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_第1頁
簡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_第2頁
簡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_第3頁
簡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_第4頁
簡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摘要云南是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譽為少數(shù)民族之鄉(xiāng)。有26個世居民族,由于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以及歷史悠久的文化背景,長時間地處于封閉的自然經(jīng)濟狀態(tài),故受現(xiàn)代文明各外來文化影響較少,這對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固然不利;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種封閉式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卻產生了意外的收獲,就是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文化。本文主要從婚姻、喪葬、服飾等方面來簡單敘述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特色。一云南少數(shù)民族簡介云南,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有56個民族,云南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還聚居著25個民族,這些民族分別是:彝、白、哈尼、壯、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全省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會時期,云南就生活著“羌、濮、越”三大族群,他們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漢時期總稱為“西南夷”。后經(jīng)歷代的不斷遷徙、分化、演變、融合,到了明、清中期的分布和特點才趨于穩(wěn)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東和滇東南地區(qū);傈僳、怒、獨龍、哈尼、傣、拉祜、佤、景頗、布朗、納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廣大地區(qū)。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體分布也較明顯。白、壯、回、納西等族多居于平壩;傣、阿昌居于低熱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頗、布朗、瑤、德昂多居于半山區(qū)或邊遠山區(qū);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區(qū);藏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獨龍族則分布在怒江、獨龍江兩側的山區(qū)。二古老淳樸而獨特的婚俗1、真正永恒的未必只有鉆石——樸素的愛情信物在古老的愛情傳說中,愛情信物可能是小姐的一條手帕,可能是相公的一把玉扇,那你的愛情信物呢?鉆戒?汽車?新房?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愛情信物,也許你可以稍微明白一些所謂的愛情真諦。(1)西卡“西卡”,是居住在臨滄的彝族支系俐米人的語言,意思是“結婚證物”。男女婚配,由男方砍一段長約10厘米、直徑約1厘米的櫻桃樹小木棒,刻上些能說明男女屬相婚配日期之類的圖案,女方準備一根紅絲線。大喜之日,將紅線拴在小棒上與新人一并送入洞房,便被視為“合法”夫妻,這個小木棒便是“西卡”,由新人珍藏直到白頭。若有夫婦感情破裂要離婚,就請來原來的媒人將“西卡”一破兩半,雙方各執(zhí)一半。若女方先于男方另嫁他人,她的新婚丈夫要向原配男人納一定數(shù)額的聘金聘禮,燒掉原來的“西卡”,才能擁有新的“西卡”而步入婚姻殿堂。如果離異后想要破鏡重圓,再請來原媒人,將各執(zhí)一半的“西卡”合攏,拴上紅線即可。(2)花草樹葉云南省隴川縣是景頗族的主要聚居區(qū),這里的戀人之間聯(lián)系不寫信,而是以物代之,十分有趣。如男子愛上姑娘,即用樹葉包上樹根、大蒜、火柴、辣椒,再用線精巧地包扎好送給女方。樹根表“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慮兩人的事;辣椒表示熾熱的愛;火柴表達男方態(tài)度的堅決;葉子代表有好多話要說。女方收到東西后,懂得男方喜歡她。如同意,即將原物退回;如不同意則在原物上附加火炭,以示反感。(3)谷種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動有趣,與眾不同。如果男青年愛上了某個姑娘,便請媒人去姑娘家提親。媒人先獨自一人來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作詳細介紹,然后告辭而去。第二天,媒人帶著云南旅游地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過水酒后,媒人便以試探的口氣對姑娘的父母說:“聽說你家的谷種很好,我們想討回去種!”姑娘的父母若是滿意這個男青年,就謙遜地說:“我家谷種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們的意?”這時洗耳恭聽的佤族男青年,立即高興地回答:“我們家土地肥沃,谷種撒下會長好的?!比羰桥礁改覆煌猓麄儽銜妻o:“我家谷種不好,你到別家去討吧!”或者直截了當?shù)卣f:“我們家的谷種還嫩,不合你們那里的氣候!”這樣的拒絕,語言委婉,彬彬有禮,不傷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過得多。2、婚姻的自由包括愛情的自由——大山深處的社交俱樂部有人說現(xiàn)在的人對于擇偶的問題越來越現(xiàn)實,沒房的不要,沒車的不要,要想純純粹粹地談一場戀愛似乎已經(jīng)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畢竟愛情的背后是婚姻,婚姻的物質基礎是車和房。太多人徘徊在孤單的街頭,只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喪失了愛情的最基本能力——以為愛而愛。在云南的大山深處,還有一些人,他們是因為愛而愛,因為愛而選擇婚姻。(1)彝族姑娘房云南楚雄山區(qū)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現(xiàn)今仍保留著一種傳統(tǒng),即姑娘房。姑娘房是彝族青年談情說愛的場所,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織麻紡線、挑花繡朵。有小伙子來相會時,陪坐談天。彝族人認為在家中談情說愛是不禮貌的,必須在姑娘房進行。姑娘房一般是公房。在姑娘房里,姑娘可以留宿來會自己的小伙子,二人同床而睡。即使同時有幾對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不見怪,無拘束。但是照彝族規(guī)矩,姑娘小伙同床,只能動口,而決不能動手。稍有越軌,就會群起而攻之。(2)僾尼人的“公房”西雙版納僾尼山寨的未婚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每個村寨都有專供青年們聚會和談情說愛的“公房”。未婚男女夜晚可以到“公房”里去唱歌,跳舞、玩樂、相互傾訴愛意與戀情。情人經(jīng)過多方了解之后,就會秘密約定一個“偷姑娘”的時間。在他們倆約定的時間里,男青年在伙伴的幫助下,把自己所愛的姑娘“偷”到家里。在“偷姑娘”時,作為女方要故意做出哭哭喊喊的樣子,還要咬男青年的手,以表示自己是不愿意離開父母的,是被情人“偷”了去的。咬得越使勁,表示對自己父母越有感情,對情人的感情也越深。如果被“偷”的姑娘不哭不喊或者哭了眼淚也不流下來,那么則說明姑娘是個沒有感情的人。這正是有句俗詩里說的那樣:“落弟舉子笑是哭,出嫁新娘哭是笑。3、最古老的試婚習俗——基諾族試婚現(xiàn)在流行試婚,年輕的人們還以為這是一種時尚。對于婚姻來說,試婚到底能試出些什么,試婚是否是一次科學的實驗,這些都沒有固定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基諾族男女是試婚的最早受益者?;Z族青年男女戀愛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往,雙方情投意合,就可以同居。同居的情況各個村寨各有不同,有的男女都不在家過夜,而是住在公房的僻靜處;有的在空場上露宿;有的悄悄去女方家同居,晚上去,天亮時離開,女方的父母不會干涉;有的輪流去男女雙方的家中同居。同居日久,關系慢慢公開,男女雙方互贈生活和生產用具,農忙時一塊去幫助雙方的家里做活。但是,同居并不等于結婚,結婚是一年半載以后的事情。有少數(shù)青年男女在同居后感情不融洽,又分手了,大家也不會干涉和歧視,他們可以重新戀愛和物色伴侶。但是,在同一時期之內,只能與一個人同居。如同居一年半載以后,雙方的關系融洽,感情篤深,或已經(jīng)有了孩子,再正式結婚。同居期間生的小孩不受歧視,與結婚后生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地位。4、真正氣派的不一定是凱迪拉克——千奇百怪的迎親方式迎親方式一直是新婚夫婦婚前糾結的問題之一,香車美人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大街上經(jīng)常能看長長的豪華迎親車隊,一方面昭示著夫家的財力,一方面顯示著新娘的榮耀。然而即便是這樣,真正的婚姻又能走多長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少數(shù)民族的迎親方式,雖然簡陋,甚至寒酸,但是那份幸福確是實實在在的。(1)搶親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這種習俗,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但這只是男女雙方商量好的一種婚嫁方式。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fā)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伙伴佯作搶親或約伙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既使愿意,也必須佯作反抗,大喊大叫。(2)普米族逮新娘云南邊緣地區(qū)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時,必須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親那天,男方要派媒人、兩位伴娘和幾個精明強悍的小伙子前去迎親,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裝模裝樣地將姑娘搶走。即將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間勞動,迎親的人來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對她大聲說:“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請你去吃茶,跟我們去一趟吧!”說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裝要逃跑的姑娘。這時埋伏在新娘周圍的幾個美麗健壯的姑娘便一擁而上,對“逮捕”新娘的“兇手”拳打腳踢,甚至撕壞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隨后,大家一起簇擁著新娘回到女家舉行出嫁禮,唱歌喝酒,為她送行。(3)布朗族偷新娘布朗族青年愛情成熟之后,男方父母會請媒人帶著豬肉、茶葉、草煙去姑娘家求親。姑娘父母一邊先假意推卻,不收禮物。等媒人再次送上禮物時才會接受。他們將肉分成小塊,用芭蕉葉包好,由姑娘分送給親戚?;槠谂R近,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戶,男方就要準備好禮物,擺在飯桌上,由媒人送去。雙方家長聚集女方家,對新郎新娘進行教育。婚期第二天,在新娘家辦酒席,宴請親朋好友。雞叫之后,新娘和同伴們要悄悄把新郎接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著舉辦儀式。如果女方落戶到男方,就在男方辦酒席,在當晚雞叫以后,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4)僾尼人“偷姑娘”“偷姑娘”一般是在月夜。女方父母都不是想搶下自己的女兒,而是趁機看看自己家的女婿長得健壯與否,是不是很有本事。再就是聽聽自己家的姑娘咬他的小男人使不使勁,從中知道出嫁的女兒是不是很傷心。男青年將姑娘“偷”回到自己家中后,就請媒人帶著雞蛋、雞胸脯、糯米飯、酒等禮物到女方家里正式提親了。姑娘的父母照例故意把前來求婚的人大罵一番,邊罵邊哭,最終還是同意這門親事。(5)白族掐新娘白族姑娘出嫁時,全村人都要爭相去掐新娘子美麗姣好的臉蛋,“掐一把喜洋洋,掐兩把幸福長,掐掐扭扭鬧洞房”,直到把新娘子的臉掐紅掐紫,掐得越狠表明對新人祝福越深。當然新娘要強忍痛苦陪笑臉。白族人家的女兒還有其他規(guī)矩,比如說女兒出嫁前母親要用12雙筷子輪換著喂女兒吃飯,女兒吃的第一口飯要吐在左手里,第二口才咽下,直到吃飽。出閣時新娘要痛哭惜別父母,并將左手的飯撒在院子里,表明我雖然出嫁了,但在家里留了口糧,將來回來可不能沒有我的飯;到了婆家之前,要戴上一副墨鏡以便遮住哭腫的雙眼,胸前要佩一副鏡子作為避邪之物,到了婆家,再將右手里的飯撒在院子里,表示我雖然是外姓人,但我?guī)砹藮|西,我能給你們干活,你們一定不能欺負我,不給我飯吃。到了洞房門口,新娘又會一反害羞的常態(tài)與新郎去搶枕頭,誰先搶到,以后誰就掌管家政大權。通常新郎都會讓新娘搶到,女方管家他好得清閑。5、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婚姻——阿細人的美滿婚姻人說患難之交見真情。對于婚姻來說也一樣。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愛情才是最樸素的革命感情,正如阿細人的美滿婚姻。彝族支系,居住在彌勒縣的阿細人自古以來婚姻自主,婚禮儉樸。他們選擇對象的條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勞。阿細青年自由戀愛。婚姻程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勞動兩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認親,男家不擺酒席,不請客。這樣往返幾次,共同勞動,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這時,雙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罷休;若都表示滿意,婚事就算完畢了。以勤勞取人,奠定了阿細人婚姻幸福,美滿的基礎,所以在阿細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釀成不幸結局的為數(shù)很少。6、用忠貞來維持你的婚姻——瑤族人的習慣法“小三”現(xiàn)在已經(jīng)由一個家庭問題轉化為社會問題,小三過街,人人喊打。但是無數(shù)人借著愛情的名義出軌,而后又試圖用愛情的名義維持道德的水準。然而瑤族早就制定出了一套對付婚外情的方法,雖然簡單,但是確實是一種負責任的解決方式。維持瑤族家庭婚姻生活的準繩是習慣法。未婚男女私通,如被發(fā)現(xiàn),須請“瑤目”殺雞為之“洗臉”認錯,如女方懷孕生子,一般即結為大妻。有婦之夫與未婚女于通奸懷孕,男方可納為妾,反之,男子則要受罰。有婦之夫與有夫之婦通奸,被本夫發(fā)現(xiàn),便由“瑤目”罰通奸之夫五元半開(解放前云南通行的一種貨預),歸之本夫;繼續(xù)與人通奸,則受重罰。離婚被瑤族視為嚴重的事情,雙方實在不能和解時,須由“瑤目”斷處,否則會受到寨民的譴責。雙方自愿離婚者,離婚時,當事雙方各攜砍柴刀一把,竹簡一節(jié)(或蒲木片一節(jié)),遠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兩半,各執(zhí)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開,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頭;或以絲線一節(jié),用刀裁斷,各執(zhí)一截,表示一刀兩斷。若一方主動提出離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動提出離婚一方須退賠另一方結婚時的部分禮金。7、海枯石爛的愛——納西族殉情文化在很早以前的麗江,殉情絕對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種近似于時尚的文化,麗江甚至還被稱作是“殉情之都”。我們介紹納西族的殉情,絕對沒有鼓勵大家去殉情的意思,只是想帶領大家重溫一下愛情里久違的忠貞。在無法獲得婚姻自由時,熱戀的納西族男女便產生了“生不同眠,死時共穴”的想法,他們會相約至玉龍雪山或者是村寨周圍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殉情自殺,從而進入傳說中的玉龍第三國。情死的方法:用一根繩雙雙吊在一起;或在一棵樹上各自吊死;兩人用繩子僅僅拴在一起,互擁著跳水而亡;同服毒藥或鴉片自殺等等。據(jù)說一般都是男方先去死,等男方死后,為了避免《胭脂扣》里如花和十二少的悲劇,女方還會點火烤一下男方的腳心以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死了,而后才會從容就死,與愛人共赴黃泉。8、婚姻就是你情我愿——摩梭人走婚當然,走婚是我們“心向往之,卻身不能至”的古老習俗,有著特定的地域和特定的人群。如今大批的游客前仆后繼地奔著走婚的噱頭奔赴瀘沽湖畔,以期能夠用親眼所見來滿足內心的好奇。然而走婚不是艷遇,更不是一夜情,只有真正了解摩梭文化后才會明白,這些詞都是對摩梭文化的玷污。摩梭人被稱為最后一塊母系氏族“活化石”,至今依然保留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實現(xiàn)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系的男女彼此稱“阿夏”,“阿夏”,就是有夫妻意義的情侶。建立男女阿夏的走婚關系,不受某種法律的約束,也不注重門第,可以說是婚姻自由的典范。然而阿夏走婚并非雜亂無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間嚴禁結交阿夏,一個女子不能同時結交多個正式阿夏,一個男子也不能同時與多個女子結交正式阿夏。若是有人隨意和人走婚,是要被族人唾棄而找不到走婚對象的。三喪葬死亡是人類永恒的焦慮,永生是人類亙古的向往,極力排拒威脅生命存在的一切危險因素是人性中的本能。然而,作為人的內在本質規(guī)定性,人必有一死,這是不以的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xiàn)象和客觀規(guī)律。這樣,在對永生的渴求和死亡的現(xiàn)實之間,就形成了巨大矛盾與反差。而作為緩解人類死亡恐懼的宗教,便在這一張力中悄然誕生。也就是說,對死亡的恐懼是宗教得以產生的基礎。宗教與死亡這一密切關系,注定了死亡觀與宗教間的不解之緣。因此,談死亡觀,就不能不談宗教。云南是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人口在5000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就有25個。同時,云南也是具我種宗教并存的省份。除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這五大宗教的信仰者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全省129個縣、市、區(qū)外,還有不少民族信仰原始宗教以及本民族獨特的民間宗教。宗教信仰呈多元立體性,原始宗教為主體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都經(jīng)歷過原始宗教階段。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原始宗教仍占主要地位。如:佤族、景頗族、怒族、基諾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彝族、哈尼族、普米族、阿昌族、苗族、布依族、壯族、瑤族和獨龍族。其中,獨龍族是受外界文化影響最小的一個民族,原始宗教在該民族中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在以上部分民族中,盡管人為宗教已傳入部分地區(qū),但原始宗教仍占主導地位。人為宗教為主體云南藏族地區(qū)信仰藏傳佛教:傣族地區(qū)信仰小乘佛教,也稱傳上座部佛教;回族則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在部分傈僳族、苗族、景頗族、怒族和拉祜族中均有信徒;佛教在白族中也有部分信徒,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佛教和基督教信仰為主的民族中,原始宗教仍具有潛在作用。民族民間宗教除原始宗教,人為宗教外,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還奉行一些民族特有的民間宗教。如納西族的東巴教既非原始宗教,也非人為宗教,而屬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一種特殊民間宗教,學界稱之為后原宗教。本主崇拜則是白族特殊的宗教信仰,它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綜合信仰其中含有佛教、道教的成分。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宗教信仰,就會有什么樣的死亡觀,從以上信仰中我們不難看出云南少數(shù)民族宗教的多樣性,這意味著基死亡觀也會呈多樣立體性。而在些多樣性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中包含著特殊的文化景觀,特殊又豐富和充實著共性,從而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頗具特色。我們可將基其大致和歸納為以下幾點:靈魂不死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對死亡問題思考的日益深入,當死亡問題這一人類終極翔問題更多地交由、科學等學科體系進行觀照時,云南很多少數(shù)民族由于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不平衡等原因,至今沿處于宗教思想未成體系,對先生與死的思考仍留有原始思維遺跡的階段、靈魂不死觀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死亡觀中一個顯要共同點。因為“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對上帝或神靈的崇拜,對靈魂不配的崇拜和對來世生活的追求,它們構成宗教的實質和基礎”。無論是原始宗教、人為宗教,還是本民族獨有的民間宗教,其實質都是相信靈魂不死。幫靈魂不死觀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死亡觀中最基本的一個共性。在此共性中,又包含著不同的個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人死后靈魂歸宿的不同看法上。不同民族對于靈魂的歸宿有著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1.回到祖居地原始宗教普遍認為,人死后靈魂回到祖先亡靈居住的地方,且認為能回到祖居地上好評的選擇但非正死亡的靈魂例外,如溺水、雷擊、殉情等,這樣的亡靈多會成為孤魂野鬼,四處漂游,也因此各民族都比較忌諱非正常死亡。很多民族的葬儀上都唱“送魂調”或“指路經(jīng)”,其目的也正是為指引亡靈順利到達祖先亡靈居住的地方,如基諾族的祖居地叫“司杰卓密”,彝族的叫“石姆姆哈”。獨龍族的叫“阿細默里”等等。2.輪回轉世觀信仰佛教的民族,認為人死后靈魂會輪回于六道,既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鬼道、畜牧道、和地獄。度并認為輪回轉世為的是比較好的,但這主要受生前所作善惡行為“業(yè)”的支配。佛教講因果報應,一切諸報,皆從業(yè)起。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來世是否轉世為人,除由“業(yè)”支配外,與彌留時和死后的超度也有很大的關系。3.天堂地獄觀基督教徒相信原罪與永生。困亞當和夏娃偷食伊甸園禁果,人帶有原罪而需得到救贖。當上帝救贖工程完結之時,便是世界末日來臨之際。屆時,得到救贖者的靈魂將升入天堂,反之則下地獄永遠受罰?;浇趟咽镜氖牵灰松鰝€虔誠的上帝的臣民,人死之后,就有有希望獲得整個人格與靈魂的不朽。4.天園地獄觀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相信所有的人死后,在清算是到來時,每個人的善惡報應,或上天園,或下地獄。行善者的靈魂將順利通過窄如發(fā)絲的天橋而直入天園,享受后世的幸福生活;作惡者的靈魂則將墮入天橋下面的七層火獄,經(jīng)受無休止的煎熬。2、重生樂生觀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重生樂生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