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xué)期11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三上學(xué)期11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三上學(xué)期11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三上學(xué)期11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三上學(xué)期11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歸之,故天瑞應(yīng)誠而至。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淫俠衰微,不能統(tǒng)理群生,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刑罰不中,則生邪氣,怨惡畜于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此災(zāi)異所緣而起也。然則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yǎng)長為事,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陽出布施于上而主歲功,使陰入伏于下而時出佐陽,亦不能獨成歲。終陽以成歲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陰之不可任以成歲也。為政而任刑,不順于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節(jié)選自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二丞相西平侯于定國者,其父號曰于公,為縣獄吏,決獄平法,未嘗有所冤。東海郡中為于公生立祠。東海有孝婦,無子,少寡,其姑欲嫁之,終不肯。其姑告鄰之人曰:“孝婦養(yǎng)我甚謹,守寡日久,我老,母自經(jīng)死。母女告吏曰:“孝婦殺我母。”吏捕孝婦,孝婦辭不殺姑,孝婦自誣服,具獄以上府。于公以為養(yǎng)姑十年以孝聞,此不殺姑也。太守不聽,數(shù)爭不能得。于是于公辭疾去吏。太守竟殺孝婦,郡中枯早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前太守強殺之,咎當(dāng)在此?!庇谑菤⑴<佬D冢,天立大雨,歲豐熟。(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終陽以成A歲為名B此天意也C王者承天意D以從事E故F任德教G而不任刑(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殘賊,指兇殘暴虐的人,也可指對他人施以殘忍暴虐的行為B.畜,指積聚、儲藏,與《孟子?梁惠王上》中“雞、豚、狗、彘之畜”的“畜”意思不同。C.生立祠,即為在世之人修建祠堂進行奉祀,受此殊榮者都是政績突出、百姓愛戴的官員。D.誣服,沒有罪過而不得不承認有罪,其中多是被誣者因不堪嚴刑拷打被迫自誣服罪。(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董仲舒認為君主是秉承天意來治理天下的,要避免人民生怨作亂,實現(xiàn)社會安定、百姓歸心,最好施行德教。B.董仲舒依據(jù)天道的陰陽思想,闡述德教與刑罰在為政方面是有側(cè)重的,他指出,還需要適當(dāng)刑罰來輔助德教。C.東海孝婦很早就失去了丈夫,也沒有子女,但是侍奉婆婆非常周到,無奈之下選擇自殺來減輕負擔(dān)。D.新任太守對郡中三年大旱感到奇怪,讓于公占卜,查出孝婦冤情,當(dāng)年地方即獲得豐收。(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為政而任刑,不順于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②于公以為養(yǎng)姑十年以孝聞,此不殺姑也。太守不聽,數(shù)爭不能得。(5)材料一中對東海孝婦故事中“枯旱三年”的成因有怎樣的說法?山西省運城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jù)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jié)英雄,內(nèi)修農(nóng)戰(zhàn),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zhàn),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苯B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彼鞖⒅?。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內(nèi)多忌害,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先賢行狀》曰:豐字元皓,鉅鹿人,或云勃海人。豐天姿瑰杰,權(quán)略多奇,少喪親,居喪盡哀,日月雖過,笑不至矧。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初辟太尉府,舉茂才,遷侍御史。閹宦擅朝,英賢被害,豐乃棄官歸家。袁紹起義,卑辟厚幣以招致豐,豐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yīng)紹命,以為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紹后用豐謀,以平公孫瓚。孫盛曰: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yè)隆,臣奉暗后,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已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guī),烈士之于所事,慮不存已。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亂邦,就有道可也。(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六》)材料二: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敝G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紀(jì)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①?!碧诜Q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yù)聞?wù)?。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注]①狂瞽:愚妄無知,常用作謙辭。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陛下開圣A慮B納芻C蕘D愚臣E處不諱之F朝G實愿H罄其狂簪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廟勝,指戰(zhàn)前朝廷決定的克敵制勝之策?!皬R”與“居廟堂之高”的“廟”意思相同。B.適,在文中意為到……去,與《孔雀東南飛》中“始適還家門”的“適”意思相同。C.相遇,相互對待?!坝觥迸c《庖丁解?!分小俺家陨裼龆灰阅恳暋钡摹坝觥币馑疾煌?。D.后,可以指君主、諸侯,也可以指君主的正妻,文中加點的兩個“后”都是指君主。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田豐足智多謀,在軍事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他分析了曹軍的情況,提出了持久對峙,以逸待勞的策略。B.袁紹剛愎自用,心胸狹窄。他對田豐提出的建議多不予采納,戰(zhàn)敗后不反思已過,反而處死了田豐。C.孫盛認為,田豐是忠直之臣。袁紹不采用他的建議,他甘冒殺身之禍極力規(guī)勸,不考慮個人的安危。D.王珪認為,君主聽從諫言,不斷糾正自己的過失,才能成為圣主,所以一定要有七個直言敢諫的大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2)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14.理想的君臣之道有什么特點?請根據(jù)材料概括。(3分)山西省三晉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zhàn)爭先赴,聞金聲而怒,聞鼓聲而喜,為之奈何?”太公曰:“將有三?!蔽渫踉唬骸案覇柶淠?。”太公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將不身服禮,無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將不身服止欲,無以知士卒之饑飽。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故三軍之眾,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百刃始合,士爭先赴。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節(jié)選自《六韜·龍韜·勵軍》)材料二: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如遇危險之地,不可舍眾而自全,不可臨難而茍免,護衛(wèi)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則三軍之士豈忘己哉?法曰:“見危難,毋忘其眾?!蔽翰懿僬鲗O權(quán)還,使張遼、樂進、李典將七千余人屯合肥。操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書,題其函曰:“敵至乃發(fā)?!倍矶?,權(quán)率眾圍合肥,乃發(fā)此救,曰:“若孫權(quán)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城,護軍勿與戰(zhàn)?!敝T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勝負之機,在此一舉,諸君何疑?”李典意與遼同。平旦,遼披甲出戰(zhàn),先登陷陣,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擊突至權(quán)麾下。權(quán)大驚,眾不知所以,走登高,權(quán)以長戟自守,遼叱權(quán)下戰(zhàn),權(quán)不敢動,乃聚兵圍遼數(shù)重,遼將麾下數(shù)十人得出,余眾呼號曰:“將軍豈舍我耶?”遼復(fù)還入圍,拔出余眾,權(quán)軍無敢當(dāng)者。遼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悅服。(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難戰(zhàn)》)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出隘塞A犯B泥涂C將必先D下步E名F曰G力將。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目,指條目,或者要目,與《鴻門宴》中“范增數(shù)目項王”中的“目”意思不同。B.池,文中指護城河,與《孔雀東南飛》中“舉身赴清池”中的“池”意思相同。C.披甲出戰(zhàn),其中的“甲”指的是古人作戰(zhàn)穿的皮革或金屬制的護身衣,起防護作用。D.麾下,將旗之下,指部下,如辛棄疾詞“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麾下”。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公認為將帥要在安排好軍隊駐扎之后,才能休息;在士卒飯菜做好之后,才能吃飯。將帥要克制欲望,不然就無法體會士卒的饑飽。B.曹操攻打張魯時,給薛悌寫了一封書信,讓他在吳軍到來時再出戰(zhàn)。不久吳軍來進攻,曹操在書信中的安排引起了眾將的疑慮。C.與吳軍作戰(zhàn)時,張遼沖鋒陷陣,大叫著自己的姓名,沖到孫權(quán)的旗下,孫權(quán)很吃驚,吳軍也不知所措,于是一起逃到髙處。D.被孫權(quán)包圍,張遼先率領(lǐng)一批人殺出重圍,其他人害怕張遼留下他們不管,于是張遼又沖入包圍圈救出眾人,敵軍無人敢阻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譯文:(2)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譯文:14.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概括為將之道的“道”,并指出如此“為將”,將會達到怎樣的效果。(3分)答: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友蘭中學(xué)等校2024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聯(lián)考(三)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矣?!弊釉唬骸熬又桃孕⒁玻羌抑炼找娭?。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对姟吩疲骸異疸┚樱裰改?。’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選自《孝經(jīng)》)材料二:陸南金,蘇州吳人。祖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xué)《左氏春秋》《司馬史》《班氏漢書》。仕隋為越王侗①記室兼侍讀。侗稱制,擢著作郎。時王世充將篡逆,侗謂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年,朝果無忠臣乎?”士季對曰:“見危授命,臣宿志也。請因啟事為陛下殺之。”謀泄,停侍讀,乃不克。貞觀初,終太學(xué)博士兼弘文館學(xué)士。南金仕為太常奉禮郎。開元初,少卿廬崇道抵罪徙嶺南,逃還東都。南金居母喪崇道偽稱吊客入而道其情南金匱之。俄為仇人跡告,詔侍御史王旭捕按,南全當(dāng)重法,弟趙璧詣旭自言:“匿崇道者我也,請死。”南金固言弟自誣不情,旭怪之,趙壁曰:“母未葬,妹未歸,兄能辦之,我生無益,不如死?!毙耋@,上狀。玄宗皆宥之。贊曰: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悌而已”。父父也,子子也,兄兄也,弟弟也,推而之國,國而之天下,建一善而百行從,其失則以法繩之。故曰:“孝者天下大本,法其末也?!敝疗シ騿稳?,行孝一概,而兇盜不敢凌,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選自《新唐書》)【注】侗,指隋越王楊侗。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南金居A母喪B崇道偽稱C吊客D人而道E其情F南金G匿H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易,指改變,與《愚公移山》中“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的“易”意思相同。B.因,指趁機,與《過秦論》中“因遺策,南取漢中”的“因”意思相同。C.徙,指流放,與《琵琶行并序》中“轉(zhuǎn)徙于江湖間”的“徙”意思不同。D.按,指審訊,與《周亞夫軍細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中“按”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認為,“孝”“悌”“樂”“禮”四項,都是教化民眾的最好方法。禮的本質(zhì)是一個“敬”字。B.孔子認為,推行教化不需要挨家挨戶天天當(dāng)面去教人行孝。使百姓順從歸化需要至高無上的道德。C.王世充想謀反的時候,陸士季想當(dāng)忠臣,準(zhǔn)備刺殺王世充,結(jié)果因為楊侗停止資助而功虧一簣,被免去官職。D.陸趙璧在兄長陸南金犯法時候挺身而出,替兄長攬下全部罪行,而陸南金堅持說弟弟自誣,他們的行為讓王旭驚奇,玄宗赦免了兄弟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2)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14.材料一中孔子和材料二《新唐書》作者對于孝道的看法有何相似之處?(3分)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第二中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11月質(zhì)檢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武靈王平晝閑居,曰:“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狈柿x①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王其遂行之?!蓖踉唬骸肮讶朔且珊?,吾恐天下笑之??穹蛑畼?,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世有順我者,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材料二: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無窮②·西至河,登黃華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qū)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國人皆不欲,公子成③稱疾不朝。王使人請之曰:“家聽于親,國聽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jīng),令行為上。明德先論于賤而從政先信于貴故愿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惫映稍侔莼自唬骸俺悸勚袊?,圣賢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使者以報。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部;微社稷之神靈,則部幾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惫映陕犆?,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記》)【注】①肥義:趙國的國相。②無窮:自代郡出塞外,大漠?dāng)?shù)千里,故稱無窮。③公子成:趙武靈王的叔叔。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明德先論A于賤B而從政C先信于貴D故愿慕E公叔之義F以成G胡服H之功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的“以”與《師說》中“作《師說》以貽之”的“以”含義、用法相同。B.微,在文中是“(假如)沒有”的意思,與《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中“微”意思相同。C.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與《六國論》“燕趙之君,始有遠略”中“略”的意思相同D.中國,在文中指“中原”,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中國”所指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武靈王派人對其叔父說“家聽于親,國聽于君”,言下之意是說:您雖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國家大事上您必須聽我的。B.最終,公子成聽從了趙武靈王的命令,并賜給趙武靈王胡服,囑咐他第二天穿著胡服上朝。C.趙武靈王想推行“胡服騎射,又擔(dān)心遭到他人的譏諷和指責(zé)。國相肥義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顧慮,堅定了改革決心。D.起初,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為代表的諸大臣的不贊成。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2)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14.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nèi)容,簡要概括趙武靈王在正式頒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3分)山西省朔州市懷仁市第九中學(xué)高中部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題二、文言文閱讀(共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后相曰:“以齊獄市①為寄,慎勿擾也。”后相曰:“治無大于此者乎?”參曰:“不然。夫獄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眳⒋螢闈h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后因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悉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更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參子密為中大夫?;莸酃窒鄧恢问?,囑窟私以意叩之??呒认淬鍤w,諫參,參怒,而笤密二百。至朝時,惠帝讓參回:“與窗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眳⒚夤谥x曰:“陛下自察圣武敦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眳⒃唬骸氨菹卵灾且病G腋叩叟c蕭何定天下,法今既明,今險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君休矣!”太史公曰: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節(jié)選自《史記·曹相國世家》,有刪改)材料二:曹參代蕭何為漢相國,日夜飲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帶與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辦可乎!”是則然實,然以其時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創(chuàng)業(yè)尚淺,日不服給,豈無一事可關(guān)心者戰(zhàn)?其初相齊,聞膠西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蓋公為言治道責(zé)清凈而民自定。參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黃老術(shù)。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然入相漢時,未嘗引益公為助也。齊處士東郭先生、梁石君隱居深山,副徹為參客,或謂徹曰:“先生之于曹相國,拾造舉過,顯賢進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進之于相國乎?”徹以告參,參皆以為上賓。徹善齊人安其生,嘗干項羽,羽不能用其策。羽欲封此兩人,兩人卒不受。凡此數(shù)賢參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傳則參不薦士之過多矣。(節(jié)選自《容齋續(xù)筆·卷十》)【注】①獄市:指獄訟和市集交易。10、材料中畫框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勾選相應(yīng)位置。(3分)凡此A數(shù)賢B參C皆不之D用E若非史策F失其傳G則參H不薦士之過I多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趣,急忙,趕緊之意,與《蘭亭集序》“趣舍萬殊”中的“趣”含義不同。B.幸,指希望之意,與《孔雀東南飛》“幸可廣問訊”中的“幸”含義不同。C.幣,禮物的意思,與《屈原列傳》“厚幣委質(zhì)事楚”中的“幣”含義相同。D.善,即與……交好,與《鴻門宴》“素善留侯張良”中的“善”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在蕭何死后,曹參知道自己將要成為朝廷相國,離開齊地前,他叮囑后任,把齊國的獄訟與集市托付給他,要求他慎重對待,不要輕易干涉。B.曹參做相國后整日痛飲美酒,不理政事,有些官吏或賓客上門相勸,他不等對方開口,就拿美酒給對方喝,直到對方喝醉,始終不給其開口機會。C.曹參在相府后園設(shè)酒陳座痛飲,與附近醉歌的官吏高歌應(yīng)和,因此皇帝不滿他不講禮儀,就讓他的兒子曹密私下探問曹參,結(jié)果曹參生氣地鞭笞了兒子。D.曹參當(dāng)初在任齊國相時,接納精通黃老之術(shù)的蓋公的建議,以黃老學(xué)說的清靜無為、不生事端為指導(dǎo)思想治理齊國。他任齊國相九年,齊國平安無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2)然人相漢時,未嘗引蓋公為助也。14、兩則材料都提及曹參“日夜飲酒不事事”,但對此評價卻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文言文閱讀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歸之,故天瑞應(yīng)誠而至??鬃釉弧暗虏还?,必有鄰”,淫俠衰微,不能統(tǒng)理群生,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刑罰不中,則生邪氣,怨惡畜于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此災(zāi)異所緣而起也。然則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刑主殺而德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yǎng)長為事,而積于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陽出布施于上而主歲功,使陰入伏于下而時出佐陽,亦不能獨成歲。終陽以成歲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陰之不可任以成歲也。為政而任刑,不順于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節(jié)選自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二丞相西平侯于定國者,其父號曰于公,為縣獄吏,決獄平法,未嘗有所冤。東海郡中為于公生立祠。東海有孝婦,無子,少寡,其姑欲嫁之,終不肯。其姑告鄰之人曰:“孝婦養(yǎng)我甚謹,守寡日久,我老,母自經(jīng)死。母女告吏曰:“孝婦殺我母?!崩舨缎D,孝婦辭不殺姑,孝婦自誣服,具獄以上府。于公以為養(yǎng)姑十年以孝聞,此不殺姑也。太守不聽,數(shù)爭不能得。于是于公辭疾去吏。太守竟殺孝婦,郡中枯早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前太守強殺之,咎當(dāng)在此?!庇谑菤⑴<佬D冢,天立大雨,歲豐熟。(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終陽以成A歲為名B此天意也C王者承天意D以從事E故F任德教G而不任刑(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殘賊,指兇殘暴虐的人,也可指對他人施以殘忍暴虐的行為B.畜,指積聚、儲藏,與《孟子?梁惠王上》中“雞、豚、狗、彘之畜”的“畜”意思不同。C.生立祠,即為在世之人修建祠堂進行奉祀,受此殊榮者都是政績突出、百姓愛戴的官員。D.誣服,沒有罪過而不得不承認有罪,其中多是被誣者因不堪嚴刑拷打被迫自誣服罪。(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董仲舒認為君主是秉承天意來治理天下的,要避免人民生怨作亂,實現(xiàn)社會安定、百姓歸心,最好施行德教。B.董仲舒依據(jù)天道的陰陽思想,闡述德教與刑罰在為政方面是有側(cè)重的,他指出,還需要適當(dāng)刑罰來輔助德教。C.東海孝婦很早就失去了丈夫,也沒有子女,但是侍奉婆婆非常周到,無奈之下選擇自殺來減輕負擔(dān)。D.新任太守對郡中三年大旱感到奇怪,讓于公占卜,查出孝婦冤情,當(dāng)年地方即獲得豐收。(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為政而任刑,不順于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②于公以為養(yǎng)姑十年以孝聞,此不殺姑也。太守不聽,數(shù)爭不能得。(5)材料一中對東海孝婦故事中“枯旱三年”的成因有怎樣的說法?3.【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句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以及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識題的作答關(guān)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文言實詞題的作答,考生要根據(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窘獯稹浚?)“此天意也”句意完整,其前后斷句,表結(jié)果。故在BCE三處斷句,這是天意啊,所以任用德教而不任用刑罰。(2)C.“都是政績突出、百姓愛戴的官員”錯。故選:C。(3)D.“讓于公占卜”錯,原文為“卜求其故”,并不是讓于公占卜。故選:D。(4)①任:使用;順:順從,是沒有順從天意。②以為:認為;爭:爭辯。句子翻譯為:于公認為(孝婦)侍奉婆婆十年憑借孝敬聞名。太守不聽他的意見。(5)材料一原文為“刑罰不中,則生邪氣,怨惡畜于上,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則生邪氣,怨惡畜于上,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答案:(1)BCE(2)C(3)D(4)①執(zhí)政而使用刑罰,是沒有順從天意。②于公認為(孝婦)侍奉婆婆十年憑借孝敬聞名,這就證明她不會殺死婆婆,于公多次爭辯都不能改變太守的意見。(5)①刑罰不中,則生邪氣,怨惡畜于上,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點評】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jié)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相應(yīng)的古代詞匯。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按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句式將其調(diào)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山西省運城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jù)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jié)英雄,內(nèi)修農(nóng)戰(zhàn),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zhàn),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必S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彼鞖⒅=B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內(nèi)多忌害,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先賢行狀》曰:豐字元皓,鉅鹿人,或云勃海人。豐天姿瑰杰,權(quán)略多奇,少喪親,居喪盡哀,日月雖過,笑不至矧。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初辟太尉府,舉茂才,遷侍御史。閹宦擅朝,英賢被害,豐乃棄官歸家。袁紹起義,卑辟厚幣以招致豐,豐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yīng)紹命,以為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紹后用豐謀,以平公孫瓚。孫盛曰: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故君貴審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則伯王之業(yè)隆,臣奉暗后,則覆亡之禍至:存亡榮辱,常必由茲。豐知紹將敗,敗則已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guī),烈士之于所事,慮不存已。夫諸侯之臣,義有去就,況豐與紹非純臣乎?詩云“逝將去汝,適彼樂土”,言去亂邦,就有道可也。(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六》)材料二: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敝G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紀(jì)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①。”太宗稱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yù)聞?wù)?。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注]①狂瞽:愚妄無知,常用作謙辭。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陛下開圣A慮B納芻C蕘D愚臣E處不諱之F朝G實愿H罄其狂簪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廟勝,指戰(zhàn)前朝廷決定的克敵制勝之策?!皬R”與“居廟堂之高”的“廟”意思相同。B.適,在文中意為到……去,與《孔雀東南飛》中“始適還家門”的“適”意思相同。C.相遇,相互對待?!坝觥迸c《庖丁解?!分小俺家陨裼龆灰阅恳暋钡摹坝觥币馑疾煌?。D.后,可以指君主、諸侯,也可以指君主的正妻,文中加點的兩個“后”都是指君主。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田豐足智多謀,在軍事方面有獨到的見解,他分析了曹軍的情況,提出了持久對峙,以逸待勞的策略。B.袁紹剛愎自用,心胸狹窄。他對田豐提出的建議多不予采納,戰(zhàn)敗后不反思已過,反而處死了田豐。C.孫盛認為,田豐是忠直之臣。袁紹不采用他的建議,他甘冒殺身之禍極力規(guī)勸,不考慮個人的安危。D.王珪認為,君主聽從諫言,不斷糾正自己的過失,才能成為圣主,所以一定要有七個直言敢諫的大臣。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2)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14.理想的君臣之道有什么特點?請根據(jù)材料概括。(3分)10.【答案】BDG【解析】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11.【答案】B【解析】適,出嫁12.【答案】D【解析】“七”是虛指,幾個。且是說古代圣主。13.【答案】(8分)(1)如果軍隊打了勝仗,我必定能保全生命,現(xiàn)在軍隊打了敗仗,我一定會死(被殺)。(2)我雖然不算明君,幸虧你們多次匡正補救我的過失,希望憑借你們耿直的言論,以實現(xiàn)天下太平。14.【答案】①君主賢明,虛心納諫②臣子忠誠,正直敢言③君臣相合(相得、相遇),天下太平【參考譯文】材料一:當(dāng)初,袁紹率大軍南下時,田豐勸袁紹說:“曹操善于用兵,變化多端,部眾雖少,但不可輕視,不如長久地和他對峙。將軍您占據(jù)險固的山河地勢,擁有四個州的土地百姓,您可以對外結(jié)交英雄豪杰,對內(nèi)發(fā)展農(nóng)業(yè),加強戰(zhàn)備,然后選拔精銳部隊,編組幾支奇兵,趁曹軍不備時輪流出擊,騷擾黃河南岸,曹軍救援右邊我們就攻擊左邊,救援左邊就攻其右邊,使曹軍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寧從事生產(chǎn),我軍沒有疲勞而敵軍已疲憊不堪了。不到兩年,可以毫不費力地取勝。如今放棄了朝廷預(yù)先制定的克敵制勝的謀略,而將成敗決定于一次會戰(zhàn),假若不能如愿,后悔就來不及了?!痹B不聽。田豐懇切苦勸,袁紹大怒,認為他散布失敗情緒使士氣沮喪(擾亂軍心),下令給田豐戴上刑具囚禁起來。袁紹的軍隊被打敗后,有人對田豐說:“這回你必定會受到重用?!碧镓S說:“如果打了勝仗,我還能保全生命,現(xiàn)在軍隊打了敗仗,我肯定會死(被殺)?!痹B回來后,對身邊的人說:“我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果然被他取笑?!北銡⒘颂镓S。袁紹為人外表寬宏閑雅,有度量,哀樂都不在臉上流露出來,但內(nèi)心卻妒賢嫉能,都類似于對待田豐這樣。裴松之注:《先賢行狀》記載:田豐字元皓,是巨鹿人,也有人說他是渤海人。田豐容貌奇?zhèn)?,?quán)變謀略出人意料。年輕時父母去世,居喪期間他非常哀痛,(三年)守孝的時間雖然過去了,但他笑時從不露齒。博覽群書,富有見識,在地方上名聲遠播。開始被征召到太尉府,被舉薦為秀才,升遷為侍御史?;鹿侏殧埑?,英雄賢哲被陷害,田豐看到這種情況便辭官回鄉(xiāng)。袁紹起兵討董卓時,用謙卑的言辭加上優(yōu)厚的禮物招攬?zhí)镓S,田豐因為漢室處于危難之時,立志匡扶補救,于是就答應(yīng)了袁紹的召請,袁紹任命他為別駕。田豐勸袁紹迎接漢獻帝,袁紹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袁紹后來用田豐的計策,平定了公孫瓚。孫盛評論說:看田豐、沮授的計謀,即使張良、陳平怎能超過他們?所以君主貴在能審察(識別)人才,臣子重視估量君主(是否賢明);君主如能重用忠臣良將,那么霸王之業(yè)就會興隆,臣子侍奉昏君,那么就會招來滅亡之禍:存亡榮辱,常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田豐知道袁紹將會失敗,一旦袁紹失敗,那么自己一定會被處死,卻甘冒殺身之禍來盡忠臣的規(guī)勸,有志于建功立業(yè)的人做事,是不考慮自己生死的。諸侯的臣子,都要根據(jù)道義來考慮去留,何況田豐并非純粹是袁紹的臣子。《詩經(jīng)》說“發(fā)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的樂土去”,說的就是離開動亂的地方,到政治清明的地方去。材料二:貞觀元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處共事,就像魚得到了水,那么天下才可以平安無事。我雖然不算明君,幸虧你們多次匡正補救我的過失,希望憑借你們耿直的言論,以實現(xiàn)天下太平?!敝G議大夫王珪回答說:“我聽說木材彈上墨線就能鋸得筆直,君主聽從規(guī)諫就能成為圣主。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須設(shè)諍臣七人,說的話如不被接受,就相繼以死相諫。陛下開啟圣明的思慮(開拓思路),采納草野之人的意見,我等處在不避忌諱的圣朝,實在愿意竭盡自己的淺陋之才(把愚昧之見都講出來)?!碧诜Q贊說得好,下詔規(guī)定今后宰相入宮商量處理國家大事,必須讓諫官跟著進來,參與處理政事。有所進言,一定虛心采納。山西省三晉名校聯(lián)盟2023-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zhàn)爭先赴,聞金聲而怒,聞鼓聲而喜,為之奈何?”太公曰:“將有三。”武王曰:“敢問其目?!碧唬骸皩⒍环?,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將不身服禮,無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將不身服止欲,無以知士卒之饑飽。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故三軍之眾,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百刃始合,士爭先赴。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節(jié)選自《六韜·龍韜·勵軍》)材料二: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如遇危險之地,不可舍眾而自全,不可臨難而茍免,護衛(wèi)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則三軍之士豈忘己哉?法曰:“見危難,毋忘其眾?!蔽翰懿僬鲗O權(quán)還,使張遼、樂進、李典將七千余人屯合肥。操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書,題其函曰:“敵至乃發(fā)?!倍矶瑱?quán)率眾圍合肥,乃發(fā)此救,曰:“若孫權(quán)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城,護軍勿與戰(zhàn)?!敝T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勝負之機,在此一舉,諸君何疑?”李典意與遼同。平旦,遼披甲出戰(zhàn),先登陷陣,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擊突至權(quán)麾下。權(quán)大驚,眾不知所以,走登高,權(quán)以長戟自守,遼叱權(quán)下戰(zhàn),權(quán)不敢動,乃聚兵圍遼數(shù)重,遼將麾下數(shù)十人得出,余眾呼號曰:“將軍豈舍我耶?”遼復(fù)還入圍,拔出余眾,權(quán)軍無敢當(dāng)者。遼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悅服。(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難戰(zhàn)》)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出隘塞A犯B泥涂C將必先D下步E名F曰G力將。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目,指條目,或者要目,與《鴻門宴》中“范增數(shù)目項王”中的“目”意思不同。B.池,文中指護城河,與《孔雀東南飛》中“舉身赴清池”中的“池”意思相同。C.披甲出戰(zhàn),其中的“甲”指的是古人作戰(zhàn)穿的皮革或金屬制的護身衣,起防護作用。D.麾下,將旗之下,指部下,如辛棄疾詞“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麾下”。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太公認為將帥要在安排好軍隊駐扎之后,才能休息;在士卒飯菜做好之后,才能吃飯。將帥要克制欲望,不然就無法體會士卒的饑飽。B.曹操攻打張魯時,給薛悌寫了一封書信,讓他在吳軍到來時再出戰(zhàn)。不久吳軍來進攻,曹操在書信中的安排引起了眾將的疑慮。C.與吳軍作戰(zhàn)時,張遼沖鋒陷陣,大叫著自己的姓名,沖到孫權(quán)的旗下,孫權(quán)很吃驚,吳軍也不知所措,于是一起逃到髙處。D.被孫權(quán)包圍,張遼先率領(lǐng)一批人殺出重圍,其他人害怕張遼留下他們不管,于是張遼又沖入包圍圈救出眾人,敵軍無人敢阻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譯文:(2)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譯文:14.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概括為將之道的“道”,并指出如此“為將”,將會達到怎樣的效果。(3分)答:10.ACE(每處1分,多涂不給分))11.B12.B13.(1)將帥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雨天不撐傘篷,這樣的將帥叫禮將。(關(guān)鍵詞“服”“操”的翻譯各1分,句意2分)(2)趁敵軍尚未形成合圍態(tài)勢就迎戰(zhàn)它,挫敗敵人的囂張氣焰,以安定我們的軍心,然后才可以守住此城。(關(guān)鍵詞“逆”“折”的翻譯各1分,句意2分)14.①為將之道:與士兵同甘共苦、生死與共。(2分)②效果:將士心悅誠服,士兵勇于作戰(zhàn)。(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武王問太公說:“我想讓三軍將士,在攻城時爭先登城,在野外打仗時都爭著沖鋒陷陣,聽到收兵的號令就憤怒,聽到進軍的號令就歡欣鼓舞,怎么才能做到這樣呢?”太公答道:“將帥要做到三點?!蔽渫跽f:“請問它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呢?”太公說:“將帥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雨天不撐傘篷,這樣的將帥叫禮將。將帥不以身作則遵從軍中之禮,就無法體會士卒的冷暖,翻越險阻關(guān)隘,通過泥濘通路,將帥一定要先下車馬步行,這樣的將帥叫力將。將帥如果不身體力行,就無法體會士卒的勞苦。軍隊駐扎的宿營安排安當(dāng)后,將帥才前往休息;士卒的飯菜做好,將帥才開始就餐。軍隊沒有點火做飯,將帥也不點火做飯,這樣的將帥叫止欲將。將帥如果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就無法體會士卒的饑飽。將帥能和士卒同寒暑,共勞苦,同饑飽,那么全軍官兵聽到前進的號令就歡欣鼓舞,聽到停止的號令就憤怒。即使城墻高、護城河深,箭石如雨,士卒也會爭先登城,敵我交戰(zhàn),短兵相接的時候,士率們也會爭先向前沖鋒。士卒并不是天性喜歡死亡、樂于傷殘,而是由于將帥關(guān)心自己的冷暖和饑飽,體恤自己的勞苦,(因此深受感動)而盡力報效?!辈牧隙簽閷浾叩姆▌t,最重要的在于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如果在戰(zhàn)爭中遇到危險,將帥不可以拋棄士兵保全自己,不可以面臨危難而茍且偷生,應(yīng)保護部眾同敵人周旋,與士兵同生死共戰(zhàn)斗。將帥如能做到這樣,那么三軍將士又怎能在危難中忘掉將帥呢?兵法說:“將帥面臨危難,不能忘記自己的士兵?!比龂鴷r期,魏公曹操率軍攻打?qū)O權(quán)回來,派道大將張遼、樂進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駐守在合肥。其后,曹操征討張魯時,他給駐守合肥的護軍薛悌寫了封信,封面題寫道:“敵人來到時方可打開?!辈痪茫瑢O權(quán)率領(lǐng)大軍前來圍攻合肥,薛悌打開這封信,上面寫道:“如果孫權(quán)領(lǐng)兵來進攻,張、李二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參戰(zhàn)。”諸多將領(lǐng)對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張遼說:“曹公親率大軍運征在外,等到救兵來到這里時,敵軍勢必已經(jīng)把我們打敗了,所以曹公用教令指示我們。趁敵軍尚來形成合圍態(tài)勢就迎戰(zhàn)它,挫敗敵人的囂張氣焰以安定我們的軍心,然后才可以守住此城。今日成敗的關(guān)鍵,在此一舉,各位還有什么疑惑嗎?”李典意見與張遼相同。次日天剛亮,張遼身披鎧甲率兵出戰(zhàn),他率先沖破敵陣,殺死數(shù)十名敵人,斬殺敵軍兩員大將,大聲呼喊自己姓名,在敵陣中猛打猛沖,直至孫權(quán)指揮旗下。孫權(quán)大吃一驚,眾將不知所措,慌忙跑到高處,孫權(quán)用長戟護衛(wèi)自身,張遼大聲喝罵孫權(quán)下來應(yīng)戰(zhàn),孫權(quán)卻不敢動,于是調(diào)集大軍將張遼所率人馬重重包圖,張遼帶領(lǐng)數(shù)十名勇士沖出包圍圈,其余(尚未沖出包圍圈的)部眾大聲呼喊道:“將軍難道要丟棄我們嗎?”張遼再次沖入包圍圈,將受國的余眾全部救出來,孫權(quán)部隊竟然沒人敢阻擋。張遼得勝返回合肥營地,加修守備工事,自此軍心更加穩(wěn)定,諸將對張遼更加心悅誠服。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友蘭中學(xué)等校2024屆高三一輪復(fù)習(xí)聯(lián)考(三)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矣?!弊釉唬骸熬又桃孕⒁?,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对姟吩疲骸異疸┚?,民之父母?!侵恋拢涫肽茼樏?,如此其大者乎!”(選自《孝經(jīng)》)材料二:陸南金,蘇州吳人。祖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xué)《左氏春秋》《司馬史》《班氏漢書》。仕隋為越王侗①記室兼侍讀。侗稱制,擢著作郎。時王世充將篡逆,侗謂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年,朝果無忠臣乎?”士季對曰:“見危授命,臣宿志也。請因啟事為陛下殺之。”謀泄,停侍讀,乃不克。貞觀初,終太學(xué)博士兼弘文館學(xué)士。南金仕為太常奉禮郎。開元初,少卿廬崇道抵罪徙嶺南,逃還東都。南金居母喪崇道偽稱吊客入而道其情南金匱之。俄為仇人跡告,詔侍御史王旭捕按,南全當(dāng)重法,弟趙璧詣旭自言:“匿崇道者我也,請死。”南金固言弟自誣不情,旭怪之,趙壁曰:“母未葬,妹未歸,兄能辦之,我生無益,不如死。”旭驚,上狀。玄宗皆宥之。贊曰: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悌而已”。父父也,子子也,兄兄也,弟弟也,推而之國,國而之天下,建一善而百行從,其失則以法繩之。故曰:“孝者天下大本,法其末也?!敝疗シ騿稳?,行孝一概,而兇盜不敢凌,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選自《新唐書》)【注】侗,指隋越王楊侗。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南金居A母喪B崇道偽稱C吊客D人而道E其情F南金G匿H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易,指改變,與《愚公移山》中“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的“易”意思相同。B.因,指趁機,與《過秦論》中“因遺策,南取漢中”的“因”意思相同。C.徙,指流放,與《琵琶行并序》中“轉(zhuǎn)徙于江湖間”的“徙”意思不同。D.按,指審訊,與《周亞夫軍細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中“按”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認為,“孝”“悌”“樂”“禮”四項,都是教化民眾的最好方法。禮的本質(zhì)是一個“敬”字。B.孔子認為,推行教化不需要挨家挨戶天天當(dāng)面去教人行孝。使百姓順從歸化需要至高無上的道德。C.王世充想謀反的時候,陸士季想當(dāng)忠臣,準(zhǔn)備刺殺王世充,結(jié)果因為楊侗停止資助而功虧一簣,被免去官職。D.陸趙璧在兄長陸南金犯法時候挺身而出,替兄長攬下全部罪行,而陸南金堅持說弟弟自誣,他們的行為讓王旭驚奇,玄宗赦免了兄弟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2)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14.材料一中孔子和材料二《新唐書》作者對于孝道的看法有何相似之處?(3分)10.BDF(評分參考:每涂對一處給1分,共3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解析】“母喪”作“居”的賓語,故B后停頓;“吊客”作“偽稱”賓語,故D后停頓;“入”和“道其情”是連續(xù)動作,“入而道其情”連在一起,故F后停頓?!澳辖鹉渲笔峭暾闹髦^結(jié)構(gòu)。據(jù)此可以判斷,句意:陸南金居為母守喪,廬崇道假裝成吊客,進屋說明他的情況,陸南金藏起他。11.B【解析】意思不同,后者是“因襲、遵循”的意思。12.C【解析】“因為楊侗停止資助而功虧一簣”錯誤,文中是“謀泄”。13.(1)以孝道教育人民,是用來使得天下做父親的都能受到尊敬的辦法。(評分參考:“教以孝”,倒裝和省略,以孝教(之);“所以”,用來……的辦法;“敬”,使……受到尊敬;關(guān)鍵點各1分,句意1分)(2)天子贊嘆并加以旌表(他),是想用這種教導(dǎo)世人行孝的做法進而希望(獲求)世人能對國家忠誠。(評分參考:“喟”,贊嘆;“旌”,旌表,表揚,表彰;“其”,代詞,做法。關(guān)鍵點各1分,句意1分)14.都認為可以用孝道來治理天下。材料一中孔子認為,以孝道教化人民,可以讓人民歸化順從;材料二中《新唐書》作者認為,可以把孝道推廣到國家,再推廣到天下,建立起一種善行而使各種品行隨之興起。(評分參考:相似點1分,分析2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孔子說:“教育人民相親相愛,再沒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講禮貌,知順從,再沒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改變舊習(xí)俗,樹立新風(fēng)尚,再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使國家安定,人民馴服,再沒有比禮教更好的了。所謂禮教,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個‘敬’字而已。因此,尊敬他的父親,兒子就會高興;尊敬他的哥哥,弟弟就會高興;尊敬他的君王,臣子就會高興。尊敬一個人,而千千萬萬的人感到高興。所尊敬的雖然只是少數(shù)人,而感到高興的卻是許許多多的人。這就是把推行孝道稱為‘要道’的理由??!”孔子說:“君子以孝道教化人民,并不是要挨家挨戶都走到,天天當(dāng)面去教人行孝。以孝道教育人民,是用來使得天下做父親的都能受到尊敬的辦法;以悌道教育人民,用來使得天下做兄長的都能受到尊敬;以臣道教育人民,用來使得天下做君王的都能受到尊敬。《詩經(jīng)》里說:“和樂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如果沒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有誰能夠教化人民,使得人民順從歸化,創(chuàng)造這樣偉大的事業(yè)??!”材料二:陸南金是蘇州吳縣人。祖父名士季,奉同郡顧野王為師學(xué)習(xí)《左氏春秋》《司馬史》《班氏漢書》。在隋朝做官任越王楊侗記室兼侍讀。楊侗即位后,升任著作郎。當(dāng)時王世充想謀反,楊侗對陸士季說:“隋朝擁有天下三十年,朝中果真沒有忠臣嗎?”陸士季回答說:“臨危而獻出生命,是臣的宿愿啊。請讓我利用向他陳述的時機替陛下殺他。”密謀泄露,被免去侍讀,于是沒有成功。貞觀初年,官做到太學(xué)博士兼弘文館學(xué)士。陸南金做官任太常奉禮郎。開元初年,少卿廬崇道被治罪流放到嶺南,后逃回東都。陸南金居為母守喪,廬崇道假裝成吊客,進屋說明他的情況,陸南金藏起他。不久被仇人告發(fā),詔令侍御史王旭捕捉審訊,陸南金應(yīng)處以重法,弟弟趙璧到王旭那里自首說:“藏起廬崇道的人是我,請?zhí)幩牢??!标懩辖饒猿终f弟弟自誣不合實情,王旭對此感到奇怪,陸趙璧說:“母親還沒有理莽,妹妹還沒有出嫁,哥哥能辦這些事,我活著沒有用,不如去死。”王旭驚奇,上奏此事。玄宗都赦免了他們。贊說:圣人治理天下有一定之規(guī),就是“關(guān)鍵在于孝悌的道理罷了”。要用對待父親的原則對待父親,要用對待兒子的原則對待兒子,要用對待兄長的原則對待兄長,要用對待弟弟的原則對待弟弟,推廣到國家,再從國家推廣到天下,建立起一種善行而使各種品行隨之興起,人有過失就用法律處罰他。所以說:“孝是天下的根本,法還在其次”。至于普通百姓,行孝一方,而使強盜不敢侵犯,天子贊嘆并加以旌表(他),是想用這種教導(dǎo)世人行孝的做法進而希望(獲求)世人能對國家忠誠。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第二中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11月質(zhì)檢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武靈王平晝閑居,曰:“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肥義①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世有順我者,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材料二: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無窮②·西至河,登黃華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qū)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國人皆不欲,公子成③稱疾不朝。王使人請之曰:“家聽于親,國聽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jīng),令行為上。明德先論于賤而從政先信于貴故愿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惫映稍侔莼自唬骸俺悸勚袊?,圣賢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使者以報。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部;微社稷之神靈,則部幾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聽命,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記》)【注】①肥義:趙國的國相。②無窮:自代郡出塞外,大漠?dāng)?shù)千里,故稱無窮。③公子成:趙武靈王的叔叔。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明德先論A于賤B而從政C先信于貴D故愿慕E公叔之義F以成G胡服H之功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的“以”與《師說》中“作《師說》以貽之”的“以”含義、用法相同。B.微,在文中是“(假如)沒有”的意思,與《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中“微”意思相同。C.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與《六國論》“燕趙之君,始有遠略”中“略”的意思相同D.中國,在文中指“中原”,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中國”所指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武靈王派人對其叔父說“家聽于親,國聽于君”,言下之意是說:您雖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國家大事上您必須聽我的。B.最終,公子成聽從了趙武靈王的命令,并賜給趙武靈王胡服,囑咐他第二天穿著胡服上朝。C.趙武靈王想推行“胡服騎射,又擔(dān)心遭到他人的譏諷和指責(zé)。國相肥義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顧慮,堅定了改革決心。D.起初,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為代表的諸大臣的不贊成。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2)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14.請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nèi)容,簡要概括趙武靈王在正式頒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3分)10.BDF(涂黑三處及三處以下的,每涂對一處給1分,錯處不扣分;涂黑超過三處不得分)【解析】正確斷句:明德先論于賤,而從政先信于貴,故愿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11.C【解析】“燕趙之君,始有遠略”中的“略”意思是“謀略(計謀、策略)”。12.B【解析】王叔公子成“賜給趙武靈王胡服,囑咐他第二天穿著胡服上朝”表述錯誤,應(yīng)是“趙武靈王賞賜胡服給王叔公子成,公子成第二天便穿著胡服上朝”。文中“乃賜胡服”的主語是趙武靈王,而“明日服而朝”的主語是公子成。13.(1)猖狂的人覺得高興的事,聰明的人會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覺得高興的事,賢明的人卻對此擔(dān)憂。(“知”“哀”“戚”各1分,句意1分)(2)現(xiàn)在君王您舍棄這些,卻去仿效遠方蠻夷的服飾,這是改變傳統(tǒng)習(xí)俗,違背人心,我希肇您仔細考慮這件事!(“襲”“變古之道”“孰”各1分,句意1分)14.①與國相肥義商議如何取得國人的支持。②派使者前往曉諭其叔父公子成。③親自前往拜訪叔父公子成,向其當(dāng)面解釋,取得他的支持。(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趙武靈王平日里閑居,說:“現(xiàn)在我準(zhǔn)備教導(dǎo)民眾穿著胡服練習(xí)騎馬射箭,國內(nèi)一定會有人非議指責(zé)我。”肥義說:“我聽說,做事情猶豫不決就不可能成功,行動在即還顧慮重重就絕不會成名。現(xiàn)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那就一定不要顧慮天下人的非議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見,成就偉大功業(yè)的人都不會去與眾人商議。愚蠢的人在事情發(fā)生以后還看不明白,而聰明的人卻能在事情未發(fā)生之前就有所察覺,大王您還是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諸實施吧。”趙武靈王說:“我不是對胡服騎射這件事有什么顧慮,而是擔(dān)心天下人笑話我??疋娜擞X得高興的事,聰明的人會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覺得高興的事,賢明的人卻對此擔(dān)憂。如果國人支持我的話,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辈牧隙黑w武靈王向北侵略中山國的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