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與原本_第1頁
《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與原本_第2頁
《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與原本_第3頁
《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與原本_第4頁
《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與原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25第六章昆侖仙本與原本《道德經(jīng)》探解第一節(jié)老子《道德經(jīng)》眾所周知,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是生于公元前571年,但終年不詳,史料上記載為不知所終,有人推測他活了100多歲,也有人推測他活了200多歲。如果從《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的推出來看,老子也可能修道成仙,至今年齡在2300-2400歲之間。因為史料上曾記載老子寫《道德經(jīng)》是因應人之約而寫五千言。然后騎青牛,出關(guān)寨(函谷關(guān)),不知所終。也有史料(網(wǎng)上資料)說老子去了昆侖山隱居修道,當然這些經(jīng)歷都是無確切的史料供考證。但如今,《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問世,這就為考證老子晚年的去向又增加了一份旁證,之所以叫昆侖仙本,一是意味著在昆侖修道時所作。二是仙本,證明是成仙之后的作品。所以昆侖仙本四個字指出了《道德經(jīng)》(即《老子》一書的別稱)新作的時空點。事實是否果真如此?還要更多的時間去考古佐證。下面就是保密2000多年的昆侖仙本問世時的網(wǎng)上前言,這是在國外布達佩斯俱樂部中國分布論壇中公布的?,F(xiàn)將《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的原文和《道德經(jīng)》的原本原文對比給出,并加以評注?,F(xiàn)將公布時的網(wǎng)絡前言給出如下,以方便讀者查詢參考。一、昆倉仙本發(fā)布時的前言說明《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是2005年[公告]賀新春,全文刊出二千多年首次公開道家昆侖仙派的道德經(jīng)昆倉仙本。應廣大網(wǎng)友的要求,為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值此新春佳節(jié),特全文刊出道家昆侖派的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遵循師命,為了促進環(huán)境保護的發(fā)展,為了解決人類面臨的危機,為了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促進中華道統(tǒng)的正本清源,為了促進道與量子真空零點場的研究,為了促進道在全世界的發(fā)揚光大,布達佩斯俱樂部總干事、道家昆侖仙派傳人胡杰老師決定全文公開道家昆侖仙派現(xiàn)珍藏的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該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二千多年從未在世面上流傳過,歷來采用口承相傳。該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共八千余字,擁有許多通行本未有的內(nèi)容。該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采用四字體,朗朗上口,是研究道德經(jīng)以及修煉的珍貴資料。道家昆侖仙派的道德經(jīng)昆侖仙本與道家昆侖仙派的陰符經(jīng)昆侖仙本,一表一里,相互配套使用;類似心經(jīng)與金剛經(jīng)一表一里一樣。布達佩斯俱樂部的前身是羅馬俱樂部?,F(xiàn)在的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保護、綠色和平組織等都是在其啟發(fā)、警醒下開展起來。布達佩斯俱樂部的宗旨:發(fā)展行星意識,促進人類的精神和文化進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以避免發(fā)生全球性的生態(tài)災難。更多敬請訪問布達佩斯俱樂部中國分部論壇:www.bdpsclub/bbs/index.asp布達佩斯俱樂部。布達佩斯俱樂部中國分部:;第二節(jié)《道德經(jīng)》原版原文與仙本原文對照評注《道德經(jīng)》也叫《老子》,是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作品,該書中和昆侖仙本各章內(nèi)容及筆者評注如下(為方便讀者參考,原文章節(jié)保留不變)??傉吕}仙本:道可恒道,非常恒道;名可恒名,非常恒名。德可恒德,非常恒德;衡可恒衡,非常恒衡。無名而名,天地之始;有名而名,萬物之母。無衡而衡,尊德之初,有衡而衡,萬道之父。原本:無總章內(nèi)容。[評注:原本無總章,仙本有總章,說明昆倉仙本產(chǎn)生于原本之后,加以完善和深化,更加條理化和哲理化、文學詩詞化??傉撚钪孀匀缓蜕F(xiàn)象所起源于道,這個道即是無形的能量場,力場,規(guī)律等,古人稱之為炁。即無極生太極之理。人類文明要遵守德之規(guī)的道理。]第一章仙本:無欲觀妙,有欲觀微;微妙同出,異名同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衡之又衡,萬靈之緣。奧奧為玄,玄玄為道;道道為德,德德為衡。精精為徼,徼徼為微,微微為妙,妙妙為靈。原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評注:原本中的頭幾句被前移到仙本的總章中,而仙本此章主要講述玄學的玄妙之理和道德之靈的重要性。]第二章仙本:美之為美,善之為善;丑之為丑,惡之為惡。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底相倒,上下相傾。前后相隨,左右相稱;音聲相和,韻律相樂。無為之事,不言而教;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是以不去,無名而歸。圣人之美,在于華德;萬民之善,在于普道。原本: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場相和,前後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評注:此章論述真、善、美是什么。尤其讓人們懂得一個致真大道:美與丑、善與惡是相對的事物,告訴人們?nèi)绾螕P善去惡,留美除丑的行為準則。第三章仙本:若不尚賢,使民不爭;若不貴貨,使民不盜。若不見欲,使心不亂;縱欲必狂,狂兇必亡。虛心實腹,弱志強骨;美愿健身,善意壯體。民無知無,為無知為;為而無為,無不而為。原本: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評注:教導平民不要偷盜、要節(jié)欲、健身強體之理,要懂無為而無不治之道理。]第四章仙本:道沖而用,或似不盈;道凈而為,或明而通。淵兮湛兮,萬物之淙;湛兮淵兮,萬物之源。挫銳解紛,去雜除亂;采精奪華,和光同塵。原本: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評注:教導人們要懂得利用大道之能,這是萬物之源。要學會清凈無爭,善于化解糾紛,理順世間雜亂不和之序,善用能人賢人,此乃君子帝王之相。第五章仙本:天地不仁,萬物為芻;圣人不仁,百姓為芻。天地之間,猶如龠乎?虛而不出,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優(yōu)言佳語,道者尊也。原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囊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評注:此章論述為人立事之本是講仁講義,動靜適當,言語不可過頭,應實事求是,中庸為佳。此乃有道者也。]第六章仙本:道丹不亡,是謂德健;德健之庭,玄妙之源。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錦錦若循,使之不損。萬事含道,適返而生;萬情含道,滋懷而育。萬民含德,待機而發(fā);萬物含德,應時而放。天地有仁,萬物為圣;圣人有仁,萬民為神。原本: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評注:此章講養(yǎng)生之玄牝之門,德健之道。欲強身健體,首先要樹立德性,有德便得道,無德必早亡,此乃人生之哲理。有德有仁,多做善事,便是圣人。有德者,人體生物鐘穩(wěn)定,抗體增強,可免疫免病,便可強身長壽,反之不然,必短壽。]第七章仙本:大道甚遠,其存甚古;生天育地,莫可有始。天長地久,不以自生;天乘地載,生而無終。后身而先,外身而存;以其無私,故能成私。善為道者,頂天立地;照耀萬物,故能成道。原本: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評注:宇宙大自然能天長地久循環(huán)不止,是因為它不是自生自滅,而是天生地久。人能立足世間永留芳名,是因為他行善積德,光照大地,留有丹青照后人,此謂得道者也。]第八章仙本:有為有法,無為無法;不為不法,所為所法。真為真法,全為全法;道為道法,德為德法。居善地利,心善胸淵;與善誠仁,言善語信。政善統(tǒng)治,事善明智;靜善良辰,動善吉時。上善若水,利而不爭;惟所不爭,故而無憂。無憂長存,長存泰然;眾人之惡,故幾于道。原本: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評注:此章是教晦人要立德守法,心地善良,心胸寬廣,誠仁有信,掌握機遇,必成大事和獲得成就。與人無爭便無憂。]第九章仙本:懸而吊之,不可久處;高而舉之,不可久立。崇而捧之,不可久情;尚而抱之,不可久懷。持而盈之,不可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能私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而引退;修身處事,乃和天道。是以圣人,省已察人;斂已利人,含道而去。原本: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評注:此章是寫不衡之事不可久長,富貴之家不過三世,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即為人處事不可太過功利。應見好就收,有自知之明者為圣賢。]第十章仙本:載營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無嬰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而蓄之,生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原本: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評注:此章告訴人們不要舍不得,放不開,不要太幼稚。要是一心為國為民能無所作為嗎?若是開啟智慧之門,獲得大智大悟,能說無知嗎?人若能含而不露,大智若愚,這便是具有玄妙高德之人。]第十一章仙本:輻拱其無,有車之用;址埴其無,有器之用。鑿戶其無,有室之用;有以為利,無以為用。圣人善無,以其為重;萬民視有,以此為寶。君子有道,以無重用;百姓有智,以有善利。原本: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評注:當有好車雅室時,必擇之而用。如有高德圣賢之士,有道之君主必重用之。如有智慧的萬眾百姓,國家必興盛富強。]第十二章仙本:五色目盲,五音耳聾;五味口爽,五香心芳。馳騁發(fā)狂,貴貨行妨;為腹除目,取此去彼。圣人貴實,以利萬民;百姓虛華,以用萬物。原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評注:此章說明世間六塵對人的五官具有極強的誘惑力。甚至會令人眼花暸亂,無從所擇。而圣人則重視實用性,選取之物要有利于平民百姓的生計。而平庸凡人,則選取華而不實之物,對人并無實用性。這是告訴人們應如何生活和取物之道。第十三章仙本:寵辱若驚,貴大患身;貴以天下,可寄天下。愛以天下,可托天下;天下而涵,道之所養(yǎng)。圣人廣親,萬民博愛;天下為家,道之普華。原本: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龐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評注:此章告訴人們一個哲理:不要為得到上司的寵愛或被侮辱而大驚小怪,物極則反,太過于高貴反而會引來患禍。如果樹立了博愛天下,以公為家,不計個人得失的海含精神,就可托撫于天下,獲百姓之心,這是為人之大道。]第十四章仙本:視之不見,故名曰夷;聽之不聞,故名曰希。揚之不損,故名曰精;搏之不得,故名曰微。不可致詰,混而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繩不可名,復歸無物;無狀之狀,無象之象。玄奧實變,是謂恍惚;靈妙虛華,是謂惚恍。迎不見首,隨不跟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綱;善明今終,是謂道紀。原本: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敫,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評注:此章是講宇宙中大自然無形的場、射線和有形物體之間的玄妙關(guān)系。同時也描述了人員在修道練功狀態(tài)下(惚兮恍兮狀態(tài)下)所看到的象和聽到的聲,這是一種常人無法體驗和理解的事情,這是特異現(xiàn)象,在這種狀態(tài)下可以收到宇宙起源以及未來宇宙走向的許多全息信息,這正是全息通信的內(nèi)容,是超光速跨時空的。古代修佛人士所收到的有關(guān)宇宙、上天三界及菩薩、佛等信息就是這樣得來的。道士修道也會同樣進入這種狀態(tài)的。這叫殊途同歸。釋迦牟尼將這種狀態(tài)叫“入三昧定”。]第十五章仙本:善為軍者,廣博神道。奧不可識,頑之為賓。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滌不可知,強之為客。豫若涉川,猶若畏鄰;嚴若敬客,渙若釋冰。敦兮若樸,曠兮若谷;渾兮若清,濁兮若凈。清凈徐靜,安寧待動;保此道者,尚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新成;成就勤新,故能道成。圣人善新,萬民玄成;百姓好勤,萬物大就。君子秉天,百姓乘地;天公地私,道者守也。原本: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冰凌;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評注:此章是說從軍為士之道。意境達高度時便清若同,靜動相承,唯有不驕傲自滿的人,才能成就大業(yè)。圣人也好,百姓也罷,只有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行動勤于勞作,才能成就大業(yè),此乃天道也。]第十六章仙本:敬致虛極,信守靜篤;萬物并作,予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明妄作,妄作則兇。知明乃容,容乃全公;公乃合王,王乃合天。天乃合道,道乃合德;道成德就,故而永禱。原本;致虛極守靜么。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如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評注:萬物循環(huán)不已,來自于自然,又回歸于自然。明此之常理者為聰明之人。如果一個人無智(知)就會胡作非為,故作妄為,必然會帶來兇險。聰明智慧之人必然會包容,會大公無私,懂得宇宙之道,了解大自然的道法,也就會行德積善,懂得永遠長壽之道。]第十七章仙本:太上有德,天地晴靜;太上有道,人民神圣。太有上理,萬物精明;太肯智,萬事亨通。上者知有,人無所敬;次者親譽,民有所敬。再者畏侮,信而不信;下者怒罵,反而有抗。猶其貴言,功成名遂;百姓解畏,方為自然。原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評注:領(lǐng)導者如果有德有道(治國之道),人民會認為他很神圣。領(lǐng)導者如果有理論,有智慧,萬物萬事必然亨通無阻。居中高位者如果知道民情,體貼親近百姓,百姓就會尊敬他。如果對百姓侮辱和不誠信,百姓就會咒罵甚至起而反抗。如果領(lǐng)導者能夠接納忠言勸告,必會萬事成功,這是必然的規(guī)律。]第十八章仙本:大道無廢,慈有仁義;智慧欲出,華有大偽。六親補合,尚有孝茲;國家暉爛,尚有忠臣。天下事大,莫于朝邦;天下事小,莫于身家。圣人保朝,持邦為身;百姓護國,執(zhí)鄉(xiāng)為家。原本: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茲;國家昏亂有忠臣。[評注:此章議論國道與家道,天道不廢棄必有仁義在,智慧要區(qū)分真?zhèn)?。家中六親不和,尚有孝道在;國家雖腐敗,但尚有忠臣在。天下之事,大事莫過于興邦治國之道,天下事小,莫過于是家庭瑣事。圣人一生為興邦治國而操忙,百姓保家衛(wèi)國以鄉(xiāng)為家。]第十九章仙本:絕圣棄尊,利民萬倍;絕仁棄義,民復孝茲。以武為文,故令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是以圣人,身立于民;無圣無尊,同于天地。為人不驕,為事不狂;普華同等,載道樂俗。原本: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評注:如果放棄至圣至尊的地位,對百姓有萬倍的好處。如果不仁不義,民不會孝敬尊崇。如以武力待眾。就會發(fā)號施令。如果能儉樸過活,減少私心和欲望,這樣的圣人就會立身于民。無圣無尊,與百姓平等相處,就會與天同輝。對待別人不驕奢,不狂妄,平等待人,其樂無窮。]第二十章仙本:絕學無憂,唯阿相和;至善無患,唯阿相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畏而敬之,是而無畏。荒兮蕪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亨泰牢。蕪兮荒兮,如嬰胎焉;眾人攘攘,似登春臺。乘兮秉兮,我獨迫逃;眾人聚聚,若入玉心。秉兮乘兮,我獨逍遙;眾人號號,使俠瀛洲。窈兮寂兮,昏昏昭昭,寂兮窈兮,察察悶悶。若忽若晦,似無所智;若頑若鄙,貴求于母。原本: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謂,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秉兮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而我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評注:老子此章描寫他內(nèi)心與眾不同的感受之處。眾人皆醒我獨昏,眾人皆清我獨沉。自已處于昏昏昭昭之境,似乎回到孩嬰時代,似乎又歸復頑童無智時代,有如在吃奶于母懷中。這段描述好似在說他在修道過程中進入了一種與常態(tài)不同的境地。]第二十一章仙本: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其極無外,無外而在;其微無內(nèi),無內(nèi)而存?;匈忏辟?,其中有象;其象至宏,其宏極彤。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其物至寵,其寵極雄。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至真,其真極信。冥兮杳兮,其中有微;其微至妙,其妙極靈。幽兮幽兮,其中有亮;其亮至光,其光極芒。默兮幽兮,其中有爛;其爛至輝,其輝極煌。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以此善哉。古以德道,通于無極;今以道德,遍于無量。原本: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匈忏辟馄渲杏形铩q嘿廒べ馄渲杏芯F渚跽?。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評注:這章的語句文字是描述老子在修道過程中,進入幽寧狀態(tài)后(即佛教中所說的“入三昧定”,或稱禪定態(tài),現(xiàn)代名詞稱此入第三信號系統(tǒng)態(tài)或冥想態(tài)),可以看到象、看到物、看到分子和原子結(jié)構(gòu),其小無內(nèi),看到宇宙宏象,其大無外,有時也可以看到各種光,看到靈體……總之,在打開這種第三信號處理系統(tǒng)狀態(tài)下,可以接收到宇宙全息信息,甚至可以看象聽聲看字,這是常人無法體會到的,這時大腦中是一片空白不必思維,所見一切都是自然出現(xiàn)的。這種狀態(tài)下可以看到古代時期的各種隱形能量場,也可看到未來的無限元的時空點的景象。這就是全息信息超光速跨時空的真相。這是真理,自古2000多年前的佛祖釋迦牟尼談到這種狀態(tài)稱入三昧定而獲般若妙智慧。同時期的道學創(chuàng)始人—老子又談到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其中有象的事實。現(xiàn)代人(筆者)的小組人士也有親身體驗,這是千真萬確的現(xiàn)象,不實踐者是體驗不到的!這也是至今常規(guī)科學理論無法解釋的一種現(xiàn)象。只有用第三信號系統(tǒng)和全息信息通信的理論方可解釋,請見作者另一本書《哈瑪木外星人之聲》中的內(nèi)容便知詳情。]第二十二章仙本:曲全枉直,洼盈敝新;少得多惑,抱一為天。不自見明,不自是彰;不自伐功,不處矜長。夫惟不爭,天下莫爭;委屈誠全,誠全道歸。圣人明理,達事程全;全之求全,道之圓然。原本: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盵評注:此章道明一個道理,即曲可求全,彎可達直。欲求不得,欲速不達的道理。為了達到長遠偉大報負,可以暫時委曲求全,可以臥薪償膽。最后時機成熟而一舉獲得成功。銳易挫,柔克剛,圣明之君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才能園滿大業(yè)。]第二十三章仙本:飄不終朝,漂不終日;希言自然,孰語善哉。道者同道,德者同德;同道得道,同德得德。天在以敬,萬神俱守;百姓以敬,萬民供資。圣人明道,不辭天地;百姓達理,不絕萬物。原本: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聚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於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評注:風雨漂搖只是一種暫短的自現(xiàn)現(xiàn)象,不會持之恒久,不同道者不能為謀,即志向思想不合拍者不能在一起共事。否則不會長久。只有志同道合之人才可同行同事。因為近珠者赤近墨者黑。圣人明白此理可得天下;百姓明白此理不會缺少物資財富。第二十四章仙本:躋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無長;其于道者,余食嗸行。愛天樂地,循于天道;通理達情,惠于地道。原本:踦者不立;跨者不行。自郵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嗸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評注:蹺腳觀看者會站不穩(wěn),跨越障礙者不會行走太遠距離,自見者不如旁觀者清,自我認為正確者不能除去偏彰;自以為是者不會取得成功。只有熱愛生活,樂觀的人,并懂得遵守自然規(guī)律,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和通情達理的人才會順其自然,取得事業(yè)成功。]第二十五章仙本:有物混成,玄道而生;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寂兮寥兮,先天之父;其形健健,其狀康康。寥兮寂兮,后天之母;其體剛剛,其態(tài)柔柔。強名曰道,加字曰大;太大曰逝,太逝曰遠。太遠曰邇,太邇曰返;返而則往,往而則返。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四大,人居極大。人太地太,天太道太;領(lǐng)中四太,道尊極太。人必法地,地必法天;天必法道,道法自然。原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評注:本章老子是在述說宇宙的誕生之理,道為其源,即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直到產(chǎn)生生命,產(chǎn)生人類,先天之父,后天之母,并且循環(huán)不已。這其中萬事萬象,所有時空中的事物都遵守一條真理:人受地球的約束,地球受天宇的約束,天宇受磁場、力場(萬有引力場)等的約束(謂之道),道受到大自然規(guī)律的約束。古人雖然沒有先進的科學儀器,但對天人合一和其中的相互約束關(guān)系說得清清楚楚。]第二十六章仙本:善為重者,莫于泰山;善為輕者,莫于鴻毛。善為明者,莫于日月;善為晴者,莫于斗辰。善為靜者,莫于汪洋;善為燥者,莫于烈炎。善為君者,莫于皇王;善為臣者,莫于公侯。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臣,躁則失君。君子終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是以圣人,敬天愛民;慈心開懷,博愛萬物。天藏地遁,與神同等;普華萬民,道者德也。原本: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終日行不離輕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評注:重莫過于泰山,輕莫過于鴻毛(雁毛),光明者莫過于日明,晴朗天必見星斗?!穗H間關(guān)系是君與臣,官與民。如果圣人能敬天愛民,大發(fā)慈悲之心,博愛萬物(包括所有物種),這就會同神仙一樣高貴可敬!這也是大恩大德之體現(xiàn)。]第二十七章仙本:善行無跡,善言無謫;善計無策,善算無劃。善閉無開,善展無放;善斂無收,善觀無察。善易不卜,善卦不占;善數(shù)不讀,善韻不詞。常善救人,故無人棄;常善救物,故無物棄。善人為師,惡人為資;不愛其師,如遇大迷。不貴其資,雖智不慧;是為襲明,是為要妙。圣人明道,尊師愛資;信迷仰慧,是為道通。原本: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評注:具有某種特長的人,如果長期不進行實踐和習練,那么就會失去所長。如果經(jīng)常救人的話,就不會有人丟失;如果經(jīng)常救助物種的話,就不會有物種被丟棄。聰明的圣人是會重視師長的,而愚策的凡人則看重物資錢財,這樣的人雖智但不慧,只有看輕錢財而重道的人士才會通曉大道。]第二十八章仙本:知雄守雌,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嬰兒。知白守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無極。知榮守辱,為天下谷;常德不足,復歸素樸。樸散為器,則為官長;圣人之用,大制不割。圣人樂天,豪放萬民;百姓樂地,普華萬物。君子之道,是為道光;庶人之道,是為道華。原本: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評注:此章老子在講天道地綱。男婚女嫁是天下之常規(guī),就象溪水一樣長流不止,不離此綱,會復生嬰兒,民族延續(xù)。同樣,行星晝夜交變?yōu)樘煜轮J?,常此不忒(te),即長久運轉(zhuǎn)不發(fā)生差錯,最終星球會消亡而復歸于炁(即能量場),這是符合愛因斯坦質(zhì)能轉(zhuǎn)換規(guī)律的。知榮辱曉對錯是天下之民俗,常此為之,這是最樸素的道德標準。這些最樸素的道理,圣人是深深懂得的,所以能成為首長領(lǐng)導,并且將如此道理編入各種制度法規(guī)之中而不割棄。圣人樂于觀察天體研究宇宙,以智慧萬民;而百姓樂于觀察身邊大地,不管是學者圣人,還是平民百姓,不管是官方機構(gòu),還是民間科學,無不是在察天觀地,不斷深化,在認識自然規(guī)律,遵守自然規(guī)律,利用自然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唯獨不可改變自然規(guī)律,這是永久的真理。是不可改變的宇宙大道(理)。人類在違背上述規(guī)律之后必遭懲罰,這已經(jīng)得到了歷史的證明。]第二十九章仙本:將欲天下,為而不得;天下神器,不可狂為??裾咄鲋?,枉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持者損之。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墮。圣人用事,慎者為重;除甚除奢,去安去泰。君子之道,泰者道立;庶人之道,安者道穩(wěn)。原本: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評注:老子在講打天下和安邦定國之道。要想奪得天下,這可是大事,盲目而為,不一定會實現(xiàn)。天下神奇之器不可狂妄濫用(比如原子彈)。如果狂妄濫用,使用者必會失去它,損壞它,其后果不堪設想。成敗勝負都是一個很難預料的未知數(shù)。圣人行事貴在慎之又慎,考慮利害輕重和后果安危。君子有道,就在于他會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而能道立身安。而庶民行事,也是要考慮自然大道,凡是安然無恙者其中必然隱藏著符合規(guī)律的道理。]第三十章仙本:以道佐主,其主自貴;以德華民,其民自強。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故善事者,不敢強?。晃瘃嫖鸱?,勿驕勿狂。道佐兵強,其事好成;主貴民尊,其事好做。原本: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軍之後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評注:老子在此章宣講用兵強取和以德以道待人的利弊關(guān)系和后果對比。仙本寫得更加排比和深透。是說主公如果以道理行事,必然受到尊敬和自然會顯貴。平民以德行事,百姓自然會富強,如果帶兵出師去打仗,必然會荊棘叢生,麻煩不斷。動用大軍之后,國計民生受損,必逢兇年。所以說,善于做事的人,人不去硬攻強取,故不要手握長矛去討伐人家,也不要驕橫狂躁,以道理處事,好事易成。主人尊貴和謙,任何事情都好做。這些道理也是處理國際關(guān)系要遵守的,也是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處世之道。我國對外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是符合此論大道。第三十一章仙本:夫佳兵者,不祥之器;道者不處,君子惡之。君子貴左,用兵貴右;偏將處左,主將處右。吉事尚左,兇事尚右;以悲哀泣,以喪言禮。是以殺人,不可得民;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是以圣人,貴民得上;愛民如母,以為天德。原本: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評注:老子告訴人們用兵動戈不是最佳最吉祥之器,人們都較為討厭戰(zhàn)爭,有道者一般不用之。解決問題應先用君子之道進行政治和談解決,萬不得已方考慮用兵,用兵時是偏將先行,主將為后用。軍隊兵士是不吉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只有不得已時才用之。談不上是上策,處理事情時也應有先后順序,先吉后兇,參加喪禮時應先悲泣而后言安慰之語??梢娎献訉ΧY儀也十分講究。以戰(zhàn)爭殺戮不可得民心,即使取勝也不為美事。真正的圣人,是以民為貴為先,愛民如自已的母親,以天德約束自已的行事。]第三十二章仙本:道常無名,天地非臣;王侯若守,萬物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君民相和,天下自治。人而自君,始制有名;知之所名,施道天下。猶如江海,在道若谷;同天如地,尚德禧俗。原本: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評注:老子在此章中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天地相合,會降甘露,說明大自然如果陰陽合和,則可孕育萬物。同此道理,如果在人際關(guān)系上,君民相和,天下必然自治而太平。如果一個明君有嚴格得當?shù)姆ㄖ浦贫?,令行禁止,施道于天下,他就有如同大江大海一樣的威德以及如江似海般的心胸。]第三十三章仙本:恩人者圣,自恩者愿,惠人者慈,自惠者善。忍人者能,自忍者耐;讓人者宏,自讓者寬。觀人者慧,自觀者照;察人者聰,自察者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足者福,強行者志;其所者久,永生者壽。原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評注:老子在此章論述了一系列的人生哲理:對別人有恩的人是圣人,對自我有恩則是心愿。對別人有恩惠的人是出自慈悲之心,對自我有恩惠者便是善心。能夠容忍別人的人是有能力之人,對自我容忍則是耐心的體現(xiàn)。忍讓別人是寬宏大量,自我忍讓者也是寬宏。善于觀察別人的人是智慧的體現(xiàn),而自觀者便如明鏡自照一樣認識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是靠力量,能戰(zhàn)勝自我者才是強手。知足者常樂,自強不息者是有志氣。能持之以恒做事者才會長久,懂永生術(shù)者必然長壽。第三十四章仙本: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立,生而不辭。愛養(yǎng)萬物,為而不主;無欲名小,萬物名大。愛贍萬民,為而不王;惟我為小,萬民為大。圣人功成,不為有名;終不為大,故能成大。君子道成,其名不揚;奉天孝地,道者貴也。原本: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評注:老子在此章中講述另外的一些哲理:大道廣泛地推行可以有很大的余地。萬物恃之,生而不辭。愛護和飼養(yǎng)萬物,可以為之,但不應以此為主業(yè)。你如果無所求不想出名,但最終反面擁有萬物出大名。如果你愛護和贍視萬民,不自稱帝王,把自已看得眇小一些,百姓看得為重一些,那你是圣人。圣人成功是不圖名利的,不為成大,反而會成大。君子道正成功而不揚名,這是奉天孝地最成功的尊貴人士。]第三十五章仙本:得天待地,萬象奇新;得人待民,億炁祥禎。銳孔之眼,天地明象;針尖之點,天地曉位。若執(zhí)大象,天下必往;往而不害,安定平泰。樂與施餌,過客欲止;道之出口,淡其無味。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使之不既,用之不勤。是以圣人,貴天貴地;尊人尊民,是為道親。原本: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評注:老子在此章中敘述了一些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能得天得民者,萬象祥禎。在針尖大小的孔洞中可以映射出天地之明象。這就是全息宇宙的特性,大中含小和小中含大,宏微同構(gòu)的道理。道之出口,可以說平淡無味的,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用不上。作為圣人,就應尊貴天地,尊敬百姓平民,這就是“道”。是親自行道布道。]第三十六章仙本:道者奇之,其形不類;德者奇之,其貌不比。將斂必張,將弱必強;將廢必興,將奇必正。以柔勝剛,經(jīng)弱勝強;魚不離淵,龍不脫澳。國之銳器,不可示人;以此永盛,是謂微明。原本: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評注:老子在此章中向人們述說一些辯證法:道和德是其貌不揚其形不類,看似是無形的東西,但也又是有形的。要收斂必要先弛張;要衰弱必先強盛;要廢棄必先有興;有奇妙必有正統(tǒng)。柔可克剛,弱能勝強,魚不離水,龍不脫淵。國家最精銳的武器是不可以隨意讓人看的。這樣才會保持永久昌盛,這才是微妙微悄,盛明之君。]第三十七章仙本:太德棄德,是以尊德;大德丟德,是以貴德。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持德,是以無德。太德全為,大德真為;上德無為,下德有為。太仁綜為,大仁所為;上仁不為,下仁而為。道而后德,德而后仁;德為道華,仁為道精。原本: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評注:老子對道、德、仁這三種品格進行深入地分類論述,德有太、大、上、下之分,各有其說。仁也有太、大、上、下之分,各有其論。道、德、仁這三者有先后次序,德、仁為道的精華所至,是最珍貴的。道理為先,德、仁為后。比如有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大丈夫(男人)沒有什么欲望,那么就會靜下心來,也不會去發(fā)動戰(zhàn)爭,這樣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老子一生正是含而不露,不求名利,不為人先,這種樸素的美德是他鎮(zhèn)身之寶。]第三十八章仙本:夫大道者,至公之精;故大德者,致私之華。道常無為,無為自華;為而無為,萬物自歸。華而欲作,無名之樸;歸而欲鎮(zhèn),無名之素。無名樸素,欲將以靜;晴靜而為,天下自整。原本: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以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義。失義則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以是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評注:這一章老子還是在講有為和無為之辯證關(guān)系。告訴人們一切事情的有和無都是辯證存在的。一個大丈夫,應該會根據(jù)形勢來適當取舍。有時無為會勝于有為。此時無聲勝有聲。能夠識時務者為俊杰。過去有句古諺叫大智若愚,當一個人的智慧過于深厚之后,他就不再注意小事和形式禮節(jié),就給人以如愚如癡的感覺,這種形象拿濟公和尚來形容就再恰當不過了。]第三十九章仙本:道者貴一,造化之精;德者尊一,華華之妙。天得一晴,地得一寧;人得一壽,神得一靈。谷得一盈,物得一生;皇得一中,王得一整貴以賤本,尊以鄙根;高以底礎,上以下基。皇王自孤,公侯自鄙;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原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至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評注:老子在此章中談“一”,老子曾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一”便來自于道。道是炁的別稱,要以理解為宇宙能量場、力場等一些無形的物理量。天得一晴,地得一寧,人得一壽,神得一靈……這個“一”是指各種能量場、力場達到均千鈞衡、平衡,即陰、陽合和平衡達一,這便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天得一晴是指宇宙陰陽能量場、力場、電場平衡后會晴穩(wěn),無自然災害;地得一會安寧,不會產(chǎn)生地震火山;人得一會長壽;神得一會出靈感。谷物得一會豐產(chǎn);生物得一會長得壯實……]第四十章仙本:夫在道者,自玄自妙;自恩自惠,自健自強。返者道動,弱者道用;逆者道進,順者道退。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為道初,有為道始。萬物居道,優(yōu)生佳華;天栽地培,是為道晉。原本: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評注:此章老子講“道”,世間萬物生于有,而有生于無,即無中生有?!盁o中生有”現(xiàn)在已被用來說明制造事非。實際上“無中生有”一詞原意是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是指世間萬物皆有的物體原本都生于無—即產(chǎn)生于能量場。整個宇宙就是由無生有,又由有化無的循環(huán)過程。星體是由能量場爆炸后而產(chǎn)生,形成恒星、行星、衛(wèi)星。最終這些星體壽終正寢之時又都回歸于自然,變成無形的能量場。這是符合愛因斯坦質(zhì)能轉(zhuǎn)換原理的。2500年前的老子就知道這些道理,實在是難能可貴。非圣人仙者是無法達到的。]第四十一章仙本:大士聞道,做而修之;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大怒。明道若昧,講道若退;夷道若類,希道若聚。泰德若辱,修德若谷;廣德若欠,建德若偷。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德真若渝,道隱無名;唯善道成,唯功善德。君子善德,以利萬民;圣人善德,以利百姓。百姓善德,以利萬物;萬民善德,以利眾生。原本: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講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評注:老子說出了一種真實的現(xiàn)實:大士聞道,立即去做而修之;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時有時無;下士聞道,不信而大笑之。這就說明人群中,不同層次的人對待宇宙中深奧的事物的不同態(tài)度。老子還告訴人們一些道理;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智若愚,真人隱相。并指出君子善德而利萬民百姓。百姓善德以利眾生萬物。老子對自然界、人文社會的某些現(xiàn)象了解和分析得太透徹了。**另注:馬王堆出土漢代文獻中為:大器免成。]第四十二章仙本:道生玄一,一生玄二;二生玄三,三生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和;天地交泰,萬物翀華。負陽抱陰,正氣以秀;天地華育,萬物優(yōu)美。人之所惡,王公為稱;民之所懷,萬物為科。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以為教父。原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評注:在此章中老子告訴人們?nèi)龑拥览恚浩湟皇鞘澜缟先f物是怎樣生成的?是由無生有,有生萬物。這便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四象、八卦的道理;其二是宇宙天體陰陽交和而平衡時就會穩(wěn)定運行。而生物體陰陽互抱交媾就會生出新的后代子孫。告訴人們獨陰不長,孤陽不生的道理;其三是社會上王侯所稱量的善惡之事,平民百姓所關(guān)心的祝由百科之事,都充滿著辯證法則。比如物品損壞了可能帶來益處,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而有收益的貴重物品很可能又被損壞。所以人之所教之理,我必教之。所以,我應盡教父的職責。]第四十三章仙本:天下至極,敗于至微;侵之無備,襲之無兆。天下至柔,馳騁至堅;入乎無間,出乎無隙。無為有益,不言之教;不為之益,天下希之。是以圣人,貴極尊微;成以極極,就于微微。原本: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評注:老子在本章中講述事物道理,甚至包括兵法之道。天下大極之事,有的則起于漸微。侵略往往是因為被害國無備。而進攻者往往事先是不露征兆的。天下懂至柔之道者,往往可以馳騁如堅,出入于無間無隙的境地。有時無所作為反而會是有益的,這是無言語的身教。不為之益,天下是較希有的。圣人往往懂得貴極尊微之道的。之所以能成就大業(yè),往往得益于注重從微微小事做起。]第四十四章仙本:名身孰親,體貨孰多,甚愛必費,多藏必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方可長久,故能永存。是以圣人,貴身疏名;貴體疏貨,愛道藏德。原本: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梢蚤L久。[評注:老子問:名聲和身體孰親?身體和貨物孰多?如果你太喜歡身外之物,必然要過大花費,藏存的必多,損失浪費的也就多。如果知足者常樂,知道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你就必然能長久永存。之所以有圣人出現(xiàn),就是因為圣人懂得看重自身而疏于名利,尊重身體而疏于物件,愛道藏德之故。一個人是否具有圣人思維,就看他對待上述諸項的態(tài)度如何。]第四十五章仙本: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曲,其用不折;大巧若拙,其用不笨。大辯若訥,其用不諱;大論若詰,其用不詐。躁勝寒冷,靜勝炎熱;晴精仲整,天下自統(tǒng)。原本: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評注:老子在此宣講大智大慧之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成者看上去好象還有缺欠,但你起用他則不會有弊端;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智慧滿腹有如星體大沖時的滿盈之態(tài),起用他就會有無窮的收獲。大直若曲,其用不折—園弧太大時就相當于是直的,用它就不會折彎。大巧若拙,其用不笨—太聰明的巧妙發(fā)明看上去好象有些拙劣,但用起來便不笨。大辯若納,其用不諱—善辯之人初看好似語遲,起用他不會有避諱之處;大論若詰,其用不詐—大論有些拗口的人,起用他不會詐騙你。這便是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的道理。躁熱之物可以驅(qū)寒;靜態(tài)不動可以防止急躁;如果有人精通仲伯整分之道,統(tǒng)一天下是自然的事。]第四十六章仙本:天下有德,萬民以勤;天下失德,萬民以亂。天下有道,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郊。罪大可欲,禍大不足;災大貪圖,咎大欲得。原本: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人常足矣。[評注:老子在此告訴人們天下之理,做人之道。天下有德,萬民百姓則興家樂業(yè)。如果天下無德,萬民百姓就會作亂。天下有道,走馬后主人都能收拾糞便。無下無道,那么就會有兵戎造亂于荒郊。最大的罪過莫過于貪欲;最大的禍水莫過于不足。貪圖不義之名之財必有災禍,最大的自咎就是獲得貪欲之時。老子把為人作事興邦治國之道闡述得何等清楚明白。現(xiàn)今人,如果好好讀讀老子在2400多年前就寫好的《道德經(jīng)》,還會有如此多的貪官污吏嗎?可見傳承文化的重要性。]第四十七章仙本:不出門戶,遍知天下;不窺窗牖,預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作貴賓,即可利民;不作尊主,施發(fā)天德。其貴不作,大貴越多;其尊不作,大尊越圣。原本: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評注:老子在此章中給人們講述圣人的奇能,做人做事的哲理。圣人者,不出門戶可知天下事;不看窗牖知曉天象。滿天遠足可能其知甚少。不出而知,不見而名(不見面就知道對方的姓名),這就是圣人的能耐。如果郡主不作貴賓,就可利民;不作尊主,就可積德。不做顯貴的事情,品德就可更加高貴。不做顯尊的事情,你的尊嚴就更加顯赫。這便是做人做事的最大哲理和準則。]第四十八章仙本:為學日益,為道日徇;徇之又徇,以至無為。無為而為,天下禧事;有其禧事,以取天下。原本: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評注:老子在此章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學習可以日加得益。而為道(即能量場)會日漸消耗,損之又損之后,就無所作為了。無為而為,為天下禧事。如果有天下禧事,就可以取得天下。此章是《道德經(jīng)》各章中最短的一章。]第四十九章仙本:圣人無心,百姓為心;圣人無意,百姓注目。善者善之,德者德之;善信信善,德信信德。圣人含德,天地發(fā)仁;百姓含德,社稷發(fā)義。萬民含德,待機而發(fā);萬物含德,應時而放。原本: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評注:老子在此告訴人們圣人與平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圣人無心(心胸寬闊),百姓有心(心胸有限);圣人無意(不執(zhí)著某事),百姓注意一物一事。善者行善,德者重德。積德行善,各有所取。圣人含有德性,天地則會激發(fā)仁慈。百姓含德,社稷有義。萬民含德,待機而發(fā);萬物含德,應時節(jié)而萌發(fā)。所以,這里所說的“德”,就是指一種品德和規(guī)律,“德”被人所含,會生仁長義?!暗隆北蝗f物所含,就會引發(fā)生機。萬物含德,這是一種新提法。]第五十章仙本:出生無死,生生之厚;有生無亡,華華之愛。圣人有德,萬民無死;百姓有德,萬物不亡。圣人喜天,萬民樂地;百姓華道,萬物普天。原本: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兇虎,入軍不被甲兵。兇無所投其角?;o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評注:此章老子在述說生、死之道;圣人與百姓有所不同。出生無死必然厚生。有生無亡華華之愛。圣人有德,萬民有幸而少勞傷;百姓有德,萬物不滅;圣人喜歡探天索宇,而百姓平民喜歡考地(考古和探礦)。百姓若得華道,萬物必然普及。據(jù)聞,善于攝道養(yǎng)生者,在森林中行走時不會遇到兇虎喪命,行入軍隊之中,也不會遇上兵甲。為何會如此呢?原來是此無死地也。]第五十一章仙本:道生德蓄,物形成勢;德生道華,惟象命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尊道貴德,常而自然;行道尚德,自然而然。原本: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評注:在本章老子又向人們宣講另外的道理:道生德蓄,物形成勢—是說道在生成的過程中就積蓄著德品,然后形成有形的物體,這是必然的趨勢。德生道華,惟象命革—是說由于德品由積蓄到產(chǎn)生,它會使道更加華麗美秒,惟象變化和變革。如果生而不有(沒有),為而不恃(沒有著落),長而不宰(做長官而不主持事務),這便是假德玄德。尊道貴德,常人便成自然。行道尚德(旅行道德風尚),這是自然要做的事。]第五十二章仙本:先天為始,始而無始;后天為母,母而有母。既明其始,既悟其母;既得其母,即如其子。既用其子,復守其母;既衛(wèi)其始,沒有不殆。塞兌閉門,終身補勤;開兌濟事,終身補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開光復明,無遺身殃。通陰達陽,是為侑道;知實明虛,是為侑德。通道明道,通德明德;此為奇智,神慧襲常。故弄玄妙,是為道神;善解妙玄,是為德祥。原本: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其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評注:老子在此告訴后人,宇宙沒有開始之時,也無終止之刻。先天為父,后天為母,父母有子,周而復始。賽兌閉門不善交流者應終身補勤;開兌濟事,終身可得補益。見小為明,守柔為剛;開光復明,不會給身體留下災禍。通陰達陽,是為侑道(助道)。知實明虛,是為侑德(助德)。通曉明白大道大德,此為奇智神慧,非同尋常。即佛教中所說的般若妙智慧。如果故意玩弄玄妙,是為道神,如能詳解玄妙,是為德詳。即對玄妙之道能夠善解其意要比理論背頌更為重要。]第五十三章仙本:介然有智,行于大道;大道甚玄,民甚好徑。朝田荒蕪,倉虛鍋盡;厭飲惡食,是謂道乞。財貨有余,唯威施畏;是謂道侉,非真道德。圣人明道,道用無窮;庶人明道,用道廣大。百姓樂道,萬物并優(yōu);萬民樂道,萬物精美。原本: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馀。是謂盜夸。非道也哉。[評注;這一章老子告訴人們說:行于大道,大道甚玄。民甚好(行)徑。如果田地荒蕪了,食空鍋盡,厭惡飲食,這叫乞道(即缺少道學知識)。如果財物貨品富富有余,惟一威武之處就是向人施畏,這叫道侉(走向偏道)。這不是真正的道德。由于圣人明白道的機理,故屢用不窮。庶人(百姓平民)明白道理,用道就可廣泛。萬民百姓樂道,萬物則會豐盛和精美。]第五十四章仙本:善為道者,建而不拔;抱而不脫,祀而不輟。修身德真,修家德余;修鄉(xiāng)德長,修國德豐。修天德普,修道德華;以身觀家,以鄉(xiāng)觀國。以地觀天,以道觀德;以德注世,天下善哉。原本:善建者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評注:老子在此說玄妙之理:善于懂得宇宙大道的人,他會建立起永不傾倒的建筑;要想抱?。ㄗプ。┠骋晃锛卫慰刂谱∷啦幻撌?。祭禮先祖天地之事也不會中斷不做。善于修身的人,必然增長德品,從小到自身,大到家庭、鄉(xiāng)村、乃至整個國家、星球和宇宙(天即宇宙),如果都注重修道積德,那么,華雅的德品就會充滿宇宙。所謂的修道,就是按宇宙自然規(guī)律辦事,順乎自然,合乎規(guī)律,則萬事萬物就會順暢昌盛。就會天下善哉。]第五十五章:仙本:抱道之寬,同于玄母;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蟄,惡龍不觸;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摶。軟骨柔筋,常而握固;至精真炁,永生禧祥。幼者善道,道之老也;老者善道,道者幼也。原本: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蟄,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摶,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評注:老子在此章中告訴人們一個大哲理:道寬德厚就如玄母赤子之關(guān)系一樣,是互相依存的。有一個規(guī)律,就如毒蟲是不蜇人的;惡龍是接觸人的;猛獸是不會固定某處盤據(jù)不動的;攫鳥爪獵物吃時是不揉團的。這都是大自然規(guī)律所形成的。某些哲理是值得人們永記的。筋柔骨軟但能常久固定。養(yǎng)精撫炁則能喜生吉祥。年幼時研究道的內(nèi)含,會感覺道是很深奧老誠的。而老時再研究道,就會感覺到道是很容易理解和高深奧妙;體會到道的樂趣,也會使研究者更加年輕。]第五十六章仙本: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若不言智,是謂玄同。塞兌閉門,挫銳解紛;和光同塵,為天下貴。圣人不言,君子不語;以身而為,道者啟也。原本: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入為天下貴。[評注:老子在這章里又向人們講述一個哲理:一般而言智慧之人不多言語,言多語頻之人智慧有限。若真是能寡語少言而體現(xiàn)大智大慧,這就是同玄學相同,他懂得玄妙之理。比如閉關(guān)不出,可以挫去來犯者的方剛銳氣;同樣塞門不開,也可以緩解與別人的爭訟。所以,能順其自然,同光合塵,順應民意,就會獲得民眾之擁戴。自古以來,圣人不多言,君子不多語,而是用身教代替言教,因身教勝于言教。這表明他們對宇宙大道開始明白,智慧之窗已經(jīng)開啟。]第五十七章仙本: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法利地,以象取天天下多忌,民而彌貧;天下多諱,民而越窮。王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多彰令,盜賊滋擾;官多迫壓,國民滋抗。無為自華,無事自富,無奢自整,無欲自樸。原本: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資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評注:老子在此又告訴人們一套哲理:以正確的國策治國,以奇計妙策用兵;以自然法則惠利地球,以天文天象觀測天宇。如果天下有很多清規(guī)戒律,忌諱事項太多,百姓平民自然就會變得貧窮。如果王者注重利益物質(zhì),國家就會滋生昏傭。如果人民多有技巧,那么就會創(chuàng)造出許多奇物異品。如果法令過多,也會滋生盜賊掃擾;官府多施壓迫,國民就會產(chǎn)生反抗。這是千古教訓。無為可升華貴,無事平安可生富;無奢自然民風正,不欲無求自然民風儉樸。]第五十八章仙本: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快快。福禍所倚,禍福所伏;熟智其極,無其正邪。善正為奇,復奇為邪;民迷其久,必有所暴。方而不割,廉而不劌;亮而不肆,光而不耀。圣人照民,不迷其心;道心大明,此為德輝。原本: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尚福之所倚。福尚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評注:這章又在指出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和辯證關(guān)系。文中說如果施政切實,則民眾就會表現(xiàn)出淳淳樸實。如果施政明察不疏,則百姓就會果斷決擇。福和禍也總是相輔相承的,有時看似是福的事,背后可能穩(wěn)藏著禍端。反之,看似有禍殃的事可能最后還會帶來福氣。賽翁失馬,安知無福?即是這個道理。如果善政都被看成是奇怪之事,那么重復維持這種狀態(tài)就會導致邪偏;如果百姓迷愚過久,必然會導致暴亂。故應學會方而不割,廉而不傷,亮而不過分,光而不耀眼,做事應掌握適度。儒家講中傭之道也是這個道理。圣人用上述之理來照亮民心,使之脫俗心明,明白大道。此乃是一種高德。]五十九章仙本:治人事天,是謂早服;從道積德,是謂無剋。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深根固蒂,可以長生;長生久真,道炁長存。原本: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評注:老子說治理人事和研究天道之人稱之為先行者,是少數(shù)之人。而順從道理和積德之人,稱之為不會被傷克(害)的人。當其沒有達到頂極極端的情況下,可以有國,有了祖國就是有了家(家園),可以長久生計。根深蒂固,長壽便久生,可以使道炁長久保持不消。這個道理即是有利于人類養(yǎng)生之道,同時又是治國興邦之道。具有很深的玄妙哲理。]第六十章仙本:道蒞天下,其神不神;德蒞天下,圣人同民。道德相和,天地尊民;天地相和,神鬼敬物。互為相和,道之交焉;互為相往,德之歸焉。原本: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評注:此章內(nèi)容是告訴人們又一個道理:如果蒞臨天下,神就不會被人們感到神奇了;如果德蒞臨天下,圣人和平民就沒什么不同了,因具有道德的人就是圣人。如果將道和德相融合貫通,這樣的平民也會受到天地的敬重。天地道場相融而會生成萬物,這些物品也會得神鬼的敬嘆。宇宙的道(即運行規(guī)律和各種陰、陽能場、力場)的交換往來,必然會引導出德的出現(xiàn)。所以,生命體的德行來自宇宙之道。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這里所說的法就是遵循的意思。]第六十一章仙本:天下交牝,以靜勝牡;以靜待動,以動制靜。天地孕靜,萬物育動;動靜相應,各得其所。天地旋轉(zhuǎn),日月輝煌;百姓做作,萬物優(yōu)美。原本: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評注:這一章老子告訴人們自然規(guī)律和處事哲理;靜可制動,靜可待動。靜動相宜,各得其所。比如公牛(牝)在發(fā)情尋偶時就是以靜制服母牛(牡)而取勝。同樣道理,天地日月有機配合旋轉(zhuǎn)不止,光輝不斷,晝夜分明。隨著時間變化,百姓進行生息勞作,制作出的千樣萬般物件都是十分精美的,在政治上也是如此,根據(jù)各自國策執(zhí)行的不同,大國能兼并小國,反之,小國也可打敗大國。這一切后果如何都視執(zhí)政人的策劃如何。]第六十二章仙本:夫大道者,天地之奧;故大德者,萬道之寶。美言以市,尊行加仁;天地所敬,王侯所恭。是以圣人,以道治世;以德理民,此為德尚。原本: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評注:此處所說大道是關(guān)于天地之奧妙的學問。而大德則是萬道之寶??梢姷率歉哂诘赖摹5朗怯钪嫒f物的規(guī)律法則,而德是在遵守這些規(guī)律法則后而積累起來的德品。故德為道精(精華之意)。人世間的美德良行和仁義,會受天地所敬佩,受到王候的恭敬。凡是圣人者,都是以道來治世,以德理民,萬物萬情都按規(guī)律辦事,據(jù)情理講話,德政必然昌盛,這就是高尚的德品。]第六十三章仙本:天為吉事,報怨以德,地為善事,加情盡義。國難其易,為大知小;得成其敗,總統(tǒng)明細。輕諾失信,重訟必生;圣人猶難,終成無難。原本: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評注:天下最大的吉利之事是以德報怨;地球上的最大善事是盡情盡義。為人做事要有妙哲,難事起于易,大事始于細,成事源于明。如果一個人輕視諾言而常常失信,必然會遭遇重型訴訟和處罰。圣人的本事就是可以將特別難辦的事辦成功,使之由難變?yōu)橐?。這是由于圣人掌握天下之道,會運用人際之軌。這也是圣人的偉大之處。]第六十四章仙本:其安易持,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未有,治之未亂;法之未作,理之未成。合抱之本,生于毫毛;九層之臺,起于細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海之航,終于手上。妄為得敗,強持者失;無為無敗,無持無失。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以輔萬道,自然而德。原本: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評注:老子告訴如下哲理:社會和自然界平衡穩(wěn)定時容易維持,并且對未來可能的征兆也容易謀測出來。性脆之物易碎,物體微粒太小易漂散。對這些不易調(diào)理的事物是為之示果,治之還亂,法之無所作為,理之又無成果,比較棘手。但是對微小事物又不可不重視。因為:合抱大樹是從毫微長大的;九層高樓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萬里航海,終于人手。妄為者必敗,強欺人者必失;無為者不敗,無持者無失。如果做事能堅持始終如一而謹慎,敗無敗事,再輔助的各方道理,必然會獲得成功園滿。]第六十五章仙本:以道明民,以慧理人;常智楷式,是謂玄德。以德照天,以道普地;常覓模忒,是謂玄衡。圣人有道,以民為天;以物為地,是謂玄道。君子有德,以慈恩人;以悲惠物,是謂玄名。原本: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評注:這章是教民治國之理:以道教育子民,以慧治理人民,這是智慧的治國者的規(guī)范模式,是稱為玄德方式。若以德品回照天宇,用大道普及大地,這是人們常覓尋的方式,稱之為玄衡之法。圣人是懂大道的,所以他視民眾為天,視物為地,稱此為玄道之式。玄道乃是玄妙的道理。有德品的君子,都是以慈心善意待人的。對他人賞以恩惠,對動物生命懷有同情心,悲哀情。這樣的人一定會留下玄妙的美名—玄名。圣人君子之行是人們應追求的行為標準。]第六十六章仙本:大海汪洋,以其善下;下而愈下,極下不下。泰山巍峨,不辭微埃;微埃積塵,基于大地。圣人欲上,以其言下;君子欲貴,不鄙凡民。處人不重,用人不害;以其不爭,莫能與爭。是以圣人,位尊泰山;身鄙汪洋,是謂道精。原本: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評注:老子通過談山說水,喻意為人。大海之所以能成為百谷之王,是因其地勢是最低的,海底深淵已是低得不能再低了。泰山之巓巍峨高大,是因為它能屢積微塵細埃,從大地拔地而起。這是一種漸進和突進的過程的結(jié)合,做為圣人,他懂欲上應言下,君子欲貴而不鄙視平民。這樣圣人君子雖處于上方,而民眾卻感覺不到繁重壓力,圣人君子雖處于前方,但卻不會危害百姓,正因為圣人君子具有不爭的品格,所以,也就無人與之相爭。圣人正是位于泰山般的高度,俯視身下汪洋大海,這叫道精(精通道理)。]第六十七章仙本:夫大道者,其德細也;吾有巨寶,保而持之。一慈二儉,三穩(wěn)四重;審視察明,不枉為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神保護,地神佐佑。圣人慈儉,萬民鞠躬;君子穩(wěn)重,百姓盡垂。是以圣人,忠心天下;萬民為孝,此為道泰。原本: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譯注:凡懂大道者,德必細微周全。我有三寶,持而握之。一寶是慈悲;二是節(jié)儉;三是謹慎穩(wěn)重,不為人先。用這三寶,是可戰(zhàn)而無不勝,守而無不固。就像有天神地神保佑一樣。圣人則是以慈悲心節(jié)儉為懷,萬民敬仰;君子穩(wěn)重,百姓垂首而恃。凡圣人都是忠心天下,萬民具有孝道,此乃道泰也。道泰就是道行宏高,有如泰山。圣人的美德可比天高,可比海深。]第六十八章仙本:善斗不武,善戰(zhàn)不怒,善待不徼,善勝不爭。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啟人之慧,是謂得天。是以圣人,藏武息怒;以待而勝,是為道統(tǒng)。原本: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評注:善于斗爭的人并不用武力,善戰(zhàn)的人卻不動怒;善于等待敵人投誠的將領(lǐng)不急于去徼敵人的槍;善于取得勝利的人是不急于爭奪。用人之力,是調(diào)配天勁。如啟發(fā)他人的智慧,則可得到天下。凡是圣人者,都會藏武息怒,會“守株待兔”般地取得勝利成果。此稱道統(tǒng)—通曉統(tǒng)一領(lǐng)會大道之理。這一章老子是在談論兵法,用兵之道。]第六十九章仙本:用兵至言,為客而退;禍于輕敵,輕敵喪寶??贡嗉?,哀者必勝;兩軍對峙,慎者必利。圣人之勝,哀其萬民;君子之利,慎其百姓。原本: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評注:老子繼續(xù)在談論兵法:說起用兵,我不敢為主而只能后退為客;輕敵是最大的禍水,輕敵就會喪失法寶。抵抗之兵,如果數(shù)量再多,則哀兵必勝,兩軍對峙,慎者有利。老子的思想是兩軍相遇,智者勝而非勇者勝。這是值得今人深思的。圣人之所以能夠取勝,是因其哀思萬民;君子之所以能獲利益,是因其對百姓能慎策謹行。由此可知,興邦治國與興兵打仗的道理是相同的。]第七十章仙本:易知易行,天下有宗;夫惟無知,是以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原本: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被褐懷玉。[評注:我所言之事是極其容易理解和實踐的。事事句句都是有據(jù)可查的。是有來龍去脈,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但惟獨天下人不知這些而我所知這些。真正了解我的人很少,能按我說的規(guī)則辦事的人就是圣人貴人。因這時他已經(jīng)胸懷若谷,心有良玉了。這一章是老子對他向人們講述許多哲理的一種總結(jié),指出圣人和凡人之間存在區(qū)別的原因。]第七十一章仙本:知不知尚,不知知??;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病利病;是以不病,然而無病。原本: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評注:一個人知不知道上天之道,地下之理是很重要的。如果不知,這就是一種病狀。天下平民中會有各類病狀。也有無病的人,那就是圣人。圣人會養(yǎng)生之道,能以病利病,用病治病,故而使百姓變得無病。]第七十二章仙本:民不畏威,剛威柔勇;民不怕兇,智敢慧猛。無狎民居,民無所憤;無厭民生,民無所怒。夫惟不厭,是以無阿;自知自明,自受自尊。原本: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評注:平民百姓是不畏怕威脅的。你威脅他們,他們會以柔軟之策對應,他們會以軟磨硬泡之舉來對你的剛威。民也不怕兇殘,他們會用智慧妙招來應對一切。如果你不狎擾民居,那么百姓就不會有所憤怒。你不擾攪民生,百姓也不會怒恨你的。只要平民不產(chǎn)生民厭情緒,就會平安無事。這就是自知自明、自愛自尊的道理。這一章是講警民關(guān)系、官民關(guān)系的哲理的。]第七十三章仙本:狂猛者殺,智勇者活;或利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