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西南網絡教育-0066《杜甫研究》大作業(yè)答案_第1頁
2018年12月西南網絡教育-0066《杜甫研究》大作業(yè)答案_第2頁
2018年12月西南網絡教育-0066《杜甫研究》大作業(yè)答案_第3頁
2018年12月西南網絡教育-0066《杜甫研究》大作業(yè)答案_第4頁
2018年12月西南網絡教育-0066《杜甫研究》大作業(yè)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杜甫民胞物與情懷的主要表現。答:先說杜甫的民胞精神。民吾同胞,人人皆同胞,皆吾兄弟,其人性的共同基礎不言自明。這是一種深厚的人道主義情懷。中國文化,本來重倫理情感。不過,儒家愛人思想中,是講究愛有差等的。推己及人,幼吾幼老吾老,是根據血緣親情來推衍愛的范圍的。杜甫對家人--妻子、兒女、兄弟以及親人的感情是深厚真摯的。其《月夜》、《一百五日夜對月》、《元日示宗武》、《得舍弟消息》、《月夜懷舍弟》……等詩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親情。但民胞精神是超越親情的一種更為博大的愛,它不帶功利性,也不受人際關系的影響,是發(fā)自內心的仁愛和同情,具有平等性,充滿溫情。所以,杜甫那些描寫親情的詩篇固然充滿情韻,顯示了詩人的親切的一面,但杜甫那些同情不幸者,關心弱小者,幫助受難者的詩篇更顯示出詩人人性的光輝。這是杜甫迥異于時人,并在歷史上獨具風采的重要因素。杜甫關心人,愛護人,核心是關心人的生存、安全和幸福。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凝結于此。正是這個原因,他批判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反對征兵過程中的非人道行為,反對暴政,反對統治者奢侈腐化,反對橫征暴斂……前面我們從德政的角度指出了杜甫的批判意識,現在從人性的角度反觀,亦可把握杜甫的憂患。批判和德治理想核心的內容仍是對“民”(人)的命運的關懷。具體而論,杜甫的民胞情懷,表現為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對“同胞”生命的關懷,這是屬于終極關懷的內容;二是對生活苦難的關切,此問題與政治密切相關;三是對無助的弱者的同情和幫助;四是對上層人物經歷由盛而衰的境遇表示寬恕與同情。后一點專節(jié)談論。現分別說說前三者。對生命的關懷,是杜甫一生都不曾忘卻的。杜甫自己的憂生不用說,那是憂患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杜甫在關心他人生命時,表現出深沉的情感和鮮明的態(tài)度。杜甫為救房琯而丟官,但對于房琯指揮的陳陶之戰(zhàn)的大敗,卻毫不掩飾其憤怒之情:《悲陳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關于陳陶澤之敗,《新唐書·房琯傳》稱:“初戰(zhàn),北軍不利,琯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廷恩促戰(zhàn),故敗?!彪m然戰(zhàn)敗的責任不能由房琯一人承擔,但作為主帥,是無法辭其咎的。王應麟《困學紀聞》認為“少陵善房次律(琯),而《悲陳陶》一詩不為之隱?!逼渌圆浑[,就是那四萬義軍的鮮血化為陳陶澤水的慘烈景象,是任何一位具有人道精神的人都無法忘懷,不能回避的。即使是與自己友善的人,他讓四萬良家子作了荒魂野鬼,也難以為之回護。這種以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認識是根源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以此來品評人物并不為尊者、友者諱,見出杜甫的正直品格?!侗噗唷肺臆娗噗嘣跂|門,天寒飲馬太白窟。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寫于同時的《悲青坂》,也表現出對陣亡將士深切的悲悼:“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由于安史叛亂,戰(zhàn)爭無情地奪走了人們的生命,杜甫為之深慟傷悼,他寫下了大量的詩篇,表示自己的關切?!笆?guī)兹嗽?,千山空自多。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保ā墩鞣颉罚叭f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昔歸相識少,早已戰(zhàn)場多”(《復愁十二首》之三)“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保ā侗憋L》)“戰(zhàn)血留依舊,軍聲動至今。”(《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述懷》思念家人安危,也勾勒出當時人城命危如絲的慘景:“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山中漏茅屋,誰復依戶牖。摧頹蒼松根,地冷骨未朽。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他反對君王用人民的生命去開拓疆土:“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兵車行》),他揭露貧富不均的嚴重階級對立,民不聊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在動亂的年月,杜甫最關心的是民眾的安危。杜詩中對悲慘世界的描寫之多,確實是空前的。他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來關注這一問題。一部杜詩,讓人無法飄逸輕松灑脫,也主要是他筆下常常發(fā)出的是感天動地的悲吟,畫出的是血淚相和、尸骨縱橫的荒涼,是窮獨叟、寡婦、老嫗……的眾生相。他持久不懈地反對不義戰(zhàn)爭,即使擁護正義戰(zhàn)爭,也反對其中的非人道行為,出發(fā)點都是為了人民的安危。對人民生存權利的關心,是杜甫民胞思想的又一表現。此一內容,與杜甫的仁政理想有關。在本課前幾講所論及的反奢侈,尤其是反誅求的問題,著眼的就是人民的生存權利。這里僅作提示,不再具體論述。對弱者的同情,對無助者伸出溫暖的手,是杜甫民胞精神的最大特色。杜甫一生很少過上安定的日子,更談不上富庶的生活,但杜甫一生又時時刻刻關心著那些比他更為不幸的人,并盡其可能予以最大的幫助?!队殖蕝抢伞纷钅荏w現這種情懷:《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沾巾?!们皳錀椚挝鬣?,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窮困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此詩寫于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大歷二年,767)。詩人此時暫居瀼西一所草堂。生活上靠朋友救濟。草堂前有棗樹幾棵,鄰近一寡婦無以謀生,常來撲棗,杜甫從不干涉,借以表示自己的一點幫助。后來杜甫遷居,將瀼西的草堂借給從忠州來此地任司法參軍的親戚吳郎。吳郎住下后,便將棗樹圍上籬笆。此舉是保護杜甫的財產,也顯然是針對撲棗老婦的。杜甫知道后,立即以詩代簡,勸阻吳郎。理由也很簡單,這是一個寡婦,饑寒交迫,撲棗是迫不得已。正因為如此,不但應該讓她采摘,還應該提供一個較為親善的環(huán)境,讓她感到自然,不致恐懼。想來杜甫以前,顯然是當其撲棗時,便盡量回避,不讓老婦看見自己,還要讓他覺得這是主人棄置的野味。草堂易主之后,老婦對新來的客人本有戒備,而吳郎一插籬笆,便讓老婦感到了新主人的防范,同時讓她覺得自己的行為的違禮。這不是將老婦的最后一點希望泯滅了嗎?以前老婦曾向詩人訴說過官府征求讓人一無所有的悲況,每念及此,詩人便熱淚涔涔。而今自己連這唯一的可以助人的方式也被吳郎中止了,怎能不讓他著急。這首作品的激動人心,在于它反映了詩人仁愛的胸懷和崇高的品德,詩篇充滿了溫情,充滿深厚的仁慈,它超越了孟子推擴仁愛的愛有差等的觀念。這個婦人與杜甫素不相識。幫助朋友和相識的人是容易的。但要幫助不相識的,尤其不同階層的人就不太容易。幫助別人渡過暫時的困難也容易,要幫助無力擺脫貧困者則很難,一個不餓飯的人任西鄰撲棗,本來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不但自己這樣做了,還希望別人繼續(xù)這樣做。更不容易的是,當別人冷漠此事時,他還要提醒別人注意。實際上,當杜甫第一次任西鄰撲棗時,他就自覺地肩負起了一種責任,要盡自己的力量盡可能救助這位寡婦。這種自覺的責任感正是檢驗一切社會良知的標準。盡可能地幫助別人,是杜甫的一貫本色。大到諫諍皇帝(如為房琯),推薦人才(推薦岑參)--這是他在朝短短時期內留下的“政績”,小到“棗熟從人打”(《秋野五首》之一)、“藥許鄰人斫”(《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拾穗許村童”(《暫往白帝復還東屯》),小則小矣,卻并非好施小惠,而是毫發(fā)見真情,體現了詩人相濡以沫,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性格。杜甫是慷慨的,《甘林》詩寫道:“時危賦斂數,脫粟為爾揮”。當鄰居因賦斂過重而缺糧,他毫不猶豫把收獲的糧食分給他們。2、談談杜甫用典與生命悲感的表達。答:3、結合作品《哀江頭》和《哀王孫》理解杜甫的寬容精神。答:《哀江頭》一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味并不是沒有。不過,詩人“哀”于江頭,哀于貴妃之慘死,是面對已死這一既成事實的。詩人悄悄行走在春日的曲江,吞聲而哭,他在哭江山易主,哭君主蒙難,哀貴妃不測。詩篇對“霓旌下南苑”的回憶,突出表現的是“昭陽殿里第一人”的嬌寵,而那盡情歡樂的場面,又未嘗不是對盛世的反映?!澳显贰奔础败饺貓@”,位于曲江之南,是長安著名的風景游覽區(qū),唐太宗的游樂之處。杜甫曾經目睹過皇帝游幸的盛況:“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閶闔晴開詄蕩蕩,曲江翠幕排銀牓。拂水低回舞袖翻,緣云清切歌聲上?!?《樂游園歌》)在《哀江頭》中,杜甫將這種熱鬧場景集中于貴妃的射獵體現出來。在安史之亂軍中,詩人潛行于此地,想到是昔時帝國的太平景象?!巴傠S君侍君側”,固然有明顯的“諷喻”意味?!稘h書·外戚傳》載,漢成帝游于后官,曾想讓班婕妤同輦載。班婕妤認為不妥,婉言拒絕道:“觀古圖畫,圣賢自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如今楊貴妃無班婕妤之賢淑,玄宗則有甚于漢成帝之昏庸。但是,即便是“死于安樂”,杜甫此時流露的情感也不是罪有應得的憤恨,而是感慨天翻地覆和惆悵物是人非。在這中國歷史的大變局中,詩人為唐朝的幾近崩潰而深感沉痛,為楊貴妃作為這大變局的犧牲品而倍感哀傷?!懊黜X”的描寫,明顯帶有詩人對貴妃悲劇的同情色彩,“明眸皓齒”而慘遭“血污”,這是值得同情的。而貴妃之死又是那樣地富有“歷史意義”,富有政治色彩,與時代悲劇的聯系如此緊密,以致她的生命就意味著一出歷史悲劇。后世人們多從諷喻角度看此詩,不是沒有道理。但杜甫之“哀”,卻又主要是為楊貴妃的“游魂”而產生的?!叭松星闇I沾臆”,道出的正是這種生命的悲感。杜甫對李楊的感情,隨著他們角色的變化而變化。當他們身為國君貴妃,而其身不正時,杜甫“怒其不正”,當他們率先嘗到苦果,生離死別,“去往彼此無消息”時,杜甫又“哀其不幸”,為他們?yōu)⑸弦晦渫橹疁I。不過,杜甫并未為此而放棄他的批判意識。只是在此時此刻,他面對的是不幸者,而且是唐王朝和漢民族不幸者的代表。因此,他寬恕了死者,并為之傷悼。對楊貴妃如此,對其他王孫公子亦然。寫于同時期的《哀王孫》也頗見杜甫的寬恕之道。此詩流露出的正統觀念不少。杜甫面對流落街頭的王孫,同樣是涌起一陣悲憫之情,這種態(tài)度和安史亂前詩人對皇親國戚,王子公孫的奢侈淫靡生活的批判形成鮮明對照,固然,時局的變化使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因而,各個階層的人都因為戰(zhàn)爭而同仇敵愾,增強了親和力。但也正因為變局使昔日的王孫淪落為街頭的乞丐,這大起大落的變化使王孫遭受了不幸。而不幸的人畢竟是值得同情的。何況,王孫總還是王孫。他們遭受如此災難,似乎比平民百姓更值得同情。所以,杜甫便寬容了他們過去的劣行,也為今日的王孫乞丐們?yōu)⑸贤橹疁I了。4、試論杜甫悲慘命運及其啟示。答:杜甫在重塑之后受到了統治階層的普遍歡迎。這是一個“已然”。杜甫的遭遇還有另一個“已然”,就是在生前的備受冷落。兩個“已然”和“應然”是矛盾的,兩個“已然”本身也是矛盾的。這就是杜甫的命運。杜甫在當代受冷落,原因并不復雜。一方面,他的政治藍圖帶有崇古的特征,這些思想是否定現實政治的,惹得統治者老大不高興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他以詩人的真誠和執(zhí)著去作諫官無異方枘圓鑿。他不善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只知盡職盡責:他活得太認真,不諳官場水深火熱,自然難以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安然無恙。玄宗雖曾欣賞過他的才華,卻并不錄用,這是時機不佳;肅宗賞識他在戰(zhàn)亂時期表現出的對中央政權的忠誠,卻容不得他“廷諍守御床”而勃然大怒,這就是他的個性而導致的必然結果了。杜甫的困惑及悲劇命運是舊時代社會良知的共同命運。社會良知們要促使社會進步,但不論其意圖如何善良,統治者都不能容忍有人在一旁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朕即國家”,“國”即是“家”,自家的事,與卿有何相干?原來“修齊治平”的理論,在統治者那里是用來吊士子胃口的一尾誘餌,在士人的心中,則是一廂情愿的奮斗目標。從“應然”和“已然”的矛盾中,我們悟出了一個道理,可以從反面來認識社會良知的悲劇命運,即以社會良知的遭遇來衡量社會機制是否正常。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大凡社會繁榮,政治穩(wěn)定之時,士人的地位就上升,而此時,也往往是君主開明之時。不過,通觀中國歷史,這種時期又有幾個?僅以唐代而論,除了太宗能聽魏征的逆耳忠言,虛懷若谷的皇帝還能數出誰來?杜甫的悲劇命運與唐王朝的衰落之間顯然有著內在聯系。當真正的、真誠的社會良知不被執(zhí)政者歡迎時,這個政權的弊端也就很明顯了。杜甫的悲劇命運的意義就在于,他證明了封建時代社會良知遭受摧殘的必然性。5、論杜詩批判現實的主要內容。杜甫對現實政治弊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反戰(zhàn)、反誅求、反奢侈、反貧富不均等方面。一、反戰(zhàn)思想杜甫的批判精神,首先表現在以“泛愛眾”為核心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反戰(zhàn)思想。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使歷代“仁者”為之“戰(zhàn)栗”。孟子對諸侯爭城爭地之戰(zhàn)猛烈抨擊:“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離婁上》)杜甫的反戰(zhàn),常常是從尊重人的生命出發(fā)的。對杜甫的非戰(zhàn)思想,研究者們作了大量工作,從戰(zhàn)爭的正義與否上進行探討,區(qū)別出杜甫對哪些戰(zhàn)爭是反對的,對哪些戰(zhàn)爭又是支持的,從而論證杜甫的非一味反戰(zhàn)。這樣的區(qū)分是必要的,對我們了解杜甫的思想確有幫助。但是,不應忽視杜甫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fā)的對“戰(zhàn)爭”――不管是擴張戰(zhàn)爭、侵略戰(zhàn)爭還是平叛、平亂(當然,主要是對動亂者)――所帶給人民的巨大痛苦的清醒認識和自身的深刻體驗,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態(tài)度。二、反誅求杜甫有批判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苦難時,常常把“誅求”作為與戰(zhàn)爭有關的一個社會弊端加以批判,從而體現了詩人批判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夺寪灐穼懙溃骸八暮J瓴唤獗?,犬戎也復臨咸京。失道非關出襄野,揚鞭忽是過湖城。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尸縱橫。天子亦應厭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但恐誅求不改轍,聞道嬖孽能全生。江邊老翁錯料事,眼暗不見風塵清?!贝嗽娝沤獾某類?,一是“不解兵”,二是“誅求不改轍”,二者又有聯帶關系?!叭帧比肭?,豺狼塞路,是國家的大患;但為抗擊侵略而加重民眾負擔同樣會導致政局的不穩(wěn)。而且,“誅求”并不僅僅是因為犬戎入侵引起的,或許正好相反,永無止境的苛捐雜稅,橫征暴斂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渙散,外敵才能乘虛而入。三、反奢侈杜甫認為,奢侈是敗國的禍根,他的警惕不幸為安史之亂證明。杜詩中,反奢侈和倡節(jié)儉常常是連帶地表述的。反奢侈是破,倡節(jié)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