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作業(yè)設計_第1頁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作業(yè)設計_第2頁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作業(yè)設計_第3頁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作業(yè)設計_第4頁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作業(yè)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作業(yè)設計小學科學單元作業(yè)設計

一、單元信息

學科年級學期教材版本單元名稱

基本信息

科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教科版空氣

單元自然單元□重組單元

組織方式

序號課時名稱對應教材內容

1第二單元第一課感受空氣

2第二單元第二課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嗎

3第二單元第三課壓縮空氣

課時信息4第二單元第四課空氣有質量嗎

5第二單元第五課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

6第二單元第六課我們來做“熱氣球”

7第二單元第七課風的成因

8第二單元第八課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二、單元分析

(一)課標要求

學習內容學習目標

能夠使用簡單的儀器測量物體長度、質量、

1.1物體具有質量、體積等特

體積、溫度等常見特征,并使用恰當?shù)挠嬃?/p>

征。

單位進行記錄。

知道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

1.3物質一般有三種狀態(tài):固知道液體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液體的表面

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在靜止時一般會保持水平。

知道氣體有確定的質量,但是沒有確定的形

狀和體積。

觀察并描述空氣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特

3.1空氣具有質量并占有一定的征。

空間,形狀隨容器而變,沒有固

知道空氣具有質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

定的體積。

總會充滿各處。

3.2空氣是由氮氣、氧氣、二氧知道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

化碳等組成的混合物。要意義。

通過觀察,描述熱空氣上升的現(xiàn)象。

3.3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為原因知道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

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形成風的一些方法。

(二)教材分析

1.知識框架

感受空氣

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嗎

壓縮空氣

空氣有質量嗎

空氣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

我們來做“熱氣球”

風的成因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2.內容內在邏輯分析

本單元8課的邏輯是這樣的:整體感知空氣(第1課,感受空氣)→具體研究空氣的各種性質特征(第2課到第7課)→討論、歸納、總結、提煉空氣的特征和作用(第8課)。學生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研究作為物質的空氣的基本性質,再聚焦到空氣的資源屬性,認識空氣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讓學生了解空氣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培養(yǎng)學生保護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本單元的探究活動中,學生首先用感官觀察空氣,然后通過簡單的實驗,用豎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簡單天平、熱氣球、風的成因盒子來探究空氣的各種性質,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實現(xiàn)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同時發(fā)展。

(三)學情分析

基礎知識:在一年級教科書里,“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7課,學生已經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的認知,但研究方法僅限于使用感官簡單地觀察和描述空氣,對空氣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能力水平:隨著年齡的增加,進入三年級,學生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對于觀察活動興趣濃厚,將采用感官和各種輔助工具,對空氣這種物質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但是,在觀察活動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活經驗:學生對于空氣的性質既熟悉又陌生。能夠認識到空氣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固體、液體與氣體的區(qū)別,但是對空氣的性質沒有具體的認識,對于人類利用空氣的性質做的許多事情也是比較模糊。

三、單元學習與作業(yè)目標

1.基于觀察記錄,有依據(jù)的描述出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并能占據(jù)一定的空間,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知道空氣總是會充滿各處的。能說出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的重要意義。能用事實證據(jù)表達空氣受熱后會上升,受冷后又下降,空氣的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

2.能運用多種感官和選擇恰當?shù)墓ぞ摺x器,觀察并描述實驗中所反映出來的空氣的特征及現(xiàn)象。會制定簡單的試驗計劃,能用語言、繪畫、文字等形式組織、整理信息。能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

3.認同以圖標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能如實講述事實,不盲從。當發(fā)現(xiàn)事實與自己原有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說話的證據(jù)意識。具有分析、反思、嘗試運用多種探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意識。

4.知道空氣是重要的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huán)境。明白人類利用空氣的性質能改善生活,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四、單元作業(yè)設計思路

1.研讀課程標準,理清教學內容,分析教學背景;

2.對教材、學情、作業(yè)進行合理分析,科學制定單元學習目標和內容;

3.優(yōu)選課內外資源,科學設計作業(yè)內容,有效達成作業(yè)目標。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能做到有機承接,有效的設置作業(yè)結構的能力層級。

4.作業(yè)設計基本流程:明確作業(yè)目標、選取情景素材、設定問題任務、設計評價標準和方式。

5.作業(yè)內容結合重難點來設計,難度和容量適中,不加重學生的負擔??紤]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差異,根據(jù)科學學科的特點按比例設計基礎性作業(yè)、提升作業(yè)和拓展作業(yè),作業(yè)設計分層次,有梯度,便于學生選擇和完成。

6.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能反應新舊知識的銜接,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化,實現(xiàn)融會貫通。同時,適當?shù)奶砑犹骄啃院蛯嵺`性作業(yè),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高

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嚴謹?shù)目茖W精神又能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五、課時作業(yè)

第一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填空題:

圖1圖2圖3

(1)如圖1,旗幟招展、柳條擺動,我們就知道了的存在。

(2)如圖2,將一個空瓶瓶口稍微向上傾斜放置水中,發(fā)現(xiàn)瓶口有氣泡冒出,冒

出的氣泡是。

(3)如圖3,拿一個塑料袋,抓住袋口,在空中揮動幾下,然后抓緊袋口,可以

發(fā)現(xiàn)塑料袋變得鼓鼓的,這時,塑料袋里裝滿了。

提高題:

土壤里有空氣嗎?把小土塊放入水中,土塊要輕放,你看到了什么?

拓展題:

(1)制作一個大風車,通過風車轉動來感受空氣的存在。

(2)用手擠壓擰緊蓋子的礦泉水瓶,感受空氣的存在。

2、時間要求:12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填空題:(1)空氣(2)空氣(3)空氣

提示: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但是確實存在于我們周圍,而且空氣的流動會形成風。

提高題:我們可以看到,土塊一進入水中立馬會有大量氣泡冒出,這說明土壤中有空氣。并且空氣還不溶于水。

拓展題:空氣存在我們身邊,空氣流動會形成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這部分作業(yè)是根據(jù)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及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來設計的,先感受空氣的存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然后通過各種感官來感受空氣的存在,通過親身體會來感受空氣的特征。

(2)用土塊實驗說明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各種物體中的,也可以去嘗試更多的物體,石塊中有空氣嗎?紙里有空氣嗎?木頭里有空氣嗎?以此來感受空氣就存在于我們周圍。

(3)讓學生加深理解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確實存在。讓課本知識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

第二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我們石塊占據(jù)了水的空間()

(2)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它不占據(jù)空間()

(3)杯子中的紙不濕,是因為空氣把水隔絕了。()

(4)水和空氣共同的特點是都占據(jù)空間。()

(5)薯片的包裝可以說明空氣占據(jù)空間。()

實驗題

圖1圖2

圖3

(1)氣球在空氣中很容易吹起來。那么把氣球放在礦泉水瓶中,還會吹起來嗎?試一試,解釋為什么呢?(圖1)

(2)把氣球依然放在瓶子中,你能想辦法把它吹起來嗎?說說你的方法。(圖2)

操作題

噴泉很美,利用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原理,你能制作出一個小噴泉嗎?(圖3)

2、時間要求:15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和提示

(1)判斷題:空氣是確實存在的,不僅存在,還像其他固體,液體一樣占據(jù)一定的空間。

(2)實驗題:空氣占據(jù)一定的空間,所以瓶子中的氣球不能吹起來。如果在瓶底錐個小孔以后,瓶子中的空氣被擠壓出去不占據(jù)空間了,氣球就可以吹起來。(3)瓶蓋打開,空氣進入瓶中,占據(jù)空間,使水通過小孔流出,形成噴泉。幫助我們理解空氣占據(jù)空間??諝庹紦?jù)空間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基礎練習設計由簡到難,循序漸進,既讓學生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又知道空氣占據(jù)空間這個基本事實。對教材、學情、作業(yè)進行合理分析,科學制定作業(yè)目標。

(2)實驗題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證明空氣是占據(jù)空間的,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解釋,讓孩子們更能體會空氣占據(jù)空間的事實。作業(yè)內容與教學目標重難點相匹配,凸顯學科特點和學習重點

(3)讓學生加深理解空氣的存在并和其他物體一樣占據(jù)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己思考實驗方法,提升孩子的動腦動手能力。通過查閱資料,培養(yǎng)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了解皮球充入空氣會變硬,輪胎打入壓縮空氣能承重,壓縮空氣門,剎車等等,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都能說明空氣占據(jù)空間。

第三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用注射器壓縮空氣,壓縮越大,使用的力就越大。()

(2)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大小是不可以改變的。()

(3)因為空氣沒有體積,所以可以被壓縮。()

(4)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可以產生彈力。()

(5)水和空氣共同的特點是都占據(jù)空間。()

提高題

(1)試管中是物質是。

(2)實驗說明。

(3)請用畫圖的方式表明理由。

(4)說一說這個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拓展題(選做)

(1)探究壓縮空氣的力量:

準備一根細線,上面穿著可以自由活動的吸管。將不同充氣量的氣球綁在吸管上,打開噴氣口,測量它們移動的距離。

(2)制作一個空氣壓縮槍:

用注射器吸入一些空氣。將橘子皮堵在注射器管口。用力壓活塞,管口處的橙子皮會像子彈一樣發(fā)射出去。

2、時間要求:15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1)判斷題:空氣有體積,而且體積是可大可小的??諝獗粔嚎s時會產生彈性,壓縮的越大,彈性越強,彈力也越大。

(2)提高題:試管中的物質是空氣,這個實驗說明空氣

沒有固定的體積,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氣球會彈起來就

是這個道理。

(3)拓展題:

氣球顏色粉色綠色紫色

充氣量少量中等較多

距離(厘米)實際測量數(shù)實際測量數(shù)實際測量數(shù)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練習設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既讓學生掌握空氣占據(jù)空間這個基礎知識,又可以讓學生掌握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的基本技能。

(2)通過對比實驗證明空氣是占據(jù)空間的,并且這個空間可以被壓縮和拉伸的,在體驗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可以感受到壓縮的空氣具有彈力這一概念。

(3)加深理解壓縮空氣可以產生彈力這一概念,同時深化這一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讓知識走進生活,讓科學與實踐相互聯(lián)系。

第四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空氣被壓縮后,質量變小。()

(2)空氣很輕,用打氣筒打氣時,多打一筒或者少打一筒都沒有關系。()

(3)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質量和重量是一回事。()

(4)“空氣質量好壞”中的“質量”和“一袋空氣的質量”中“質量”同一個

概念。()

填空題

(1)在探究空氣是否有質量的實驗中

選用豆子作為平衡物的好處是豆子容易得

到且單體質量,個體差異,方便

通過增減數(shù)量對天平平衡狀態(tài)進行觀察和

控制。

(2)天平兩端分別放有兩個充滿空氣的氣球,此時天平左右兩端處于平衡

狀態(tài),把右側氣球中的氣體放掉,天平會向端傾斜,這是因為空氣。

選擇題

利用簡易天平測量空氣質量實驗中,()不會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A.在天平的一端多掛幾個氣球

B.把氣球充更多的氣

C.把木條換成更長更粗一些的

D.將右邊的木塊換成鐵塊

操作題

請根據(jù)右圖說明空氣為什么有質量,為什么打進去的空氣越多質量越大。

2、時間要求:12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判斷題:(1)╳(2)╳(3)√(4)╳

填空題:提示:選擇豆子作為平衡物,因為豆子單體質量小,個體差異小,空

氣質量小,所以正合適;由于空氣是有質量的,如果把氣體放掉,那么氣球會變輕。

選擇題:D提示:空氣是有質量的,天平只要兩端等質量,就會平衡。

簡答題:空氣是由顆粒組成的,這些顆粒是有質量的。打進去的空氣越多,空間內顆粒就越多,質量就越大。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設計既讓學生掌握空氣是有質量的這個基礎知識,又形成空氣的質量是可以被檢測出來的基本技能,自然而然的鞏固了課堂實驗的過程。

(2)以圖片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和說明空氣占據(jù)一定的空間且有質量的概念,也進一步鞏固了天平的認識。

第五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因為同一個袋子裝空氣,所以無論打氣筒打入多少空氣所得的質量都是

相同的。()

(2)一袋空氣的質量和一個雞蛋的質量差不多。()

(3)和相同體積的水、石頭相比,空氣的質量很輕。()

選擇題

(1)利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在用物品來恢復平衡時,應選擇()

A.一個一個加入

B.多個一起加入

C.一次性全部加入

D.先一個一個加入,再大量加入

(2)用簡易天平秤充足氣的皮球,結果比未充氣前多了2粒豆子的質量,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空氣有質量,但是質量很輕

B.空氣有質量,而且很大

C.空氣可以被稱量

D.空氣會被壓縮

(3)如圖:如果把已經平衡的皮球內的空氣放出一部分后,再把皮球掛上去,

天平最終會怎樣?()A.左側傾斜

B.右側傾斜

C.保持平衡

D.左右晃動

操作題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利用電子秤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給你一個電子秤,你怎樣秤一個皮球內空氣的質量。

2、時間要求:15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判斷題:(1)╳(2)╳(3)√

提示:(1)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那么打進去的空氣變多了,質量也會變大。

(2)選擇豆子來做平衡實驗,就知道空氣的質量是很輕很小的。

選擇題:(1)A(2)B(3)A

提示:(1)因為不知道空氣質量的大小,只能一個一個的加入。(2)本來:皮球的質量=豆子的質量。現(xiàn)在:皮球+空氣=豆子+2粒,所以這2粒豆子的質量就是空氣的質量。

操作題:可以先稱出未充氣時皮球的質量,然后稱出打滿氣的皮球質量,差值就是皮球內空氣的質量。注意實驗至少重復三次。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鞏固課堂的實驗的過程,讓學生明白空氣有質量且質量很小,也從可逆的角度反向驗證了空氣有質量。通過不同形式的題型練習可以促進知識與能力的轉換,實現(xiàn)融會貫通。

(2)操作型的實踐性作業(yè),可以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六課時

1、作業(yè)內容

選擇題

(1)塑料袋里的空氣加熱后會()

A變重B膨脹C下降D變小

(2)炒菜的時候,熱氣總是向()飄

A上B下C四周D外

(3)孔明燈上升的原理()

A孔明燈用的材料比較輕B受風力作用

C熱空氣上升D空氣可以被壓縮

提高題

(1)抽油煙機往往掛在煤氣灶的上面,你知道什么原因嗎?(2)說一說地暖為什么裝在地下,空調為什么裝在上面呢。

(3)熱氣球下降是通過()

A改變熱氣球體積B放出熱空氣,讓冷空氣流入

C加熱內部空氣溫度D改變熱氣球形狀

操作題(選做)

圖1圖2

(1)將紙杯掛在簡易天平上保持平衡,此時在其中一個紙杯下點燃蠟燭,天平會怎樣傾斜呢?(圖1)

(2)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個走馬燈,感受空氣被加熱以后所發(fā)生的變化。(圖2)

2、時間要求:15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選擇題:(1)B(2)A(3)C

提示:空氣除了具有無色無味,占據(jù)空間容易被擠壓特征外,還有受熱膨脹變輕的特點,運用這些特點,制作了熱氣球。

提高題:

(1)提示:空氣受熱會膨脹變輕,往上飄,所以抽油煙機放在煤氣灶的上

方。

(2)提示:制冷時,空調的冷氣比環(huán)境中熱空氣重,冷氣會從上至下流動起來,空間內會很容易涼快起來。而地暖則反之,所以地暖一般裝在地下。

(3)B提示:熱氣球的基本原理是熱脹冷縮。當空氣受熱膨脹后,比重會變輕而向上升起。熱氣球上升時,把球囊內的空氣加熱,空氣排出使其變輕,重力小于浮力就可以使氣球載重升空;熱氣球下降時則停止加熱,冷空氣又進入球囊,氣球的重力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時便下降。

操作題:

(1)通過模擬實驗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2)能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一個走馬燈,感受空氣對流的存在。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基礎練習設計通過生活中的常識,引導學生知道空氣受熱會膨脹,變輕,從而會上升,加深熱氣球上升的原理。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

(2)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考察孩子對空氣受熱膨脹,變輕的特性,并知道空氣的這一特性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3)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yè)的設置,能夠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課內外的優(yōu)質資源有效的利用起來,同時也把科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在理論知識的引導下,和父母一起親子游戲,在增強親子關系的同時,進一步理解空氣受熱膨脹變輕的特征,一方面增強了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七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我們搖動扇子,會使空氣流動,從而產生風。()

(2)通過風的實驗時現(xiàn)象,可以看出風的形成與溫度有關。()

(3)樹枝的搖動是因為空氣流動形成的。()

(4)白天陸地溫度比海面高,所以風是由陸地吹向海洋。()

(5)當氣流不穩(wěn)定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龍卷風,其危害性很大。()

填空題

下圖是海陸風白天和晚上的形成過程,回答問題。

(1)白天陸地溫度,海面溫度,風是由吹向。

(2)夜晚陸地溫度,海面溫度,風是由吹向。

(3)空氣受熱會,周圍的冷空氣會,從而形成風。

拓展題

(1)用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制作風形成的簡易裝置,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能解釋風形成的原因。

(2)查閱資料,了解臺風,龍卷風的形成原因。

2、時間要求:15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判斷題:(1)√(2)√(3)√(4)╳(5)╳提示:風的形成是空氣的溫度不同,空氣從氣溫低的地方流向氣溫高的地方,這樣就形成了風。

填空題:提示:白天陸地溫度高,海洋溫度低,風從海洋吹響陸地。夜晚陸地溫度高,海洋溫度低,風從海洋吹響陸地。

拓展題:提示:可以網(wǎng)絡搜索制作步驟。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基礎練習設計通過生活中的常識,讓學生知道風的形成原因,激發(fā)探究風的形成興趣。

(2)通過海陸風的形成過程,進一步了解風的成因,風是由于空氣受熱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起到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鞏固作用。

(3)在理論知識的引導下,和父母一起親子游戲,在增強親子關系的同時,也通過實驗增強了孩子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

第八課時

1、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動物,植物和人都離不開空氣。()

(2)空氣是一種單一的氣體。()

(3)空氣和水一樣都可以流動,它們都是液體。()

(4)沒有空氣,物體是不能燃燒的。()

(5)我們可以利用空氣來發(fā)電。()

填表題(具有的特征打√,不具有的特征打╳)

項目是否占據(jù)空間是否有質量是否能流動是否被壓縮

空氣

金屬

操作題

(1)制作一個風車,通過風車轉動來感受空氣的存在。

(2)查閱資料了解空氣在動物、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

用,以及空氣在人類生活中的利用。

2、時間要求:15分鐘

3、評價設計

參考答案或提示

判斷題:(1)√(2)╳(3)╳(4)√(5)√

提示:空氣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填表題:

提示:空氣、水和金屬是常見的氣體、液體和固體,它們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比如三者都占據(jù)空間,都有質量。空氣容易被壓縮,水和金屬不易壓縮,空氣和水具有流動性,金屬則不易流動。

項目是否占據(jù)空間是否有質量是否能流動是否被壓縮

空氣√√√√

水√√√╳

金屬√√╳╳

操作題:提示:(1)制作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制作過程中注意安全,尤其是扇葉轉動時,不要碰觸身體。(2)完成后,分享給父母或同學。

4、作業(yè)分析與設計意圖

(1)鞏固基本知識的同時,讓孩子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2)通過比較空氣,水和金屬三種物體來鞏固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不同物體的特征。

(3)通過風車小制作和查閱資料,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加強學生對空氣的保護意識。

六、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

(一)單元質量檢測作業(yè)內容

判斷題:

1、空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紙里也有空氣。()

2、在一個空盒子里,空氣只會占據(jù)一大半的空間。()

3、測量10筒空氣的質量時,在皮球中充10筒空氣后掛在天平的一端,在另一端用綠豆平衡,綠豆的質量就相當于10筒空氣的質量。()

4、太陽的熱量會導致空氣的冷熱變化,從而形成大自然的風。()

5、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變大。()

選擇題:

春天的田野,我們感受到花香撲鼻,那么此時的空氣是()

A.臭的B.香的C.無味的D.靜止的

下列物品中,運用了“空氣可以被壓縮”這一性質是()

弓箭B.電風扇C.籃球D.孔明燈

做熱氣球實驗時,點燃蠟燭,過了一段時間,塑料袋是()

A.癟癟的B.摸起來冷冷的C.能自己立起來D.蠟燭會滅掉

探究題:

9.某同學在家里探究“空氣是否有質量”,他用小木棍制作了一個簡易天平,然后在其兩端各掛了一個氣球,如圖1所示。

圖1圖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