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導學案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課程標準】通過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兩稅法等來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chuàng)新?!窘虒W重難點】1.重點: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三省六部制的確立、租庸調制的進步作用和兩稅法的特點。2.難點:漢唐間賦稅制度的變化?!緯r空定位】【學習流程及內(nèi)容】(一)導入(2分鐘)(二)自主討論(7分鐘)(三)聚焦展示(20分鐘)Ⅰ.基礎知識梳理:第一區(qū)學習目標:理解三省六部制與科舉制1.三省六部制:①時期魏晉初創(chuàng),隋時,中央正式確立②職責省負責草擬皇帝詔令,掌決策權;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掌審議權也是決策權;省負責執(zhí)行,掌執(zhí)行權,下設、、禮、兵、、工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共議國事③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牽制監(jiān)督有效制衡削弱了相權,進一步完善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它是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影響深遠。2.選官用官制度的嬗變1)演變禪讓世襲官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2)時期堯舜夏商周漢朝魏晉隋唐宋元明清3)依據(jù)賢能貴族血緣孝廉家世-門第血緣考試+才學4)目的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進步。5)科舉制: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始設科,科舉制形成;唐代繼承和——評價科舉制:它使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開和,中國古代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與完善;它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通過相對公平的參與政權有利于打破門閥士族特權擴大了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第二區(qū)學習目標:了解中國古代稅制改革的趨勢3.中國古代稅制的演變1)租庸調制:唐初規(guī)定,受田農(nóng)民除繳納租和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繳納一定的絹或布代替勞役,稱為俗稱納絹代役。2)兩稅法——(1)原因:①土地買賣和嚴重,制無法推行,租庸調制也無法維持。②為了解決困難。(2)情況: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的建議,實行兩稅法(每戶按和.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由于)一年分夏、.兩季征收夏稅和秋稅,故稱“兩稅法”。(3)特點兼影響: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的.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nóng)民的。Ⅱ.同步訓練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載,東晉時,太尉郗鑒為女擇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導的家中“遍觀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飾,以圖被選,只有王羲之“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被郗鑒認為是理想的女婿人選,“遂以女妻之”。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講究門第C.擇婿方式獨特

D.大臣拉幫結派2.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jīng)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差額錄用的科舉制??婆e制更有利于A.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3.武則天時期,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shù)量大增,且更替頻繁。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擴大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

B.為官員提供迅速晉升的機會C.便于實現(xiàn)對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強化宰相參政議政職能4.隋朝時期,除了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還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議事制度、對官員進行監(jiān)察的制度,還建立起對官員政績進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A.有利于政府統(tǒng)治機制完善B.都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標志著封建皇權的強化5.在隋至唐初,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設于門下省)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午后各歸本省處理本職工作。由此可見,隋至唐初A.實行三省六部制 B.決策與行政分離C.實行集體宰相制 D.決策權歸門下省6.《資治通鑒·唐紀》:“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zhí)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中書侍郎、中書令省審之,給事中、黃門侍郎駁正(糾正錯誤不妥之處)之。上始申明舊制,由是鮮有敗事?!边@一制度A.使得官員之間相互傾軋 B.推動專制皇權走向頂峰C.一定程度減少決策失誤 D.導致了中書省一省獨大7.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唯以資產(chǎn)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有利于A.促進農(nóng)產(chǎn)品商品化 B.保證農(nóng)民生產(chǎn)時間C.放松人身依附關系 D.催生新的經(jīng)濟因素8.王定寶在《唐摭言》中提道:“三百年來,科第之設,草澤(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紱(顯貴的意思)望之繼化。孤寒失之,其旗餒矣;世祿失之,其族絕矣?!痹摬牧现饕沂究婆e制的實行A.極大地鞏固了唐朝的統(tǒng)治B.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實現(xiàn)了貴族和平民的平等D.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9.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边@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A.替皇帝起草詔令 B.審核詔令內(nèi)容C.負責詔令的執(zhí)行 D.負責監(jiān)察百官10.“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边@表明唐太宗主張A.賦予大臣更多權力 B.推行君主立憲制度C.實行民主協(xié)商制度 D.廢除君主專制統(tǒng)治11.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12.假設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談政治。秦始皇說:“我首創(chuàng)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體制,功勞蓋世?!碧铺谡f:“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權的后遺癥,不如我三分相權,相互監(jiān)督,確保了我的獨尊地位。”明成祖站起來說:“得了吧,我廢除丞相,設立內(nèi)閣,才感到大權在握的踏實?!庇赫壅f:“都別自吹了,只有我才實現(xiàn)了咱們皇位世襲、權力至上的夢想?!彼麄兊难哉揂.都符合史實 B.只有明成祖的說法與史實不符C.有兩位皇帝的言論與史實不符 D.都與史實不符第三區(qū)學習目標:認識中國古代選官用官制度的嬗變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當時用人定出一客觀標準,還是不失此項制度所應有的傳統(tǒng)精神的。但后來卻變成擁護門第,把覓取人才的標準,無形中限制在門第的小范圍內(nèi),這便大錯了。唐代針對此弊,改成自由競選,所謂“懷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長官察舉,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評定,把進仕之門擴大打開,經(jīng)由個人各自到地方政府報名,參加中央之考試。這制度,大體說來,較以前是進步的。漢制規(guī)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經(jīng)商,鄉(xiāng)舉里選系由地方政府察舉呈報?,F(xiàn)在自由報考之唯一限制,即報名者不得為商人或工人。——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舉制大事年表材料三:隋唐開始的科舉始終將儒家經(jīng)典作為考試的主要內(nèi)容?!运逄埔院螅鞔按笮≈?,悉聽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科舉選官制度,使一些本來無立錐之地的平民書生,通過科場也得以晉身于官僚、貴族的行列。這樣一來,在社會的等級階層之間,也就必然出現(xiàn)等級中的升降、甚至貴賤間的對流,這種流動性同時為那些原來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隊伍,提供了可能性?!幾院健对囌摽婆e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1)據(jù)材料一,指出科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的異同。(5分)(2)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科舉制演變的基本特征。(5分)(3)據(jù)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政治的影響。(2分)【課堂小結】(四)評(8分鐘)(五)測(3分鐘)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材料內(nèi)容主要論及擇婿選定標準,反映當時貴族講求門第、互為婚姻的社會狀況,故B項正確。材料內(nèi)容并非講述女性地位,亦無可比較的擇婿方式,也不涉及政治斗爭,A、C、D三項均不是對材料的全面反映,故A、C、D三項錯誤。故答案是B。2.【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魏晉九品中正制根據(jù)門第來選拔官員,科舉制是自由投考、差額錄用,可見與前代相比,科舉制大大擴大了錄取的基礎,使普通大眾得以有機會通過考試走入仕途。而科舉制以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必然使社會中更多人讀書,參與科舉考試,爭取做官,從而提升社會文化水平,故D項正確??婆e考試科目為明經(jīng)、詩賦等,不能選拔最優(yōu)秀的官吏和鑒別官員道德水平,排除A、B兩項。科舉考試自由投考,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故排除C項。故答案為D。3.【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shù)量大增,且更替頻繁”等信息可知,通過增加宰相數(shù)量,分割宰相權力以達到削弱宰相加強皇權的目的,以便實現(xiàn)對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等信息可知,這一做法削弱了中書、門下二省的職權,A項不符合邏輯,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宰相數(shù)量大增,且更替頻繁”等信息可知,這一做法是為了加強君主自身的統(tǒng)治而非為了官員的晉升,B項與材料無關,故B項錯誤。結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職權被削弱而非強化,D項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是C。4.【答案】A【解析】材料中制度有利于選拔優(yōu)秀人才、整頓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統(tǒng)治機制完善的表現(xiàn),故A項正確;材料中制度都屬中央制度,未提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B項錯誤;材料中科舉制能夠間接提高行政效率,故C項錯誤;材料中制度能夠強化皇權,但非主要作用,故D項錯誤。答案:A。5.【答案】C【解析】A、B、D三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據(jù)材料“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設于門下省)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午后各歸本省處理本職工作”可以得出隋至唐初實行集體宰相制。答案:C。6.【答案】C【解析】“各執(zhí)所見”能夠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并非相互傾軋,故A項錯誤;專制皇權走向頂峰是在清朝,故B項錯誤;根據(jù)“鮮有敗事”可知這一制度一定程度減少了決策失誤,故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可知三省相互牽制,故D項錯誤。答案:C。7.【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向人征稅,改為向地征稅,農(nóng)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松弛。答案:C。8.【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平民通過科舉制發(fā)跡,顯貴之家依靠科舉制延續(xù)其地位可知,科舉制是進入仕途的主要通道,有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作用。答案:B。9.【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三省職能。依據(jù)所學知識,結合題干材料“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可知,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審核詔令內(nèi)容。答案:B。10.【答案】A【解析】A.從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梢泽w現(xiàn)出唐太宗主張給大臣更多的權力。B.唐太宗時期,不可能實行君主立憲。C.當時沒有民主協(xié)商制度。D.唐太宗是封建帝王,不可能廢除君主專制。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要求學生結合唐太宗的歷史功績和唐朝的政治制度特征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封建政治制度的特點,學生要有較強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的能力。11.【答案】B【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的運轉方式: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并交由工部開展執(zhí)行;故選B.材料涉及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運行方式,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并交由工部開展執(zhí)行;本題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為考查背景,考查對三省六部運轉方式及程序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課本知識點的識記能力.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演進,要求具備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辨別歷史和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C.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的說法符合史實;唐朝三分相權,確保君權獨尊,唐太宗的說法符合史實;明太祖廢丞相,設立殿閣大學士,到明成祖設內(nèi)閣,明成祖的說法不符合史實;中國自秦始皇就開始皇位世襲、權力至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