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懷古教學設計_第1頁
潼關懷古教學設計_第2頁
潼關懷古教學設計_第3頁
潼關懷古教學設計_第4頁
潼關懷古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潼關心古教學設計潼關心古教學設計潼關心古教學設計1教材分析^p:《山坡羊潼關心古》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詩詞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張養(yǎng)浩的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傳很廣,膾炙人口張養(yǎng)浩是元朝官吏,曾做過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他任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賑濟災民,整頓吏治,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關心古》就是他任陜西行臺中丞時,路過歷朝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頗有感觸,從而創(chuàng)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書寫了祖國河山的壯麗景象,字里行間,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情調,結尾二句,更是如同點睛之筆,富含哲理,讓人回味無窮,至今讀來,仍然具有現實意義。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目的: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的:反復吟詠誦讀,體會作者的情感和偉大的人格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的:培養(yǎng)學生人道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抓住詩歌關鍵字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知人論世,借理解張養(yǎng)浩,解讀文本中的情感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習方法:閱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用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心懷敬仰,走近作者——激趣導入(一)激趣導入:1.老師展示幻燈片上的人物資料有這樣一個人,他19歲踏上仕途,為官清正,敢于屢次犯顏直諫;有這樣一個人,因看透了上層統治集團的黑暗____,便以父老歸養(yǎng)為由,辭官歸隱,屢召不赴。有人通過平日的閱讀或預習,猜出這位人物是誰了嗎?(二)走近作者1.學生答復下列問題并簡介曲作者——張養(yǎng)浩2.老師展示幻燈片資料老師強調:“國公”為古代五等爵位中位列第一的公爵,“文忠”為僅次于“文正”的對人臣的謚號。元朝統治者為何給予他如此高的評價呢?請大家看一段資料。歸隱后的張養(yǎng)浩十年間七拒詔書,可當朝廷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召其為陜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時,他卻不顧高齡體弱,隨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星夜赴任。一路行來,目睹災民慘狀的他,感歷代興廢,寫下了許多懷古之曲。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博學碩得,為民承重之人,卻在到任后不久,勞瘁而卒。“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那今天就讓我們現代的關中人,懷著一份敬仰,共同學習他的一首元曲《山坡羊·潼關心古》。二、心存敬仰,初讀文本——整體感知(一)朗讀指導1.學生齊讀作品,老師指導學生在整齊的根底上注意語言的斷與連(停頓),輕和重(重讀),抑與揚(語調)。2.指名朗讀并稍作點評3.聽示范朗讀(二)層次梳理提問:贊嘆之余如何也能讓自己的朗讀程度有所提升,我想我們還是先從理解作品本身入手。大家能以表達方式為根據為這首小令分層嗎?學生答復后老師小結:第一層描寫(寫景);第二層記敘加抒情;第三層議論。三、心存敬仰,品讀佳作——研讀鑒賞(一)一品寫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1.你能根據這幅圖談談你對“潼關”地理位置的認識嗎?學生答復,老師展示資料2.看來潼關地勢險要,實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那么作者途徑此處,是否用文字將潼關的地理位置及險要的地勢寫出來了?你認為此句中那些詞用得好?3.根據學生答復,重點分析^p“聚”和“怒”“聚”從視覺的角度,化靜為動,寫出了裙山飛奔而來之勢和萬峰攢立之狀;“怒”字從聽覺的角度,借擬人的修辭,既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又寫出了作者吊古傷今的不平心緒。老師板書——途徑潼關,力繪壯景(雄渾、氣勢)4.可見張養(yǎng)浩起筆就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潼關的壯景,那朗讀時自然應在雄渾的根底上,讀得更有氣勢一些。指名朗讀,并齊讀。(二)二品抒情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1.詩人由潼關的險要地形聯想到潼關的歷史作用,很自然會想到離潼關不遠的長安和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于是他大筆一揮寫下了他遙望長安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板書:遙望長安,深沉感慨2.古人望長安心情多不快,你能從李白的詩句中找出他傷心的理由嗎?展示幻燈片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學生抓【關鍵詞】:^p分析^p后老師小結:“遷客”一次讓我們隱約捕捉到了李白流放夜郎時對國運的關切,朝廷的眷戀及壯志難酬的傷感??蓮堭B(yǎng)浩作為朝廷重用的官員,他為何會在赴任途中“躊躇”“傷心”呢?學生討論后答復,老師展示幻燈片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興盛。如今,昔日的豪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怎能不令詩人躊躕傷心呢?作為六朝的古都,昔日的繁花、興盛早已在朝代的更迭中灰飛煙滅,余下的只有斷壁殘垣的衰敗,哀鴻遍野的凄涼。這一句概括了歷代帝業(yè)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讓人能想象出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而這些都是作者無線傷感的原因。(三)三品議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1.詩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傷悲,或是停留在為一代代王朝的興盛衰敗的躊躕?我們來一起品品作者的議論句。詩人關注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詩人感到悲憤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詩人的.可貴之處。2.學生答復,老師小結原來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衰史中得出了一個結論:歷代王朝的或興或衰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與苦難。這一結論背后難言的是他對百姓疾苦的深切的同情與關心。板書:剖析興衰,提醒真理(悲憤)3.那朝代更迭,為何受苦的總是老百姓呢?學生答復后老師小結: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的同時,勞役之苦更重。如秦興時筑長城、開馳道、造宮室,民怨沸騰。王朝之“衰”那么兵禍連結,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因此說這一句發(fā)人所未發(fā),深入而警策,精煉的文字蘊含著深切的人文關心。一個王朝建立、興盛時,百姓會苦;這樣一個令百姓受苦的王朝____了老百姓還是受苦。你們是否知道老百姓詳細會受哪些苦?(四)四品忠魂1.下面這兩句詩有什么不同?學生發(fā)言后老師小結:2.你如何評價張養(yǎng)浩?學生討論并總結,老師將學生的評價寫在板書里,如剛正不阿、仗義執(zhí)言、心誠愛民、鞠躬盡瘁,并畫成一座豐碑3.請滿懷敬意再讀詩文。四、心懷敬仰,創(chuàng)意古詩1.寫創(chuàng)意古詩2.展示范例3.學生當堂練習并朗讀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師適當點評4.老師總結本課:張養(yǎng)浩用自己的行為在我們的心中豎起了一座不倒的豐碑,最后,讓我再次飽含著滿腔敬意,讀一讀這首景中藏情,情中有景,語言洗練,詞約義豐的元散曲中的優(yōu)秀之作,去用心追憶、哀悼這樣一個偉大的靈魂!【板書】途徑潼關,力繪壯景(雄渾、氣勢)遙望長安,深沉感慨(稍緩、沉重)剖析興衰,提醒真理(悲憤)潼關心古教學設計2步驟字詞教學,理解文本朗讀教學,理解情感古詩今譯,活動體驗一、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散曲,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心古》,題目是什么?潼關心古,下面請大家齊讀課文,會背的就背誦課文。學生讀。二、通過字詞,解讀文本1、解釋字詞(學生讀、解釋,老師補充提問)問一下大家,預習過了嗎?好的,那我來個很簡單的檢查,我這里有一些詞語,都是課文里的,看誰知道他們的意思。記住想說就說。山河表里躊躇宮闕苦◆山河表里什么意思?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這里的表是什么意思?表就是外面。山河表里的順序應該是山表河里,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詩就是一幅畫,你可以想象,這里有座山,還有一條河,山的外面,河的里面是潼關路。(老師畫,學生修正)你們再看這幅畫,覺得我這樣畫對不對?和聚、怒兩個字矛盾。(解讀聚和怒)潼關的里面是峰巒如聚的華山,外面是波濤如怒的黃河,可見潼關地勢非常?險要,潼關而且因為險要,而顯得很重要,潼關就這樣從一個險要的關口,變?yōu)楸冶貭幍膽?zhàn)場?!魧m闕宮闕是什么意思?宮殿。實際上,宮、闕還是不同的,宮闕是國家權利的象征。假如宮闕被毀,那國家肯定已經____了。課文提到的宮闕是誰的宮闕,秦漢的宮闕,是秦漢百姓的宮殿嗎,不是,是秦漢皇帝的宮闕。假設讓你們班級同學去建咸陽宮要多少年?花幾十萬人建成的秦宮不到一百年就毀了?不久漢朝開場了,又建了宮殿,然后漢朝的宮闕怎么又變成土了?!糗P躇,什么意思?本來是猶豫不決的意思,這里是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望了西都,心情怎么就不愉快呢?我發(fā)現古代的詩人很有意思,西望長安的時候心情總是很不愉快。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辛棄疾《菩薩蠻》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南登霞陵岸,回首望長安。王粲《七哀》這些詩人原來是為自己壯志未酬而傷心,而是什么讓張養(yǎng)浩心情躊躇呢?與其說是傷心秦漢的宮闕變?yōu)榱送敛蝗缯f傷心建宮闕的百姓的苦。◆苦,這個太簡單了,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請組個詞就來解釋。讀最后一句。根據你學過的歷史知識,你覺得什么事情給百姓帶來痛苦、苦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被許多人稱贊,請比擬下面句子,你們覺得好在哪里?A、興,百姓福;亡,百姓苦。妙在獨特的理解。B、興,也任他;亡,也任他。妙在憂國憂民。2、讀課文,造句。下面請同學來造個句子,從上面詞語中任意挑選詞語造一個句子,造句之前請大家再讀課文。根據課文,圍繞苦字小結:(出示原來的地圖,和板書)說,我也造個句子,興,山河表里潼關路上有白骨;亡,秦漢宮闕廢墟堆里有冤魂。此時此……刻,對于百姓的疾苦,張養(yǎng)浩的`內心情感是如何呢?假設是你站在潼關,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情會如何?三、朗讀體驗對百姓的同情,對統治者的憤怒下面請大家自由的朗讀課文,仔細體會張養(yǎng)浩的情感。那就帶著這樣的情感去讀文章,同時看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學生朗讀)元曲本來是用來唱的,山坡羊屬于中呂唱調,唱調是這樣“高低閃賺”。雖然我們如今不會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朗讀,通過自己的聲音表達出這種效果。聽錄音。聽錄音。四、古詩創(chuàng)譯下面就請你把對張養(yǎng)浩,對潼關心古的體會,用自己的語言,借助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是誰,放縱著自己貪戀的目光在山水間游弋是誰,指點著山山水水展示一種占有欲那些峰巒和波濤,就是所謂的帝王的名字,就寫在山水之間還是那個帝王的名字變了又變一個名字,寫出來就得糟蹋多少百姓死者的濃血,還有生者的眼淚改改改,改朝換代爭爭爭,總是戰(zhàn)爭苦苦苦,還是百姓最苦。潼關心古教學設計3教學目的1、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2、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3、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才能。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講解體裁1、提醒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假設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假如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1、老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老師發(fā)現問題進展糾正2、老師簡要講解: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3、獨立考慮后個別提問:按寫景、抒情、議論給這首曲劃分成三個層次。本小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4、自讀兩次,抽假設干人背。三、課堂討論學生通讀全部課文后,提問: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此題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才能,只要說得合理就給予肯定和表揚,說得不合理的要指出。例如:望弄清影怒聚等等四、堂上練習完成下發(fā)的練習。五、布置作業(yè)默寫這首曲子。潼關心古教學設計4一、教學目的1、知識與才能:學習理解元曲的體裁特點;學習如何欣賞元曲作品;熟讀并背誦作品。2、技能目的:品味詩歌精煉的語言特點;體會蘊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我國古代詩歌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民本情懷,增強愛國情感。二、重點:在朗讀的根底上理解元曲的內容,體會句意。三、難點:詩詞曲中意境的體會。四、學法:誦讀法、品讀法。五、學情分析^p《山坡羊潼關心古》是元曲作家張養(yǎng)浩的散曲作品。這是他赴陜西救災途經潼關所作的。此曲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八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已經有所理解〔即:亡,百姓苦〕,但對“興,百姓苦”的理解還不深入,不能很快地轉過彎來。老師要用教學手段和技巧,縮小學生與文本在內容、時空、情感上的視界差距。六、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詩的氣氛,導入新課我國是詩的國度,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為人們所傳誦。同學們也非常喜歡詩,喜歡我國古代的文學瑰寶。今天下午,我們一起來品味元代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心古》。1、體裁介紹。2、作者介紹。3、寫作背景介紹。〔以上詳細內容均以課件形式出現〕〔二〕、朗讀課文,把握構造美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后,請兩位同學讀課文,集體糾音。2、正音:巒〔〕躊〔〕躇〔〕3、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4、理解字詞的意義,理解詩詞的大意?!舱n件〕5、明確本詩的構造:這首詩由三局部組成——寫景、抒情、議論。〔三〕、品讀、體會詩歌1、第一層〔寫景〕:課件顯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找到潼關的地理位置,并說說它在歷史上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歸納明確: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第二層〔抒情〕:詩人由潼關的險要地勢想到其重要的歷史作用,自然就想到離潼關不遠的長安和曾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但為什么詩人“望西都”而“意躊躇”呢?為什么經秦漢處而“傷心”呢?學生討論發(fā)言,老師歸納,明確: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何等繁華興盛,而如今,昔日的豪華已不復存在,成了一片廢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詩人躊躇傷心?〔宮闕萬間——做了土〕3、第三層〔議論〕:詩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為歷代王朝的興衰而傷心之前中呢?學生討論,老師歸納,明確:詩人關注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詩人感到無比憤慨和深切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薄才d——大興土木,百姓受苦;亡——戰(zhàn)爭頻繁,百姓遭殃?!场菜摹?、總結、深化、拓展1、品味詩歌的感情基調: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局部大處著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局部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沉郁,語速稍緩;議論局部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fā),應讀出悲憤難當的語氣。2、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為,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潼關心古教學設計5教學目的與要求1、指導學生把握古代詩詞的多種體裁。2、體會蘊涵在詩詞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3、引導學生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體會其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引導學陌生通文意。2、通過多讀多背,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和悟性。教學難點通過多讀多背,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語感和悟性。教學教具準備相關圖片與音像剪輯。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詩的氣氛,導入新課師:我國是詩的國度,兩千年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為歷代人們所傳誦。你最喜歡哪一首詩,它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師:同學們非常喜歡詩,非常喜歡我國古代文學瑰寶,今天,我們一起品味元朝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心古》。〔電腦出現課題〕解題:小令屬元散曲,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懷古指游覽古跡而觸發(fā)感慨。師:我們也有時機閱讀名勝古跡,心情是輕松愉快的。作者游潼關,心情是怎樣的?〔附背景資料:張養(yǎng)浩,字希孟,號云莊,是元代散曲名家中極少數做過高官的漢族人之一。當時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災情非常嚴峻。經歷過宦海浮沉的張養(yǎng)浩本已厭倦官場生活,棄官歸養(yǎng);但得知關中百姓外境危困,決然授命,出任陜西行臺中丞,振濟災民,因此途經潼關。后因積勞成疾,客死任所。張養(yǎng)浩對百姓充滿深切的同情,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扯?、研習課文1、順讀,把握詩的構造美⑴大聲自由讀課文,請兩個同學讀課文,集體糾音。⑵正音:巒〔〕躊〔〕躕〔〕闕〔〕興〔〕⑶齊讀。要求讀準字音。⑷明確詩由三局部構成:寫景、抒情、議論。2、品讀,體會詩的音樂美⑴寫景局部電腦課件出示古潼關地形圖,要求學生介紹潼關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設題目的:縮短學生與潼關的空間間隔〕〔明確:潼關內有華山,外有黃河,西有長安,東有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硯煟鹤髡呤欠癜唁P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表現出來?你認為哪些詞用得好?〔電腦課件出現群山聚攏,黃河奔騰圖〕師:在讀寫景局部,重音落在那個詞,節(jié)奏如何劃分?⑵抒情局部師:詩人由潼關的險要地形聯想到潼關的歷史作用,很自然會想到離潼關不遠的長安和建都長安的歷代王朝。老師感到不解的是,為什么詩人望西都要意躊躕?為什么在秦漢行經處,要傷心呢?學生討論發(fā)言,明確: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興盛。如今,昔日的豪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怎能不令詩人躊躕傷心呢?⑶議論局部師:詩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悲,或是停留在為一代代王朝的興盛衰敗而躊躕?學生討論明確:詩人關注的是老百姓。通過對歷史清醒的認識,詩人感到悲憤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詩人的可貴之處。師:一個王朝建立、興盛時,百姓會苦;這樣一個令百姓受苦的.王朝____了老百姓還是受苦。你們是否知道老百姓詳細會受哪些苦?請用百姓苦,是因為或百姓苦,苦就苦在的句式表述。師:詩人把下層人民千百年的悲劇命運,凝煉成八字警言,應該怎樣處理重音、停頓?3、美讀,感受詩的情感美⑴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三個局部的語調、語速變化。明確:全詩表達了詩人沉痛、憤慨之情,感情強烈、率直。寫景局部大處著筆,意境開闊,要讀出雄渾氣魄;抒情局部要表達躊躕傷心情緒,語調沉郁,語速稍緩;議論局部是詩人懷古傷今,情感噴發(fā),應讀出悲憤難當的語氣。⑵配樂朗讀?!昌R讀,個別表演朗讀〕⑶把自己當作張養(yǎng)浩,想象張養(yǎng)浩所見情景,感受張養(yǎng)浩當時情懷,在音樂中自由背誦全詩。三、拓展深化積累1、師:反映百姓的苦難,關注、同情百姓是我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行為,是我國詩歌、散文的思想精華,是我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我們學過的詩歌、散文中還有哪些是反映這個主題的?你能背出來嗎?2、電腦課件出示歷朝詩人反映百姓苦難的詩句,同學齊聲朗讀,感受詩人的人道情懷。3、附詩:⑴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張俞⑵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⑶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范成大⑷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崔道融⑸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⑹萬人曾戰(zhàn)死,幾戶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兒童未長成。涼風吹古木,野火燒殘營。廖落千余里,山空水復清。──方千⑺邊庭____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杜甫潼關心古教學設計6教學目的:1、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兩首詩歌所表達的感情2、初步掌握元曲的體裁常識]3、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才能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講解體裁1、提醒課題:粗知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2、講解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