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證候要素的主要要素_第1頁
中醫(yī)證候要素的主要要素_第2頁
中醫(yī)證候要素的主要要素_第3頁
中醫(yī)證候要素的主要要素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證候要素的主要要素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臨床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重要特征。綜合征是疾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病因、癥狀、部位和癥狀的高度概括。綜合征的要素(簡稱綜合征)是綜合征的主要要素,也是形成辯證法體系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不少學者在中醫(yī)證候要素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從文獻分析及臨床調查兩個方面,就心血管疾病領域的中醫(yī)證候要素研究簡單概述如下。1文獻分析1.1冠心病常見證素及證素構成衷敬柏等對1994年1月—2004年12月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及《中國醫(yī)學文摘·中醫(yī)分冊》中公開發(fā)表的21篇冠心病心絞痛辨證治療及辨證分型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對證候診斷進行歸類合并,共提取出10個證候要素,頻率由高至低依次為血瘀、氣虛、陰虛、痰濁、氣滯、陽虛、寒凝、陽亢、熱(毒)、食積。李軍等通過對1995年1月—2006年4月在CNKI及《中國醫(yī)學文摘·中醫(yī)分冊》發(fā)表的55篇冠心病心絞痛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提取比例在10%以上的實性證候要素為血瘀、痰濁、氣滯,虛性證素為氣虛、陰虛、陽虛;單因素證候中,血瘀最多,其他依次為痰濁、陽虛、氣虛、寒凝、血虛;雙因素組合中,氣虛+陰虛最多,其他依次為氣虛+血瘀、氣滯+血瘀、痰濁+血瘀、心陰虛+腎陰虛等;三因素組合中,氣虛+陰虛+血瘀最多,其次為氣虛+痰濁+血瘀。毛靜遠等通過對1979年—2006年12月CNKI、1994年至2006年12月中國醫(yī)院知識倉庫(CHKD)以及1989年至2006年12月的重慶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VIP)中有關冠心病中醫(yī)辨證的79篇文獻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常見證素包括血瘀、氣虛、痰濁、陰虛、氣滯等,本虛以氣虛為主,陰虛、陽虛次之;標實以血瘀為主,痰濁、氣滯次之。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毛靜遠等對1970年至2010年CNKI及VIP發(fā)表的冠心病中醫(yī)證候相關文獻進行全面檢索,對冠心病中醫(yī)證候要素分布特征及不同時期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證候要素以血瘀、氣虛、痰濁、陰虛、氣滯、陽虛為多見,本虛以氣虛、陰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氣滯多見,血瘀、痰濁等標實證候要素及相關的證候類型近年來所占比例不斷增加,而氣虛、陰虛所占比例則呈逐步下降趨勢。1.2監(jiān)結果研究并分析其病位類證候要素何建成等通過檢索1989-2007年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VIP所收錄的119篇心力衰竭相關文獻,并對文獻中涉及的證候要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提取出的證候要素中,出現頻率在2%以上的病位為心、腎、肺、脾,出現頻率在6%以上的病性為陽虛、氣虛、血瘀、水停、陰虛。陳嬋等檢索1979-2009年CNKI、CBM收錄的315篇慢性心衰文獻,分析結果顯示慢性心衰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腎、肺、脾、絡脈和肝,病位類要素以兩病位組合居多,心+腎最為常見;病性類要素以陽虛多見,其次為氣虛、血瘀、水停、陰虛,證素組合以氣虛+陰虛、陽虛+水停、氣虛+血瘀為臨床常見形式。1.3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申春悌等通過搜索“九五”國家重點電子出版物—《中華醫(yī)典》(湖南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中的725部民國以前歷代醫(yī)學古籍,并運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法,分析中醫(yī)古代文獻高血壓病證候要素的分布規(guī)律,結果顯示高血壓病前8位病性類證候要素為內火、陰虛、陽亢、痰(濁)、內風、內熱、血虛、氣虛,前6位病位類證候要素為肝、心、腎、脾、胃、膽。1.4證候要素分布王海峰等對1977—2006年CBM、CNKI及中國中醫(yī)藥文獻檢索系統(tǒng)數據庫(TCM)中的48篇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分析,探討該病的證候要素分布和組合規(guī)律。提取出的13種證候要素中,痰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為陽虛、氣虛、火熱、水飲、瘀血,病位有9個,主要位于肺,其次在腎、心和脾。證素組合多見單一及兩證素,單一證素多見痰、氣虛、陽虛,兩證素以痰+火熱和陽虛+水飲的組合類型為多見。1.5臨床證型的篩選姜瑞雪等對1994-2005年VIP及本科教材、中醫(yī)專著中有關中醫(yī)藥治療心悸的56篇文獻進行分析,將59種復合證型進行拆分,提取的病位證素主要有心、脾、腎、肝、膽,病性證素主要有氣虛、陰虛、陽虛、血虛、瘀血、火熱、痰濁、水飲、寒濕,根據證素出現頻次高低,將臨床證型主要歸納為心氣虛、心陰虛、心陽虛、心氣滯血瘀、痰阻心脈、心火熾盛、心血虛、水氣凌心等8種類型。2臨床研究2.1冠狀動脈硬化2.1.1患者證候要素組合王階等對297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證候要素及組合形式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血瘀、氣虛是主要證候要素,其它由多到少依次為熱蘊、痰濁、氣滯、陽虛、陰虛、寒凝;證候要素的組合可歸結為氣虛血瘀兼其他要素、氣虛痰濁兼其他要素、陽虛血瘀兼其他要素、氣滯血瘀兼其他要素4種主要形式。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王階等擴大樣本量,對1069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例進行臨床調查,提取出的證候要素按所占比例由多到少依次為血瘀、氣虛、熱蘊、痰濁、氣滯、陽虛、陰虛、寒凝,與之前的研究保持了較好一致性;除此之外,腎氣虛、肝陰虛、肝火旺、肺痰濁等兼證證候要素也可能與冠心病心絞痛存在密切關系。2.1.2中醫(yī)證候指標檢測衷敬柏等對178例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證候要素辨證分析,結果共提取血瘀、氣虛、痰濁、氣滯、陰虛、陽虛、寒凝、陽脫、濁毒、內熱、濕、陽亢等12個證候要素,其中血瘀、氣虛、痰濁檢出率最高,分別為94.94%、66.85%和57.30%;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內熱在急性心肌梗死高于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P=0.023),其它證候要素兩者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1.3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證候要素分析王師菡等觀察143例冠心病PCI術后患者,對中醫(yī)證候要素在不同性別、年齡、PCI術后病程等方面的分布規(guī)律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PCI術后患者的主要證候要素為血瘀、氣虛、陰虛、痰濁、陽虛、熱蘊;氣虛血瘀作為主要證候貫穿冠心病PCI術后的始終;中青年最主要的證候要素為血瘀,老年人最主要的證候要素為氣虛;女性患者的痰濁證、熱蘊證明顯多于男性;氣虛證、痰濁證所占比例隨著PCI術后病程的延長而逐漸上升。2.2中醫(yī)證候分布及依據陸姣姣等在對46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回顧性病例394例,前瞻性病例71例)的證候名稱進行規(guī)范后,將證候分解成基本的證候要素。結果顯示病位類證候要素在回顧性和前瞻性病例中分布一致,從高到低依次為心、腎、肺、脾、肝;病性類證候要素中,回顧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血瘀、氣虛、痰濁、陽虛、陰虛,前瞻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氣虛、陰虛、痰濁、血瘀、陽虛。毛靜遠等對249例心衰患者進行中醫(yī)證候的臨床調查,結果顯示心衰以本虛標實、虛中夾實為主;虛性證素以氣虛為首,陰、陽虛為輔,血虛少見;實性證素以血瘀、水停居多,痰濁、氣滯少見;證素組合以氣虛血瘀、氣陰兩虛兼血瘀、氣陽兩虛兼血瘀、氣陽兩虛兼血瘀水停等類型為多見,相關文章將在近期內陸續(xù)發(fā)表。2.3中醫(yī)證候要素金香蘭等對428例高血壓病患者的證候要素分布情況進行多地域、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的橫斷面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病主要證候要素是氣虛、火、血瘀、痰,次要證素是陰虛、血虛;主要涉及臟腑為肝、腎兩臟,次要臟腑為心。進一步對130例高血壓病低危組患者的證候要素進行分析后發(fā)現,高血壓病低危組主要證候要素是血瘀、氣虛;次要證候要素是火、痰。王嘉麟等對129例單純高血壓病與296例高血壓病合并血脂異常和(或)糖尿病患者的證候要素進行提取分析,結果提示高血壓病實性證素主要是火、痰、瘀血、風,虛者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單純高血壓病以氣虛、火、瘀血為主要證素,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和(或)血脂異常以火、痰、瘀血為主。2.4logistic回歸法測定基礎證素及證特征王海峰等采集330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口學、生物學與社會學相關指標,并運用Logistic回歸方法進行證素、基礎證特征的分布研究。結果共提取病性證素10項,痰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為熱與氣虛;病位證素7項,肺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為腎與脾;基礎證有15個,痰熱證的頻率最高,其次為腎氣虛證、血瘀證、痰濕證和肺氣虛證。2.5中醫(yī)證素辨證姜瑞雪等首先對1126例心悸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進行頻次統(tǒng)計,然后依據中醫(yī)證素的計量診斷方法進行證素辨證,運用頻次統(tǒng)計法對證素辨證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研究發(fā)現,導致心悸的病變部位主要在心、腎、脾、肺、肝,其中心功能失調貫穿心悸始終;引起心悸的病性證素有氣虛、陰虛、陽虛、血虛、血瘀、火熱、痰濁、水飲、氣滯等,其中以虛性證素為主,虛實往往交錯為患。3同一疾病證候要素分布特征的初步篩選近年來,證候要素相關研究越來越受到中醫(yī)工作者們的重視。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很多中醫(yī)專家在文獻及臨床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初步掌握了多種心血管疾病的證候要素分布特征,并總結了臨床常見的證素組合形式,對于中醫(yī)臨床辨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在另一方面,已有的不同研究對同一疾病證候要素分布特征的闡述存在差異,文獻分析與臨床調查結果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考慮研究結果存在不一致的原因,除不同的研究對象存在抽樣誤差外,還可能與樣本量偏少、方法欠科學等因素相關。中醫(yī)證候是一個非線性的“內實外虛”、“動態(tài)時空”和“多維界面”的復雜巨系統(tǒng),證候要素之間的聯(lián)結形式非常復雜,單用線性統(tǒng)計方法可能會遺失部分隱含的信息,因此利用復雜系統(tǒng)處理方法對數據進行挖掘就顯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