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機械運動(長度、時間、運動、速度、圖像)-2021屆九年級中考物理一輪總復習專題講義_第1頁
專題1機械運動(長度、時間、運動、速度、圖像)-2021屆九年級中考物理一輪總復習專題講義_第2頁
專題1機械運動(長度、時間、運動、速度、圖像)-2021屆九年級中考物理一輪總復習專題講義_第3頁
專題1機械運動(長度、時間、運動、速度、圖像)-2021屆九年級中考物理一輪總復習專題講義_第4頁
專題1機械運動(長度、時間、運動、速度、圖像)-2021屆九年級中考物理一輪總復習專題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中考物理總復習專題一機械運動長度、時間、動與靜、速度、圖像、速度測量(知識點和例題)一、長度:長度單位的換算、長度的測量.長度符號:L.長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1)基本單位:米(m);(2)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1km=1000m=103m1cm=0.01m=10-2m1dm=0.1m=10-1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例題1】完成下列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1)8cm=μm;(4)0.18km=m;【答案】(1)8cm=8×104Am;(4)0.18km=180m;(2)4.2nm=cm; (3)6.7dm=km;(5)1.7dm=Cm=mm=μm=nm;(2)4.2nm=4.2×10-7cm;(3)6.7dm=6.7×10-4km;(5)1.7dm=17Cm=170mm=1.7×105μm=1.7×108nm;【變式練習1】給下列長度補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用符號表示):一本書的厚度為8;(3)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答案】一本書的厚度為8mm;(3)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cm;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0(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2)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0Cm;(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mm;.長度的測量(量程和分度值):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單位(1)工具:刻度尺;(測量長度的其他工具:卷尺、螺旋測微儀、游標卡尺等)(2)讀數(shù):讀數(shù)時視線要垂直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后一位。(3)其他測量方法:累積法(測紙張厚度)、平移法(測直徑)、化曲為直法(細線纏繞)等;【例題2】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刻度尺的分度值為,木塊的長度為Cm2345cm【答案】分度值為0.1cm(或1mm);木塊的長度為3.48cm。方法正確的是()【變式練習2】小華用刻度尺測量鐵塊的長度(如圖所示),【答案】A二、時間:時間單位的換算、時間的測量.時間符號:t.時間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1)基本單位:秒(s);(2)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毫秒(ms)、微秒(us)1h=60min=3600s1min=60s 1s=103ms=106μs.思考:3.765h=hminS=s。【答案】3.765h=3h45min54S=13554s。.時間的測量:(1)工具:秒表(停表);(測量時間的其他工具:電子表、鐘表等)(2)讀數(shù):外圈表示秒、內小圈表示分鐘;【例題3】下列幾種估測中,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是()A.人的心臟正常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3s一塊橡皮從課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時間約4sC.中學生百米賽跑的成績約為10sD.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用時約46s【答案】D【變式練習3】學校運動會100米競賽測時間,選用下面那塊表合適( )A.機械手表 B.壁掛鐘 C.停表 D.家用鬧鐘2.停表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該停表所示的時間為 min s;合計 s。 '【答案】3min38.3s;合計218.3s。 弋專H 球三、運動與靜止: 飛觸滯濟.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由對位置的改變稱作為機械運動,簡稱運動。特點:①距離發(fā)生變化;或者②方向發(fā)生變化。.相對靜止: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口叫靜止。.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1)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作參照物;(2)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運動或靜止)可能不同;(4)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的相對性:對于同一個物體,由于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其結果可能是運動的,也可能是靜止的,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這叫做運動的相對性?!纠}4】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機機械運動的是( )A.汽車過后,塵土飛揚 B.煮飯時米粒上下翻滾C.清水中滴入一滴紅墨水,一會全變紅了 D.蘋果從樹上落下【答案】C【例題5】坐在飛快行駛的車內,看到路旁的樹木急速后退,這里的“飛快行駛”是以—作為參照物,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作為參照物。【答案】地面;汽車。【例題6】關于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靜止的物體才能被選作參照物B.對于同一個物體,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情況一定不同。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可以不選取參照物D.以上說法都不對【答案】D【變式練習4】下列現(xiàn)象中不是機械運動的是()A.深入持久地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 B.流星劃破夜空C.夏威夷群島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隨地球自轉【答案】A【變式練習5】有一首詞是這樣寫的“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是以為參照物,“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是以為參照物?!敬鸢浮看?;山。四、運動的快慢--速度:.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的符號:v.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速度的公式:,公式變形得:,。.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i;S:路程一一米(m);t:時間一一秒(s);v:速度一一米/秒(m/s)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ι1m∕s=3.6km/h(不同速度的大小比較,要統(tǒng)一換算單位后比較).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例題7】對于速度公式V=S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tA.速度越大,運動路程越長B.速度越大,運動時間越短C.速度越大,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D.速度越大,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越長【答案】C【變式練習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路程越長,速度越大 B.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C.運動時間越短,速度越大 D.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越短,速度越大【答案】D【例題8】完成下列速度單位的換算:3.6m∕s=km/h;1m∕s=km∕min=km/h;【答案】3.6m∕s=12.96km/h;(3)1m/s=0.06km/min=3.6km/h;0.8cm∕s= km/h;4.8km∕min=m∕s=km/h;0.8cm∕s=0.0288km/h;4.8km∕min=80m∕s=288km/h;【變式練習7】火車的速度為72km∕h,汽車的速度為18m∕s,則()A.火車的速度大C.兩者的速度一樣大B.汽車的速度大D.無法確定【答案】A【解析】72km∕h=20m∕s>18m∕s.勻速直線運動:(平衡狀態(tài)、合力為0)快慢不變,沿著直線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①速度大小不變;②方向不變;.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總路程

總時間公式:V=「總平t總【例題9】關于平均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以內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答案】C【例題10]某物體在第一、第二分鐘內共前進了260山,第三分鐘靜止不動,第四分鐘前進了100m,則它在4min內的平均速度為?!敬鸢浮?0m∕min【變式練習8]一個物體在平直公路上運動,由靜止起在10s內加速到20m∕s,共運動了80m,該物體在10s內的平均速度是(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對【答案】C五、速度圖像:1.時間-路程圖(t-s圖)(1)水平橫線表示速度為0(靜止,在原地);120■……■(2)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3)每條直線段的斜率等于該直線段的速度大??;eoC(4)直線越斜,表示速度越大;(5)兩條直線相交,表示兩物體相遇(在同一地點);0求平均速度時,只考慮起始點和終止點的時間間隔、路程差;2.時間-速度圖(t-v圖)(1)水平直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2)斜直線表示加速或者減速直線運動:①當向右上斜(斜率大于0)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②當向右下斜(斜率小于0)則是勻減速直線運動;(3)直線與橫軸(t軸)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等于運動的距離。W(π∣∕≡)【例題11】用圖象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在圖中用來表示勻速直線運動的是()【答案】C【變式練習9】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fā),示。由圖象可知:①甲、乙兩車在t=1-②甲車的速度為時相遇;m/s,乙車的速度為③當t=50s時,甲、乙兩車相距2④當t=3-【答案】m;時,甲、乙兩車相距150m。①甲、乙兩車在t120s時相遇;②甲車的速度為30m/s,乙車的速度為15m/s;m/s;③當t2=50s時,甲、乙兩車相距450m;④當t3=10s和30s時,甲、乙兩車相距150m。六、測量平均速度實驗(間接法):1.實驗原理:2.實驗器材:3.實驗步驟:(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擋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測出小車將通過的路程S;1(2)測量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擋板的時間t1;(3)根據(jù)測得的S1和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j(4)將擋板移至S1的中點,測出小車從斜面頂點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2所用的時間%,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藍V2。4.探究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具體測量過程和記錄表格:得出的結論:小車從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題12]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實驗:(1)該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