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在環(huán)城路的小嚴鳳英_第1頁
吳瓊,在環(huán)城路的小嚴鳳英_第2頁
吳瓊,在環(huán)城路的小嚴鳳英_第3頁
吳瓊,在環(huán)城路的小嚴鳳英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吳瓊,在環(huán)城路的小嚴鳳英

年輕的藝術家吳瓊是一位熱愛家鄉(xiāng)的人。她在北京的中國廣播藝術博物館工作,經(jīng)常返回安徽為家鄉(xiāng)人民表演。今年的元月初,她在合肥的安徽大劇院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主持演出了兩場名為“回家——吳瓊2008新年演唱會”,當年的同窗,今日之名家也都來友情相助,場場爆滿,好評如潮,頗有轟動效應。作為多年相處、相知、合作又曾有過師生之情,我們感動之余,也分享到了這份成功的喜悅和觀、聽眾們給予的熱情歡樂與欣慰。吳瓊是上世紀70年代考進安徽省藝術學校戲劇科黃梅戲班的,當時這位扎著兩個辮刷子的小女孩,活潑、愛動,喜歡唱。經(jīng)過了五年的嚴格訓練,刻苦的學習,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錄用了。他們這個班被同時錄用的還有馬蘭、楊俊、吳亞玲、袁玫四位女生,她們五位小女孩由于在省藝校的扎實功力,到了劇院后又勤學苦練,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進步,于是她們被譽為黃梅戲劇院青年女演員中的“五朵金花”。同時分配到該院的還有五位男生,他們也是男生中的佼佼者。“文革”后是個“痛定思痛”的特殊年代,百廢待興。大家都非常珍惜寶貴的時光,努力地學習各自的專業(yè),老、中、青概莫能外,剛入省藝校的孩子們也是如此。吳瓊就是他們中的一位。分到省黃梅劇院后,除了正常上班時間的基訓、排練、學習之外,他們每天早晨天剛亮就到環(huán)城路的城河邊喊嗓、練聲,我每天早晨跑步時都能看到這幾位可愛孩子,在城河邊“啊”、“咿”的勤奮身影。進入嚴寒的冬季后我仍在晨練,但站在雪地里練聲的,往往只有一個人了,她就是吳瓊。我和丁俊美雖然當時都不在省黃梅劇院工作了(一個在省藝術研究所,一個在省藝術學校,但還住在一個大院里,經(jīng)常能看到吳瓊身上挎著一個進口時髦小巧的盒式磁帶隨身聽。當時她聽的內容主要是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主唱的《天仙配》、《女附馬》、《牛郎織女》以及《夫妻觀燈》、《打豬草》等名戲名段。1980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首次應邀赴香港演出,她就在經(jīng)典名劇《女附馬》中扮演了女主角馮素珍;《天仙配》中扮演了四姐。由于吳瓊對嚴鳳英的演唱在潤腔、吐字、韻味和情感的表述有著執(zhí)迷的追求,功夫不負有心人,于是人們把吳瓊的演唱譽為“小嚴鳳英”。任何門類的藝術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模仿的階段,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只能是手段,不是目的。1984年劇院決定讓劇作家王冠亞先生執(zhí)筆把中國五大民間傳說故事《神話》之一的《孟姜女》改編成黃梅戲,其他四個《梁山伯與祝英臺》、《董永遇仙記》、《牛郎織女》和《白蛇傳》黃梅戲都演過了,只有這個戲還未被搬上黃梅戲的舞臺。當時吳瓊的演唱水平很被團里重視,于是決定女主角孟姜女就讓吳瓊擔當。這個戲她在演唱和表演上既無法模仿,也無鑒可借,只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摸索、探討、尋找。反復地、刻苦地試驗,她雖有些誠惶誠恐,但一直信心十足,胸懷鴻鵠之志。黃梅戲傳統(tǒng)唱腔的音域,一般都在八至十度上下,“文革”前改編、創(chuàng)作的新腔,也只在十二度上下?!睹辖返墓适陆Y構是個東方的、中國式的大悲劇,主要人物的情感流變非常復雜,要想在唱腔音樂方面準確地表現(xiàn)人物的復雜而悲慟的內心世界,除了深邃的唱詞、感人的旋律(含轉調的運用),必要復雜多變的節(jié)拍、節(jié)奏和配器等技法外,一定的音域寬度也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戲的音域,在幾個重點唱段里都拉開到了兩個八度,這是黃梅戲的唱腔中首次出現(xiàn)寬音域。由于吳瓊的堅韌不拔、苦學多思,作曲家們要在黃梅戲的一個唱段里突破兩個八度的夢想,終于在吳瓊身上實現(xiàn)了!公演的那天,她在演唱《夢會》一場,抒情時聲輕腔柔,醇厚而甘美,引人入勝;演唱《哭城》一場中十分多鐘的一個大段詠嘆,當唱到悲慟時,帶有金屬的鏗鏘聲,唱得撕心裂肺,沁人肺腑,催人淚下。吳瓊的辛勤拼搏終于取得了她企盼的成果,大家都為她而高興。第二年她在移植劇目《春草闖堂》和新創(chuàng)作的廣播劇目《鳳靈》中都擔任了主要角色,出色的演唱廣為人們矚目。吳瓊在藝術道路上是位勇于求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青年演員。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音像事業(yè)方興未艾,上海、安徽、湖北、廣東一些廠家開始錄制吳瓊的黃梅戲唱腔選段出版盒式磁帶,吳瓊并沒停在這個層面上,當時港、臺的一些歌星的音帶在大陸也開始流行,吳瓊曾想:臺灣歌星鄧麗君不就是唱黃梅調起家的嗎?香港的歌星奚秀蘭是安徽人,也會唱黃梅調,我不是也可以跨跨“界”,把有黃梅戲旋律韻味的歌曲用通俗的技法唱嗎?從1985年,她摸索著與詞、曲作家們合作演唱了一批名為“黃梅歌”的通俗歌曲,其中象《啊,小石橋》、《雨打農家竹籬笆》、《悄悄話》、《一彎新月》、《逍遙游》等,演出后頗為青年人喜歡,于是出版了盒式音帶。安徽文藝出版社于1986年還先后出版了兩本黃梅歌的專輯,一本名為《黃梅歌》,另一本名為《悄悄話》。1987年吳瓊為了探討發(fā)展自己的演藝道路,她冒著一定的風險,組建了一個“吳瓊藝術團”。吳瓊作為黃梅戲演員,又唱民歌和通俗歌曲,她的演唱名氣越來越大,1992年她調入了中國廣播藝術團,成為一名獨唱演員,從國內唱到國外,從亞洲唱到歐洲、美洲,但始終讓她魂牽夢繞、情有獨鐘的還是哺育她成長的家鄉(xiāng)的優(yōu)美傳統(tǒng)藝術——黃梅戲。她曾坦言:“在藝術道路上,我曾做過不少嘗試,也曾游離多種選擇,最終讓我無法舍棄的是黃梅?!彼粌H經(jīng)?;匕不找愿鞣N不同的組團形式演出或演唱黃梅戲,她還自籌資金,費盡心思、迎著很多困難,周密地策劃并自己擔綱主演了“百集黃梅戲戲緣系列”,把黃梅戲的或傳統(tǒng)、或改編、或移植、或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劇目錄制成VCD出版發(fā)行,在社會上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全國有不少的黃梅戲愛好者自稱是“吳迷”。這些劇目從花腔小戲《打豬草》、《夫妻觀燈》、《游春》到大戲《天仙配》、《女附馬》、《羅帕記》、《春香傳》、《梁祝》等等,包攬面甚為寬廣。吳瓊在藝術上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去年她幾次專程來安徽,打算組織一臺名為“回家”的2008新年演唱會,借以回報安徽人民對她的培養(yǎng),也可以用這樣一臺以黃梅戲聲腔為主并帶有綜合性質的演唱會到北京、上海等地去演出,弘揚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戲曲音樂藝術。之所以要選擇在2008年,因為這一年是嚴鳳英含冤辭世的40周年,吳瓊要用演唱會的形式獻給黃梅戲的一代宗師以及所有支持過她并熱愛黃梅戲的師友和鄉(xiāng)親們。吳瓊濃郁而誠摯的鄉(xiāng)情深深地感動著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今年的冬季是合肥二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寒冷,但吳瓊演唱會的那兩天觀眾的“熱”勁兒也是少見的高漲。她把演出分為四個篇章進行:懷念大師,三生有緣,姹紫嫣紅和如約而至。二十幾個曲目既有黃梅戲各歷史階段名劇的名段,如《小辭店》、《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江姐》等,也有民歌《摘石榴》創(chuàng)作歌曲《三生有緣》、《青藏高原》和歌劇《小二黑結婚》的選段等,主要還是黃梅戲的唱段。在“懷念大師”中她演唱的花腔小戲《打豬草》、《蘭橋汲水》、《夫妻觀燈》、《補背褡》、《新八折》和大戲《小辭店》、《春香傳》、《江姐》、《牛郎織女》中的選段,以及“如約而至”中的《天仙配》、《女駙馬》,全是嚴鳳英生前唱過并有音響或音像存世的作品,大家聽了特別親切、動情。在那些散發(fā)著泥土芳香的小戲的唱段中,吳瓊甜美、明亮的歌喉,處處都充滿著嚴鳳英演唱中特有的圓潤、質樸、流暢與溫馨;在大戲《小辭店》、《女駙馬》、《江姐》等戲的唱段中她對人物的感情、曲調的內涵和黃梅戲唱腔的風格、特色詮釋得細膩而深刻,嚴鳳英那十分耐人回味的清醇、婉轉,在吳瓊身上得到了完善的傳承。有人說吳瓊是最能“折騰”的人,一會兒唱戲,一會兒唱歌,民族、通俗、美聲她都想涉足。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有兩個不同的身份——戲曲演員、歌唱演員。我一直執(zhí)著地想把它們合二為一?!睂嶋H上在吳瓊身上所體現(xiàn)的既有鍥而不舍的堅強精神,又有自強不息的意志追求。在“回家”的演唱會上,她有幾個高難度的唱段多次讓場內的觀眾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有的還夾雜著發(fā)自內心的歡呼聲。這些唱段有《漁網(wǎng)會母》中的“左牽男右牽女”,有三年前為她新編寫的《紅羅帕》中的“一見羅帕痛在心”以及上世紀80年代她首演的《孟姜女》中的“夢會”和“哭城”。這些唱段對演員在行腔、吐字、音域的擴展,力度的變化以及對不同受壓女性情感表達,內心世界的揭示和劇種的特色、風格的把握都要求非常嚴格。吳瓊的演唱情感充沛內在,聲音挺拔明亮,既富有彈性,更具有魅力,何止是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她那迷人的感召力在激情高昂處,常使觀眾嗓子發(fā)梗,潸然淚下,真乃古人云:“一聲唱到融神處,毛骨蕭然六月寒”,主持人白燕升常被吳瓊繪聲繪色、情深意切的絕妙演唱,打動得贊美聲不斷。中國的戲曲藝術源遠流長,豐富多姿。黃梅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瑰寶。衷心地祈望這一優(yōu)秀藝術能有更多更好的佳作問世,也祈望黃梅戲的旦角能有更多的嚴鳳英、吳瓊出現(xiàn)。時白林,男,1927年出生于安徽蒙城的一個農民家庭。1948年年底高中畢業(yè),1949年2月考入華東大學江淮分校,1951年8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干部專修班,師從黎英海、陳銘志、鄧爾敬教授學習作曲,1953年2月畢業(yè)后回安徽。曾先后任安徽省文工團演奏員,省文化局音工組創(chuàng)作、研究員,省黃梅戲劇團作曲、指揮、業(yè)務團長、省藝術研究所音舞室主任、國家一級作曲、省音協(xié)副主席,中國音協(xié)第三、四屆理事、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長,中國戲曲學院客席教授,貴州大學藝術學院、福建師大音樂學院研究生輔導等職。主要音樂作品有:電影《天仙配》、《牛郎織女》、《生死擂》(均合作)、《女駙馬》、《孟姜女》;電視劇《劈棺驚夢》;舞臺黃梅戲《江姐》、《劉三姐》、《梁山伯與祝英臺》、《雷雨》、《徽商胡雪巖》等;舞劇《劉海戲金蟾》;話劇《豐收之后》;廣播劇《鳳靈》等79部。聲樂作品有《落花曲》、《啊小石橋》、《祖國的黃山多么美》、《青山記得我》等50余首。論文,隨筆有《從青、徽、黃的興衰看中國戲曲音樂的發(fā)展》等1〇〇余篇。著、編有《黃梅戲音樂概論》、《泗州戲音樂介紹》、《時白林自選文集》和主編《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