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施工圖設計說明一、概述1.1工程概況C標準分區(qū)道路工程位于重慶市巴南區(qū)木洞鎮(zhèn)錢家灣,屬于重慶麻柳沿江開發(fā)區(qū)。木洞鎮(zhèn)位于巴南區(qū)北部,東靠雙河口、豐盛鎮(zhèn),南連東泉、二圣鎮(zhèn),西與南岸的廣陽、迎龍鎮(zhèn)毗鄰,北臨長江。木洞鎮(zhèn)政府駐地木洞鎮(zhèn),距巴南區(qū)政府所在地魚洞鎮(zhèn)68公里,居重慶朝天門港下游35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重慶麻柳沿江開發(fā)區(qū)由巴南區(qū)麻柳嘴鎮(zhèn)、木洞鎮(zhèn)、雙河口鎮(zhèn)、豐盛鎮(zhèn)、二圣鎮(zhèn)五個鎮(zhèn)部分區(qū)域組成,其中適宜建設用地范圍約100平方公里,擬規(guī)劃工業(yè)用地70平方公里,產業(yè)配套用地30平方公里。按照黃奇帆市長3月30日調研精神,開發(fā)區(qū)“十二五”期間規(guī)劃1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作為重工業(yè)基地進行開發(fā)建設,依托長壽經開區(qū)發(fā)展石油化工和鋼鐵、有色金屬的中下游產業(yè),近期將啟動實施2-3平方公里。同時在木洞啟動建設2平方公里“輕紡城”,承接朝天門市場搬遷,發(fā)展輕工產品貿易。開發(fā)區(qū)5平方公里控規(guī)已于2012年底通過重慶市政府審批,工程建設已正式啟動。巴南區(qū)正在打造的歐洲工業(yè)園和重慶中國服裝城也已經敲定落戶麻柳沿江開發(fā)區(qū)。屆時,開發(fā)區(qū)將再造一個充滿歐洲風格、布局歐洲風情建筑和生活休閑設施的歐范兒小城。按照規(guī)劃,C標準分區(qū)道路路網是由三條次干路(26米寬)和五條支路(16米寬)組成,西側與現(xiàn)狀天池大道相接,北側與規(guī)劃的經開區(qū)連接道相鄰,東側接現(xiàn)狀木洞路,南側接現(xiàn)狀麻柳大道(即茶涪路)。本次智飛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范圍為規(guī)劃C標準分區(qū)道路路網的一部分,道路西起于規(guī)劃道路天池西路,向東延伸,終點與現(xiàn)狀木洞路相連接,道路全長1.85km,標準路幅16m,城市支路。本次設計范圍K0+555.328~K1+350.222段,起于天池北一路,終于天池北四路,全長794.8米。工程內容包括道路、支擋結構、排水、照明、交通設計、給水、電力,通信。規(guī)劃的C標準分區(qū)道路路網是巴南區(qū)木洞路網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智飛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是規(guī)劃中五條南北向道路中的一條道路,建成后將對于整個園區(qū)交通路網的內外銜接及通暢便捷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促進園區(qū)的經濟發(fā)展。1.2對初步設計批復的執(zhí)行情況重慶市巴南區(qū)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關于C標準分區(qū)天池北路道路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巴城建初發(fā)【2017】60號。依據(jù)審查意見修改如下:1.已復核設計說明,表述前后修改為一致2.已完善道路設計,施工與平場設計,施工關系的表述,具體詳見說明3.已修改天池北路與天池大道交叉口縱坡二、設計依據(jù)與主要技術標準2.1設計依據(jù)(1)設計合同(2)重慶市主城區(qū)木洞-麻柳功能區(qū)C標準分區(qū)道路交通規(guī)劃圖(2014年修訂版)(3)《重慶市主城區(qū)木洞麻柳功能區(qū)C標準分區(qū)(木洞片區(qū)部分)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2013.12)(4)重慶市主城區(qū)木洞-麻柳功能區(qū)C標準分區(qū)黃金大道道路及管網工程施工圖設計圖紙(廈門中平公路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2013.05)(5)重慶麻柳沿江開發(fā)區(qū)南涪路擴建工程施工圖設計圖紙道路及管網工程初步設計圖紙(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2014.03)(6)木洞輕工產業(yè)園土地整治工程(2015.08)(7)1:500地形圖(8)業(yè)主提供的其它資料2.2設計規(guī)范(1)國家標準《道路工程制圖標準》(GB50162-92)《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030-2013)《城市道路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1286-2018)(2)交通部規(guī)范《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1)(3)建設部規(guī)范《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04年3月)《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guī)程》(CJJ152-2010)《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18)(4)地方規(guī)范《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規(guī)范》(DBJ50-064-2007)《重慶市市政工程預算定額》(1999年)《重慶市建設工程費用定額》(2008年)《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城鎮(zhèn)人行道設計指南》(DBJ50/T-131-2011)2.3設計標準主要技術指標表項目規(guī)范技術指標設計技術指標道路等級支路支路設計速度(km/h)40,30,2020平曲線最小半徑(m)20600圓曲線最小長度(m)20158.838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20-豎曲線極限最小半徑(m)凸曲線1002000凹曲線1007000極限最大縱坡(%)83.72坡段最小長度(m)20100停車視距(m)2020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年)1515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年)1010路面設計標準軸載BZZ-100BZZ-100三、自然條件3.1氣象擬建場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根據(jù)重慶氣象局氣象觀測資料,工程場區(qū)氣象特征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氣濕度大,云霧多,日照偏少,夏熱秋涼,秋雨綿綿,無霜期長等特點。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8.3℃,月平均最高氣溫是8月為28.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1月為5.7℃。極端最高氣溫43℃,出現(xiàn)日期:2006年8月15日;極端最低氣溫-1.8℃,出現(xiàn)日期:1955年1月11日。濕度:年蒸發(fā)量1079.2mm;最大年蒸發(fā)量1347.3mm;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平均絕對濕度17.7MPa;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9%左右,絕對濕度17.7hPa左右,最熱月份相對濕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對濕度81%左右。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達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現(xiàn)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數(shù)占全年降雨日數(shù)的62%左右,小時最大降雨量可達62.1mm。風:全年主導風向為北,頻率13%左右,夏季主導風向為北西,頻率10%左右,年平均風速為1.3m/s左右,最大風速為26.7m/s。3.2水文線路區(qū)用地紅線范圍內無河流存在,地表較為低洼的地段形成沖溝地表水體,受天氣和季節(jié)影響較大。3.3地形地貌線路區(qū)原為構造剝蝕淺丘地貌區(qū),由于人類活動,場地原始地貌已被破壞。線路區(qū)總體起點高,終點低,勘察范圍內最高點位于線路起點,高程約292m,最低點位于線路終點附近,高程約270m,相對高程約22m。3.4地質構造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結合實地工程地質測繪,區(qū)域地質構造屬明月峽背斜東翼,巖層呈單斜產出,據(jù)經區(qū)域內基巖露頭及已開挖形成的基巖斷面調查巖體節(jié)理結構面,主要的構造裂隙如下:巖層層面C:產狀傾向110°~130°,傾角18°~25°,優(yōu)勢產狀125°∠23°。裂隙呈閉合狀,結合程度差,屬于硬性結構面。裂隙1:產狀270°~290°∠50°~70°,優(yōu)勢產狀270°∠70°。裂面略微彎曲,泥質充填,延伸2~3m,間距1~2m,裂隙呈閉合狀,結合程度差,屬于硬性結構面。裂隙2:產狀60°~100°∠60°~80°,優(yōu)勢產狀60°∠80°。裂面略微彎曲,泥質充填,延伸1.50~2.50m,間距1.0~2.50m,裂隙呈閉合狀,結合程度差,屬于硬性結構面。3.5地層巖性本次勘察鉆探深度范圍內揭露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的素填土、粉質粘土和下伏侏羅系中統(tǒng)下沙溪廟組的泥巖、砂巖組成?,F(xiàn)將各巖土層工程特征自上而下(從新到老)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雜色。由泥巖和砂巖塊石、碎石、粘性土組成。硬質物粒徑為10~450mm,含量為35~50%,分布不均,結構松散,稍濕?;靥顣r間大于1年,屬機械拋填形成。鉆探揭露厚度為0.30m(ZK56)~17.63m(ZY19),該層分布場地大部分地區(qū)。粉質粘土(Q4el+dll):黃褐色,由粘粒、粉粒組成,無搖震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呈可塑狀,殘坡積成因。鉆探揭露厚度為0.20m(ZK56)~2.19m(ZY19),于局部素填土層下有分布。泥巖(J2s-Ms):紫紅色、暗紫紅色,由粘土礦物組成,泥質結構,中厚~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巖體質軟,巖芯多呈碎塊狀,巖石強度低。中等風巖體較完整,質硬,強度高,巖芯呈柱狀;鉆探揭露厚度為0.83m(ZY9)~14.79m(ZY17)。該層在場地大部分均有分布。砂巖(J2s-SS):褐黃色、褐灰色、灰白色,由石英、長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礦物組成,中粒結構,中厚~厚層狀構造,泥質膠結。強風化巖體質軟,巖芯多呈碎塊狀,巖石強度低。中等風巖體較完整,質硬,強度高,巖芯呈柱狀,鉆探揭露厚度為0.75m(ZY10)~13.02m(ZY32),該層分布于場地部分區(qū)域,于泥巖互層?;鶐r面及基巖風化帶特征:場地內第四系覆蓋層鉆孔揭露厚度0.3~19.82m,基巖面傾角受地形影響較大,沿線路縱向傾角一般為2~12°。場地鉆探深度范圍內的基巖可劃分為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巖芯多呈碎塊狀,強度較低。鉆孔揭露厚度0.30m(ZK56)~1.67m(ZY18),層底高程267.30m(ZY19)~290.20m(ZY1)。中等風化帶:巖芯多呈短柱狀、柱狀,局部較破碎、存在裂隙,巖質較新鮮,較完整,強度相對較高。3.6水文地質條件3.6.1場區(qū)被第四系土層覆蓋,其中素填土結構松散,屬透水層??辈炱陂g未見明顯地表水體3.6.2、地下水類型分為二種類型:松散層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1\*GB2⑴松散層類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全新統(tǒng)的殘坡積層和人工填土層孔隙中,分布于地勢低洼和平緩的溝槽邊,為孔隙潛水和上層滯水,水量季節(jié)變化較大,冬季時枯竭,雨季增大,主要為大氣降水。主要分布于沖溝及地勢平緩的洼地和緩坡。=2\*GB2⑵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地層的風化裂隙和構造裂隙中,水量不大,屬于重碳酸鹽型水。受沖溝切割,基巖裂隙水于地勢低洼處以泉水的形式或以散流形式出露。3.6.3、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線路區(qū)段的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補給,沿填土內部向下滲透,沿巖土界面、土層孔隙向低洼處徑流,排泄于東側最低處。3.6.4、巖層的富水性場地內的素填土結構松散,孔隙較發(fā)育,透水性較好,有利于地下水運移,素填土層為強透水層,粉質粘土為相對隔水層。下伏基巖為砂巖及泥巖,砂巖為相對透水、含水層,泥巖為相對隔水層;基巖巖體裂隙較發(fā)育,基巖裂隙及砂巖巖體中可賦存一定量的地下水。本次調查未發(fā)現(xiàn)泉井出露,場地富水性弱。3.6.5、巖、土層的透水性對所施鉆孔進行了簡易水文觀測,終孔48小時后,均無穩(wěn)定地下水位。根據(jù)當?shù)亟涷?,粉質粘土滲透系數(shù)為0.15m/d,呈弱透水性;泥巖滲透系數(shù)為0.004m/d,呈弱透水性;線路區(qū)砂巖滲透系數(shù)0.02m/d,呈弱透水性;填土的滲透系數(shù)為2.03m/d,呈強透水性。線路區(qū)的地下水總體較貧乏,以松散層類孔隙水為主,賦存于第四系全新統(tǒng)的殘坡積層和人工填土層孔隙中,分布于地勢低洼和平緩的溝槽邊,為孔隙潛水和上層滯水,水量受季節(jié)變化較大,冬季時枯竭,雨季增大,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分布于場地西側沖溝及地勢平緩的洼地。在低洼地帶的邊坡支擋結構擋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地下水的攔截和排泄設施的設置。雨季在擬建場地填土層、較厚處容易形成局部滯水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簡單。3.6.6、水土的腐蝕性判定根據(jù)收集的資料及地區(qū)經驗得知,該擬建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場區(qū)地表水、地下水及環(huán)境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3.6.7、不良地質現(xiàn)象經調查,場區(qū)未發(fā)現(xiàn)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無活動斷裂構造通過,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fā)育,場地總體穩(wěn)定性良好。3.6.8、人類工程活動場區(qū)人類工程活動主要為施工堆填,形成的土質邊坡,在暴雨、地震等條件下,地表水通過土體孔隙滲入土體內部,容易誘發(fā)邊坡垮塌。同時,人類工程活動繼續(xù)在邊坡上堆填,增加坡體荷載,容易導致邊坡失穩(wěn),因此,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影響中等強烈。3.6.9、土、石工程分級根據(jù)《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TGC20-2011)附錄J土、石工程分級表劃分標準,場地土、石工程分級為:1、普通土:場地的粉質粘土,等級為Ⅰ級。2、硬土:場地的素填土及基巖強風化帶。巖石風化強烈,呈碎塊狀,質軟,等級為Ⅲ級。3、軟石:中風化的泥巖。厚層狀結構,裂隙不發(fā)育,等級為Ⅳ級。4、次堅石:中風化砂巖。厚層狀結構,裂隙較發(fā)育,等級為Ⅴ級。3.7巖土物理力學特征3.7.1、土層(1)素填土場地內素填土分布較廣,厚度較大,根據(jù)場地特點,本項目分在3個鉆孔(ZY7、ZY14、ZY19)的素填土段進行超重型動力觸探(N120)試驗,勻速連續(xù)貫入,遇大塊石時以小水量鉆進,鉆穿后繼續(xù)進行觸探。利用勘察軟件對觸探擊數(shù)進行桿長修正計算,見“動力觸探試驗曲線圖”,觸探擊數(shù)統(tǒng)計過程中對部分擊數(shù)較高的異常值(標注“*”數(shù)據(jù))予以舍棄。各點位填土觸探修正擊數(shù)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從現(xiàn)場試驗和鉆探分析判斷,填土極不均勻,存在大塊石,粗顆粒間還存在很大的空隙;從統(tǒng)計結果看,錘擊數(shù)平均值在2.90~2.94,變異系數(shù)0.28~0.34,呈高變異性。結合鉆探、動探結果綜合判定,填土呈松散狀態(tài)。動探擊數(shù)與深度無明顯遞增關系,擊數(shù)差異大,粒徑不均勻。素填土N120動力觸探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填土類別鉆孔編號動探深度(m)擊數(shù)平均值(擊)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厚度的加權平均值(擊)密實度素填土ZY71.50~4.602.900.940.322.692松散ZY141.80~5.102.941.000.34ZY191.80~21.402.920.810.28表中擊數(shù)均為修正擊數(shù),部分異常值在統(tǒng)計中舍棄。(2)粉質粘土局部分布,厚度較小,均小于3m,且位于素填土之下,其工程意義不大,故本次未對其進行試驗測試。3.7.2、巖石本次勘察取中等風化巖石抗壓試樣12組,按照《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第14.1節(jié)公式計算。中等風化泥巖單軸抗壓強度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巖性巖樣編號單軸抗壓強度(MPa)天然飽和泥巖ZY35.505.945.353.342.883.99ZY66.306.776.574.083.904.27ZY95.305.305.763.602.893.25ZY124.965.244.702.873.212.91ZY155.475.756.103.542.844.15ZY194.804.755.653.003.272.92ZY214.805.325.583.772.773.05ZY255.506.064.943.732.873.43統(tǒng)計數(shù)n2424范圍值4.70~6.772.77~4.27平均值фm5.523.36標準差σ0.570.48變異系數(shù)δ0.100.14標準值фk5.323.18由表可知。中等風化泥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5.32MPa;變異系數(shù)為0.10,變異性低。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3.18MPa,為極軟巖;變異系數(shù)為0.14,變異性低。中等風化砂巖單軸抗壓強度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巖性巖樣編號單軸抗壓強度(MPa)天然飽和砂巖ZY2221.7020.1020.9014.6015.4013.90ZY2820.1019.5021.2014.3015.0014.40ZY3020.5019.3020.8012.9013.8016.30ZY3219.6020.4019.8013.5014.2014.60統(tǒng)計數(shù)n1212范圍值19.30~21.7012.90~16.30平均值фm20.3314.41標準差σ0.730.89變異系數(shù)δ0.040.06標準值фk19.9413.94由表可知。中等風化砂巖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9.94MPa;變異系數(shù)為0.04,變異性很低。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3.94MPa,為軟巖;變異系數(shù)為0.06,變異性很低。3.7.3、巖土體參數(shù)建議值(1)素填土:素填土承載力特征值可依據(jù)回填夯實后的現(xiàn)場檢測成果確定。填土天然重度指標采用經驗值:20.00kN/m3。(2)粉質粘土:粉質粘土的厚度變化較大,分布于填土層以下,工程意義不大,結合現(xiàn)場勘察工作及收集的相鄰地塊資料,綜合確定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120kPa,其天然重度指標為19.70kN/m3,粘聚力為23.0kPa,內摩擦角為14°。(3)強風化基巖:根據(jù)《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07)規(guī)定及地區(qū)經驗,強風化砂巖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400kPa,強風化泥巖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取300kPa。(4)中等風化基巖的巖質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根據(jù)室內巖塊單軸抗壓強度統(tǒng)計概率值結合《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07)規(guī)定及地區(qū)經驗綜合取值。中等風化巖質地基承載力標準值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14.3.2節(jié)確定:場地中等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選取巖質地基條件系數(shù)為1.10。中等風化泥巖取天然抗壓強度,中等風化砂巖取飽和抗壓強度。經計算得:中等風化泥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5.32MPa×1.10×0.33×1000=1931KPa;中等風化砂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3.94MPa×1.10×0.33×1000=5060KPa。巖土體設計參數(shù)建議值按照表采用。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標準值建議表巖土名稱填土粉質粘土砂巖泥巖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重度(kN/m3)20.00*19.70*23.00*26.2623.50*24.70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kPa)/1204001000200500巖質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1931/5060巖體彈性抗力系數(shù)(MPa/m)///600*/300*(MPa/m2)10*15*100*/80*/擋墻基底摩擦系數(shù)μ0.25*0.30*0.40*0.45*0.40*0.45*注:表中帶*值為根據(jù)地區(qū)經驗取值;巖體與錨固體的粘結強度標準值適用于注漿等級為M30。3.8巖體質量分級強風化層風化裂隙發(fā)育,巖體破碎,屬散體結構,為極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類。中等風化泥巖飽和單軸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3.18Mpa,為極軟巖,中厚~厚層狀,裂隙較發(fā)育;根據(jù)地區(qū)經驗,巖體完整系數(shù)為0.61,巖體較完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指標變異性低,力學性能較穩(wěn)定,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中等風化砂巖單軸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3.94Mpa,為軟巖,呈中厚~厚層狀;根據(jù)地區(qū)經驗,巖體完整系數(shù)為0.65,巖體較完整;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指標變異性中等,力學性能較穩(wěn)定,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3.9場地工程地質評價3.9.1、場地穩(wěn)定性及建筑適宜性評價擬建道路沿線地段經過人工改造,上覆第四系土層厚度0.23~19.821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場地內地層層序正常,現(xiàn)狀地形坡角一般3~35?,F(xiàn)狀整體平緩,土層種類較少,斜(邊)坡現(xiàn)狀基本穩(wěn)定,擬建道路沿線未發(fā)現(xiàn)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場地總體穩(wěn)定。經查明場地內地表及地下水較為貧乏,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區(qū),勘察區(qū)內鉆探揭露深度范圍內無粉土和砂土,可不考慮砂土液化問題;而環(huán)境邊坡主要由素填土和后期填土組成的土質邊坡,強~中等風化基巖組成的巖土質邊坡,當未支擋或未放坡處理時在地震作用下邊坡不穩(wěn)定易滑塌或滑動,建議及時支擋或放坡處理;在填土較厚地段當未壓實處理時,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產生震陷變形,建議對填土進行壓實處理。場地巖層受構造應力作用輕微,構造裂隙不發(fā)育,基巖完整性較好,場區(qū)無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未發(fā)現(xiàn)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fā)育。結合當?shù)亟涷?,擬建場地整體穩(wěn)定性良好,對擬形成的邊坡及環(huán)境邊坡采用合理的支護措施處理后,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3.9.2、地基均勻性評價擬建道路路基均為素填土路基,素填土主要由泥巖和砂巖塊石、碎石、粘性土組成,結構松散,稍濕,為人工堆填,分布不均,局部厚度較大,堆積時間大于1年,物質組成變化大,壓縮性一般,均勻性差,工程力學性能差,地基均勻性較差。3.9.3、工程地質分段評價1、K0+555.328~K0+990填方路基段(橫斷面1-1’~6-6’、Ⅰ—Ⅰ’)該段主要為填方路基段,長435m,現(xiàn)狀地形為人工回填地貌,現(xiàn)狀地形起伏較小。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下伏泥巖、砂巖。素填土廣泛分布于擬建場地內,多為松散狀;粉質粘土呈軟塑~可塑狀,分布于填土下;強風化基巖巖體較破碎,質極軟;中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巖質軟。橫向地形總體坡角約為3~35°。按設計標高,填方高度0.3~1.0m,建議對現(xiàn)有填土必須進行碾壓夯實處理或換填(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對大塊徑塊石進行破碎達規(guī)范要求或清除后,再分層(30~50cm為宜)回填、逐層夯實,夯實后的填筑土壓實度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并應確保路面設計標高以下經壓實處理后的路基填筑土有足夠厚度(以滿足變形要求為準),同時應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道路左側將形成最高約1m的填方邊坡(詳見3-3’),邊坡安全等級二級,場地具備放坡條件,且橫向地形較平緩,路堤產生整體滑動的可能性小,建議按照素填土1:2.00進行放坡并應做好坡面防護處理,設置好截排水設施。道路右側將形成最高約7.6m的填方邊坡(詳見3-3’),邊坡安全等級二級,場地具備放坡條件,且橫向地形較平緩,路堤產生整體滑動的可能性小,建議按照1:2.00進行分級放坡,每級高度不大于5m,之間馬道寬度不小于2m,在坡腳設置護腳墻,并應做好坡面防護處理,設置好截排水設施。建議承載力基本容許值:素填土處理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強風化砂巖[fa0]=400kPa,強風化泥巖[fa0]=200kPa,中等風化泥巖[fa0]=500kPa,中等風化砂巖[fa0]=1000kPa。2、K0+990~K1+140挖方路基段(橫斷面7-7’~8-8’、Ⅰ—Ⅰ’)該段主要為挖方路基段,長150m。現(xiàn)狀地形為構造剝蝕淺丘地貌。覆蓋層為素填土,下伏泥巖、砂巖。素填呈松散狀,分布于地表;強風化基巖巖體較破碎,質極軟;中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巖質軟。按設計標高,挖方高度0.3~3.86m,挖方后地層為素填土、基巖。建議對開挖至設計標高后對現(xiàn)有填土路基必須進行碾壓夯實處理或換填(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對大塊徑塊石進行破碎達規(guī)范要求或清除后,再分層(30~50cm為宜)回填、逐層夯實,夯實后的填筑土壓實度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并應確保路面設計標高以下經壓實處理后的路基填筑土有足夠厚度(以滿足變形要求為準),同時應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建議承載力基本容許值:素填土處理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強風化砂巖[fa0]=400kPa,強風化泥巖[fa0]=200kPa,中等風化泥巖[fa0]=500kPa,中等風化砂巖[fa0]=1000kPa。開挖后道路左側將形成最大高度為3.86m的土質邊坡,邊坡長約150m,坡向180°,坡體為素填土,容易在土層內部產生圓弧型滑動破壞。場地具備放坡條件,建議素填土按坡率1:2.00進行放坡,并應做好坡面防護處理,設置好截排水設施。開挖后道路右側將形成最大高度為1m的土質邊坡,邊坡長約150m,坡向360°,坡體為素填土,容易在土層內部產生圓弧型滑動破壞。場地具備放坡條件,建議素填土按坡率1:2.00進行放坡,并應做好坡面防護處理,設置好截排水設施。3、K1+140~K1+340填方路基段(橫斷面8-8’~11-11’、Ⅰ—Ⅰ’)該段主要為填方路基段,長200m,現(xiàn)狀地形為人工回填地貌,現(xiàn)狀地形起伏較小。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下伏泥巖、砂巖。素填土廣泛分布于擬建場地內,多為松散狀;粉質粘土呈軟塑~可塑狀,分布于填土下;強風化基巖巖體較破碎,質極軟;中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巖質軟。橫向地形總體坡角約為3~35°。按設計標高,填方高度0.3~1.5m,建議對現(xiàn)有填土必須進行碾壓夯實處理或換填(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對大塊徑塊石進行破碎達規(guī)范要求或清除后,再分層(30~50cm為宜)回填、逐層夯實,夯實后的填筑土壓實度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并應確保路面設計標高以下經壓實處理后的路基填筑土有足夠厚度(以滿足變形要求為準),同時應作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道路左側將形成最高約1.5m的填方邊坡(詳見11-11’),邊坡安全等級二級,場地具備放坡條件,且橫向地形較平緩,路堤產生整體滑動的可能性小,建議按照素填土1:2.00進行放坡并應做好坡面防護處理,設置好截排水設施。道路右側將形成最高約1.5m的填方邊坡(詳見11-11’),邊坡安全等級二級,場地具備放坡條件,且橫向地形較平緩,路堤產生整體滑動的可能性小,建議按照素填土1:2.00進行放坡并應做好坡面防護處理,設置好截排水設施。建議承載力基本容許值:素填土處理后現(xiàn)場試驗確定,強風化砂巖[fa0]=400kPa,強風化泥巖[fa0]=200kPa,中等風化泥巖[fa0]=500kPa,中等風化砂巖[fa0]=1000kPa。沿道路終點縱向方向形成一高約15m的巖質邊坡(見Ⅰ—Ⅰ’),坡向以320°為主,坡角約53°。該段邊坡已采用分級放坡+格構護坡進行處理,現(xiàn)狀穩(wěn)定。3.9.4、地震效應評價據(jù)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GB18306-2015圖A1)及《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qū)劃圖》(GB18306-2015圖B1)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該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映譜周期為0.35s,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擬建線路建設范圍內的覆蓋層為人工填土和粉質粘土,下伏基巖為砂質泥巖和砂巖。結合地區(qū)經驗,人工填土剪切波速(Vs)為140m/s,為軟弱土;粉質粘土剪切波速(Vs)為190m/s,為中軟土;強風化基巖剪切波速(Vs)為500~800m/s,為軟質巖;中等風化基巖剪切波速(Vs)>800m/s,為巖石。根據(jù)擬建線路不同的工點類型,現(xiàn)分段進行地震效應評價。1、K0+555.328~K0+990填方路基段(橫斷面1-1’~6-6’、Ⅰ—Ⅰ’)該段主要為填方路基段,按設計標高平場后,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厚度最高約5.78m(在K0+780附近),建議等效剪切波速值取140m/s,場地類別劃分為Ⅱ類,設計特征周期0.35s,屬建筑抗震一般地段。2、K0+990~K1+140挖方路基段(橫斷面7-7’~8-8’、Ⅰ—Ⅰ’)該段主要為挖方路基段,按設計標高平場后,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厚度最高約19.82m(在K1+065附近),建議等效剪切波速值取140m/s,場地類別劃分為Ⅲ類,設計特征周期0.45s,屬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K1+140~K1+340填方路基段(橫斷面8-8’~11-11’、Ⅰ—Ⅰ’)該段主要為填方路基段,按設計標高平場后,覆蓋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厚度最高約1.5m(在K1+335附近),建議等效剪切波速值取140m/s,場地類別劃分為Ⅱ類,設計特征周期0.35s,屬建筑抗震一般地段。3.9.5、對相鄰建(構)筑物影響評價擬建道路為智飛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道路,K0+560~K0+780段線路右側為在建的智飛生物產業(yè)園廠房等建筑區(qū),基礎形式為嵌巖樁基礎;同時該段道路兩側人行道處埋設有電力、路燈、燃氣、電信等管線(具體位置詳見勘探點平面位置圖),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前述管線的保護。線路里程K0+790~K0+800段右側為智飛生物產業(yè)園配套,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擬建道路左側正在進行中低壓熱力管道鋪裝,管道鋪設于擬建線路左側人行道上。擬建線路路基施工前應先對熱力管道周圍設置擋墻等有效保護措施后,再進行路基的翻挖、回填、碾壓夯實工作,以降低對熱力管道產生的不良影響。3.9.6、特殊性土的評價場地特殊性土主要為:素填土。素填土:在整個場地均有分布,由砂、泥巖碎塊石及粘性土組成。結構松散,為人工拋填,分布不均,厚度變化大,堆積時間>1年,物質組成變化大,均勻性差,壓縮性較高,承載力較低,建議翻挖、換填后以壓實填土作為路基持力層。由素填土形成的邊坡需按坡率值1:2.00進行放坡處理。3.9.7、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評價場區(qū)內有人工填土分布,人工填土邊坡穩(wěn)定性可能引發(fā)工程安全風險。對填土邊坡采取1:2.00的坡率值進行放坡,做好邊坡相關的截排水措施。3.10結論與建議3.10.1結論1、場區(qū)無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未發(fā)現(xiàn)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周邊無災害性地質體發(fā)育,場地內巖土質邊坡總體穩(wěn)定性較差。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場地與地基穩(wěn)定性問題主要為人工邊坡的穩(wěn)定性,在合理的設計下都可保證其穩(wěn)定。因此,場地內現(xiàn)狀巖土質邊坡采取合理的支護措施穩(wěn)定后,適宜進行道路工程的建設。2、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場區(qū)抗震設防烈度6度。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35s,地震分組為第一組。3、擬建場區(qū)地表水、地下水及環(huán)境土對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3.10.2建議1、地基持力層及基礎型式選擇(1)一般路基采用填土作地基時,必須按規(guī)范進行壓實或換填壓實處理,使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要求在路基主要受力層范圍內,壓實系數(shù)c達0.94~0.97;在路基主要受力層范圍以下,壓實系數(shù)c達0.91~0.93;控制含水量(%)為Wop2。(注:壓實系數(shù)c為土的控制干密度d與最大干密度dmax的比值,Wop為最優(yōu)含水量,以百分數(shù)表示)。(2)采用填土作地基的其他建構筑物,應按規(guī)范對填土進行壓實或換填壓實處理。(3)本工程所涉及的建(構)筑物巖土設計參數(shù)詳見表4.3-1。3、土質邊坡分級高度不宜大于5.0m,坡頂設截水溝,坡面綠化處理。本工程坡率值:素填土放坡坡率1:2.00;強風化基巖1:1.25,中風化基巖1:0.75。4、應加強施工措施,加強大氣降水及生活污水的攔截及排放措施。為便于施工,工程施工前(包括平場)應盡可能提前疏干場地內地表水。5、施工期間應加強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測試。6、施工中若出現(xiàn)異常地質情況,請及時通知我院工程技術人員解決。

四、道路設計4.1平面設計道路總平面圖本次智飛生物產業(yè)園配套設施項目(博唯生物至參天科瑞段)工程范圍為規(guī)劃C標準分區(qū)道路路網的一部分,道路西起于規(guī)劃道路天池西路,向東延伸,終點與現(xiàn)狀木洞路相連接,道路全長1.85km,標準路幅16m,城市支路。本次設計范圍K0+555.328~K1+350.222段,起于天池北一路,終于天池北四路,全長794.8米。道路平面線路走向與片區(qū)道路控制性規(guī)劃基本一致,道路全線共設置兩處圓曲線,半徑分別為900m和600m,其余均為直線,道路整體線形非常平順。4.2縱斷面設計道路縱斷面設計圖縱斷面設計控制因素如下:(1)道路應與已建成或已設計完成的各條相交道路交叉口標高保持一致;(2)在滿足縱斷面設計規(guī)范的前提下,盡可能與周邊地塊標高銜接合理,科學的與周邊環(huán)境有效銜接,與周邊路網銜接合理;(3)片區(qū)道路土石方盡量平衡;(4)片區(qū)建成后的雨污水系統(tǒng)更為科學合理;(5)為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道路交叉口范圍、公交停車港縱坡盡可能控制在3%以內。根據(jù)以上控制因素,對片區(qū)內的道路進行了豎向優(yōu)化。本次設計在滿足相應道路規(guī)范的前提下,盡可能與現(xiàn)狀地形相結合,避免起伏過多,以增加行車安全性和行車舒適度。本次設計范圍沿線共設置3處變坡點,最大縱坡坡度為3.72%,最小縱坡坡度為0.44%,最小坡長為100米,道路縱斷面標準較好,線形較為順暢。縱斷面優(yōu)化設計后,平縱組合更合理,填挖高度大大減少,土石方更平衡,節(jié)約了工程投資,并且使行車更加舒適。4.3橫斷面設計天池西路全線標準路幅寬度為16m,車行道寬度8m,人行道寬度4m。具體分配形式如下:4米(人行道)+4(機動車道)+4米(機動車道)+4米(人行道)=16米道路路幅分配圖4.4路基設計路基方案設計通過識別各種變化的自然因素,對填方地段(特別是低洼積水地段)采取排水、清淤、晾曬、拋石擠壓等措施進行處理;對挖方地段,采用放坡或分級放坡、坡面護坡、坡腳設置排水溝等措施處理。道路路基、路面結構根據(jù)道路等級與交通流量進行計算,使得結構科學合理。(1)一般路基設計為了確保良好的景觀效果,有利于道路兩側地塊開發(fā)利用,并節(jié)省工程費用,結合沿線地質情況,道路在沒有橋涵段采用臨時邊坡型式。挖方邊坡根據(jù)邊坡的巖石性質采用1:0.75坡率,每8m一級并設置2m寬平臺,平臺做成向外傾斜2%-4%的坡面。在填方路基的路段,填方邊坡第一級坡率為1:1.5,二級以下為1:1.75,三級以下的邊坡坡率為1:2.0,每8m設置2m寬平臺,平臺做成向外傾斜2%~4%的坡面。(2)路基清表在路基施工前,應對道路邊坡范圍內的表面腐殖土、表土地、草皮等進行清理,清理厚度應根據(jù)種殖土厚度決定,本次設計按0.3m考慮,在施工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確定清表的厚度。(3)填石路堤設計由于在局部挖方路段置石方較多,部分道路基需要采用填石路堤的形式,對于填石路堤路段的填筑應滿足下面要求:路床以下3m的范圍內應采用填土路堤,路床以下>3m位置可采用填石路堤,在采用填石路基的部位不需要再設置土工格柵,同時在填石料表面和填土路堤交界處,填石料頂面應無明顯孔隙、空洞,并在填石路堤表面設置2層過渡層。本次設計道路周邊地塊為已平場的地塊,在平場實施時有較大填方,考慮該范圍路基沉降需要控制,對該范圍平場填方進行換填處理。對于道路范圍(道路樁號K0+578.820—K1+064.951范圍車行道、人行道部分),建議翻挖、換填后以壓實填土作為路基持力層。填土材料和壓實系數(shù)應滿足有關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分層厚度不得大于400mm,作為擬建物持力層的地基的壓實系數(shù)要求>0.96。壓實填土地基承載力應根據(jù)現(xiàn)場原位試驗結果確定。(4)路基邊坡防護本項目道路邊坡均為臨時性邊坡,固本次設計不做專門的坡面防護處理。(5)土石方調配本次設計道路的土石方調配與周邊地塊土石方統(tǒng)一考慮,借方由周邊地塊調運。4.5路面設計結合重慶地區(qū)石材較豐富等特點,在進行路面設計時,按照面層耐久、基層堅實、土基穩(wěn)定的要求,進行路面結構組合設計。路面設計以后軸載重100KN為標準軸載,用雙圓荷載下的彈性層狀體系理論進行分析計算,以容許彎沉、容許彎拉應力和容許剪應力進行作為設計和驗算指標。經綜合考慮,本次道路主線路面結構采用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具體形式如下:上面層:改性瀝青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層40mm下面層: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層厚60mm稀漿封層:改性瀝青稀漿封層厚6mm基層:5.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厚200mm底基層: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厚250mm4.6人行道設計本次設計中針對道路人行道寬度的不同,分別進行設計。同時在人行道兩側將根據(jù)《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進行無障礙設計。人行道結構設計具體如下:灰色透水磚200*250*60mm1:3水泥砂漿找平層厚30mmC15素砼墊層厚100mm人行道透水磚規(guī)格為20×25×6cm,表面不得有蜂窩、露石、脫皮、裂縫等現(xiàn)象,方磚必須表面平整,色彩均勻線路清晰、棱角整齊。人行道透水磚采用擠漿法安砌,不得有翹動現(xiàn)象,不得有積水現(xiàn)象,人行道上必須設置連續(xù)的盲道,行進盲道寬60cm4.7公交及人行系統(tǒng)設計本段道路按照規(guī)劃并未設置公交停車港位。人行過街方面,考慮采用斑馬線組織行人過街。斑馬線的具體位置均布置在交叉口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4.8交叉口設計根據(jù)道路規(guī)劃進行交叉口設計。交叉口主要采用平面交叉,與規(guī)劃相比交叉口設計與規(guī)劃吻合,采用斑馬線組織行人過街。根據(jù)道路計算行車速度采用合理的交叉口轉彎半徑,縮短人行過街的距離。設計中合理劃分斑馬線和過街帶,確定機動車待車線。建議采用智能化信號控制系統(tǒng)(紅綠燈自動感應裝置),自動調節(jié)開放時間,使交叉口的交通組織更加科學,最大限度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項目建設前期由于車流、人流較少,建議不采用人行天橋、地道對交叉口路段進行交通組織,以節(jié)約工程造價。但預留出這些人行過街系統(tǒng)的實施空間,待今后周圍地塊開發(fā)后再實施。4.9無障礙設計根據(jù)《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進行無障礙設計。人行道上設置行進盲道,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橫道均設置供殘疾人通過的緣石坡道,進一步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4.10附屬工程緣石、路邊石機制C30混凝土立式路緣石規(guī)格為150×440×1000,機制C20砼路邊石規(guī)格為120×200×1000,機制C20砼植樹圈采用120×200×1000。4.11綠化設計本次設計僅考慮人行道的綠化設計,在兩側人行道種植行道樹,行道樹應采用通透式配置,即距車行道路面高度0.9m至3.0m之間范圍的樹冠以不遮擋駕駛員視線的配置方式,行道樹間距為5m。五、施工要求5.1路基5.1.1土質路基土經壓實后,不得有松散、軟彈、翻漿及表面不平整現(xiàn)象,土、石路床必須用12~15t振動壓路機碾壓,其輪跡不得大于5mm,土質路床不得有翻漿、軟彈、起皮、波浪、積水等現(xiàn)象。路基施工時應注意排水,必須合理安排排水路線,充分利用沿線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設施。所有施工臨時排水管、排水溝和盲溝的水流,均應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層挖填時應根據(jù)土的透水性能將表面筑成2-4%的橫坡度,并注意縱向排水,經常平整現(xiàn)場,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當?shù)孛嫠懦щy而無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時,應設置臨時排水設施。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壓實度(%)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95≥95≥94≥92零填及路塹路床0~3030~80≥95≥95路床平整度:土方路基15mm,石方路基20mm;縱斷高程允許偏差:土方路基+10~-15mm,石方路基+10~-20mm;中線偏位:50mm;橫坡:±0.3%路床頂面土基的回彈模量E0和檢驗彎沉值L0挖分類回彈模量E0彎沉值(0.01mm)潮濕、中濕路基≥30MPa≤310.5干燥、石質路基≥40MPa≤232.9綠化范圍內回填壓實度不小于85%,人行梯道及擋墻除外,其填土壓實度按設計要求。5.1.2在路塹開挖前作好坡頂截水溝,并視土質情況作好防滲工作。開挖前應將適用于種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儲存起來,用于綠化填土。路基開挖必須按設計斷面自上而下開挖,不得亂挖、超挖及欠挖,開挖至路基頂面時應注意預留碾壓沉降高度。當邊坡為石方時,石方爆破應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靜態(tài)破碎為主。宜采用綜合開挖法施工。在接近設計坡面1m范圍以內應采用人工開挖,以保護邊坡穩(wěn)定和整齊,爆破后的懸凸危巖、破裂塊體應及時清除整修。路基開挖:若為挖土時,邊坡值為1:1.5,若為巖石,邊坡根據(jù)設計坡率來開挖。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應填筑碎石或砂卵石。道路路床基底部分若超挖,嚴禁采用土回填,應采用低標號砼補填。5.1.3(1)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雜草、樹根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應打碎。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砂性土并摻入碎石(非粘性類碎石)、粗砂等,且在最佳含水量時壓實,要求綜合內摩擦角≥35°。路基填方若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強度大于20MPa時,石塊的最大粒不得超過壓實層厚2/3,當石料強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壓實層厚。路床土質應均勻、密實、強度高。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填粒最大粒徑應符合下表。路基填料最小強度、粒徑表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854310101515零填及路塹路床0~30810(2)基底處理路堤修筑內,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進行壓實,路堤基底為耕地或松土時,應先清除有機土種植土、樹根、雜草后,再壓實。其壓實度不應小于90%。當路基穿過水塘或水田時,必須抽干積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換填塊片石一層,再行分層碾壓填筑。當?shù)叵滤惠^高或土質濕軟地段的路基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時,必須采用有效措施進行處理,當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橫坡大于1:5時,應在斜坡上分級挖成寬度不小于1.0m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時,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壓實度標準,基底松散土層厚度大于30(3)填筑逐層填筑時,應安排好石料運輸路線,專人指揮,按水平分層,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心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機攤平。個別不平處應配合人工用細石塊、石屑找平。當石塊級配較差、粒徑較大、填層較厚、石塊間的空隙較大時,可用于每層表面的空隙里掃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壓力水將砂沖入下部,反復數(shù)次,使空隙填滿。人工鋪填粒徑25cm以上石料時,應先鋪填大塊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擺平放穩(wěn),再用小石塊找平,石屑塞縫,最后壓實,人工鋪填塊徑25cm以下石料時,可直接分層攤鋪,分層碾壓。填方邊坡上部8m為1:1.5,8米以下為1:1.75。路基應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8cm橋涵、管道溝槽、檢查井、雨水等周圍的回填土應在對稱的兩側或四周同時均勻分層回填壓(夯)實,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礫等適水性材料或石灰土。橋臺和路基接合部,應分層仔細壓實,層松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頂以下2.5若機動車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結構物的埋深較淺,回填土壓實度達不到規(guī)定的數(shù)值時,按下表的要求處理。部位填料最低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胸腔填料距路床頂<80CM砂、砂礫93>80CM素土90管頂以上至路床頂管項距路床頂<80CM管頂上30CM以內砂、砂礫88管項300CM以上砂、砂礫95檢查井及雨水口周圍路床頂以下0~80CM砂9580CM以下砂93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穩(wěn)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輪跡重疊等原則。至少碾壓3遍直到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為準。5.2底基層路基通過驗收后,方可進行底基層施工,底基層為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5.2.1質量標準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97%平整度:不大于12中線高程:不大于+5mm,-15橫坡度:±20mm且不大于0.3厚度:代表值-10mm,合格值-25mm寬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7天無側限浸水強度(在排冰凍區(qū)25℃以下濕養(yǎng)6d、浸水1d):≥2.0MPa彎沉值:≤90(0.5.2.2材料要求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中,水泥摻量為4%,水泥材料要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應選用初凝時間3h以上和中凝時間在6h以上的水泥,碎石應選擇質堅干凈的粒料,其最大粒徑宜小于40mm,級配應滿足《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表5.5.3方篩孔尺寸3.7531.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指通過質量百分率(%)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7<28<95.2.3施工要求1.級配碎石應采用集中廠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攤鋪機攤鋪混合料。2.級配碎石施工配料必須準確,攤鋪或拌和必須均勻,并應嚴格掌握厚度 。3.碾壓用12t以上的三輪壓路機碾壓,每層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5~18cm,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碾壓時每層壓實厚度可達20cm。5.3基層底基層通過驗收后,方可進行基層施工,基層為5.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5.3.1質量標準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98%平整度:不大于12中線高程:不大于+5mm,-15橫坡度:±20mm且不大于0.3厚度容許偏差:-10寬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7天無側限浸水強度(在排冰凍區(qū)25℃以下濕養(yǎng)6d、浸水1d):≥3.5MPa彎沉值:≤30.6(0.5.3.2材料要求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中水泥摻量為5.5%,具體摻量應根據(jù)試驗確定。水泥材料要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應選用初凝時間3h以上和中凝時間在6h以上的水泥,碎石應選擇質堅干凈的粒料,其最大粒徑宜小于40mm,《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078-2008)表5.5.3的要求方篩孔尺寸31.526.5199.54.752.360.60.075液限塑指通過質量百分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5.3.3施工要求1.級配碎石應采用集中廠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攤鋪機攤鋪混合料。2.級配碎石施工配料必須準確,攤鋪或拌和必須均勻,并應嚴格掌握厚度。3.碾壓用12t以上的三輪壓路機碾壓,每層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5~18cm,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碾壓時每層壓實厚度可達20cm。5.4稀漿封層5.4.1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技術指標要求試驗方法1.18mm篩上剩余量%<0.3JTJ052-2000貯存穩(wěn)定性(CH15)<5粘度C255(秒)≥16蒸發(fā)殘留物含量%≥55蒸發(fā)殘留物性質針入度25℃40~100延度15℃>505℃>10軟化點℃>50(2)石料需滿足《公路瀝青路面工程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中有關技術要求(石料、級配等)。5.4.2改性乳化瀝青稀漿封層混合料應滿足以下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要求磨耗損失(溫輪磨耗試驗)不大于800g/m2砂吸收量(輪荷壓砂試驗)不大于600g/m2稠度2~3cm5.4.3(1)稀漿封層應使用改性乳化瀝青,且改性乳化瀝青宜現(xiàn)場制備。(2)為增強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縮短改性乳化瀝青破乳時間,可摻加2~3%的3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3)稀漿封層的配合比需經反復試驗確定。(4)稀漿封層的施工可采用國產或進口稀凍封層機鋪筑,稀漿封層混合料應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5)稀漿封層鋪筑機攤鋪時應勻速前進,攤鋪速度一般為100~200m/min,表面應平整,對于局部的不平整應進行人工整修。(6)混合料鋪筑后宜采用8~10t輪胎壓路機連續(xù)碾壓4~8遍,在碾壓過程中,禁止壓路機急剎車,不得在新攤混合料上調頭。(7)稀漿封層鋪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發(fā)、碾壓成型后即可開放交通。5.5面層5.5.1瀝青上面層基質瀝青應達到70號A級石油瀝青技術要求;下面層基質瀝青也應達到70號A級石油瀝青技術要求;各瀝青混凝土層間設置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粘層瀝青采用PC—3陽離子乳化瀝青。在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上設置透層,透層采用煤油稀釋瀝青,滲透深度不小于5mm。透層用煤油稀釋瀝青由70#道路石油瀝青和煤油摻配而得,條件具備時可采用膠體磨進行摻配,也可采用自行加工的煤油稀釋瀝青攪拌罐進行摻配。為防止由于溫度過高而造成煤油極度揮發(fā),瀝青的加熱溫度以120℃~130℃道路石油瀝青70號A級技術要求項目技術指標測試方法針入度(25℃、100g、5s)(0.1mm60~80JTJT0604-2000針入度指數(shù)PI-1.5~+1.0JTJT0604-2000延度15℃不小于100JTJT0605-1993延度10℃不小于15JTJT0605-1993軟化點(℃)不小于47JTJT0606-200060℃動力粘度(Pa?不小于180JTJT0620-2000密度(15℃實測記錄JTJT0603-1993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2.2JTJT0615-2000閃點(℃)不小于260JTJT0611-1993溶解度(%)不小于99.5JTJT0607-1993薄膜加試驗163(5h)質量損失(%)不大于±0.8JTJT0609-1993殘留針入度比(%)不小于61JTJT0604-2000殘留延度(10℃不小于6JTJT0605-1993陽離子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1.18mm篩上剩余量%≤0.1T0652貯存穩(wěn)定性(5d)%≤5T0655貯存穩(wěn)定性(1d)%≤1T0655瀝青標準粘度C255

(秒)8~25T0621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與礦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2/3T0654蒸發(fā)殘留物性質固含量%≥50T0651三氯乙烯溶解度≥97.5T0607針入度25℃40~120T0604延度5℃≥20T0606軟化點℃≥50T0606透層用煤油稀釋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中凝試驗方法AL(M)-2粘度C60.5(s)5~15T0621蒸餾體積(%)225℃7T0632315℃25360℃前35蒸餾后殘留物針入度(100g,25℃,5S)(0.1cm100~300T0604延度(25℃,5cm60T0605閃點(TOC)(℃)大于65T0633含水量(%)不大于0.2T0612注:粘度使用道路瀝青標準粘度計測定,C腳標第1個數(shù)字代表溫度(℃),第2個數(shù)字代表孔徑(mm)。5.5.2集料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范圍詳見《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粗集料粗集料為碎石。它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具有足夠的強度、耐磨耗性。熱拌瀝青混合料用的粗集料顆粒應基本方正,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水洗,不含泥土和粉塵,并不得含塊狀粘土,采用大型成套聯(lián)合破碎機(反擊破碎不少于兩級)軋制的碎石,應是承包人使用符合要求的機械和符合要求的片石軋制的碎石,且分級加工堆放。用于軋制碎石的片石應不帶風化層,不帶泥土而且強度符合要求。如需外購,則需要符合上述要求。材料應嚴格分級,分別堆放,并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粗集料的質量應符合下表的要求。瀝青面層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上面層中、下面層及聯(lián)結層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528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2830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42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62.5吸水率不大于(%)2.03.0堅固性不大于(%)1212軟石含量不大于(%)35對瀝青的粘附性(摻抗剝落劑后)不小于5級5級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151812151820水洗法<0.075mmm顆粒含量不大于(%)11注:“*”項在選材時,應將風干碎石置于200℃當按《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JTJ052-2000)規(guī)定的方法試驗時,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級。否則,應摻加外摻劑。細集料細集料應采用硬質灰?guī)r(灰?guī)r的強度不低于60MPa)由專用設備加工的機制砂。生產應具備抽吸設備或水洗措施,以減少粉塵含量,使0.075mm的通過率不得超過10%,同時應加設3mm篩,將石屑分成0~2.36mm和2.36~4.75mm細集料應干凈、堅硬、干燥、無風化、無雜質或其他有害物質,并有適當?shù)念w粒級配。細集料的規(guī)格和質量技術要求,應符合表7-6及表7-7的要求規(guī)定。使用時石屑的用量不應超過機制砂的用量。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技術指標要求試驗方法表觀相對密度≮2.5JTJT0329-2005堅固性(>0.3mm部分)硫酸鈉(%)≯12JTJT0340-2005含泥量(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3JTJT0333-2000砂當量≮60JTJT0334-2005亞甲藍值(g/kg)≯25JTJT0349-2005棱角性(流動時間)(s)≮30JTJT0345-2005瀝青混合料用機制砂規(guī)格類別通過下列篩孔(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410090~1000~150~3S1610080~10050~8025~608~450~250~10注:采用水洗法篩分。填料(1)填料宜采用石灰?guī)r石料經磨制的礦粉,不應含泥土雜質和團粒,要求干燥、潔凈,其質量應符合下表的技術要求。(2)經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采用水泥、石灰等作為填料時,其用量不宜超過集料總量的2%。(3)礦粉罐應裝備有破拱裝置。瀝青面層用礦粉質量技術要求指標規(guī)定值表觀密度不小于(t/m3)2.5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圍<0.6mm(%)100<0.15mm(%)90~100<0.075mm(%)75~100親水系數(shù)<1塑性指數(shù)<4外觀無團粒結塊抗車轍劑為了提高瀝青混泥土路面的性能,在本路段路面8cm下面層AC-20C瀝青混凝土中加入抗車轍劑,摻量為瀝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噸混合料摻加抗車轍劑的技術要求指標要求粒徑≤4mm密度1.0±0.1g/cm3軟化點≤130熔融指數(shù)≥8g/10min添加抗車轍劑的瀝青混凝土動穩(wěn)定度≥6000次/mm為保證工程質量,所選用抗車轍劑必須取得《重慶市建設領域新技術認定證書》,并在城鄉(xiāng)建設主管部門備案施工說明1、為了提高添加抗車轍劑的精確度以及避免因人工添加產生的安全事故,添加抗車轍時應使用帶電子稱重功能和隨機打印功能的添加設備添加。2、在熱集料干拌時將一定比例的抗車轍劑一次性投入,應適當延長攪拌時間10~15秒。3、摻加抗車轍劑后,瀝青混合料出料溫度、攤鋪溫度和初壓溫度比同等氣溫下普通瀝青料提高10~20℃5.5.3瀝青混合料質量標準與設計參數(shù)壓實度:>98%(SMA-13)>95%(AC-20)厚度容許偏差:±20mm,-5mm;平整度<寬度:-20mm縱斷面高程:±10mm;橫坡度:±10mm且不大于±0.3序號結構層20℃15℃劈裂強度(MPa)彎沉值0.01mm1SM618.02AC-20C100012000.824.55.5.4瀝青混合料級配上面層的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的級配應滿足《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中表B.1的要求。下面層瀝青混凝土AC-20C的級配應滿足《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中表B.1的相關要求。瀝青混合料應為密級配粗型(

C型),具體可參考以下的級配。SMA13混合料級配要求規(guī)格通過各個篩孔的質量百分率(%)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AC-20C混合料級配要求規(guī)格通過各個篩孔的質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20C10090~10062~80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5.5.5瀝青混合料檢驗指標瀝青瑪蹄脂碎石SMA-13混合料的技術指標要求試驗項目SMA-13擊實次數(shù)(次)雙面各擊50穩(wěn)定度(KN)不小于6.0空隙率VV(%)3~4粗集料骨架間隙率VCAmix不大于VCADRC瀝青飽和度VFA(%)75~85礦料間隙率VMA(%)不小于17.0殘留穩(wěn)定度(48h)(%)不小于80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結合料損失(%)不大于0.1肯塔堡飛散試驗的混合料損失或浸水飛散試驗(20℃不大于15凍融劈裂強度比(%)不小于80動穩(wěn)定度(次/mm)不小于3000-10℃彎曲試驗破壞應變()不小于2500構造深度(mm)不小于0.8路面空隙率(%)不大于6滲水系數(shù)(ml/min)不大于80下面層AC-20試驗項目AC-20馬歇爾試件擊實次數(shù)兩面擊實75次空隙率VV3%~6%礦料間隙率VMA設計空隙率3%不小于11%設計空隙率4%不小于12%設計空隙率5%不小于13%瀝青飽和度VFA65%~75%穩(wěn)定度不小于8.0KN流值1.5mm~4mm車轍試驗動穩(wěn)定度1000瀝青與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5級殘留穩(wěn)定度(48h)不小于80(%)凍融劈裂強度比不小于75(%)滲水系數(shù)不大于120ml/min5.5.6瀝青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1)瀝青透層油及粘層油在路面基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瀝青透層油的灑布;在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粘層油的灑布。透層油和粘層油的灑布應滿足下列要求:①在路面基層上灑布透層油,在瀝青砼層間灑布粘層油,以保證各界面層結合良好。透層油用煤油稀釋瀝青,粘層油用乳化瀝青。②在基層養(yǎng)生結束并清除基層表面松散顆粒的塵土后,灑布透層瀝青,透層瀝青灑布量0.3~0.6L/m2,灑布透層瀝青的基層上應禁止除施工車輛外的一切車輛通行,施工車輛在其上通行也應慢速行駛,嚴禁在其上調頭,轉彎,防止透層瀝青局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