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HemorrhagicFever課件_第1頁
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HemorrhagicFever課件_第2頁
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HemorrhagicFever課件_第3頁
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HemorrhagicFever課件_第4頁
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HemorrhagicFever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行性出血熱

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概況

流行性出血熱屬于病毒性出血熱中的腎綜合征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為主要傳染源。臨床上以發(fā)熱,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為主要表現(xiàn)。流行病學

宿主動物與傳染源:主要是嚙齒類如黑線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其他如貓,豬,狗,家兔等。

傳播途徑:呼吸道,消化道,接觸,母嬰和蟲媒(革螨或恙螨)傳播(現(xiàn)沒有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的證據)

流行特征:

地區(qū)性:主要分布于亞洲,其次為歐洲和非洲,我國疫情最重。

季節(jié)性:四季均可,有明顯高峰季節(jié)。黑線姬鼠傳播者以11月至次年1月份為高峰,5-7月為小高峰。家鼠3-5月為高峰,大林姬鼠高峰在夏季。

人群分布:以男性青壯年農民和工人發(fā)病較多。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發(fā)病機制EHFV進入人體后隨血流侵入血管內皮細胞,骨髓,肝,脾,肺,腎及淋巴結等組織,進一步增殖后再釋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癥。主要作用為:

1.病毒直接作用引起細胞損害。

2.免疫作用:主要是Ⅲ型變態(tài)反應,即免疫復合物沉積于皮膚小血管壁、腎小球基底膜、腎小管和腎間質血管,是本病血管和腎臟損害的原因。還其他Ⅰ、Ⅱ、Ⅳ型變態(tài)反應參與,但地位有待于研究。

⒊各種細胞因子和介質的作用:其中IL-1和TNF能引起發(fā)熱,一定量的TNF能引起休克和器官衰竭。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4-46d,一般為7-14d,以2周多見。典型病例病程中有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的五期經過。非典型和輕型病例有越期現(xiàn)象。發(fā)熱期主要表現(xiàn)為:1.發(fā)熱:起病急驟,39~40之間,稽留熱和弛張熱多見,多數(shù)3-7d,也有10d以上,熱程越長,病情越重。少數(shù)以低熱出現(xiàn)胃腸道和呼吸道前驅癥狀開始。2.全身中毒癥狀:全身酸痛、頭痛和腰痛?!叭础笔侵割^痛、腰痛和眼眶痛。多數(shù)可出現(xiàn)胃腸癥狀,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或腹痛、腹瀉。部分可出現(xiàn)嗜睡、煩躁、譫妄或抽搐等神經精神癥狀,多為重型。3.毛細血管損害:充血、出血和滲出水腫征?!叭t”是指顏面、頸、胸部位潮紅,重者呈酒醉貌。眼結膜、軟腭充血出血,腋下、胸背部條索點狀出血,球結膜水腫,部分出現(xiàn)腹水。腎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pro尿和尿鏡檢發(fā)現(xiàn)管型等。低血壓休克期時間:病程的4~6d,遲者8~9d,持續(xù)數(shù)小時~6d以上,一般1~3d。多數(shù)發(fā)熱末期或熱退同時出現(xiàn)血壓下降,少數(shù)熱退后。輕型可不發(fā)生低血壓或休克。表現(xiàn):臉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弱或不能觸及,尿量減少。少數(shù)頑固性休克者可促進DIC,腦水腫,ARDS和急性腎衰的發(fā)生。原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于疏松組織,使血容量下降少尿期時間:病程的5~8d,持續(xù)1d~10d,一般2~5d。表現(xiàn):尿毒癥,酸中毒和水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出現(xiàn)高血容量綜合癥和肺水腫。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厭食、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常有頑固性呃逆并出現(xiàn)頭痛、頭暈、煩躁、嗜睡甚至昏迷、抽搐。此期出血癥狀加重:皮膚淤斑增加、鼻出血、便血、嘔血、血尿或陰道出血。酸中毒表現(xiàn)為呼吸增快或Kussmaul深大呼吸。水鈉潴留可出現(xiàn)腹水,電解質紊亂如低血鈉高血鉀時可出現(xiàn)心律失?;蚰X水腫。

多尿期時間:病程的9~14d,持續(xù)時間1d~數(shù)月。表現(xiàn):尿量明顯增加,從500ml增加至4000~8000ml,BUN和血C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現(xiàn)象。此期若水和電解質補充不足或繼發(fā)感染可發(fā)生繼發(fā)性休克,也可發(fā)生低鈉、低鉀癥狀。恢復期時間:

多尿期后,持續(xù)1~3月,體力才能完全恢復。表現(xiàn):尿量逐步恢復為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復。病原學: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EHFV)屬布尼亞病毒科的漢坦病毒屬。為負性單鏈RNA病毒,形態(tài)呈圓形或卵圓形。EHFV的核蛋白有較強的免疫原性和穩(wěn)定的抗原決定簇。宿主感染后核蛋白抗體出現(xiàn)最早,有利于早期診斷。根據血清學檢查,漢坦病毒至少可分為11型,我國流行的主要是漢灘病毒和漢城病毒。EHFV不耐酸不耐熱,對乙醚,氯仿和去氧膽酸鹽敏感。

Lab檢查血Rt檢查:Plt↓(第2日),WBC↑(第三日),Mono↑(第4~5d)尿Rt檢查:尿pro↑(第2日)血液生化檢查:BUN,Cr在低血壓休克期開始↑,血氣分析:發(fā)熱期呼堿,休克少尿期代酸。血Na,Cl,Ca↓,而血K少尿期↑,多尿期↓凝血功能檢查:對于判斷DIC有幫助免疫學檢查:特異性抗體IgM1:20為陽性,IgG1:40為陽性,雙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價值。其他檢查:ALT50%↑,眼壓常升高并發(fā)癥1.腔道出血:大量嘔血、便血、咯血2.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腦炎腦膜炎,腦水腫,腦出血3.肺水腫:是很常見的病發(fā)征,主要有ARDS(常見于休克少尿期)和心衰性肺水腫4.其他:自發(fā)性腎破裂,繼發(fā)性感染等。診斷臨床特征:3種表現(xiàn):發(fā)熱中毒癥狀,充血出血外滲征和腎損害

5期:發(fā)熱,休克,少尿,多尿和恢復期Lab檢查:主要檢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鑒別診斷

發(fā)熱期應與上感、敗血癥、急性胃腸炎和菌痢等鑒別。休克期應與其他感染性休克鑒別。少尿期與急性腎炎及其他原因腎衰相鑒別。出血明顯者與消化性潰瘍出血、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原因DIC鑒別。以ARDS為主要表現(xiàn)者應注意與其他病因引起者鑒別。腹痛為主者與外科急腹癥鑒別。治療原則:綜合療法,三早一就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休息,早期治療就近治療治療中注意防止休克、腎衰和出血治療分期1.發(fā)熱期:控制感染,減輕外滲,改善中毒癥狀,預防DIC2.低血壓休克期: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