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劉穆之與宋武帝高門士族問題
一、同書同卷與劉穆之《宋書》眾所周知,在歷代王朝的交替和社會變革過程中,一些困難的統(tǒng)治者在發(fā)展其勢力的過程中,致力于制定合理的計劃和方法。著名的有如曹軍、諸葛亮和劉曉波的著名藝術(shù)家荀忠、劉穆之和宋武帝劉曉波也是。不過,檢點相關(guān)評論,可見對劉穆之其人,以往論者,不僅以策士一類視之,而且多以為劉穆之對劉裕,“教誤之也”,貶斥之意明顯。宋人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卷三一“《宋書·武帝紀》”條論云:(劉)裕本劉牢之所拔,習見百年經(jīng)略中原舊事,勇智兼人,宇量閎絕。若使息圖僭奪,專意經(jīng)綸,其于恢復混一之功不難成矣。裕非無此資,故前取燕,后取秦,皆欲頓駕立足為遠大之基;所以隨事淪胥,既得復失,終于割據(jù)分裂者,乃劉穆之教誤之也。取天下自蘇秦、張儀說破,蕭何、張良做出,后世相承,蓋有定說。英杰之士,必先識其大勢所歸,運動開闔,在本身材分之外;而穆之乃欲以區(qū)區(qū)應(yīng)用刀筆小能,輒當豪杰佐時之目。嗟夫!彼謂如鄧禹、荀彧者,無以異于賈充、鐘會耶?葉適出于其所處國勢而有愿于北征之念,以為劉裕“恢復混一之功不難”,然其終于無成,“乃劉穆之教誤之也”,因此,劉穆之“欲以區(qū)區(qū)應(yīng)用刀筆小能,輒當豪杰佐時之目”,“彼謂如鄧禹、荀彧者,無以異于賈充、鐘會”,將其視之為奸狡的賈充、鐘會一流。在同書同卷“《宋書·順帝紀》”條中,葉適縱論自古以來天下治亂分合變化,其中有言:“曹操之興,荀彧本欲扶持,接續(xù)漢事,操不用,又殺之;陳群、王朗之流,隨時好惡,舊論盡矣,此后無有知者?!m諸葛亮亦然,然則管仲、樂毅,亮雖以自比,恐未必及也。故三國各不數(shù)十年而亡。況劉穆之比以前人更隔數(shù)十重見識。劉裕本有闊達意度,而穆之以狹劣教之;其君臣上下,自富貴娛樂一身之外更無他說,以致國祚短促,皆其自取;民生其間,受禍迫數(shù),可勝嘆哉!”這里又以“劉穆之比以前人更隔數(shù)十重見識”,“劉裕本有闊達意度,而穆之以狹劣教之”,輕蔑之情溢于言表。同書同卷“《宋書·劉穆之傳》”條又論云:漢魏以后,天下共稱諸葛亮,次則劉穆之。亮雖用其民不息,然民德亮,故不忘也,穆之未可語此。亮能束縛豪貴使洗手聽法,穆之安能!亮任人能盡其器用所至,材者知不見遺,不材無所僥幸,穆之亦未至此。若夫佐(劉)裕大合英豪,竭力經(jīng)營,使天下定于一,尤非穆之所知也。自曹操不能一天下,余豈以空談責穆之!蓋裕實有可致之資,其時亦易,然卒以不就者,既殺謝混,除劉毅、司馬休之,自應(yīng)止此,規(guī)小意狹,又再費日月故也。這里直接將劉穆之與諸葛亮相比,以為其在治國、用人方面遠不如之,并進一步強調(diào)劉穆之不能輔助劉?!按蠛嫌⒑?,竭力經(jīng)營,使天下定于一”。又,同書同卷“《宋書·鄭鮮之傳》”條論及劉裕與高門士族之關(guān)系及其文化風尚,葉適重言“故余謂穆之教誤劉裕也”。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四“晉安帝”第六條論及劉裕篡奪,以為“裕之所事者,無信之劉牢之,事裕者,懷逆徼功之劉穆之、傅亮、謝晦也”;第十六條言“劉裕之篡,劉穆之導之也”;第二十一條又言劉裕代晉前夕,“當時在廷之士,無有為裕心腹者,孤恃一機巧汰縱之劉穆之,而又死矣;傅亮、徐羨之、謝晦,皆輕躁而無定情者也”。王夫之論史,頗重士人之節(jié)操與品格,而劉穆之輔佐劉裕,其“懷逆徼功”“機巧汰縱”,只是一味勸導劉裕篡奪而已。很顯然,王夫之對劉穆之也頗為鄙視。由以上所引諸位史家所論,雖有時代之別和視角之異,但他們對于劉穆之,皆視之為并無特別操守和見識之策士。葉適所論,主要出于其自身所處之國勢及士人情感,其期望國家一統(tǒng),故一再批評劉穆之“教誤劉裕”;王夫之則基于其一貫的儒家倫理道德立場,輕視劉穆之之品格及其作為。那么,我們究竟如何看待劉穆之及其輔助劉裕之活動呢?我們知道,東晉后期,在高門士族日趨衰微、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諸多社會沖突日益凸顯的社會背景下,以次等士族為主體的北府尚武集團乘勢崛起,其最突出的代表人物無疑是劉裕。他憑借其卓越的外戰(zhàn)與內(nèi)政業(yè)績,不僅僅建宋代晉,完成了所謂的晉宋革命,而且開啟了晉宋之際的一系列社會變革,并深刻地影響著此后南朝社會的走向。對此,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的認識與理解也日益明晰。不過,劉裕畢竟是一個“本無術(shù)學”的武人,其自晉安帝元興、義熙年間以來執(zhí)政,實際上主要得益于劉穆之的輔佐。從某種意義上似乎可以說,劉穆之是劉裕所推動的晉宋之際社會變革的主要設(shè)計師與執(zhí)行者。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對劉穆之相關(guān)事跡作平實、客觀之考論,不當之處,懇請指正。二、劉穆之,是劉氏之“經(jīng)營”的核心劉穆之(360—417年),字道和,小字道民,《宋書》卷四二《劉穆之傳》載其籍貫為東莞莒人,“世居京口”??梢酝浦?,劉穆之家族與諸多京口地區(qū)的北府尚武次等士族人物一樣,當在兩晉之際北方遭遇混亂后避難南遷。東晉之初安置北來流民,一般將徐、兗一帶流民安置在以京口為中心的晉陵郡,劉穆之個人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文化修養(yǎng),本傳載其“少好《書》、《傳》,博覽多通”,其后來輔助劉裕,雖軍政事務(wù)繁忙,然“裁有閑暇,自手寫書,尋覽篇章,校定墳籍”,這都體現(xiàn)了士族社會的某些文化特征。不過,勿庸置疑,及至東晉后期,東莞劉氏之社會地位日趨寒微,崇尚武事,《宋書·劉秀之傳》載其“野率無風采,而心力堅正”,“十許歲時,與諸兒戲于前渚,忽有大蛇來,勢甚猛,莫不顛沛驚呼,秀之獨不動,眾并異焉”。劉穆之發(fā)跡后行家教,頗重子弟之武事,《南史》卷一五《劉穆之傳附劉秀之傳》載:“先是秀之從叔穆之為丹陽,與子弟廳事上宴,廳事柱有一穿,穆之謂子弟及秀之,汝等試以粟遙擲柱,入穿者后必得此郡。唯秀之獨入焉,其言遂驗”。劉穆之家教如此,說明其門風尚武與粗鄙化之趨勢。東晉后期,隨著高門士族社會的腐化,北府武人群體日益崛起,“北府人情”及高祖克京城,問何無忌曰:“急須一府主簿,何由得之?”無忌曰:“無過劉道民?!备咦嬖?“吾亦識之?!奔瘩Y信召焉。時穆之聞京城有叫噪之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穆之直視不言者久之。既而反室,壞布裳為绔,往見高祖。高祖謂之曰:“我始舉大義,方造艱難,須一軍吏甚急,卿謂誰堪其選?”穆之曰:“貴府始建,軍吏實須其才,倉卒之際,當略無見踰者?!备咦嫘υ?“卿能自屈,吾事濟矣?!奔从谧苁?。本傳又載:“從平京邑,高祖始至,諸大處分,皆倉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動止咨焉。穆之亦竭節(jié)盡誠,無所遺隱”??梢娮跃┛谂e義,劉穆之即為劉裕的核心謀士。確實,從相關(guān)記載看,劉裕在相關(guān)軍政活動中,諸多事務(wù)無不“動止咨焉”,這由義熙五、六間劉裕興師征伐南燕所發(fā)生一事可得到說明?!端螘肪硪弧段涞奂o上》載:錄事參軍劉穆之,有經(jīng)略才具,公以為謀主,動止必諮焉。時姚興遣使告公云:“慕容見與鄰好,又以窮告急,今當遣鐵騎十萬,逕據(jù)洛陽。晉軍若不退者,便當遣鐵騎長驅(qū)而進?!惫襞d使答曰:“語汝姚興,我定燕之后,息甲三年,當平關(guān)、洛。今能自送,便可速來?!蹦轮動星际梗Y入,而公發(fā)遣已去。以興所告并答,具語穆之。穆之尤公曰:“常日事無大小,必賜與謀之。此宜善詳之,云何卒爾便答。公所答興言,未能威敵,正足怒彼耳。若燕未可拔,羌救奄至,不審何以待之?”公笑曰:“此是兵機,非卿所解,故不語耳。夫兵貴神速,彼若審能遣救,必畏我知,寧容先遣信命。此是其見我伐燕,內(nèi)已懷懼,自張之辭耳。”由劉穆之所言“常日事無大小,必賜與謀之”,可見其以卓越的“經(jīng)略才具”,成為劉裕謀主。劉裕之立威與代晉,一在于外征之勛業(yè),關(guān)于劉裕、劉穆之打壓豪強的具體政策與舉措,《宋書》卷一《武帝紀上》載:先是朝廷承晉氏亂政,百司縱弛,桓玄雖欲厘整,而眾莫從之。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內(nèi)外,百官皆肅然奉職,二三日間,風俗頓改。且桓玄雖以雄豪見推,而一朝便有極位,晉氏四方牧守及在朝大臣,盡心伏事,臣主之分定矣。高祖位微于朝,眾無一旅,奮臂草萊之中,倡大義以復皇祚。由是王謐等諸人時失民望,莫不愧而憚焉??梢娮栽d三年三月舉義入建康,劉裕便大力整肅“晉氏亂政”,特別對“百司縱弛”的現(xiàn)象,其“威禁內(nèi)外,百官皆肅然奉職,二三日間,風俗頓改”。通過對當時朝廷百官各種亂象的治理,一些高門士族則“時失民望”,顯示出北府武人新政的風貌。又,《宋書》卷二《武帝紀中》義熙七年載:晉自中興以來,治綱大弛,權(quán)門并兼,強弱相凌,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chǎn)業(yè)?;感H欲厘革,竟不能行。公既作輔,大示軌則,豪強肅然,遠近知禁。至是會稽余姚虞亮復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誅亮,免會稽內(nèi)史司馬休之?!端螘の涞奂o中》義熙九年條又載: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專,小民薪采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針對東晉以來實行的僑州、郡縣制度所造成的“居民未一”的狀況,劉裕上表要求“請準庚戌土斷之科”,“于是依界土斷,唯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被并省”。劉裕厲行土斷,使得國家直接控制了大量的人口,擴大了兵源與稅源,增強了其對外軍事征戰(zhàn)的實力和保障?!稌x書》卷一○《安帝紀》載義熙九年四月壬戌,“罷臨沂、湖熟皇后脂澤田四十頃,以賜貧人,弛湖池之禁”。《宋書·武帝紀中》又載義熙十年“息民簡役”。以上相關(guān)打壓士族豪強之政策,皆出自劉穆之,《宋書·劉穆之傳》載:時晉綱寬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負勢陵縱,小民窮蹙,自立無所。重以司馬元顯政令違舛,桓玄科條繁密。穆之斟酌時宜,隨方矯正,不盈旬日,風俗頓改。在東晉門閥士族政治格局下,不僅高門士族社會中的權(quán)勢之家多在地方“占山固澤”、隱匿人口,而且一些地方性豪族也利用他們在鄉(xiāng)里社會的影響力,大肆占據(jù)土地,經(jīng)營田莊。這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從而必然導致百姓困窘和國家空虛。對此,劉裕執(zhí)政后,在劉穆之主導下,抑制“權(quán)門并兼”,適當?shù)剡M行社會生產(chǎn)、生活資料的再分配,以免“百姓流離,不得其產(chǎn)業(yè)”,從根本上鞏固新生的寒門政權(quán)。對于劉裕之打擊權(quán)門與豪族之兼并,錢穆先生以為東晉中后期桓溫、桓玄父子與劉裕的相關(guān)政策有其歷史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說“直到桓玄、劉裕,一面篡位,一面還是痛抑權(quán)門”,“可見桓溫、桓玄、劉裕實是走的同一路線也”。關(guān)于劉穆之協(xié)助劉裕推行政治變革,沈約《宋書》卷四二傳論曰:晉綱弛紊,其漸有由,孝武守文于上,化不下及,道子昏德居宗,憲章墜矣。重之以國寶啟亂,加之以元顯嗣虐,而祖宗之遺典,群公之舊章,莫不葉散冰離,掃地盡矣。主威之不樹,臣道專行,國典人殊,朝綱家異,編戶之命,竭于豪門,王府之蓄,變?yōu)樗讲亍S墒堑溁鶘|妖,難結(jié)天下,蕩蕩然王道不絕者若綖。高祖一朝創(chuàng)義,事屬橫流,改亂章,布平道,尊主卑臣之義,定于馬棰之間。威令一施,內(nèi)外從禁,以建武、永平之風,變太元、隆安之俗,此蓋文宣公之為也。為一代宗臣,配饗清廟,豈徒然哉!這里“文宣公”,正是劉穆之謚號,由所謂“威令一施,內(nèi)外從禁,以建武、永平之風,變太元、隆安之俗,此蓋文宣公之為也”,可見當時人皆以劉裕內(nèi)政革新之功歸之劉穆之。確實,在劉穆之主導下,劉裕執(zhí)政后,地方吏治風氣發(fā)生明顯改觀,其所任命之地方軍政官員,特別是出自北府的官員,多有鎮(zhèn)壓、抑制豪強之舉?!端螘肪硭陌恕吨忑g石傳》載劉裕以其為武康令,“喪亂之后,武康人姚系祖招聚亡命,專為劫盜,所居險阻,郡縣畏憚不能討。齡石至縣,偽與系祖親厚,召為參軍。系祖恃其兄弟徒黨強盛,謂齡石必不敢圖己,乃出應(yīng)召。齡石潛結(jié)腹心,知其居處途徑,乃要系祖宴會,叱左右斬之。乃率吏人馳至其家,掩其不備,莫有得舉手者,悉斬系祖兄弟,殺數(shù)十人,自是一郡得清”。對于朱齡石,因其“既有武干,又練吏職,高祖甚親委之”?!端螘肪砦逡弧蹲谑摇づR川烈武王道規(guī)傳》載劉裕興復晉室后,以劉道規(guī)主政上流軍政,“時荊州、湘、江、豫猶多桓氏余燼,往往屯結(jié)。復以本官進督江州之武昌、荊州之江夏隨郡、義陽、綏安、豫州之西陽、汝南、潁川、新蔡九郡諸軍事,隨宜剪撲,皆悉平之?!朴跒橹?,刑政明理,士民莫不畏而愛之”。《宋書》卷五四《孔季恭傳》載劉裕初掌權(quán)便以之為會稽內(nèi)史,“季恭到任,務(wù)存治實,敕止浮華,翦罰游惰,由是寇盜衰止,境內(nèi)肅清”。呂思勉先生曾指出,劉裕在軍事上雖沒有完成南北統(tǒng)一,但他的軍事業(yè)績并非僥幸,而是主要憑借整齊內(nèi)政方面的變革:“宋武帝平定桓玄之后,首先整飭綱紀。對于這一種惡勢力,盡量加以懲治。這件事情,就是劉穆之幫他辦的。……所以劉穆之雖有策士的才能,卻不是一個不懂得政治,而只會使些陰謀詭計的策士。而宋武帝,也不只是一個軍事上的首領(lǐng),而對于政治亦是有相當?shù)哪芰?。如果只是靠兵力和策略,而政治一塌糊涂,那就連宋武帝這點成就也不會有了”。穆之之歿,高祖表天子曰:“豈惟讜言嘉謀,溢于民聽。若乃忠規(guī)遠畫,潛慮密謀,造膝詭辭,莫見其際。功隱于視聽,事隔于皇朝,不可勝記。”此與魏武帝之惜荀文若正同。一代革易之際,必以武人位于大君,此不過藉其獷悍之氣,以肅清寇盜,駕馭武夫,至于改弦更張,所以掃除穢濁,而開百年郅治之基者,必藉有文學之士以為之輔。此其功,與武人正未易軒輊,特不如武人之赫赫在人耳目耳。然當革易之際,能為大君而開一代之治者,亦必非獷悍寡慮之流,不過武功文治,各有專長,不得不藉文人以為之輔。既相須之孔殷,自相得而益彰,其能相與有成,亦斷非徒為一身之計也。這里指出改朝換代過程中,盡管武人憑借其勛業(yè)而獲取大位,但其社會治理與變革,則“必藉有文學之士以為之輔”。就劉裕而言,劉穆之正是如此,其作為涉及晉末之“改弦更張”“掃除穢濁”,開創(chuàng)了門第相對寒微的北府武人統(tǒng)治的新風尚,奠定了此后劉宋治國的基礎(chǔ)。因此,作為一個謀議與輔佐之士,劉穆之之聲名雖然遠不能與諸葛亮等人相比,但實際上,他作為劉裕之核心智囊,其所作所為,不僅對于劉裕之建功立業(yè)關(guān)系密切,而且對于晉宋之際社會變革影響尤著。從這個意義上無疑可以說,劉穆之是中古時代不可忽視的政治人物。三、劉漢之“難必切至”與“辭窮理屈”—劉穆之協(xié)助劉裕監(jiān)控高門士族眾所周知,劉裕發(fā)跡及其代晉過程中,絕非一般的統(tǒng)治者地位的更替,而是意味著對高級士族門閥政治的否定。所謂晉宋變革,其本質(zhì)正在于此。劉裕推翻桓玄的統(tǒng)治,名義上高舉復晉之義旗,實際上則是北府寒門武人勢力的興起與得勢。因此,劉裕甫一執(zhí)政,便與一些高門士族家族及其代表人物發(fā)生激烈的沖突,于是先后誅滅太原王氏代表王愉、王綏父子,陳郡殷氏代表殷仲文、渤海刁氏家族,后來又誅戮陳郡謝氏代表謝混、高平郗氏代表郗僧施等。盡管劉裕在執(zhí)政過程中也注意調(diào)整相關(guān)政策,以籠絡(luò)部分高門士族及其代表人物,但終究由于門第與文化的差異,其間的關(guān)系總體上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一些高門人物即便不再激烈地對抗,但他們對劉裕及其北府武人集團總是心存鄙薄,抱有成見,采取消極的觀望、不合作的態(tài)度。這尤以陳郡謝氏人物之言行為典型,如謝瞻為謝晦兄,《宋書》卷五六《謝瞻傳》載其“弟晦時為宋臺右衛(wèi),權(quán)遇已重,于彭城還都迎家,賓客輻輳,門巷填咽。時瞻在家,驚駭謂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歸趣乃爾。吾家以素退為業(yè),不愿干豫時事,交游不過親朋,而汝遂勢傾朝野,此豈門戶之福邪?’乃籬隔門庭,曰:‘吾不忍見此。’及還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過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榮冠臺府,位任顯密,福過災(zāi)生,其應(yīng)無遠。特乞降黜,以保衰門。’前后屢陳。高祖以瞻為吳興郡,又自陳請,乃為豫章太守?;藁蛞猿⒚苁抡Z瞻,瞻輒向親舊陳說,以為笑戲,以絕其言?;匏旖ㄗ裘?,位寄隆重,瞻愈憂懼?!庇莱醵辏渑R終遺書謝晦曰:“吾得啟體幸全,歸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厲,為國為家?!敝x瞻對劉裕及其統(tǒng)治采取如此虛與委蛇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高門士族社會的主流心態(tài),既有對門閥士族衰亡的失落,也包含著對寒門武人的消極的抵制。這方面更為典型的是謝澹,《南史》卷一九《謝晦傳附謝澹傳》載謝澹乃謝安孫,他對劉裕并不發(fā)生正面沖突,“初,澹從弟混與劉毅昵,澹常以為憂,漸疏混,每謂弟璞、從子瞻曰:‘益壽此性,終當破家?!鞂ひ娬D,朝廷以澹先言,故不及禍。”但在內(nèi)心里,他對劉裕頗不以為然,“宋武帝將受禪,有司議使侍中劉叡進璽,帝曰:‘此選當須人望。’乃使澹攝。澹嘗侍帝宴,酣飲大言無所屈,鄭鮮之欲按之,帝以為澹方外士,不宜規(guī)矩繩之;然意不說,不以任寄。后復侍飲,醉謂帝曰:‘陛下用群臣,但須委屈順者乃見貴,汲黯之徒無用也?!鄞笮Α!敝x澹以方外士的形象出現(xiàn),但一再調(diào)侃、戲弄劉裕,顯示出門閥士族的態(tài)度與立場。與高門士族社會交往過程中,劉裕經(jīng)常受到輕視和羞辱?!端螘肪砹摹多嶕r之傳》:“高祖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要須高祖辭窮理屈,然后置之。高祖或有時慚恧,變色動容,既而謂人曰:‘我本無術(shù)學,言義尤淺。比時言論,諸賢多見寬容,唯鄭不爾,獨能盡人之意,甚以此感之?!瘯r人謂為‘格佞’?!庇纱丝梢妱⒃H狈κ孔逦幕摒B(yǎng),不善談?wù)?,隨著與高門士族社會之交往日益密切,“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但對于劉裕膚淺的言論,大多數(shù)士族名士“皆依違之,不敢難也”,內(nèi)心里則極為鄙視,惟有鄭鮮之“難必切至”,往往使劉?!稗o窮理屈”。這不僅使劉裕的談?wù)撍降靡圆粩嗵嵘掖_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化解劉裕與士族社會文化交往過程所面臨的窘境,因此劉裕后來稱鄭鮮之“獨能盡人之意”,故“甚以此感之”,而士族社會則譏其為“格佞”。又,《宋書·劉穆之傳》:“高祖舉止施為,穆之皆下節(jié)度。高祖書素拙,穆之曰:‘此雖小事,然宣彼四遠,愿公小復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稟分有在。穆之乃曰:‘但縱筆為大字,一字徑尺,無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勢亦美?!咦鎻闹?,一紙不過六七字便滿?!笔孔迳鐣o人不擅長書法,而劉?!皶刈尽?,必然受到士族社會的取笑,故劉穆之為其出主意,勸其“縱筆為大字”以藏拙。此外,更重要的是,士族社會對劉裕代晉建宋大多持觀望態(tài)度,少有積極迎合者?!端螘肪硭娜陡盗羵鳌份d:“高祖有受禪意,而難于發(fā)言,乃集朝臣宴飲,從容言曰:‘桓玄暴篡,鼎命已移,我首倡大義,復興皇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業(yè)著,遂荷九錫。今年將衰暮,崇極如此,物戒盛滿,非可久安。今欲奉還爵位,歸老京師?!撼嘉ㄊ⒎Q功德,莫曉此意。日晚坐散,亮還外,乃悟旨”。當時劉裕代晉其勢已明,然士族社會對此并不熱心?!端螘肪硭亩锻鹾雮鳌份d劉裕稱帝后,“高祖因宴集,謂群公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眲⒃H绱诵市首鲬B(tài),依然是觀察士族社會的態(tài)度與反應(yīng)。對當時高門士族社會的這種心態(tài),劉裕自然深有感觸。為有效地掌握和控制高門士族社會的動向,自執(zhí)政始,劉裕及其統(tǒng)治集團對高門士族社會采取了嚴厲的監(jiān)控與督察手段。義熙年間,監(jiān)控高門士族的工作主要由劉穆之具體執(zhí)行與落實?!端螘⒛轮畟鳌份d:穆之外所聞見,莫不大小必白,雖復閭里言謔,途陌細事,皆一二以聞。高祖每得民間委密消息以示聰明,皆由穆之也。又愛好賓游,坐客恒滿,布耳目以為視聽,故朝野同異,穆之莫不必知。雖復親暱短長,皆陳奏無隱。人或譏之,穆之曰:“以公之明,將來會自聞達。我蒙公恩,義無隱諱,此張遼所以告關(guān)羽欲叛也?!标P(guān)于劉穆之交結(jié)賓客,《宋書》本傳又載其“內(nèi)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賓客輻輳,求訴百端,內(nèi)外諮稟,盈階滿室,目覽辭訟,手答箋書,耳行聽受,口并酬應(yīng),不相參涉,皆悉贍舉。又數(shù)客暱賓,言談賞笑,引日亙時,未嘗倦苦。……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為十人饌。穆之既好賓客,未嘗獨餐,每至食時,客止十人以還者,帳下依常下食,以此為常。嘗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貧賤,贍生多缺。自叨忝以來,雖每存約損,而朝夕所須,微為過豐。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負公?!笨梢妱⒛轮ㄟ^廣泛交結(jié)賓客,建立了一個情報系統(tǒng),“故朝野同異,穆之莫不必知”,進而向劉裕匯報,“雖復親暱短長,皆陳奏無隱”。劉穆之的情報活動固然涉及方方面面,但對高門士族人物的監(jiān)控無疑是其中的一個核心內(nèi)容。劉裕文化修養(yǎng)差,必然以此受到士族社會的譏諷,比如劉裕對于士族社會熱衷的書法等自不擅長,劉穆之提醒其應(yīng)“小復留意”,建議其“縱筆為大字”?!端螘繁緜鬏d劉穆之“凡所薦達,不進不止,常云:‘我雖不及荀令君之舉善,然不舉不善?!眲⒃S萌耍嘤匈噭⒛轮疾炫c推薦,特別是高門士族人物更是如此?!端螘肪硭牧稄埳蹅鳌份d“劉毅為亞相,愛才好士,當世莫不輻湊,獨邵不往?;騿栔墼?‘主公命世人杰,何煩多問?!瘎⒛轮勚园?,帝益親之,轉(zhuǎn)太尉參軍,署長流賊曹”。《宋書》卷五三《謝方明傳》載:“丹陽尹劉穆之權(quán)重當時,朝野輻輳,不與穆之相識者,唯有(謝)混、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以為恨。方明、廓后往造之,大悅,白高祖曰:‘謝方明可謂名家駒。直置便自是臺鼎人,無論復有才用?!薄端螘肪砦逅摹堆蛐鳌份d“劉穆之舉為高祖鎮(zhèn)軍參軍,庫部郎,永世令”。謝晦本因劉穆之舉薦而為劉裕所用,《宋書》卷四四《謝晦傳》載其“初為孟昶建威府中兵參軍。昶死,高祖問劉穆之:‘孟昶參佐,誰堪入我府?’穆之舉晦,即命為太尉參軍”。謝晦逐漸受到劉裕重用而與劉穆之生隙,故為穆之嫉恨,一直難以晉升,“晦美風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發(fā)如點漆。涉獵文義,朗贍多通。高祖深加愛賞,群僚莫及。從征關(guān)、洛,內(nèi)外要任悉委之。劉穆之遣使陳事,晦往往措異同,穆之怒曰:‘公復有還時不?’高祖欲以為從事中郎,以訪穆之,堅執(zhí)不與。終穆之世不遷。……穆之喪問至,高祖哭之甚慟?;迺r正直,喜甚,自入閤內(nèi)參審穆之死問。其日教出,轉(zhuǎn)晦從事中郎?!笨梢妱⒃L嵘孔迦宋?,即便身處戎旅,也往往征求劉穆之的意見?!赌鲜贰肪矶摹锻鯋傊畟鳌份d:“王悅之字少明,晉右軍將軍羲之曾孫也。祖獻之,中書令。父靖之,司徒左長史,為劉穆之所厚,就穆之求侍中,如此非一。穆之曰:‘卿若不求,久自得之?!觳还??!笨梢娛孔迦宋锏貌坏絼⒛轮]很難獲得重用。與此相關(guān),劉穆之提供的信息也決定著劉裕對某些士族人物的懲處,《宋書》卷五三《庾登之傳》載其出自潁川鄢陵庾氏,為東晉司空庾冰之后,“登之雖不涉學,善于世事,王弘、謝晦、江夷之徒,皆相知友。轉(zhuǎn)太尉主簿。義熙十二年,高祖北伐,登之擊節(jié)驅(qū)馳,退告劉穆之,以母老求郡。于時士庶咸憚遠役,而登之二三其心,高祖大怒,除吏名”??梢?,劉穆之總是將士族社會的動態(tài)即時向劉裕匯報,以迅速決定對相關(guān)人物的懲處。劉穆之對高門士族社會的督察與監(jiān)管,使劉裕有效地控制高門人物。正因為如此,劉穆之死后,劉裕極為哀傷?!赌鲜贰肪硪晃濉秳⒛轮畟鳌份d:及帝受禪,每嘆憶之,曰:“穆之不死,當助我理天下?!笨芍^“人之云亡,邦國殄瘁。”光祿大夫范泰對曰:“圣主在上,英彥滿朝,穆之雖功著艱難,未容便關(guān)興毀?!钡坌υ?“卿不聞驥騄乎,貴日致千里耳。”帝后復曰:“穆之死,人輕易我?!逼湟娝既绱?。所謂“穆之死,人輕易我”,表明劉穆之死后,劉裕一再遭遇高門人物的輕視、戲弄。當然,劉穆之死后,其監(jiān)控高門士族人物的做法依然為劉裕延續(xù)。如對謝晦,作為高門士族人物雖頗得重用,但實際上劉裕對他始終心存疑慮,《宋書·謝瞻傳》載其為謝晦兄,“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蘼劶脖纪耙娭?,曰:‘汝為國大臣,又總?cè)种?,萬里遠出,必生疑謗?!瘯r果有訴告晦反者。”不僅如此,《宋書》卷三《武帝紀下》載永初三年五月劉裕臨終前告誡太子曰:“檀道濟雖有干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也。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shù)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小卻,可以會稽、江州處之”。四、劉穆之朝議與劉圖漢的政治身份在劉裕勢力壯大與地位上升過程中,劉穆之不僅始終幫助劉裕打擊高門士族社會中異己人物,而且協(xié)助劉裕壓制、清除北府集團內(nèi)部的競爭對手。從某種意義上似乎可以說,當時來自北府內(nèi)部的軍政實力派人物對劉裕的威脅甚至比高門士族社會的異己人物要大得多。我們知道,劉裕在桓玄建楚代晉后返回京口圖謀起事,當時北府地域諸多尚武之次等士族人物亦多如此,劉裕通過何無忌等人進行聯(lián)絡(luò)和組織,其中較早參與謀劃者有劉毅、孟昶、諸葛長民等人。他們在起事過程中,各掌方面,特別是劉毅,其聲望和功勛與劉裕相當,故在復晉之后,地位頗高,有“亞相”之稱。在劉裕清除這些北府將領(lǐng)過程中,劉穆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劉毅等人與劉裕之間的矛盾與分歧,首先表現(xiàn)在對揚州刺史和錄尚書事人選的安排和爭奪。這一職位在當時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劉裕在復晉后出于其地位與聲望,并沒有直接出任此職,而是以高門士族代表王謐擔任,實際上由他在背后操縱,而劉毅等人則想居此位而掌控全局,于是劉毅當面以王謐曾依附桓玄相斥責,一度導致王謐“懼而出奔”,義熙三年,揚州刺史王謐薨,高祖次應(yīng)入輔,劉毅等不欲高祖入,議以中領(lǐng)軍謝混為揚州。或欲令高祖于丹徒領(lǐng)州,以內(nèi)事付尚書仆射孟昶。遣尚書右丞皮沈以二議咨高祖。沈先見穆之,具說朝議。穆之偽起如廁,即密疏白高祖曰:“皮沈始至,其言不可從。”高祖既見沈,且令出外,呼穆之問曰:“卿云沈言不可從,其意何也?”穆之曰:“昔晉朝失政,非復一日,加以桓玄篡奪,天命已移。公興復皇祚,勛高萬古。既有大功,便有大位。位大勛高,非可持久。公今日形勢,豈得居謙自弱,遂為守藩之將邪?劉、孟諸公,與公俱起布衣,共立大義,本欲匡主成勛,以取富貴耳。事有前后,故一時推功,非為委體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力敵勢均,終相吞咀。揚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前者以授王謐,事出權(quán)道,豈是始終大計必宜若此而已哉。今若復以他授,便應(yīng)受制于人。一失權(quán)柄,無由可得。而公功高勛重,不可直置,疑畏交加,異端互起,將來之危難,可不熟念。今朝議如此,宜相酬答,必云在我,厝辭又難。唯應(yīng)云‘神州治本,宰輔崇要,興喪所階,宜加詳擇。此事既大,非可懸論,便暫入朝,共盡同異?!辆吮夭桓以焦谟嗳嗣饕??!备咦鎻钠溲裕墒侨胼o。由這一記載,可見劉毅“不欲高祖入,議以中領(lǐng)軍謝混為揚州”。這是想效仿劉裕用王謐的前例,以高門士族代表人物謝混為揚州刺史,使劉裕無法反對,而謝混則與劉毅交結(jié)甚密;同時,如果劉裕決然領(lǐng)揚州刺史,則建議于丹徒領(lǐng)州,希望阻止其進入建康,而朝廷事務(wù)由孟昶處置,以免其直接操控朝政。此舉直接關(guān)乎劉裕、劉毅、孟昶諸人未來政治地位的升降。在這一關(guān)鍵時刻,劉穆之為劉裕精心策劃,以為“揚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促使其排除阻力,斷然拒絕劉毅諸人的建議,親自坐鎮(zhèn)建康,任揚州刺史和錄尚書事,從而使其與北府同輩在身份、地位等方面顯出了高下之別。對于北府武人集團的分化與斗爭,劉穆之明確指出“劉、孟諸公,與公俱起布衣,共立大義,本欲匡主成勛,以取富貴耳。事有前后,故一時推功,非為委體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力敵勢均,終相吞咀”。作為北府中人,劉穆之最早明確地指出劉毅、孟昶與劉?!熬闫鸩家?,共立大義”,并無身份與地位的差異,“力敵勢均,終相吞咀”。這實際上是勸導劉裕必須有有計劃地處置北府“諸公”。北府元從勛貴先后被害者主要有孟昶、劉毅和諸葛長民。其中孟昶之死最早,頗為隱晦。義熙六年,劉裕北征南燕,盧循、徐道覆等率天師道軍團再次生變,何無忌、劉毅等相繼受挫,建康被困,岌岌可危。劉裕星夜南歸,作為留守的孟昶等人則一再提出遷移都城,挾持東晉皇帝過江以避難。劉裕返都后,孟昶依然堅持己見,受到劉裕斥責,以致飲藥自殺。孟昶之死頗為唐突,仿佛其畏敵懼禍,與其京口從義時的壯舉相比,實在判若二人,令人費解,其中當有隱情。對此,呂思勉先生曾有質(zhì)疑,他指出:“夫昶豈草間求活之人?北遷之計,王仲德、虞丘進并以為不可,豈昶之智而出其下?其欲出此,蓋非以避盧循,而實以圖裕也。昶之所以死可知矣。此為裕誅戮功臣之始?!北备淙思瘓F中與劉裕對抗最激烈者無疑是劉毅,矛盾早已公開化,雙方斗爭涉及核心職位人選的安排、軍功勛業(yè)的爭奪、士大夫的交結(jié)等諸多方面。鑒于劉毅勢力強大與聲望卓著,劉裕通過軍事征伐的方式以清除其勢力。義熙八年,劉裕先將劉毅調(diào)任荊州刺史,并誅戮其黨與;第二年,劉裕親自領(lǐng)兵西征,徹底消滅了北府武人集團中最具威脅性的劉毅。至于諸葛長民,劉裕在西征劉毅后,突歸京師,接見諸葛長民,敘談過程中安排壯士毆殺之。關(guān)于諸葛長民與劉裕的矛盾,《宋書·武帝紀中》載:“初諸葛長民貪淫驕橫,為士民所患苦,公以其同大義,優(yōu)容之”。鑒于劉裕誅殺重將,諸葛長民頗為緊張,以致在劉裕出征劉毅時還“將謀作亂”。實際上,諸葛長民與劉裕之間早有歧見與矛盾。盧循之亂時,他與孟昶共持過江之議,《晉書》卷八五《諸葛長民傳》載:“及盧循之敗劉毅也,循與道覆連旗而下,京都危懼,長民勸劉裕權(quán)移天子過江”。在清除以上北府武人將領(lǐng)過程中,相關(guān)決策與實施,當然皆由劉裕主導,但在具體謀劃過程中,劉穆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上文所敘可知,劉穆之早在義熙三年便明確提醒劉裕注意北府武人集團人物的異動,并幫助他確定了清除相關(guān)異己人物的策略,進而有計劃地分步實施。在誅戮以上北府將領(lǐng)的過程中,劉穆之也參與了具體方案的落實。前述劉穆之幫助劉裕收集各方面情資消息,其中自然也包括這些北府武將活動的情況。正因為如此,劉毅等人公開反對劉裕重用劉穆之,《宋書·劉穆之傳》載:“劉毅等疾穆之見親,每從容言其權(quán)重,高祖愈信仗之”。關(guān)于劉穆之參與處置諸北府重將,事關(guān)機密,難以詳述,但通過諸葛長民事件可以見其一斑。《宋書·劉穆之傳》載:“高祖西征劉毅,以諸葛長民監(jiān)留府,總攝后事。高祖疑長民難獨任,留穆之以輔之。加建威將軍,置佐吏,配給實力?!焙苊黠@,劉裕雖以諸葛長民留守,但實際上對劉穆之“配以實力”,嚴加防范。作為劉裕最為信重的謀士,劉穆之在劉裕誅戮北府武人同儕過程中,既為其確定了總體斗爭的規(guī)劃,又參與其具體斗爭的各環(huán)節(jié),從而逐一清除了具有威脅的一些北府將領(lǐng),逐步鞏固和確立了劉裕的領(lǐng)袖地位,進而為其最終代晉建宋奠定了基礎(chǔ)。前引文中劉穆之對劉裕自表忠誠,除飲食奢華外,“一毫不以負公”,確非虛言。進而言之,劉穆之之助劉裕清除部分北府舊將,不僅關(guān)乎相關(guān)人物個人之權(quán)位與命運,而且還涉及晉宋之際社會變革。我們知道,在北府武人勢力崛起過程中,一些失落的高門士族人物企圖通過在北府諸將中尋找代理人以延續(xù)其統(tǒng)治。其中謝混等便聚集在劉毅身邊,支持他與劉裕相對抗,這就造成了當時劉毅與劉裕之間的斗爭具有了寒門武人與高門士族斗爭的性質(zhì)。從高門士族社會的角度而言,他們在喪失了兵權(quán)之后,自然無法在軍事上直接與劉裕相抗,只能通過政治上的斗爭獲得利益,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在北府武人集團中培育與劉裕相抗的有實力的人物。對此,田余慶先生曾指出:“門閥士族讓出了統(tǒng)治權(quán)力。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失敗了。但是在社會上、文化上,他們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和影響。次等士族勝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教育家精神引領(lǐng)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評價體系建構(gòu)研究
- 二零二五版鋁合金建筑模板采購協(xié)議書4篇
- 商場內(nèi)品牌專賣店裝修許可協(xié)議(2025年)2篇
- 2025年度苗木種植與林業(y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合作合同4篇
- 二手房合作投資合同模板2024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培訓合同補充協(xié)議6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與航空公司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度品牌跨界合作與品牌授權(quán)合作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版?zhèn)€人貸款居間中介服務(wù)協(xié)議書6篇
- 2025年度個人房產(chǎn)抵押借款合同規(guī)范文本8篇
- 【寒假預(yù)習】專題04 閱讀理解 20篇 集訓-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級英語下冊寒假提前學(含答案)
- 2024年智能監(jiān)獄安防監(jiān)控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窯爐施工協(xié)議詳例細則版B版
- 幼兒園籃球課培訓
- 【企業(yè)盈利能力探析的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2400字】
-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一單元《少年有夢》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100道20以內(nèi)的口算題共20份
- 高三完形填空專項訓練單選(部分答案)
- 護理查房高鉀血癥
- 項目監(jiān)理策劃方案匯報
- 《職業(yè)培訓師的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