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1.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2.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3.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4.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7865e226a93eef0d333ae3bc2b4b1de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江西省上饒市高一(下)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0分)1.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列國“遂相吞滅,并大兼小,暴師經歲,流血滿野”“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并起”。由此可見,當時()A.各國混戰(zhàn)沖擊禮樂制度 B.華夏認同觀念得到加強
C.新的生產關系得以確立 D.中央集權體制遭到挑戰(zhàn)2.如圖為明至晚清糧食總產量、總需求量和人均占有量演變示意圖。據此可知,明清時期()A.人地矛盾日漸加劇 B.重農抑商政策松弛 C.農業(yè)生產陷入停滯 D.社會矛盾得到緩和3.甲午戰(zhàn)爭后的十年里,梁啟超等人為“中國”一詞注入國民、民族、國家等新內涵,并引入新式“歷史”概念,將“中國”置于“世界“和“歷史”交織而成的新型時空結構。他們做法()A.為變法營造輿論氛圍 B.強化了天朝上國的觀念
C.緣于嚴重的民族危機 D.旨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4.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在回憶錄中寫道:“辛亥革命以孫中山先生的解職和袁世凱的登臺而結束,實際上是失敗了?!边@里的“失敗了”是指辛亥革命沒有()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B.制定民主憲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體 D.廢除封建帝制5.全面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堅持抗戰(zhàn),另一方面為了鞏固抗日根據地和發(fā)展生產,實行()A.“打土豪,分田地” B.土地國有
C.“耕者有其田” D.減租減息6.毛澤東指出,把中國“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方向和基本點。下列實踐符合題意的是()A.提出“雙百”方針 B.參加抗美援朝 C.實施“一五計劃” D.出席萬隆會議7.某班學生準備紀念一位偉人,他們的筆記本上有“16歲遠赴法國留學、千里躍進大別山、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等關鍵詞。據此可知,這位偉人的貢獻有()A.找到了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 B.創(chuàng)立“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C.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D.帶領中國人民進入新時代8.世界古文明呈多元發(fā)展格局,各大文明特色鮮明,下列文明、文化現象配對正確的是()A.兩河文明——《漢謨拉比法典》——象形文字
B.尼羅河文明——金字塔——創(chuàng)造1-9數字
C.恒河文明——佛教——太陽歷
D.愛琴海文明——城邦民主制——露天大劇場9.有人談及古代帝國:“它雖湮沒于歷史,但其精神仍在我們腦海里蕩漾……;它雖是后起之秀,卻足以改變世界格局”。它分別指()A.古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 B.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
C.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 D.阿拉伯帝國、俄羅斯帝國10.如表是1540~1650歐洲商品價格變化(克銀/百公斤)情況,導致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時間小麥棉花白銀購買力指數1540208010016006026050165012064015A.農業(yè)科技進步 B.黑奴販運貿易 C.早期殖民擴張 D.工業(yè)革命推動11.在工業(yè)革命期間(1765-1840),英國鋼鐵和棉紡織品都出現了持續(xù)快速增長,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二者都是英國主要出口商品 B.工廠制確立推動二者持續(xù)增長
C.鋼鐵成為英國工業(yè)主導部門 D.電力是二者快速增長主要動力12.18世紀中英國開始印度殖民統(tǒng)治,殖民當局嚴控印度人進入政府、法院、學校任職,嚴控醫(yī)院、學校數量。20世紀20年代(一戰(zhàn)后),英國開始重視吸收印度上層貴族,知識精英到政府、法院任職,并大幅增加醫(yī)院、學校數量。英國調整政策目的在于()A.消除印度反抗,以印治印 B.與時俱進,推動印度自治
C.加強對印同化,柔道治印 D.因時而變,延續(xù)殖民統(tǒng)治13.20世紀30年代,世界工業(yè)產值占比出現新變化,美蘇世界工業(yè)產值占比上升,蘇聯躍居世界第二,英法德世界占比卻出現一定下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美國未受經濟危機沖擊 B.西歐經濟出現嚴重下滑
C.蘇聯的工業(yè)化發(fā)展迅速 D.世界格局出現根本變化14.1929和1973美國等資本主義圍家都先后出現兩次大的經濟危機,各國都積極應對,緩解危機沖擊。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強或減少國家經濟干預 B.實行貨幣貶值,刺激出口
C.實行貿易保護,減少進口 D.推行福利政策,緩和矛盾15.20世紀50年代美國大力推行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復興歐洲;21世紀20年代美國推動北約加速東擴,俄烏局勢緊張,爆發(fā)沖突。對二者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冷戰(zhàn)加劇的表現 B.都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反映
C.都推動歐洲加速崛起 D.都是美俄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產物16.美墨邊境墻穿越兩大沙漠,延伸至太平洋。美國修建這堵墻的初衷是為限制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這堵墻,將兩個國家分開,墻的這邊是富裕的美國,墻的另一邊卻是治安不穩(wěn)、落后的墨西哥,雖然是偉大的工程,但卻是最“自私”的舉措。據此可知()A.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B.跨國公司迅猛發(fā)展
C.區(qū)域經濟集團化發(fā)展 D.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來,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體育開始逐步傳入我國。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出于強兵的作用,主動接觸和引進西方軍事體操,創(chuàng)辦軍事學堂,開設體操課程。維新派人物譚嗣同認為西方諸國的強大在喜動,而中國的落后在于好靜,倡導引進西方體育,以體育興國強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為主的體育課程,近代體育課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將體操科改名為體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體育的觀念,體育課程分為田徑、球類等等。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期間,頒布了中國第一部體育法《國民體育法》,設立了專門的體育管理機構,舉辦了四屆全國運動會,參加了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摘編自國家體委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中國近代體育史》材料二: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要把發(fā)展體育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chuàng)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暯綍娙珖w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時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體育運動發(fā)展的歷程。(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發(fā)展體育運動的意義。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6-18C世界科學與思想科學革命文藝復興啟蒙思想科學家成就思想家內容思想家主張哥白尼日心說但丁揭露教會黑暗伏爾泰倡君主立憲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彼特拉克人學對抗神學盧﹒梭主權在民牛頓經典力學達芬奇展現女性美孟德斯鳩分權與制衡材料二:文藝復興打破神學枷鎖,解放人性,啟蒙運動“爭取人權”。從文藝復興強調個性、自由到啟蒙運動提倡民主、法制;從解放人性到提倡“主權在民”。兩者都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偉大斗爭,且都有一些共同點,也存在明顯差異。——摘自《從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到法國大革命》(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分析科學革命與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間關系,說明推動三者發(fā)展的根本因素。(2)依據材料一、二,比較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幾個世紀以來,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心,隨著世界各地區(qū)政治、經濟形勢發(fā)展,也在變動著。15-16C的地理大發(fā)現,使意大利港口遠離世界商路,失去了獨占東方貿易和歐洲商業(yè)中心的地位,世界航路中心轉移到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甚至成為歐洲最大的殖民帝國。隨著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衰落,17C荷蘭成了歐洲經濟中心。英國17C中葉的資產階級革命和18C中開始的工業(yè)革命,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此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心,就伴隨著這些殖民帝國的沉浮興衰,從地中海沿岸轉向大西洋。再從大西洋西岸轉移到大西洋東岸。有人預言“地中海是過去主宰性的海洋,大西洋是逢時當令的海洋,太平洋則是未來的海洋”。這一預言今天正逐漸成為現實?!晕貉嗌鳌秮喬洕l(fā)展和世界經濟中心轉移》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圍繞“力量崛起,中心轉移”這一主題,自擬題目展開論述。(要求:緊扣主題,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鮮戰(zhàn)爭于1953年才剛剛結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戰(zhàn)爭升級于擴大的趨勢,新中國的財政將會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為美國逐漸加強在亞太地區(qū)的軍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邊國家對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恐懼”,使得一些周邊國家也希望美國擴大在亞洲地區(qū)的軍事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使中國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上述的不利形勢?!鼧酥局轮袊饨辉瓌t的最終形成和確立?!獙O天旭《淺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當下中國外交的意義》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中國與緬甸、印度等有關國家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成為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1957年11月6日,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堅決主張一切國家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向全世界提出了這樣一個時代之問,并明確給出了中國的方案,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新時代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摘編自黃蔥康《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分別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世界意義和中國方案。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并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兼并戰(zhàn)爭不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等表明當時各國混戰(zhàn)沖擊禮樂制度,A項正確;
題干沒有華夏認同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
新的生產關系得以確立,與題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
中央集權體制遭到挑戰(zhàn),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要求學生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A【解析】根據圖表可知,明至晚清時期雖然糧食總產量增加了,但是糧食總需求量增長更為迅速使得人均糧食占有量不斷減少,這從側面反映出明清時期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導致糧食危機日益加劇,而糧食危機出現的深層次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積有限,即人地矛盾加劇,A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依舊堅定奉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農業(yè)生產繼續(xù)發(fā)展,排除C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地矛盾加劇的情況下,會激化社會矛盾,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古代小農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結合古代小農經濟發(fā)展的特征來解答。
本題考查古代小農經濟的發(fā)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答案】C【解析】據材料“注入國民、民族、國家等新內涵”“將‘中國’置于‘世界’和‘歷史’交織而成的新型時空結構”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zhàn)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嚴重,梁啟超等人企圖通過探索構建近代新型史學的方式以救亡圖存,故選C項;
從“甲午戰(zhàn)爭后的十年里“可知當時變法已失敗,排除A項;
他們將中國至于“世界”和“歷史“中,不會強化天朝上國觀念,排除B項;
D項并非最終目的,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甲午戰(zhàn)爭,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甲午戰(zhàn)爭,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4.【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辛亥革命以孫中山先生的解職和袁世凱的登臺而結束,實際上是失敗了”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的手中,并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沒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故選A項;
孫中山解職前頒布了《臨時約法》,排除B項;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制政體排除C項;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5.【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全面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堅持抗戰(zhàn),另一方面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鞏固抗日根據地和發(fā)展生產,故D項正確;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排除A項;
抗戰(zhàn)時期并未實行土地國有政策,排除B項;
“耕者有其田”是土改時期的政策,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抗日戰(zhàn)爭,結合抗日戰(zhàn)爭中中共的政策變化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抗日戰(zhàn)爭,考查學生掌握并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
6.【答案】C【解析】據材料“把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我們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方向和基本點”,符合題意的是實施“一五計劃”,故選C;
ABD與題意無關,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一五計劃”,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一五計劃”,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7.【答案】C【解析】據材料“16歲遠赴法國留學、千里躍進大別山、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可以判斷這位偉人是鄧小平,他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故選C;
AB是毛澤東的貢獻,D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貢獻,故ABD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鄧小平的歷史功績,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鄧小平的歷史功績,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8.【答案】D【解析】結合世界古文明及其成就的知識可知,兩河文明是楔形文字,排除A;
創(chuàng)造1-9數字是印度恒河文明,排除B;
太陽歷是古埃及尼羅河文明,排除C;
結合所學可知,愛琴海文明創(chuàng)造了城邦民主制,而露天大劇場則有利于促進公民的公民意識,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文明成就,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文明成就,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9.【答案】A【解析】據材料“它雖湮沒于歷史,但其精神仍在我們腦海里蕩漾……;它雖是后起之秀,卻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羅馬立法精神和司法原則到現在仍被世界廣泛吸收采用。俄羅斯帝國9世紀發(fā)端,現在仍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A項正確;
拜占庭帝國延續(xù)的仍是古羅馬帝國的立法精神和司法原則,排除B項;
阿拉伯帝國主要涉及的是對東西方文化的影響,與材料不符,奧斯曼帝國并沒有對世界格局作出重大改變,排除C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交流,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10.【答案】C【解析】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興起,大量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流入歐洲,出現嚴重通貨膨脹,歐洲物價飛漲,小麥、棉花價格連續(xù)上漲,銀價下跌,故選C;
這一時期,農業(yè)科技并沒有較大進步,排除A項;
黑奴貿易仍是殖民擴張的一部分,排除B項;
工業(yè)革命開始的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的是殖民擴張的后果和歷史影響,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殖民擴張的后果和歷史影響,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11.【答案】B【解析】據材料“在工業(yè)革命期間(1765-1840),英國鋼鐵和棉紡織品都出現了持續(xù)快速增長”結合所學可知,工業(yè)革命后,工廠制確立,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紡織業(yè)等輕工業(yè)成為主導工業(yè)部門,機器大生產也促進鋼鐵業(yè)發(fā)展,B項正確;
英國主要出口商品是棉紡織品,鋼鐵出口相對較少,排除A項;
此時鋼鐵并不是主導部門,排除C項;
電力是在19世紀70、80年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興起才廣泛運用,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英國工業(yè)革命,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英國工業(yè)革命,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據材料“20世紀20年代(一戰(zhàn)后),英國開始重視吸收印度上層貴族,知識精英到政府、法院任職”,結合所學可知一戰(zhàn)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興起,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沖擊英殖民統(tǒng)治,英采取一系列措施,目的是更好的延續(xù)其殖民統(tǒng)治,D項正確;
材料強調的是英國的目的是延續(xù)殖民統(tǒng)治,并不是以印治印,也不會讓其自治,更不是對其同化,排除AB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的是英國的殖民擴張,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英國的殖民擴張,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13.【答案】C【解析】美國受1929經濟危機沖擊,西歐雖然受危機沖擊,但經濟從自己縱向來看并沒有嚴重下滑,只是占比有一些下降,AB排除;
20世紀30年代,蘇聯正處于計劃經濟建設時期,工業(yè)化成就突出,歐一世二,C正確;
D世界格局并沒有根本性變化。
故選:C。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4.【答案】A【解析】1929危機應對主要是加強國家經濟干預和1973危機應對主要是適度減少國家經濟干預,A正確;
B、C雖然都有一定采取,但不是最恰當;
D項是二戰(zhàn)后,西方普遍推行福利政策。
故選:A。
本題考查1929-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1929-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歇爾計劃和俄烏沖突都是美國推行霸權表現,B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冷戰(zhàn)于1991蘇聯解體結束;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C歐洲雖有一定發(fā)展,但整體看歐洲紛爭不斷,軍事、外交上歐洲越來越依附于美國;
D俄羅斯也是資本主義國家,與美并不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
故選:B。
本題考查美蘇冷戰(zhàn),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美蘇冷戰(zhàn),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6.【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為限制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最自私的舉措”并結合所學可知,修建美墨邊境墻體現了美國一部分人不愿意承擔全球化的社會責任,是一種逆全球化的表現,故D項正確;
美墨邊境墻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故A項錯誤;
美墨邊境墻是美國政府修建的,與跨國公司關系不大,故B項錯誤;
美國修建美墨邊境墻的初衷是限制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這不是加強區(qū)域經濟合作的舉措,因此不能體現區(qū)域經濟集團化的發(fā)展,故C項錯誤。
故選:D。
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趨勢,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為限制來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最自私的舉措”,結合逆全球化的表現及其影響分析。
本題考查阻礙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因素,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17.【答案】【小題1】歷程:根據材料“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出于強兵的作用,主動接觸和引進西方軍事體操,創(chuàng)辦軍事學堂”可概括出洋務運動時期,引進西方軍事體操,創(chuàng)辦軍事學堂;根據材料“維新派人物譚嗣同認為西方諸國的強大在喜動,而中國的落后在于好靜,倡導引進西方體育,以體育興國強民”可概括出維新變法時期,倡導體育興國強民;根據材料“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為主的體育課程,近代體育課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可概括出清末新政時期,推行以日式兵操為主的體育課程;根據材料“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將體操科改名為體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體育的觀念,體育課程分為田徑、球類等等”可概括出北洋政府時期,建立體育科,豐富體育課程;根據材料“南京國民政府統(tǒng)治期間,頒布了中國第一部體育法《國民體育法》,設立了專門的體育管理機構,舉辦了四屆全國運動會,參加了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可概括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頒布體育法,設立專業(yè)體育管理機構,舉辦大型運動會,參加國際運動會.【小題2】意義:根據材料“主動接觸和引進西方軍事體操,創(chuàng)辦軍事學堂”可概括出有利于強兵御侮,救亡圖存;根據材料“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可概括出促進民族覺醒,增強凝聚力;根據材料“要把發(fā)展體育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chuàng)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促進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民族體質,振興中華;娛樂身心,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解析】本題考查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第一問結合近代中國體育運動發(fā)展的歷程分析;第二問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8.【答案】【小題1】關系:科學革命推動思想解放,科學革命為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奠基。思想解放也推動科技進步,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使人民更加相信科學。根本因素:資本主義興起和發(fā)展?!拘☆}2】同:都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都注重人,肯定人的價值,提倡思想自由;都有反封性,揭露批判教會黑暗(答對任意兩點得。異:文藝復興注重人性解放,啟蒙運動重理性、人權,構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文藝復興揭露教會黑暗,反禁欲,啟蒙運動反封建王權、封建制度;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奠基,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武器?!窘馕觥浚?)本題考查科學革命與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對題干表格信息的正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本題考查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異同,依據材料“從文藝復興強調個性、自由到啟蒙運動提倡民主、法制;從解放人性到提倡‘主權在民’”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近代科技發(fā)展和思想解放運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難度適中。
19.【答案】首先,圍繞“力量崛起,中心轉移”這一主題,根據材料“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心,隨著世界各地區(qū)政治、經濟形勢發(fā)展,也在變動著。15—16C的地理大發(fā)現,使意大利港口遠離世界商路,失去了獨占東方貿易和歐洲商業(yè)中心的地位,世界航路中心轉移到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甚至成為歐洲最大的殖民帝國。隨著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衰落,17C荷蘭成了歐洲經濟中心。英國17C中葉的資產階級革命和18C中開始的工業(yè)革命,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國。此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心,就伴隨著這些殖民帝國的沉浮興衰,從地中海沿岸轉向大西洋。再從大西洋西岸轉移到大西洋東岸。有人預言‘地中海是過去主宰性的海洋,大西洋是逢時當令的海洋,太平洋則是未來的海洋’?!苯Y合所學知識,可以提煉觀點為:新力量崛起,推動世界經濟中心不斷轉移。其次,圍繞提煉的觀點“新力量崛起,推動世界經濟中心不斷轉移”,結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學知識,從14——15世紀、17世紀——18世紀、19——21世紀等幾個階段和角度,進行詳細的論述,如:14——15世紀,新型資本主義經濟在歐洲悄然興起,敢于追求財富的探險家大批涌現;他們在葡、西封建政府支持下,環(huán)球探險,掠奪財富,開辟市場。新航路開辟打破隔絕,使世界連為整體;世界商業(yè)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17世紀,荷蘭最早確立資本主義政治,快速崛起,成為“海上馬車夫”,建立了龐大的商業(yè)帝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廚房承包合同書參考
- 擔保書之擔保型買賣合同
- 私人教練勞動合同
- 商鋪租賃合同修改
- 吊裝安裝服務合同
-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口算題
- 小學六年級口算強化練習題
- 小學二年級數學萬以內口算題
- 青島版數學九年級上冊《有關圓的典型例題的解析》聽評課記錄3
- 車輛損失評估委托書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 【企業(yè)盈利能力探析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400字】
- 三年級上冊數學口算題1000道帶答案
- 危急值的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知識競賽-競彩知識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測試題
- 高級農業(yè)經理人(三級)技能鑒定考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2024年春季開學預案
- GB/T 44311-2024適老環(huán)境評估導則
- 蘇教版(2024新版)一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
- 【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人物形象分析78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