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進展_第1頁
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進展_第2頁
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進展_第3頁
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進展_第4頁
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進展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研究進展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以腹痛和腹部不適為特征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伴有糞便特性的變化和排便習慣的變化。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tài)學改變和生化異常。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等眾多因素,該病的發(fā)病率也有逐漸升高的趨勢。近年來消化界對IBS的研究日益增多,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將IBS分為以下幾型:IBS腹瀉型(IBS-D)、IBS便秘型(IBS-C)、IBS混合型(IBS-M)和IBS不定型(IBS-U)。IBS-D屬中醫(yī)學“郁證”、“泄瀉”、“腹痛”范疇。本病的病位在腸,涉及肝、脾、腎三臟,現(xiàn)代醫(yī)家認為肝郁脾虛是IBS-D的主要病機。姜樹民認為脾虛是IBS-D發(fā)病之根本,濕盛、肝郁導致肝脾不和則為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病因及病機,治療以健脾為主,輔以疏肝、祛濕之法。白兆芝認為,肝乘脾土、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機。誠如《醫(yī)方考》云:“痛責之肝,瀉責之脾”,故該病病機總屬肝脾失調(diào)。王長洪認為IBS-D發(fā)病以脾胃虛弱為基礎,肝氣犯脾為條件,肝脾不和為病機關鍵,而脾腎陽虛則為病機演變,治療上則以調(diào)肝健脾為主。近來亦有醫(yī)家對IBS-D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臨床上尤以肝郁脾虛型患者為多。沈淑華等檢索近23年來IBS-D的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文獻中共出現(xiàn)證型15種,累計頻率達90%的主要有8種,分別為以下證型:肝郁脾虛證、脾氣虛證、肝旺脾虛證、肝氣郁滯證、脾腎陽虛證、脾虛濕盛證、大腸濕熱證、腎陽虛證;其中肝郁脾虛證達25.85%,出現(xiàn)頻次較其他證型多。張聲生等對360病例分別采用傳統(tǒng)辨證及聚類分析的方法,對IBS-D的主要證候特點作了探討,傳統(tǒng)辨證分類分析結果顯示:聚類分析表明:肝郁脾虛證、脾虛濕阻證、脾胃濕熱證、脾腎陽虛證4個證候幾乎包涵了IBS-D的大部分證候。而傳統(tǒng)辨證分類的證候分布以肝郁脾虛證為最多(占44.7%),其次為脾虛濕阻證,脾胃濕熱證,脾腎陽虛證及其他證候。由此可見肝郁脾虛證為IBS-D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證型,肝郁脾虛,肝脾失和是本病的癥結所在,本質所在,故從肝脾論治本病是治療的關鍵?,F(xiàn)對肝郁脾虛型IBS-D治療及作用機制作如下概述。1加味治療組對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多數(shù)醫(yī)家主張抑肝扶脾,以痛瀉藥方(《丹溪心法》)加味治療。臨床上可根據(jù)肝郁、脾虛的側重不一,靈活運用疏肝運脾、抑肝扶脾、健脾疏肝、暖肝溫脾等治法,如木不疏土應疏肝運脾,木旺乘土當抑肝扶脾,土虛木乘則健脾疏肝,中虛肝寒可暖肝溫脾等。1.1理中丸、痛瀉要方周正華等認為脾虛濕盛是IBS-D病理基礎,木旺克土是其主要病機,治以抑木扶土,滲濕止瀉,方用痛瀉要方合理中丸加味(炒白術15g、白芍15g、陳皮6g、防風6g、黨參15g、炮姜6g、甘草10g、茯苓20g、炒白扁豆15g、炒薏苡仁15g、山藥10g、白及10g、甘草10g),痛瀉要方有泄肝補脾、緩痛止瀉之功,理中丸溫中散寒、益氣健脾之效,全方共奏益氣健脾、疏肝解郁、滲濕止瀉之功,治療后效果顯著,有效率為86.49%,并予馬來酸曲美布汀片作為對照,治療后有效率為73.33%,可見運用痛瀉要方和理中丸加味治療后,療效較西醫(yī)治療顯著。鄭淑均等認為肝郁脾虛為IBS-D的主要病機,但該病常常遷延不愈,病程日久,脾胃更虛,久致中氣下陷。治療上在疏肝解郁的同時應注重升發(fā)脾胃之陽氣,使脾胃得健,氣陷得升,達到治愈的目的,臨床上采用補中益氣湯和痛瀉藥方加減治療本病可達到較好的療效。林錫芬等采用痛瀉要方和桂枝湯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IBS-D,治療后效果優(yōu)于單純運用匹維溴銨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且復發(fā)率低。桂枝湯中大棗、生姜、甘草有調(diào)補脾胃的作用,而痛瀉要方則是治療肝脾不調(diào)所致泄瀉的名方,兩方加味加強疏肝補脾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本病病程較久,治療上應結合患者病機演變規(guī)律,多數(shù)醫(yī)家以痛瀉要方為基礎并進行規(guī)范加減,均取得了不錯的療效。1.2經(jīng)驗治療1.2.1養(yǎng)肝以及參茯苓白術劉沈林認為IBS-D病程較長,證候錯綜復雜,往往肝郁氣滯、脾胃虛弱、寒熱錯雜共見,此病的基本病機為肝郁脾虛,故治療上著重從肝脾論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調(diào)運中焦,溫中佐清,疏中寓補,散收兼施等治療方法,旨在調(diào)和肝脾。臨床用藥:黨參15g,炒白術10g、炮姜5g、茯苓12g、防風10g、白芍10g、陳皮6g、黃連3g、煨木香10g、肉豆蔻5g、木瓜15g、炒建曲15g,并隨證加減。本方是由痛瀉要方、理中湯、香連丸、參苓白術散化裁而成。方中黨參、炒白術、茯苓益氣健脾,炮姜、肉豆蔻溫運脾陽,防風、陳皮、木香調(diào)肝理氣,白芍、木瓜柔肝斂肝,黃連清熱燥濕,炒建曲健脾消食。全方共奏調(diào)肝運脾之功。1.2.2疏肝健脾化濕方楊靜等認為脾虛是本病的病理基礎,肝郁是誘發(fā)因素,濕盛是病理產(chǎn)物。治療上以疏肝健脾化濕為主,并隨證加減。自擬疏肝健脾化濕方(黨參20g、白術15g、茯苓15g、砂仁6g、蓮子肉15g、生薏苡仁30g、陳皮10g、防風10g、白扁豆10g、佩蘭10g、白芍15g、芡實10g、綠萼梅10g、甘草6g)治療IBS-D,與匹維溴銨治療本病相比,運用疏肝健脾化濕方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疏肝健脾化濕方為參苓白術散和痛瀉要方加減,在瀉肝健脾,滲濕止瀉的基礎上,加用蓮子肉及芡實加強收澀之功,綠萼梅疏肝理氣,全方疏肝、健脾、化濕三者兼?zhèn)?標本兼治。1.2.3腸易寧有治肝之菌徐景藩認為IBS-D病機為肝郁脾虛,虛實夾雜,本虛標實,遵治病求本之旨,治當抑肝扶脾,標本兼顧。方以痛瀉要方加味,常用藥物有炒白術、炒白芍、陳皮、炒防風、太子參(或黨參)、蟬蛻、烏梅、黃連、煨木香、茯苓、炙甘草等。全方既能行肝脾之滯,又能助運中焦,共奏肝脾同調(diào)、虛實并治之效。謝曉楓從“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出發(fā),認為肺不布津,生痰化濕,下流大腸也是IBS-D的主要病機,抑肝扶脾,宣肺化濕是其主要治療原則,予自擬方腸易寧合劑,其組成為:炒白術10g、炒白芍20g、白芷10g、桔梗6g、炒薏苡仁30g、炙甘草5g;并予匹維溴銨片作為對照組。經(jīng)治療后運用腸易寧合劑具有較好的療效,方中白術、炒薏苡仁健脾滲濕、白芍柔肝止痛、白及性味收斂,堅斂肺臟。桔梗辛開苦瀉,宣肺散邪。綜上所述,IBS病情較為復雜,治療上需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發(fā)揮中醫(yī)整體觀念,巧妙運用調(diào)肝和脾、抑肝扶脾、疏肝健脾等治法,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2中醫(yī)治療肝郁脾虛型ibs-d作用機制的研究2.1免疫組化檢測王巖等選擇符合中醫(yī)肝郁脾虛證診斷標準的IBS-D患者30例設為治療組,并選擇健康體檢者3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2組均通過內(nèi)鏡下鉗取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黏膜組織,通過運用Envision法來觀察腸嗜鉻細胞數(shù)量和5-羥色胺含量的變化。治療組給予痛瀉要方煎劑口服治療,經(jīng)治療后患者主要癥狀積分顯著降低,5-羥色胺免疫組化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及5-羥色胺免疫組化染色強度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P<0.01);治療組治療前后比較,治療后5-羥色胺免疫組化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及5-羥色胺免疫組化染色強度均顯著降低,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意義(P<0.01)。且肝郁脾虛型IBS-D患者病情越重結腸黏膜腸嗜鉻細胞的數(shù)量及其分泌的5-羥色胺的含量越高。故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機制可能與抑制腸嗜鉻細胞的異常增生、調(diào)節(jié)5-羥色胺的正常分泌有關。李冬華等采取束縛制動加灌胃番瀉葉的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運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大鼠不同腦區(qū)核團c-fos蛋白表達,同時通過觀察大鼠糞點數(shù)、玻璃小球排出時間及小腸墨汁推進率來檢測大鼠結腸轉運功能、小腸運動功能。c-fos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即刻早期基因,可被多種刺激所誘導,c-fos蛋白是cfos基因表達產(chǎn)物,是反映神經(jīng)元興奮水平的客觀指標。結果顯示痛瀉要方可降低大鼠c-fos蛋白的表達來調(diào)節(jié)腸道功能的亢進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2.2疏肝健脾方對ip細胞活性腸肽和p物質的調(diào)節(jié)郭前坤等以乙酸灌腸加束縛應激的方法建立的大鼠IBS-D模型,予疏肝健脾方(炒白術、炒白芍、陳皮、防風、八月札、綠萼梅、白扁豆、芡實)治療后觀察大鼠外斜肌收縮次數(shù)較模型組大鼠明顯降低,說明經(jīng)過中藥干預大鼠內(nèi)臟敏感性降低。IBS-D大鼠血漿膽囊收縮素和生長抑素含量治療后較前明顯降低(P<0.05)。膽囊收縮素是以多種激素形式存在于血漿和胃腸組織中,其主要作用是促使膽囊和胃腸平滑肌興奮收縮。由此可見疏肝健脾方是通過降低血漿中膽囊收縮素含量而改善癥狀。故疏肝健脾方能有效調(diào)節(jié)IBS-D大鼠體內(nèi)異常的胃腸激素水平,這可能是疏肝健脾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作用機制之一。王巖等運用痛瀉要方治療肝郁脾虛型IBS-D,并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粘膜對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水平。肝郁脾虛型IBS-D患者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粘膜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含量與正常人相比較均升高,且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含量呈正相關。患者經(jīng)治療后結腸粘膜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含量較前均明顯降低。痛瀉要方可能是通過調(diào)節(jié)肝郁脾虛型IBS-D患者結腸粘膜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的分泌,抑制肝郁脾虛型IBS-D患者結腸粘膜血管活性腸肽、P物質的含量,調(diào)節(jié)胃腸道運動、感覺及分泌吸收等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肖亞等通過灌胃番瀉葉及束縛應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并予痛瀉要方灌胃給藥治療,觀察大鼠組織和血漿中胰高血糖樣素肽、生長抑素、P物質含量的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大鼠組織和血漿中胰高血糖樣素肽、生長抑素、P物質水平明顯下降;故痛瀉要方可能是通過抑制胰高血糖樣素肽、生長抑素、P物質的分泌來達到治療的目的。2.3不同中藥疏肝飲治療肝郁中激素含量的變化潘相學通過番瀉葉灌胃加避水應激(WAS)法建立肝郁脾虛型IBS模型,認為引起神經(jīng)降壓素在中樞、外周、局部的含量變化與脾虛有密切的關系,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變化是肝郁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予中藥疏肝飲(炒白術、炒白芍、陳皮、防風、柴胡)治療后,在減少脾虛應激組大鼠大便粒數(shù)和大便重量的同時,還能降低肝郁脾虛組單純應激組、脾虛應激組大鼠下丘腦、血漿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含量;亦可降低脾虛應激組大鼠下丘腦、血漿、結腸中神經(jīng)降壓素的含量。故疏肝飲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下丘腦、血漿和組織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和神經(jīng)降壓素的含量抑制應激或肝郁脾虛大鼠異常的結腸運動,起到緩解腹痛、腹瀉,解除煩躁焦慮等癥狀的治療效果。這可能是疏肝飲發(fā)揮疏肝健脾作用治療IBS的機制之一。2.4肝郁脾型及和肝脾法治療ips的研究發(fā)現(xiàn)程宏輝等運用順激湯(白術、白芍、延胡索、防風,治療肝郁脾虛兼心神不寧型腸易激綜合征,以外周血T細胞亞群為指標,觀察順激方對IB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T淋巴細胞在平滑肌細胞增生和收縮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T淋巴細胞亞群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細胞亞群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則維持著機體的正常免疫,其中CD4(輔助性T淋巴細胞)與CD8(抑制性T淋巴細胞)起主要作用。治療前肝郁脾虛型IBS患者與正常人比較CD4+水平顯著降低,CD8+水平顯著升高,CD4/CD8比值顯著下降,予順激湯治療1月后,CD4+水平明顯升高、CD8+水平明顯降低,同正常人比較CD4+、CD8+、CD4/CD8比值均無顯著性差異。免疫功能的異??蓪е卤静〉陌l(fā)生,改善IBS患者異常的免疫功能,從而調(diào)整胃腸運動是應是順激湯治療本病的機制。李國霞等采用調(diào)和肝脾法治療IBS-D患者,并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學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IBS-D患者治療前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明顯升高、外周血T淋巴細胞減少及白細胞介素-2水平降低,可見患者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機制存在紊亂。經(jīng)治療后患者各項免疫學指標接近正常水平,故調(diào)和肝脾法治療本病是通過抑制亢進的體液免疫指標,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