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1一、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一)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體系。“哲學象普照大地的陽光,是人類的普遍理性”。第一節(jié)物質世界和實踐第一節(jié)物質世界和實踐2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它有兩個方面:一是思維與存在誰是世界的本原或第一性?對這一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即人的思維能否正確認識現實世界?對這一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哲學基本問題揭示了人了活動的根本內容和哲學的本性。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是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對世界怎么樣,即世界是聯系發(fā)展,還是孤立靜止的不同回答被劃分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偉大變革在于它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4(二)物質的客觀實在性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及其意義列寧從物質與意識的矛盾關系中定義物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又能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復印和反映。”(二)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列寧從物質與意識的5列寧的這句話的基本含義是:客觀實在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物質既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注意:第一,哲學的物質概念揭示的是所有物質的共性,它是從所有事物的總和中抽象出來的。第二,哲學的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一章課件6意識,從它的起源來說,既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又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意識,就它的本質來說,既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更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保R克思)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一章課件7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意義:第一,它堅持了物質客觀實在性的唯物主義立場,與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第二,它堅持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能動反映論和可知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和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第三,它體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缺陷。第四,它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否定了歷史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意義:8(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的客觀物質性體現在:第一,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實踐依賴自然界。第二,人的實踐活動是由意識指導的,但實踐活動本身是客觀物質性的。第三,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9結論: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也是客觀物質的。人的實踐活動依賴客觀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制約著人的實踐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既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基本途徑和過程,又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基本途徑和過程。人類要獲得實踐的成功,必須正確認識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根本要求。結論:10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一)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1、實踐的基本含義、特征、形式。實踐的本質含義: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的三個基本特征: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物質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驗。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1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一,實踐是人獨有的活動,即實踐是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標志之一。實踐(勞動)創(chuàng)造人,人通過物質生產維持自身的生命存在。第二,實踐生成并集中表現了人的社會本質(社會性或社會關系)。第三,人在實踐中體現了自身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特征。即人類是以改造世界的對象性活動為根本途徑,讓世界滿足人的需要,為人類服務。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12(二)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實踐是社會關系的基礎。即實踐內在地包含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意識的關系。第二,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三大領域。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即人類的物質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創(chuàng)造精神文化的實踐分別推動了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產生、進步和發(fā)展。(二)從實踐出發(fā)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13重點與難點:物質世界與實踐的關系世界的物質性或客觀實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前提?,F實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唯物主義的基石。所謂世界的客觀性,指的是它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包括人的實踐活動在內的物質統一性。因為實踐不具有外在于人的獨立性質。人的實踐雖然受到意識的指導,但在本質上是一種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但不是世界的基礎。要把肯定客觀世界的先在性與肯定實踐的本質和地位統一起來。重點與難點:物質世界與實踐的關系14第二節(jié)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fā)展一、聯系與發(fā)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聯系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第一,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們的主觀臆想。第二節(jié)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fā)展一、聯系與發(fā)展的普遍性15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世界聯系與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世界聯系與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fā)展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世界聯系與16一、聯系與發(fā)展的普遍性和多樣性(一)、世界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和發(fā)展1、聯系的概念
事物之間事物內部之間相互影響、作用、制約2、聯系的特征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B、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C事物聯系是多樣的(堅持全面觀點,抓住事物必然、本質的聯系)一、聯系與發(fā)展的普遍性和多樣性(一)、世界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17(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1、發(fā)展的概念
發(fā)展的實質: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事物發(fā)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事物永恒發(fā)展的原理要求我們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世界,防止用靜止不變的觀點看世界。*區(qū)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看它是否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fā)展前途。(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18“人間正道是滄?!保帮L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刻舟求劍“人間正道是滄?!保帮L物長宜放眼量”.19(三)兩種對立的發(fā)展觀
唯物辯證法1、聯系的觀點2、發(fā)展的觀點3、承認事物內部矛盾的觀點(主張用矛盾觀點來觀察問題,堅持兩點論)形而上學1、孤立的觀點2、靜止不變的觀點3、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觀點(認為事物運動變化是外力作用,堅持一點論)斗爭焦點: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三)兩種對立的發(fā)展觀
唯物辯證法形而上學斗爭焦點:是否承認20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guī)律(實質與核心)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guī)律(實質與核心)質量互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21(一)對立統一規(guī)律對立統一規(guī)律,也稱為矛盾規(guī)律,就是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運動發(fā)展變化。1.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同一性與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A、同一性:矛盾雙方互相依存、互相貫通。B、斗爭性: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性質二、世界聯系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一)對立統一規(guī)律二、世界聯系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22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是指它的條件性。b.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是指它的無條件性c.同一性和斗爭性有事相互連結、不可分離的,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既互相區(qū)別,
又互相連結。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是指它的條件性。C、矛盾的同一性與232、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是事物內部的矛盾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B、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和對比發(fā)生變化,為質變做準備。C、二者結合才能成為事物發(fā)展的動力。2、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是事物內部的矛盾24D.正確認識事物發(fā)展的外因和內因的關系a.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是第一位的b.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c.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D.正確認識事物發(fā)展的外因和內因的關系a.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25A、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B、矛盾特殊性的三種形式: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fā)展過程和階段各有不同特點;c.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26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D、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堅持具體問題
具體分析C、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認識和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D、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堅27E、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a.兩者是相互聯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著普遍性。b.兩者又相互區(qū)別,不能互相替代。c.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矛盾問題的精髓E、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a.兩者是相互聯系的,普遍性存在284、矛盾發(fā)展的不平衡性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有制約作用;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B、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事物的性質也隨之變化。C、在實際工作中藥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點。4、矛盾發(fā)展的不平衡性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B、矛盾291、質、量、度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與其他事物區(qū)分開來的內在規(guī)定性。質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量是事物存在的規(guī)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來表示的規(guī)定性。把握量使人們對事物認識的深化、精確化。度是質與量的統一體。把握度要求人們堅持適度原則,在實際工作中注意掌握火候、注意分寸、適可而止。(二)量質互變規(guī)律1、質、量、度(二)量質互變規(guī)律30量變和質變是辨證統一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2、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區(qū)分質變與量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有否突破度。割裂量變與質變的辨證統一,會導致:激變論(否認量變,只承認質變)庸俗進化論(否認質變,只承認量變)。量變和質變是辨證統一的。2、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區(qū)311、辨證的否定A、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和否定兩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性質不變、維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自身滅亡、轉化為它物的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相互滲透。B、辨證否定的重要特點:辯證否定是事物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辯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huán)節(jié);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三)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1、辨證的否定(三)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32事物發(fā)展是通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實現的。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發(fā)展的具體道路是曲折的。割裂事物發(fā)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會導致:循環(huán)論(夸大曲折性,否認前進性)直線論(忽視曲折性)2、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事物發(fā)展是通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實現的。2、33三、世界聯系與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現象和本質內容和形式可能性和現實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與結果三、世界聯系與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唯物辯證法現象和本質內容和形式可341、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統一關系因果關系有兩個特點:先后關系、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因果關系具有復雜性,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因多果、同因異果、一果多因、同果異因多因多果、復合因果。原因與結果的辯證關系原理對總結經驗教訓和科學研究具有指導意義。(一)原因和結果1、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統一關系(一)原因和結果35必然性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趨勢,等同于本質和規(guī)律。偶然性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不確定的趨勢。必然性與偶然性是辨證統一的a.必然性通過大量偶然性表現出來,沒有脫離偶然性的純粹必然性。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偶然性。C.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堅持辯證決定論,防止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和唯心主義的非決定論(二)必然性與偶然性(二)必然性與偶然性36
現實性是指包含內在根據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觀事物和現象的種種聯系的綜合??赡苄允侵赴诂F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fā)展前途的種種趨勢,是尚未實現的東西?,F實性和可能性之間既對立又辨證統一。(三)可能性與現實性(三)可能性與現實性371、概念內容:構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總和。形式:把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或者表現內容的方式。2、內容和形式是對立統一、相互作用的關系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對內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兩者關系錯綜復雜,有同一內容的多種形式,有同一形式的多種內容。防止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主義和否認形式作用的形式虛無主義(四)內容和形式1、概念(四)內容和形式381、本質與現象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F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現,現象具有復雜多樣性(五)本質和現象現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是多樣性的,現象是多變的本質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理性思維把握本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共同的東西;本質是相對穩(wěn)定、相對平靜的2、本質和現象之間是對立統一的1、本質與現象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五)本質和現象現象是可以直393、本質和現象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A、本質不能脫離現象B、現象不能脫離本質,真相和假象都是表現本質的方式。C、本質決定現象掌握本質與現象辨證關系原理有重要意義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對大量現象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事物本質。3、本質和現象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A、本質不能脫離現象40第三節(jié)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一、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一)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規(guī)律是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內在根據和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客觀性、普遍性是規(guī)律的兩個基本特點。其中,客觀性是規(guī)律最根本的特點,即規(guī)律的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相反,人的意識活動要受客觀規(guī)律的支配。第三節(jié)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一、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41(二)社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自然歷史過程自然規(guī)律是自然界及其各種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系。社會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以及人類的各種活動中存在著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系。自然規(guī)律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yè)產業(yè)鏈安全監(jiān)管方案手冊
- 離婚財產公證協議書
- 風力發(fā)電場項目投資合同
- 第八單元-第4課時-認識垂直(教學設計)四年級數學上冊同步高效課堂系列(蘇教版)
- 2025年愛康國賓項目建議書
- 第3課 項目一《校園護綠小能手·校園綠地護養(yǎng)院》(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浙教版
- 第15課 現代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與社會生活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2019)高二歷史選擇性必修2 經濟與社會生活
- 溫度傳感器信號線施工方案
- 大單元學習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浙教版2023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下冊《控制的形態(tài)》教學設計及反思
- GB/T 7260.40-2020不間斷電源系統(UPS)第4部分:環(huán)境要求及報告
- GB/T 3199-2007鋁及鋁合金加工產品包裝、標志、運輸、貯存
- 變革型領導問卷TLQ
- 診斷學-緒論-課件
- g4l操作指南教程硬盤克隆linux系統備份恢復帶截圖
- 消化道大出血的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課件
-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課件
- 員工調整薪酬面談表
- 輔警報名登記表
- 外研版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全部試題
- 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課題研究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