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古代詩歌閱讀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試題分析_第1頁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古代詩歌閱讀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試題分析_第2頁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古代詩歌閱讀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試題分析_第3頁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古代詩歌閱讀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試題分析_第4頁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古代詩歌閱讀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試題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嘉祐二年,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會同王理、范鎮(zhèn)、梅摯、梅堯臣主持這一年的禮部考試,為國家選拔人才。這次考試是北宋文風轉(zhuǎn)變的一大關鍵,歐陽修決心通過考試扭轉(zhuǎn)當時流行的“太學體”險怪風格,提倡韓柳古文??荚嚨慕Y(jié)果顯示,歐陽修的努力得到成功,蘇軾兄弟、曾鞏、葉清臣等人均于此科中第??荚囍酰瑲W陽修心情興奮,與試官們唱酬頗多,此詩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首。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歐陽修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驹囶}】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茿.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又怡人的環(huán)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xiàn)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zhàn)士。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jù)。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E.作者承認自己體弱多病的事實,表示選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來完成。【參考答案】BE【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時理解詩句內(nèi)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C級?!驹囶}分析】讀懂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與其內(nèi)在蘊含的思想感情是回答此題的關鍵。詩的第一聯(lián)“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由考場的環(huán)境入手,直接切入考試主題。為避免考場中因人多而帶來的空氣混濁,特意焚香以改善氣息,香氣隨著暖暖的輕風彌散,使得肅穆的考場也充滿溫馨怡人的氣氛,考生們在寬闊的考場中按部就班,開始考試。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無疑是愉悅的。接下來作者描寫考生們心無旁騖、認真作答的嚴肅態(tài)度:考場中悄無聲息,只聽到筆與紙接觸所發(fā)出的沙沙響聲。“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正是在努力展現(xiàn)考場的寂靜,“無嘩”直寫,“銜枚”巧喻。選項B稱此句重點在于表達考生奮勇爭先、一往無前,無疑是不準確的。第三聯(lián)表現(xiàn)了作者對考生們的肯定與期許。“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指出考生們都是經(jīng)過先期選拔的精英。宋代科舉制度已經(jīng)比較完善,能參加禮部會試,必須先通過地方的鄉(xiāng)試,而在這個一直傳承以德治國傳統(tǒng)的古老國度,德行從來都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指標??荚嚨哪康脑谟跒閲疫x拔人才,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人才并使之成長為國家棟梁,所以詩中說“朝廷列爵待公卿”。最后一聯(lián)是詩的收尾,表達作者自謙的態(tài)度。作為身負國家選材重任的作者,當然不可能真的“衰病心神耗”,這么說只是對同事們的推重,選項E所說的“事實”并不是事實?!驹囶}】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緟⒖即鸢浮竣儆么盒Q食葉描摹考場內(nèi)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fā)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久}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驹囶}分析】歐陽修和他的同事們的這一次闈中唱和詩篇,有幾首流傳到了今天,其中不乏佳句,如梅堯臣的“白蟻戰(zhàn)來春日暖,五星明處夜堂深”,但總不如歐陽修的“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來得警策。事后梅堯臣還滿懷欽佩地回憶道:“食葉蠶聲句偏美,當時曾記賦初成?!泵穲虺嫉馁潎@直指這首詩最為成功的部分:春蠶食葉的比喻。考生們凝神靜氣地書寫著答卷,寂靜的考場中唯能聽到毛筆在紙面上的摩擦聲響,這種聲響不用說是極其細微的,但也是客觀存在的。作者突發(fā)奇想,聯(lián)系到了春蠶在咬噬桑葉時所發(fā)出的聲響,那也是極其細微的,也是客觀存在的。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如此細微的聲音可以被人聽到,那么發(fā)出這種聲音的環(huán)境應該是多么靜謐,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這種動中見靜的表現(xiàn)手法,早在六朝時就已經(jīng)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應用,如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歐陽修的用意正在于此。然而此處還可以做進一步分析。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中,耕種和蠶桑是兩大支柱產(chǎn)業(yè),織工聽到春蠶食葉的沙沙聲,無異于農(nóng)夫聽到雨后禾苗的拔節(jié)聲,心中必然會充滿喜悅。聯(lián)系到歐陽修平生獎披后進的嘉言懿行,完全可以想象到作者面對廣大有望成為國家棟梁的考生,心中該是何等的欣慰與歡愉。這個比喻是如此新奇且含意深遠,以至被后人不避抄襲嫌疑,反復引用,如辛棄疾“白苧新袍人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又如薩都剌“寒窗病起今頭白,始聽春蠶食葉聲”。作品簡介《禮部貢院閱進士試》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寫出他主持禮部考試時,見到考場中英才濟濟,考試場面寂靜、肅穆而充滿生氣,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悅。作品原文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歐陽修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注釋譯文詞句注釋1.禮部:官署名,為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及學校貢舉的政令。貢院:科舉時代考試貢士之所。2.紫殿:指京都貢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風,指春風。3.席:猶言列坐。4.銜枚:古代軍旅、田役時,令口中橫銜狀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嘩。此處比喻人人肅靜。5.鄉(xiāng)里:猶言郡縣。獻賢:獻舉人才。先德行:以德行為先。6.列爵:分頒爵位?!渡袝の涑伞罚骸傲芯粑┪濉保腹?、侯、伯、子、男五等,此處代指官職。公卿:指執(zhí)政大臣。7.衰?。核ト醣Р?。耗:無,盡。8.賴:幸虧。群公:指同時主持考試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堯臣等人。識鑒:能賞識人才、辨別是非,一作“鑒裁”,又作“擇鑒”。白話譯文貢院里香煙繚繞,春天的和風又暖又輕,寬闊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滿了各地來應試的精英。舉子們緊張肅穆地戰(zhàn)斗,如同銜枚疾走的士兵,只聽見筆在紙上沙沙作響,仿佛是春蠶嚼食桑葉的聲音。郡縣里向京都獻上賢才,首先重視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職,依賴著執(zhí)政大臣。我感到慚愧的是身體衰病心神已盡,選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諸位來識別辨明。創(chuàng)作背景據(jù)《四部叢刊》本《歐陽文忠公文集》題下注“嘉祐四年”,于是知此詩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宋初文風,沿五代余習,刻意雕琢,講究駢偶。引起有識之士的不滿。歐陽修主持貢舉(嘉祐二年,1057年),大舉改革,使應試舉子一片嘩然,甚至鬧事。但是不良的文風,終于給扭轉(zhuǎn)了過來。嘉祐二年二月,歐陽修充御試進士詳定官。情況已非昔比,心情也兩樣得多了。嘉祐四年的這次考試對于宋代文風的革新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葉夢得《石林燕語》云“至和嘉祐間,場屋舉子為文奇澀,讀或不能成句。歐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貢舉,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ぁぁぁぁぁぜ胺虐?,平日有聲如劉輝輩皆不與選,士論頗洶洶”,群聚嘲罵,甚至在街上攔住歐陽修的馬頭哄鬧,而歐公不為所動,終于使“場屋之習,從是遂變”。(《宋史》本傳)此次考試,蘇軾、蘇轍兄弟同時中進士,曾鞏亦在榜中,可謂一時勝舉。作者見人才濟濟,而作此詩。文學賞析宋初的考試制度,大致承襲唐代,由州府舉薦考生,入京應試,由禮部主持其事。此詩即以一員考官的身份寫出他的見聞與感受。從詩中可知,考試時間是在初春時節(jié)。首聯(lián)著力渲染了禮部試的考場環(huán)境——群英畢至,貢院里肅穆幽雅,試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異味,且能增添祥瑞肅穆的氣氛。頷聯(lián)重點描繪士子答題情況,考生們大清早就入場了,沒有一點喧鬧嘈雜之聲。試題下發(fā)后,考生奮筆疾書,一片沙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吃桑葉。頸聯(lián)表明考試意義,詩人對此景象不禁發(fā)生感慨,濟濟多士,盡是天下英才,國家的棟梁。尾聯(lián)自謙衰病,諄諄囑托同僚,作為選拔人才的考官,應當具有慧眼認真鑒別。詩中說自己老病,精神不濟。閱卷挑選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謙遜之辭。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選出真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封建時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國家寄予厚望,違法者將置以重刑,輕則充軍流放邊地,重則殺頭,半點也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試期間出行,車后豎鍘刀一把,以示自律。魯迅的祖父就因為替考生向考官行賄,被判斬監(jiān)候的。掄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詩正是確切而生動地寫出了這種景象。名家評價葉夢得《石林燕語》:“本篇‘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二句最為警策?!标愌堋端卧娋A錄》:“三四寫舉子作文情狀,生動?!弊髡吆喗闅W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030年(天圣八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