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前我國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核心期刊的評價學術期刊是發(fā)表和交流學術成果的重要載體。它是學科建設、實踐管理、新員工培訓和傳播專業(yè)信息的重要場所。學術期刊的質量涉及期刊編輯、期刊內容、出版發(fā)行等多個方面的水準或要求。就目前學術期刊的評價而言,大致有以下幾類:一是優(yōu)秀期刊評價。此類期刊評價大多由各學科領域的學會、社科基金會、新聞出版總署等機構牽頭開展;評選目的是獎優(yōu)汰劣,通過評選質量上乘、品質優(yōu)異的期刊,提高學術期刊的整體水平,繁榮學術期刊的生態(tài),鼓勵學術期刊發(fā)表更多更優(yōu)質的學術論文。就其評價手段而言,更多的是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編輯水平、出版水平等等,方法上以同行評價為主。二是核心期刊評價。核心期刊的評價大多由學術機構承擔。筆者在拙作《核心期刊概論》中就明確指出過:“核心期刊主要是通過載文量、引文率、利用率等文獻計量學的指標來篩選的,這些指標從一些重要的側面反映了期刊的學術、技術水平及質量,然而,要較全面地衡量期刊的質量,除了文獻計量學指標外,尚有其他一些指標。這(較全面地衡量期刊的質量)是一項十分有益而龐大、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常設機構。”113核心期刊評選的主要目的是為圖書情報部門選購期刊提供參考依據,為圖書館員指導讀者閱讀提供參考依據,當然也能夠為科研管理部門的學術成果評價提供參考依據。因為核心期刊的評價主要以文獻計量學的指標為主,相對于主觀評價而言,它增加了許多客觀性。但核心期刊評選并不是為了高?;蚱渌蒲泄芾頇C構進行管理評價之用的。在這一點上,科研管理部門存在著對核心期刊的誤讀和誤用,為了方便科研管理,目前大學或其他相關科研管理部門機械地依據期刊影響因子來決定期刊的排序,進而“以刊評文”,這就造核心期刊論文和非核心期刊論文在學術評價上的待遇迥異,由此出現了在學術評價中過分數量化、過分形式化、過分簡單化、評價主體淡化及評價結果軟化等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學者和學界對核心期刊有諸多異議和詬病都與此有關。一些學者認為必須立即改革,否則學術將不成為學術,繁榮發(fā)展也很難實現。三是引文來源期刊評價。來源期刊(sourcejournals)是指編者根據所編數據庫的目的、要求,從期刊學術性、編輯標準等方面加以衡量而選出的作為統(tǒng)計源的期刊,如CSSCI、CSCD來源刊等。引文數據庫的來源期刊每隔幾年都要評選一次,每次遴選都會引起一些爭議。引文來源期刊的遴選通常由某學術或研究機構承擔,如SCI的來源期刊由ISI負責,其選刊標準很嚴格,體現了專家評價與計量評價的結合。上述三種不同類型期刊的評價所采用的遴選方法根據其評價目的的不同亦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講,基本是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這些方法中,由學術同行進行學術期刊的“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無疑能最有效地反映學術期刊的內容質量和水平,但這些評價復雜、精細,人力物力花費大,且要對同行專家進行有效的制度約束。我國目前有學術期刊六千余種,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有2866種。近幾年每年全國文科論文五十萬篇以上,研究咨詢報告數萬部。2009年全國約有文科教學和研究人員四十二萬,全日制研究人員約三萬,文科研究生約四十萬,文科在校生約八百萬,全國文科專業(yè)人員數約一千六百萬。如果對如此眾多的期刊和論文進行同行評價,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可見評價確實是一項費時費力的系統(tǒng)工程。且同行評議方法很難排除評價者的主觀意志對評價活動的影響,存在學術視野、學術偏好、情感動機等主觀因素干擾。如此巨大的成果、人員、經費等數量向公正、合理而高效的評價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二、規(guī)范學術期刊發(fā)展程度不斷提高有關學術期刊評價的研究和實踐,總的說來對學術研究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形成了學術期刊評價的一整套方法,學術期刊雜志社也更重視期刊的影響力,期刊編輯規(guī)范化、學者論文寫作規(guī)范都有所加強,以行政級別代替期刊質量級別的現象得到遏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術期刊的整體水平。雖然我國的學術期刊評價取得了較大發(fā)展,但隨著國家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投入的大幅增加,學術評價已不僅僅是學術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也廣泛涉及研究人員的切身利益,更與國家巨額投入能否合理分配和學術研究能否健康發(fā)展有密切關系。文科科研經費每年增長,以國家社科基金為例,2010年已增加到6億元,2012年達到約十二億元。而學術期刊正是聯(lián)結學者與評價的紐帶,因此期刊評價就顯得尤為矚目,其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1.核心期刊的內涵與發(fā)展現狀從理論上說,科研管理部門的評價目標與學術共同體的評價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即合理評價,繁榮學術。如果配合得好,完全可以互補。但由于過多追求短期的行政管理目標,又無有效的監(jiān)督、核查機制,因此,評價管理出現簡單化與非學術化的問題。目前社會上3000名大學畢業(yè)生競爭一個公務員崗位,高校不少教授爭當行政職務,都與學術及其評價簡單化和非學術化有關。在學術單位,去官僚化、遵循學術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管理已基本形成共識,但如何從根本上、實際行動上去除“官本位”思想,從繁榮發(fā)展學術的高度,理性、明智地厘清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界限,學術評價權力到底如何配置、監(jiān)督等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就學術期刊領域而言,在核心期刊產生之前,學術期刊主要是基于行政級別的分級管理,根據期刊的行政級別對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進行評價。自1992年“核心期刊”的概念進入中國學界以來,二十年來其概念內涵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隨著核心期刊、來源期刊的出現,期刊的行政級別意識有所淡化,期刊評價的客觀性、可驗證性有所進展。但是,去行政化的努力仍顯不夠,還需要在內容評價和質量評價方面進一步推進。2.從對比來看,“人情”與“學術”問題并存,導致“評價”的后果就學術期刊而言,同行評審是基本的評價制度。但目前這方面的工作仍然匱乏,存在評價主體的缺位與失位等問題,主要表現在因評價目的不明導致評審專家的選擇標準不明,評審專家?guī)煨畔⒉蝗?、更新不?選出的專家或同行多數不是真正的小同行或專家,而是大同行或外領域專家,或是低于被評價者的水平,致使真正的評價主體缺位、失位。能否選到合適的同行和專家與評價組織者的專業(yè)和管理水平及責任心有關,亦與評審專家數據庫的編制質量有關。一旦選到合適的專家,專家是否能對評價對象不因親疏、不以個人好惡進行評價,對評價的結果乃至對學術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講人情和人文關懷是可以的,但不能不講原則,不顧真理,不考慮自己與他人長遠利益,而僅唯近期的利益是圖。如果說以學術水平為主兼及“人情”還好理解、危害還不嚴重的話,那么不以學術水平為主,一味以學術之外的因素進行評價,則后果非常嚴重,不僅直接傷害到一起競爭的被評價者,而且會損害學術評價的公正性,浪費寶貴的科研經費,導致“劣幣驅除良幣”現象出現。復旦大學章培恒教授認為,如果不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為嚴肅的科學事業(yè)……為維系人際關系而作違心之言等,都由此而產生”。3.學術成果是否一定是質量過分數量化就是僅僅看被評價人的論文數量、期刊等級、獲獎數量等等,至于研究的內容倒在其次。有的學術單位要求教師在不減少教學、社會服務等工作量的情況下每年都要發(fā)表3篇論文或相當的著作,研究生也要發(fā)表1—3篇的期刊論文或相當的著作,結果造成這樣的奇怪現象:數量越多則獎金越多,似乎學術水平就越高。于是,將一篇長文拆成幾篇有之;文章不再精細打磨,不求卓越,只要能發(fā)表亦有之。大量平庸、重復之作,或中等水平的文章、著作充斥其間,甚至有意抄襲、造假之作也應運而生,導致具有原始創(chuàng)新的成果鮮見,大師級學者難出。這種過分的數量化對學術及國家、社會、人民造成的損失,許多學者認為比大地震帶來的損失還要大。學術成果如果是期刊、出版社經過同行專家嚴格審稿后發(fā)表、出版的,那也包含一定的質量,但問題是,目前中國許多人文社會期刊并沒有實質性的同行評審制度,不少期刊只要交納一定的版面費,文章不是太差,就能發(fā)表或出版。難怪有的學者認為,不少所謂的成果實際上是學術垃圾。更有調查者認為,目前中國已產生一個龐大的地下論文制造工廠,其數額高達數億元。過分的數量化使廣大教師疲于奔命,逼著自己生產出自己也不滿意的成果,浪費了寶貴的學術時間,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術不端的出現。4.文史哲的文創(chuàng)觀特點目前許多科研管理部門對學術評價目的不明,對不同的被評價對象實行統(tǒng)一評價,諸如“以刊評文”,只看期刊,不看具體論文質量;都要有期刊論文,忽視文科的一些學科如文史哲比較注重圖書的特點;都一律要求在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的來源期刊上發(fā)表,文章字數一定要在3000字以上,等等。由于引文數據被廣泛應用于期刊評價、論文評價、個人評價及機構評價,因此已出現相當多的人造引文數據的現象,如個別期刊誘導作者引用、一些期刊達成互惠引用等等,大大削弱了引文評價的某些客觀性和公正性。一定的形式是內容的反映,適當的形式是需要的,但一過分,就消解了最重要的內容,出現許多走過場、簡單化與片面性問題,不能達到以評促優(yōu)等評價目的。5.引物的質量與創(chuàng)新能力學術評價的實質應為質量和創(chuàng)新力評價,但目前許多評價對質量和創(chuàng)新力指標重視不夠,研究不深,許多評價指標概念不清,并不能評價成果質量或創(chuàng)新力。比如,某些引文可以用來說明被引作品的質量和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但有些引文則不能,要由專家根據引文上下文仔細分析引文數據,不能將引文的影響就直接等同于學術的影響,更不能一律等同于成果的質量或創(chuàng)新力。換言之,引文與成果影響力或質量、創(chuàng)新力有正相關性,但并不是質量和創(chuàng)新力本身。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國內外各種引文數據庫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檢索、學術交流的分析,兼及某些評價功能。不論是美國的SSCI、A&HCI,還是荷蘭的SCOPUS,還是中國大陸的CSSCI,均是檢索和學術交流系統(tǒng)分析工具,因為這些索引并不是為評價而編制的,比如不管是偽引、自引、負面引用、中性引用等在引文庫里均作為一次“評價”。引文索引只提供數據,至于這些數據反映什么問題、說明什么情況,是要專家解讀的,它是幫助而不是代替專家進行評價,數據不能說明一切,但沒有數據也是不行的,因此,對引文索引的評價作用一定要有恰如其分的認識,不可偏廢,要針對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恰當的引文數據庫,合理、正確使用引文數據。目前一些學術影響力或質量、創(chuàng)新力評價都存在指標概念不清、以偏代全的問題,產生了許多誤導。6.提高評價質量由上述五大問題帶來了評價結果軟化這一問題。一項好的評價結果的信息應該能被共享,從而達到提高評價質量和效率的目的。但目前的許多評價共享程度不高,或者說因為公信度不夠,無法為人所信服,因此很難達成共識,其評價結果很難為其他相類似的評價應用。三、現在,在中國的期刊評估中,有一些問題的原因1.信息化、知識化改革的影響近三十年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正處在劇烈的轉型期。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的戰(zhàn)略已使中國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第一產業(yè)的比重大為下降,第二產業(yè)發(fā)展迅速,第三產業(yè)也增長很快,整個社會正向信息社會快速邁進。在信息化、知識化的影響下,從事知識生產的人數激增,科研的規(guī)?;?、社會化、應用化和資助化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傳統(tǒng)的科研方式。社會的急劇變化產生出許多社會問題,如快速的城市化、老齡化、教育、就業(yè)等問題迫切需要社會科學給予解答。同樣,由許多社會問題引發(fā)的人的精神方面的問題也明顯增多,心理學專業(yè)成為熱門,人文學科的傳統(tǒng)研究模式也發(fā)生很大變動。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進行研究,還是依然憑著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進行研究,是追求研究效率和近期的實用,還是為了品質和長遠的“大用”,圍繞諸如此類問題的爭論與不同的做法,勢必對實際的學術期刊評價中涉及的數量與質量、形式與內容等問題產生影響。2.項目經費資助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對社科科研經費的投入不斷增多。盡管科學家人均科研經費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科研經費總量已列國際前茅,社科研究經費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社科研究人員為了獲得必要的經濟待遇,為了能招收研究生,為了能進行科學研究,不得不不斷地申請項目經費資助。學校等機構為了能在各種大學排名榜上名次靠前,同時也想以此來改善研究人員的經濟條件,也大力鼓勵教師申報各種科研經費。經濟的現實壓力和社會上重金錢輕人文的不良現象,對研究人員的價值取向及其研究行為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進而也影響到了學術研究和學術評價。3.傳統(tǒng)價值觀方面一定的經濟、社會的影響勢必帶來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一方面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深受物欲影響,陷入金錢拜物教的泥潭。傳統(tǒng)文化中一些不良的價值觀,如實用主義、注重眼前、缺乏遠見、急功近利、貪圖物質享受、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等沉渣泛起;一些傳統(tǒng)有意義的價值觀,諸如誠信、求真、講道德等受到極大挑戰(zhàn)。相當多的人精神世界貧乏,沒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這其中也包括部分科研管理者和研究人員。不良思想的影響造成了許多學術研究及其評價上的諸多問題。4.部分管理者對“例外”管理不重視,管理思路不清,自盡管改革開放以來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的社科科研管理體制基本還是老一套,管理體制僵硬,管理方式粗線條、不精細,管理水平不高,某些管理者一味圍繞政績指揮棒轉,沒有按學術邏輯和評價特點及其復雜性來制定評價規(guī)則,對學術和知識的尊重未能具體化,或者不作為、圖省事、一刀切,對“例外”管理不重視。有的管理者既要搞學術研究又要抓管理,有時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除了有些學者型管理者身體好、水平高,能處理好學術與管理兩者關系,能使兩者良性互動外,確實有相當一些學者型管理者對此身心疲憊,往往兩頭都搞不好,或抓了學術丟了管理。5.學術環(huán)境相對“濃”,理性思維不足由于中國現代學術史不長,僅有百年時間,其間還不斷受到戰(zhàn)爭、經濟、政治等各種干擾,一直處于未發(fā)達狀態(tài)。盡管近三十年來,學術研究有了較大發(fā)展,但從總體上看,良好的學術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尚未形成,學術近親繁殖現象嚴重,學術氛圍不濃,理性思維不足、不彰。由于學術環(huán)境和不科學的管理制度的影響,許多學者被逼得急功近利,不愿或不讓坐冷板凳,精品意識淡薄,學術自主性不強。從整體看,學術共同體缺乏獨立性,社會責任感退化。6.多元評價的原因除了以上總體原因外,還有評價方面的原因,或評價技術上的原因,諸如上文已提及的對評價、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目的、評價指標、引文、引文索引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含義認識不清、研究不夠,對具體評價方法、程序規(guī)定不合理等。四、人文社會科學視野下的人文哲學評價特征對于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認識,目前無論是圖書情報學者還是人文社會科學專家學者已經達成比較一致的看法,都認識到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并指明學術評價應走向多元化、本土化,需要從形式評價走向實質性的內容和效用評價。(一)形式評價的內涵形式評價、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是一組新概念集合,是從知識的形式、內容和效用三要素推廣而來的。這組概念比另一組概念,即數量評價和質量評價能更好地解釋目前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關于形式評價、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這組新概念集合如何提出、怎樣界定、有何意義,筆者曾在三年前發(fā)表的《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探討》中有過較詳細的表述。這些觀點也被有的學者評為“形式評價、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的‘三位一體’組合的觀點,既具創(chuàng)新性、學理性,也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7。所謂形式評價,是指評價主體對評價客體內含知識的外部特征的評價,既包含同行的定性評價,也包含定量評價,但最終的評價可用數字、數據反映,包括發(fā)表論著數、被引用數、被文摘量、獲獎數、發(fā)表字數、發(fā)表成果的級別等。形式評價與內容質量、效用評價有密切關聯(liá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評價對象的知識含量,是一種簡單易行、粗略、可測試、可核實的評價。所謂內容評價,是指評價主體對評價客體內含知識的本身特征的評價,由同行專家通過直接觀察、閱讀、討論來進行,為方便計算,可能會將定性評價轉換成數字,但最終的評價通常用文字或數字加文字來反映,如“優(yōu)秀”、“一流”等。它是針對某一評價目的對知識內容的邏輯性、合理性、價值等的直接評價,是一種費時費力、測試和核實更花時間,但卻精細、較為可信、可靠的評價。一般對于關系到評價對象直接、重大利益的精細評價都應采取此種評價,而不能片面強調工作量大而放棄105。所謂效用評價,是指實踐、時間、歷史對評價客體實際作用、價值的驗證或最終評價。它既強調用一段時間、有限的實踐、已有的歷史事實來評價,更注重長時間、更多實踐和事實的評價。它既依賴于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因學術共同體最能認定實踐、事實的意義),但又有獨立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由于此種評價包含著無限的過程,因此它是一種“進行時”加上“未完成時”105。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一般會對社會與政府決策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社會效益和社會反響應成為是檢驗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效用評價在我國是被普遍忽視或輕視的一個評價維度。(二)“三力”是研究學術期刊和學術素養(yǎng)的基礎本構就學術期刊而言,如果說,近十余年來學術期刊的評價總體上側重于定量評價、形式評價的話,那么未來幾年應該強調學術期刊的“內容評價”和“效用評價”,關注同行學科專家評審等定性評價,同時更多地聽取各期刊部的評價意見。努力營造有利于學術期刊發(fā)展的公平、寬松的辦刊環(huán)境,使學術期刊的評價更加合理。期刊的被引次數、影響因子、文摘率等文獻計量方法,大體(所謂“大體”,即不完全等同)可以看成是形式評價,如果這種形式評價是可靠、真實的話,那么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期刊的內容和效用,盡管它不能等于內容或效用。同行評價法大體對應于內容評價(盡管文獻計量方法也可以進行內容評價,但同行評價法更側重于內容評價),此法需要同行直接閱讀期刊文本,對期刊的策劃、設計、風格,對論文的觀點、研究方法、論據、結論、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等進行分析、判斷,這不是統(tǒng)計引文數、轉載數就能奏效的,遠較形式評價復雜。實踐、時間最終評價法大體可對應效用評價(同樣并不排斥同行評價法等也能進行效用評價)。在有限的3—5年的時間里,期刊及其論文產生哪些社會影響、文化成果和經濟效益,有的能看出,有的則不明顯。因此,效用評價更為精細和復雜,來不得半點急躁和簡單化。從形式、內容和效用三個面,還可以引申出三個“力”或曰“度”,即潛力、實力和效力,每個“力”下一般可分為若干“力”。比如潛力可分成支撐力、學術素養(yǎng)力及生產和影響力等,實力可分成創(chuàng)新力、準確力和解釋力等,效力則可分成精神(思想)啟發(fā)力、物質貢獻力和文明推動力等?!叭妗笔撬性u價客體所具有的共性,而“三力”則允許有個性、有變通,且指標的解釋也可不同。目前中國文科的論文和著作主要通過期刊社和出版社發(fā)表和出版,它們是學術第一個“出口”,許多平庸之作和偽劣之作的出現均與此有關,真正創(chuàng)新之作能否及時發(fā)表也與這些出口有關。因此,必須創(chuàng)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完善嚴格的評審制度,實行匿名審稿制,保持學術期刊和學術出版社的學術水準、權威地位。力爭制定以下規(guī)定:凡有專家評審制的學術期刊,并得到學術共同體認可的,不論是否為核心期刊、來源期刊等,均應得到科研管理部門評價系統(tǒng)的承認。同時加強發(fā)表后論文、著作的再評價,建立健全文科精品成果數據庫,建立和完善引文數據庫,新建圖書評價數據庫、評論數據庫、專用于評價的文摘數據庫和評價結果數據庫。(三)解決期刊評估問題的措施1.核心期刊的質量評價,總結點以“論文設計內第一,教育部等主管部門不以學者在核心期刊、來源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為配置學術資源和評選重點學科、博士點、基地等的主要或唯一依據。第二,各大學等學術機構不以核心期刊、來源期刊的發(fā)表論文數量為發(fā)放獎金、評職稱等的主要或唯一依據。第三,以同行專家評價為主,輔以引文等文獻計量評價,評選出真正的學術質量好的期刊。第四,配置學術資源和評選重點學科、博士點、基地等,或發(fā)放獎金、評職稱等均以論文的內容評價、效用評價為主,不以期刊的質量等級為唯一標準。以上四點建議并非要否認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的作用,而只是認為對論文質量的評價可以參考該論文是否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因為核心期刊錄用的論文畢竟比非核心期刊的論文,一般說來,在編輯的初審、專家的外審、修回、主編的復審和終審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把關等方面更為嚴格,且較好論文的概率更高些。但僅僅有這些過程還是不夠的,各期刊編輯部辦刊目的不同、審稿水平不同,已發(fā)表的論文質量差別不一,因此,對于論文的真實水平,還是要根據一定的評價目的采用一定的評價指標,更重要的是通過精細、專門的同行評議,對論文的內容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具說服力的評價結果。目前迫切需要在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的基礎上,評價出同行公認的期刊質量等級。如此,其一定的評價作用才更有意義。2.建立以“前評估”為主、多種評價方式并存的評分評估系統(tǒng)第一,由相對獨立的評價方根據專家?guī)?、學者實際能力選擇恰當的評審專家。目前評審專家?guī)旎旧隙际切姓芾聿块T推薦、主導下建立的,盡管這樣的專家?guī)煲踩菁{了許多優(yōu)秀、合格的專家,但畢竟不夠理想,一些學術水平未必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員可能位列其中,而一些嶄露頭角的學術新秀因未入行政部門的“法眼”被排除在外。獨立的評價方可以學術水平、學德,而不是以非學術因素為標準來選擇評審專家,建立數據庫。筆者及其團隊已通過引文等數據庫,結合同行專家(如語言學會)及行政管理部門的校對、驗證或推薦建立了外國語言學專家?guī)?避免了僅僅根據行政系統(tǒng)建立專家?guī)斓囊恍┍撞?收到專業(yè)學會和同行的肯定。第二,建立健全適合于進行精細學術評價的評審專家?guī)煜到y(tǒng)。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在制度上作了一系列的保證,但評價的結果最終還是由每個專家做出的;而專家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必然受其自身眾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其評價結果通常圍繞著各自理想的客觀真值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真正高質量的評審專家?guī)鞈搶崿F專家個體圍繞理想真值的波動盡可能小,這些波動間的差異盡可能小。而目前圍繞這兩類波動,至今未見有系統(tǒng)的專家?guī)熨|量控制理論,也缺乏這種質量控制技術。因此通過更為科學合理的理論和方法,建立適合于進行精細學術評價的評審專家?guī)煜到y(tǒng),是目前學術評價研究中亟待解決之問題。目前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對重大項目評審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重大項目評審專家在全國五大社科研究系統(tǒng)內遴選。遴選的原則和標準主要有四條:一是專業(yè)對口和權威性,確保是同行評審;二是回避原則,即投標課題的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一律不擔任評審專家,評審專家一律回避本單位投標課題的評審;三是初評和復評銜接,初評專家中有一半左右繼續(xù)擔任復評專家;四是邀請有關實際工作部門同志參加,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這些改革值得完善和推廣。第三,評價方根據回避制度、保密制度等選擇評審專家。評審方選擇評審專家時,應注意回避與評價對象或評價過程有利益關聯(lián)的專家,以避免可能出現的人情或其他情感或利益因素干擾;同時,評審專家在評價過程中也因遵守保密制度,對評價過程中形成的數據、資料,在評價結果發(fā)布之前,不得向評級對象透露相關評審細節(jié);因為評審的數據資料本身就屬保密信息,評價方和評審專家應嚴格遵守評審規(guī)則,遵循既定的評審程序,對評審過程中接觸到的相關資料、信息,嚴格履行保密義務。第四,建立評審專家評審信任度考察制度。通過科學組建評審專家,嚴格執(zhí)行考察回避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但由于學術評價最終還是歸于同行學者的學術良心、學術水平、學術眼光和學術操守,而這些都與脆弱的人性相關,因此,在道德上要求學者完美無瑕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美好愿望,在實際的評價活動操作中,依然要依托制度的建設。建立評審專家評審信任度考察制度對學術評價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要逐步建立評審專家評價的誠信機制,評審人員要簽訂誠信協(xié)議并建立誠信檔案;通過把評審專家置于輿論和學術共同體的有效監(jiān)督之下,促使他們認真履行職責,公正行使學術權力。一旦發(fā)現有意嚴重違反制度者,一律處以重罰。對由于制度不明確、不健全造成問題的,或不具有相關知識者,以教育為主。第五,建立和健全評價結果公示、反饋、申訴、復議等制度。對評價結果應有公示流程,公示內容包括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和評價結果。被評審方如對評價結果有異議,可直接向評價方提出申訴。評價主體必須認真調查,要根據原始記錄和原始實證材料給予耐心、透徹的答復,實事求是地作出恰當處理,并及時向申訴人反饋,維護其權益。如果被評價方不服評價意見而提出復議要求的,應由相關學術管理、教育行政部門作出裁定。3.對學術評論進行實質評價首先,淡化或暫時取消單純以研究成果數量來排名的各種評價,即使要排名,也必須說清是按照數量排名的,絕不能有意無意使之等同于質量排名,誤導學界和公眾。其次,慎重進行任何有實質性作用的各種質量評價,要有必要的人力物力及時間等評價基礎,不能簡單從事。再次,鼓勵以書評(包括論文評論)等形式對成果內容進行實質性評價。書評通常采用歷史性評價、傳記性評價、比較性評價、特色性評價等方法,有識見地分析論著的形式和內容,對作品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作出信譽評價。相對于形式評價,書評是進行實質評價的重要而有效工具。建立包括書評在內的學術批評制度是期刊評價重要的補充。狹義的學術評價,即有組織的學術共同體的評價既有一定的作用,也有先天的局限性,而廣義評價中的學術批評則是很好的補充評價,書評(包括論文評論等)則是學術批評中的重要類型。最后,建立和健全同行專家對論著以形式評價為切入點、內容和效用評價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國外非常重視社會科學成果對政府決策、民眾生活質量與社會思潮的影響作用,所以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社會轉化問題與社會影響力測評一直是國外學者討論的熱點。社會效益的評價不是通過數量計算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的檢驗。而社會效用評價一直是我國學者、科研管理者、政策決策者和社會受眾普遍忽視或輕視的一個評價指標。4.學術評價和社會評價的深度上述解決期刊評價問題的措施都是最終解決評價結果公信力不高問題的必要條件。此外,從具體評價工作設計和評價結果監(jiān)督上看,似有以下四個措施:首先,延長評價時間,條件不成熟的可以不評價。人文社會科學是以人、人化的自然和社會為研究對象的,不少研究成果無法或很難通過實驗重復驗證,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能通過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才能得以證明。因此,其學術價值常常不是即時性顯現的,有時甚至是相當滯后的。因此,對學術影響的探討,除了應關注其轟動效應和即時性等特征之外,還應在更廣闊的時間與空間范疇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