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佛教比較_第1頁
中日佛教比較_第2頁
中日佛教比較_第3頁
中日佛教比較_第4頁
中日佛教比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受禪宗思想侵潤而形成禪宗風格的園林—禪宗園林,為反映禪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南北朝(13331392)時代,枯山水的實踐時期,普通與真山水(池泉部分)室町時代(13931573),枯山水逐步從寺社園林走入武家和皇家園林,并逐桃山時代(1573年-16),以茶道宗匠千利休所創(chuàng)立的草庵風茶室為代表的日式茶江戶時代(16-1867年),多以小型枯山水為主,以枯山水、真山水和茶庭互相融大精心之藝術作品,無論音樂、建筑、雕刻、繪畫,大都體現(xiàn)在宗教上,唯有宗教虔誠 日本以軍事、政治上之目的而通新羅、百濟....因而接觸中國文化與佛教。中【日本】平安時代,最澄和空海入唐歸國,分別建立了天臺宗和真言宗,強調“積福滅災”、“鎮(zhèn)護國家”的宗教實踐活動,主張佛教徒“在家孝,為國忠”,將鎮(zhèn)護國鐮倉時代超然物外的思想觀念不同,以鎮(zhèn)護國家為重要使命?!懊晒乓u來”的外來威脅等因素,日修心治國之道,為鐮倉時期武家倫理文化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增強了鐮倉幕府推行幕府體制自信心,得到了幕府將正安國”的使命感,對日蓮宗后來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江戶時代,明治維新后來,日本政府對外奉行擴張侵略的政策。日俄戰(zhàn)爭以及在1937~1945年的侵華戰(zhàn)爭中,日本佛教繼續(xù)充當“振興國民意識”、“鼓舞士兵”的精神力量的角色,并予以多個援助。佛教在總體上也主動地迎合政府,支持戰(zhàn)爭。1945年戰(zhàn)敗后,日本實施了政教分離的宗教政策,佛教界痛感戰(zhàn)爭對人類的戕害,主(一千數年來日本統(tǒng)治階級對佛教的推崇,是基于實用主義的目的,滿足來自現(xiàn)實的、教入世程度的逐級加深,使其理論發(fā)生變革,并促使及時反映現(xiàn)實社會規(guī)定的佛教新宗派在南北朝時期,佛教走向繁華。魏晉南北朝佛教的發(fā)展,能夠說為佛教走向繁華奠定了一種非常好的基礎,那一時期佛教的發(fā)展,更多是在引進學習這樣一種階段,具體就是宋1913所36000人齊所32500梁2846所827001232所3隋唐時期:佛教處在繁華期,儒道釋三教并立與融合,這為佛教文化的繁華打下一種好的文化基礎。佛經翻譯:達成真正成熟的時代。中國佛教界開始能夠創(chuàng)立自己的學說,天臺宗、華嚴宗、唯識宗、凈土宗、禪宗等。所闡釋的典型還是印度的佛教典型,可是他們闡釋的思想觀念卻是有新意的,都是通過創(chuàng)新的。之王室容易產生尊敬與信心;也因此普遍地影響到政府官員及百姓之信仰。)外在因素是借鑒中國隋代之大一統(tǒng)。)所以,佛教對日本之影響是根本的。日本的佛教含有強烈的“官學”色彩,各個宗派是在歷代政權的扶植倡導下才得以建立和發(fā)展的,而政治權力也對佛教予以支持,佛教也主動為政策服務,為國家利益而存在。全方面的,但絕非是根本的。其成果,影響中國的,只是佛教及其文化、藝術。印度之本由于著重集體工作,因此就在佛教典型注疏、研究上大都是集體、共同戮力以赴。集體可作有計劃之研究,也正是當代的科學精神。日本近百年來對中國反為文化、技術之中國是自己個別在印度求法,乃至滿清之變法自強、洋務運動所差遣出去學習的人也不能規(guī)約、或計劃的。佛教對社會的奉獻:【日本】平安時代空海開辦的綜藝種智院,招收平民子弟入學,教學的內容廣泛而實用,在日本教育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7、18世紀,“寺子屋”數量大增,,寺子屋的學費(謝議)一度成為小寺院的重要經濟來源。佛教寺院充當了平民教育的重要角色。明治維新后來,新政府將教育視為立國之本,佛教各宗紛紛將增侶養(yǎng)成的教育轉向面對社會的普通教育,佛教系統(tǒng)的教育逐步匯入國家教育的體系。在理論上立足于“現(xiàn)世救助”和“人類救助”的現(xiàn)實利益的新興團體,最早出現(xiàn)于明治年間日本佛教的特點l)護國性。在日本佛教發(fā)展的全過程中,佛教與政治的關系親密。(2)簡易性。與印度和中國佛教相比,日本佛教的哲理和思辨程度不甚發(fā)達,重視內心信念、修行辦法簡便成為日本佛教的特點。日本佛性理論的簡易性體現(xiàn)為在何謂佛的問題上,真言宗和日蓮宗張“即身成佛”;在佛修行問題上,主張只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往生凈土(3)世俗性。日本佛教重視汲收世俗人倫道德,將人世人性理論與出世佛性理論相結合,形成了日本佛教的世俗性。這同真宗把宗風建在無戒律之上,主張僧俗同樣。明治維新后,日本政府對佛教進行了某些改革,規(guī)定僧侶是普通職業(yè),解除禁止食肉、帶妻、蓄的禁令。這樣,僧侶除去教外,還從事眾多的社會(4中日佛教的不同:(1)(傳入前后)中國統(tǒng)治階級以高度發(fā)展的儒家學說作為統(tǒng)思想,佛教始終處在依附地位。而日本在佛教傳入時由于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落后,把佛教作為大陸先進文化的代表,置于施政施教的主導地位,佛教曾為維護日本統(tǒng)一,吸取大陸文化,發(fā)揮過主動作用。在日本統(tǒng)治階級的支持下,佛教勢力很大,直到江戶時代以前,儒家和神道教一直處在佛教的附屬地位。(沒學思想,佛寺都可看到美術的建筑,雕塑,裝飾。中國現(xiàn)在比較膚淺。日本僧侶能夠娶妻吃肉,世俗化比較嚴重。日本佛教各宗族也會有競爭,但都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發(fā)行刊物或者開辦學校等。日本的佛教是有系統(tǒng)的,中國無組織無系統(tǒng)。日本的僧侶各有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