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基礎知識_第1頁
新聞學基礎知識_第2頁
新聞學基礎知識_第3頁
新聞學基礎知識_第4頁
新聞學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基礎知識邵志擇老師作品德國人普爾茲在1845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新聞著作《德國新聞事業(yè)史》19世紀60年代羅伯特·李首先倡議在大學中開展新聞教育。后在華盛頓大學開設報學課程。1873年哈德生出版最早的一部《美國新聞史》1895年達納出版《辦報的藝術》1903年俄克拉克馬中央州立大學首設新聞系1903年休曼出版第一本較為全面的新聞理論著作《實用新聞學》(該書1913年由史青譯為中文,由上海廣學會出版)1908年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成立,是最早的新聞學院1912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新聞學院,1935年成立世界上第一個新聞研究生院第一章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發(fā)展我國新聞學的發(fā)展翻譯國外著作:1903年商務印書館的《新聞學》(松本君平)1913年《實用新聞學》(休曼)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1918年10月14日成立)會長蔡元培,副會長徐寶璜,初期以“灌輸新聞知識,培養(yǎng)新聞人才”為宗旨,后期以“研究新聞學理,增長新聞經(jīng)驗,以謀新聞事業(yè)之發(fā)展”為目標,出版我國第一個新聞期刊《新聞周刊》。導師是徐寶璜和邵飄萍,徐出版了《新聞學》(1919),邵出版了《實際應用新聞學》(1923)《新聞學總論》(1924)1922年,任白濤在杭州創(chuàng)立中國新聞學社,出版了第一本實用新聞學著作《應用新聞學》1922年,黃天鵬在北京成立中國新聞學會,出版《新聞與新聞記者》1920年圣約翰大學成立新聞系1923年,北京平民大學創(chuàng)立新聞系,徐寶璜任系主任1929年,復旦大學成立新聞系戈公振出版《中國報學史》(1926)徐寶璜徐寶璜(1894-1930),江西九江人。1912年赴美國密芝根大學攻讀經(jīng)濟和新聞。1916年回國后在北京《晨報》做編輯,后到北京大學任文科教授兼校長室秘書,學會成立后為政治系四年級學生開設新聞課程,這是我國最早的大學新聞教育。1920年后,先后在民國大學、平民大學、朝陽大學等學校任職,1930年回北大籌備新聞系,5月29日在上課時暈倒,6月1日去世。《新聞學》一書,原名《新聞學大意》,1918年9-11月在《東方雜志》上連載。后于1919年12月以研究會的名義出版。全書6萬余字,分14章,提出了新聞的定義“新聞者,乃多數(shù)閱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實也”邵飄萍邵飄萍(1886-1926),原名鏡清,后改名振青,字飄萍,浙江東陽人。1898年中秀才,1902-1905年就學于浙江高等學堂,后回金華任教。1912年到杭州與杭辛齋合辦《漢民日報》,因抨擊官員被捕三次,下獄九月。1914年因揭露袁世凱篡權,報紙被封,流亡日本。1915年回國后任上?!稌r事新報》主筆,并為《申報》撰稿,后任《申報》駐北京特派員。1918年創(chuàng)辦“新聞編譯社”,同年10月創(chuàng)辦《京報》,“鐵肩辣手”為其風格。1919年8月,因反對段政府,報紙被封,再次逃亡日本,次年9月回國復刊。1926年奉系軍閥入京,以“勾結赤俄,宣傳赤化”為名逮捕飄萍,被槍殺。出版有《實際應用新聞學》和《新聞學總論》新聞學的構成理論新聞學基礎理論廣播電視概論交叉理論:新聞社會學、新聞心理學等新聞業(yè)務:采、寫、編、平新聞史:中、外新聞事業(yè)經(jīng)營管理傳播學四大奠基人:拉斯韋爾、盧因、拉扎斯菲爾德、霍夫蘭拉斯韋爾(1902-1978)政治學家,他德博士論文《世界大戰(zhàn)的宣傳技巧》成為傳播學的經(jīng)典著作。1948年字《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中提出5W模式,即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盧因(1880-1947)“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德國人,1932年移居美國。他創(chuàng)立的“團體動力學”對傳播學研究影響很大。拉扎斯菲爾德(1901-1976),奧地利人,1937年到美國,后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主要著作有《人民的選擇》(1948),他的主要貢獻是“兩級傳播理論”。霍夫蘭(1912-1961),“耶魯學派”的代表人物,以態(tài)度研究聞名,代表作《傳播與勸服》(1953)傳播學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施拉姆(WilburSchramm,1907-1987)出生于俄亥俄,1932年在依阿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43年出任依阿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1947年到伊利諾伊大學。他出版了申農(nóng)的《通信的數(shù)學理論》,創(chuàng)辦了伊利諾伊大學傳播研究所。1949年他撰寫了《大眾傳播》一書,施第一本權威的傳播學著作,四大奠基人就是他提出來的。1955年到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辦了斯坦福大學傳播研究所。確立了傳播學的基本框架。1973年到夏威夷創(chuàng)辦了“東西方中心傳播研究所”,在這里完成了《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類傳播概覽》(《傳播學概論》)。他一生著作三十多部,培養(yǎng)了一大批傳播學的人才。1982年來我國訪問,對我國新聞教育影響甚大。施拉姆模式:我國的傳播學發(fā)展1978年復旦大學內刊《外國新聞事業(yè)資料》上介紹了傳播學的一些情況;

1980年開設選修課。次年起,許多新聞院系開始研究傳播學和施拉姆的著作。1982年,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組織第一次傳播學研討會,定下了16字方針“系統(tǒng)了解、分析研究、批判改造、自主創(chuàng)造”。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寫的《傳播學(簡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為開端,一批西方傳播學著作也相繼在大陸出版發(fā)行,如《報刊的四種理論》(1980年)、《傳播學概論》(1984年)、《傳播學的起源、研究與應用》(1985年)、《傳播概論:傳媒、信息與人》(1985年)等。后來許多學者將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這一舉措視作中國大陸傳播學研究的真正起步。1986年,第二次傳播學年會召開,基本確立了傳播學的地位。1993、1995、1997、1999四次年會基本上完善了我國傳播學的框架。第二章記者與新聞工作一、記者記者的稱謂:journalist(所有新聞工作者),reporter,correspondent,accreditedjournalist;訪事、訪員、記者;記者的社會地位:無冕之王記者的權力:第四種權力(thefourthestate)記者的收入:ThemediansalaryforAmericanjournalistsroseto$43,588in2001,anincreaseofmorethan$12,000overthemediansalaryin1991.(美國)上海《新民晚報》一個專版責編的月收入在13000元以上,《深圳特區(qū)報》記者月均收入6000人民幣。記者的健康:最近中國權威機構對記者的健康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新聞從業(yè)員中,已死亡的職員平均年齡僅為四十五歲,其中患癌癥死亡的比率高達七成二,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齡為四十四歲,一半的新聞從業(yè)人員處于患病的狀態(tài)。二、新聞工作代表性:人民利益(人民性)、輿論先鋒中介性:傳遞信息、溝通意見廣泛性緊迫性:deadline危險性:伊拉克戰(zhàn)爭、2002年報告Morejournalistsjailed,fewerkilled

Thenumberofjournalistsinjailworldwiderosesharplyforthesecondyearinarowwhilethosekilledfelltotheirlowesttotalsince1985,accordingtothe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CPJ)newlyreleased2002annualreportonpressfreedom.CPJsays136journalistswereinjailattheendof2002,up15percentfrom2001and68percentfrom2000.Forthefourthyearinarow,Chinawastheworld'sleadingjailerofjournalistswith39behindbars,followedbyEritreawith18andNepalwith16.Nineteenjournalistsdiedlastyear,downfrom37in2001,CPJsays.Mostofthosejournalistswerekilledbecauseoftheirreportingonsensitiveissues,suchasofficialcrimeandcorruption.ThenumberisthelowestCPJhasrecordedsinceitbeganmonitoringjournalistskilledin1985.三、記者的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報道型、專家型、文藝型業(yè)務能力:專業(yè)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利用技術的能力敬業(yè)精神道德修養(yǎng):一般社會道德和職業(yè)道德政治素養(yǎng):政治敏感性、政治正確(Politicalcorrectnessisatermusedseriouslybysomeandjokinglybyothers,inprotestagainstpoliciesseekingconformancewithasetofbeliefs,primarilyofleftists(intheUnitedStates,traditionallyidentifiedaspoliticalliberals,butalsoknownasprogressives),whichencourageculturalchange(especially,butnotonly,intheuseoflanguage),primarilytoredressrealorperceivedpersecutionofminoritygroupsandgenderdiscrimination.Thetermisalsofrequentlyusedbyconservativesinabroadersensetocharacterizeanyofanumeroussetofbeliefstheydisagreewith,includinginsuchareasasenvironmentalismorforeignpolicy.)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四、中國記者與新聞工作政治性強(北京新報事件)正面宣傳為主專業(yè)化程度不高記者素質普遍不高記者社會聲譽較低第三章新聞事業(yè):報紙一、報紙報紙定義:以刊載新聞和評論為主的,以散頁形式,定期連續(xù)出版的,面向社會公開發(fā)行的印刷品。報紙小史:中國:邸報。西方:沙草紙、羅馬公報、手抄報紙(gazette)、新聞信(newsletter)、新聞書、單頁報紙報紙常識:白報紙、開張、報頭、刊號、主管主辦、區(qū)序、版序、增刊、號外、報紙文體、字號、字體(實例)報紙分類:時間:日報(早報)、晚報、全天候報紙區(qū)域:全國性和地方性行政級別:中央、省、地市、縣版面大?。簩﹂_大報、四開小報內容:綜合性、專業(yè)性性質:黨委機關報、非黨報二、報紙出版和發(fā)行1、報紙出版流程:記者采寫編輯組版小樣大樣清樣印刷(國外報紙:參見紐約時報的流程)2、發(fā)行方式:郵發(fā)自辦發(fā)行郵發(fā)-自辦合一委托發(fā)行零售三、報社結構外國:以LexingtonHerald-Leader為例中國:以杭州日報為例四、報業(yè)改革與報業(yè)集團化1978年后中國報業(yè)的發(fā)展:1、起步階段(1978-1984):報紙復刊、事業(yè)性質-企業(yè)化管理2、危機-改革(1985-1987):開始取消財政補貼、新聞紙漲價、發(fā)行費用猛漲、新聞出版署成立、多種經(jīng)營3、政治模式轉向經(jīng)濟模式(1989-1992):思想活躍(導報)、括版、商業(yè)化報紙初露端倪4、加速發(fā)展階段(1993-1995):政策寬松、技術改造基本完成、晚報高峰、子報出現(xiàn)5、報業(yè)集團化階段(1996-):整頓報刊市場、報業(yè)集團出現(xiàn)、都市報現(xiàn)象6、報刊治理新階段(200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fā)行,減輕基層和農(nóng)民負擔的通知》(中辦發(fā)[2003]19號)新聞出版署發(fā)布實施細則。五、報業(yè)市場化及WTO對中國報業(yè)的影響報業(yè)利潤豐厚報業(yè)競爭激烈報業(yè)資本多元化WTO的影響六、世界著名報紙NewYorkTimesWashingtonPostWallStreetJournalUSATodayTimes人民日報第四章、新聞事業(yè)-廣播電視一、廣播概況1、廣播產(chǎn)生前:有線電報:1844年莫爾斯試驗(W-B);無線電報:奧斯特(1819)、法拉第(1831)、馬克斯韋爾(1864)、赫茲(1880年代)、馬可尼、波波夫(1895)、馬可尼試驗(英-法1899)(橫穿大西洋1901)2、廣播產(chǎn)生:弗萊明發(fā)明二極管(1904);弗雷斯特發(fā)明三極管(1906)1907在紐約進行語音赫音樂的直接傳送;阿姆斯特朗(1918)發(fā)明了外差式線路;1920年11月2日KDKA電臺標志著廣播的誕生。3、廣播的傳播方式:調幅、調頻、有線、衛(wèi)星、數(shù)字、網(wǎng)絡廣播AM(AmplitudeModulation):中波(526.5-1606.5千赫)長波(150-280千赫)短波(6-26兆赫)FM(FrequencyModulation):87.5-108千赫

FM頻帶寬,可用于數(shù)據(jù)廣播

SCA:SubsidiaryCommunicationauthoriation

有線廣播:1893年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用700所條電話線連在一起定時進行新聞廣播,標志著有線廣播的產(chǎn)生。1921年前蘇聯(lián)在全國范圍內采用有線廣播。二戰(zhàn)后,社會主義國家的有線廣播繁榮。衛(wèi)星廣播:通過衛(wèi)星轉發(fā)傳統(tǒng)模擬信號。DAB(DigitalAudioBroadcasting):音質純抗干擾使用頻帶窄地面、衛(wèi)星同一技術能傳送多種數(shù)據(jù)業(yè)務能儲存資料可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接1995年9月27日,BBC首先開播DAB廣播,收音機價格2000英鎊(現(xiàn)在最便宜的只要99英鎊);歐洲國家采用“Eureka147”,美國采用“IBOC”(帶內同頻系統(tǒng))網(wǎng)絡廣播

廣播的特點:1、傳播速度快2、覆蓋面廣、滲透性強3、收聽方便、傳播對象廣泛4、聲情并茂、感染力強電視概況一、電視的出現(xiàn):約瑟夫·梅發(fā)現(xiàn)硒的放電現(xiàn)象(1865);尼普科夫發(fā)明機械圓盤掃描方式萊掃描人物影像(1884);貝爾德用機械掃描方式試驗無線傳送靜止的圖像(1927),1930年實現(xiàn)聲像同步播出;美國人Zworykin發(fā)明光電和電子雙掃描的攝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國BBC與貝爾德合作開播電視;1941年美國批準第一家商業(yè)電視臺WNBT(ABC)。二、電視技術標準:1941年的美國標準為:525行/妙、30幀/妙;現(xiàn)在一般有525/60、625/50兩種。彩色電視制式:NTSC(1953美國制定)(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SECAM(1956年制定(SequentielCouleuraMemorie);PAL(1960年德國制定)(PhaseAlternationLine-by-Line),我國采用PAL制式。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三、電視播出方式1、無線:VHF(VeryHighFrequency):48.5-223兆赫UHF(Ultra-HighFrequency):606-958兆赫2、有線:CATV(CommunityAntennaTV)、CableTV特點:頻道容量大(光纖)不受干擾、信號穩(wěn)定可用加密技術,實現(xiàn)付費收視可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3、衛(wèi)星:1957年蘇聯(lián)衛(wèi)星;1962年美國Tel-Star跨大西洋傳送;同年發(fā)射Relay跨太平洋傳送;1963年發(fā)射Syncom;DBS(DirectBroadcastingSatellite)。4、數(shù)字電視:DTV:HDTV(HighDefinitionTV)、SDTV(Standard-)、LDTV(Low-)1125行/妙、60幀/妙;顯示比例16:9(傳統(tǒng)電視是4:3)數(shù)字電視的特點:頻譜利用率高信號質量好菜單式點播互動傳播數(shù)字電視的發(fā)展:從衛(wèi)星電視開始,1994年美國DIRECTV開始商業(yè)播出,有175個頻道,它與ECHOSTAR兩家占據(jù)了美國市場的90%。默多克的BRITISHSKYBROADCASTING再1998年建立了英國第一個數(shù)字電視平臺,開播兩百多個頻道。我國數(shù)字電視的發(fā)展:1999年國試播數(shù)字高清電視,計劃到2005年省級電視臺要數(shù)字化,2010年節(jié)目制作播出基本數(shù)字化,2015年全面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yè)廣播電視

中國已擁有由衛(wèi)星、有線、無線等多種技術手段組成的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網(wǎng)。截至2002年底,全國共有廣播電臺306家,電視臺360家,廣播電視臺1300家。廣播節(jié)目套數(shù)1933套,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3.21%;電視節(jié)目套數(shù)2058套,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4.54%。我國現(xiàn)有衛(wèi)星廣播接收站約18.9萬座,衛(wèi)星系統(tǒng)傳輸中央、地方電視節(jié)目和教育節(jié)目共47套,以及中央32路對內、對外廣播節(jié)目和近40套地方廣播節(jié)目。廣播電視系統(tǒng)擁有國家光纜干線網(wǎng)3.9萬公里,省級光纜干線網(wǎng)超過11萬公里,市級以下光纜傳輸網(wǎng)超過30萬公里,連通2000多個縣級網(wǎng),1000多個企業(yè)網(wǎng),3000多個社區(qū),全國光纜總長度超過300萬公里,有線電視用戶高達1億。我國的廣播事業(yè)一、我國廣播的發(fā)展:1923年第一家電臺ECO;第一家中國人自己辦的電臺“哈爾濱廣播電臺”(1926);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1928);1937年抗戰(zhàn)前全國有電臺78家,其中民營55家;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呼號XNCR)開播,標志著人民廣播事業(yè)的開始;1950年全國有電臺65家;1984年167家;1996年1244家;2002年底306家(廣播套數(shù)1933套)人口覆蓋率93.21%。二、我國廣播現(xiàn)狀:1、長期以中波為主;2、四級辦廣播;3、調頻立體聲廣播的出現(xiàn)及繁榮:從單一的人民臺到多樣化的專業(yè)臺;從錄播到直播;從單向到雙向;城市電臺空前繁榮。3、目前存在的問題:新聞嚴重不足;主持人素質有待提高;有媚俗傾向;人才流失;經(jīng)濟實力不強。三、前景:機制改革;技術更新,DAB的引入。我國電視的現(xiàn)狀一、我國電視的發(fā)展: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成立(1978年5月1日改為中央電視臺),9月2日正式播出;同年10月1日,上海電視臺成立、12月20日,哈爾濱電視臺成立;到1972年全國有32家電視臺;1973年中央臺試播彩色電視(1977年全部采用彩色,與黑白兼容);從1980-1998年,全國電視臺從38家增至980家,有線臺從無到有增至1200家;到2002年底,全國建制臺360家,套數(shù)為2058,覆蓋率94.54%,有線電視用戶近一億戶。二、中國電視現(xiàn)狀:CCTV獨霸天下;四級辦電視到二級或三級辦電視;有線電視繁榮;城市電視繁榮;電視頻道專業(yè)化、系列化;衛(wèi)星電視初露端倪;數(shù)字電視。廣播電視集團化1、廣播電視集團的出現(xiàn):無錫廣電集團(1999)2、省級廣電集團的發(fā)展:湖南廣電、上海文廣集團、北京廣電、浙江廣電等。3、中央級:中國廣播電視集團4、問題與挑戰(zhàn)世界著名廣播電視機構1、NBC2、CBS3、ABC4、CNN5、FOX6、VOA7、BBC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