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 二教案及反思_第1頁
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 二教案及反思_第2頁
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 二教案及反思_第3頁
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 二教案及反思_第4頁
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 二教案及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案系列邊疆民族的進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二教案及反思邊疆民族的進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二

第十九課邊疆民族的進展和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同學了解或把握:俺答汗同明朝和好、后金的興起、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西洋殖民者和傳教士的東來。

通過對教材插圖《俺答汗和三娘子親臨互市現(xiàn)場》的處理,培育同學看圖說話、理解歷史以及想象歷史的力量;通過對戚繼光抗倭的教學,培育同學評價歷史人物的力量;通過對薩爾滸戰(zhàn)役的學習以及對以前關于戰(zhàn)役的聯(lián)系,培育同學歸納概括比較歷史的力量。

通過對鄭和下西洋的學習,使同學熟悉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通過對戚繼光抗倭的學習,使同學熟悉戚繼光的高尚品德以及他被稱為民族英雄的緣由;通過對后金興起史實的學習,使同學熟悉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國內(nèi)各民族共同制造的歷史;通過葡萄牙攫取我國居住權史實的學習,使同學熟悉年回歸祖國的巨大意義。

導入:

明朝是繼漢、唐、元以來又一個統(tǒng)一的強大王朝。然而,我們翻開明朝的版圖,就會發(fā)覺一個問題:如此強大的明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域確如此狹小,今日的以及、的部分地區(qū),并不在大明的版圖之內(nèi),連舉世聞名的敦煌,也沉沒在沙山瀚海之中,真是“西出嘉關無故人”啊?。梢龑瑢W看明朝疆域圖)明朝的皇帝之所以棄長城以北和以西而不顧,實在是有他們的苦衷,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講的。

講授新課:

一、俺答汗與明朝和好

在茫茫敕勒川的大青山腳下,有一座被蒙古族人民稱為“青城”的城市,那就是。這座城市是今日自治區(qū)的首府,也是歷史上漢蒙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修建這座城市的就是蒙古韃靼部的杰出首領俺答汗,蒙古族人民稱他為阿勒坦汗。他在位時,深明民族和諧之大義,多次主動向明朝提出和好互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甚至以兵戎相見,逼迫明朝同意互市。在中國的歷史上,以大軍咸逼達到和平互市目的的先例也許這是僅有的了,這說明俺答汗對互市的重視,說明他的遠見卓識。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開放、宣府等處互市,并封他為順義王。那時蒙漢互市的市場喧鬧富強,蒙漢邊界消逝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保持邊界的和平局面達幾十年。

二、后金的興起

明朝版圖的東北地區(qū),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女真族。我們知道,女真族是由唐代的黑水靺鞨進展而來。宋代,他們建立了強大的金政權。以后,蒙古滅金,女真族的勢力衰落了。15世紀中期,建州女真遷到遼東,過著農(nóng)耕、畜牧和漁獵生活。明朝統(tǒng)治者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壓迫,強行索取貢物,甚至任憑出兵捕殺他們。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個杰出人物叫努爾哈赤,他勇武健壯,才智過人,喜讀漢書,精通韜略,用了30余年時間,履行了統(tǒng)一女真各部的事業(yè)。努爾哈赤在統(tǒng)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創(chuàng)立了八旗制度,規(guī)定:女真人的壯丁以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別有黃、紅、藍,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旗幟為標志。因此,固山又稱“旗”,固山的頭領又稱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滿洲的士兵又稱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屬及以后的滿洲人又稱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軍事組織,也是民政組織,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戰(zhàn)時出征,平日耕種。這種軍政合一的制度,對女真族的社會進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政權,國號為“金”,史稱后金。后金建立后,聲勢強大,明朝感到了它的威逼,便千方百計限制它的進展。而后金也要掠奪土地和財寶,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攻明,攻占了等地。1619年,明朝派楊鎬為遼東經(jīng)略,統(tǒng)兵10多萬,分兵四路向后金進攻。明軍主力3萬余人,在杜松率領下,孤軍深化,在薩爾滸扎營。努爾哈赤集中后金主力猛攻薩爾滸,全殲明軍主力,杜松陣亡。以后,后金軍又連敗另兩路人馬,第四路明軍只得退卻,后金從今取得了遼東戰(zhàn)場的主動權。這一戰(zhàn)對清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三、鄭和下西洋

明朗前期經(jīng)濟的進展,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富強的國家。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明成祖派遣鄭和出訪西洋。西洋是我國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現(xiàn)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一帶?!班嵑拖挛餮蟆?,同學們學校已學過,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介紹鄭和下西洋的視頻資料文件資料,同學們邊看邊回憶以前學過的內(nèi)容,邊思索這樣兩個問題:一、為什么說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二、鄭和下西洋有什么影響?(放影片,同學回答略)

老師歸納:

1、鄭和下西洋規(guī)模大:一是船大,最大的寶船長40丈,寬18丈,載重千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二是船數(shù)多,人數(shù)多。

2、鄭和船隊設備先進,船上有航海圖、羅盤針,這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3、鄭和遠航行程遠,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鄭和的航程遠遠超過了哥倫布到達美洲的航程。

4、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航海的時間早,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鄭和下西洋同哥倫布、達·伽馬航海比較表

從以上幾項可以看出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宏大壯舉。

鄭和作為明王朝的政治使節(jié)和商務代表,每到一處即向該地國王或酋長送禮品,表示情愿通好的誠意,在各方協(xié)議下進行彼此互利貿(mào)易,鄭和的外交活動促進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許多國王、使臣和商隊,絡繹不絕來中國。

南洋指的是東南亞一帶。早在唐朝時,我國就同南洋各國綻開貿(mào)易。我國商人到南洋去總是利用季風,冬去夏回,進行一次貿(mào)易就需一年的時間。假如耽擱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復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長期居住,還有些一帶失去土地的農(nóng)夫和貧苦的手工業(yè)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謀生。這些勞動者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構成華僑的大多數(shù)。鄭和下西洋時,那些地方已有了許多華僑。鄭和下西洋后我國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學問,同當?shù)厝嗣褚黄鸷椭C相處,共同開發(fā)了南洋地區(qū)。由于華僑參予南洋的開發(fā),使這一地區(qū)消逝了生氣勃勃的景象。華僑用辛勤的勞動,促進了南洋經(jīng)濟和文化的進展。

四、戚繼光抗倭

1、倭寇在我國沿海地區(qū)的騷擾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常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qū),搶劫中國商船,掠殺中國沿海居民,歷史上稱之為“倭寇”。這些人帶著武器和貨物,遇到機會就殺人放火,搶劫財物。有時冒充商人,陳設貨物做生意,給沿海居民帶來巨大威逼。明朝初年,整飭軍隊,加強海防,對來犯倭寇予以沉重打擊,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規(guī)模的騷擾。到明中期,政治腐敗,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搶劫,共同分贓,倭寇重又猖厥。我國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抗倭。

2、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倭

戚繼光是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1555年,年僅27歲的戚繼光被派到浙東防倭,他看到官軍特殊腐敗,不行用,認為第一可用的是鄉(xiāng)野狡猾之人。因此到義烏去招募士兵,選拔了農(nóng)夫和礦工3000人,按小隊編制起來,教以陣法。戚繼光依據(jù)江南多沼澤和倭寇武器的特點,制造了一種特殊陣法,叫鴛鴦陣,以訓練新軍,并嚴明軍紀。這支部隊作戰(zhàn)英勇,紀律嚴明,到處都受到人民的擁護,在人民群眾支持下,連續(xù)取得輝煌成功,被人民稱為戚家軍。

到了1565年,倭寇基本肅清。民族英雄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經(jīng)過大小80余戰(zhàn),每戰(zhàn)必勝,殲敵萬名;對驅除倭寇的斗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業(yè)績將永載史冊。

五、西方殖民者和傳教士的東來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的居住權

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的遠航,是為了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在他遠航之后,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更加頻繁。15世紀末至16世紀,歐洲航海家

的遠航活動,是為了掠奪財寶,進行殖民擴張。因此,隨著環(huán)球新航路的開拓,殖民主義者的殖民侵略活動也開頭了。最早對亞洲進行殖民侵略活動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國的珠江,后被中國軍民擊退。殖民主義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們又來到珠江口西側的,謊言商船遭到風暴,懇求借晾曬貨物,并賄賂海道副使汪柏,準許他們在居住。于是他們逐步建筑房屋,勢力擴大到萬人。1557年,竟擅自筑城,設官,對實行殖民統(tǒng)治。

2.利瑪竇對中西文化溝通作出了貢獻

隨著歐洲殖民者的東來,歐洲天主教傳教士紛紛來華,他們利用十字架協(xié)作堅船利炮,對古老的中國綻開了一場“精神戰(zhàn)斗”。

這些傳教士有的是為殖民侵略服務,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有的是為了能在中國大陸甚至在進行宗教活動,爭取明朝官員和士大夫的信任與支持,向中國介紹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數(shù)學、地理等科學學問。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先到,爭論??學習漢語及中國的禮節(jié)習俗。后到等地傳教。1601年,利瑪竇到,買通宦官馬堂,向明神宗進獻鳴鐘、八音琴及《坤輿萬國全圖》等物。由此獲準在傳教。在傳教中,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與李之藻合譯《乾坤體義》、《同文指算》。同時,也把中國孔子和儒家思想文化介紹給西方。利瑪竇成為第一個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紹到西方的人。

(老師出示《坤輿萬國全圖》)這是利瑪竇在中國繪制的世界地圖,這在我們今日看來是特殊不精確?????的,可在當時的中國,這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