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第五講漢族_第1頁
中外民俗第五講漢族_第2頁
中外民俗第五講漢族_第3頁
中外民俗第五講漢族_第4頁
中外民俗第五講漢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民俗文化第五講主講:趙永義(交通學院)2019年8月河北東方學院HebeiOrientalUniversity第五講第一章第四、五節(jié)

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

第五節(jié)漢族特色民俗學習目標:通過本講的學習,了解我國漢民族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和特色民俗,掌握漢民族主要的信仰、禁忌、禮節(jié)。學習重點:漢民族主要的信仰、禁忌、禮節(jié)。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一、漢族的宗教信仰(一)多元化的宗教信仰現如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屬于文化多元時代,在宗教上和道德上也是呈多元化的。最廣泛的一種宗教多元論觀點就是:“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宗教信仰和行為可能甚至應當共存?!痹谶@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里,即使你已經有了一種確切的認知或者信仰,也要明確的了解這個世界還存在著其他和你的認知不同的認知,而且這些認知的存在也是有意義的。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現實中有很多宗教共存著,他們都有自己的宗教經驗和理論,沒有規(guī)則要求人們必須去遵循哪一個信念,這完全是自由的,由個體自主決定的。各種宗教的形成和發(fā)展正是代表不同群體在不同歷史、文化的社會背景下,以自己的信仰為基礎,對自身關懷的終極問題尋求各種不一樣的解答。所以,宗教多元化是一種必然現象。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世界上大約有2000個民族,絕大多數民族的宗教信仰是虔誠的、專一的和一元的,而我國漢族的宗教信仰則是多元的。原因:(1)三皇五帝時第二帝顓頊制定的祭祀規(guī)范----“皇權齊天”,即只有帝王才能祭天,百姓只能祭祖。6000年一直延續(xù)到清朝。天壇、日壇、月壇。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2)我國原始神話創(chuàng)始說的空白和弱化,導致外來宗教的不斷侵入。華夏民族原始神話的一個最大不足就是缺少創(chuàng)始說。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都是漢代以后才編造出來的創(chuàng)始故事。(3)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既不是虔誠的有神論者,也不是絕對的無神論,而是敬神的遠神論。儒家文化影響漢民族2000多年,遠神論對漢民族的信仰產生了深遠影響。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4)社會制度的影響。社會主義無神論是造成現在漢族宗教信仰淡化和多元化的根本原因。中國漢族存在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等。中國傳統(tǒng)上為以祖先信仰為主,并且具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傳統(tǒng)和特點,同時存在其它多種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除以上宗教外,漢族還有其他各類信仰崇拜。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二)漢族各類信仰崇拜1、自然信仰崇拜天體崇拜指對天以及天上日、月、星辰等物體和云、霧、雷、電、風、雨等現象的崇拜。天體崇拜在原始時代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盛行于原始社會后期即農收生產時期。天體無邊無際,充滿神秘性,而且與人類生產生活有莫大的關系。人們在從事原始農業(yè)生產時,必須依靠太陽供給光和熱,依靠雨水滋潤莊稼,這種“靠天”的境況就自然地使人們產生天體崇拜。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大地的崇拜古代中國人很早便對山岳進行祭祀,由于山岳是古代中國人得到生活資料的地方,人們便認為山岳能產出萬物,是生命的原動力,具有靈性。每當發(fā)生洪水、旱災、瘟疫的時候,人們認為那些災禍是山川之神在作祟,使到山川之神那里去禱告、祈求。這樣,古代中國人便把山岳視為有神秘“靈能”的東西,即所謂“神”了。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對石頭的崇拜是所有古老民族的一種普遍自然現象,范圍廣泛,歷史悠久。從石器時代的各種打磨器具,到今天生活中常見的石磨、石臼等生活器具、泰山一帶的石屋民居及石敢當信仰,拜石祭谷,結婚拜石,乞子拜石等一系列信仰民俗,全國多地信奉“泰山神”,用“泰山石”避禍驅邪,均是石頭崇拜與信仰的表現。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動植物崇拜國槐,現已被定為市樹。石家莊市內西里村的古槐、正定縣南村的古槐、井陘縣高家坡村的古槐,均曾以樹齡高長、樹貌奇特、生命力旺盛而被人尊為“大仙”、“樹王”,備受時人崇拜。桃樹,“桃”與“逃”同音,故桃樹被賦予了逃災避難的特殊含義,在婚慶、祭祀和建筑等重要活動時,被人們手拿或插放,以求吉利。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動物崇拜原始人還沒有把自己跟動物區(qū)分開來,故認為動物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有靈魂。原始人為了維持生活的需要而捕殺動物,但又怕動物靈魂予以報復,所以對動物進行膜拜,以求得到寬恕。還因為原始人在動物面前常感到不及和軟弱無力,對動物有敬畏感,從而產生動物崇拜。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在北京西部的門頭溝地區(qū),也有崇拜老鼠的風俗。過去的門頭溝,自然地理環(huán)境復雜險峻,生活艱辛。民間多流傳“家有一口粥,不去門頭溝”的說法。那里的人們崇拜鼠,是因為鼠頑強的生命力,以及祈望多子多福、子孫萬代。舊時門頭溝幾百處煤窯中,還將鼠供奉為“窯神”。挖煤人從不打老鼠,也不養(yǎng)貓。鼠在門頭溝地區(qū)的挖煤人心目中儼然變成了通靈的神物。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2、圖騰信仰崇拜圖騰意思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種自然或有血緣關系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等,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象征。原始民族對大自然的崇拜是圖騰產生的基礎。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不同地區(qū)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圖騰崇拜,中國人的圖騰一般為龍,俄羅斯則有熊圖騰的崇拜。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漢族的圖騰是由一只龍與一只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于漢族人口眾多,占據了中國歷史發(fā)展大部分,所以延續(xù)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標志。龍之精神:是萬物一體,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諧、群體本位的人生態(tài)度;是中華大一統(tǒng)的情結。鳳之品德:鳳凰涅盤求光明,象征新生與中華民族的覺醒;是集民眾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于一身的憂患意識;是自強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義;是勤勞儉樸、艱苦奮斗的謀生態(tài)度。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龍之形象:“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薄5谒墓?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世界上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蛇崇拜,先說中國;在中國的傳說中,人類的始祖伏羲和女媧是人面蛇身。燭龍,人面蛇身,是一條維系宇宙的神蛇,古代受崇拜的四靈之一的玄武,其形象為龜蛇相纏?!渡胶=洝酚涊d著中國古代有58個信奉圖騰的部落,其中有8個以蛇為圖騰,另外書中所傳故事里的夸父、大人、載天、延淮等神,他們或蛇身,或雙手操蛇,或由蛇環(huán)繞,都與蛇有難解之緣。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也是以蛇為身。在很多小說和傳說中,蛇一直是正義和善良的化身,也是最有靈性的。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福建人是“蛇的傳人”泉州又讀“蛇州”?福建簡稱“閩”,意為門內有“蛇”。如果說中華民族被統(tǒng)稱為“龍的傳人”,那么福建人就是“蛇的傳人”。福建最早的名稱是“閩”,其土著居民在歷史上被稱為閩越人。閩越人崇拜蛇圖騰,他們不僅以蛇為形文身,更以蛇畫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如果不慎翻船落水,也可借助蛇神的力量抵御蛟龍之害。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至今,泉州惠東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處刺青的習慣,可視為閩越人后裔崇拜蛇圖騰,以蛇為形文身的遺俗。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3、神靈信仰崇拜祖先崇拜,或敬祖,是指儒教(宗法性宗教)的一種習慣,基于死去的祖先的靈魂仍然存在,仍然會影響到現世,并且對子孫的生存狀態(tài)有影響的信仰。一般崇拜的目的是相信去世的祖先會繼續(xù)保佑自己的后代。在大部分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靈崇拜不太一樣,對神靈崇拜是希望祈求一些好處,但對祖先的崇拜一般展示的是一種孝道。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供奉家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信仰中祖宗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中國廣大南方地方存在,一般將其安置在堂屋正中,每逢節(jié)慶進行祭祀。灶神又稱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中國民間傳說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也有二十四一說),上天匯報,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間。祭灶神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財神爺在中國道教中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中國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王亥(中)、比干(東)、柴榮(南)、關公(西)、趙公明(北)。道教和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邯鄲爺趙公明。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凡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中國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王亥,商朝君主,在商丘服牛馴馬發(fā)展生產,發(fā)明了牛車,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開始促使農牧業(yè)迅速發(fā)展,使商部落得以強大。王亥是中國最早的商人,為中國商業(yè)之始祖。王亥開創(chuàng)了商業(yè)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于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yè)叫“商業(yè)”成為了現今商業(yè)用詞的來源。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比干是商朝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比干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fā)展農牧業(yè)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死后封號文曲星,尊為文財神。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后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字號不詳,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后周第二位皇帝(在位6年)。在位期間,整軍練卒、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蘇。從宋元時期開始,柴榮被廣大中原地區(qū)百姓奉為財神,同時也是礦工、窯工、建筑工的保護神。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門神,即司門守衛(wèi)之神,是農歷新年貼于門上的一種畫類。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wèi)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wèi)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按照傳統(tǒng)習俗,每到春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lián)和門神,祈福來年。門神形象類型繁多,蘊含了祛除邪祟、招財進寶、家庭幸福、子孫發(fā)達等多重寓意。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人們祭拜的門神,或為神靈性的神荼、郁壘、鐘馗,或為韓信、秦瓊、尉遲恭、岳飛等勇猛名將,反映了古代中國不同時代、不同區(qū)域文化的差異、融合和豐富多彩。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人神信仰崇拜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道德思想。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鬃邮钱敃r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圣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廟(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是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jié)史上的一個奇跡。祭孔大典一般從每年9月26日持續(xù)到10月10日。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來,至2015年已是第12次祭祀孔子。2006年5月20日,山東省曲阜市申報的祭孔大典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二、漢族的禁忌1、日常生活的禁忌喜慶的日子應該穿紅色的衣服,孝服是白色。許多漢族人忌諱用“四”這個數字,因為它給“死”同音。吃梨的時候一個人要吃整個,不能用到切開來吃,因為“分梨”跟“分離”同音,這是相當不吉祥的征兆。無論何時給別人送禮物,都不能送時鐘,因為“送鐘”跟“送鐘”諧音,尤其是給老人送禮。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吃飯的時候,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發(fā)出聲音,因為這是古代叫花子要飯時,才會敲碗的。還有不能把筷子豎直插入米飯中,因為這是祭奠死者時,給死者享用的食物。漢族有一種說法,本命年要穿紅色的衣物,這樣才能辟邪。飯桌前主位是給長輩坐的,主位一般是正對著大門,主位的左邊是主賓位,右邊是副主賓位,兩邊以次按照等級不同排列坐下,以左為尊。第四節(jié)漢族宗教信仰與禁忌2、節(jié)日的禁忌忌打碎器物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fā)”等等,以作禳解。ráng忌吵架、罵人正月里忌吵架、罵人。舊時民俗以為正月里吵架會敗興一年,罵人會帶來兇禍。忌請醫(yī)生舊時,正月里忌請醫(yī)生看病,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