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yī)生理學總結_第1頁
獸醫(yī)生理學總結_第2頁
獸醫(yī)生理學總結_第3頁
獸醫(yī)生理學總結_第4頁
獸醫(yī)生理學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概述機體功能與環(huán)境體液與內環(huán)境的概念動物體內所含的液體統(tǒng)稱為體液,約占體重的60%,大部分體液約2/3存在于細胞內,稱為細胞內液,還有1/3存在于細胞外稱為細胞外液。由于體內幾乎所有細胞都生活在細胞外液這樣一個穩(wěn)定而特殊的環(huán)境中,將細胞外液稱為機體的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概念內環(huán)境化學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生理學現(xiàn)象稱之為穩(wěn)態(tài)。機體功能的調節(jié)機體功能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神經(jīng)調節(jié)是最主要的一種調節(jié)形式,它的基本過程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體液調節(jié)機體內某種特定的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的化學物質,經(jīng)體液途徑運送到特殊的靶組織、細胞,作用于相應的受體,對把組織細胞活動進行的調節(jié)。自身調節(jié)當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機體器官、細胞的功能自動發(fā)生的適應性反應。(2)反射與反射弧的概念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所做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反射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和基本單位,也叫反射通路,由5部分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纖維、反射中樞、傳出神經(jīng)纖維、效應器。二細胞的基本功能1、細胞的興奮性和生物電現(xiàn)象(1)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機制靜息電位是指細胞未受到刺激時存在于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有時也稱膜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產(chǎn)生機制:細胞內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靜息狀態(tài)下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是細胞在靜息狀態(tài)下保持極化狀態(tài)的基礎。靜息狀態(tài)下,膜內的K+濃度遠高于膜外,且此時膜對的K+通透性高,結果以易化擴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帶負電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過膜而留在膜內。故隨著K+的移出,膜內電位變負而膜外變正,當K+外移造成的電場力足以對抗K+繼續(xù)外移時,膜內外不再有的K+凈移動,此時存在于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即為靜息電位。因此,靜息電位是的K+平衡電位,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動作電位是細胞受到刺激時膜電位的變化過程。動作電位的產(chǎn)生是細胞興奮的標志。產(chǎn)生機制:細胞受到刺激后,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濃度的Na+在膜內負電位的吸引下以易化擴散的方式迅速內流,結果造成膜內負電位迅速降低。由于膜外Na+具有較高的濃度勢能,當膜電位減小到0時仍可繼續(xù)內移轉為正電位直至膜內正電位足以阻止Na+內移為至,此時的電位即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就是Na+的平衡電位細胞興奮性和興奮的概念興奮性:細胞受到刺激后能產(chǎn)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興奮:在體內條件下,產(chǎn)生動作電位的過程。(3)閾值、閾電位和鋒電位值閾值:閾電位:鋒電位值:鋒電位(spikepotential):構成動作電位主要部分的一次短促而尖銳的脈沖樣變化,是細胞興奮的標志。骨骼肌的收縮功能神經(jīng)—骨骼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骨骼肌的興奮-收縮偶聯(lián)三血液1、血液的組成與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組成機體內的血液總量,是血漿和血細胞量的總和,簡稱血量。成年畜禽血量約為體重的5-9%,幼年時可達10%。豬、犬血量平均為體重的5-9%,牛、羊、貓為6%-7%,馬、雞為8%-9%??傃靠煞譃椋貉h(huán)血量: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流動的部分,儲備血量:滯留于肝、脾、肺和皮下血竇、毛細血管網(wǎng)和靜脈內流動很慢的血量。機體血量相對恒定,一次急性失血達到血量的20%以上,則明顯影響生命活動。30%以上則危及生命。血液由也液態(tài)的血漿和混懸于其中的血細胞組成,血細胞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血漿是機體內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成分有水、低分子物質、蛋白質、氧和二氧化碳等(血漿由水和溶質組成,溶質有血漿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無機鹽、非蛋白氮、不含氮的有機物)(2)、血液的理化性質①血色與血味:血液呈紅色,因為含有血紅蛋白,動脈血含氧多鮮紅色,靜脈血含氧少暗紅色,血漿因含少量膽紅素淡黃色。有腥味因含揮發(fā)性脂肪酸,有咸味因含氯化鈉。②相對密度:(血液比重)全血一般在1.040-1.075,主要取決于紅細胞和血漿的容積之比,比值越高相對密度大。紅細胞相對密度一般在0.070-0.090主要取決于所含血紅蛋白濃度,濃度越大相對密度越大。血漿相對密度一般在1.024-1.031主要取決于血漿蛋白的濃度。③粘滯性:血液流動時,由于內部分子間摩擦而產(chǎn)生阻力,以致流動緩慢并表現(xiàn)出黏著的特性。全血一般比水大4.5-6.0倍,主要取決于紅細胞的數(shù)量及血漿蛋白的含量。血漿的黏度比水大1.5-2.5倍,主要取決于血漿蛋白的濃度。④血漿的滲透壓:促使純水或低濃度的溶液中的水分子透過半透膜向高濃度溶液中滲透的力量,稱為滲透壓。血漿滲透壓包括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約771.0kpa(約7.6個大氣壓)。晶體滲透壓約占99.5%約767.5kpa,主要來自溶于血漿中的晶體物質,80%來自Na+和Cl-。膠體滲透壓主要是膠體物質,主要是白蛋白,占0.5%。0.9%的氯化鈉為等滲溶液⑤血漿的酸堿度:血液呈弱堿性,pH通常穩(wěn)定在7.35-7.45,馬7.40、牛7.50、豬7.47、綿羊7.49、犬7.40。靜脈血中含CO2較多,pH比動脈血稍低。生命能夠耐受的PH值極限為7-7.8之間,保持相對的恒定,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的緩沖物質。2、血漿(1)血漿與血清的區(qū)別由于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在血液凝固過程中以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并被留在血凝塊中,因而血清與血漿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血清中沒有纖維蛋白原。同時血漿中參與凝血反應的一些成分也不會存在于血清之中。(2)血漿的主要成分血漿是機體內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成分有水、低分子物質、蛋白質、氧和二氧化碳等(血漿由水和溶質組成,溶質有血漿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無機鹽、非蛋白氮、不含氮的有機物)(3)血漿蛋白的功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多種蛋白質的總稱。用鹽析法可將血漿蛋白分為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清(白)蛋白(albumin):形成血漿膠體滲透壓,運輸激素、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物;維持血漿PH的相對恒定。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參與凝血和纖溶過程。球蛋白(globulin):可分為a1、a2、b和g球蛋白。g球蛋白幾乎都是免疫抗體,故g球蛋白稱為免疫球蛋白。除g球蛋白主要是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分泌外,其它血漿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4)血漿滲透壓促使純水或低濃度的溶液中的水分子透過半透膜向高濃度溶液中滲透的力量,稱為滲透壓。血漿滲透壓包括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約771.0kpa(約7.6個大氣壓)。晶體滲透壓約占99.5%約767.5kpa,主要來自溶于血漿中的晶體物質,80%來自Na+和Cl-。膠體滲透壓主要是膠體物質,主要是白蛋白,占0.5%。0.9%的氯化鈉和5%葡萄糖溶液為等滲溶液血漿晶體滲透壓在維持細胞內外水平衡、細胞內液與組織液的物質交換、消化道對水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消化腺的分泌活動以及腎臟尿的生成等生理活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血漿膠體滲透壓對于維持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液體平衡極為重要。紅細胞紅細胞生理:形態(tài)和數(shù)量、滲透脆性、血沉、生理功能形態(tài):無核,雙凹圓盤狀,表面積/體積比大、變形性和可塑性強數(shù)量:是血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不同種類動物紅細胞數(shù)量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生理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不同,數(shù)量也不同。滲透脆性: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水分會滲入胞內,膨脹成球形,胞膜最終破裂并釋放出血紅蛋白,這一現(xiàn)象稱為溶血。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抵抗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稱為紅細胞滲透脆性。對低滲溶液的抵抗力大,脆性小,衰老紅細胞脆性大。血沉:通常以紅細胞在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表示紅細胞的沉降速度。稱為紅細胞發(fā)熱沉降率(簡稱血沉ESR)常用ESR來表示紅細胞的懸浮穩(wěn)定性。動物種別不同血沉也不同。生理功能:主要是運輸氧和二氧化碳,并對酸堿物質有緩沖作用。這些功能的實現(xiàn)主要依賴于血紅蛋白。紅細胞生成所需的主要原料紅細胞由紅骨髓的髓系多功能干細胞分化增殖而成,蛋白質和鐵是生成紅細胞的主要原料,促進紅細胞發(fā)育和成熟的物質,主要是維生素B12、葉酸和銅離子。紅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紅細胞數(shù)量的自穩(wěn)態(tài)主要受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調節(jié)。雄激素也起一定作用。促紅細胞生成素主要由腎臟產(chǎn)生,EPO促進造血細胞分化、成熟和血紅蛋白的合成,并促進成熟的紅細胞釋放入血液。當EPO增加到一定水平,反而抑制它的合成,這種反饋調節(jié)使紅細胞數(shù)量維持相對恒定。白細胞生理:種類、數(shù)量及各自的生理功能血細胞根據(jù)形態(tài)、功能和來源分為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三大類。根據(jù)粒細胞胞漿顆粒的嗜色性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數(shù)量下午高于早上,畜生幼畜高于成年。各類白細胞所占的百分比能夠保持相對恒定。中性粒細胞:又很強的變性運動和吞噬能力,趨化性強,能吞噬侵入的細菌或異物,衰老的紅細胞,抗原-抗體復合物。嗜酸性粒細胞:能進行吞噬,沒有殺菌能力,主要在于緩解過敏反應和限制炎癥過程,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嗜堿性粒細胞:含組胺、肝素和5-羥色胺,雖無吞噬力,但組胺可舒張炎癥區(qū)小血管,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有利其它白細胞的吞噬作用發(fā)揮。肝素對局部炎癥部位起抗凝血作用。單核細胞:變形運動,吞噬能力,能滲出血管變成巨噬細胞。與組織中巨噬細胞共同組成單核-巨噬系統(tǒng),發(fā)揮防御作用。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體液和細胞免疫作用。(5)血小板的形態(tài)、數(shù)量及生理功能形態(tài):無色、無細胞核、呈橢圓形、桿形或不規(guī)則形。數(shù)量:(109/L)馬200-900牛260-710綿羊170-980山羊310-1020豬130-450犬199-577兔125-250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生理止血、凝血功能、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和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等生理止血(hemostasis):小血管損傷出血后,能在很短時間內停止出血的過程。血小板作用為:1)釋放縮血管物質(兒茶酚胺)促進小血管收縮,減少出血。2)損傷的血管內皮處黏附、聚集、填塞而形成松軟的止血栓。3)釋放參與血凝的物質,收縮凝血塊從而形成堅硬的止血栓。血小板釋放多種凝血因子:PF3:提供磷脂表面,作為凝血場所。PF2:促進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單體。PF:抗肝素作用。纖維蛋白溶解作用:既有促進又有抑制作用,抗纖溶物質(PF6),在纖維蛋白形成前具有抑制纖溶的作用。促進止血。但在血栓形成晚期,血小板解體和釋放反應增加,纖溶酶原激活物增加,參與纖溶過程。另一方面,5-羥色胺、兒茶酚胺和組胺可刺激纖溶酶原激活物的釋放,間接參與纖溶。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可以黏附在血管壁上、填補于內皮細胞間隙或脫落處,并可以融入皮內細胞,起到修補和加固作用,從而維持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和降低血管壁的脆性。4、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第一階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階段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階段纖維蛋白的形成(2)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被分解、液化的過程,稱為纖維蛋白溶解,簡稱纖溶。分為纖溶酶原的激活和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的降解兩個階段。①纖溶酶原的激活:(3)抗凝物質及其作用加速和減緩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四血液循環(huán)1、心臟的泵血功能(1)心動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動周期:心臟的一次機械活動,即心臟(包括心房和心室)每收縮、舒張一次稱為一個心動周期。心率:單位時間的心動周期數(shù)。(2)心臟泵血過程心輸出量、射血分數(shù)和心指數(shù)的概念心輸出量:(每分輸出量)單位時間(分)一側心室射出的血量,其值等于每搏輸出量×心率。射血分數(shù):每搏輸出量與舒張末期容積之比。心指數(shù):在動物安靜狀態(tài)下心輸出量與動物體表面積成正比,因此將每平方米體表面積、每分鐘的心輸出量定義為心指數(shù)。2、心肌的生物電現(xiàn)象和生理特性(1)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興奮性、節(jié)律性、傳導性、收縮性見P65-P70(2)心肌動作電位的特點(與神經(jīng)動作電位相比較)P63-P64(3)正常心電圖的波形及其生理意義基本波形都含有P波、QRS波群、和T波。P波是一個小波,它反映興奮在心房傳導過程中的電位變化。p波起點標志心房有一部分開始興奮,p波終點說明左、右心房已全部興奮,暫時不存在電位差,曲線回到基線水平。大型動物可出現(xiàn)雙峰狀P波。QRS波群反映興奮在心室各部位傳導中的電位變化。波群起點標志心室已有一部分開始興奮,終點標志兩心室均已全部興奮,各部分之間暫無電位差,曲線又回至基線。T波呈一個持續(xù)時間較長、幅度也較大的波,它反映心室肌復極化過程中的電位差變化,因為不同部位復極化先后不同,它們之間又出現(xiàn)電位差。T波終點標志兩心室均已全部復極化完畢。有時在T波之后可能還有一個小波,叫U波,它代表興奮后的電位。P-R間期是從P波起點到QRS波群起點之間的過程,它反映心房開始興奮到心室開始興奮所經(jīng)歷的時間。Q-T間期是從QRS波群起點到T波終點之間的過程,它反映心室開始興奮道心室全部復極化結束所需的時間。心音P58-P593、血管生理(1)影響動脈血壓的主要因素心臟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壓的主要條件。①每搏輸出量:外周阻力和心率穩(wěn)定時,每搏輸出量大,收縮壓升高,舒張壓變化不大,脈搏壓增大②心率:每搏輸出量和外周阻力保持不變時,心率增大,舒張壓收縮壓都增大,脈搏壓下降。③外周阻力:心輸出量不變,外周阻力加大時舒張壓收縮壓增大,脈搏壓下降。④主動脈彈性:彈性好收縮壓低,舒張壓相對的高,動脈血壓波動幅度小,脈搏壓低。⑤循環(huán)血量和血管系統(tǒng)容量比:當循環(huán)血量減少而血管系統(tǒng)的容量保持不變時,則動脈血壓降低,循環(huán)血量不變、血管系統(tǒng)容量相對增加時動脈血壓下降。(2)中心靜脈壓、靜脈回心血量及其影響因素將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壓稱為中心靜脈壓。靜脈回心血量的大小取決于外周靜脈壓和中心靜脈壓之差,以及靜脈對血流的阻力。①體循環(huán)平均充盈壓:當全身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縮時,體循環(huán)平均充盈壓升高,靜脈回心血量增多。②心臟收縮力量:心肌收縮力量強,靜脈回心血量多。右心衰竭,回心血量大大減少,出現(xiàn)頸外靜脈怒張、肝充血腫大、下肢浮腫等。左心衰竭,出現(xiàn)肺淤血、肺水腫。③體位改變:動物從臥位轉變?yōu)榱⑽粫r,四肢部分靜脈擴張,容量增大,回心血量減少。④骨骼肌的擠壓作用:骨骼肌收縮時肌肉內和肌肉間的靜脈受擠壓,靜脈血流加快,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靜脈回心血量增加,若肌肉始終維持在緊張性收縮,而不做節(jié)律性的舒縮,靜脈持續(xù)受壓,靜脈回流減少。⑤呼吸運動:吸氣時回心血量增加,呼氣時回心血量減少。(3)微循環(huán)的組成及作用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huán)稱為微循環(huán)。微循環(huán)單位由微動脈、后微動脈、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真毛細血管、通血毛細血管(直捷通路)、動靜脈吻合支和微靜脈等七部分組成。作用:進行血液和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調節(jié)體表溫度等。組織液的生成及其影響因素組織液是血漿經(jīng)毛細血管壁濾過而形成的。液體通過毛細血管壁的濾過和重吸收,由四個因素共同完成,即毛細血管血壓(Pc)和組織液膠體滲透壓(if)是促使液體有毛細血管內向血管外濾過(即生成組織液),組織液靜水壓(Pif)和血漿膠體滲透壓(p)是將液體從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細血管內(即回吸收)的力量。有效過濾壓是濾過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單位時間內通過毛細血管壁濾過的液體量V等于有效濾過壓與濾過系數(shù)的Kf乘積。即V=Kf[(Pc-if)-(p+Pif)]①毛細血管壓:毛細血管壓升高,組織液生成增加,靜脈壓升高時,組織液生成增多。②血漿膠體滲透壓:當血漿蛋白生成減少或蛋白排除增加均可使血漿膠體滲透壓、有效濾過壓降低,組織液生成增加。③淋巴回流:因有少量的組織液是生成淋巴后經(jīng)淋巴回流的,淋巴回流受阻,組織液增加。④毛細血管通透性:通透性大時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有效過濾壓上升,組織液增多。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1)心交感神經(jīng)和心迷走神經(jīng)對心臟和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詳情P87)右側心交感神經(jīng)只要支配竇房結,興奮時以引起心率加快的效應為主;支配房室交界的交感神經(jīng)纖維主要來自左側心交感神經(jīng),興奮則以加強心肌收縮能力的效應為主。心交感神經(jīng)后神經(jīng)元末梢釋放的遞質為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細胞膜的b腎上腺素能受體,從而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使細胞內cAMP濃度升高。繼而激活蛋白激酶和細胞內蛋白質的磷酸化過程,使心肌膜上的鈣通道激活,導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傳導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縮能力加強。循環(huán)血液中的兒茶酚胺也有此作用。心肌細胞膜上也有a型腎上腺素能受體,去甲腎上腺素激活心肌的a受體,主要引起心肌收縮能力的加強,而心率的變化不顯著。P87迷走神經(jīng)P87(2)心血管活動的壓力和化學感受性反射調節(jié)(3)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對心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P94)五呼吸1.肺通氣 (1)胸內壓是指肺泡內的壓力。在呼吸過程中肺內壓是周期性變化的,平靜吸氣之初,肺內壓暫時下降,空氣順氣壓差進入肺泡。肺內壓隨之逐漸升高,至吸氣末,肺內壓等于大氣壓。平靜呼氣初,肺內壓暫時比大氣壓要高,于是肺內氣體順氣壓差排出至呼氣末肺內壓又下降至等于大氣壓。正是實現(xiàn)肺通氣的直接動力。呼吸過程中肺內壓變化的程度,取決于呼吸的緩急、深淺和呼吸道阻力。肺通氣的動力和阻力(P108-P110)直接動力是大氣與肺泡之間的壓力差。根本動力是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肺通氣的阻力有兩種:彈性阻力和非彈性阻力。彈性阻力是彈性組織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時,有對抗變形和彈性回位的傾向。非彈性阻力主要由慣性阻力、黏滯阻力、氣道阻力三種力量組成。(3)肺容積和肺容量肺容積包括:潮氣量:指平均呼吸時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氣量。補吸氣量或吸氣儲備量:平靜吸氣末再盡力吸氣所能吸入得氣量。補呼氣量和呼氣儲備量:平靜呼氣末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量。余氣量和殘氣量:最大呼氣末存留在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氣量。肺容量:指基本肺容積中兩項或兩項以上聯(lián)合氣量。包括:深吸氣量:從平靜呼氣末做最大呼氣時所能吸入的氣量為深吸氣量(IC)功能余氣量:平靜呼氣末肺內存留的氣量為功能余氣量,是余氣量和補呼氣量之和。(FRC)。肺活量:最大吸氣后,用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是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之和。(VC)肺總量:肺所容納的最大氣量。(TLC)(4)肺通氣量每分通氣量:指每分鐘吸入或吸出肺的氣體總量,等于呼吸頻率與潮氣量的乘積。解剖無效腔: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細支氣管之間的氣體因不參加氣體的交換過程,故稱為解剖無效腔。肺泡通氣量:是每分鐘吸入肺泡的新鮮空氣量,等于(潮氣量-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2.氣體交換與運輸(1)肺泡與血液以及組織與血液間氣體交換的原理和主要影響因素。(2)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運輸?shù)幕痉绞竭\輸氧:1、物理溶解形式的運輸2、化學結合形式的運輸血液運輸氧主要是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紅細胞內。二氧化碳:1、少量物理溶解2、化學結合以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形式。3.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1)神經(jīng)反射性調節(jié)P123-P126(2)體液調節(jié)P126六采食、消化和吸收1.口腔消化(1)馬、牛、羊、豬和犬的采食方式馬:(2)唾液的組成和功能組成:主要由水分及少量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有機物:唾液的蛋白性分泌物有兩種:一種為漿液性分泌物,富含唾液淀粉酶;另一種是黏液性分泌物,富含黏液,具有潤滑和保護的作用,還含有多種激素。無機物:無機物種類很多,但以Na+、K+、Cl-、HCO-3為基本成分。其中K+、HCO-3含量特別的高。功能:①唾液可以清洗口腔中的細菌和食物殘渣,對口腔起清潔保護作用。②唾液中含有多種殺滅細菌的因子,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硫氰酸離子和多種蛋白水解酶,溶菌酶等。③唾液中還含有很多種殺滅口腔細菌的蛋白質抗體。④唾液可以濕潤食物并溶解其中的某些成分,使易于吞咽,并促進食欲。⑤唾液可使食物黏合成食團,便于吞咽。⑥唾液可以蒸發(fā)水分,協(xié)助散熱。2.胃的消化功能(1)單胃運動的主要方式(2)反芻與噯氣反芻:反芻動物采食時大多都未經(jīng)充分咀嚼就吞咽進入瘤胃,經(jīng)過瘤胃胃液浸泡和軟化一段時間后,食物經(jīng)逆嘔重新回到口腔,經(jīng)過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進入瘤胃,這一過程稱為反芻。分為四個階段:逆嘔、再咀嚼、再混唾液、再吞咽。噯氣:是反芻動物特有的生理現(xiàn)象,指瘤胃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的氣體經(jīng)由食道、口腔向外排除的過程。噯氣是一種反射動作,興奮起源于瘤胃內增多的氣體對瘤胃機械感受器的刺激。(3)胃液的主要成份和功能胃液:由水、電解質以及有機物組成。胃液中電解質有H+、Na+、K+、Cl-、HCO-3有機物有胃蛋白酶、胃脂肪酶、黏液、胃泌素、生長抑素等。功能:(4)反芻動物前胃的消化3.小腸的消化與吸收(1)小腸運動的基本方式消化間期運動:消化間期小腸的運動形式是周期性的移動收縮群(MMC)消化期運動:緊張收縮性、分節(jié)運動、蠕動。(2)胰液和膽汁的組成和主要消化功能胰液:水、無機物:Na+、K+,Ca2+、Mg2+、Cl-、HCO-3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包括各種蛋白分解酶、淀粉分解酶、脂肪分解酶等作用:膽汁:水、有機物、無機物。無機物:Na+、K+,Ca2+、Mg2+、Cl-、HCO-3有機物:膽酸及其鹽類、膽固醇、膽色素作用:①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②有利于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③調節(jié)膽固醇代謝④參加某些代謝產(chǎn)物的排泄⑤作為促進劑,促進膽汁的分泌(3)主要營養(yǎng)物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和吸收的基本原理(詳見P186)小腸的吸收功能主要取決于黏膜結構。胃腸道黏膜毛細血管的最大特點是內皮細胞上有小孔和隔膜,這種結構有助于物質進入毛細血管。4.胃腸功能的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1)胃液分泌的神經(jīng)調節(jié)及體液調節(jié)(2)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對小腸運動的調節(jié)七能量代謝和體溫1.能量代謝(1)基礎代謝和靜止能量代謝基礎代謝:動物在維持基本生命活動條件下的能量代謝水平。靜止能量代謝:動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實驗室條件下,早晨飼喂前休息時(以臥下為宜)的能量代謝水平。2.體溫(1)動物散熱的主要方式①輻射:機體以熱射線(紅外線)的形式向外界發(fā)散體熱的方式。②傳導:機體的熱量直接傳遞給同它接觸的較冷動物的一種散熱方式③對流:機體通過與周圍的流動空氣來交換熱量的一種散熱方式,是傳導散熱的一種特殊形式。④蒸發(fā):機體通過體表水分的蒸發(fā)來發(fā)散體熱的一種方式。(2)動物維持體溫相對恒定的基本調節(jié)方式八、尿的生成和排出1.腎小球的濾過功能(1)有效濾過壓的概念腎小球濾過作用的有效動力是有效率過壓,有效濾過壓有四部分組成,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囊內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和囊內壓。前兩者是推動血漿從腎小球濾過的力量,合稱為毛細血管濾過壓,后兩者的作用相反是對抗濾過作用的力量合稱為回流壓。(2)原尿形成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影響因素循環(huán)的血液流經(jīng)腎小球的毛細血管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包括少量分子質量較小的血漿蛋白,都可以通過濾過膜濾入腎小囊而形成原尿。主要影響因素:1、濾過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濾過面積的改變2、有效濾過壓的改變①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②囊內壓③血漿膠體滲透壓3、腎血漿血流量2.腎小管與集合管的轉運功能(1)腎小管各段的轉運功能重吸收的方式有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轉運途徑分為跨膜途徑和旁細胞膜途徑。Na+重吸收除髓袢降支粗段對Na+幾乎不通透外。其余的腎小管的各部分均能重吸收。Cl-的重吸收是與Na+的相伴。K+的重吸收是主動轉運過程,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小部分在髓袢升支粗段、遠曲小管和集合管。HCO-和PO43-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水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髓袢降支細段和遠曲小管各重吸收10%,其余10%-20%在集合管被重吸收。葡糖糖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K+的分泌遠曲小管和集合管H+的分泌近球小管NH3的分泌遠曲小管和集合管3.尿生成的調節(jié)(1)抗利尿激素對尿液生成的調節(jié)功能抗利尿激素又稱血管升壓素,作用主要是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通透性,從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濃縮、尿量減少而抗利尿。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和內髓部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從而使髓質組織間液的溶質濃度增加,提高髓質組織間液的滲透濃度。詳見(P253)(2)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對尿液生成的調節(jié)功能詳見(P254)4.尿的排出(1)尿液的濃縮與稀釋尿濃縮和稀釋是腎的功能之一,對于機體水平衡和滲透壓的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體內缺水時機體排除滲透壓濃度明顯高于血漿滲透壓濃度的高滲尿,即尿的濃縮。當體內水過剩時,將排除滲透壓濃度低于血漿滲透壓的低滲尿,尿的稀釋。小管中溶質被重吸收而水不被重吸收尿的滲透壓下降,形成低滲尿。主要發(fā)生在髓袢升支粗段。尿的濃縮是小管液中水分被重吸收進而引起濃度的增加,主要發(fā)生在腎臟的髓質。(2)排尿反射膀胱中的尿液儲集到一定容量時,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興奮。沖動沿盆神經(jīng)傳入,到達腰薦部脊髓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同時,沖動也傳到腦干個大腦皮層的排尿反射高位中樞,產(chǎn)生尿意。如果當時條件不適于排尿,低級排尿中樞可被大大腦皮層抑制,使膀胱壁進一步松弛,繼續(xù)儲尿,直至有排尿的條件或膀胱內壓過高時,低級排尿中樞的抑制才會被解除。這時排尿反射的傳出沖動沿盆神經(jīng)傳到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松弛,于是尿液進入尿道。這時進入尿道的尿液刺激尿道的感受器,沖動沿陰部神經(jīng)也傳到脊髓排尿中樞,進一步加強其活動,使外括約肌開放,于是尿液被排除。逼尿肌的收縮又可刺激膀胱壁的牽張感受器,它的興奮有進一步反射性的引起膀胱收縮。第十章內分泌●1.概述:(1)激素的概念::激素是由某些特殊化的細胞(內分泌細胞,某些神經(jīng)細胞等)所分泌的化學物質,它們可以從一組細胞傳遞到另一組細胞,或從一個細胞的這一部分傳遞到同一細胞的另一部分,以發(fā)揮其調節(jié)作用。2.激素的分類:按照化學結構的不同,激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含氮激素1.蛋白質激素主要有腺垂體激素,胰島素,甲狀旁腺激素等。2.肽類激素包括下丘腦調節(jié)肽,神經(jīng)垂體激素,降鈣素和消化道激素等。3.胺類激素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及甲狀腺激素等。(二)類固醇(甾體)激素類固醇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質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膽固醇的衍生物——1,25—二羥膽鈣化醇【1,25(OH)2D3】也屬于類固醇激素。除了上述兩類激素外,脂肪酸衍生物前列素,有時被列為第三類激素。3.內分泌概念:激素是由血液運輸?shù)骄喾置诓课惠^遠的靶組織發(fā)揮作用的方式稱為內分泌,又稱遠距分泌,如腺垂體激素等。4.神經(jīng)分泌:一些形態(tài)和功能都具有神經(jīng)元特征的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其軸突末梢向細胞間液分泌神經(jīng)激素傳遞信息的方式稱為神經(jīng)分泌或神經(jīng)內分泌,如下丘腦神經(jīng)肽等。5.旁分泌(paracrine):某些激素可不經(jīng)血液運輸,僅通過組織液擴散至鄰近靶細胞以傳遞局部信息。6.自分泌(autocrine):指內分泌細胞分泌激素通過局部擴散又返回作用于該內分泌細胞而發(fā)揮反饋作用,這種方式稱為自分泌?!裣虑鹉X的內分泌功能1.下丘腦激素的種類:(一)下丘腦的神經(jīng)內分泌細胞:神經(jīng)元分泌血管升壓素(抗利尿激素)和催產(chǎn)素,激素經(jīng)軸突運送至神經(jīng)垂體貯存,機體需要時由垂體釋放入血,構成了下丘腦—神經(jīng)垂體系統(tǒng)。(二)下丘腦調節(jié)肽1.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腺垂體釋放促甲狀腺激素(TSH),進而使血液中甲狀腺激素(T4和T3)濃度升高。TRH也促進催乳素的釋放。2.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CRH)CRH與腺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膜上的CRH受體結合后,通過增加細胞內的cAMP與Ca2+,促進腺垂體合成和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3.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GnRH與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細胞膜上的GnRH受體結合后,可能通過磷脂?;夹畔鬟f系統(tǒng)使細胞內Ca2+濃度增加,促進腺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GnRH的分泌成脈沖式,并引起FSH和LH在血中的濃度也出現(xiàn)波動。4.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和生長抑素(1)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GHRH與腺垂體生長激素分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通過增加細胞內的cAMP和Ca2+促進GH分泌。(2)生長抑素(SS)或稱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RHRIH)。SS作用廣泛,抑制因運動,進食,應激,低血糖等因素引起的GH分泌活動;抑制TSH,FSH,LH,PRL,ACTH,胰島素,腎素,甲狀旁腺激素及降鈣素的分泌;抑制胃腸運動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血液中高濃度GH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促進SS的分泌。5.催乳素釋放因子和催乳素釋放抑制因子(PRF)PRH和PIF分別促進和抑制腺垂體PRL的分泌,通常以抑制作用為主。6.促黑(素細胞)激素釋放因子(MRF)和促黑(素細胞)激素釋放抑制因子(MIF)分別能促進和抑制腺垂體MSH的釋放。2.垂體的內分泌功能P362腺垂體激素(一)生長激素(GH)生理作用:(1)促進生長;(2)促進代謝;(二)催乳素(PRL)(三)促性腺激素(GTH);(四)促甲狀腺激素(TSH);(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六)促黑(素細胞)激素(MSH)。神經(jīng)垂體激素1.血管升壓素;2.催產(chǎn)素?!?甲狀腺激素1.甲狀腺素的主要生理功能P371甲狀腺素的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fā)育等生理過程。它的作用特點是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作用機制十分復雜。(一)對代謝的影響1.產(chǎn)熱效應2.對蛋白質,糖和脂肪代謝的影響3.對水和電解質的影響(二)對生長發(fā)育的影響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基本調節(jié)方式:P3721.下丘腦—垂體對甲狀腺的調節(jié)2.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節(jié)3.自身調節(jié)●甲狀旁腺激素和降鈣素1.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jié)(1)對骨的作用(2)對腎和小腸的作用。甲狀旁腺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血鈣水平是調節(jié)甲狀旁腺分泌的主要因素,它以負反饋方式進行調節(jié)。甲狀旁腺細胞對血鈣濃度極為敏感,只要有輕微下降,PTH的分泌即可在1min內迅速增加,使骨鈣釋放,腎小管重吸收鈣活動增強,血鈣濃度迅速回升。相反,血漿鈣濃度的升高,會引起PTH分泌減少。此外,高血鱗使血鈣降低和PTH分泌加強,低血鎂使PTH分泌減少。兒茶酚胺,PGE2可促進PTH分泌,PGF2ɑ使PTH分泌減少。2降鈣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jié)(1)對骨的作用(2)對腎的作用。降鈣素的分泌調節(jié):CT的調節(jié)主要受血鈣濃度的調節(jié)。血鈣濃度升高時,CT的分泌增加;血鈣濃度降低時,CT的分泌減少。CT與PTH對血鈣的作用相反,共同調節(jié)血鈣濃度的相對穩(wěn)定。與PTH對血鈣的調節(jié)作用比較,CT的分泌啟動較快,在1h內達到高峰,而PTH需幾個小時;CT只對血鈣水平產(chǎn)生短期調節(jié)作用,而PTH對血鈣濃度調節(jié)作用時間較長。胃泌素,胰泌素等胃腸道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促進CT的分泌,其中胃泌素的作用最強。●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和鹽皮質激素的主要功能及其分泌的調節(jié):P3821.糖皮質激素生理作用(1)糖代謝(2)蛋白質代謝(3)脂肪代謝(4)水鹽代謝2.在應激反應中的作用3.對組織器官的作用(1)血細胞(2)血管系統(tǒng)(3)神經(jīng)系統(tǒng)(4)消化系統(tǒng)此外,糖皮質激素還有增強骨骼肌收縮力,抑制骨的形成。促進胎兒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等作用。糖皮質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P384鹽皮質激素生理作用:鹽皮質激素是調節(jié)機體水鹽代謝的重要激素,對腎有保鈉,保水和排鉀作用,進而影響細胞外液和循環(huán)血量的相對穩(wěn)定。醛固酮通過促進靶細胞內醛固酮誘導蛋白的合成,提高腎小管上皮細胞對Na+的通透性,促進鈉泵活性,使Na+的重吸收增加;Na離子重吸收后腎小管液呈負電性質,使鉀離子和氫離子由細胞釋放到官腔中;由于保鈉作用,提高了細胞間隙液的滲透性,水被繼發(fā)性重吸收,實現(xiàn)對其保鈉,保水和排鉀作用的調節(jié)。此外,鹽皮質激素和糖皮質激素一樣具有允許作用,能增強血管平滑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且作用強于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的分泌調節(jié):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血鉀,血鈉濃度的變化可直接作用于球狀帶細胞,影響醛固酮的分泌。應激反應時,ACTH對醛固酮的分泌也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褚葝u激素P378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jié):胰島素的生理作用:(1)對糖代謝的作用(2)對脂肪代謝的作用(3)對蛋白質代謝的作用。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1.血中代謝物質的作用;2.激素的作用3.神經(jīng)調節(jié)。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胰高血糖素是促進分解代謝的激素。對糖代謝,它與胰島素的作用相反,通過促進糖原分解和葡糖糖異生,有顯著升高血糖的效應;對脂肪代謝,胰高血糖素促進脂肪的分解和脂肪酸的氧化,使血液酮體增多;對蛋白質代謝,有促進蛋白質分解和抑制合成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調節(jié):1.血中代謝物質的作用2.激素的作用3.神經(jīng)調節(jié)第九章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元活動的規(guī)律1.神經(jīng)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征P279(1)生理完整性(2)絕緣性(3)雙向傳導(4)不衰減性(5)相對不疲勞性。2.突觸的種類、突觸傳遞的基本特征:1.突觸的分類(1)根據(jù)突觸接觸部位分類軸—樹突觸軸—體突觸軸—軸突觸(2)根據(jù)突觸性質分類化學性突觸(chemicalsynapse)電突觸(electricalsynapse)突觸傳遞的基本特征:(1)突觸傳布(2)突觸延擱(3)總和作用(4)興奮節(jié)律的改變(5)對內環(huán)境變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勞性3.神經(jīng)遞質、腎上腺素能受體、膽堿能受體:神經(jīng)遞質(neurot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