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_第1頁
“異”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_第2頁
“異”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_第3頁
“異”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_第4頁
“異”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異”樣的設計“同”樣的精彩《鄉(xiāng)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傳誦幾十年依然魅力不減。質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撩動的卻是我們靈魂深處最柔軟、脆弱的心弦,很容易就勾起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愫。這樣的一篇經典文章選入小學語文課本,要把這種醇厚、綿長的情感傳遞給涉世未深的孩子們,孩子們能理解嗎?怎么講?教什么?什么才是合適的教學內容?沒想到余光中老先生僅用20分鐘一蹴而就的88個字的“隨筆”,竟然給我們提了一個難題。

詩中的情感——“愁”,貫穿整個作品,含蓄卻又熾烈。人到中年的我們,誰沒有過類似的經歷呢?即使沒有對祖國的離別之愁,但與親人的相思之愁卻也感同身受,很容易就會和詩歌產生情感的共鳴??晌覀円鎸Φ氖侵挥惺畾q的孩子,他們能有這樣的經歷嗎?沒有情感的共鳴,充其量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孩子的情感只能游離在作品之外。

閱讀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有很多,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即“得意”,此為其一;學習文本的語言文字,品味其字、詞、句、章的行文之妙,嘗試表達,即“得言”,此為其二。這兩節(jié)課都是圍繞這些目標進行設計的。

一、注重朗讀殊途而同歸

《鄉(xiāng)愁》這首現(xiàn)代詩歌,語言優(yōu)美,朗朗上口,適合學生朗讀。這兩個設計中,兩位教師都把朗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在設計一中,教師在同學們讀準確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示范,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停頓與節(jié)奏,并以課題為范例,利用聲音的長短變化,引導學生讀出了詩歌應有的韻味。在設計二中,教師在初讀詩歌時,也采用了范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本詩那種深沉的語調、舒緩的節(jié)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入詩歌的意境之中。

高爾基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靈魂的歌?!痹姼枋亲罡磺楦械?,詩人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而他的目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的。結合詩歌的特點,在課上老師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使學生讀出節(jié)奏、重音,注意語速、語調……從而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中所抒發(fā)的情感滲入學生的心靈,完成了學生與詩人最初的情感交融。

把詩歌讀正確,是詩歌教學的底線。在這點上來說,兩位教師的設計都給予了朗讀教學高度的重視,而且進行得扎實有效。

二、注重情感形異而神同

詩言志,詩傳情。詩歌傳遞給我們的是強烈的情感,“愁”是詩人要傳遞給我們的最主要情感。兩位老師也都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這個關鍵點,圍繞“愁”字展開教學。

1.以“愁”作為教學的切入點

雖然本次教研的形式講究“異構”,但是兩位教者卻抓住了文章的靈魂“鄉(xiāng)愁”一詞構筑執(zhí)教理念。愁緒是一種常見的內心感受,余光中先生在詩歌中展示的是縈繞自己一生的鄉(xiāng)愁。但是學生的經歷、經驗都與之有很大的差距。怎樣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是體會感情、達成目標的關鍵。

兩位教師在課上都將同學們的關注點引向了“愁”。在設計一中,教師利用了學生們熟悉的幾首古詩,在回憶古詩、積累古詩的同時,更讓學生關注到了詩句中共同的情感——愁。借此,巧妙地幫助學生理解了“鄉(xiāng)愁”的一般含義,過渡到本文的學習也是水到渠成。這樣的設計可謂一舉多得:積累了語言,此可謂一得;初步理解詩題,可謂二得;為全詩奠定情感基調,可算三得。設計二中,教師用富有詩意的排比句,概括了古代名家筆下的“鄉(xiāng)愁”,自然引發(fā)了同學們對余光中先生《鄉(xiāng)愁》的探索熱情。這一設計看似簡單,卻顯示出任課教師是一位善于創(chuàng)造詩意境界的“高人”。教師充滿魅力的語言,相得益彰的背景,讓學生在不自覺中被帶入詩的情景之中。而且也滲透了用“意象”來表現(xiàn)內心感受的寫法。

可以說,兩位老師都有一雙善于捕捉的眼睛,聚焦于詩題中的“愁”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自然切入。

2.以“愁”作為教學的生長點

在兩個課堂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的內心情感,都設計了言語實踐活動。通過情感體驗、想象畫面、對比閱讀等一系列富有思維深度、交際寬度的言語活動,使學生們走進了余光中先生的內心世界,加深了對鄉(xiāng)愁的理解和體驗,有感悟、有思考,學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3.以“愁”作為教學的拓展點

課本無非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的教學絕不能只局限于一篇文章,局限于語文課堂,我們要力爭通過教學把學生引向生活,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汲取營養(yǎng)。兩位教師同樣在教學的收尾時,把同學們興趣點引向更豐富、更廣闊的空間,實現(xiàn)閱讀、寫作向課外的延伸,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用語文促進了語文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體現(xiàn)了兩位語文老師的“大語文意識”。

如果說兩位教師相同的著眼點體現(xiàn)了對教材的準確把握,那么,不同的策略就體現(xiàn)了兩位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因此成就了兩節(jié)課不同的精彩。

設計一:咬文嚼字“言”“意”共生

隨著2022版新課標的頒布,越來越多的老師已經注意到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人們賦予了語言豐富的感情,因而就有新鮮活潑的豐富的語言。而《鄉(xiāng)愁》一文,就恰恰是這樣一篇外在的形式樸實無華,卻包含豐富情感的美文,正是引導學生們學習語言的絕好素材。于是,在設計一中,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得言”上。

1.層層推進、扎實有效

在教學中,教師把很多精力放在了對詩歌整體內容和情感的概括上。從意象、時間、感情三方面,層層推進,由易到難,對詩歌的整體內容有了完整的了解。其實這本身就是在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整體把握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在小學階段,概括能力正是學生明顯的一個“短腿”。新課標對把握課文內容在中高年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由中年段的“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發(fā)展到“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那么這里的把握從何而來?我想,概括思維訓練,歸納能力訓練的長期積累是不可缺失的。

課堂上,老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仍然安排了整體把握課文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因為內容看似簡單而走過場,也沒有因為時間緊張而降低要求。而是一步步把簡單的表述不斷豐富,這樣條理也更加清晰,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發(fā)展。

2.“換”出的精彩

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是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同學們關注了詩歌押韻的特點,而且并沒有直白的奔向主題,而是巧妙地一“換”,在前后的對比中,韻律已經在同學們的腦海中扎根,這比單純的告知更有效果。此時再來讀詩,學生口中所出還能是干癟的字符嗎?聽起來余音繞梁,別有一番滋味。新課標倡導:“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睙釔凼强床灰娨裁恢模覀円膊荒軓娖群⒆尤釔?。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設計,卻激發(fā)著孩子們的熱情,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他們一定有著不一樣的感情,這感情中也許就包含著“熱愛”的種子。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心呵護,幫助他們積蓄力量,靜待種子的萌發(fā)、成長。

3.巧妙煉字,“言”得“情”生

詩歌語言優(yōu)美,意象豐富、意境悠遠。詩歌的語言美首先體現(xiàn)在用詞的錘煉上,它十分講究詞語的選用,要求選取最準確、最生動、最精煉的詞語來表現(xiàn)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做到“言約意豐”,給讀者以更多的感受。所以,在詩歌教學的語言訓練中,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及其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錘煉語言的習慣和能力,不斷提高讀寫水平。

《鄉(xiāng)愁》一詩只有88個字,沒有過多的修飾,這些語言甚至連孩子們在作文中都不屑去用,為什么能成為經典?學習語言理所應當成為教學中的重點。

在教學中,教師不露聲色地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了文字,從“小小的,窄窄的”等疊詞入手,通過兩組句子的對比,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疊詞應用,不但在節(jié)奏上更加上口,更可以表現(xiàn)本文那濃情似霧的鄉(xiāng)愁,以及外在的語言形式中蘊涵著的情感力量。這個設計,是在朗讀,也是“咬文嚼字”,更是情感在課堂上的萌發(fā)。幽幽的鄉(xiāng)愁從學生的口中得以展現(xiàn)。

在最后一小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面前“示弱”,故意留下了兩處錯誤,卻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到了“淺淺”與“深深”這一對反義詞上。學生們也就更能理解,在心中,海峽再“深”,也難以阻擋對祖國的思念;海峽雖“淺淺”,但是故國之情卻是深不可測。

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語言生長點,引導學生徜徉其中,讓學生的生命里涌動著對詩歌難以割舍的情感,身心得到陶冶,語言獲得發(fā)展,這才是詩歌教學真正的價值所在。學生們在“得言”的同時,情感目標也就自然得以落實。

設計二:緊扣目標以情促情

《鄉(xiāng)愁》是一篇充滿人文情感的詩歌。在這個設計中教師力圖用心去教,用感情去教,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努力使師生的感情融入濃濃的鄉(xiāng)愁之中,產生心靈上的共振,所以這一堂課聲情并茂,使人仿佛置身于藝術的殿堂,得到一種真正的藝術感受。

1.傳情達意,喚醒情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動、喚醒、鼓舞。”作為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教師有責任把學生“調動”起來,達到情感的共鳴。這應該是許多語文老師苦心追求的境界。但是靠什么來調動學生呢?教師的激情就顯得舉足輕重。教師本身無動于衷,又怎能要求我們的孩子走入文本、理解的感情呢?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必然能感染學生,在學生中引起共鳴,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氛圍,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設計二中,教師通過將自己對作品精華處的理解和感悟“讀”給學生聽,并且?guī)ьI他們讀,直到讀出真實的“感覺”來。這個過程是含英咀華的過程,也是把經典的語言“化”入個人身心的過程,這就是美讀——扎根于原文本的土壤,讀出了“味”。這一句句的過渡語,充滿著些許的無奈與淡淡的凄涼,再加上教者充滿激情的演繹,為一堂課奠定了感情基調,學生在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話語中一步一步地走入游子的內心世界。

2.走進畫面,展開想象

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詩歌所表現(xiàn)的畫面,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兒時的我們,心中最可依靠的就是母親那溫柔的懷抱。離開故土,思念盡數(shù)獻給了母親,看到母親的照片會哭,穿上母親縫的衣服會哭,想起母親翹首的期盼更會哭……當淚水滴落在郵票上時,我相信母親讀信時會聞到淚水的清香與苦澀?!边@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之中,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學生的、的情緒互相交融,感情得到升華,情感得到感染。

回顧兩節(jié)課的設計,其中都融入了教師的個人思考與嘗試。兩個不同的設計,但最終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