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祛濕劑_第1頁
第二十二章祛濕劑_第2頁
第二十二章祛濕劑_第3頁
第二十二章祛濕劑_第4頁
第二十二章祛濕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十二章祛濕劑第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概念:

組成:以祛濕藥為主。

作用:化濕利水,通淋泄?jié)帷?/p>

治證:水濕病證。第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水濕病分類:外濕:①濕邪客于肌表(表證):頭脹重痛,肢體沉重,惡寒發(fā)熱,脈濡。(解表劑)②風濕痹證:關節(jié)疼痛,腫脹,屈伸不利。③濕溫初起證。第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內濕:①濕困脾胃證:脘腹脹滿、疼痛,食少嘔吐,泄瀉。②濕熱郁結證:濕溫病、黃疸、泄瀉、濕熱淋濁。③寒濕內阻證:痰飲、水腫、痹證、腳氣。④水濕內停證:蓄水、水腫、癃閉、淋濁、泄瀉。第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分類、適應證及代表方。

1、化濕和胃—

芳香化濕,辟穢化濁

適用于中焦?jié)駶醿茸枳C。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氣散

2、清熱祛濕—

清熱利濕,或清熱燥濕

適用于濕熱諸證。

代表方:茵陳蒿湯、三仁湯

第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利水滲濕—

通利小便,滲濕消腫

適用于水腫、淋濁、癃閉等。

代表方:五苓散、豬苓湯4、溫化水濕—

適用于痰飲、水腫等。

代表方:真武湯、實脾散

5、祛風勝濕—適用于風濕在表證、痹證。

代表方:獨活寄生湯第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使用注意:

1、藥多辛燥或滲泄,易于傷陰,故陰虧,體虛、孕婦應慎用。

2、常配伍理氣藥,使“氣化濕亦化”。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臟腑靈活運用。第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平胃散第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蒼術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

厚樸去粗皮,姜汁制,炒香,三斤二兩

陳皮去白,三斤二兩

甘草炒,三十兩

【用法】

·平胃散·蒼術第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濁困阻脾胃,運化失常,氣機阻滯,胃失和降。

【治法】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主治】濕滯脾胃證。阻滯氣機:脘腹脹滿,食少胃氣上逆:嘔吐惡心濕性重滯:肢體倦怠,嗜臥濕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濕盛之象:苔白膩,脈緩·平胃散·濕困脾胃第1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蒼術

芳化辛苦溫燥,尤善燥濕運脾。臣:厚樸—

行氣化濕,消脹除滿。

蒼術配厚樸:蒼術為燥濕健脾之要藥,厚樸行氣化濕,助蒼術以加強健脾燥濕之力?!て轿干ⅰさ?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佐:陳皮—

理氣和胃,芳香醒脾。生姜、大棗—

調和脾胃以促運化。

使:炒甘草—和中,調藥。配伍要點:本方以化苦燥藥配伍行氣藥,以“苦辛芳香溫燥”為特點,其中苦降辛開能消脹除滿,芳香化濁能醒脾和胃,溫中燥濕能健脾助運。

·厚樸配陳皮:相須為用,加強下氣降逆,消脹除滿之功?!て轿干ⅰさ?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為治療濕滯脾胃之基本方。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脘腹脹滿,食少體倦,苔白膩而厚。

3、本方亦主治:(屬濕滯脾胃之證)

·嘔吐惡心,噯氣吞酸;

·肢體沉重,怠惰嗜臥;

·常多自利;·平胃散·第1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臨證加減:

·

兼食滯者加神曲、麥芽;

·

兼便秘者,加枳實、檳榔;

·

寒濕者,加干姜、肉桂;

·

濕熱者,加黃連、黃芩。·平胃散·5、現代應用: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胃腸神經官能癥等證屬濕滯脾胃者。第1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6、現代研究:

·

健胃、助消化,調節(jié)胃腸運動;·

解痙,鎮(zhèn)痛,抗胃潰瘍;·

抗細菌、真菌,抗病毒。

7、衍化方:

·

不換金正氣散

·

柴平湯

8、病例分析:·平胃散·第1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藿香正氣散第1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組成】

藿香去土,三兩白芷一兩

紫蘇一兩茯苓去皮,一兩

半夏曲

二兩

白術二兩厚樸去粗皮,姜汁炙,二兩

苦桔梗二兩甘草炙,二兩半

【用法】

·藿香正氣散·第1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滯內阻,復感風寒—外寒內濕。

【治法】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局髦巍客飧酗L寒,內傷濕滯證風寒外束,衛(wèi)陽被郁:惡寒發(fā)熱,頭痛。升降失常:霍亂吐瀉,脘腹疼痛,胸膈滿悶。濕濁之象:舌苔白膩。濕滯于中·藿香正氣散·第1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藿香

辛溫散寒,解表化濕;

芳香化濕,和胃止嘔。

臣:白芷辛散風寒以助君解表,紫蘇芳化濕濁,和中止嘔。

半夏曲燥濕和胃止嘔,厚樸行氣化濕除滿。·藿香正氣散·第1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佐:陳皮—

理氣化濕,和中止嘔。大腹皮—

行氣除滿,利濕。桔?!?/p>

宣肺寬胸利膈;白術、茯苓—

健脾祛濕。生姜、大棗—

調和脾胃,止嘔。使:炙甘草—

調和藥性?!ま较阏龤馍ⅰさ?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配伍要點:本方組方特點有二:一是表里雙解,既有辛溫解表藥以發(fā)散風寒,又有苦溫化濕藥和行氣藥燥濕理氣和中。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濕濁以祛邪;又健脾補中以扶正,使祛邪不傷正,扶正以助祛邪。第2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病證的重要方劑。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惡寒發(fā)熱,霍亂吐瀉,脘腹脹痛,舌苔白膩。

3、臨證加減:

·表邪偏重,寒熱無汗者,可加香薷;

·氣滯脘腹脹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濕重舌苔厚膩者,白術易蒼術;

·舌苔兼黃者,加黃連、梔子、銀花?!ま较阏龤馍ⅰさ?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急性胃腸炎、腸傷寒、腎盂腎炎、胃腸型感冒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可用本方治療。也可用于水土服者。5、現代研究:

本方具有解痙、促進胃腸蠕動、鎮(zhèn)吐、鎮(zhèn)痛、抗菌、抗過敏等作用。6、類方比較:平胃散—藿香正氣散7、病例分析:·藿香正氣散·第2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溫病條辨》三仁湯第2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杏仁五錢飛滑石六錢

白通草二錢

白蔻仁二錢

竹葉二錢厚樸二錢生薏仁六錢半夏五錢

【用法】

·三仁湯·第2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熱阻滯三焦氣機,濕遏熱伏,濕重熱輕。

【治法】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三禁”:禁“汗”、“下”、“潤”?!局髦巍繚駵爻跗鸺笆顪貖A濕(濕重于熱之濕溫病)。濕邪阻遏,衛(wèi)陽郁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濕阻氣機,濕困脾胃:胸悶不饑;濕遏熱伏:午后身熱(身熱不揚);濕邪為患:口不渴,面色淡黃,舌白,脈弦細而濡。濕熱阻遏氣分三焦氣機不利·三仁湯·第2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杏仁

宣利上焦肺氣,氣化則濕化;

白蔻仁—

芳香化濕,行氣調中;生薏仁—

甘淡,滲利下焦?jié)駸帷?/p>

三仁合用,能宣上、暢中、滲下而具清利濕熱,宣暢三焦氣機之功?!と蕼さ?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臣:半夏、厚樸—辛開苦降,化濕行氣,散滿消痞。佐:滑石、竹葉、通草—甘寒淡滲,利濕清熱。*配伍要點:

·

本分選用輕靈宣暢利竅之品,集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溫燥濕于一體,更兼以宣展氣機,使上焦津氣暢行無阻,中焦水濕運化自如,下焦?jié)裥白杂谐雎罚w現了以除濕為主,清熱為輔的立方宗旨?!と蕼さ?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主治濕溫初起,或暑溫挾濕,濕重于熱之證。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頭痛惡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熱,胸悶不饑,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舌苔黃膩,熱重于濕者,不宜應用。

3、臨證加減:

·濕溫初起,衛(wèi)分癥狀較甚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濕;

·若寒熱往來,可表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濕?!と蕼さ?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腸傷寒、腎盂腎炎、布氏桿菌病以及關節(jié)炎等屬濕重于熱者,可用本方治療。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調節(jié)胃腸功能、解熱、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利尿等作用。6、病例分析:·三仁湯·第3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傷寒論》茵陳蒿湯第3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茵陳六兩

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

【用法】

·茵陳蒿湯·茵陳第3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邪與瘀熱蘊結肝膽。

【治法】清熱、利濕、退黃。【主治】濕熱黃疸(陽黃)。濕邪與瘀熱郁蒸,外溢肌膚:一身面目俱黃。熱重于濕,熱為陽邪:黃色鮮明如橘子色。濕熱困阻脾胃:腹微滿。濕熱下注:小便短赤。熱邪傷津:口微渴。濕熱之象:舌苔黃膩,脈實或滑數。濕邪與瘀熱蘊結肝膽·茵陳蒿湯·第3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茵陳蒿

善能清熱利濕而退黃。臣:山梔子—

清熱瀉火,通利三焦?jié)駸?,引邪從小便而出。佐:大黃—

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導瘀熱由大便而下。配伍要點:本方以清熱利濕藥與清熱瀉火藥、瀉火通便藥合用,利濕與泄熱并重,通利二便,使?jié)駸狃鲋皬那昂蠖惴窒??!ひ痍愝餃さ?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清熱退黃作用強,為治陽黃的常用方。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舌苔黃膩,脈滑數。

3、臨證加減:

·濕重于熱者,加茯苓、澤瀉以利水滲濕;

·熱重于濕者,加黃柏、龍膽草以清熱祛濕;

·若脅痛者,可加川楝子、元胡、郁金以行氣止痛?!ひ痍愝餃さ?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急慢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鉤端螺旋體病等屬濕熱內蘊所致者,可用本方治療。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利膽、排石、保肝、降脂作用。6、病例分析:·茵陳蒿湯·第3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醫(yī)效秘傳》甘露消毒丹第3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川貝母五兩木通五兩藿香四兩射干四兩連翹四兩

薄荷四兩白豆蔻四兩

【用法】

·甘露消毒丹·第3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溫疫毒,邪在氣分,濕熱并重。

【治法】利濕化濁、清熱解毒?!局髦巍繚駵貢r疫,濕熱并重,熏蒸三焦。濕熱交蒸:發(fā)熱,肢酸倦?。粷褡铓鉁盒貝灨姑?;熱毒上攻:咽腫,頤腫口渴;濕熱郁蒸于肌膚:身黃;濕熱下注:小便黃短赤,吐瀉,淋濁;

濕熱之象:舌苔黃厚膩。

濕熱疫毒熏蒸氣分·甘露消毒丹·第3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茵陳—

清熱利濕退黃,以除肝膽脾胃之濕熱。

滑石—

清熱利濕,使?jié)駸?、疫毒從小便而去。黃芩—

苦寒燥濕,清熱解毒。臣:木通—滲利濕熱,導濕熱從小便而出連翹—清熱解毒薄荷—利咽止痛射干—清利咽喉貝母—清熱散結,利咽清解咽喉之熱毒,且散結消腫·甘露消毒丹·第4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佐: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芳香化濕,辟穢和中。配伍要點:本分在選擇藥物方面顧護三焦,亦含有宣上、暢中、導下的治療原則,在應用除濕藥方面,辛開肺氣于上,是啟上閘以開水源;芳香化濕于中,是理脾濕以復脾運;淡滲利濕于下,是通調水道以祛濕濁?!じ事断镜ぁし蓟薪怪疂?,使氣化濕亦化。第4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主治濕熱并重之證。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胸悶身倦,口渴尿赤,發(fā)熱,舌黃厚膩。3、臨證加減:·黃疸明顯者,宜加梔子、大黃;·咽腫甚者,可加山豆根、板蘭根等?!じ事断镜ぁさ?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腸傷寒、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鉤端螺旋體病等屬濕熱并重者,可用本方治療。5、現代研究:

本方具有退熱、保肝作用。6、病例分析:·甘露消毒丹·第4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霍亂論》連樸飲第4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制厚樸二錢

川連姜汁炒,一錢

石菖蒲一錢

制半夏一錢

香豉炒三錢

梔子三錢

蘆根二兩

【用法】

水煎,溫服。

·連樸飲·第4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遏熱伏,升降逆亂。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和中?!局髦巍繚駸峄魜y。升降失司:上吐下瀉阻滯氣機:胸脘痞悶郁蒸胸脘:心煩躁擾濕遏熱伏:小便短赤,舌苔滑膩,脈滑數。濕熱蘊伏脾胃·連樸飲·第4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瀉。厚樸—行氣化濕,消痞除悶。

臣:蘆根—清熱除煩止嘔;菖蒲—芳香化濁;半夏—燥濕和胃降逆?!?/p>

連、樸相配,苦降辛開,使氣行濕化,濕去熱清,升降復常。·

夏、蒲相配,化濕和中,降逆止嘔?!みB樸飲·第4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佐:梔子、淡豆豉—

清宣胸脘郁熱以除煩悶。配伍要點:主用苦辛開降,暢利氣機,消脹除滿;輔佐以辛宣芳化,散邪與化濕濁并行。【運用】

1、本方為治濕熱霍亂之主方。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吐瀉煩悶,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連樸飲·第4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急性胃腸炎、腸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屬于濕熱蘊伏者。5、現代研究:本方具有降溫作用。6、病例分析:·八正散·3、臨證加減:

·本方治證以嘔吐為主,若腹瀉較著屬濕濁較盛者,宜加干姜、茯苓以溫化濕濁。第4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丹溪心法》二妙散第5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黃柏炒蒼術米泔浸,炒

(原方未注用量)

【用法】

上二味,沸湯,入姜汁調服?!ざ钌ⅰどn術第5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濕熱流注下焦。

【治法】清熱燥濕?!局髦巍繚駸嵯伦⒆C。

留著下肢經絡筋脈:兩足痿軟無力。流注筋骨:筋骨疼痛,足膝紅腫疼痛。浸淫下焦,郁滯肌膚:下部濕瘡。流注帶脈:帶下黃臭。濕熱之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濕熱·二妙散·第5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黃柏—清熱燥濕。臣:蒼術—燥濕健脾。

·君臣相配:功善燥濕清熱,濕熱同除?!ざ钌ⅰさ?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主治濕熱下注病證。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痿、痹、帶下、濕瘡等伴小便黃赤,舌苔黃膩。

3、臨證加減:

·濕熱痿證,加豨薟草、木瓜、萆薢等;

·若濕熱腳氣,宜加薏仁、木瓜、檳榔等;

·若下部濕瘡、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ざ钌ⅰさ?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

急、慢性腎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腫、心源性水腫、急性腸炎、尿潴留、腦積水等屬于水濕內停者。5、現代研究:

·

抗病原微生物,解熱,利尿,鎮(zhèn)靜。6、衍化方:·

三妙丸

·

四妙丸7、類方比較:二妙散—龍膽瀉肝湯8、病例分析:·二妙散·第5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正散第5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木通一斤

瞿麥一斤

車前子一斤

萹蓄一斤

滑石一斤

甘草炙,一斤

大黃煨,一斤

山梔子一斤

【用法】

·八正散·第5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機】濕熱下注,蘊結膀胱,氣化不利?!局畏ā壳鍩釣a火,利水通淋?!局髦巍繚駸崃茏C。膀胱氣化不利:小便淋漓不暢,溺時澀痛,苔黃膩,脈滑數;膀胱水道不通:小便點滴難出(癃閉),小腹急滿;膀胱脈絡受損:小便渾赤;津液耗損:口燥咽干。濕熱下注·八正散·第5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瞿麥、扁蓄—

清利濕熱,利尿通淋。臣:木通—

清心利小腸通淋。車前子—

利水通淋?;?/p>

滲濕清熱通淋。

·君臣藥相配,增強清熱利濕,利尿通淋之力。·八正散·第5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佐:山梔子—

清泄三焦?jié)駸岽簏S—

清熱瀉火,導熱下行燈心草—

清心除煩使:炙甘草—

緩急止痛,調和藥性。配伍要點:本分以八味清熱利水通淋藥和清熱瀉下藥,組方用藥側重于苦寒通利。因八味藥等量共為散劑應用,故名“八正散”?!ぐ苏ⅰさ?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適宜于膀胱濕熱證。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尿頻澀痛,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淋證日久,腎虛氣弱者不宜。3、臨證加減:

·血尿可加小薊、白茅根以涼血止血;

·石淋澀痛加海金砂、金錢草以通淋化石;

·小便渾濁較甚,加萆薢、石菖蒲?!ぐ苏ⅰさ?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結石、急性腎炎、腎盂腎炎等屬于濕熱下注膀胱者。5、現代研究:本方具有抑菌、抗結石形成作用。

6、病例分析:·八正散·第6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苓散第6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豬苓去皮,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白術十八銖

茯苓八銖

桂枝去皮,半兩

【用法】

·五苓散·豬苓第6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

a.風寒客表;

b.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內停。

【治法】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兼以解表。(外解太陽表證,內化膀胱蓄水)【主治】①傷寒太陽膀胱蓄水證。

②水濕內停之水腫、泄瀉、小便不利。

③痰飲?!の遘呱ⅰさ?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澤瀉

重用之以甘淡滲濕利水。臣:豬苓、茯苓—

利水滲濕。君臣相須為用。

佐:白術—

健脾而運化水濕,合茯苓相使為用,以助健脾利濕之力。桂枝—①溫陽化氣以利水,②外散風寒以解表。

·五苓散·第6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配伍要點:方中澤瀉配茯苓、豬苓,以加強利水作用;茯苓配白術以實脾利水;桂枝配茯苓,以溫化水飲,通陽利水。綜觀全方,重在利水滲濕健脾,佐以化氣解表,使水行氣化,脾氣健運,表邪得解則諸證自除。第6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重在滲濕利水,兼有化氣健脾之功。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或緩。

3、臨證加減:

·若水腫較甚屬于水濕壅盛者,可酌加大腹皮;

·濕熱泄瀉,可加車前子、藿香。·五苓散·第6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利尿、對腎功能不全的保護、降血壓等作用;對尿路結石的防治以及對酒精肝損傷的保護作用。6、衍化方:·

四苓散

·

茵陳五苓散

·

胃苓湯7、病例分析:4、現代應用:

·急、慢性腎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腫、心源性水腫、急性腸炎、尿潴留、腦積水等屬于水濕內停者?!の遘呱ⅰさ?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傷寒論》豬苓湯第7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豬苓一兩

澤瀉一兩

茯苓一兩

阿膠一兩

滑石一兩

【用法】

·豬苓湯·第7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水熱互結,熱傷陰液。

【治法】利水清熱養(yǎng)陰?!局髦巍克疅峄ソY證。

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利。津液不得四布:發(fā)熱,口渴欲飲。熱邪擾心:心煩不寐。

上逆于肺:咳嗽。中攻于胃:嘔惡。下滲于大腸:下利。熱傷陰津:舌紅苔白或微黃,脈細數。

水熱互結·豬苓湯·第7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豬苓—

淡滲利水,清熱。臣:澤瀉、茯苓—

利水滲濕,助君之力。佐:滑石—

利水清熱。阿膠—

滋陰潤燥。配伍要點:

·

利水滲濕與清熱養(yǎng)陰并進,則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斂邪,使水濕去,邪熱清,陰津復,諸證除?!へi苓湯·第7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主治水熱互結證。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小便不利,口渴,身熱,舌紅,脈細數

3、臨證加減:

·

若治熱淋,宜加梔子、車前子以清熱利水通淋;

·若治血淋者,宜加白茅根、大薊、小薊以涼血止血。

·豬苓湯·第7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泌尿系感染、腎結核、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結石、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屬于小便不利兼陰虛有熱者。5、現代研究:

·本方具有利尿作用;對實驗性腎功能不全有治療作用;對實驗性結石有顯著抑制作用;抗癌作用。6、類方比較:豬苓湯-五苓散7、病例分析:·豬苓湯·第7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金匱要略》防己黃芪湯第7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防己一兩

黃芪去蘆,一兩一分

甘草炒,半兩

白術七錢半

【用法】

·防己黃芪湯·黃芪第7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肺脾氣虛,風濕郁滯于肌肉、關節(jié)、經脈。

【治法】益氣祛風,健脾利水。

【主治】氣虛之風水、風濕證。衛(wèi)氣不固,傷于風邪:汗出惡風。風夾水濕郁滯肌腠、經脈:身體重著。水濕泛濫肌膚:小便不利,浮腫正虛濕停:舌淡苔白,脈浮。肺脾氣虛·防己黃芪湯·第7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防己

利水消腫,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黃芪—

補氣健脾補肺,固表行水。

*二藥相伍,補氣祛濕利水,祛風散邪固表。臣:白術—

健脾燥濕,既助黃芪益氣實衛(wèi)固表,又助防己利水以祛濕。佐使:甘草—

調和諸藥,姜、棗—

調和營衛(wèi)。配伍要點:本方以防己與黃芪共為君藥,一祛風除濕,一益氣扶正,補氣與利濕兼施,脾肺雙補,邪正兼顧,使利水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し兰狐S芪湯·第7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為治療風濕、風水屬于表虛證的常用方。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汗出惡風,小便不利,苔白,脈浮。3、臨證加減:

·氣虛較重,可加黨參補氣;

·水腫較重,可與五皮散相合,以利水消腫。

·寒盛者,加干姜、附子以溫散寒邪;

·濕盛腰腿重著,加茯苓、蒼術以健脾燥濕;

·胸腹脹滿屬濕阻氣機者,加陳皮、枳殼以行氣化濕?!し兰狐S芪湯·第8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肌炎、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腎性水腫屬于氣虛不固、風濕郁滯者。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利尿,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消化機能,抗菌,降血壓,解熱,抗炎,鎮(zhèn)靜,鎮(zhèn)痛,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6、病例分析:·防己黃芪湯·第8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第8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茯苓四兩

桂枝

三兩

白術二兩甘草炙,二兩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苓桂術甘湯·第8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治】痰飲病。

氣阻:胸脅脹滿。脾陽不足凌心:心悸。水飲內停犯肺:短氣而咳。濕阻,清陽不升:眩暈。*病位在脾,影響心肺。·苓桂術甘湯·第8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機】傷寒,誤施吐、下后,損傷脾胃之陽,脾失健運,水飲內停?!局畏ā?/p>

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先脹后喘治在脾(苓桂術甘湯)治咳喘之法先喘后脹治在肺(苓甘五味姜辛湯)

·苓桂術甘湯·第8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茯苓—

健脾滲濕,利水化飲。臣:桂枝—

溫陽化氣以助化飲,平沖降逆。*苓、桂相配,一利一溫,溫化滲利,有溫中陽,健脾運,祛水濕,化痰飲之效。佐:白術—

健脾燥濕,利水以助茯苓滲濕治飲。使:炙甘草—

益氣和中;

合桂枝辛甘化陽而增強溫中陽之力;

調和藥性?!ぼ吖鹦g甘湯·第8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配伍要點:

·

本方苓、桂相伍,一利一濕,通陽化飲,對水飲留滯而偏寒者有溫化滲利的功效。佐以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陽,是以通陽化氣藥與健脾利水藥合用,溫陽健脾以治其本,祛濕化飲以治其標,為治療痰飲之和劑第8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為治療痰飲的有效方劑。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胸脅支滿,目眩心悸,舌苔白滑。

3、臨證加減:

·若咳嗽痰多者,加法夏、陳皮;

·若寒飲甚而痰稀喘咳者,加干姜、細辛、紫菀;

·若眩暈者,加天麻、澤瀉、白蒺藜。

·苓桂術甘湯·第8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腎性水腫、慢性腸炎、耳源性眩暈等屬于脾陽虛弱,痰飲內停者。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鎮(zhèn)靜作用。6、病例分析:·苓桂術甘湯·第8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傷寒論》真武散第9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術二兩

生姜三兩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用法】

·真武湯·附子第9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治】

①脾腎陽虛(以腎陽虛為主)之水腫證;②太陽病發(fā)汗太過,陽虛水泛。

泛濫肌膚:四肢沉重疼痛,水腫失于氣化:小便不利。脾腎陽虛失于溫養(yǎng):畏寒肢冷。水氣內停水阻清陽:頭暈。飲邪凌心:心悸。經脈失養(yǎng):身目閏動,振振欲擗地。

·真武湯·

【病機】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濕內停?!局畏ā繙仃柪?。第9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炮附子—溫腎暖脾,化氣以行水。臣:茯苓—利濕健脾。生姜—溫胃散寒,行水,助君溫化水氣?!?/p>

君、臣相配,以增強溫陽利水之效?!ふ嫖錅?/p>

佐:白術—健脾利濕,與茯苓相配以培土制水。白芍—養(yǎng)陰以和陽;

—柔肝緩急以止痛;

—利小便;

—制約附子之辛熱燥烈。第9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配伍要點:

·

一是以溫陽藥與利水藥配伍,溫補脾腎之陽以治其本,利水祛濕以治其標,標本兼顧,扶正祛邪;

·

二是補陽藥與養(yǎng)陰藥同用,俾溫陽而不傷陰,益陰而不留邪,陽生陰長,剛柔相濟,陰平陽秘,則諸證可愈。

第9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是治療脾腎陽虛,水氣內停的有效方劑。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四肢沉重或浮腫,小便不利,苔白不渴,脈沉。3、臨證加減:

·若咳者,加干姜、細辛、五味子以溫肺化飲;

·腹瀉較重者,去白芍,加干姜、益智仁以溫中止瀉;

·嘔者,加吳茱萸、半夏以溫胃止嘔。

·真武湯·第9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強心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利尿、改善腎功能的作用。6、衍化方:·

附子湯7、病例分析:4、現代應用:

·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美尼爾綜合征等屬于脾腎陽虛者?!ふ嫖錅さ?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重訂嚴氏濟生方》實脾散第9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厚樸去皮,姜制,炒,一兩白術一兩木瓜去瓤,一兩木香不見火,一兩草果仁

一兩

大腹子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白茯苓去皮一兩干姜炮,一兩甘草炙,半兩

【用法】

·實脾散·第9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治】陰水屬脾腎陽虛,水停氣滯證。水氣內停:身半以下腫甚,口不渴,舌苔厚膩,脈沉遲。氣機不暢:胸腹脹滿。不達四末:手足不溫。水走腸間:大便溏薄。

【病機】脾腎虛寒,陽不化水,水停氣滯?!局畏ā繙仃柦∑?,行氣利水。

脾腎陽虛土不制水·實脾散·第9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附子—溫壯脾腎陽氣,化陰霾寒濕。干姜—溫中陽以化陰水,溫肺以通調水道。*二藥相配,使脾腎陽氣振奮而濕化水濕。臣:茯苓—健脾滲濕;白術—補脾燥濕,利濕;

*二藥相配,培土制水,使?jié)癫慧掌?,健運自復?!嵠⑸ⅰぷ簦耗竟稀獝偲⒒瘽?。厚樸、草果芳香醒脾化濕,行氣消脹除滿。木香、大腹子生姜、大棗—健脾和中。使:炙甘草—和中調藥。第10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實脾散·

配伍要點:

·

以健脾利水藥與溫陽祛寒藥相配,化濕藥與行氣藥同用,使脾健則能利水,陽復則寒祛,并伍以行氣化濕之品,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第10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是治療陰水的主要方劑。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身半以下腫甚,胸腹脹滿,舌淡苔膩,脈沉遲。3、臨證加減:

·小便不利,水腫甚者,可加豬苓、澤瀉;

·大便溏瀉者,以大腹皮易大腹子;

·大便秘結者,可加牽牛子?!嵠⑸ⅰさ?0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強心和利尿、調整胃腸功能,增強肌體免疫力,抗菌,抗炎的作用。6、類方比較:

·

真武湯-實脾散7、病例分析:4、現代應用:

·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屬脾腎陽虛,水停氣滯者?!嵠⑸ⅰさ?0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丹溪心法》萆薢分清飲第10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用法】

·原方上銼,每服五錢,水煎,入鹽一捻,食前服。

·萆薢分清飲·第10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下焦虛寒,濕濁下注。

【治法】溫腎利濕,分清化濁。【主治】下焦虛寒之白濁。氣化無權,封藏失職:小便頻數寒濕下注,清濁不分:小便混濁,白如米泔,凝如膏糊。下焦虛寒·萆薢分清飲·第10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川萆薢

利濕,分清化濁。

臣:益智仁—

溫腎暖脾以散寒濕,縮小便止遺濁尿頻。烏藥—

溫腎祛寒,暖膀胱以助化氣。石菖蒲—

芳化濕濁,溫膀胱,暖小腸以分清別濁。*萆薢與石菖蒲相伍,增強分清別濁之力。*益智仁與烏藥相伍,溫腎祛寒而縮小便?!ぽ伤Z分清飲·第10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配伍要點:

·

本方溫腎行氣藥與祛濕藥相配伍,其中以溫化為主,祛濕為輔。因為本方主治證是下焦虛寒,濕濁不化所致,如此配方,可使腎氣得溫,而濕濁亦化。第10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是治療腎氣虛弱,濕濁不化所致得膏淋、白濁。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小便頻數,尿液混濁如米泔。3、臨證加減:

·若腎陽虛甚,可與腎氣丸合用;

·若兼有中氣不足,可加黨參、黃芪;

·若寒濕帶下,可選加熟附子、肉桂、蒼術、茯苓?!ぽ伤Z分清飲·第10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現代研究:

·

用本方水煎劑進行體外抗淋球菌試驗表明,本方無明顯的抗淋球菌的作用。6、病例分析:4、現代應用:

·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滴蟲性陰道炎、慢性盆腔炎屬下焦虛寒,濕濁下注者?!ぽ伤Z分清飲·第11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備急千金要方》獨活寄生湯第11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組成】

獨活三兩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

各二兩

【用法】

·獨活寄生湯·第11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病機】風寒濕日久不愈,肝腎損傷,氣血不足。

【治法】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主治】風寒濕痹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風寒濕邪內阻:腰膝疼痛,肢節(jié)屈伸不利,肌膚麻木不仁,畏寒喜溫。·獨活寄生湯·第11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方解】

君:獨活—

善祛下肢筋骨間的風寒濕邪而通痹止痛。桑寄生—

補肝腎,壯筋骨,祛風濕,止腰腿疼痛。臣:細辛、肉桂心—

辛散寒濕,溫通經脈而止痛;防風—

祛風勝濕而止痛,透邪外出。

*辛、防助獨活祛風散寒去濕,止痹痛。秦艽—

搜筋肉之風濕,通經止痛;

杜仲、牛膝—

益肝腎、強筋壯骨,止痹痛。

*杜仲、牛膝助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

·獨活寄生湯·第11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佐:當歸芍藥養(yǎng)血活血以治風、體現“治風先治血,干地黃血行風自滅”。川芎人參、茯苓—

益氣健脾。

*杜仲、牛膝與佐藥相配,益肝腎,補氣血,扶正祛邪。使:甘草—

調和諸藥。

·獨活寄生湯·第11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配伍要點:

·

本方是以祛風寒濕藥為主,輔以補肝腎,養(yǎng)氣血之品,邪正兼顧,有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礙邪之義。第11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運用】

1、本方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

名醫(yī)論方2、辨證要點:

·腰膝冷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

3、臨證加減:

·疼痛較劇者,可酌加制川烏、制草烏、白花蛇;

·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

·濕邪偏盛者,去地黃,酌加防己、薏苡仁、蒼術

·正虛不重者,可減地黃、人參。

·獨活寄生湯·第11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現代應用:

·慢性關節(jié)炎、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癥、風濕性坐骨神經痛等,屬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者。5、現代研究:

·

本方具有抗炎,鎮(zhèn)痛,擴張血管,改善患部血液循環(huán),抗貧血作用。6、病例分析:·獨活寄生湯·第11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衍化方1:不換金正氣散(《易簡方》)

組成:本方+藿香、半夏

功效:燥濕化濁,和胃止嘔。

主治:濕濁內停,兼有表寒證。嘔吐腹脹,惡寒發(fā)熱,或霍亂吐瀉,或不服水土,舌苔白膩等。·平胃散·第11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衍化方2:柴平湯(《景岳全書》)

組成:本方+小柴胡湯

功效:和解少陽,祛濕和胃。

主治:濕瘧,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

·平胃散·第12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蒼術藥材及原植物許叔微云:蒼朮能治水飲之澼囊,蓋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精,日用蒼朮一斤大棗五十枚,去皮搗麻油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和丸,名神朮丸。

第12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蒼術味甘而燥,甘則入脾,燥則勝濕;厚樸味溫而苦,溫則益脾,苦則燥濕,故二物可以平敦阜之土。陳皮能泄氣,甘草能健脾,氣泄則無濕郁之患,脾強則有制濕之能,一補一泄,又用藥之則也?!?/p>

——吳昆(《醫(yī)方論》)名醫(yī)論方·平胃散·第12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上四味藥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入姜二片,干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棗,帶熱服,空心食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得。厚樸第12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訴:呃逆5個月。*病史:患者女性,28歲。呃逆頻作已5月余,曾在醫(yī)院進行各種檢查,診斷為“胃腸功能官能癥”。經用各種解痙藥、鎮(zhèn)靜藥,不效?,F患者呃逆頻作,腹脹較甚,面色蒼黃少華,納呆,食后腹脹尤甚,四肢沉重乏力,舌淡紅苔白膩,脈濡緩。*辨證:脾虛濕困,胃氣上逆。

治法:祛濕運脾,降氣和胃。

選方:平胃散+法夏、茵陳、茯苓、丁香病例分析·平胃散·第12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功專燥濕運脾,行氣和胃,專治濕困脾胃,氣機受阻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口淡納呆,苔白膩等證,為燥濕和胃的代表方。均具芳香化濕,辟穢祛濁,行氣和中之功,都可用治濕滯脾胃之脘腹痞滿,吐瀉食少,舌苔白膩等證。藿香正氣散兼能外散風寒,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之寒熱頭痛,腹痛吐瀉等證,為解表濕并用之劑。平胃散·藿香正氣散·第12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藿香《本草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陰,芳香之氣,助脾醒胃,故能止嘔逆,開胃進食,溫中快氣,去瘴氣,止霍亂,治心腹痛。第12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藿香辛溫,理氣和中,辟惡止嘔,兼治表里為君。蘇、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發(fā)表邪。厚樸、大腹,行水消滿;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滯。苓、術、甘草,益脾去濕,以輔正為藥也。正氣通暢,則邪逆自除?!?/p>

——汪昂(《醫(yī)方集解》)名醫(yī)論方·藿香正氣散·第12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上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水

一盞,姜錢三片,棗一枚,同煎

至七分,熱服,如欲出汗,衣被

蓋,再煎并服。茯苓·藿香正氣散·第12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訴:惡寒發(fā)熱1天。*病史:某男,24歲。患者自訴受涼后7小時,惡寒、發(fā)熱、頭痛,繼而出現腹瀉。于7小時內,大便4次,呈水樣便,伴有腹脹、微痛、欲吐,查舌苔白薄稍膩,脈浮。*辨證:外感風寒濕邪,濕困脾陽治法: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選方:藿香正氣散病例分析·藿香正氣散·第12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白蔻仁《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薄侗静輦湟罚骸俺餄?,化食寬膨?!钡?3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薏苡仁藥材及原植物·《神農本草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薄ぁ侗静菝审堋罚骸稗曹尤剩褚幰??!钡?3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杏仁藥材及原植物《長沙藥解》:“杏仁疏利開通,破壅降逆,善于開痹而止喘,消腫而潤燥,調理氣分之郁,無以易此?!钡?3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也。濕氣彌漫,本無形質,以重濁滋味之藥治之,愈治愈壞……濕溫較諸溫,病勢雖緩而實重,上焦最少,病勢不甚顯張,中焦病最多,以濕為陰邪故也,當于中焦求之?!?/p>

——吳瑭(《溫病條辨》)名醫(yī)論方·三仁湯·第13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白通草·三仁湯·第13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訴:發(fā)熱10天。病史:某男,自春分午后身熱,至今不愈。曾經大瀉后,身軟不渴,現在雖然不泄瀉,大便久未成形,午前小便清,午后小便赤濁。脈弦細,沉取有力。病例分析·三仁湯·第13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證:濕溫證治法:清熱祛濕,行氣利水選方:三仁湯*處方:飛滑石30g茵陳20g蒼術15g云苓25g杏仁15g生薏苡仁25g黃芩10g白通草8g海金沙20g山連5g第13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茵陳藥材及原植物

《本草述鉤元》:茵陳蒿“發(fā)陳致新,與他味之逐濕熱者殊,而滲利為功者,尤難匹配……黃疸濕氣盛,則如熏黃而晦,熱氣勝,則如橘黃而明,濕固蒸熱,熱亦聚濕,皆從中土之濕毒以為本,所以茵陳皆宜。

第13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茵陳性雖微寒,而能治濕熱黃疸及傷寒滯熱,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梔子苦寒瀉三焦火,除胃熱時疾黃病,通小便,解消渴,心煩懊憹,郁熱結氣,更入血分;大黃苦寒下泄,逐邪熱,通腸胃。三者皆能逐濕熱,去郁滯,故為陽明發(fā)黃之首劑?!?/p>

——錢潢(《傷寒溯源集》)名醫(yī)論方·茵陳蒿湯·第13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上三味藥,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大黃·茵陳蒿湯·第13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訴:高熱20天。*病史:患者男性,27歲。不明原因高熱20天,體溫達39.2℃,頭痛,昏蒙不清,咽干,經多種檢查均未發(fā)現異常。癥見發(fā)熱,神疲乏力,頭重如裹,口干不欲飲,惡心納呆,小便黃赤,大便干燥,3日一行,舌質紅,苔微黃而膩,脈滑數。病例分析·茵陳蒿湯·第14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證:濕熱熏蒸治法:泄熱祛濕選方:茵陳蒿湯加減處方:茵陳蒿15g大黃10g梔子12g黃芩12g滑石20g薏苡仁12g竹葉10g第14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滑石

《長沙藥解》:“滑石甘寒,滲瀉水濕,滑竅墜而開凝郁,清膀胱而通淋澀,善治黃疸、水腫、前陰閉癃之證?!钡?4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此方治濕熱郁蒸,挾穢濁搏于氣分……較普濟消毒飲,尤為清超,彼側重通外,此側重清內;彼為清中之濁,此為清中之清。細譯方制,微苦不大苦,清利而不燥利,舉重若輕,妙婉清靈,迥非庸手所能企及?!?/p>

——冉先德(《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名醫(yī)論方·甘露消毒丹·第14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生曬研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或神曲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射干·甘露消毒丹·第14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訴:發(fā)熱10天。病史:某男,35歲,10天前開始發(fā)熱,體溫呈梯形上升,伴有腹脹,納差,查肥達試驗確診為腸傷寒,現體溫不減,高熱39.4℃,頭目昏脹,四肢倦怠酸痛,口渴思飲,胸痞納呆,小便短赤,表情淡漠,舌邊尖紅,苔厚膩,脈濡緩。病例分析·甘露消毒丹·第14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證:濕熱郁結,氣機失暢治法:化濕清熱,宣氣透邪

選方:甘露消毒丹加減處方:飛滑石18g藿香10g連翹10g薄荷6g白豆蔻6g茵陳20g黃芩10g石菖蒲10g木通10g

第14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名醫(yī)別錄》:“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厚腸胃?!焙駱闼幉募霸参锏?4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霍亂吐利為本方主證,濕熱內蘊為本證病機……治法不在止瀉止吐,惟求濕熱一清,脾胃得和,則褚證自愈。方中用黃連、山梔清熱解毒,苦寒燥濕;厚樸、半夏燥濕行滯;菖蒲、香豉芳香化濁;蘆根宣肺祛濕,清熱生津。合用以成清熱燥濕,理氣化濁之功。”

——冉先德《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名醫(yī)論方·連樸飲·第148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史:某女,43歲。頭痛形寒,身熱咳嗽咽癢,舌苔黃膩而滑,口渴思飲,胸脘痞悶,兩脈濡滑,沉取弦滑而數,兩腿清冷,大便滯下不暢。病例分析·連樸飲·第149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證:濕溫?。駸岵⒅兀┲畏ǎ盒柣瘽瘢庥粜?,通利三焦選方:連樸飲加減處方:香豆豉12g焦山梔4.5g前胡3g白蒺藜10g枇杷葉10g法夏10g甘草6g川連2g薏苡仁10g白豆蔻5g陳皮6g赤苓10g第150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衍化方1:三妙丸(《醫(yī)學正傳》)

組成:本方+牛膝

功效:清熱燥濕,補益肝腎。

主治:濕熱下注。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痿軟無力。·二妙散·第151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衍化方2:四妙丸(《景岳全書》)

組成:本方+牛膝、薏苡仁

功效:清熱利濕,舒筋壯骨。

主治:濕熱下注。兩足麻木,痿軟,腫痛。

·二妙散·第152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二妙散,偶方之小劑也。蒼術生用入陽明經,能發(fā)二陽之汗,黃柏炒黑入太陰經,能除至陰之濕。一生一熟,相為表里,治陰分之濕熱,有如鼓應桴之妙。”

——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名醫(yī)論方·二妙散·第153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為清熱燥濕的基礎方,隨證加減可用治多種濕熱證。臨證主治濕熱下注之痿痹;兼可用于下部濕瘡,帶下黃稠等屬于濕熱下注者。

均有清熱燥濕之功,均可用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短赤,下部濕瘡,婦女帶下,舌苔黃膩,脈滑數等證。

重在既瀉肝膽實火,又能清下焦?jié)駸?。臨證既治肝膽實火上攻之頭痛目赤,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等證,又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小便淋濁,帶下黃臭等證。伴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二妙散:龍膽瀉肝湯:·二妙散·第154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訴:下肢麻木疼痛3個月。*病史:某女,15歲。于三個月前突然發(fā)熱,兩下肢疼痛麻木,并有紅斑,下肢浮腫,伴有心慌,血沉71mm/h,診為“風濕熱,結節(jié)性紅斑”,進來反復發(fā)作,膝關節(jié)疼痛,雙下肢沉重,活動不便,口苦,咽干,口渴不欲飲水,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診查心肺正常,四肢關節(jié)無明顯腫大,兩下肢有輕度指凹性浮腫,小腿前側可見散在性紫斑,舌質紅,苔黃膩,脈左沉弦,右弦滑略數。病例分析·二妙散·第155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辨證:濕熱下注,淤血凝滯治法:清熱化濕,活血涼血選方:三妙丸加味處方:蒼術10g黃柏10g牛膝15g

薏苡20g忍冬藤30g威靈仙15g

桑枝20g秦艽10g當歸12g

生地15g丹皮10g紫草10g·二妙散·第156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瞿麥

·《神農本草經》:“主關格諸癃閉,小便不通?!?/p>

·《本草備要》:“降心火,利小腸,逐膀胱邪熱,為治淋要藥?!钡?57頁,課件共197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肺為氣化之源,心為小腸之合也。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絡于陰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麥、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濕而兼瀉熱者也?;[散結,梔子、大黃苦寒下行,此皆瀉熱而兼利濕者也。甘草合滑石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徑達莖中,甘能緩痛也?!?/p>

——吳瑭(《溫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