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可先生藏《讀史舉正》版本輯補_第1頁
徐行可先生藏《讀史舉正》版本輯補_第2頁
徐行可先生藏《讀史舉正》版本輯補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徐行可先生藏《讀史舉正》版本輯補

這時,徐行科先生捐贈了一本50年前的古籍,湖北省圖書館也積極準備了一系列慶祝活動。作為該館特藏部的一員,接觸徐氏舊藏,機會稍多。今就徐氏舊藏《讀史舉正》和《史記志疑》兩種,略加識語。此兩種書籍均為浙籍先賢所著,刻于浙江,其一尚有浙江人題識?;膶W孤陋,自知無助于舊籍之揭示,唯愿對讀者查閱文獻和了解浙籍先賢略有裨益。1藏書不保其家《讀史舉正》八卷,清仁和張熷撰。單行本,兩冊,清刻本,徐行可捐贈,可見刀法精到、墨色晶瑩、刻工精美、賞心悅目。查諸家著錄,《書目答問補正》卷二史部·正史類《廿二史考異》條范希曾補正云《讀史舉正》有乾隆五十一年許烺刻本;雷夢水《販書偶記續(xù)編》卷八《史部·史評類》著錄有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刊本。單行本許烺序署時“歲在柔兆敦牂如月門下晚生許烺拜識”,“柔兆敦牂”為太歲紀年,對應(yīng)干支丙午。檢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四乾隆乙未載:“許烺,字樂亭,號曇孫,浙江錢塘人,散館授編修,改內(nèi)閣中書,著有《思補軒詩集》。”則丙午必為乾隆五十一年。前人言《讀史舉正》有許烺乾隆五十一年刻本,當是據(jù)序判定。單行本《讀史舉正》,內(nèi)封豎分三欄,中為“讀史舉正”四大字,左為“南漪書屋藏板”六字。南漪乃張熷之字,如此,則板藏其家。翻閱此書,發(fā)現(xiàn)全書諱康熙、雍正和乾隆御名,不諱“寧”、“淳”字。卷五《晉書》第四葉河間王颙傳條、卷八第十六葉《資治通鑒》永寧元年“河間王颙至”條,“颙”字出現(xiàn)五次,均不避嘉慶皇帝諱,則是書應(yīng)為乾隆間刻本。因是書單行本僅乾隆間一刻,故可確認趙之謙和雷夢水所見,定為此刻,本館所藏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點校二十四史時,《讀史舉正》因言之有理已被擇要采入《后漢書》、《晉書》、《南齊書》、《宋書》、《魏書》、《周書》??庇洝A硗?《隋書》??庇洸捎脧垷逯晒?卻未提及其姓氏。近兩年,中華書局組織專家學者重新修訂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讀史舉正》再次受到重視。據(jù)《中國叢書綜錄》,知此書收入清光緒七年趙之謙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第三集,后光緒十七年廣雅書局據(jù)趙之謙本再刊,這兩種刻本流傳最廣,本館均有收藏。將此單行本《讀史舉正》第七、八兩卷和趙之謙刻本、廣雅本對勘,發(fā)現(xiàn)前者??本?。茲舉兩例:卷八《新唐書·田承嗣傳》:“李靈耀以汴州叛,詔李忠臣、李勉、河陽馬燧合討。案文于本紀合,是役未嘗有李正己也,而下文忽云敗正己將尹伯良,疏甚。”今案:“案”字之前為史書原文,自“案”起為張熷之語。趙之謙本二“正己”之“己”均作“已”,且“而下文忽云敗正己將尹伯良”,竟作“而下文忽云已正已將尹伯良敗”。廣雅本同此錯誤。同卷《新唐書·田縉傳》:“華,太常少卿,尚永樂、新都二公主。案公主列傳,肅代德三朝公主無號永樂者,但有新都公主下嫁田華耳?!苯癜?肅代德三朝,趙之謙本作“書代德”,廣雅本同此錯誤。若“肅”作“書”字,則“三朝”失去著落。且不論單刻工精美,僅就內(nèi)容而言,此單行本??弊顬榫?實為善本,不徒以其刊刻時間為早。此書罕見。趙之謙跋稱其二年搜到一本,雷夢水著錄此書,亦因稀見。查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未見此書。上海圖書館似乎有藏,網(wǎng)頁目錄顯示該館藏有清道光26年(1846)刊本,仔細思量,當是編目時將乾隆戊午誤作道光戊午年。2著書作《深度提要》本《史記志疑》三十六卷,清錢塘梁玉繩撰。中華書局1981年曾出版賀次君點校本,本人求學階段曾翻檢此書,對其亦倍感親切。點校本偶有失誤,仍需核查刻本。一日,調(diào)閱線裝書《史記志疑》之后,因原卡片目錄籠統(tǒng)著錄為清刻本,便檢索本館數(shù)據(jù)庫,得到著錄信息如下:刻本,清(1787-1841)。前人這一判斷定有依據(jù),閑暇之際,我翻閱原書,發(fā)現(xiàn)首頁有毛筆題識,末署甘泉鄉(xiāng)人并鈐錢泰吉印。其文如下:曜北先生清白士集,板尚完好,此書則已斷爛,久乏刻本。道光辛丑夏日,得此初印本于吳山書肆。余方校勘史公之書,奉此書及嘉定錢先生考異高郵王先生雜志為準繩焉。王先生亦謂志疑所說有錢氏所未及者,而校正諸表,特為細密也。六月二十日甘泉鄉(xiāng)人識。(鈐:錢印泰吉)《甘泉鄉(xiāng)人稿》,收有上述題識。所不同者,《甘泉鄉(xiāng)人稿》“曜北”前多一“梁”字,“板”作“版”,自“六月”以下全無。查詢書目得知,《史記志疑》道光之前刻本,有乾隆年間者。手邊恰有《清華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檢得乾隆間《史記志疑》刻本行款為:十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本館藏書與之吻合。次日,回館調(diào)閱四庫存目叢書第262—263冊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乾隆間刻本,比對之下,可知本館所藏與之同出一轍,正是乾隆年間原刻本。四月出差北京之際,在朋友處看到《上海圖書館藏明清名家手稿》一書,錢泰吉那熟悉的字體赫然在目。如此,實為錢泰吉舊藏,題識乃其手跡。就此,《史記志疑》版本問題可告一段落。錢泰吉乃浙江海鹽人,至于其書如何輾轉(zhuǎn)藏入本館?再次翻閱此書,除本館館藏章之外,無任何藏書印記。查財產(chǎn)登記本,知此冊系徐行可捐贈書籍之一。檢閱武漢大學李玉安教授所撰《中國藏書家通典》錢泰吉條,言其書“后為他人所占有”,后向李玉安教授當面請教,承其告知,徐行可先生曾到海鹽數(shù)年。或許,此書系行可先生自海鹽帶回者。再檢清彭孫貽《茗齋集》二十三卷附《明詩鈔》九卷,末有民國二十三年(1934)五月張元濟跋云:“武昌徐行可友余有年,喜蓄書,聞余欲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