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宿郊民圖與龍袖臣服圖筆墨生輝 丹青流韻 名畫世界中的神州故都金陵_第1頁
龍宿郊民圖與龍袖臣服圖筆墨生輝 丹青流韻 名畫世界中的神州故都金陵_第2頁
龍宿郊民圖與龍袖臣服圖筆墨生輝 丹青流韻 名畫世界中的神州故都金陵_第3頁
龍宿郊民圖與龍袖臣服圖筆墨生輝 丹青流韻 名畫世界中的神州故都金陵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宿郊民圖與龍袖臣服圖筆墨生輝丹青流韻名畫世界中的神州故都金陵

南京是中國的“四大首都”之一,四周環(huán)繞著山川,是一個勤勞的人。長期以來,它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歷代不少文人雅士、書畫名流薈萃于此,相繼創(chuàng)造了傳統(tǒng)藝術(shù)史上諸多的輝煌成就??梢院敛豢鋸埖刂v,一部缺少了南京的中國繪畫史,必將大為遜色。如此多的名流俊彥、騷人墨客匯聚南京,這里的青山秀水自然便成其筆下的描述對象,而且涉及人數(shù)與作品之多,在中國城市發(fā)展史上頗為少見。由于歷代兵燹動亂、天災人禍或保管不當?shù)染壒?不少反映金陵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瑰寶慘遭損毀與散佚,令人倍感痛心惋惜。不過從流傳迄今的繪畫作品中,我們?nèi)钥筛Q見這些畫家意象中的金陵山川勝境?!稐樯綀D》圖1名列“畫家四祖”的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及張僧繇、唐代閻立本,皆與南京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可惜他們圖寫該地區(qū)的作品早已蕩然無存。反映金陵山川的存世畫作,大概可以追溯到五代南唐時期。傳統(tǒng)山水畫開派宗師董源,創(chuàng)作了小青綠設色山水畫《龍宿郊民圖》(亦作《龍袖驕民圖》)。據(jù)啟功考證,此圖反映的是南唐天子所居之地——都城江寧(今江蘇南京)郊區(qū)的旖旎風光和民間節(jié)日景象。但見該畫面右側(cè),畫家用獨創(chuàng)的“披麻皴”技法描繪深厚渾圓的山巒,左側(cè)則為流水潺潺的河泊;遠際淡靄輕嵐,空寂寥廓,澗泉清溪曲折,草木茂盛;水邊有人聯(lián)舟作舞,岸上的人們則揮臂擊鼓,踏歌起舞,不亦樂乎;山麓小村張燈結(jié)彩,插有彩旗,樹懸巨燈……此畫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研究價值;南唐趙干《江行初雪圖》畫卷,比較客觀地反映了當時金陵沿江風光與漁民生活圖景,畫家用“彈粉法”表現(xiàn)隨風飄落的雪花,深厚扎實的繪畫功力躍然紙上。東晉名士謝安嘗辭官隱居東山,后來又“東山再起”,來到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出任朝廷丞相,并且指揮贏得了彪炳史冊的“淝水大戰(zhàn)”。元代佚名畫家筆下的《謝安絲竹圖》,反映的則是他與諸姬悠游東山的風流韻事,此圖延續(xù)了宋代院體畫風,頗為值得一賞;明代大畫家沈周亦臨摹過畫壇“浙派”魁首戴進的《謝安東山圖》,不過其中并未完全逼真地摹仿戴進的筆墨畫意,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自己的青綠工細畫格。明代文壇“金陵三俊”之一的陳沂于正德十年(1515)創(chuàng)作的《龍江曉餞圖》,則是一幅比較典型的“江岸送別”圖式畫作,因為友人李宗銘即將離開南京返回故里,陳沂等一些文人便在城北龍江會館為其餞行,即興文宴詩畫,成就了這幅書畫長卷;明代畫壇“吳門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圖像記述了寓居金陵文人雅集的《東園圖》,其中不啻筆精墨妙韻雅,而且仁山智水意味十足,體現(xiàn)了畫家喜好的“細文”風格。被譽為開啟了中國寫生主義先河的明末繪畫名家張宏,筆下的《棲霞山圖》堪稱是一幅突破了古法窠臼的實景寫生佳作,因此較受后世推崇;明末畫壇“松江派”領袖董其昌筆下的《棲霞寺詩意圖》,則細膩地再現(xiàn)了南朝棲霞古寺的壯觀景象。整幅畫面筆觸洗練,墨色明快,頗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之情韻。而其《長干舍利閣圖》法度嚴整、清新秀潤,是他描繪南京的另一幅佳作。冠冕一代的清初大畫僧石濤亦曾寄居金陵,初步統(tǒng)計他圖繪金陵山水風光的真跡不下20余幀。石濤筆下的《清涼臺》、《清涼遠眺圖》,為描繪城西古清涼山的嘔心之作,后者全景式地描繪了古韻悠悠的清涼勝境;同代大畫僧石谿的《報恩寺圖》也通過水墨設色技法,反映了城南郊野的旖旎風光,由衷地表現(xiàn)出大千氣象和深厚之態(tài)。石谿還繪過表達內(nèi)心禪境的《幽棲圖》、《雨洗山根圖》等力作,均與金陵山水形勝有關(guān)。清代畫壇“金陵八家”魁首龔賢隱居南京清涼山麓“半畝園”后,創(chuàng)作了清幽深邃的《清涼環(huán)翠圖》及《攝山棲霞圖》,乃其頗為擅長的“積墨法”代表作之一。由于寓居南京的一些明末遺民身上,蘊藏著比較強烈的懷舊復明情結(jié),因此他們常把個人的心緒情感置于首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超然脫俗的氣質(zhì)也是絕少有的,因此表現(xiàn)在畫面中則彌漫出清逸高古、蒼郁恣肆之繪畫意境?!敖鹆臧思摇敝衅渌麕孜划嫾乙鄤?chuàng)作過一些金陵風光畫作。但見在吳宏的畫作《燕磯曉望》中,突兀挺拔的長江之畔燕子磯聳立于畫面右側(cè),而左邊江中則泊有數(shù)條漁帆。由于長江主洪道曾經(jīng)一度北移,圖中可見燕子磯頭下也已形成了沙灘綠野,一些當?shù)孛癖娬谄渖锨趧诟?。乾隆皇帝游覽燕子磯時詠道:“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樹耕鑿久相安?!痹娭芯吧谠摦嬂锩嬉驳玫接∽C。他創(chuàng)作的另一幅畫作《莫愁曠覽》,足以讓人們揣度堪稱“金陵第一名勝”莫愁湖當年的蒼茫迷幻、幽寂曠遠等景象;樊圻創(chuàng)作的《杏村問酒》、《青溪游舫》等反映金陵山川的秀美圖畫,筆墨疏朗有致,設色清新秀雅,十分耐人尋味;葉欣創(chuàng)作的《鐘山圖》長卷,工細嚴整,古淡生煙,清寂悠遠,別具風貌;而“金陵八家”之一鄒喆亦創(chuàng)作了《石城霽雪圖》,以及反映山清林茂郊野風光的《靈谷寺》等,畫家用筆質(zhì)樸秀潤,頗有氣勢魅力。值得一提的是鄒喆出生于丹青之家,其父鄒典更是將故都風景名勝繪制于一幅長近13米的《金陵勝景圖》中,具有比較濃郁的“吳門”小青綠山水畫風格,此作可謂清新秀逸,超凡脫俗,令人賞心悅目。清初名家禹之鼎的《清涼山莊圖》長卷,將金陵城西清涼山一帶的田園風光收入丹青,熱情地謳歌了這一城市山林的幽美情境。清代名家吳熙載的《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詩意圖》、蔣確的《明代王漁洋<秦淮>詩意圖》,深深地凝聚著歷史的時空,藝術(shù)地營造出緬邈深邃的懷古意境,令人心生豐富的聯(lián)想、回味無窮。而晚清文人湯貽汾的《愛園圖》,則填補了史上對昔日金陵名園愛園文字記載不足的缺憾。六朝古都的秀美山川和興廢更迭的悲壯史實,不斷地激發(fā)世代畫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F(xiàn)代國畫大家黃賓虹筆下的《金陵春曉圖》、《攝山秋葉圖》等,還反映出畫家中、晚期的不同畫風。人們欣賞張大千的《金陵周處臺》,不禁會從內(nèi)心深處聯(lián)想起,晉代名士周處浪子回頭、終成大器的故事。而現(xiàn)代名家陸儼少的《棲霞寺》、“嶺南畫派”名家方人定筆下的《玄武湖》等,則為人們展現(xiàn)出這些金陵明珠的神姿風采……從《金陵四景》看清代壁畫古今文人墨客大多嗜好游山玩水,亦愛以名勝古跡等為題材吟詩作畫。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途經(jīng)南京,目睹這里的山川形勝后,深情地發(fā)出了“鐘阜龍蟠,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內(nèi)心喟嘆。抑或是受到宋代畫家宋迪《瀟湘八景》圖畫的啟發(fā),明初詩人、畫家史謹就詠嘆過《金陵八景》詩文,對后來的圖畫金陵者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又據(jù)明末張丑《清河書畫舫》記載,明代文徴明的《金陵十景》“畫法精細古雅”,濃縮了當時山川風光的精華所在。其侄文伯仁亦創(chuàng)作過《金陵十八景》。此外,晚明文人黃克晦、蔣乾等人還分別畫過《金陵八景》;清人石濤繪有《金陵十二景》,樊圻之兄樊沂也繪有《金陵五景》;尤以編繪《芥子園畫譜》名世的清初畫家王概,除了繪有反映金陵山水的《江山臥游圖》、《鳳臺秋月圖》、《東園萬竹圖》外,還特地創(chuàng)作了《金陵四景》,題名分別為《牛首煙巒》、《秦淮漁唱》、《石城霽雪》和《鐘阜晴云》……明末畫家郭仁在萬歷二十八年(1600)創(chuàng)作的《金陵八景》,分別題名《鐘阜祥云》、《石城霽雪》、《鳳臺秋月》、《龍江夜雨》、《白露(鷺)晴波》、《烏衣夕照》、《秦淮漁笛》和《天印樵歌》。此作皆受前賢影響,而且每幅畫皆有題景詩詠,詩、書、畫、印相得益彰;王概之弟(一說“其兄”)王蓍創(chuàng)作的《金陵八景》,包括《杏花村》、《桃葉渡》、《白鷺洲》、《赤石磯》、《祖堂山》、《達摩洞》等著名景點。上述幾位畫家大多以淺絳等山水筆法入畫,略施青綠或點彩,取景自然,工寫兼?zhèn)?風雅韻致?lián)涿娑鴣?讓我們盡情地感受到畫家心中的秀美意象。也許是受到上述圖像紀勝模式的影響,清代畫家董誥的《棲霞十景》、施松山的《秦淮八景》等,也是不可多得的反映金陵本土的丹青佳品。明代以后,南京木刻版畫聞名遐邇,像“十竹齋”套色水印木刻技法更是影響深遠,在我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南京籍狀元朱之蕃在天啟三年(1623)自刊的《金陵圖詠》中,收入了贊嘆“金陵四十景”的詩文,并由其學生陸壽柏寫生后付于該詩前,版畫典籍《金陵四十景圖考詩詠》由此得名;清代《康熙江寧府志》中的《金陵四十景》版畫,則由“金陵八家”中的高岑主筆,這些多為后人廣泛采納;清代影響最廣泛的當屬《金陵四十八景》,大約形成于乾隆年間,后世不斷效仿,現(xiàn)尚存有國畫和版畫等多個不同的底本。由于自然或人為原因,昔人筆下的不少景點都已經(jīng)面目大變。所幸還有這些繪畫可以讓人們觀賞當時風姿,觸摸歷史印記。如今評選出的“新金陵四十景”、“新金陵四十八景”,人們大多比較熟悉,并相繼有畫家在致力于相應的繪畫創(chuàng)作,一些山水佳作開始不斷面世,逐漸地受到畫界好評。最大化的藝術(shù)風貌二十世紀后半葉,以傅抱石、錢松喦、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在中國畫壇卓然崛起,他們開創(chuàng)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山水畫新風尚,實現(xiàn)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歷史性轉(zhuǎn)型,產(chǎn)生了空前的藝術(shù)影響。生活于斯的山川秀色,既滋養(yǎng)著他們的情感心靈,也是其心儀已久的筆墨表現(xiàn)對象。繪畫大師傅抱石畢生心傾青山綠水,睥睨古今的“抱石皴”豐富了中國繪畫本體語言。他在南京期間相繼創(chuàng)作了《梅花山》、《玄武湖》、《雞鳴寺》、《雨花臺》和《虎踞龍蟠今勝昔》等不少丹青佳作,因為將國畫的形式美與客觀自然美、內(nèi)在精神美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所作造境迷離、豪放生動、飄灑秀逸、氣勢磅礴,具有強烈獨特的藝術(shù)風貌,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鼎盛境界。傅抱石還創(chuàng)作了數(shù)幅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綠色環(huán)抱中的《中山陵》,較好地突出偉陵英姿,同時再現(xiàn)了內(nèi)心世界對孫中山的崇高景仰。在“筆墨當隨時代”的思想觀念鼓舞下,國畫大家錢松嵒亦創(chuàng)作了《鐘山晴靄》、《白鷺洲》、《燕子磯》、《揚子江上》等丹青力作,筆墨深厚穩(wěn)健,遒勁蒼潤,別具一格。譬如《雨花臺春曉》施以青綠山水技法,抒發(fā)了對先烈的深深懷念,而他在《莫愁湖》、《玄武湖》中,則把輕嵐縹緲之景渲染得格外秀潤動人;亞明筆下的《鐘山雄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