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實踐和反思_第1頁
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實踐和反思_第2頁
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實踐和反思_第3頁
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實踐和反思_第4頁
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實踐和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組工作課程教案授課時間課次授課方式理論課課時安排授課題目(教學章、節(jié)或主題):第十三章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實踐和反思教學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個層次):本章通過一些小組工作在本土實踐的案例的闡釋和分析,展示小組工作的目標、過程和價值觀,從而對在中國開展小組工作進行價值觀、職業(yè)倫理、專業(yè)方法與本土化的反思。教學重點及難點:本章重點:小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運用。本章難點:小組工作的本土化。教學基本內容及方法手段第一節(jié)小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運用一、青少年群體中的運用1.青少年小組人際交往小組學習壓力緩解小組2.大學生成長小組多是針對大一新生開展,包含自我認知的內容二、在家庭中的運用1.單親母親自強小組主要是讓單親母親重新認識自我,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提升自信心;鼓勵她們說出自己的聲音,并從其她姐妹的分享中吸取經驗,互相學習;建立互助和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并敢于向社會提出自己的要求和需要。2.親子關系小組采用平行小組的方式,增進小組動力,通過共同的參與,有助于彼此的分享和交流,處理父母和孩子的行為及情緒問題,改善溝通技巧和親子關系,加強進一步解決問題和面對沖突的能力,避免給孩子貼標簽及將問題個人化,倡導在互動過程中互相體諒,共同成長。3.施暴者矯正小組通過行為治療,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小組的主要功能是使施暴者認識到暴力的危害性,對家人造成的傷害,自身暴力行為的產生原因及如何預防,從而促進家庭及社會的安定和諧。三、在老人群體中的運用1.興趣小組對于老年公寓的老人,針對他們生理、心理、社會交往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鼓勵老人積極參加各種興趣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讓老人家自我調適,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從而安度晚年。同時我們也強調,老年人因為性格和身體的差異,會有不同的興趣選擇,所以,我們的小組盡可能多樣性,讓他們自主選擇。2.自助小組在社區(qū)中的老年人可以組織起來,形成自助互助小組,組員之間可以在生活上,心理上,精神上互相幫助,互相安慰,互相支持,提升他們面對退休生活的信心,同時也可以豐富晚年生活。四、其他人群中的運用1.戒毒小組讓戒毒院的戒毒者在小組活動中學會表達自己,加深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通過個人苦的分享,獲得組員的幫助以及形成組員間對苦惱、困難、壓力的相互傾訴和對艱難戒毒生活的相互鼓勵和相互支持。2.精神疾病康復小組主要目的是加強精神病康復者的再社會化能力,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提升他們的信心面對今后的生活。第二節(jié)小組工作在中國的反思一、價值與倫理的反思1.中外價值體系的差異源于西方的現代小組工作以尊重人、個別化、案主自決、非判斷、保密等作為自己的價值倫理原則。這些原則背后蘊涵著西方現代文化中崇尚個人主義和體現自我意識的哲學觀念。當這些價值觀和小組工作的方法一起引入中國本土時,就一定會涉及到對本土情境的適用性問題。因為中國文化倫理價值原則具有獨特性。相比而言,以儒學為核心兼納百川(儒、釋、道、共產集體主義、現代文明等)的中國文化,總體是強調家族集體本位,注重靜思與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關注人際關系的和睦,與自然的和諧;突出世俗社會的積善成德。強調至愛親情、仁愛、無私奉獻、集體至上等價值觀。2.價值觀和職業(yè)倫理的適應性以下是我們在具體的實務中遇到的幾個具體職業(yè)倫理適應性問題。1)工作員未具備應有的訓練是否構成倫理問題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方法,要求從業(yè)人員必須經過專業(yè)訓練,包括專業(yè)倫理的內化,專業(yè)技能的訓練,和足夠的實務和督導經驗等。因此,在學習借鑒西方小組工作的經驗成果時,必須先衡量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是否能勝任,在開展工作之前至少應有多次參加小組及擔任觀察員、協(xié)同工作員工作等經驗,萬萬不可將組員當成“臨床實驗品”,否則對組員造成的傷害,須擔負倫理甚至法律責任。換言之,工作員要隨時自我反省,以發(fā)現自己能力的限制,只有經歷了足夠的專業(yè)訓練,建立了小組活動的哲學基礎及專業(yè)理念和方法的清晰化,再進行小組活動才是合乎倫理的。2)小組組員甑選的倫理問題甑選組員的過程中涉及兩個重要的倫理問題,其一是工作員要尊重當事人的自主權,當事人有自動參與與退出的權利,工作員不得阻饒;其二是工作員有保護其他組員權益的倫理責任,也即工作員要慎重選擇組員,以免因疏忽而造成對其他組員不利的影響。甑選組員是工作員及當事人互相認定的雙向過程,當事人有權知道工作員的資格及有關小組的細節(jié),而工作員也因專業(yè)職責所在,有責任確定當事人是否合適參與該小組,以避免造成對其他組員的傷害,或影響整體效果。3)工作員可否表露自己的價值觀并要求組員接受從團體動力學的觀點來看,小組是一個動態(tài)的、有生命的集合體,因此小組過程會影響組員與整個小組的交流互動,組員之間、組員與工作員、組員與小組會自然產生影響作用,包括人際影響、行為影響、情感影響及認知影響。價值觀是人類認知結構中的一部分,在小組過程中,要保持完全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工作員的價值觀會影響組員的價值觀是自然的互動結果。所謂“自然”是指工作員不是為自己的私欲,也不是為防衛(wèi)自我,而是組員確認該價值觀對其成長發(fā)展有益或符合個人理念而自主性地接受影響的狀態(tài)。在小組經驗中,有的工作者或組員所給予的反應能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知覺、行為和自我意識。這也是小組工作的目標之一,但這種結果并不都是有利的,例如造成難為情、失去尊嚴、彼此仇視、傷害工作關系等問題。所以在小組工作進行中要盡量避免這種不良的后果。在小組進行中工作員平等地重視每一個組員,尊重組員在小組中的反應,應常鼓勵組員彼此交換感覺,提供回饋或反思的機會,組員也有不接受他人觀點的自由。4)對待小組中的特殊組員的倫理問題一般來說,沉默的組員易受到壟斷性組員的壓力,理智的組員易受到攻擊者的挑戰(zhàn),依賴者習慣于求助救援者,嬉戲者經常將責任歸于代罪羔羊。小組成員的互動有時會失去平衡,工作員有責任覺察并處理小組中的特殊組員。沉默的組員常會受到較多說話的組員的挑戰(zhàn)。工作員要注意這種挑戰(zhàn)若使組員們變得失去功能,就應該制止。所以,此種挑戰(zhàn)只允許出現在促使組員加入小組時,且對組員有較佳的效果時才行。因此,小組工作員應有足夠的敏感度小心地處理小組中較沉默、退縮的組員,不能任憑其他組員對他逼迫。某些工作員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在小組中對成員作深度的“挖掘”才是有價值的,對組員才有幫助,幫助他自我了解、面對自我。小組工作不一定適合于每一個人,如果小組中有組員對小組有破壞時,工作員應負何種責任?此種破壞包括威脅、恐嚇其他組員或造成其他組員的誠實、尊嚴受損。此時,工作員應該考慮這個組員是否合適留在小組中。5)對可否具有雙重關系的倫理思考對小組工作而言,我們可將雙重關系定義為:除了專業(yè)關系外的一種存在于工作員和組員之間的關系。通常認為小組工作員要避免與成員的雙重關系,以預防這樣的關系危害他的客觀性與專業(yè)的判斷,并且削弱組員在小組中可以充分參與的能力。當工作員與組員個別咨詢時,另一種關系就產生了。小組工作的目的就是在幫助組員有更理想的生活,而如果個別咨詢可以協(xié)助其做改善,那個別咨詢應被視為一種在助人過程中具有特殊價值的工具。6)保密及妥善管理和運用小組資料的倫理問題由于組員在小組過程中容易受到情景壓力、小組氣氛的影響而自發(fā)的或非自主地分享個人深層次的感受或隱私性的經驗,工作員盡管無法對每一位組員能夠完全做到保密,但應該時常提醒組員,強調保密的重要性,告知組員保密的本質及隱私權的限制,并與組員討論在什么情況下,保密的資料是需要提供出來的。小組工作員本人應該特別注意保密的問題,走漏組員的消息給任何人,都是不合乎倫理的。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比如成員危害到自身或他人時;而且在一些機構中,工作員被要求要做記錄,且這些是對同事公開的,處理這種情形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告知組員。二、小組工作技巧的反思1、小組溝通技巧反思良好的溝通狀態(tài)是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現實中理想溝通狀態(tài)之所以難以達到,主要因為對話中存在權力關系。在一個小組對話中,我們很容易聽到理性(男性-強者)的聲音,而忽視一些直接的感受(女性-弱者)。所以,在一個性別關系的小組中,一般總是聽到“宏大論述”(概念、規(guī)律等),而很少談及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對話很難展開。許多時候小組的討論中組員不是將自己放置到對話的情境中,而是不斷地說服別人,不是聆聽、分享和回應,而是壓制對方。一些外在的身份(比如權勢等)很容易在小組對話中發(fā)揮作用,所以,一些人的聲音大,而另一些人很少發(fā)聲。對話在不平等的狀態(tài)中進行,這種溝通自然不理想。所以,我們倡導小組溝通應該在一個盡力平等(不可能完全平等,因為我們的身份是隱不去的)的權力關系中對話。小組工作者在運用小組溝通技巧時應該對權力關系有足夠的警覺,包括自己所擁有的權力(工作者由于特殊身份其實權力很大)。在小組中盡力使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能夠呈現出來。2、小組沖突處理技巧反思通常人們都害怕沖突,試圖在小組中避免沖突發(fā)生。但有經驗的工作者都知道怎樣利用小組沖突及解決沖突的過程,實現小組目標。我們對沖突要有正確認識,不是所有的沖突都具有破壞性,相反,許多沖突及其解決的過程是建設性的。在筆者的小組經驗中(參加小組或帶領小組),當組員處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狀態(tài)時,小組的動力是最低的,此時,小組就像戴了一張面具,毫無吸引力,組員表面上“相安無事”,內心卻有很多不滿,但又不能發(fā)泄出來,自己在小組中就像要窒息了。此時,工作者要善于“挑起”矛盾,給組員一個沖突的舞臺。我的體會是當沖突發(fā)生時工作者不是站在外面,而是把自己放進沖突中,有時工作者就像一個沖突發(fā)泄的對象,有時又像一個沖突的“受害者”。但這些一定不是假裝出來的,而自己真的就在沖突與組員一起去面對和解決。3、小組工作者角色反思關于工作者的角色問題我們在小組的構成中已經論述。但這里需要反思的是筆者提出的“同行者”的角色。我們提倡用“同行者”的角色與案主相處,意思就是大家共同經歷,在過程中,彼此認識、理解、信任,直到合作實現目標。我們要知道組員的真實需要只有在與他們的同行中實現。我們不是站在外面,從局外人或專家的角色進行評價;我們也不是站在上面,從權勢者或資源擁有者的角色進行施舍或恩賜。而是在同行中,評估需求。同行中,我們應該盡力把自己外來者的一些先賦的東西(位置、身份、權力等)放下,通過放松和融入等,去和當地人建立深刻的信任關系。社會工作者所謂的“同行”核心不是與服務對象住在一起長期而是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相處的身份意識。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一路同行,但在同行的過程中又扮演著許多可變的具體角色。在小組剛開始時可能是一個倡導者或引導者的角色。在中間階段工作者可以扮演使能者、資源提供者或榜樣的角色,工作者推動組員彼此分享和表達,推動他們付諸行動并實現目標;工作者以自己的模范行為給組員一個榜樣的力量;工作者為組員提供信息和聯(lián)系社區(qū)資源等。在結束階段工作者可能又是一個倡導者的角色。4、小組活動節(jié)目設計反思小組目標是活動中帶出的,在小組的技巧中活動節(jié)目的設計是很關鍵的?;顒庸?jié)目通常以游戲等形式帶出來。目前,通過我國的港臺地區(qū)已經吸收了很多活動節(jié)目,相關的書籍也出版了不少。在一些小組工作中各種活動已經被廣泛地采用。就筆者的實務經驗,許多時候我們注重活動本身而忘記了活動背后的邏輯和價值取向,我們注意活動技術處理而忽視了活動帶出的意義。5、組員和社會工作者之間的關系在組員和工作員的交往中,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我們發(fā)現,組員比較喜歡用老師來稱呼工作員,雖然我們反復強調,只要稱呼我們的名字就行了。這從某程度上反映了組員對我們的定位。首先,我們的身份都是大學教師,盡管我們與她們之間沒有這種嚴格意義上的師生關系,她們還是愿意這樣稱呼我們;其次,可能是對我們的一種尊重。但是,這種稱呼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因為在中國文化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能是權威與服從的關系,而這種權威與服從的關系,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在案主對工作員的指導性的期望。這里又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這種權威關系會給案主和工作員之間的工作關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指導性原則與非指導性原則,那個更符合案主的需要?非指導性原則是西方社會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則之一,但是,如果案主對這種工作關系的期望就是獲得某種指導的話,社會工作者是否應該提供這種指導?如果是的化,社會工作者有權利和能力這樣做嗎?如果不是的話,將如何體現案主為本的理念?我們提出這些問題,希望能夠在同行中進行討論,這些問題的討論將成為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討論的基礎。三、小組工作本土化思考1.什么是本土化社會工作本土化是所有非西方國家社會工作發(fā)展過程中一個熱點話題。社會工作之所以成為一個專業(yè)學科,為世界各國的從業(yè)人員所接受,是因為社會工作方法和職業(yè)認同有普遍性。但是,由于社會工作產生與西方白人文化背景之中,具有濃厚的種族中心主義的色彩,因此,就存在一個本土化的問題。1971年聯(lián)合國第五次國際社會工作培訓調查時提出了社會工作本土化的定義:“將社會工作功能和教育與某個國家的文化、經濟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的過程”。Resnick和Midgley進一步闡述為“專業(yè)的社會工作的角色必須滿足不同國家的實際需要,社會工作教育必須滿足社會工作實踐的需要”。2.本土化的過程和階段討論第一階段,教育者的學習培訓階段。在社會工作教育者的隊伍中,很少有人接受過系統(tǒng)的社會工作專業(yè)訓練并具有實踐經驗,非專業(yè)人員來從事專業(yè)教育,恐怕會需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自我學習和完善的過程。第二階段,教育-實踐-研究階段。在這個階段,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因為社會工作是一個專業(yè)技巧性很強的專業(yè),學院式的方法在這個學科中并不適用,因為,沒有實踐經驗,脫離實踐的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脫離實踐的、紙上談兵式的。第三階段,發(fā)展本土化的理論、模式和方法階段。在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發(fā)展出能夠滿足本國實踐需要的理論和方法,從這個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