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通識中的變體張之洞與維新派
張志東與維新派之間的關系一直備受爭議。目前學術界大體有以下看法:一、同路人;二、張之洞是“假維新”;(p118)三、有矛盾,但合作是主流。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就此試論張之洞與維新派的關系。我們先看看張之洞與維新派合作的原因。首先,甲午戰(zhàn)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進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這空前刺激了中華民族意識的覺醒。正如梁啟超所言:“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P113)對甲午戰(zhàn)敗反應最早、最強烈的是康有為等維新派。當時康有為聯(lián)合在京會試的各省舉人,聯(lián)名上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主張。由于種種原因,上書被拒,但引起了強烈反響。與此同時,張之洞上奏力阻和議,疾呼變法雪恥,主張“變法”。由于張之洞興辦實業(yè)等實績而享譽中外,所以,其呼聲得到強烈響應。由此可見,維新派和張之洞都是為了拯救危機重重下的中國,并希望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抵抗外來侵略。可以說,甲午戰(zhàn)敗是張之洞與維新派進行合作的契機。其次,雙方變法主張有許多共同之處。張之洞上《吁請修備儲才折》,提出變法救國主張,內(nèi)容包括練陸海軍等九項措施。而康有為上書的內(nèi)容,除了“設議院”外,大體上與張之洞相同。因此,甲午戰(zhàn)后初期,他們都把對方視為自己的同路人。如康有為認為張之洞與自己“竊附同心”,張之洞等洋務派則認為維新派是洋務人才的后起之秀??梢哉f,這些共同之處構成了雙方合作的基礎。再次,張之洞和維新派都試圖借助對方的力量來推進各自的事業(yè)。維新派是新崛起的政治力量。但與其說他們是依靠自身的思想和力量名動天下,不如說是甲午戰(zhàn)敗和賠款割地給國人帶來的巨大震撼而賦予了他們巨大的號召力。從地位上看,他們?nèi)宋⒀暂p。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于1895年才考取科名,被授予工部主事,屬六品官。按清制,康沒有資格上書皇帝,所以,上書遭拒乃在情理之中。因此,為了增強自身力量,推進維新運動,康有為等人開始謀求權貴的支持。上書遭拒后,康有為馬上尋找合作者,“故自上書不達之后日,以開會之義,號之于同志?!?p133)強學會成立后,其“變法自強”主張使在京權貴一時“趨之若鶩”。主張變法革新的張之洞也捐款列名。此時張暫署兩江總督,但仍被推為會長,(p257)說明維新派對其非常重視。張之洞自任疆吏以來,一直致力于洋務事業(yè),甲午戰(zhàn)后又力主變法革新,給人一種言新者形象。譚嗣同就曾說:“今之袞袞諸公,尤能力顧大局,不分畛域,又通權達變,講求實濟者,要惟張香帥一人?!?P158)在維新派看來,與張之洞合作,對加強自身力量和推動維新運動是可行的。因此,北京強學會成立不久,在遭到誣告后,康有為親赴南京游說張之洞。就張之洞而言,與維新派接觸合作也有其目的:一、提攜后輩。張之洞歷來重視人才,往往根據(jù)不同需要,不拘一格地延訪、選拔人才。甲午戰(zhàn)后初期,張之洞等洋務派把維新派看作洋務派的后起之秀,而予以扶持。二、借助維新派之力深入推進洋務事業(yè)。洋務運動自開辦以來,因一直受到頑固派抵制而舉步維艱。甲午戰(zhàn)敗后,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洋務派“竟言自強之術”,但頑固派比比皆是。張之洞批評頑固派說:“如其昏惰無志,空言無用,孤陋不通,傲很不改,坐使國家顛,圣教滅絕,則雖弟佗其冠,衶禫其辭,手注疏而口性理,天下萬世皆將怨之詈之,曰此堯舜孔孟之罪人而已矣?!?p9767)維新派興起后,得到帝黨撐腰,勢頭蒸蒸日上。張之洞當然想到:借助維新派的力量對抗來自頑固派的壓力,有利于推進洋務事業(yè)。三、就個人而言,張之洞希望入朝主持變法,實際上1895年10月,他曾有機會入朝。因此,與維新派進行合作,強化自己“言新者領袖”形象,有助于入朝主政。在諸多原因推動下,張之洞與維新派開始合作。在與維新派合作過程中,張之洞是有原則的,即以我為主和為我所用,力求推進洋務事業(yè)。北京強學會和上海強學會都主張變法革新,所以張之洞都捐銀支持,并令其幕僚入會。據(jù)統(tǒng)計,上海強學會共有24名正式成員,其中受過張之洞保薦的人,加上親舊和先后充當其幕僚者,共18人,占該學會會員總數(shù)的75%。此外,張之洞還直接或間接引薦人才入京主持變法,如“楊銳、劉光第之入軍機,亦張之洞托陳寶箴薦之者也?!?p424)從辦報中亦能反映張之洞的合作原則。上海強學會和《強學報》被查封后,張之洞令幕僚汪康年抵滬接收學會余款,籌設報館。為何設報館?張之洞認為,“公議不可無”,(p9724)而報紙是“達民情”,評論“國政之得失”的重要手段。他認為報紙的最大價值在于可以使政府“知病”。因為國人“蔽于習俗”,對于國家安危,“必不能盡知之,即知之,亦不敢盡言之。”所以,中國君臣上下都應閱覽外國的報紙,因為它們“昌言而無忌”,雖然不太中聽,但如果“覽之而動心,怵之而改作,非中國之福哉?”(p9746)由此可見,張之洞辦報的目的是想通過報紙宣傳革新思想,推進洋務事業(yè)。1896年8月,汪康年在梁啟超等人協(xié)助下,創(chuàng)辦《時務報》。汪任總理,負責辦報方針、用人、經(jīng)費等行政事務;梁任撰述,負責撰寫文章及編輯工作。因此,辦報實權操于汪之手,而汪的后臺就是張之洞。后來,梁啟超抱怨說自己不過是“穰卿(即汪康年——引者)雇工之人,”(p526)又說:“竊以為汪氏一人一家所開之生意,每月以百數(shù)十元雇我作若干文字,實所不甘耳?!?p1853)由此可知,張之洞與維新派在《時務報》中的關系。張之洞得以控制《時務報》,是因為報館經(jīng)費大多來自張之洞等洋務派。《時務報》籌辦經(jīng)費共兩千多銀兩,其中一千二百多兩是張之洞捐助上海強學會之余款?!稌r務報》第四期告白,張又捐銀七百余兩。《時務報》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德瀟對此非常滿意:“又得南皮先生倡捐貲者,日新同盛,為之喜快。”(p402-403)在張的影響下,其幕僚及轄內(nèi)洋務派紛紛捐款。張之洞等洋務派捐銀辦報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推進洋務事業(yè)。《《時務報》發(fā)行后,張之洞利用公款大量訂閱,并特發(fā)《札北善后局籌發(fā)<時務報>價》》,其中說:“照得新報一項,有裨時政,有裨學術,為留心經(jīng)世者必不可少之編。”認為“該報識見正大,議論切要,足以增廣見聞、激發(fā)志氣。凡所采錄,皆系有關宏綱,無取瑣聞;所采外洋各報,皆系就本文譯出,不比坊間各報,訛傳臆造。且系中國紳宦主持,不假外人,實為中國創(chuàng)始第一種有益之報?!辈⒅甘旧坪缶譃槿「餮谩?、學堂訂閱,以利鄂省官員士庶擴充見聞,通知時務。在張的提倡下,其轄下兩湖成為除上海外《時務報》銷量最大的兩個省,都超過一千份。湖北僅善后局就訂二百八十八份;(p547-548)湖南單礦務局代銷最高時達八百多份?!稌r務報》非常符合洋務派開新要求。時人有言:“查近今上??逃小稌r務報》,議論精審,體裁雅飭,并隨時恭錄諭旨,暨奏疏西報,尤切要者,詢足開廣見聞啟發(fā)志意,為目前不可不看之書?!闭J為倘使學生認真閱看,“勿狃故常,勿安卑陋,由此漸摩歲月,必有奇才異能,出乎其中,上備國家棟梁之用。”在張之洞支持下,《時務報》創(chuàng)報僅數(shù)月,發(fā)行量便達到一萬多份,成為中國第一大報。究其原因,正如該報館啟事所言:“賴大府獎許,同志扶掖?!贝蟾勗S”指張之洞支持獎掖;“同志扶掖”指同志(主要是洋務派)扶持及報館同仁努力。《時務報》是張與維新派合作的產(chǎn)物,因此內(nèi)容不免有相異之處。對此,張之洞早有注意,認為其中議論不盡出于一人,手筆純駁,未能一致,因此閱者應擇善而從。所謂“擇善”,當然是選擇對其洋務事業(yè)有用處的內(nèi)容。在與維新派合作過程中,張之洞盡力拉攏有才干者如梁啟超等維新分子。梁啟超只是舉人,但因主筆《時務報》宣傳變法革新而名聲大振。對此等人物,張之洞當然另眼相待,于是致函邀請梁“來鄂一游”,據(jù)時人記載,張之洞欲開中門及暖閣鳴炮迎之,其部屬以恐“駭聽聞對”相勸,張乃止。梁啟超拜謁那天,正值張的侄兒娶親,張撇下諸客延見,其詞甚殷勤。致使梁啟超“惶恐不安,因著笈稱弟子?!?p302)并稱頌張之洞,“莫吾師若”。張對梁如此優(yōu)待,除愛才外,還另有打算,即張“知其所主張必滋弊”,(p249)因而,“須設法牢籠,使就我范圍?!?p522)張對梁籠絡利用之意,昭然若揭。由上述可見,雖然張不是出于純粹的利用動機,但張在合作過程中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意圖卻顯而易見。三各主導者,均以《時務報》的“知恥”三和“道德”張之洞贊助學會、報紙,目的是想通過報紙宣傳洋務思想,促進社會開新,以便推進洋務事業(yè)。在他看來,學會、報紙必須是為洋務事業(yè)服務,而洋務事業(yè)又以“中體西用”為框架。因此,張之洞這位“中體西用”論的最樂道者,當然要求《時務報》等必須在“中體西用”框架內(nèi)運行,而反對超出這一框架的言論。張之洞的“中體西用”,是其洋務事業(yè)的準繩。其中,“中體”即“以中學為體”;“中學”就是三綱五常、圣賢理義等封建傳統(tǒng)倫理?!拔饔谩奔础耙晕鲗W為用”;“西學”包括“西政”和“西藝”兩個方面,并界定為“學校、地理、度支、賦稅、武備、律例、勸工、通商,西政也。算、繪、礦、醫(yī)、聲、光、化、電,西藝也?!?p9740)他認為三綱五常是萬世不易之本,然“今欲強中國,存中學,則不得不講西學。然不先以中學固其根柢,端其識趣,則強者為亂首,弱者為人奴,其禍更烈于不通西學者矣。”(p9724)在他看來,“中體西用”“既免于迂陋無用之議,亦杜離經(jīng)畔道之弊?!?P1299)因此,每當《時務報》有超出“中體西用”之論時,他都極為痛惡而屢屢棒殺。如梁啟超撰文鼓吹民權,張之洞便要求汪康年打民權一萬板。(p901)認為民權乃是百害之物。(p9722)當梁在《時務報》轉載嚴復發(fā)表于《直報》上“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辟韓》一文時,張之洞視之為“洪水猛獸”,并命人辟之。對《湘學報》等報,張之洞也采取類似態(tài)度。梁啟超是維新派主將之一。作為《時務報》主筆,其目的是宣傳維新思想(特別是資產(chǎn)階級政治思想),以求推進維新運動。但《時務報》是由張之洞而不是梁啟超控制,所以當梁宣傳民權等資產(chǎn)階級思想時,“文襄以報中多言民權,干涉甚烈,其時鄙人(梁啟超)之與文襄,殆如雇用者與資本家之關系?!?p254)最終,梁啟超被排擠出《時務報》。張之洞把梁啟超驅逐出《時務報》,除了思想上矛盾外,張也害怕梁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言論會影響《時務報》的命運,從而危及洋務事業(yè)(事實上,戊戌政變發(fā)生后,張之洞盡力拯救洋務事業(yè))。早在梁啟超宣傳民權時,張的幕僚梁鼎芬就發(fā)現(xiàn)有人參劾《時務報》,因此致函要汪康年小心注意,免得對報紙的發(fā)行有所妨礙。(p1902)后來,梁啟超在《時務報》第40期發(fā)表《知恥學會敘》。文中說:“官惟無恥,故不學軍旅而敢于掌兵,不諳會計而敢于理財,不習法律而敢于司李,瞽聾跛疾,老而不死,年逾耋頤,猶戀棧豆,接見西官,栗栗變色,聽言若聞雷,睹顏若談虎?!薄捌渖跽吡曆哉Z為奉承西商之地,入學堂為操練買辦之才,充犬馬之役,則耀于鄉(xiāng)里,假狐虎之威,乃轢其同族?!蔽闹杏诌M一步說:“國有一于此罔不亡,使易其地居殷商之世,則放巢流彘之事興不旋踵。”(p454)不僅指責張之洞等洋務派,也尖銳地攻擊手掌大權的慈禧太后。張之洞閱后立即致電湘撫陳寶箴,稱此文“太悖謬,聞者人人驚駭,恐招大禍”,并指出:“若經(jīng)言官指摘,《時務報》從此絕矣”。報館的命運與洋務事業(yè)息息相關,所以,張之洞害怕報館被封禁,因為“報館為今日開風氣,廣見聞之要端,不可不極力匡救維持?!闭缛~瀚致書汪康年說:“大約南皮公是鑒強學前車,恐若斯美舉再遭中折。”此外,張之洞反對康有為的孔子改制學說,也是雙方分裂原因之一。康有為來南京游說張之洞時,他就“不,信孔子改制,頻勸(康有為)勿言此學”,此后又使梁鼎芬來勸告,但康有為以“孔子改制,大道也,豈為一兩江總督供養(yǎng)易之哉!”(p135)為由予以拒絕。不久,張之洞以“遽用孔子紀年”為由,解散上海強學會。后來?!断鎸W報》宣傳孔子改制,張建議該報“勿陳此義,則此報更易風行矣”。(p116)康主張孔子改制的目的,在于借用孔子宣傳“改制”,即以君主立憲制代替封建君主專制。這必然引起張之洞反對。他認為,“假如近儒公羊之說是,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喜也。”(p9721)即把康有為視為亂臣賊子之流。因而,康的“孔子改制”不僅與張之洞有學術上矛盾,而且思想上也有矛盾。既然張之洞與維新派在思想立場上有根本的矛盾,為何一直到1897年底才把梁啟超驅逐出《時務報》呢?除了上述原因外,同張之洞的為官治術也有一定的關系。限于篇幅,在此僅以事例說明:其一,張之洞在一封給侄子的信中,相當自得地描述了自己的官風。信中說:“良民頌聲載道,公事無瑕可指,雖有強宗、訟棍,彼何能為。至于紳士之十分狡很者,若自揣力不能鋤去而降伏之,則亦不能不略用籠絡駕馭之法,免致?lián)衔艺?。?p10641)其二,收用被清朝稱為逆賊的劉永福黑旗軍抗法。其三,開“闈姓”賭捐,以濟時艱。由此可見,張之洞的為官治術確有其獨特之處,其務實品質對于一個執(zhí)著圣道的封建大臣而言,的確難見。為了救濟時艱、維護圣道,在身陷窘境時,張之洞利用靈活的手腕,采取一些與圣道“相異”之法,救一時之急。而這又往往有所成效。對此,張之洞頗為得意。他曾對其幕僚歸納,自己“所辦之事皆非政府意中欲辦之事,……所用之人皆非心悅誠服之人,……然所辦各事亦頗有竟睹成功者,真徼幸也。”(p10633)“真徼幸”是表面之辭,其實,內(nèi)心對治術精到的得意,卻顯而易見。所以,雖然不贊同“孔子改制”論,張之洞仍捐助上海強學會;雖然梁啟超觸犯名教,張之洞并不立即把梁逐出《時務報》,只是通過私下譴責,而不立即把矛盾公開。畢竟,梁在經(jīng)濟等方面的開新宣傳很符合洋務事業(yè)的要求。這反映出兩者在思想立場上有根本分歧,也說明張想讓康、梁放棄其學說以保持合作關系。但康、梁等維新派并非是甘于寄人籬下之輩,矛盾難以消除。所以,當梁等維新派的言論關系到《時務報》存亡命運時,張不得不驅逐梁。最后,張親自撰寫以“辟邪說”、“正人心”為目的《勸學篇》。表示其“絕康、梁并以謝天下耳?!?p9)以免使自己因曾與康梁等維新派有過過多來往,而被人視為與康、梁同黨。由此可見,張之洞出書反對維新派是其主張“中體西用”、維護綱常名教的結果。因而,政變發(fā)生后,張之洞表示同意朝廷的做法??怠⒘和雒毡竞?張之洞通過外交手段,要求日本政府查禁康梁等人創(chuàng)辦的“誣謗慈圣”的《清議報》,并將康梁等驅逐出境。此時,兩者之間已形同水火,不共戴天。四應批判維新派對其“中體西用”的批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張之洞與維新派從合作到分裂是有一定原因的。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張之洞、維新派和頑固派三者之間的異同之處來理解張與維新派關系的變化原因:張之洞等洋務派、維新派及頑固派都是具有影響的政治力量。洋務派與頑固派在封建倫理立場上相同,但在對待西學態(tài)度上不同,所以要經(jīng)濟開新,推進洋務事業(yè),洋務派就必須排除“不知新”者(即頑固派)的阻力。維新派則在兩方面都反對頑固派。洋務派和維新派在對待西學立場上有所分歧。張之洞批評維新派“不知本”,而“本”又最重要,但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和社會改革已成了不可逆轉的潮流之時,又由于在經(jīng)濟等方面找到共同點,所以張與維新派進行合作,矛盾被暫時擱置(這種現(xiàn)象在歷史上并不少見。況且,甲午戰(zhàn)后初期,維新派的維新思想尚未全面展開)。但是,矛盾依然存在。所以,維新派一旦宣傳資產(chǎn)階級政治思想,就勢必同張之洞產(chǎn)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說,甲午戰(zhàn)敗初期的生存危機感暫時掩蓋了這一矛盾,那么隨著維新思想進一步宣傳發(fā)展,這一矛盾就逐漸顯露出來,最終導致雙方合作的失敗。當然,時勢也有可能使人轉向接受新事物,如張之洞撫晉時開始向洋務派轉化。但綜觀張之洞一生歷程,在思想高度上,作為一名洋務大吏,他始終未超出“中體西用”思想,大體上可與早期維新派比肩并立。有些論者因為張之洞捐助學會辦報以及推行百日維新期間頒布的各項新政,如設礦務局、官錢局等,而把張之洞等人說成是維新派的同路人。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在維新運動興起的同時,張之洞相應擴大了“中體西用”中的“西用”范圍,尤其是“西政”內(nèi)容。在張之洞看來,“西政”的作用是維護“中學”,而不能是反對“中學”。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銷售合同與訂單規(guī)范2篇
- 二零二五版生石灰行業(yè)標準采購協(xié)議3篇
- 別墅搭建配套管道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光伏發(fā)電項目借款合同2篇
- 辦公家具購銷合同
- 電梯施工安全協(xié)議書
- 合伙買房協(xié)議書范本
- 土方運輸居間合同范本
- 圍墻倒塌賠償協(xié)議書
- 小商鋪租賃合同
- 北師大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課件
- 2024年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招錄2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高頻考點、難點(含詳細答案)
- RFJ 006-2021 RFP型人防過濾吸收器制造與驗收規(guī)范(暫行)
- 盆腔炎教學查房課件
- 屋面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施工方案及方法
- 新概念英語課件NCE3-lesson15(共34張)
- GB/T 3683-2023橡膠軟管及軟管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體適用的鋼絲編織增強液壓型規(guī)范
- 電視劇《瑯琊榜》特色分析
- 5A+Chapter+1+Changes+at+home+課件(新思維小學英語)
- 安徽省2023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附答案)
- 工程承接施工能力說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