔任一名戰(zhàn)地醫(yī)生。戰(zhàn)后阿德勒的影響力亦日益增加-首先由他親自授課關于兒童心理學的臨床講義。自1921年開始從歐洲到美國游歷講演,并在1927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阿德勒指出成長期兒童經(jīng)歷的重要性,早期記憶是影響一個人的重要心理狀態(tài)。并致力推廣社會性在人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講述合作才是人一生中必須努力遵循及學習的重點。由此他得以成為同弗洛伊德、榮格等齊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最重要的觀點,"個人行為是否具有社會意義表現(xiàn)為:對于社會的責任性,工作中與旁人的聯(lián)系以及是否很好的完成性別角色的扮演。"阿德勒生平移民與早逝1932年后阿德勒在奧地利的臨床講義大部分被禁止,這是因為他身為猶太后裔的關系。為此阿德勒來到了美國長島醫(yī)院擔任美國醫(yī)學心理學的第一講師,并定居NewYork。1937年在赴蘇格蘭阿伯丁做旅行講演時因突發(fā)性心臟病逝世。然而他所創(chuàng)立的個體心理學說卻并沒有因此而沒落,被這個新弗洛伊德派學說所吸引的人繼續(xù)著阿德勒的工作。到目前為止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著繼承阿德勒工作的團的,一個名為阿德勒學校的專業(yè)心理學機構運作已久;被稱為阿德勒protégé(擁護者)的戴克斯(RudolfDreikurs)成立了位于芝加哥的阿德勒研習會;舊金山和西北華盛頓的阿德勒學會,都是阿德勒最初教學以及精神療法的風格體現(xiàn)。同時亦有各種不同地方的組織以阿德勒學說為基礎定位社會個體以及福利。阿德勒的生平年表(1870~1937)1870年出生于維也納,排行第二。父母皆為猶太人。1875年得了嚴重肺癌,痊愈后后決定當醫(yī)生。1895年進入維也納大學取得醫(yī)學博士,為一眼科醫(yī)生。1902年參加佛洛依德所主持的研討會。1911年因與佛洛依德理念不合而離開佛氏。之后走向個體心理學之路。1912年發(fā)表論文「神經(jīng)質(zhì)性格」,奠定個體心理學派的基礎。1919年建立「學校心理衛(wèi)生中心」。1924年在維也納召開第一屆個體心理學大會。1926年將個體心理學介紹到美國。1927年出版「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務」及「了解人性」。1931年在維也納創(chuàng)辦第一個個體心理學實驗學校。1935年定居美國,并開業(yè)為精神科醫(yī)師。1937年心臟病突發(fā),逝于蘇格蘭亞伯丁市的街道上。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論個體心理學自卑與補償?追求優(yōu)越生活風格?社會興趣?創(chuàng)造性自我心理治療觀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論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并非強調(diào)個別差異的心理學。他所指的個體是一個與社會,與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一個有自己獨特目的,尋求人生意義,追求未來理想的和諧整體。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理論強調(diào)個體應在正確理解生活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心理補償,學會合作之道,培養(yǎng)健康的社會興趣,從而不斷超越自我,實現(xiàn)自身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論追求優(yōu)越①追求優(yōu)越(StrivingforSuperiority):它是對完美或優(yōu)越的永無止境的追求。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奮力追求的目標就是優(yōu)越。是"生命的基本事實。"阿德勒早期的觀點中,追求優(yōu)越就是追求更多的攻擊,力量或男性品質(zhì)。后來,他把追求個人優(yōu)越改為對社會完美的追求。

優(yōu)越情結(superioritycomplex)如果一個人只追求自己的優(yōu)越而忽視其他人和社會的需要,則表現(xiàn)為優(yōu)越情結:專橫跋扈,愛虛榮,言過其實,驕傲自大,自以為是。阿德勒主張,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有一種自卑感。弱小無助的兒童依賴于更強壯的成年人照料才能生存下來,這就是自卑感的證明。阿德勒認為,這種感覺樗著人生一開始就為克服自卑感而抗爭。他把這種抗爭叫做尋求優(yōu)越。弗洛伊德根據(jù)性和攻擊來描述人的動機,而阿德勒則認為,尋求優(yōu)越是人生的推動力,所有其他動機都可歸入其中。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論追求優(yōu)越②對于阿德勒來說,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建立一種優(yōu)越感來克服生活中的障礙,克服我們的自卑感。為什么我們要努力工作以取得進步?像一個運動員那樣為獲勝,為了達到一定的權位而奮爭?因為獲得這些東西能使我們擺脫自卑。我們越自卑,尋求優(yōu)越感的要求越強烈。例如:羅期?;夹郝楸园Y而致殘,然而,或者就是因為他的殘疾,使他渴望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但是有一些事例說明,過度自卑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有些人有自卑情結,他們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于產(chǎn)生一種無助感,而不是驅(qū)使自己去建立優(yōu)越感。但是阿德勒沒有把成就與心理健康等同起來。相反,他認為,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人,是通過社會效益來表達他們對優(yōu)越感的尋求的。例如,成功的生意人通過他們的成就來獲得優(yōu)越感和個人滿足,但只有他們達到了兼顧其他人的利益的目標時,他們的優(yōu)越感才能獲得。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論創(chuàng)造性自我定義:創(chuàng)造性自我(CreativeSelf)是人格的自由成分。它使得個體能在可供選擇的生活風格和虛構目標之間進行選擇。人不僅是遺傳和環(huán)境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作用于這些影響。意義:創(chuàng)造性自我是阿德勒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

一個方面。也是存在主義哲學觀在心理學上的最

初闡發(fā)。由來:阿德勒反對弗氏把人看作完全由生物和環(huán)境影響決定的,而主張人能夠自由決定其生活風格,主動把遺傳和環(huán)境的影響結合進來變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論心理治療觀

神經(jīng)癥產(chǎn)生的兩個因素:病人所確立的生活目標不符合實際;健康的個體應該有發(fā)展良好的社會興趣,而不健康的個體則沒有。心理治療的目的是讓患者對自己的生活風格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建立起社會興趣。評價一個人生活風格的主要方法是:出生順序-最初記憶-夢的解釋。治療中,多鼓勵和肯定,力圖使患者打破自我偏見,鼓勵他們在應付生活問題時做出有意義的選擇。PS.關于同性戀同賣淫和犯罪一樣,阿德勒將同性戀亦放在了所謂失敗的生活的表現(xiàn)方式當中。在1917年,阿德勒出版一本52頁說明同性戀以及比對各種同時期有關同性戀作品的刊物。荷蘭的精神病理學家GerardJ.M.vandenAardweg特別提出在1917年阿德勒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并指出了同性戀與自卑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阿德勒療法的基本理論阿德勒的人格理論假設:人是有責任心、創(chuàng)造力、統(tǒng)一的社會的人,其行為是有目的,并指向目標的。在承認遺傳和環(huán)境對行為有很強作用的同時,阿德勒也認為自我設置的目標能夠說明個體行為存在的最大差異。個體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個體面對生活挑戰(zhàn)時,其思維、感受和行為的獨特性。強烈的自卑感和社會興趣的減少,可能導致生活方式出現(xiàn)問題,進而導致個體功能發(fā)揮失常。在他看來,生活方式出現(xiàn)問題的個體就會變得“沮喪”,下面是他的理論的幾個主要觀點:1。各種行為的動機就是驅(qū)使人由不利到有利,由自卑到完美。2。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指向目標的。3。人格是按照統(tǒng)一的、自我一致的方式構建的。4。行為發(fā)生于社會情景,因而具有社會意義。5。行為的評價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的。6。個體行為要根據(jù)特殊率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阿德勒療法的基本理論在阿德勒看來,精神疾病是“沮喪”的一種反應而非疾病。當個體不能有效地應對低人一等的感覺時,他就會變得“沮喪”,結果,在他努力應對生活中的困難時,就會形成扭曲的觀念、情緒和行為。心理治療與咨詢本質(zhì)上是鼓勵和再教育的過程,其目的是幫助來訪者獲得直接面對生活任務和挑戰(zhàn)的勇氣,并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興趣。治療首先要在在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形成積極的關系,治療過程中既要分析來訪者身上各種錯誤,扭曲或者夸張的目標,還要幫助來訪者分析其為達到目標而采取的行為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Ps.出生順序與手足關系阿德勒特別重視出生順序與手足關系,這點使其理論顯得突出。他曾根據(jù)出生順序提出了五種心理位置:老大、老二、中間、老末、獨生子(女)。須注意的是,此處所指的實際出生別并不比個體主觀的認定重要。由於阿德勒認為大部份的問題均具有社會性,故強調(diào)家庭內(nèi)的關系。老大:老大出生后即引起眾人注意,在弟妹未出生前,他的地位宛如獨生子(女),多少會受到溺愛。在個性上,老大較值得依賴,而且會努力上進,然

而當?shù)苊贸錾?,他(她)會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