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命與生命的棲息之地從哲學人類學背景管窺旅游審美
關于景觀美學的人類學思考,只有從生命與人類棲息地之間的關系、人類生存的藝術感知和詩歌哲學的角度,才能揭示旅游景觀美學的存在和意義。一、思考生活的人文化與文明的積累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沒有這樣的基礎,人類就退回到了野蠻或蒙昧時代。非常不幸的是,高度發(fā)達的現代文明給20世紀下半葉的人類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諸如城市人口膨脹、高度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擁擠不堪的交通、叢林般高聳的鋼架混凝土構造、單調呆滯的住宅區(qū)。面對龐大的沒有情感交融的社會機器,人類文明將異化。盡管人們雄心勃勃地征服自然,一代代積累起了豐厚的物質財富,雖然住進新蓋的樓宇而靈魂卻仍在戶外淋著雨,生活本身落入一種到處尋找家園的彷徨狀態(tài)。被摩天大樓包圍,人們何以遙望藍色天際的云朵或變幻無窮的彩霞?被電視占據,那來夏日里仰望星空的夢幻時光?且不說古雅的田園牧歌,就是一方無塵的綠茵草坪,一片蘊藏生機的春泥,也成為當代人生存環(huán)境中彌足珍貴的詩意點綴。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只要有那么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財力,就會迅速擺脫一切就緒的久居環(huán)境,去找尋原生態(tài)的山川、大地、河流、湖泊、海洋,空氣和陽光。去找尋自農耕文明結束后久違了的做自然之人的感覺,去重溫腳踏大地頭頂藍天矗立于天地間的自信和真實的自我。這種行為和心理正昭示著被旅游蘊涵著的人類生存方式和人的靈魂棲息條件的現代意義。自產業(yè)革命后加劇了的人類根本性的生存質量問題,從整體層面及大眾生活領域呼吁出來,可說是20世紀中以后的大眾旅游熱,但就它被思想家及詩哲們的覺悟與闡述,可追溯到200年前的浪漫美學思潮。誕生在德國的浪漫美學的根本精神,就是要解決人生的皈依問題、人的價值問題。例如,在海德格爾的藝術沉思中,地球永遠是人類繁衍生存的基地,它是人類的母親,而在它遭受破壞和蹂躪時,這個信念更應該復歸。海德格爾通過對梵高繪畫中一雙農婦勞動后的鞋的描繪,表達了他關于人類與大地情感的理解。在劉小楓的著作中這樣引述著:“從鞋具磨損的內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著勞動步履的艱辛。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舊農鞋里,聚積著那雙寒風料峭中邁動在一望無際的永遠單調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堅韌和滯緩。鞋皮上粘著濕潤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臨,這雙鞋底孤零零地在田野小徑上踽踽獨行。在這鞋具里,回響著大地無聲的召喚,顯耀著大地對成熟的谷物的寧靜的饋贈,表征著大地在冬閑的荒蕪田野里朦朧的凍冥?!?P229)對一雙破舊鞋子的這番充滿詩情的詠嘆所表達的正是人的生存必須從屬于大地、依賴于大地的情感。因此人類非但不能成為自然的主人,而應該成為地球家園的呵護者,同時世界萬物也正是在人類生活的世界中才獲得了它們各自充分的展示,所以人類要接受大地的恩典,保護大地本原的所有,也就是人類與大地關系的詩意所在和人類生存的詩意所在,更是人類未來命運的詩意所在?!叭嗽娨獾貤釉诖舜蟮厣稀?另一位浪漫美學詩哲荷爾德林的這一詩句,不僅被海德格爾等西方哲人反復吟誦,而且也為今天許多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意義的人所關注。詩意地棲居,實際上是一幅人類生活的理想圖景,它反映并代表了人類生活藝術化和審美化的當代取向。今天,人們重新呼喚生命體驗,正是希望通過還生命以充盈的詩性和感受力,慚復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親昵和諧關系,以達到人類在地球上“詩意棲居”的目標。人之為人,并不只是在于他能征服自然,而在于他在自己的社會生活中,構造出一個符號化的天地,正是這個符號化的世界提供了人所要尋找的意義。如果說這個世界原本沒有意義,那么,人就要創(chuàng)造出意義。最偉大的詩人的藝術,在于它能創(chuàng)造一種情結,正是在這種情結中,人類生活的內在關聯及其意義才得以呈現出來。所謂審美,實際上就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面對大地給自己繪出的一個意義世界。只有居住在、生活在這個富有意義的審美世界中,人才不至于被愚蠢、錯亂、荒誕置于死地。人應該把自己的靈性彰顯出來,讓整個生活世界籠罩上一種虔敬的、富有柔情的、充滿韻味的光環(huán)。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才能居住下去。這一點大概就是“詩意棲居”的現實體味。海德格爾所處的時代自然所受到的破壞與掠奪令人觸目驚心,但是海德格爾的呼喊卻曲高和寡。值得慶幸的是,今天他對歷史所作出的前瞻性感悟,已經表現出重大的意義,他自然審美的思想影響不斷擴大。十分顯然,當代人對旅游和審美的追求不是對現實的逃避,也并非要把生活引向縹緲玄遠不知所終的境地。它追求的恰恰就是“人詩意地棲居于這片大地”,一種更加真實、生動,更加切近人類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現在人們討論園林化小區(qū)、旅游建筑、綠色山水城市、生態(tài)居住環(huán)境等等。人們在討論旅游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時,越來越偏重精神因素。人們在討論技術文明與人文關懷對旅游的作用時,更多地強調人文關懷。人們在討論旅游的形式、內容與情感效果、意境感悟時,越來越超出景觀的人為痕跡和程序安排,而是注重自己在旅游中的體驗、感悟所發(fā)揮的娛樂作用和影響。這些現象和趨勢體現了今天旅游觀念中包含的“人及人的生活需求”,這不僅是物質需求,更是情感、審美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反映了人們希望自己的存在與棲居恢復失卻已久的“詩意”,真正走向藝術化、審美化??v然旅游及旅游審美能達到“人詩意地棲居”的追求,那么,鄉(xiāng)村和城市的居家生活難道就不能達到詩意地棲居嗎?二、精神生活的模糊性綜觀人類誕生以來的生產活動,可分解為三種基本方式,即人類自身的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和精神財富的生產。相應地,存在著以這三種方式為主導的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模式。以人類自身生產為主導的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模式,是維持種族延續(xù)的最低級生產。以物質資料生產為主導的社會和生活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動性展現。人類運用自己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力,使自然服從人的需要。由此,人是為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而生產、生活。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說過:“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同時這是人們僅僅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都要進行的(現在也和幾千年前一樣)一種歷史活動,即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P32)馬克思寫下這段話至今已百余年過去了,人類追求物質資料為“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的生產和生活仍在繼續(xù),由此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和人際關系仍在延續(xù)。這也就是人類當今居家生活的現實。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在未來的某個時日,人類會從物質資料為主導的生產、生活中解脫出來,進入到以精神生產為主導的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模式之中。到那時,人與世界的關系是以精神關系為基礎,那是真正符合人性的,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模式。當今的一些社會學家和未來學家曾描述過那樣的生活。如在《第四次浪潮》一書中,作者甘哈曼預測認為:“第四次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多多少少是以我們目前視為休閑活動為中心”的。他歸納出一些活動如:會喚起壯麗、矜持、華麗、敬畏或社會性、宗教性、自然以及與萬物一體性感情的儀式性和藝術性的活動;創(chuàng)造禁忌、圖騰制、戒律嚴格的宗教傳統(tǒng)與習慣;特別為自己而進行的讀書、著作、繪畫、演出、作曲、工藝制作;觀光、游戲、競技、儀式性行事、展覽會、公演;美食主義者到處品嘗佳肴,貴族形式主義者的生活樣式,享樂主義者以家庭為中心的價值觀,包括訪問、招待和聚會;狩獵、釣魚、郊游、露營、泛舟;學習和利用趣味性技能;非經濟性動機的園藝、管理、室內裝橫、手工藝品使用等;會話、議論、討論、政治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大部分的福利、社會保障機能;其他的度假,如改變情緒,擴大經驗、冒險、興奮、娛樂,等等。難道未來的人整天就這樣過日子?面對這樣的預測,人們會產生許多疑惑,再說,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并不存在一致認可的生活模式呀。對于超越了當代人思維界限的這些預測,事實上并不被人們所重視。然而有一點從甘哈曼的預測中透露出來,那就是未來人類精神生活的各種活動有很多是與當今的旅游生活相一致的,而旅游已經在世界各地蓬勃興起。旅游生活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進入的審美的藝術化生活,旅游審美活動正演繹著人類精神生產為最高方式的人類的未來生活。當今人們的居家生活在追逐物質利益中形成了牢固的事務之鏈。朱光潛先生曾說:“人們迫于生存競爭的需要,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費于飲食男女的營求,這豐富華嚴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無其他意義,所以美感上的‘距離’往往極難維持”。(P22)在這種“全副精力費于飲食男女的營求”生活中,人們的行動和意識是一致的。滕守堯先生曾專門分析了人們的日常意識,他說:“日常意識是一種受功利性的有限目的遙控的意識。在這種意識中,我的思路就象乘上快車,直向目的地開去,并不在中間做任何停留,從開始到目的達到,中間這段時間的消耗,完全是一種手段,似乎沒有什么價值。如何才能使這種日常意識中斷,或是使它由‘開快車’轉向‘徒步旅行’呢?”(P82)日常的居家生活從早到晚排列著的事務像一環(huán)環(huán)緊緊相扣的鎖鏈。這當中的意識就是“我的思路就象乘上快車,直向目的地開去,并不在中間做任何停留?!痹诿刻斓纳钪?我們或許要坐巴士,也會觀賞花園中的花草或聽聽音樂什么的。然而,這些活動是兩件事由之間的過渡,或者說坐巴士是追逐物質利益的需要。這和外出旅游坐上交通工具是完全不同的。觀賞花草是為辦別的什么事而順便,即便是晚飯后的散步,這散步的休息是為了再去做別的事,散步前后的事相連組合成鏈條,散步的意義也只是成了過渡。這同樣和旅游生活中的觀賞景色不盡相同,其意識表現就是“從開始到目的達到,中間這段時間的消耗,完全是一種手段,似乎沒有什么價值”。和作為手段的觀賞不同,旅游觀賞本身就是生活目的和全部。朱光潛先生說:“但是偶然之間,我們也間或能象叔本華所說的,‘丟開尋常看待事物的方法’,見出事物的不平常的一面,于是天天遇見的、素以為平淡無奇的東西,例如破墻角伸出來的一枝花,或是林間一片陰影,便陡然現出奇姿異彩,使我們驚訝它的美妙。這種陡然的發(fā)現常象一種‘靈感’或‘天啟’,其實,不過是由于暫時脫開實用生活的約束,把事物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觀賞罷了。”從朱、滕二先生所表達的意思中,我們已認識到日常為追求物質財富的生活中,類似藝術觀賞的精神生活是偶然的、過渡的、暫時的,是被物質生活所主導和支配著的。然而,日常的居家生活鏈畢竟應該有一個斷開的時候,即“如何才能使這種日常意識中斷,或是使它由‘開快車’轉向‘徒步旅行’呢?”看來,滕先生所設想的“中斷”,不僅指看一場電影,聽場音樂會、參觀一個展覽或閱讀幾小時的小說。這個“中斷”在時間上應有相對的長度,更重要的是生活本身的目的應該不同,它應該是和居家生活有著不同創(chuàng)造目的的一種生活。筆者以為旅游生活就是這樣的一種生活。旅游生活,它是在久居地之外逗留24小時以上卻不導致永久居住的一種生活。這種生活不從事賺錢活動,旅游者把錢花在他們所到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在目的地掙錢。這就充分說明,旅游生活完全不是為了獲得物質財富,它不存在追逐物質利益的功利目的。由此,學者們認為,旅游產品就是一種“經歷”,是一種“體驗”,銷售旅游就是“銷售夢想”。從旅游動機的分析來看,無論國內外學者都提出了追求風光名勝觀賞的、自我完善的審美性動機。如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就明確說到去“自然和國家公園,森林,湖泊,保留自然環(huán)境面貌的地區(qū),皮舟旅行,海濱?!弊鳌懊赖男蕾p”的旅游動機。國內學者的分析如屠如驥、李燦佳、劉純、甘朝有、李光堅等旅游心理學者都明確說到觀賞、審美的動機。如李光堅在其《旅游概論》中說到:“研究的結果表明,人類旅游活動除了因時代的影響而具有不同時代的特點外,還有其自身最本質的特征,這就是審美性、異地性、流動性?!瓕徝雷非蟛粌H是旅游者最普遍的旅游動因,而且貫穿在旅游的全過程和滲透到旅游的一切領域種?!?P419)在羅伯特·麥金托什的著作中,還輯錄了這樣一段話,說:“許多偉大人物都曾對旅游賦予人類社會的意義給予高度評價。旅行是人類最崇高的活動之一。著名希臘政治家梭倫早在公元前就曾說過,旅行的目的是‘看’。看就意味著增進對其他人民、文化和地方的了解與評價?!?P16)看來,觀賞是旅游最古老的,也是其首先被人類認識到,包含在旅游生活中本質特征。旅游生活從主體踏上行程開始,生活也就從這時在人類生產發(fā)展的歷史層面上顯示出與居家生活的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旅游和旅游審美不僅具有美學意義,它還具有哲學人類學意義。那么,從人類生存與完善的歷史演進視角,我們今天應如何來看待旅游和旅游審美呢?三、旅游審美的意義人類自誕生后的遷徙、狩獵、游牧、漂泊、商貿、征伐乃至后來的地理大發(fā)現、移民等等,都不是旅游。但是,它們和旅游有一點是相同相通的,那就是人類生活空間的轉換。今天的地球人類,遷徙和游牧的步履已是十分沉重,漂泊的民族也已逐步融入當地的世居民族,許多轉換生活空間的古老方式失去了市場。代之而起的是互訪交流、旅游和商貿等等,這些是轉換生活空間的當代形式。由此我們可以說:旅游是人類轉換生活空間的當代途徑。今天,定居和廣義上的旅游作為人類生活互補的兩極共同構成人類發(fā)展與完善的圖景。在這里如何定義旅游,旅游起始于何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旅游和定居各自在人性完善和發(fā)展中所處的位置,各自的功能,各自的價值及他們互補結構的合理存在。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旅游和旅游審美是使人達到真正詩意地棲居不可或缺的生命維度。正如充滿審美意趣的人生才是充分發(fā)展的、豐滿的人生一樣,旅游活動只有當其上升為一種審美活動,才會成為真正健康的、充滿意義與生機的活動。審美在根本上是貫穿旅游活動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價值觀念和一種思想方式。它決定著旅游行為的出發(fā)點、方向和宗旨。因此,不要從傳統(tǒng)的獨善其身時的逸世寄托、行吟賞唱;貴族式消磨時光時的閑情逸致意義上去理解當今的旅游審美。旅游審美是當代人被生活的“單向化”所困擾后的生命呼喊,是為恢復本我豐富感覺的一種努力。審美沖動不僅貫穿于旅游的全過程,而且生活藝術化的理想追求也只能在這一過程中得以最后的實現。所以,旅游活動從整個人類發(fā)展史,從人類生命的必要前提來理解,那么它的本身就意味著是藝術化的、審美化生活的實現。生命對美感的追求是天然合理的,審美活動存在著一種推動人類進化的意義。人體的構造并非一旦誕生就凝固不變了,在過去了的數百萬年中,人類曾為自己今天身心的完滿作出過努力。在人類的未來發(fā)展中,無論是身體的構造還是心智的結構都將進一步完美和完善。人類的進步和進化的指向與人類美感指向天然合一。那么在生活中,生命是如何達到對美的追求呢?就個體而言或許可走藝術家的道路,走藝術欣賞的票友之路。然而,這樣的路對全體人類而言是太窄了,其門檻也太高了,再者藝術家和藝術票友不能成為人類劃一生活的標準。旅游審美的生活則不同,它對生活并不要求什么,也不改變什么,它只是將要求轉換生活空間的動機合理地推進為轉換生活空間的行為。其他的,作為旅游者個人而言,那只是讓生命回歸于和自然本然相處的狀態(tài)。那么,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旅游審美的生活正演繹著工業(yè)化以來生活領域中最富藝術化、最富詩化的一頁。就全體人類而言,這是一條惟一可走的生活的詩化和藝術化的道路。在當代旅游活動中,旅游審美的途徑成為一種直接關涉當代人生命感悟及其價值實現的文化重建活動。旅游審美直接就是當代人的生命感悟的實踐和實現方式。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盡管在傳統(tǒng)的美學話語中,人和人的生命存在問題也曾得到過一定的思考。無論是柏拉圖從“理念”的完美性中演繹出來的“美理念”,還是康德所提出的不涉及實用功利和道德目的的“審美判斷力”,特別是馬克思有關“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這一實踐論美學理想等都相當理性地構造了一種從認識論和實踐論說明人的意識及其價值實現的話語形式。然而,這些美學話語,由于沒有能夠具體突出并確切顯示出人的生命動態(tài)形式,也是其常態(tài)形式下本體終極關懷的追求,由此在面對當代以人為本的文化環(huán)境時往往顯得軟弱無力,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其可能具有的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總廚個人述職報告
- 糖尿病護理方案
- 3.3.1鹽類的水解酸堿性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 足跟痛的診斷與治療
- 保護牙齒小班安全教案反思
- 荷塘月色說課稿
- 安踏企業(yè)五年戰(zhàn)略規(guī)劃
- 生物物理學實驗室安全操作
- 機場租賃合同
- 健身中心土地租賃協(xié)議
- 肯布蘭佳領導力發(fā)展戰(zhàn)略課程
- 26個標點符號大全
- GB/T 9115.1-2000平面、突面對焊鋼制管法蘭
- GB/T 7322-2017耐火材料耐火度試驗方法
- GB/T 30790.2-2014色漆和清漆防護涂料體系對鋼結構的防腐蝕保護第2部分:環(huán)境分類
- GB/T 19811-2005在定義堆肥化中試條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測定
- 第5課 文化變革 美術發(fā)展 課件 【高效課堂+備課精研】 高一美術魯美版美術鑒賞
- pep 三年級英語課本人物介紹PPT課
- 2023年北京清華附中小升初考試數學真題及答案
- 希沃優(yōu)化大師操作培訓
- 氧氣吸入法(課堂)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