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語動作成語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1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語言理解是通過視覺和聽覺材料在大腦中建立意義的加工過程,可以分為語音加工、形狀加工、意義加工和語法加工等語言認知過程。例如,土地開發(fā)、人類控制、frrt、sadak等語言識別過程,2010年的價格為2012年。長期以來,人們都希望找到負責語言理解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腦區(qū)定位。早期有關腦損傷病人的研究認為,語音和語義加工分別是由頂葉和顳葉負責的頂下小葉是語音加工中心(Paulesu,Frith,&Frackowiak,1993),顳上回和顳中回是語義加工中心(Patterson,Nestor,&Rogers,2007)。隨著MEG和fMRI等腦成像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左側額下回也參與了語音和語義加工,并且在兩種加工任務下出現(xiàn)了功能分離(Liakakis,Nickel,&Seitz,2011Poldracketal.,1999),語義加工任務位于左側額下皮質,語音加工任務在左側額下回背外側腦區(qū)。左側額下回功能的元分析指出,左側BA47區(qū)的額下回前端和下部可能跟語義加工有關,而左側BA44/45區(qū)的額下回上部和后端跟語音加工有關(Heim,Eickhoff,&Amunts,2009;Liakakisetal.,2011)。有研究者從詞性上對語言材料進行區(qū)分,發(fā)現(xiàn)形象性的名詞和動詞在語言理解,特別是語義理解任務中,引發(fā)了不同的腦激活模式。在理解這些詞的時候,除顳葉、頂葉和前額皮層等傳統(tǒng)語言區(qū)外,前運動皮層也會被激活(Kellenbach,Wijers,Hovius,Mulder,J.,&Mulder,G.,2002;Martin&Chao,2001;Pulvermüller,1999;Pulvermüller,H?rle,&Hummel,2001)。具身語義學(embodiedlinguistics)觀點認為,概念表征過程中有感覺運動腦區(qū)的參與,這些腦區(qū)決定了概念的意義。例如,理解“抓”這個詞的時候,手部的感覺運動腦區(qū)就會活動;同樣,理解“踢”這個詞的時候,腳部的感覺運動腦區(qū)也會參與。人們把這一認知現(xiàn)象稱為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Aziz-Zadeh&Damasio,2008)。沿著這一思路,國外研究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來探討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他們采用行為動詞,或者描述行為的語句作為刺激,通過視覺或者聽覺呈現(xiàn)這些刺激,來尋找語言理解的相關腦區(qū)(Buccinoetal.,2005;Desai,Binder,Conant,&Seidenberg,2010;Hauk,Johnsrude,&Pulvermüller,2004;Pulvermüller,1999;Pulvermüller,Cook,&Hauk,2012;Raposo,Moss,Stamatakis,&Tyler,2009;Rodriguez,McCabe,Nocera,&Reilly,2012;vanDam,Rueschemeyer,&Bekkering,2010)。結果發(fā)現(xiàn),理解描述肢體動作的詞語或句子時,負責肢體動作的運動腦區(qū)也出現(xiàn)激活(如表1所示)。Pulvermüller等人(2001)最早采用ERP技術研究行為動詞加工的神經(jīng)機制。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動詞的加工速度和激活腦區(qū)是有區(qū)別的:面部動作動詞加工速度較快,而腿部動作動詞的加工速度較慢;并且,理解行為動詞時激活的運動腦區(qū)和執(zhí)行該動作的運動腦區(qū)基本是一致的。Hauk等(2004)在之前ERP研究的基礎上,使用fMRI技術,研究理解手部、腳部和面部行為動詞時的腦神經(jīng)活動。他們發(fā)現(xiàn),理解手部和腳部動詞時激活了運動腦區(qū),這些運動腦區(qū)與執(zhí)行該動作的運動腦區(qū)基本一致。但是,對于面部動詞來說,雖然他們選擇的動作定位任務(動舌)和面部動詞(如咬、咀嚼、嘆氣)是一致的,但面部動作定位任務和面部動詞語義理解任務激活的腦區(qū)并沒有很好地擬合。在比較了面部動詞和腿部動詞語義理解的激活腦區(qū)后發(fā)現(xiàn),前者比后者更多激活了額中回和額下腦區(qū)(Pulvermüller,Shtyrov,&Ilmoniemi,2005)。額下回的布魯卡區(qū)是運動語言腦區(qū),負責言語表達;BA8區(qū)的額中回主要負責額眉處的肌肉活動和眼動(Petrides,Cadoret,&Mackey,2005)。我們認為,Hauk等人選用的面部動詞可能包含了面部動作和口部動作。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還存在爭議。在德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簡單行為動詞(如“grasp”,抓)的語義表征伴隨運動腦區(qū)的活動,而抽象動詞(如“grasptheinterpretation”,理解)的語義加工沒有激活運動腦區(qū)(Rüschemeyer,Brass,&Friederici,2007)。他們認為,動詞的含義會受到語境的影響,抽象動詞短語中動詞的動作含義被掩蓋,所以不會有感覺運動腦區(qū)的活動。這樣看來,似乎行為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僅局限于簡單動詞和描述動作的簡單語句。但是,Lakoff和Johnson(1999)認為,抽象動詞的含義也是根據(jù)身體經(jīng)驗建立起來的。抽象動詞中的動作語義不會受到語境的影響,也應表現(xiàn)出具身通道效應。因此,有必要從更廣泛的角度來揭示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具體來說,就是使用不同語種、語境下的動詞語義材料,考察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目前,動詞具身語義理解研究大多采用英語等西方字母文字作為材料,有關漢語動詞的具身語義理解的研究還不多見。漢字不同于英語等西方文字,比如英語單詞是由字母組成的,它包括一個或多個音節(jié);漢字是一筆一劃的方塊字,一般是由聲旁和形旁共同組成的(Wu,Ho,&Chen,2012),漢字中的聲旁表音,形旁指義。例如,“扌”偏旁可以表示手部動作,這些偏旁可以為被試提供語義線索(Hsiao,Shillcock&Lavidor,2007)。因此,抽象意義的漢語動詞在語義線索提示下,可能會表現(xiàn)出具身效應。楊潔和舒華(2011)選用一些單字動詞,并把它們分為三類:一類是不涉及工具的手部動詞(handverb,HV),如“掐”、“撫”、“拋”;第二類涉及工具,但強調手部動作的動詞(toolverbbutemphasizedhand,TVH),如“攪”、“掃”、“挖”;第三類是強調工具的動詞(toolverbandemphasizedtool,TVT),如“削”、“綁”、“剁”等。被試完成Go/Nogo的聲調判斷任務,對陽平音動詞按鍵反應。結果顯示,三種動詞均激活了雙側前運動皮層,以及左側頂下小葉;并且,手部行為動詞(HV)比工具行為動詞(TVH)引起的運動腦區(qū)活動更為明顯。我們認為,該研究中的Go/Nogo的語音判斷任務可能對語義任務造成影響。即使沒有陽平音動詞出現(xiàn)的情況下,被試仍有可能進行語音加工。因此,漢語單字動詞語義理解與感覺運動腦區(qū)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項研究開啟了漢語動詞具身語義理解的先河。成語是漢語中較為精煉的語言,它同時也具有漢語的句法結構,如動賓結構和主謂結構等(Liu,Li,Shu,Zhang,&Chen,2010),這些完整的句法結構保證了成語語義的確定性。另外,成語句法結構緊密,被試在加工成語時通常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不容易受到語義整合等加工過程的影響(王德春,1983),從而避免了其它語言加工過程的影響。通過詞語評價,我們選擇了為人們所熟知的成語,它們的語義比普通的句子更加突出,加工難度較句子低。并且,四字成語與英語中的動詞詞組結構類似,語境復雜程度相近(Zhang,Yang,Gu,&Ji,2013)。感情色彩鮮明的形容詞加工存在“隱喻一致效應”,當褒義成語出現(xiàn)在屏幕上方,或貶義成語出現(xiàn)在下方時,被試的反應更快、更準。說明成語的感情色彩加工存在具身效應(張積家,何本炫,陳栩茜,2011)。中國現(xiàn)代漢語中有許多描述動作的四字詞語,它們也涉及身體,如“手舞足蹈”、“高談闊論”、“眉開眼笑”、“高抬貴手”等。在理解包含動作含義的成語時,這些動作成語中的動詞可能會提供更多的語義線索,凸顯出動作的本義,也應表現(xiàn)出具身通道效應(葉浩生,2011)。那么,理解包含有手部、腳部、面部和口部發(fā)音動作的漢語四字成語時,是否產生對應軀體運動腦區(qū)的活動呢?本研究選用包含有手部、面部、口部發(fā)音和腳部動作的四字成語作為材料,探討漢語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一方面,可以提高對人類的語義理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在單字動詞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漢語動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研究,展示身體在語言理解等認知過程中的作用。2方法2.1裸眼視力正常13名身體健康的大學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5人,年齡介于23至26歲之間,平均年齡24.5(±0.92)歲。被試裸眼視力正常,沒有參加過類似實驗。實驗開始前,被試填寫左右利手問卷和被試基本信息表。所選被試均為右利手,沒有精神病和神經(jīng)性疾病史。腦成像實驗獲得了知情同意。主試交待指導語,被試明白后進行練習,熟悉實驗任務。被試完成實驗后,均給予一定的報酬。2.2各類成語相關程度的對比從《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中選取包含有動作的成語181個。根據(jù)成語意思中包含的動作,把成語分為5種類型,分別為手部行為動詞、面部行為動詞、口部發(fā)音行為動詞、腳部行為動詞,以及不包含有明顯肢體動作的抽象行為動詞。實驗前,請10名被試對成語進行評定,評價問卷中包括以下問題:(1)成語的熟悉性(1~5個等級,1=不知道成語含義,沒有使用過5=知道成語的確切含義,經(jīng)常使用);(2)成語的形象性(1~5個等級,1=想象不出成語中包含的動作5=成語中包含的動作很清晰);(3)成語中是否涉及身體動作,是身體哪部分做出的動作,與該部分身體的相關性程度(1~5個等級,1=不知道成語中表達的動作與身體的哪部分相聯(lián)系5=動作明顯是由身體這部分做出的)。經(jīng)過評價,獲得每種類型成語與相應肢體活動的平均相關程度,刪除與相應肢體運動聯(lián)系不大的成語(如“忍俊不禁”)和包含多種肢體動作的動詞成語(如“手舞足蹈”),得到150個成語,各類成語與軀體動作的相關程度如圖1所示。另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各類成語的熟悉性沒有顯著性差異,F(1,5)=2.718,p>0.05;除抽象動作成語外,手部、腳部、面部和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的形象性沒有顯著差異,F(1,4)=4.316,p>0.05。2.3實驗2:土本色度和復雜無意義的語義加工采用單因素被試內實驗設計,自變量為肢體動作成語,分為5個水平:手部動作成語、腳部動作成語、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面部動作成語和抽象動作成語各30個。使用兩種偽隨機的順序呈現(xiàn)刺激,以此平衡刺激呈現(xiàn)過程中的順序效應。要求被試注視屏幕中央,理解出現(xiàn)在屏幕上四字成語的意思,并且完成Go/Nogo語義判斷任務;當與口部發(fā)音相關的成語出現(xiàn)時,被試迅速按動固定在食指上的按鍵,用這種方法保證被試對所有的詞進行語義加工,并防止心理模擬的產生(vanDametal.,2010)。另外,實驗材料中包括兩種基線水平的刺激符號各15個,分別為“////”和“####”。要求被試在看到第一種符號時,不做任何反應,當看到第二種符號的時候,用食指按鍵反應。符號或者成語在屏幕上呈現(xiàn)時間為2000ms,之后,屏幕中央出現(xiàn)“+”,呈現(xiàn)時間為2000ms。當被試在2000ms內按鍵反應,成語或者符號就會在屏幕上消失,剩余的刺激呈現(xiàn)時間會自動順延到“+”呈現(xiàn)時間中去,保證每個trail的時間為4000ms。兩種偽隨機順序的第一個刺激均為基線符號。2.4模型估計與結論利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的3-TeslaMR獲得被試腦活動圖像數(shù)據(jù)。采用梯度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choplanarImaging,EPI)進行功能像的采集。其中,TR=2000ms,TE=30ms,FA=90°,30層,層厚4mm,FOV=240×240mm,共采集720s,360個TR。實驗開始,要求被試平靜放松地躺于掃描儀內,保持清醒,閉眼,平靜呼吸,不要刻意進行某種特定的思維活動。被試的頭部固定,通過固定在頭部線圈上的平面鏡觀看投影儀呈現(xiàn)出的刺激圖像。fMRI數(shù)據(jù)的處理包括預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兩個部分。在MATLAB7.6平臺上,采用基于廣義線性模型(generallinearmodel)的SPM8工具箱對fMRI數(shù)據(jù)進行預處理。首先,對每個被試的fMRI數(shù)據(jù)進行時間校正和頭動校正,以排除頭部平動大于1mm、轉動大于1°的被試。然后,將校正后的圖像進行標準化,采用SPM自帶的EPI模板,歸一化到標準的MNI(montrealneurologicalinstitute)系統(tǒng),并以3mm×3mm×3mm大小的體素重采樣;然后使用全寬半高值為8mm的高斯核函數(shù)進行平滑,以降低空間噪聲。模型估計包括1-level和2-level兩個水平。1-level參數(shù)模型包括7種條件,分別是基線1、基線2、手部動詞、腳部動詞、面部動詞、口部發(fā)音動詞、抽象動詞。我們把每個被試的錯誤反應和頭動矯正產生的6個頭動函數(shù)作為一種條件放入模型中,但不對它進行分析。采用簡單線性模型構建每個被試所有實驗條件的多重回歸設計矩陣。在2-level水平上,我們采用Flexiblefactorial設計,在1-level的基礎上建立參數(shù)模型。2-level水平上的參數(shù)模型包括兩個因素。因素一為被試,屬于被試間變量;因素二為7種實驗條件,屬于被試內變量。模型估計后,使用SPM軟件作ANOVA分析和組內成語理解任務之間的t檢驗,并采用AlphaSim校正,將體素水平p<0.001,且體素數(shù)大于39的腦區(qū)定義為激活腦區(qū)。為了控制go/no-go任務本身的影響,采用手部、面部、口部發(fā)音和腳部動作成語理解任務間的比較獲得各自的特異激活腦區(qū)。手部動作成語與base1比較(即hand>base1),得到理解手部動作成語時的激活腦區(qū)以及手部動作成語與基線符號的差異;口部動作成語與base2比較(即mouth>base2),得到理解口部動作成語時的激活腦區(qū)以及口部動作成語與基線符號的差異。(hand>base1)>(mouth>base2)消除了動詞與基線符號之間的差異,得到理解手部動作成語相對于理解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特異激活腦區(qū)。手部動詞成語分別與面部和腳部動作成語相比較(即hand>face&feet),得到理解手部動作成語相對于面部和腳部動作成語的特異激活腦區(qū)。使用MarsBar0.43(在Matlab2010平臺上運行的腦激活圖像分析軟件/)獲得腦激活圖。首先,抽取手部相對口部動作成語的特異激活腦區(qū)hand>mouth,然后與手部相對于面部和腳部的特異激活腦區(qū)疊加,即hand>mouthmaskedbyhand>face&feet,最終得到手部動作成語語義理解的腦激活圖像。按照同樣的思路和方法,獲得面部和腳部動作成語理解的激活腦區(qū)??诓堪l(fā)音動作成語理解任務激活腦區(qū)分別與手部、腳部和面部動作成語相比較,得到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激活的特異性腦區(qū),把比較后的腦區(qū)相疊加,得到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語義理解的激活腦區(qū)。由于成語和基線符號呈現(xiàn)時間與TR時間均是2000ms,刺激呈現(xiàn)時間間隔也沒有隨機化處理。因此,我們只做了4種動作成語語義理解任務間的比較,同時使用MarsBar抽取了4種動作成語語義理解的腦激活圖像,沒有進一步抽取β值,進行ROI分析。3不同成像理解任務激活程度的差異ANOVA分析結果表明,動作成語語義理解激活的腦區(qū)主要分布在雙側枕葉、左側楔前葉和雙側頂下小葉,部分額葉和少部分的顳葉也有明顯的激活。fMRI掃描顯示,成語理解的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種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活動。其中,手部、面部和腳部動作成語激活區(qū)域分布在雙側的頂下小葉,以及額葉的前運動皮層,即頂葉-額葉-顳葉聯(lián)合皮層??诓堪l(fā)音動作成語主要激活枕葉舌回,額下回的島蓋部(parsopercularis)和三角部(parstriangularis,BA44/45),左側BA22區(qū)的顳上回也出現(xiàn)了激活(見表2),即枕葉-額葉-顳葉聯(lián)合皮層。據(jù)成語理解任務之間的比較,不同成語理解任務下,各個腦區(qū)的激活程度也有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枕葉、頂葉和額葉(見表3)。手部動作成語理解任務激活腦區(qū)主要分布在雙側的頂下小葉,t=9.64,p<0.001;額葉的激活范圍也比較大,包括左側額中回,從前運動皮層一直延伸到額極,幾乎包括了整個額中回;右側的額中回和額下回的后部和三角部,也就是右側的布魯卡區(qū),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都有激活;與其它三類動詞成語理解任務相比,枕葉沒有顯著性激活。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理解任務激活腦區(qū)則集中在枕葉和舌回,t=8.81,p<0.001;左側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以及額下回的BA45區(qū)和BA47區(qū)的腹內側前額葉皮層(VLPFC)都有激活;與其它三類成語理解任務相比,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沒有引起頂葉的顯著激活。面部和腳部動作成語激活腦區(qū)相似,二者與口部成語理解任務相比,頂葉活動較強,但枕葉激活不及口部成語;具體來說,面部成語與手部成語相比較,除枕葉之外,左側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和中央前回也有少量激活。腳部成語與手部成語相比較,除枕葉和舌回之外,左側額中回后部的前運動皮層也有激活。手部動作成語的激活腦區(qū)主要集中在雙側的頂下小葉后部,左側楔前葉,額下回后部(parsopercularis/BA46)與中央前回的聯(lián)合腦區(qū),中央后回(BA2),以及位于前運動皮層前部的額中回(BA8/9)和左側顳下回(見圖2)。腳部動作成語理解激活腦區(qū)集中在雙側的頂上小葉,以及左側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見圖3)。面部動作成語的激活腦區(qū)分布在左側頂下小葉,左側楔前葉,背外側前運動皮層前部(BA8)、額上回和額中回后部,雙側枕葉,左側舌回有較為明顯的活動,左側額下回和中央前回也有少量激活(見圖4)。參與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理解的腦區(qū)主要分布在雙側枕葉和左側舌回,左側額中回后部的前運動皮層,左側額下回島蓋(BA46)和BA47區(qū)的額下回的少量區(qū)域也被激活,左側顳葉和中央前回也有少量的神經(jīng)活動(見圖5)。4動作成語語義理解任務的激活從總體上說,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部、面部、口部發(fā)音和腳部動作的成語,激活腦區(qū)主要分布在雙側枕葉、左側楔前葉和雙側頂下小葉,部分額葉和少部分的顳葉也有明顯的激活。4種動作成語的語義理解任務激活了兩種不同的神經(jīng)環(huán)路:頂葉-額葉-顳葉聯(lián)合皮層和枕葉-額葉-顳葉聯(lián)合皮層。前者更多參與了手部動作成語理解任務,后者更多參與了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理解任務。面部和腳部動作成語理解激活腦區(qū)沒有很大區(qū)別,兩種任務下頂葉和枕葉的活動居于手部和口部成語之間。四類動詞成語語義理解引起的額葉和頂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特異性活動,說明動詞成語的語義理解存在具身效應。4.1語義理解任務激活腦區(qū)手部和腳部動作成語語義理解主要激活雙側軀體感覺皮層后部的頂下小葉,中央后回,前運動皮層,額下回,額中回,楔前葉,以及顳葉。有人對語義理解的腦成像研究進行分析,認為可以把語義理解腦區(qū)定位在額葉、頂葉、顳葉和邊緣皮層。具體來說,包括位于額上回和額中回之間的背外側中部前額葉皮層(dorsomedialprefrontalcortex,DMPFC),額下回的眶部(parsorbitalis),腹內側和眶部前額葉皮層(ventromedialandorbitalprefrontalcortex),雙側頂下小葉后部(posteriorinferiorparietallobe),顳葉側部的顳中回和顳下回后部,以及角回和緣上回等邊緣腦區(qū)(Binder,Desai,Graves,&Conant,2009)。國內學者采用漢字作為材料,研究成年人漢字語義理解的神經(jīng)活動,發(fā)現(xiàn)左側的額下回、顳中回后部、梭回和頂下小葉有較強的活動(Fan,Lee,&Chou,2010)??梢钥闯?手部和腳部動作成語語義理解任務激活腦區(qū)與一般語義理解系統(tǒng)基本一致。手部動作成語的激活腦區(qū)主要集中在雙側的頂下小葉后部,額下回后部與中央前回的聯(lián)合腦區(qū),中央后回,以及位于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這一結果與Hauk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見表1)。他們也發(fā)現(xiàn),手部相關動詞激活雙側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和左側中央前回(Hauketal.,2004;Hauk&Pulvermüller,2011)。但是,Hauk等人的研究中,沒有發(fā)現(xiàn)手部動詞引起的頂葉激活。被試在完成手部動作的語義生成任務(semanticgenerationtask)時,除了雙側額上回、額中回、額下回的三角部之外,雙側頂上小葉和右側頂下小葉也會出現(xiàn)激活(Esopenkoetal.,2012)。被試在聽單個的手部動詞比動作短語和動作語句時的腦區(qū)激活明顯,峰值激活點位于左側頂下小葉和右側中央前回。采用聽覺單獨呈現(xiàn)動作語句時,描述手部和腳部動作的句子也激活了左側頂下小葉(Tettamantietal.,2005)。這些研究說明,頂下小葉與手部動作詞語的語義理解任務存在一定的相關。本研究采用包含動作語義的成語作為刺激材料,手部動作成語的語義理解引起雙側中央后回頂下小葉、額下回后部的中央前回,以及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的顯著性激活。這些腦區(qū)隸屬手部的感覺運動皮層,以往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這些腦區(qū)與手部動詞語義理解的關系(Esopenkoetal.,2012;Hauketal.,2004;Hauk&Pulvermüller,2011)。具身語義學觀點認為,手部動詞的語義理解會激活負責手部動作的感覺運動皮層。因此,手部感覺運動皮層的活動與手部動作成語理解的關系說明了手部動作成語語義理解的具身效應。腳部成語比手部成語更多激活了枕葉和舌回,以及左側靠近腦中線位置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和中央前回;與面部和口部成語相比,腳部成語更多激活了雙側頂上小葉和額中回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Hauk等人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腳部動詞激活左側靠近中央線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和前運動皮層,但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頂葉激活(Hauketal.,2004)。Raposo等人的研究也沒有發(fā)現(xiàn)腳部動詞和腳部動作語句與頂葉的關系(Raposoetal.,2009)。但是,在有關動作語義生成任務的研究中,腳部動作定位和腳部動作語義生成任務共同激活了頂上小葉等腦區(qū)(Esopenkoetal.,2012);描述腿部動作的語句激活大腦左半球背外側前運動皮層,以及左側的頂下小葉(Tettamantietal.,2005)。在本研究中,手部和腳部成語均引起雙側頂葉的激活,腳部成語的峰值激活點位于右側靠近中央線位置的頂上小葉(27,-69,51),手部成語的峰值激活點位于左側頂下小葉(-39,-48,42)。腳部成語與手部成語相比,除了枕葉和舌回外,左側中央前回也有小部分的顯著激活(-42,-6,42);手部成語與腳部成語相比,除了頂葉和額中回外,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54,12,9)也出現(xiàn)了激活。由此可見,腳部成語在頂葉和額葉的激活與手部成語相比較,前者更接近背外側的中線位置,與手部和腳部運動腦區(qū)的組織分布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腳部動作成語理解引起了相應感覺運動腦區(qū)的活動,說明腳部動作成語語義理解也表現(xiàn)出具身效應。4.2睡眠與語言理解相關的情緒信息在Hauk等人的研究中,面部動作定位任務和面部動詞語義理解任務激活腦區(qū)并沒有很好地擬合。我們認為,這是由于他們選用的面部動詞包含了面部肌肉動作和舌的動作,面部動作定位和面部動詞語義理解激活腦區(qū)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對面部動詞劃分不夠細致引起的。因此,我們把面部動詞進一步劃分為與面部肌肉動作有關的面部動詞,和與舌部動作有關的口部發(fā)音動詞。我們假設,面部動詞和口部發(fā)音動詞激活的腦區(qū)是不同的,前者應該激活額中回后部的BA8區(qū),后者應該激活額下回的布魯卡區(qū)。正如我們假設的那樣,相對手部和腳部成語來講,面部成語更多激活雙側枕葉,左側楔前葉,右側額中回后部(BA8)和背外側前運動皮層;口部成語更多激活雙側枕葉,左側楔前葉,背外側前運動皮層前部,右側額下回中部,右側額下回和中央前回也有少量激活。另外,面部和口部發(fā)音動作成語引發(fā)了枕葉的顯著激活。以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手部和腳部動詞生成任務除了激活額葉-頂葉-顳葉系統(tǒng)外,也會激活枕葉(Esopenkoetal.,2012),被試在聽描述手臂動作的語句時,除了感覺運動腦區(qū)激活外,還有枕葉視覺腦區(qū)的參與(Desaietal.,2010)。那么,枕葉是否也參與了語義加工任務,它是否也是語義理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呢?目前,有關枕葉與語義理解的關系目前尚不明確。國外也沒有明確提出枕葉是語義理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國內學者通過聽覺和視覺兩種方式呈現(xiàn)語義材料,語義判斷任務均激活了雙側枕葉腹側區(qū)域(單保慈等,2003)。他們認為,被試在聽到一個漢語詞時,會下意識地想象詞形,從而引起視覺腹側的神經(jīng)活動,這里的枕葉活動更可能是字形加工導致的。國外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枕葉可能與語言理解過程中的字形加工有關(Welcome&Joanisse,2012)。我們認為,語言理解中的語音、語義和字形加工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過程,過分強調語言理解過程中各個成分對應的神經(jīng)結構,可能就會得到類似枕葉這種模糊的結論。本研究中出現(xiàn)的枕葉活動可能與語義材料中包含的情緒信息有關。研究顯示,枕葉和梭狀回對面部表情和情緒比較敏感(Atkinson&Adolphs,2011;Jehnaetal.,2011;vandeRiet,Grèzes,&deGelder,2009),枕葉可能參與了情緒信息的加工。本研究選用的面部和口部成語包含有正性和負性的情緒信息(如眉開眼笑、疾首蹙額,引吭高歌,大放厥詞)。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對面部成語和口部成語的情緒效價進行控制,從而進一步確定枕葉在語言理解中的作用。面部和口部成語沒有引起頂葉的顯著活動,可能是鏡像神經(jīng)機制的結果。換句話說,手部和腳部動詞理解引起頂葉和額葉前運動皮層的活動可能是鏡像神經(jīng)元的作用。鏡像神經(jīng)元最早是在猴腦F5區(qū)發(fā)現(xiàn)的,這類神經(jīng)元對指向目標的行為比較敏感(Cattaneo&Rizzolatti,2009;Rizzolatti,2004)。猴子在觀察如“抓”和“扯”等動作時,位于F5區(qū)的鏡像神經(jīng)元就會被激活。腦成像研究表明,人腦的頂葉和額葉的前運動皮層也存在具有類似功能的腦結構(Fabbri-Destro&Rizzolatti,2008)。當人們看到手部或腳部動作,或者理解與手部或腳部動作相關的概念時,頂葉和額葉的前運動皮層就會被激活,并且其腦神經(jīng)活動符合運動的軀體特異性分布原則(Cattaneo&Rizzolatti,2009)。面部表情動作和口部發(fā)音動作沒有特定的目標指向,所以頂葉的鏡像神經(jīng)系統(tǒng)沒有出現(xiàn)明顯激活。目前,動作概念語義理解多關注指涉手部、腳部和口部動作動詞,有時也會把口部動詞稱為面部動詞。但無論是口部動詞還是面部動詞,其語義動作多是指涉舌部和腮部的。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眼睛、眉和口部都是傳達信息的重要部位。本研究選用指涉眼和眉的動作成語(眉開眼笑、疾首蹙額)作為面部動作語義材料,它們更多激活雙側枕葉、BA6區(qū)的額中回、BA8區(qū)的額上回和BA44區(qū)的額下回。額上回后部,前運動皮層前部的BA8區(qū)與眼部肌肉運動有關(Petridesetal.,2005)。根據(jù)具身語義理論,理解有關眼和眉的面部成語時,也應該激活負責眼部肌肉運動的額葉眼動區(qū)。因此可以說,面部動作成語語義理解符合具身語義理論假設,表現(xiàn)出具身效應??诓堪l(fā)音動作成語與手部和腳部動作成語相比,前者更多激活了雙側枕葉,左側額下回前部(BA44/45)和下部(BA47),左側額中回后部的背外側前運動皮層,以及左側顳上回。額下回是主要的運動語言中樞,額下回島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市政綠化施工合同三方協(xié)議(生態(tài)宜居版)2篇
- 2025版晚會攝像保密協(xié)議(全新版)3篇
- 科技與教育結合利用科技手段輔助孩子閱讀經(jīng)典
-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實踐
- 科技賦能家庭運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浙江省強基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一模)政治試題 含解析
- 個人借款合同延期合同范本(2024年版)版B版
- 高效能朗讀練習對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促進作用
- 2025版小動物領養(yǎng)及養(yǎng)護責任協(xié)議3篇
- 玉溪云南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4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數(shù)學要背誦記憶知識點(概念+公式)
- 駕照體檢表完整版本
-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及風險評估
- 農村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的中期報告
- 20100927-宣化上人《愣嚴咒句偈疏解》(簡體全)
- 4-熔化焊與熱切割作業(yè)基礎知識(一)
- 單元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
- 個人安全與社會責任的基本知識概述
- 醫(yī)院標識牌方案設計2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二 有效傳播模式的設計
- 簡易勞務合同電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